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汇率之争

论中美汇率之争

—读《全球政治经济学》有感

张娅

0830******* 作为一个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曾经在大二下的时候主修了国际贸易这么专业课程。尹翔硕老师对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透彻,针对国际贸易的专业性,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经济学为出发点,研究对象主要是李嘉图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及其及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特定要素模型,产业内模型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政策以及欧盟,WTO等反应经济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在已经学习了国际贸易的前提下,再详细品读罗伯特.吉尔平的《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更加扩大了我的视野。在原有的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学会从政治角度去看待全球经济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接受了作者的关于各种影响全球化的力量,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发展与国家贸易、投资、金融之间互动作用的分析。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感悟:

一、新视野

⑴什么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科学性,现实主义分析视角下的国际经济秩序?

罗伯特.吉尔平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在本书的开头比较分析了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民族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功能:自由主义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假设为基础的一种分析工具,也是对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的标准界定;马克思主义主要集中于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期活力,民族主义则是认为随着全球化,最终会引起民族国家消亡的结果。与这三种思想不同的是现实主义思想:“全球的政治经济”定义为市场和诸如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之类强有力的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立场是不是具有研究国际贸易的科学性呢?作者在书中详细地解释了他的立场。首先,他阐述了现实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区别,提出了从现实主义角度分析国际经济事务,同时规范地致力于实现某些理想的可实现性;其次,提出了以各个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行为为研究目标,研究影响其决策的各因素,从各因素的分析进而驳斥民主主义的观点;最后将全篇的分析视野定位于现实主义,阐述了各种经济活动必须以政治框架为载体,很好的说明了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此,在现实主义分析视野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功能的发挥既取决于市场,也取决于各民族国家的政策。各国的政治目的、竞争和合作互相影响,创造出经济力量在其中运作的政治关系框架。经济和技术的力量会影响各国的利益和政策,也会影响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由于市场对经济和政治的强大作用,所以在做政治和经济分析时必须了解世界经济的实际运作和演变。应该在分析时,把国家和市场结合起来考虑。

⑵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中的路径依赖现象,该理论对世界经济的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企业发展因而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就如厄运循环,企业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核心就是路径依赖思想,该理论并没有否认比较优势,只是在此基础上非经济因素、路径依赖、偶然机会和累积过程可以说明经济活动在某些地方形成和集中

的原因。在某些历史因素的刺激下,某些特定工业开始形成出现,然后因为要素具有流动性,外围地区和核心地区之间的生产成本会下降,规模收益递增、运输成本下降和要素活动性三者互相影响导致经济活动进一步在核心地区集中。同时在集中的过程中伴随着分散,运输成本上升,核心地区工资地租上涨等离心力会使核心地区向外围地区扩散。这样进一步扩展到国际经济上,就可以以此来分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存的趋势了。这不失为分析世界经济的一个好的理论。

⑶什么是干中学,日本在其经济发展中的成功实践。

其经济学含义:干中学是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一个概念,是技术内生化增长模型的主要内容。技术之所以被视为内生变量,是因为技术变动最重要的一个源泉,是从观察实践中学会的,而不是经过专门研究开发出来的。这里所说的技术不光是生产技术,还包括管理知识。通过“干中学”与“学中干”,加速创新与积累的过程,这是新经济增长现象的一个主要特点。

其要点:如果用积累总投资表示经验和学习,设定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素投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那么经验和学习便属于无形的要素。在“干中学”模型中,经验与学习就以有形要素投入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实现技术进步的内生化。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启发我们:知识进步是累积性过程。一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进步,看重人力资本的收益。开展在职培训,结合实践进行学习、创新,其对于人力资本的贡献就要远远大于学院式教育;国际贸易中大量高科技产品进口到中国并伴随着管理技术的输入,只要常常见到,就能很快学会,这些都是“干中学”的表现形式。

日本的发展型经济体制中很好地运用了“干中学”原理,在高等教育和高科技产品方面很大的促进作用。日本在经济发展中采取了政府主导型模式,实施以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为导向的政府干预,政府主要以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为主要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并建立特色的企业制度,其中包括终身雇佣制,联合企业制度,以及利用“干中学”指导职工工作,提高企业生产率。日本的“干中学”的成功实践也使美国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借鉴此种企业管理办法,努力提高企业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新感悟

⑴关于经济学派的深入认识

在学习国际贸易、宏观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的时候已经对国际贸易理论学派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16世纪的重商主义理论从贸易导致的后果提出国家应该“奖出限入”,最大程度追求贸易顺差的贸易主张;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建立的“比较优势论”,进而李嘉图把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发展到比较优势论,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的理论的确立;第二阶段是从比较优势论的提出到要素禀赋论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许多“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其中有:产品生命周期论、人力资本理论、收入偏好理论、贸易技术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等。

吉尔平在本书中通过详细地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观念,肯定了经济学作为一门通用社会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论。经济学是理性选择的科学,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的观念,向以市场原则为依据的人类行为提供全面的解释。经济学从具体的示例数据中,在提出假设的前提下建立模型,运用静态分析法和比较静态法进行理性的分析预测,从而知道人类的行为决策。但是此思想是有局限的,经济学是在假设条件的情况下对具体情况进行的分析研究,在分析世界经济时,在大部分情况下忽略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及把技术等一些关键因素作为经济的外生变量来考虑,这就使经济的分析不具备全面性,从而导致经济学家的一下分析预测极不准确。

在作者看来,经济学者们在宏观经济领域并没有同意的理论: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学

派、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以及其他经济学派,这些不同的学派都是用规范的数学方法(模型和计量经济学),但是因为假设不同,所以得出了往往不同的结论。这是经济学派众多的根本原因,这也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解释。在以后学习相关经济理论的时候,弄清楚其不同的经济假设,对于区别不同经济理论,深入经济理论有重要的价值。因为经济学本身存在一定得思想局限,所以在分世界经济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分析视角,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得出最全面的正确结论。

⑵对中美汇率之争的分析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采取政治和经济结合的分析视角来分析当前的世界经济的相关问题。最近世界经济形势变动复杂,以美国国内经济疲软,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我将现实主义角度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来分析美国在亚洲峰会上屡次对人民币施压的举动。

① 美国政治经济现状

奥巴马自2008年上任以来向人民币汇率的频频“发难”,汇率争端在中美之间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每当美国经济面临困境,每当临近总统大选,人民币汇率都会首当其冲受到责难。随着2012年美国大选即将到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APEC峰会上又一次对中国的汇率政策施压,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奥巴马为迎接2012年总统大选而摆出的姿态。在美国国内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将矛头转向中国,已经成为了国会议员争取选民的重要手段。2010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前,众议院投票通过主要针对人民币的《以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当时就有报道说,这一轮对人民币的施压将在选举后暂歇,直至来年大选临近。果然,眼下美国选战趋热,人民币汇率又成了“靶子”。2011年10月,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在参议院推动一项与汇率相关的议案,矛头直指人民币。同以往类似议案相比,该议案的“新意”是直接将“操纵汇率”与“贸易补贴”挂钩,使美国公司更容易开打贸易战。

②政治经济施压,促使人民币升值

美国这些政治手段,均表现出了其为了促使中国人民币升值,减少逆差,转移国内经济问题,为其中选举造势的明显意图。美国受次贷危机影响,以及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影响,国内经济一直处于萧条阶段,现在美国外贸逆差,国内失业率高,政府财政支出赤字,美国政府在强烈的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把责任推卸给中国,认为其低估了人民币币值,导致在中美贸易中,美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所以一方面谴责中国,并且宣布用立法阶段来抑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这充分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想,在正常手段无法实现的时候,美国就凭借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中国施压,企图改变自己国内的严峻的经济形势。但是这本质上是错的,即使人民币不断升值,美国的失业率从7%攀升到9%,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美国国内自身的经济的衰退。美国的经济衰退的原因主要来自自身经济制度的缺乏-强调自由主义经济的管理资本主义体,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足,金融体系缺乏监管导致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其他国家的竞争力提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本书中,罗伯特也提出了美国对于贸易逆差的一些误解:

1.一国的贸易逆差是由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手段”造成的。但是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应归因于宏观经济因素,而不是贸易伙伴的欺骗。一国的贸易/收支差额是该国支出方式的结果,尤其是国民储蓄和国内投资差额的结果。一国储蓄率相对投资率而言低,就会有贸易逆差,美国提倡消费,那么其低储蓄率导致的贸易逆差就不足为奇了。

2.低工资国家的进口导致了美国收入不平等和失业问题,所以在贸易中提倡贸易保护主义,制定条件来限制其他国家的出口。但是事实上,美国低技术工人的工资相对下降归因于美国经济自身的技术进步,美国和低工资国家间较小的贸易流不能解释美国技术工人或者受过大学教育的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大约30%的工资差额。美国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职业培训计划和其他帮助工人调整以适应飞速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规划。一国的失业率是

由于本国的宏观政策决定的,缺乏弹性的劳动力市场,阻碍就业扩张的过度慷慨的社会福利计划等使现在的美国美国存在高失业率。

我们应该在清楚认识美国的根本目的的前提下,在对外政策方面做好应对工作,确保本国国内经济不受美国的各种政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