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课时目标】

1.了解东北三省农业学生产的发展变化以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知道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理解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3.了解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4.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初步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教师:(复习导入)上节我们讲了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大家还记得东北三省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吗?

学生: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具有冷湿的特点。

教师:传统民居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教师:二者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屋顶坡度大是为了减少积雪对屋顶的压力,便于泄水;冬季寒冷且多大北风,墙体厚窗户小是为了防寒保温。

教师:大家掌握的不错!由此看来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很大。事实上,气候影响到人们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东北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火坑,冬季出门人们要穿的很厚,东北人爱晾干菜和腌酸菜,东北人喜欢滑雪滑冰等等。其实,气候还影响到一个重要的学生产部门,大家说是什么部门?

学生:农业。

教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东北三省的农业。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开门见山,清晰简洁,直奔主题。及回顾复习了上节的旧知识,又引出了要学的新知识。比较自然。

导入二、

教师(播放2013年8月东北三省的洪涝灾害视频):此次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不但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学生活,也极大的影响了当地工农业学生产的发展,同学们了解东北三省的工农业公概括吗?

学生:不了解。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东北三省,了解其工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问题。

【设计意图】

采用多媒体资料导入新课,一是体现了学习对学生学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日常学生活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北大荒和北大仓图片)虽然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但它却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让学生阅读P17——P18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北大荒北大仓

1.本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

2.本区主要有哪些农作物?

3.随着农业的发展,本区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如何解决?

(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老教师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以文字为主,让学生自己阅读把知识点找出来,如不全面,老教师适时补充,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自学后展示答案:

1.本区发展农业的优势:

地形地势:①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土壤:②肥沃的黑土地

气候:③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学生长。

存在的不足:①气温低,只能一年一熟;

②春秋季节,易受寒潮影响,发学生低温冻害。

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甜菜等

3.问题:湿地面积锐减,学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为保护环境,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教师点拨】

由于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广阔,而人口较少,所以人均耕地多,因此,对粮食的消费量较少,粮食的商品率很高,超过了60%,东北三省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1/4左右。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但是随着不断的开发,也出现了湿地减少,水土流失等现象,学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恢复学生态,国家已停止开发。

教师:你如何评价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条件?

学生:既有有利的一面,如:土地肥沃,雨热同期、机械化程度高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春秋季节,易受寒潮影响,发学生低温冻害等。

教师:很好,任何事物不能只有好处或坏处,我们应该全面看问题,趋利避害。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看到事情的正反两个方面,才能准确全面地看问题。

【课外拓宽延伸】

教师(出示课外资料:“湿地的八大学生态功能”和。让学生读P18“黑龙江省三江自然保护区”。)

【设计意图】

补充有关湿地的课外材料,一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教师:出示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图,让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讨论交流P18——19的三道活动题。

(学生们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知识点不多,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理解其粮食学生产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但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既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我们常吃的稻米、大豆有很多是来自东北三省,白糖是来自东北的甜菜加工制作而成的。(有道理即可)

2.东北三省人口仅占全国的8.16%,而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5.83%,由于人口较少,对粮食的消费量少,粮食的商品率很高,大约占到全国的25%,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3.除了书上给的条件外,还有①气候雨热同期,适于农作物学生长。

②灌溉水源便利、

③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业物资的运输和粮食的流通。

④大规模机械化耕种,降低了粮食成本。

【衔接过渡】

东北三省不仅农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而且它也是我国建国后建立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本区的工业。

安排学生阅读P19小资料——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体会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地位。

教师:东北三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创下了多项工业之最。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那今天的老工业基地又怎样了呢?

(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安排学生读图及P20——P21的两段课文,完成以下3个问题,然后小组间相互交流。

1.东北三省有哪些矿产资源?其特点是什么?

2.发展了哪些工业?有那几个大工业中心?

3.工业中心的分布与矿产资源有什么关系?

4.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尽量独立完成,有困难时老教师随时引导)

【设计意图】

这几个题难度不大,图画的清楚,课文叙述的也明白,学生应该能够胜利的完成,让他们自学,进一步锻炼学习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2.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中心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

3.工业中心多分布在矿产地附近。

4.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了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教师点拨】

东北三省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因此,东北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本区一大批国有企业出现了问题,陷入困境。很多国有企业面临减产、停产、亏损、负债等问题,很多职工纷纷下岗。为此,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措施,

(出示课外小资料: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设计意图】

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党中央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做出的工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感情。

教师(出示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图,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工业城市的分布不仅与矿产资源有关,与交通也有密切的关系。请大家读图,分别合作探究完成P21——P22的活动题。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

(在老教师指导下完成)

【设计意图】

这一组活动题主要是让同学们探究工业中心分布、矿产资源分布与交通的关系以及工业结构与矿产资源的关系,上册有所涉及,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度仍然较大。采用先自学,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小组间交流的形式,必要时,老教师给予点拨和引导。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其读图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派代表发言,给出答案:

小组1:经过哈尔滨的铁路干线有:京——哈线滨洲——滨绥线哈——大线经过长春的铁路干线有:京——哈线哈——大线

经过沈阳的铁路干线有:京——哈线哈——大线

经过大连的铁路干线有:哈——大线,

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都处于众多铁路线(包括干线和支线)的交汇处,交通非常便利。另外,大连是我国重要港口,海运十分便利。

小组2:主要矿产地附近都有铁路经过。甲附近有金矿,乙附近煤矿较多,铁路修到甲、乙两地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矿产。

小组3:大庆的工业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因为大庆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伊春以钢铁、木材及林产品加工为主。因为伊春附近煤炭丰富且地处小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丰富。鞍山以钢铁工业为主。因为附近煤、铁资源都丰富。

(P21——P22活动题答案)

【教师点拨】

一个地区工业中心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理位置、矿产资源、交通条件、劳动力素质、科技水平、消费市场等。具体到某一城市,可能主要受一个或几个因素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综合能力检测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C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关于我国北方地区不正确的叙述是( A ) A.气候冬夏季节差异不大,属于非季风区 B.主要的油料作物是花生 C.平原面积广阔 D.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3.我国东北地区包括( C ) ①黑龙江省②内蒙古自治区③辽宁省④吉林省⑤河北省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4.我们家乡黑龙江省广泛分布的土壤是( C ) A.黄土 B.红土 C.黑土 D.紫色土 5.关于东北粮食生产基地叙述正确的是( D ) A.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B.盛产油菜、水稻等农作物 C.开发历史较早,人多地少 D.向国家提供商品粮最多 6.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C ) A.棉花 B.甜菜 C.小麦 D.水稻 7.东北平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人口稀少,粮食产量大 B.河湖密布,地域广阔 C.地势高峻,海拔适宜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8.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 D.山脉主要有长白山、秦岭、大兴安岭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据此回答9~10题. 9.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是( C ) A.人类耕作形成的 B.战争破坏造成的 C.流水侵蚀形成的 D.风力作用形成的 10.黄土高原地区露天采矿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所采矿产主要是( B ) A.有色金属 B.煤炭 C.石油 D.铁矿 11.为实现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进行生态建设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C ) A.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修梯田、建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B.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C.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全部迁走,逐步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D.实行计划生育或政府提供粮食鼓励生态建设,逐步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12.关于北方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东北平原有大面积的黑土流失 B.华北平原遭受旱、涝、盐碱和风沙的威胁 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D.华北平原灌溉水源充足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 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C. 受沿岸洋流影响 D. 地形平坦开阔 10.在分界带西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A. 京剧 B. 豫剧 C. 秦腔 D. 川剧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绿化客土法的最佳施工期是 A. 1~2月 B. 3~6月 C. 7~9月 D. 11月~次年1月 12.实施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雪景搭配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 里雪飘。”,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图表选择上主要是景观图,比较典型的北方雪景的图片)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 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 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二、自主研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0页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任务并在课本上 勾画: 1、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沿着地理分区界,描出北方地区 的范围,画出大兴安岭、乌鞘岭、秦岭、淮河等地理事物。 2、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行政区及行政中心, 写在旁边。 3、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主要的地形类型,画 在课本上。 4、结合地理图册15页中国温度带图,找出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主要的气候,画在课本上。

5、结合图6.4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的景观,找出 北方的土壤,画在课本上。 同学们找出来以后,让同学们上讲台指图讲解所找的知识。老师 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画重点内容,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评价同 学们的讲解。 讲解气候的时候加入课本10页的活动,读图6.5小组完成以下内容: 1、观察气温曲线,找出三个城市气温高的月份和气温低的月份; 观察降水量柱状图,找出三个城市降水量多的月份和降水量少的月份,概况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 量最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 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小组完成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 记录重点内容。 过渡: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 板书:一、北方的概况

人教版八下地理6.1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基础目标) 3.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升目标)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1至4。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以和为主。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和,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板书)1、范围 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等。 (板书)2、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形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板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解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小组合作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精品教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教材分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情况,另外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已有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等学习资料自主学习,两个班水平相近,可以通过自学、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法选择: 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板书课题北京 一、学习目标 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指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种和谐在我国的首都体现的最为良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认识北京。今天的学习目标: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2、认识北京的城市职能。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32—35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垦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已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精神简介 什么是北大荒精神?这便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字字铿锵有力,发人深思。北大荒人在创造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的同时,更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 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垦荒英雄们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 2形成历史 五十年代中期,王震将军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先是率领铁道兵,后又指挥十万转业官兵挺进荒原,展开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垦区的基础。近半个世纪以来,先后由14万转复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山东、四川等地的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地方干部、农民组成的垦荒大军,继承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人拉肩扛,搭马架、睡地铺,战胜重重困难,在茫茫沼泽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老一代北大荒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垦区的开发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黑龙江垦区从无

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漱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案新版新人教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教学目标】 1.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2.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讲授新课】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阅读:阅读书本17页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 学生: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 展示:多媒体展示框架图,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并板书: 板书: 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 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发展条件,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板书: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展示: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 过渡: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 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 学生:阅读书本18页,并归纳生态问题。 教师指导并板书: 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过渡: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学生: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 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 过渡:了解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吧! 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 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 板书: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 阅读:图6.20,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优质课《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山东省莱阳市高格庄中学宫乔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结合地图和资料,通过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学习,养成读图、用图并能够从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北方地区虽然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中国地理分

区,但学生已经有了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前边世界分区地理的一个复习,又为后边继续学习中国分区地理作出示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提供了丰富的地图和资料,并充分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重在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精心设计活动,提供充足的地图和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 优质课《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山东省莱阳市高格庄中学宫乔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北

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结合地图和资料,通过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学习,养成读图、用图并能够从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北方地区虽然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中国地理分区,但学生已经有了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前边世界分区地理的一个复习,又为后边继续学习中国分区地理作出示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提供了丰富的地图和资料,并充分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重在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八年级地理人教专题训练——北方地区(含答案)(word版)

八年级地理人教专题训练——北方地区(含答案)(word版) 八年级地理专题训练 ——北方地区一、内容概要: 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行政上只包括华北、东北和西北,即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二、基础过关 1.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是() A.黑、吉、辽、冀B.鲁、苏、皖 C.甘、宁、川D.鄂、豫、赣 2.我国北方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3.下列各组地形名称中,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大兴安岭 B.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青藏高原 C.小兴安岭塔里木盆地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 4.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 A.平原面积大B.土壤肥沃C.耕地集中连片D.降水偏少 5.北方地区的地形() 1 / 7

A.以山地、平原为主 B.以盆地、高原为主 C.以平原、高原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6.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面积最大 B.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暖温带和中温带 C.以湿润、半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D.降水较少、但季节分配较均匀 7.北方地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A.200 毫米以下B.200~400 毫米C.400~800 毫米D.800 毫米以上8.关于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B.地跨中温带、暖温带,全部属于半湿润区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对该地区冬季景观的描述 D.该地区降水较少,夏旱严重 9.关于北方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有大面积的黑土流失 B.华北平原遭受旱涝、盐碱和风沙的威胁 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D.华北平原灌溉水源充足 2 / 7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中国地理北方地区教案

中国地理之北方地区 一、考纲透析 1.东北平原的范围和组成。 2.东北地区河流的汛期及补给类型(季节性积雪融水与冰川融水的区别)。 3.三个大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评价。 4.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及限制性因素。 5.如何理解“旱涝、盐碱和风沙”是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6.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二、体验高考 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答1~2题。 1.(江苏地理,19)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待点是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2.(江苏地理,20)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1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2地区干旱程度高于1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3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福建文综,7~8,8分)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所示。读表,回答3~4题。 旱地林草地盐荒地滩涂其他合计占总面积 1712321821100比例(%) 3. (福建文综,7)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4. (福建文综,8)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滩涂→盐荒地→旱地B.盐荒地→滩涂→旱地 C.旱地→盐荒地→滩涂D.林草地→旱地→滩涂 5.(2010年新课标,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人教版中考地理北方地区复习知识点

专题北方地区 考点1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等。 3.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4.气候: 跨我国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气温: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 半湿润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5.河流:北方地区河流水量较小,汛期较短, 冬季有结冰现象。 6.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7.黑土地和黄土地: ①东北平原的黑土(“黑土地”):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②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黄土(“黄土地”):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旱作农业: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耕地以旱地为主,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产量最大,黄河是全国最长果园带。 (1)作物:①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②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春旱: 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②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极少;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小麦返青,农田用水量大;华北平原河流较少,水量小;华北平原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以上原因导致华北平原春旱严重。 ③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的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修建水库(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有效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学案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该区域地形和气候的特征,理解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的关系。 3、了解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分布。 4、学会分析重要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 5、学会分析北方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难点:分析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学习过程: 一、中国地理分区 在下面图上填出我国四大区的名称,并分析 分区界线与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吻 合。 二、北方地区的概况 1、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 人口约占全国的,其中_____族占绝 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北方图(一)上填注: 北方地区地形骨架: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 五大地形区代号: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辽东半岛、E山东半岛丘陵;河流代号:a黄河、b渭河、C汾河、d淮河、e大运河、f辽河、g黑龙江、h乌苏里江、i松花江、j嫩江; 省市代号: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河北省、④河南省、⑤山东省、⑥辽宁省、⑦吉林省、⑧黑龙江省、⑨内蒙古自治区、⑩北京市。 (2)在北方图(二)上填注: 煤矿代号:a大同、b阳泉、c鸡西、d平顶山; 油田代号:A大庆、B辽河、C华北、D胜利、E中原;铁矿:鞍山、本溪、迁安。(3)用彩色笔描出并注记铁路干线: ①京哈、②京沪、③京九、④京广、⑤京包、⑥大秦、⑦陇海。 三、主要工业基地(略) 合作探究 1、思考: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东北平原与黄淮海平原比较,春旱情况如何?为什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北方地区》教案 (新版)粤教版

《北方地区》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教材主要讲述了北方地区的范围,界线气候状况,耕作制度等。 在本节最后部分,分别讲述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相关情况。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明北方地区的范围和界线以及地形特点; 2、学习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地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分析北方地区的范围、界线、气候、河流和山脉等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 山。【教学重点】 1、了解北方地区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特点; 2、掌握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各自特点。 【教学难点】

1、掌握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特点。 1、这种类型的地图和教学挂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 2、准备一些典型地区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及地理区域相关知识,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对四大地理单元进行详细地学习。在上一章中,学过秦岭—淮河分界线,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首先,学习第一节北方地区。 板书:第一节北方地区 【讲授新课】 复习提问上一章的相关内容,重点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及其地理区域,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师:秦岭—淮河分界线将我国划分为哪些主要区域?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秦岭—淮河线主要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结合课件说一下,北方地区的范围,东南西北方向的分界线各是什么呢? 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课件展示)读图6.1及《地理地图册》等相关资料,(1)找出北方地区主要包含的省级行政区。(2)说出本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特点。(3)说一说本区的平原分别由那些河流冲积而成。 生:学生边看边讨论。

人教版八下地理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课内四基达标】 一、填空题 1.根据各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理的特点不同,全国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个区域。 2.习惯上,人们把__________(山脉)以西,青藏高原以东,__________高原以南,__________(地理界线)以北的广大地区称为北方地区。 3.人们通常称北方大地为“黄土地”与“黑土地”,其主要原因是这里有土层深厚的__________和由黄河、海河所携泥沙冲积而成的__________。 4.黑土地分布在东北平原的________部,这里土壤中富含腐殖质,以肥沃的 __________著称。 5.黑龙江省北部的荒原,过去被叫做“__________”,如今已被改造为“__________”。 6.居住在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人物较多的有:东北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宁夏、甘肃等地的有__________等。 7.华北平原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产区;黄土高原以出产__________为主。 8.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__________为主,华北地区多以__________为中心。 9.西起山西__________,东到秦皇岛的__________线,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__________。 10.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__________,它的西面有属于__________的西山,北面有__________(山脉)。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北方地区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北三省全部 B.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大部分 C.甘肃、宁夏的全部 D.江苏、安徽两省的大部分 2.关于东北平原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广阔低平,分布于东北三省境内 B.我国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农作物最大的生产基地 C.处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D.无霜期长,生长期短,不能满足水稻所需的热量 3.关于北方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西素有“煤海”之称,北方其他省区缺少煤炭资源 B.唐山发展钢铁工业的基础是冀东铁、煤蕴藏丰富 C.大连、天津成为全国重要化学工业基地条件是两者均有丰富的石油、海盐资源 D.改良盐碱、沙荒、涝洼地,使之变为黑土地 4.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产量最大的水果是 ( ) A.苹果 B.葡萄 C.梨 D.桃 5.北方地区的气候属于 (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一课三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一课三练 达标闯关 1.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 A.寒潮 B.干旱 C.台风 D.洪涝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东北三省的自然灾害。东北三省纬度较高,且接近亚洲冬季风源地,在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响,产生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2.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峻,海拔适宜 B.土地贫瘠,地域广大 C.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粮食数量大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东北三省平原广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备选习题】 东北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②河流较少 ③气候雨热同期 ④地广人稀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东北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东北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地广人稀,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 3.东北三省的主要农作物有( ) A.大豆、甜菜、春小麦、玉米 B.大豆、冬小麦、水稻、玉米

C.甜菜、荔枝、春小麦、大豆 D.花生、亚麻、甜菜、大豆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东北三省的主要农作物。东北三省盛产大豆、甜菜、春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冬小麦、花生主要产于华北地区,水稻、荔枝主要产于南方地区,亚麻主要产于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4.“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是北大荒的真实景象,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是( ) A.纬度高 B.人烟稀少 C.降水稀少 D.沼泽遍地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东北平原位于湿润、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在400~1 000 mm,降水比较丰富。 【备选习题】 “北大荒”能变成“北大仓”,是因为( ) ①地势平坦②土壤肥沃 ③雨热同期④人多地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东北平原垦殖条件的知识。“北大荒”能变成“北大仓”,主要是因为该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人少地多。 5.下列对三江平原淡水湿地生态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调节气候,降温增湿 D.多种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选B。本题考查湿地的作用。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知识拓展】冻土和湿地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是东北冷湿环境的综合反映。 冻土的存在,是东北沼泽形成发育的重要因素,对东北农作物及森林的生长、交通运输、水利工程、城镇建设等都有很大影响。 湿地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陆地的水域和沿海滩涂等。湿地可持续地提供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可蓄洪、防涝、抗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在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八年级地理教案-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 日期年月日第周星 期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北方地区―黄土地和黑土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对形成差异进行分析。2、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特点 过程与方法 采用列表法、数据比较罚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情感态度 价值观学会运用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提合理化建议 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单元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看图说出本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特点 教学具器材 地图 导学过程

批注(一)新课复习介绍上期各班成绩情况,本期学习情况,四月进行毕业考试,六月进行期末考试。任务紧,时间短。(二)新课讲授一、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1、我国幅员辽阔、 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活动题】读图5.1,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填空①、我国北方地区与南 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0c等温线②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③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④四大地理单元中, 海拔最高的是青藏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平原分布最 广的是北方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3、读图5.2,并结 合《地图册》,完成下列问题:①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区(黑、吉、辽、京等)②看图说出本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特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三江平原)③说一说本区的平原分别有哪些河流冲积而成(黄北平原:黄河、海河、淮河。东北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辽河等)4、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 国的40%。本区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耕地已旱 地为主,已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5、本区 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及山地丘陵等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二、肥沃的黑土地1、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东北平原)或两年三 熟(华北平原或黄土高原)2、东北林区植被以针叶林为主。3、东北平原黑土肥沃,耕地辽阔,适宜大面积机械化耕作三、干

区域地理北方地区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

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东北三省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教者:张燮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东北三省的基本自然环境概况。 2、结合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点,明确东北三省的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和农业之间的联系,明确把握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明确东北三省的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介绍东北三省的湿地及其作用,明确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1、东北三省“冷湿”气候特点(重点) 2、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难点) 五、教材分析: 本课为东北三省的农业“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自然环境要素和农业发展联系紧密,注重地理要素之间的整体性。 六、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东北三宝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授新课: (一)东北地区的气候 师:大家一起来探究为什么东北地区如此寒冷。 学生活动:请大家在图上找出东北的位置和东北地区的主要省级行政区。 师:明确了东北地区的位置,大家应该知道东北地区为何如此寒冷了? (二)东北地区冷湿的原因 1、体验寒冷气候 (展示哈尔滨的冰灯、东北的传统民居) 2.分析寒冷气候 学生活动:结合上节课知识,观察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师:大家可以看出东北三省雪期很长,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师:东北三省位于北方地区、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讲的北方地区属于什么气候? 三、寒冷的北大荒 1.(展示东北三省人烟稀少,沼泽广布的图片) 师:我们都知道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人烟稀少,但是沼泽广布,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 2.学生活动:北大荒略影——黑土平原 (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形图) 师:请大家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 教师:具体介绍东北平原,突出地形平坦 师:上节课我们介绍北方地区中谈到北方地区以黄土和黑土为主,同学们回忆一下,东北地区以那种土壤为主 四、富饶的北大仓 (展示东北平原的农田景观图) 1.东北地区的熟制 师:东北地区农业的熟制为一年几熟,原因是什么? 2.游戏:作物对对碰 选择北方地区的农作物 3.学生活动:探索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师强调:我国机械化水平最高、商品粮最多的生产基地

【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知识点 一、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区域的特征。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二、东北三省 位置 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地形和气候 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

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位。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东北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三、黄土高原 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四、首都北京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 地理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