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孙女与“平凡的人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918541382.html,

巴菲特的孙女与“平凡的人生”

作者:

来源:《现代工商》2015年第05期

邵宁本刊特约评论员,《新民晚报》高级记者、政法部副主任

“股神”巴菲特的孙女是干什么的?一日,巴菲特之子、美国音乐人彼得·巴菲特来到中

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自己的双胞胎女儿现在已经30岁,她们在零售店做售货员,自食其力,生活得非常开心。

很多人听了可能会十分吃惊。巴菲特的财富世人皆知,他捐给慈善事业的财产就有370亿美元,这笔捐款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慈善捐款,相当于科威特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真可谓“富可敌国”。这些财产中随便拿出一星半点,他的两个孙女便可潇洒度日,甚至可像中国的富二代那样穿名牌、开豪车,干嘛还要辛辛苦苦站柜台呢?令人不解的还有:身为“股神”之孙女,当个普普通通的售货员怎么还会开心呢?

彼得·巴菲特的话其实生动地传达出了“股神”一家人的财富观、幸福观和教育理念。首

先,无论父辈或祖辈多么成功、富有,子女、孙辈都要自食其力。彼得自己是名音乐人,父亲没有逼他“子承父业”,也没有给予他额外的金钱,他硬是从零开始,在艺术上打拼出了一番天地。对于自己的孙女,巴菲特也没有安排她们在自己的公司里当个高管,而是任由她们凭自己的本事谋生。不像中国的某些“富二代”“官二代”,读书、工作诸事都早早地由父辈安排妥当了。

其次,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适合自己的,能够通过双手劳动获取报酬的,无论多么平凡,也是有价值的,就可以过得开心。巴菲特孙女对自己平凡的人生感到很满意,她们的故事传递出这样一种幸福观:成功人士固然可敬,但做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很幸福。在欧美国家,许多人都持有这样的幸福观。

与之相反,中国人却想方设法避免“平凡”。中国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一篇博客《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深刻地阐明了这一点。文中写道,一些年轻人对于“不平凡”的渴望让人吃惊,有个大学生说:“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而所谓“不平凡”的人生,差不多又总是被归结到如下几点——住着什么样的房子,开着什么样的车子,有着多少资产,于是社会给以怎样的敬意和地位……

究其原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文化差异,毋庸讳言,当今的中国,贫富差距较大。在美国,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当一名普通的营业员或汽修工人,同样可以拥有体面的生活,汽车、房子、出国度假,一样也不少,其生活质量和大学教授、白领、公司经理,差距不大。但在中国,一名营业员和一个私企老板的生活,可谓一个天、一个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