1.生物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

VIP 学科优化教(学)案

教学部主管: 时间: 年 月 日

1、地球上( )多,( )少。中国的西部多(

),东部多( )。 2

、地球的表面是( )和( )。 3、由于受( )、( )、( )或( )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 )、( )、(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火山活动与( )和( )运动有关。 5、土壤的成分中,( )和( )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6、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可能会( )。

7、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 )。

8、土壤是( )、小石子、( )、( )、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9、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 )现象。 10、( )和( )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 )和( ),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12、在进行沉积实验时,我们发现了( )的物体先沉积。 13、( )作用和( )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4、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土地( )。

㈠承上启下 知识回顾 ㈡紧扣考点 专题讲解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

2、种子发芽可以阳光,但生长阳光。

3、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

4生物之间像关系,叫食物链。

5食物链中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的生物叫做消费者。6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终止。

7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叫做。

8池塘里非生物主要有等,非生物为生物提供.

9 像池塘里的这些这样,,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里,叫做。如果生物群落里的一部分受到了,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生产者是

1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

13同一种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

14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问答题

1生态瓶中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

2. 生态瓶中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

3 为了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至少举出两例说明。4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5举例说明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6企鹅、天鹅、青蛙、大雁、狼,这些动物适应什么样的环境?7怎样才能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得好?

8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兔子减少?

9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的减少?

10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草减少?

11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实验操作

1生态瓶的制作步骤:

㈢高分秘诀巩固练习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 )、( )。

2、植物的生长需要( )、( )、( )、( )、( )、( )等。

3、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 )、( )、( )和( )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食物链通常是从( )开始,到凶猛的( )终止。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 )、( )、( )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 )、( )的。

6、自然界是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7、像池塘里的这些( )和( )这样,( )、( ),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8、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 )和(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 ),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9、会根据要求正确写出食物链

问题:1、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在“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推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为什么?

㈣挑战自己拓展提高

一、填空: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只有当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所有的生存最终都离不开,一些动物离不开另一些。

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当改变后它们会。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里,不同的动物对有不同的。当不适合它们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同时,动物在、和上都有它们各自的本领。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互相的。

6、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7、自然界和一样,如果受到破坏,生物的就会受到影响。

8、制作生态瓶所用的水是

9、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影响我国的其他地区。引发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10、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1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是、、和。

12、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二、问答题:

1、能使生态瓶中生物好好生存所需的条件。

2、你见过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3、举出动物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的例子。

4、为什么说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生物?

5、绿豆芽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怎样设计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一、多项选择题。

1、( )会引起生态部落的变化。

A 、减少水

B 、增加水

C 、添加动物

D 、添加植物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 )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A 、水 B 、土壤 C 、温度 D 、水

3、( )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A 、一片树林

B 、一块草地

C 、一个湖泊

D 、一个海洋 4、让我们来制作一个生态瓶:( )

A 、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B 、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的水。

C 、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D 、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二、填空题。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和适宜的( )。

2、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 )关系。

3、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 )。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 )。

5、植物的一生是从( )开始的。

6、( )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7、( )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

10、食物链通常从( )开始,到凶猛的( )终止。

㈤突飞猛进 考试连线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12、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13、()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影响我国的其他地区。

14、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黄石国家公园。

1956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

15、()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重点保护我国现存最大一片红树林。

16、三江源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

17、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18、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 )的野生珍稀麋鹿保护区,主要保护麋鹿。

三、判断题。

1、种子发芽不需要一定的条件。()

2、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3、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需要的时候,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6、当环境不适合他们生存时,他们会重新选择适合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7、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他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8、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他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9、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

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

12、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

四、实验探究题。

1、根据小组的讨论确定研究种子发芽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 【学习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学习难点】 1、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学习方法】 通过老师提供的课件以及阅读课文,理解生态因素的含义,并能理解影响生物生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并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探究,可以让我们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我以后学习其他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 【问题导学】 我们知道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松、杉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很好;人参、三七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又会因为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可见,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自主学习】 【教材导读】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么什么是环境呢?什么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哪两类? 2.观察教材P13中的图1~12,思考一下,圈中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中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请尝试举例说明 3.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所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收获与问题】 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

生物与环境论文

生物与环境 生物生活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时时刻刻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环境淘汰了,即能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是普遍适应环境的。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大自然对水的分配是很不公平的。既有浩瀚的大海、数不清的江河湖泊、成片的冰川;也有“水贵如金”的沙澳,以及炎热的热带干早地区。这些地区大都有生物的生存,而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在潮温的地区,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一般是能够得到满足的。然而,在那些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区,植物是怎样利用水分的呢? 我们知道,各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不同的环境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适应能力。而在干早炎热的严酷自然条件下,也锻炼出了一大批百折不挠的抗旱植物。特别是在沙漠地区,这些植物的地上部分往往缩得很小,以尽可能的减少水分的蒸发。 如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针刺状,麻黄的叶子变成茸毛状,怪柳的叶子变成鳞片状,而有的植物如沙拐枣干脆就没有叶子。有的植物就用绿油油的叶柄或枝条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些属的植物如景天、落地生根、仙人掌等,一方面在降雨时,可将水分吸进体内储藏备用,另一方面在代谢途径上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植物的苹果酸含量在夜间增高,白天减少;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正好相反,白天减少,夜间增多;它们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是白天少、夜间多。 仙人掌,在墨西哥被传为是神给墨西哥民族的一份赏赐。在墨西哥的一些史书里记述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过着游牧生活的阿兹舌克部族,得到神的启示:“当看到一只兀鹰叼着一条蛇停在仙人掌上时,你们就可以在那定居。”一天,阿兹舌克部族人,果真看到了神所说的情景。于是,他们便定居在特斯科湖的一个岛上。后来,他们在那儿创建了特诺奇蒂特兰城。 这种传说虽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仙人掌是墨西哥的象征,却是属实的。墨西哥的国旗和货币上都有传说中的情景---“一只兀鹰叼着一条蛇停在仙人掌上”做成的图案。 墨西哥境内多缺水,半数以上的国土在海拔1000---3000米之间,全国70%---80%地区属于干早地区。那么,仙人掌是怎样在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里生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完整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平安城中学张雅楠 一、概念分析 本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每种生物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及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探究实验活动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感性经验、身边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环境,生态因素,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概念,最终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其在农工业方面的应用。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三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本节课构想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由多个学生活动构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告诉大家,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有意识地点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上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建立“生态因素的概念”、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就要以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并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

2019最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丹顶鹤生活在哪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稀禽类 过程与方法: 知道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课 活动1丹顶鹤的家在哪里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分布在嫩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在河北、山东为旅鸟,台湾偶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活动2 适应环境的身体特征 1、小组讨论 A丹顶鹤适应环境的身体有些特征? B“讨论”。 2、小组长汇报。 (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 月中、下旬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

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 三、小结: 谈学生谈学习收获? 2 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③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新授课 活动1 环境提供了什么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活动2 湿地里藏着哪些生物 1、小组讨论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是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作简要分析说明。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第一课时,突出概念教学,围绕材料中小麦田里各种生态因素对小麦影响分析。再通过搜集实例,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建立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最终认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学习,学生对什么是生物有一定了解,还没有把生物放到环境中去定位。本节课主要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知识内容不深,自然界中的实例较多,通过演示实例后再进行归纳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 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五、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六、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七、教学课时1课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1、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3、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 4、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5、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6、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趣味生物学知识.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二填空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问题.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教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分1课时来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学习,学生对什么是生物有一定了解,还没有把生物放到环境中去定位。本节课主要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知识内容不深,自然界中的实例较多,通过演示实例后再进行归纳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4)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尝试学习“提出问题”“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等实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五、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六、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生物与环境练习卷

拱墅区小学科学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练习卷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判断。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实际上并不是生物。() 3.凡是生物,都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4.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5.当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植物生长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6.在研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保证光照和水分这两个条件不变。() 7.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生物,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 8.小明画了一条食物链:老鹰→蛇→青蛙→蝴蝶→花。() 9.在做生态瓶时,水生植物的数量要与水生动物的数量保持平衡。() 10.当水质受到污染时,一些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11.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但可以栽种一些新品种的植物。() 12.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13.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14.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继续生存下 去,不会被淘汰。() 1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6.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17.给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18.水污染大多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19.防止空气污染,就是要多扫地、多洒水,防止尘土扬起来。() 20.人类面临着垃圾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加速灭绝等环境问题。() 二、选择。 1.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2.()不能自行制造养料,而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养料。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知识讲解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考点梳理: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①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②生物因素:(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 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2、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3、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非生物部分:阳光、温度、水、空气 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人 分解者——真菌、细菌 5、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草蝗虫食虫鸟蛇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会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这个现象表明了环境中 的哪一种因素对生物有密切的影响()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D.水丹 2.一场大雨过后,柔柔发现好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请你帮助她分析此时影响蚯蚓生活最主要的因素是( ) A.雨水 B.温度 C.空气 D.土凄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中反映的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土壤 D.空气 4.下列哪些现象能反映出水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重要影响() A.葵花朵朵向太阳 B.干旱使作物减产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春江水暖鸭先知 5.在一块农田里,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 A.田鼠和杂草 B.蚜虫和水分 C.温度和土壤 D.空气和杂草 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一句咏雪的千古名句,但它却道出了环境因素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句诗中能反映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

六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练习卷

小学科学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练习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判断。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实际上并不是生物。() 3.凡是生物,都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4.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5.当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植物生长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6.在研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保证光照和水分这两个条件不变。() 7.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生物,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 8.小明画了一条食物链:老鹰→蛇→青蛙→蝴蝶→花。() 9.在做生态瓶时,水生植物的数量要与水生动物的数量保持平衡。() 10.当水质受到污染时,一些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11.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但可以栽种一些新品种的植物。() 12.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13.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14.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继续生存下 去,不会被淘汰。() 1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6.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17.给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18.水污染大多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19.防止空气污染,就是要多扫地、多洒水,防止尘土扬起来。() 20.人类面临着垃圾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加速灭绝等环境问题。() 二、选择。 1.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2.()不能自行制造养料,而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养料。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试卷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知识展示台(15分,每空1分): 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等。 2.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这种关系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3.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间和等。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作,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如果其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5.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二、对错审判厅(20分,每题2分): ()1.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装入自然水域的水,然后把水草,浮萍、田螺、小鱼、小虾等放进去就行了。 ()2.只要有水,绿豆就会发芽。 ()3.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5.蒲公英的种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他们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会发芽。 ()6.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什么作用。 ()7.生态瓶中的植物放的越多越好,可以给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8.青蛙冬眠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9.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10.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三、谨慎选择区(30分,每题2分): 1.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2.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是对比实验 3.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4.苹果树不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适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 空气 5.下列说法最科学的是()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 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6.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 A.阳光充足 B.温度高 C.阴暗潮湿 7.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生物()。 A.影响环境 B.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8.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A.企鹅雪狼 B.青蛙蛇 C.燕子天鹅 9.下面不在食物链中的是()。 A.蔷薇 B.蚜虫 C.花坛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能力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实验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设计(设计者:) 图中有两只狐,一只生活在北极,另一只生活在非洲沙漠。请你推测:哪一只是北极狐?哪一只是沙漠狐?为什么同是狐,它们的形态却不同呢?(PPT3)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2~17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4~1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控制实验变量。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②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③生物和环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 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②如何来设置科学探究中的对照实验? 完成“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得到:(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一类是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2)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是唯一的。 3.师生互动 问题: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PPT4) 教师点拨、示例讲解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PPT5~7)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柳树0中学11-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科生物课型新授主备人王艳丽审核人李磊课时设置 1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通过实例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同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复习导学探究质疑】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2、探究过程包括、、、、、等方面 3、对照实验指 4、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说明 蚯蚓能疏松土壤,树木能防风固沙,说明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另外还有、关系 【分组合作互动释疑】 1、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 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1)该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号和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会,原因是___________ 。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选填是或否)存在缺陷,理由是: 。 2、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的羽毛,就能够大减少被捕食的机会。有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 (1)(2) 【训练反馈应用提升】 1.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指()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2017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17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17广东)6.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和水 C.植物 D.土壤和空气 【答案】B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如水稻生活的其他生物.在温暖潮湿的地区,与寒冷干旱的地区,不同的是温度和水分,温暖潮湿的地区,温度适宜、水分充足,适宜生物生殖繁殖,因此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一般比寒冷干旱的地区多 【考点定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生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解答时可以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2017广东)8.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 C.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 【答案】A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名师点睛】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017山东济宁)1.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我市某纱厂厂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答案】A

高二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高二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高二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科学: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说课稿 谢家堡学区X志民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谢家堡学区的X志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研讨课标、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科学的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下面我就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1、首先说课程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数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积极参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2、课程分目标,分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阐述。1)科学探究方面课标总共提出了八条内容;2)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标共提出六条内容;3)科学知识方面本单元涉及到的有①学习生命世界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②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 (二)内容标准 《生物与环境》属于科学知识中的生命世界X畴。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标准有:科学知识方面,1、生物对环境有基本需要;2、生物会选择环境也会影响环境;3、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4、生物之间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在科学探究方面,1、设计种子发芽实验;2、观察、记录绿豆芽生长;3、进行蚯蚓选择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获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环境的认识; 2、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培养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小组其它同学合作和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设,尝试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认真观察和记录。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4、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6、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有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分析: 省会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触过鼠妇,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由于这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七年级(初一)的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又很少经历,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探究的每一个步骤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积极加以引导。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学生提问。四人一组,捕捉鼠妇(课前); 发言说明如何捕到鼠妇,提出问题。带领组长在室外观察鼠妇,指出鼠妇即“西瓜虫”、“潮虫”。 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的回答,留下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二、逐步深入,体验探究的过程思考回答遗留下的问题,作出各自的假设; 在讨论发言中设计出实验方案; 四人一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组汇报结果; 讨论数据的处理方法; 处理数据; 汇报处理结果; 得出结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讲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引导提问,将个别学生未想到的实验方案的细节讲清楚,确保实验的科学严谨性; 纠正错误做法,表扬表现好的实验小组; 评价结果; 启发学生利用好数学工具; 鼓励结果不同的学生思考原因;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 【导语】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的改变,生物也在不断的进化,以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 助!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考查一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仔细想一想,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 (1)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 ( ) (2)植物不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3)每个生物个体,一生中都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维持生存 ( ) (4)所有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都一样。 ( ) (5)一棵小树经历风雨,长成参天大树,是它的生长过程( ) (6)秋天到了,小燕子成群结队飞回遥远的南方过冬,这是它们主动适应环境,有利个体生 存和物种延续。 ( ) (7)病毒是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 ( ) 2.在潮湿、温暖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干旱地区多,这说明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3.民歌中唱到“种下一粒子,发了一个芽”,说明生物() A、需要营养 B、是变化的 C、能生长 D、能繁殖 4.生物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能够影响生物的生存,例如,当熊猫生活区内的箭竹数量因为开花而大量枯萎时,熊猫的数量就会减少。原因是:()A.阳光太强 B.不能及时有效隐藏起来 C、缺少充足的食物 D、空气太干燥 5.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作法错误的是()A修改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 C重新进行实 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6.夏天到了,百花丛中,蝶舞蜂飞,令人心旷神怡,如果赶上阴天下雨,你会发现在花丛中很难找到蝴蝶和蜜蜂的行踪。请你分析主要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天气条件下昆虫很少活动。() A.风力大 B.阳光少 C.温度低 D.空气潮湿 7.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A.蛇在冬季会冬眠 B.春天到来了,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 C.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D.蚯蚓在土壤中钻穴可以耕松土壤 8、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牛吃草 B、蝌蚪长成青蛙 C、北风吹,雁南飞 D、铁生锈 9、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寒冷、干旱地区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主 要因素是() A、植物 B、阳光 C、土壤和空气 D、水和温度 10、下列是大家熟悉的物质,其中有生命的是:() A、杨树 B、恐龙化石 C、高度一直有变化的喜马拉雅山 D流动的水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难点3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物依赖于环境,从环境中吸取物质和能量,所以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 ●难点磁场 1.下列环境因素中,哪一项不属于生态因素() A.大气的成分和pH B.海拔高度 C.生物的种类和数量D.雨水的季节分布 2.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新建城市分布图,城市的四周都有广阔地带。现要在城市附近建一座比较大型的火力发电厂。 (1)请在图中ABCDEF处选一最佳建厂处,说明理由。 (2)请你预测此工厂将有哪些方面对环境造成污染? (3)请你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设计一个保护环境、控制污染的方案。 3.在一个经常发生虫灾的林业管理粗放地带,人们提出了营造混合林和单纯林两个方案,并产生了争论。请你判断:哪一个方案比较合理?道理是什么? ●案例探究 1.对于蛋鸡来说,下列生态因素中,限制母鸡产蛋的关键因素:春天是_________,夏天是_________,冬天是_________。() A.温度过高B.日照过短 C.食物不足D.温度过低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生物的生存繁衍,受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对于某种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 错解分析:误认为:因为鸟类是春天进入繁殖期的,鸟类需要长日照的刺激性腺开始发育,因此春天限制母鸡产蛋的关键因素是日照长短。 解题方法与技巧:对于蛋鸡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影响蛋鸡产蛋的因素很多,如食物。温度、光照时间等。日照时间对鸡及其他鸟类的生殖生理影响很大,有很多鸟类是春天进入繁殖期的,这些鸟类需要长日照的刺激,通过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通过促性腺激素促进鸟类性腺的发育并分泌大量的性激素,鸟类就进入繁殖期,出现一系列的繁殖行为。温度对鸟的繁殖行为影响较小,因为鸟类是恒温动物,但夏季的高温也会使鸟类难以忍受,对于家养的鸡鸭之类的禽类来说,往往是导致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营养丰富的食物是提高家禽产蛋量的一个基本条件,因为鸟类在生殖季节对食物的需要量最大,对营养的要求也较高。在不同的季节这些生态因素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作用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如春天长日照条件是能够得到满足的,限制母鸡产蛋量的因素主要是食物。夏天还处于长日照的季节,日照时间不成为限制因子,夏天鸡产蛋量下降的主要限制

五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范文整理

五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 生物与环境 课时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言条件;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能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 教学难点:会提出种子发芽实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教学准备: 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导学生阅读P1上的文字。 谈话引入。 师:“上学期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还记得种凤仙花吗?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好吗?”

二、探究内容: 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让学生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 )归纳学生所说的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 )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说说可以改变什么条件? 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让学生通过下面五方面进行讨论: )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做? )你猜想做的结果会是怎样? )像你那样做是改变了什么条件?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知道? 确定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 )小组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学生进行研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举例和表格,弄清内容要求,然后着手写实验计划。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查找有关种子发芽的资料。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计划。 教学难点:修改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设计了种子发芽实验,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发表一下?” 二、探究内容: 交流实验计划。 ①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