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旅游发展研究

汕尾市旅游发展研究
汕尾市旅游发展研究

汕尾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方向一、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综述

众所周知,发展旅游业离不开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含义,各家说法不一,为此,国家旅游局为规范行业管理,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于2003年制订了国家标准,指明:“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而滨海旅游资源可理解为海岸带、海岛及海洋中具有审美价值,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可以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其中部分滨海民俗文化事象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汕尾市位于粤东沿海,是新兴的滨海城市,下辖“一市、两县、三区”: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和汕尾市城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华侨管理区。全市人口约302万人,有福佬、客家和疍民三大民系,主要方言为闽南方言福佬话,约占总人口的82%,其次为客家话,约占16%;东北、西北部主要为客家话方言区,中部至沿海地带为福佬话方言区(有形成粤方言岛的深海渔民群体)。沿海岸线长302公里(不含岛岸线),占全省海岸线的9%。广东著名的汕尾港陆域是市、区两级政府所在地和旅游目的地。

在汕尾濒临的南海碣石湾和红海湾上, 93个海岛星罗棋布,沿岸有12个渔港或渔业港区,3个海湖。水产资源丰富,有龙虾、鲍鱼、石斑、海胆(石针)、海鳗、带鱼和“虾姑”等等。海水养殖业有一定规模。海水晒盐的生产历史悠久。传统捕捞作业主要在湾外的汕头渔场、甲子渔场和汕尾渔场。

汕尾不但有丰富的滨海自然资源,而且具有与海洋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资源。汕尾人民在漫长岁月中,创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汕尾滨海民俗文化除了具有民俗的一般特征外,还突出了涉海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特征,同时,具有传统与现代并存,以渔为主,亦农亦商,福佬民系为主,疍民民系等为次的多元复合性特点。吃海鲜是沿海地区民众的传统习惯,腌制生吃和熟吃别有风味,各地的加工方法也大同小异,如甲子鱼丸和汕尾马鲛鱼丸。汕尾鱿鱼脯、墨鱼脯、鱼饺和马鲛鱼丸,遮浪的咸海胆或“炒沙海胆”,肥大而鲜美的大湖高螺、红草松洲蚝,马宫的“咸虾姑”、“虾姑醢”、“斗底鲳鱼”等等遐尔闻名。还有海鲜粥、梅陇菜粿、重糕粿、菜茶和汕尾咸茶和陆丰咸茶等多种多样的特色小吃。历史上有“百载商埠”和“小香港”之称的汕尾港现已成了海陆丰民间文化的汇集地,体现了汕尾民俗文化海纳百川,宽宏大度;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以和为贵,重亲情、友情和乡情的优良传统。

此外,还有一种在滨海旅游资源产业化中不可替代的人才资源,如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人、民间文艺表演家和经验丰富的“渔夫”,根植于地方从事民俗、历史文化采集、研究的民间学者等。

二、汕尾市作为旅游区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根据SWOT 分析法,对汕尾旅游发展进行详细分析。

(一)优势条件

1.旅游资源丰富。汕尾旅游资源禀赋条件良好,十分有利于发展旅游事业。

第一,海滨旅游资源丰富。汕尾市有“粤东黄金海岸”之称,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全市海岸线长达302 公里(不含岛岸线),占全省岸线长度的9%。沿海沙滩、岛屿资源丰富,海水无污染,开发滨海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

第二,宗教胜地旅游资源。汕尾市宗教文化源远流长,佛教、道教、渔民信仰等各种宗教形式在汕尾都有深刻的反映。

第三,红色旅游资源。汕尾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特别是海丰县在近代中国革命史发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海丰县也于1991 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

2. 区位优势。汕尾市位于粤东沿海的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与潮汕两大广东旅游市场交界地带,是汕头、潮州、揭阳通往珠三角的必经之路,是距离珠三角最近的粤东城市。通过广惠高速、深汕高速抵达周边的广州、深圳、汕头的车程均在3 个小时以内,随着即将通车的厦深铁路,汕尾距深圳的路程将缩短在40 分钟,交通条件将更加便利,对于吸引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地区的周末度假客源都比较方便。

3. 生态环境良好。汕尾市经济起步较晚,所受的工业污染程度较轻,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空气清新自然,对开发生态旅游也十分有利。

(二)劣势条件

1. 景点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旅游目的地形象不明确。汕尾是一个新兴城市,旅游业起步较晚,由于客观原因,过去对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的营造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汕尾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处于无序状态,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控制,景点开发的随意性较大,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十分不利。因此,虽然汕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大多缺乏知名度,汕尾作为一个城市的旅游形象在旅游市场上还没得到广泛认同。这种状况对汕尾旅游业的发展十分利,今后应大力改善旅游大环境,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同时加大旅游新形象的宣传。

2.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景区建设投入不足。汕尾的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滨海旅游资源、宗教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对旅游者吸引力强。但是汕尾旅游景点的开发还处于较低层次,例如已开发的海滨沙滩基本上还停留在最低开发层次的洗海水浴阶段,深度开发项目几乎没有。宗教人文旅游基本上处于烧香拜佛阶段,文化含量不够,一些生态旅游景点也还处于粗放式开发阶段。社会各界投资旅游景点建设很少,造成旅游景点建设缺乏档次,规模不大,品味不高。

3. 景点开发各自为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合作。汕尾大部分旅游景点的开发都是孤立作战、各自为营,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例如陆丰的玄武山——金厢滩作为优势资源,两者的互补性很强,但金厢滩一直未能得到良好的开发,使得两者的资源优势都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此外,同类旅游景点的开发业缺乏整合力度,未形成组合产品,难以形成特色,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应有的权威。

4. 旅游交通与接待条件有待改善。汕尾市的对外交通比较便利,各县(市)都开通了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直达快车,全市道路状况较好,但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仍有待完善,有相当一部分景区的可进入性差。汕尾的接待设施已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但是档次不高,功能

也不完善。酒店建设在空间分布上也不平衡,目前汕尾市城区、海丰、陆丰城区、红海湾开发区的酒店设施相对较好,陆河的旅游接待设施档次相对较低。粤东名胜玄武山——金厢滩旅游区,每年吸引上百万的游客,但旅游接待设施落后,制约了该旅游区的进一步发展。(三)发展机遇

1.政府大力支持。汕尾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的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的目标之一是把汕尾初步建设成为“珠三角旅游度假的东后花园”。目前,滨海旅游业已纳入了汕尾沿海各市、区、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地方政府围绕建设“珠三角旅游度假的东后花园”的目标,在各地原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或极力打造旅游项目品牌,或开展招商引资,规划新的滨海旅游景区(点)。

2.旅游大环境已形成。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我国也已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发展已全面升温,这对以休闲度假为优势的汕尾而言,十分有利。

3. 厦深铁路的开通,加快汕尾对接珠三角。预计2010 年厦深铁路汕尾段将完工,通车后汕尾至深圳时间将缩短为40 分钟,这对汕尾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非常有帮助,同时汕尾也将进一步体现珠三角后花园的性质,扩大汕尾旅游市场规模。

目前,汕尾旅游业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良好,一些景区如红海湾、玄武山等旅游项目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市、县(区)各级政府的旅游重视程度提高,这些对汕尾旅游实现大飞跃,迎接新发展都是非常好的机遇。

(四)面临威胁

汕尾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1. 旅游业空间竞争将日益加剧。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的日益显现,各地对旅游业的发展都空前重视,汕尾周边地区加快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汕尾的度假、观光、会议等旅游产品形成了竞争,例如惠东旅游的发展对汕尾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对汕尾旅游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2. 旅游资源开发滞后。汕尾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缺乏整体规划,丰富的资源没有能够有效地转化成旅游产品,部分已开发的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不高,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得汕尾市的旅游形象不够鲜明,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不高。

3. 缺乏旅游人才。目前,汕尾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和后备力量都明显不足,而且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工作经验不够,导致整个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汕尾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快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汕尾市旅游业的紧迫任务。

4. 形象与环境对汕尾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将日益加大。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各地都在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促销活动和规划,旅游者对大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形象与环境已成为旅游区、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要素。而汕尾市整体旅游形象不鲜明,旅游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形成旅游品牌,整体旅游环境亟待改善。

三、汕尾市旅游发展努力方向

从汕尾旅游发展的SWOT 分析来看,汕尾发展旅游是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威胁同在,因此需要努力弥补劣势,减少威胁,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

汕尾要发展旅游业,应走政府主导型发展之路。要充分认识和宣传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育旅游业, 成立其专业协会,引导旅游行业实行行业自律,减少对旅游行业的微观干预。

2.大力开发各类滨海旅游产品,丰富滨海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丰富的滨海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不仅有利于滨海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更加有利于市场的开拓。为此,应突出产品特色,通过挖掘本地区自然、人文特色,确立不同于其他的主题,增强区域旅游产业的总体竞争优势。充分挖掘滨海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丰富滨海旅游产品的内涵。优化滨海旅游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各类度假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养生旅游等,走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发展道路。

3.提高服务质量,注重旅游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一个地区是否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光顾,以及吸引游客多次游览,旅游服务的质量是关键。要提高服务质量,首先应对从业人员加强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适应本土化的旅游专业人才,并可通过采取旅游研讨会、专业人员短训班等不同形式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应从外地引进一批旅游人才和专业的旅游公司,加强与旅游院校的合作和沟通,实现人才培养本土化和专业化的有效对接。

4.加大旅游宣传,确立旅游形象,提高知名度

一个地方的旅游业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汕尾发展旅游的最大优势在于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以及独具特色

的人文旅游资源,但具体的旅游形象还不鲜明,应结合汕尾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及条件,进而确定适合本地条件、适应市场发展的滨海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发展之路, 并大力推介出去。首先,要在国家级媒体上及网络上做好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汕尾。其次,根据客源主要是来自珠三角等周边城市,短线旅游和休闲旅游是旅游的热点,应在周边城市大力宣传汕尾市的休闲度假旅游,此外还可以在深汕高速、广惠高速公路沿线做好旅游宣传。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摘要: 一、指导思想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 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 一、指导思想 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山为龙头,以XX湖为引擎,以三区三线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努力推动旅游业突破性大发展,为开创山水一体大旅游新格局,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打好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市旅游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2%以上,其中境外游客13万人次,外汇收入429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唏口29.8%;新增和提档升级A级旅游区5家,新增和提档升级星级饭店和星级农家乐100 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突破12 万人; 旅游投诉结案率和满意率力争均达到100%,旅游安全生产责任死亡事故为零。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1、抓好旅游项目规划和实施。按市政府即将批复的《XX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筛选旅游重点项目,积极申报,争取纳入省和国家项目库。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加快XX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XX 新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基本完成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完成XX XX修复、XX码头等十大工程,启动XX—级客运站等十大工程,形成东中西三大旅游板块。 3、配套完善一批项目。重点推进XX等项目建设,配套发展XX国际大酒店、XX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高质量做好环一江两山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二期建设工程。 抓政策引导,力推三线游持续快速升温 1、继续做好旅游一卡通发行。力争累计发行旅游一卡通达6万张。 2、完善三线游奖励政策。力争将原《实施细则》关于三线游的奖励标准由每人 1 0元调整到每人20 元,奖励资金纳入市政府旅游专项资金。 3、切实做好三线游促销等工作。精心策划包装三线游主题线路,充分发挥旅行社在拓展客源市场的主体作用,鼓励旅行社招徕外地游客,选择部分旅行社全力推介。创新制作三线旅游宣传品,继续抓好宣传品进宾馆工作。指导各县市区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培育三线旅游热点。 抓理念创新,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推进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用发展旅游的理念统筹相关产业的发展,用发展旅游的思路谋划社会事业的发展,主动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工业、农业当中去,把移民的内安后靠与旅游名镇、名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工业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等创建工作。 2、加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深入挖掘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及吕家河民歌等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节目。探索发展旅游房车、游艇、露营地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3、推动旅游商品纪念品研发生产上水平上规模。巩固全市旅游商品大赛成果,对首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旅游总体规划调研资料清单

旅游总体规划 调查资料清单 Ⅰ、背景资料清单 (一)图纸 1、市行政区划、交通地图 2、规划区1:10000、1:5000、或1:2000地形图 (二)相关背景资料 1、上一级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上轮总体规划以及其他的上位规划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3、规划区统计年鉴(近10年) 4、市、县志及专业志等(如交通志、建设志) 5、规划区内土地利用规划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相关资料(文字或图纸) 6、各类专项规划(如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给排水规划、防灾规划等) 7、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8、市/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9、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民政局、地名办】 10、其他资料:山岳、峡谷等特殊地貌、典型地质现象、地质剖面;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的村寨、民居、集市和节庆活动、风土民情;有关地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情况 Ⅱ、基础资料调查清单 第一部分镇域概况与社会经济 一、自然条件: 1、城市所处的经纬度地震(地质勘探资料、工程地质及基本地震烈度和设防标准)【市 (县)志】 2、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市(县)志】 3、地形地貌: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市(县)志】 4、工程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滑坡、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 载力、地下矿藏等【市(县)志】 5、水文地质:包括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 水位等,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 没范围的变化情况【市(县)志】 6、风象: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等的频次与特征 等。提供风向玫瑰图。【市(县)志】 7、气温: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市(县)志】 8、降雨:包括雨量、降雨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9、日照: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 10、自然生态: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 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1、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实践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也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结构还处于落后的传统旅游产业阶段,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只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才能赢得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赢得高额回报。同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增加自主创新的动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同时是变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关键。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资源得天独厚。文化娱乐、演出展览、数字娱乐、文化旅游、艺术教育、影视发行放映……在成都,走到哪里都能发现创意。成都本质上就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城市,成都独特的城市魅力正源源不断地为创意产业注入活力,体现出无穷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二、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总体思路 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实施了以推进城乡一体

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可喜局面。长期以来,以“四位一体”、城乡统筹同发展共繁荣为代表的成都发展模式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高度评价,也成为本地区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因此,在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决不能脱离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区域特征,必须把这一新兴产业放置于“全域成都”的范畴内合理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创新产业内涵、优化产业结构,保持成都市在全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就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本身来说,成都市按照中央、四川省以及成都市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努力实现本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强势转移。以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基础,优化现有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内涵,积极填补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空白。要

河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旅游管理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虽然河北省具有许多优秀地文化旅游资源,但其文化旅游行业地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地关度很低,旅游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整合、调整结构、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等发展建议. 河北省明确提出要“依托华夏文明核心区和燕赵文化根基深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在未来地旅游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地作用,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与营销,是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提高地重要手段. 一、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简介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地总体特征是:总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某些资源具有国内独占性和世界性,与京津大都市群有很强地关联性和互补性,但多种资源不具备协调性,空间配置不平衡.综合来看,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旅游资源地域广阔、数量众多整体而言,自然地貌呈现以平原为主地多样性,体现出从塞外到中原过渡地自然地貌与环境特征.北部以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文化、张家口坝上草原文化为主;东部以秦皇岛北戴河海洋文化为主,;中部是以保定为主地冀中平原红色旅游文化. (2)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特色鲜明,保持了民间地质朴性燕赵大地古为边陲之地,与游牧民族交往融合,素来有豪迈英武地气概,在河北地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上也体现了这一气概.如戏曲、曲艺唱腔高亢激昂,歌

舞风格落落大方,武术、摔跤风格刚劲粗犷,许多杂耍表演也十分豪壮.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滦南评剧、徐水花狮、沧州落子、井陉拉花、定州秧歌、清苑哈哈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树一帜,并且大量保留着传统地表现手法和风格,受到外来文化地冲击很小. (3)旅游容量宏大,可进入性强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遍布全省,而且环绕北京和天津,这种独有地地理位置是其他省份不能相比地.从北京南下地列车都经过河北境内,每到旅游旺季,都会开通从北京到承德、北京到秦皇岛等多条旅游专线.有多个高速公路进出口,境内有津浦、石太、京广等15 条铁路干线.河北地海运条件便利,东临渤海,省内有京唐港、秦皇岛港以及黄骅港等.加之河北省迅速发展地航空交通,更使河北省具有很好地进入性,为河北省聚集人流、发展旅游起到强有力地促进作用 二、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文化旅游地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所孕育地巨大潜力相比,其文化旅游业地发展还有很大地差距.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结构散乱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不少,但大多数文化旅游产品线路没有统一连贯起来,很多线路都是自成一体,没有进行合理整合.目前国际上旅游市场多以文化型、度假型以及复合型旅游产品为主,而河北省仍以传统地观光旅游产品居多,商务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这是导致河北文化旅游发展缓慢地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河北省处在北京地外围,内环京、津,与其地域相连,文化背景 相似,很多旅游景点相近、甚至雷同.但河北旅游发展地各项条件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6年,巅峰智业受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委托对三亚市进行旅游发展规划。 项目涵盖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度假天堂”,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中国度假旅游的金字塔尖”。重点规划三亚市191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统筹规划“大三亚旅游圈”的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概要规划“琼南国际旅游度假协作区”的万宁市、五指山市。项目核心资源包含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被誉为三亚五大要素资源。

着重盘点三亚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三亚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总体营建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三亚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三亚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三亚。高标准地设计三亚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高质度假休闲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总体将三亚打造成为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度假、观光、节会、康体等于一体的,融“山、海、城、田、岛、泉、林、园”于一身的具有鲜明热带海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度假天堂。

发展定位于“美丽三亚·度假天堂”。核心创意包括动态资源观:在“新资源观”指导下,对关系到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各类显性资源、隐性资源进行盘存梳理,同时对资源在未来的演变及其现实价值、市场吸引力、开发难易度、投资开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与评估;核心竞争力模型:深度导入国家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IMD模型分析,创造性提出“旅游地核心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研究影响三亚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长的因素。 在充分研究我国旅游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三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海南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本次规划将采用“三维规划”的概念模式。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史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史 孔若水1006101207 中国旅游历史很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并且从未间断过。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旅游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 早在几千年前的神话传说中,就出现过好多类似于现代的旅游的事情,比如皇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尧舜禹都曾经云游四方。大禹为了治水,走遍了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故事虽然属于虚构的畴,但依然是远古时代人们现实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的客观反映。它们至少说明:旅游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旅游的第一个重要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道路交通比商周时期有了提高,商旅因此而兴盛,于此形成了中国早期的旅游思想。 此时期,交通比以前有所发展。陆路交通方面,当时已有“国中之道”和“野鄙之道”的区分。驿路四通八达,形成了陆路交通网。还有许多历尽艰难筑成的道路工程,如国修筑的褒斜道栈道,齐鲁建设的黄淮交通网络等。水陆交通方面,这时期不仅利用自然河道,还广为开凿人工运河。比如吴国开凿的邗沟,国开凿的鸿沟等等,大大便利了南北航运。此时的造船业已较为发达,吴越两国是其代表。战国时期中国的造桥技术也臻于成熟,国建造的中渭桥是中国古代相当著名的一座桥梁,充分显示了当时造桥技术的高超。随着旅行活动的频繁,此时期的旅游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此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己的生存与争霸,竭力发展经济,并非常

支持商业,因此商业旅行十分兴盛。而君主贵族的狩猎旅游活动十分普通,楚襄王、蔡灵侯、楚昭王等人都是典型的旅游君主。此外,民间的旅游娱乐活动已相当普遍。此时期的孔子就是一位大旅行家。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周游列国,足迹遍及、、、四个省份。 汉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盛期。远行成为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的主要特色。 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车宽一律六尺,一边通行全国。水路交通方面,凿修了长34公里,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使南方地区只经水路便可与中原荆楚吴越相通。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相继修筑了“回中道”、“褒斜道”、“子午道”等,并最终形成了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交通网。汉代又不断开拓对外交通。当时有著名的丝绸之路,还有一条通向南方的“灵关道”。汉时代的交通工具较以前也有很大发展。 此时期的旅游活动中,最突出的是帝王巡游,代表人物是始皇和汉武帝;使者远行,突出实例是骞通西域;学者周游考察,典型为司马迁周游写《史记》。 旅行与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进行一种文化交流,不同的旅行者就是不同文化的传播者。汉时代,通过众多的旅行者,中国文化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广泛交流。 而且,游记在此期间萌生。比如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除游记外,汉时期还有一些反映旅游活动的诗歌。

某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导言-------------------------------------------------------1 1.1项目由来与本规划的意义-----------------------------------------1 1.2规划围、性质与期限-------------------------------------------2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2 1.4规划任务-------------------------------------------------------3 1.5规划方法-------------------------------------------------------4 1.6规划依据-------------------------------------------------------4 第一篇某市旅游产业发展系统分析----------------------------------6 第2章某市旅游业发展现状-----------------------------------------6 2.1某市国民经济概况---------------------------------------------6 2.2 某市旅游业发展现状------------------------------------------6 第3章旅游资源分析------------------------------------------------7 3.1旅游资源构成---------------------------------------------------7 3.2旅游资源特点与总体评价-----------------------------------------9 3.3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与开发序列------------------------------------10 第4章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11 4.1客源市场开发影响因素分析--------------------------------------11 4.2客源市场预测--------------------------------------------------12 4.3客源市场细分--------------------------------------------------13 第5章某市旅游发展优劣机威分析(SWOT)--------------------------14 5.1优势----------------------------------------------------------14 5.2劣势----------------------------------------------------------15 5.3机遇与挑战----------------------------------------------------15 第二篇某市旅游发展规划-----------------------------------------17 第6章某市旅游发展战略------------------------------------------17 6.1战略定位------------------------------------------------------17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旅游管理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石长波徐艳红 文化旅游是一项以观念创新推动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活动,以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旅游资源,来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需求。将哈尔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逬行剖析、解读, 从而 提岀发展对策'既有利于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哈尔滨市文化旅 游产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逬而形成城市文化旅游业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品牌。 文化旅游业的基本概述 (-)文化旅游业的内涵与核心 所谓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曹者创造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观赏对象为消费内容,目标是使旅游者获得丰富文化内涵,能够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活动之中。文化旅游业是 一种具有關性的综合产业,因其带动性强、辐射面广、关联性高而成为当代经济社 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与传统旅游业相比.它所包含的业态更富有文化内 涵和体验性。另外,一些具有商务考察性质的旅游形态则更富有专业的知识性和文化交流性。 从旅游业的核心来看『传统旅游主要是以资源为核心,凭借地方特色和地域差异吸引看旅游者。但是就其看眼点,不管挖掘过程中是否考虑了竞争关系和市场需 求,主要E绕固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源的束缚,综合了包括市场需求、城市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意开发,从而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因此也可以说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二)文化旅游业的分类 从对文化需求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史记、文物.古建筑、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面;以技术成果、艺术、现代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面; 以节日庆典.居民日常生活习俗、祭祀、婚丧、衣看服饰和体育活动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面;以人际交流为表面的伦理道德和文化层面。从旅游的业态角度则可分为:遗址故居、影视基地、主题公园和艺术园区等多种形态。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看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看这个民族最深层的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

————————————————————————————————作者:————————————————————————————————日期: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旅游管理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 陈凤君周毅 全域旅游的思维将引领新时期旅游规划的发展工作,同样作为2016年主要发展任务的乡村旅游也迎来了产业转型的契机。然而,尽管全域旅游给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对我国乡村旅游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之后并不能从实际上得到更好的解决,因此,全域旅游思维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研究背景 “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陈竹等,2009)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能够正确地指导旅游规划的战略方向。 全域旅游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说,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厉新建等,2013)。但有着丰富民俗文化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结合民宿、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域旅游也会对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二、机遇与问题:全域乡村旅游 有学者提出了“全域乡村旅游”的概念(朱世蓉,2015)。所谓“全域乡村旅游”理念,是指把一定区域的各个旅游景点、各种旅游资源当做一个整体来加以统筹的理念,也是以乡村环境为依托,使得各行业、各部门、各居民等共同参与

XX市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XX市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1-2020) XX市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01-2020) 1 规划期限与规划区 1.1 规划期限与分期 (1)规划期 2001年-2020年 (2)分期近期:2001-2005;中期:2006-2010;远期:2011-2020。 1.2 规划区 XX市域(市区及辖县) 2 旅游发展动力与供求趋势分析 2.1 主导旅游吸引分析 (1) 观光型资源吸引范围主要是粤东地区,可波及外围市县及港澳地区。 (2) 度假型资源开发粗放,产品体系没有形成,主要是粤东地区及部分港澳客源。

(3) 娱乐和购物型旅游产品没有形成,吸引范围以本市为主。 (4) 宗教文化型旅游点吸引范围以粤东为主,缺少影响较大的区域性或大区性宗教胜地。 (5) 商务公务型是远程旅游吸引的主体,波及范围广阔。但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比较脆弱。 目前XX市旅游业以城市旅游为主体,旅游发展的主动因素是商务和公务型旅游吸引要素;旅游景点和其他旅游吸引物是本地和部分外地客人的吸引源和活动载体,是旅游发展的补充性动力。但XX市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可开发性和可组织性,建设高品位的观光度假产品的条件是好的,可望观光度假产品在规划中远期成为主动力之一。 2.2 旅游需求趋势分析 (1)将继续面对巨大的商务旅游需求。文化旅游资源对海外潮籍侨胞具有强烈的吸引。(2)以粤东客源为主的广东省内旅游需求旺盛。 (3)XX城市商务、公务、会议、探亲等类型旅游者的观光休闲需求具有可引导性。 3 旅游发展战略 3.1 战略思想 围绕着建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依托海港商埠、著名侨乡和经济特区的区域优势,发掘潮汕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设施条件和发展机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范,培育大旅游发展的整体动力和发展环境,推动政府主导型向政策导向型的机制转变,实施精品战略,保障供给,引导消费,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致力于创造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将XX建成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直接旅游目的地,力争在规划远期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旅游强市。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旅游管理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虽然河北省具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其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关度很低,旅游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整合、调整结构、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等发展建议。 河北省明确提出要“依托华夏文明核心区和燕赵文化根基深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在未来的旅游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是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手段。 一、河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简介 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是:总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某些资源具有国内独占性和世界性,与京津大都市群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但多种资源不具备协调性,空间配置不平衡。综合来看,河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文化旅游资源地域广阔、数量众多 整体而言,自然地貌呈现以平原为主的多样性,体现出从塞外到中原过渡的自然地貌与环境特征。北部以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文化、张家口坝上草原文化为主;东部以秦皇岛北戴河海洋文化为主,;中部是以保定为主的冀中平原红色旅游文化。 (2)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特色鲜明,保持了民间的质朴性燕赵大地古为边陲之地,与游牧民族交往融合,素来有豪迈英武的气概,在河北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上也体现了这一气概。如戏曲、曲艺唱腔高亢激昂,歌舞风格落落大方,

武术、摔跤风格刚劲粗犷,许多杂耍表演也十分豪壮。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滦南评剧、徐水花狮、沧州落子、井陉拉花、定州秧歌、清苑哈哈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树一帜,并且大量保留着传统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小。 (3)旅游容量宏大,可进入性强 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遍布全省,而且环绕北京和天津,这种独有的地理位置是其他省份不能相比的。从北京南下的列车都经过河北境内,每到旅游旺季,都会开通从北京到承德、北京到秦皇岛等多条旅游专线。有多个高速公路进出口,境内有津浦、石太、京广等15 条铁路干线。河北的海运条件便利,东临渤海,省内有京唐港、秦皇岛港以及黄骅港等。加之河北省迅速发展的航空交通,更使河北省具有很好的进入性,为河北省聚集人流、发展旅游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河北省文化旅游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孕育的巨大潜力相比,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结构散乱 河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不少,但大多数文化旅游产品线路没有统一连贯起来,很多线路都是自成一体,没有进行合理整合。目前国际上旅游市场多以文化型、度假型以及复合型旅游产品为主,而河北省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居多,商务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这是导致河北文化旅游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河北省处在北京的外围,内环京、津,与其地域相连,文化背景相似,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2016年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旅游行业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政府相继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

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6797763.html, 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刘峻良李正行孙洪达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0期 摘要:文化旅游作为旅游行业中的一个特殊内容,在旅游行业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 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后的要求,辽宁地区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在文化旅游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如何有效地利用、开发这些文化,在文化旅游中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就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在旅游中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旅游行业的发展中,文化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对文化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文化应当在旅游行业中占据主导的地位。所以目前在旅游行业中对文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各个省份在制定本地的旅游规划中,也越来越关注文化的地位。辽宁省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在文化旅游中拥有着先天的优势。 1 辽宁省旅游中文化资源的分类 辽宁省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在文化旅游方面有自身的特色,各类文资源十分丰富,总结起来辽宁省的旅游文化资源有以下几类: 一是历史资源。在辽宁省有大量的远古文化资源,比如金牛山遗址、前阳遗址、仙人洞遗址等。二是红色文化资源。比如日俄战争旧址,平顶山惨案遗址辽沈战役遗址等。三是工业文化资源。比如铁西工业园区,老龙口酒文化等。四是宗教与民俗资源。比如千山玉佛苑,崇兴寺双塔,朝鲜文化等。 总之,辽宁省的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文化旅游有着独特的优势。 2 辽宁省旅游文化分析 2.1 辽宁省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 首先,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从以上的简要描述来看,辽宁省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其中以远古文化、红色文化和工业文化最具有吸引力。其次,辽宁省的交通优势。辽宁省在地理位置来说,其交通十分发达,而这正是开展文化旅游的前提条件之一。辽宁省是东北地区关内的枢纽,同时靠近俄罗斯,连接亚欧大陆的要地,同时也是东北进行国内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市场。辽宁省建有五大港口,与世界14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航,而其中的大连港总吞吐量在全国排名第二;航空方面建有六大机场,且与世界各国均有航线开通。

国内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梳理

国内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梳理 世界各地文化旅游的体系大体都是通过文化资源、旅游消费与供给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几个方面来体现的,而各个地区又略有不同:在自身文化资源特色的基础上,美国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自由、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即鼓励地方及产业自主发展,联邦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及经济补助;欧洲则通过合作框架或者政策性引导措施的出台,鼓励国家或是内部城市间的合作与联合,继而强调欧盟整体在国际的竞争地位;日韩等亚洲国家则是通过突出发展自身在资源、交通或产业等某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并且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每个地区或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应该说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只能将欧洲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及部分亚洲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进行简单梳理,希望能将文化旅游的主要方式有所体现。 一、国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 (一)美国文化旅游产品的象征:“米老鼠”与迪斯尼 2003年11月福布斯公布了“全球十大虚拟人物财富榜”,米老鼠与哈利波特、皮卡丘等十个虚拟人物登上了荣誉榜并名列榜首。当今世界凡是媒体可到达的地方,尤其是少年儿童,80%以上都知道“米老鼠”、“唐老鸭”和著名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回顾它的发展史并分析其营销手段和策略,对新世纪建立文化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和文化发达的中国应该说都不无裨益。 米老鼠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拥有对新事物、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浓厚兴趣和永不间断的创新能力,这是推动米老鼠从一个普通的动画角色发展成为世界娱乐业帝国形象的根本动力。他的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他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独特的迪斯尼动画电影造型特征原则。主要表现在迪斯尼动画电影经由米老鼠及系列片的尝试,逐步建立出写实与卡通化为原则的造型特点。第二,迪斯尼和同事对于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也是“米老鼠”受到欢迎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体现一是由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二是由黑白片到彩色片。 沃尔特·迪斯尼的可贵,就在于他不满足做一个出色的动画片画家,而是在一群志同道合伙伴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制作公司,从“创意内容”核心层出发,逐步扩大到“产业基地”,用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大批量制作动画片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申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最新范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

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

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则是将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组合成产品推向市场。也就是说,旅游文化内涵开发得越丰富,文化旅游产品项目也将不断推陈出新,更具有特色。文化与旅游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二)文化旅游 关于文化旅游,有不同的认识和角度,反映了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的认同,充满了学者的纷争。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旅游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立足文化资源,满足文化需求。 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从时间维度上讲,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和现代文化旅游;从形态表现上看,则涵盖了古迹游览旅游、民俗体验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艺术欣赏旅游、休闲娱乐旅游等。基本上都强调两个方面:①强调资源,认为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②强调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