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汉语歧义产生的根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b437287.html,

试论现代汉语歧义产生的根源

作者:宋彦云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从结构和认知两个方面对歧义的根源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从语言结构上来说,歧义根源于语言符号和语言表达形式的有限性与客观世界事物和意义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和语言的线条性;从认知角度来说,歧义根源于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和主观性以及人类认知过程和交际过程的特点。

关键词:汉语歧义根源

一、结构分析

结构主义创始人索绪尔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正如一张纸的正反面那样是难以截然分开的。从这一观点出发,歧义的根源可以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来加以说明。从意义方面说,歧义的根源是语言符号的有限性和主客观事物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从语言的表现形式方面说,歧义的根源是语言的线条性。

从结构上对歧义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也就是从语言的内部入手来探索歧义的根源,我们有

以下几种认识:

(一)歧义的根源之一:语言符号和语言表达形式的有限性与客观世界事物和意义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语言是有限的。从语言符号的数量来说,它是有限的,各种语言都只能包括有限的音素和有限的词语;从语言表达的形式和手段来说,它也是有限的;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属性来说,它同样要求是有限的,因为作为一种工具来说,它总要具有容易掌握的特点,如果它是无限复杂的,人们又如何掌握它呢?所以说,语言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和意义却是无限的和复杂多样的。要用这有限的符号和手段来表达客观世界具有无限多样性的事物和意义,就必然要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语言有限的符号和手段或者说是形式的多义性,具体说就是语言为了表达无限多样性的

客观世界,就一定会存在大量的同音词和多义词,还有大量的同义句式和多义句式。而多义是歧义的基础,是潜在的歧义。所以说语言符号和形式的有限性与客观世界事物和意义的无限性之

间的矛盾是歧义产生的根源之一。

(二)歧义的根源之二:语言的线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