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当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考

自然辩证法论文---当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考
自然辩证法论文---当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考

当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考

摘要:关于当代科学与哲学关系,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论调。一种主张以“科学”去理解和要求哲学并把它变成某种形态的“科学”,使其成为科学的工具。另一种主张哲学为科学提供价值判断和价值规范的导向,使其作为科学的指导。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的价值问题已不容忽视地摆在了人类面前,澄清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哲学自我理解和存在意义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当代科学哲学关系工具指导

前言:关于当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其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归起来,不外乎两种看法:无关或有关。在古代"科学和哲学是浑然一体的。而科学与哲学的分化是近现代文化发展的主流,实证科学逐步脱离于其母体——哲学的同时,也试图把哲学逐步“科学化”19世纪末至今,现代科学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后,引发了当代新兴科学的高涨。我们必须承认科学在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哲学仍然有着科学无能为力的独特价值。而且哲学必须承担起回答当代科学提出的各种哲学问题的重任,这些问题诸如对具体科学的逻辑性、认识论、存在论和价值论基础进行批判地考察等等。因此在当代,哲学与科学将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展开当代的对话,这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科学与哲学的内在溶合

通常,在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极端的情绪:一种是某些哲学家的情绪,他们相对地瞧不起各种分门别类的具体科学,认为那都是一些极为狭窄的小天地,而哲学却要统观世界;另—种是某些科学家所持的态度,他们认为哲学无非是一些抽象的空谈,并不具有多大的科学价值,与他们所从事的具体研究并无多少直接联系。这两种情绪的存在,使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相互瞧不起。哲学家和科学家相互排斥的这种状态,是和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分离的状态相一致的。但是,这两种极端的情绪,无论对于哲学家,还是对于科学家都是十分有害的。这两种情绪对于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也同样是十分不利的。

哲学与科学的分裂使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成了“不健全的个人”。有人甚至用“双重人格”、“精神分裂症”这样的用语来形容那些割裂科学与哲学的统一性关系的哲学家或科学家。因为无视科学发展的哲学家往往会变成陈腐观念的说教者,而逃避哲学问题的研究又往往使科学家成为种种过时哲学的俘虏。哲学,无论在怎样的意义上,它都应该是在追寻一种普遍理性。哲学力图超越感性的性质,使人们往往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它可以和具体的科学相脱离。同样,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具体感性活动的特征,使人们往往也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它可以和抽象的哲学相脱离。其实,普遍理性和具体感性在人类认识活动中是不能截然分离的。人是以产生了理性思维为标志的。而这种理性思维的结构、方式等等便是一种形式的哲学。由于产生了理性,人的感性得到了改造。在人这里,任何感性的材料都必然会纳入理性的框架结构来予以衡量。这便是人和动物的感性的区别,也是哲学与科学内在统一的最终根据所在。科学在本质上是由普遍理性的原理组成的。这些原理不等于一些观察、实验的事实的直接陈述。由种种事实陈述上升到普遍理性的原则依赖着某种哲学思维的观念、规则和方式。从同一组陈述中,之所以可能得出不同的普遍理性的结论,其根源就在于科学家们所拥有的哲学思维方面的差异。哲学在科学之中;科学在哲学方式的规范之中。任何一种科学的普

遍理性都相应渗透着一种哲学观念,而这个科学的普遍理性便有理由被看成是某种哲学观念和具体陈述相结合的产儿。哲学和科学的统一性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外在的衔接,而应该看作是一种内在的溶合。科学是普遍理性的体系,而任何普遍理性都应渗透着一种哲学观念。有趣的是,很多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都已自觉地意识到,使他们得以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往往并不是那些具体专业中的直接性的材料,而是对这些材料进行处理的方式。这些方式正是某种意义的哲学。科学决不是一种纯感性的活动。怎样从事科学研究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考虑,怎样对具体感性材料加工处理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考虑,都是科学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重要内容。

人类知识中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将处在此棒的某一位置上,它们都只能是某种程度的具体感性和普遍理性相结合的产物,并且它们都只能与其他学科共处于同—条科学——哲学之链上。其实,人类的普遍理性的普遍程度是有差异的,有的适域较窄,有的则较宽,由此,这些不同程度的普遍理性便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哲学或某些零散的哲学观念。这些哲学或哲学观念是针对不同范围的,或大些、或小些的“世界”的,所以,这些哲学或哲学观念同时就具有不同程度的(大些或小些的、完全或不完全的)世界观的意义。一般而论,普遍理性所适合的域限越窄,它的世界观程度、哲学意味就越小,反之就越大;科学的层次越深,它的世界观程度、哲学意味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反映在上图中便是,依学科在图中所处位置,其哲学意味、其世界观程度由右至左而递减。由于任何一种科学都是由普遍理性的原理构成其科学体系的,所以,在所有科学学科之间只存在普遍理性的普遍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在普遍理性有无的区别,这也就等于说,无论怎样深层次的科学都必然具有—定程度的哲学意味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哲学与科学的界限的相对性。另外,我们还应看到,科学向深层的分化,也并不总是伴随着哲学意味的减少。在现代科学向深层次的分化发展中,明显呈现出另一种学科横向交叉的综合化趋势。在这一综合发展中,或者是研究对象本身涉及多个学科,或者是方法涉及多个学科。这种学科的深层发展中的综合趋势使这些发展起来的深层学科本身的哲学意味增强了,而不是减弱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哲学与科学内在溶合的统一性关系具有多重复杂性。

二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

普遍理性的普遍程度(适域范围)的大小,规定着普遍理性自身的内在层次差异。高层普遍理性体系构成高层哲学体系,低层普遍理性体系则相应构成低层哲学体系。由此又规定了哲学自身的层次性。那些适域范围过窄,或还未成体系的偶然、个别的普遍理性,虽然还不能算是成体系的哲学,但已是某种、某些哲学观念了。

从普遍理性的层次性,哲学的层次性上,我们可以看到,高层普遍理性、高层哲学是可以对低层普遍理性、低层哲学进行规范和指导的。反过来,低层普遍理性和低层哲学又往往被高层普遍理性、高层哲学看作是更具具体感性色彩的具体界的材料。由此,不同层次的普遍理性(哲学)之间便不能不具有了一种双重意味的关系:一方面,低层普遍理性(哲学)是高层普遍理性(哲学)赖以成立的基础,后者由对前者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而产生;另一方面,低层普遍理性(哲学)又是高层普遍理性(哲学)在具体界的展示,是后者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后者规范和指导下的产物。

通常,科学界习惯于把高层普遍理性体系叫做哲学,把低层普遍理性体系叫做科学,前者离具体界远些,后者离具体界近些。这便产生了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特点 (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与局限性 (1)机械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认为自然界的运动不存在偶然性,运动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 (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 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认识自然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结合所学专业,分析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首先它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本世纪前半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 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而实践证明 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 是靠市场买不来的。在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 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 (2)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 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 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具有重大 的战略意义。 ●自己做的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 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生课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哲学的眼光以及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怎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对于在研究课题时所遇到的问题以辩证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看待。面对生活我们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乐观积极的生活。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辩证发展创新 Abstract: Natural dialectic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his course has a vital role in our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It not only makes us learn how to use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but also makes us know how scientific attitude is a re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should have.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of dialect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vision to look at. In the face of life, we should take the righ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world outlook to positive life. Als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eople to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people and natural harmony. Key words:Natural dialectics Philosophy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Inn ovation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做出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

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论道家自然观对于现代科学的启发 摘要:道家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派,而其自然观在中国古代也独树一帜,流传广泛,甚至于对两千多年后的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阐明道家自然观的深刻内涵,解释了道家这种“道法自然”的自然观对于人工智能以及生态科学的启发。 关键词:道家;自然观;人工智能;生态科学 1引言 自然观,指的是人们对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和观念,也可以说是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1]。不同的学派、国家和宗教,一般会有不相同的自然观。譬如在基督教教义中,自然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经过六天分别创造出了光、空气、陆地、飞鸟、野兽以及人类,这是唯心主义的自然观[2]。而在古希腊哲人眼中,事物是由单一的物质本原构成,这个物质本原,泰勒斯认为本原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是“无定”(一种虚拟物质),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这种物质本原“浓聚”或“稀散”的结果,这是另一种自然观[3]。 纵观人类自然观的发展,可以说,自然观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在人类文明的初期,由于科学发展水平落后,最先出现的自然是神话中的自然观。之后自然科学发展,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现象。其中,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朴素的哲学自然观、形而上学自然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到现在,自然科学相比于之前,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于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也成为了共识,而这种自然观反过来也在影响着科学的发展。[4] 在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中,道家作为一个代表性学派,其思想影响深远,流传于后世,本文就主要论述道家的自然观对于现代科学的启示。 本文第二章介绍了道家自然观的内涵,第三章分析了道家自然观对于现代的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在汽车发展领域的体现 作者姓名邢壮 学院名称机械与车辆学院 学号 2220160219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教学班名称 4 授课教师刘丹鹤 日期 2016年10月

自然辩证法在汽车发展领域的体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的出行交通工具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古代的马车,到19世纪的蒸汽机车,再到20世纪的内燃机车,然后到了今天的多功能现代汽车。汽车行业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在汽车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能源短缺、污染和交通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利用科技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去蓄意伤害她。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清洁能源的,大大减少尾气排放以及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本文利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分析了汽车发展过程中,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并指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汽车;双刃剑;自然辩证法

目录 第1章汽车行业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汽车发展带来的能源短缺、污染和交通问题 . (2) 第3章我们的反思 (5) 第4章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5) 第5章总结 (5) 参考文献 (7)

第1章汽车行业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出行基本依靠脚力。一些稍微远点的地方,走过去需要好多月,这也限制原始社会人类的出行,人类的一些活动都是在部落之内完成的,社会发展缓慢。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会了驯养家禽,鸡、鸭、鹅、牛、马。这些家禽一部分进入了人类的餐桌,而另一部分,则发展成了人类社会早期的交通方式——骑马、马车、牛车。马和牛等动物的脚力远胜人的脚力,大大加快了人们的生活交流。人们出行不再单纯依靠自己的脚力,骑马出行,使得距离很远的两地人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信交流。但是,这种交通,还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一些紧急消息,比如:皇帝下的圣旨和家人病逝的消息,并不能及时通知到人。运输行业也是靠着镖局,安全性以及效率性很低。 到了1776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从此开始,人类加快了进入工业时代的脚步,蒸汽机车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极大地给人类的出行提速。 图1 瓦特与他的蒸汽机

自然辩证法大论文

论高校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 改进措施 院系: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控制工程 年级: 2014级 学生姓名:陈小宁 课程 : 自然辩证法 学号: 2014704061 指导教师:樊勇 时间: 2015年4月

论高校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如何培养“与先进制造技术相适应”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之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培养思路。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Abstract:Study on how to cultivate the "fit"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mprove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be applied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alents is the primary problem in full-time Master of engineering degree in postgraduate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raining situation of full-time graduate professional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on how to put forward the new train of thought. Keywords: Full-time engineering graduate master degree;Innovation ability;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0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对特定职业领域的技术与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与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且具有创造性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成为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为此,国家制定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转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已经提到了有关自然的保护,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在十七大上明确的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的理念。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更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目标,需要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生态文明进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意识。因此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的观念对于企业管理的未来的发展十分的重要。 其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够仅仅的停留在书本之上,停留在企业管理的理论之上,需要联系实际,密切的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再次是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学院机电学院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学号SX1605133 姓名张区委 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 2016年12月12日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技术发展的作用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不断庞大,作为科学技术变化、发展最高理论概括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辨证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动的反作用日益凸显,现代科技术日益社会化、体系化和复杂化都使得科学技术必须纳入到哲学的视域中考察,哲学也就是自然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

自然辩证法论文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院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XXX 学号SY1405XXX 任课教师叶山岭 上课地点主M101 2015年4月10日

目录 引言 (1)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简介 (1) 2 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 (2) 3 航空技术创新实例与哲学原理分析 (2) 3.1 航空飞行器的认识与发展论 (2) 3.2 航空研制技术中的对立和统一 (3) 3.3 唯物辩证法对航空技术创新的影响 (4)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关键的体现,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强盛的发展过程中,理论和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科技创新史。在技术创新的各项要素中,拥有创新思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有助于航空工作者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航空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 引言: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深刻地体现了这一伟大的哲学思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不断开拓思路,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才能实现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对于培养创新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列举了几个航空技术创新的实例,分析了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期今后能够更加主动地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研工作。 1、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和认识论简介[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自然辩证法是其最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是用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来研究事物的本质,揭示了支配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自然辩证法论文——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 课程论文 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 姓名张冬阳 学号2120111998 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2012年 6 月 25 日

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性质属于哲学门类。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观点与看法。辩证的自然观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本文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对自然辩证法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认识,并结合自身专业,来进一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与自然相处。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正文: 1.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1.1古代的自然观 自然界对人类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古代,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存在、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集中在对自然界的看法上。这种认识是以自然哲学的形态出现的,或包容在自然哲学之中的。 对自然界的认识只是猜测,因而另一部分自然哲学家从朦胧的自然意识出发,以对精神世界的关注为焦点,对自然界进行认识得出了神秘主义的自然观。 1.2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宗教神学自然观在中世纪的整个欧洲占据统治地位,但是,其发展过程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早期直截了当地宣扬和推崇盲目迷信;第二,盲目迷信披上了精致化了的哲学外衣;第三,以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为宗教神学自然观的依据;第四,宗教神学同暴政相结合。 1.3近代机械自然观 14-15世纪初,欧洲在逐渐发展的手工业和农业中,越来越多地应用机械技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以后,日益发展的工场手工业尤其是钟表业,更促进机械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的母腹中脱胎出来,迅速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辩证的自然观的内容 2.1自然界的统一性 所谓自然界,从广义上讲,是指整个宇宙,即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物质世界及其一切表现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2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物质系统具有的不可还原的整体性质。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的物质要素构成的结构和性能相统一的有机整体。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物质系统的整体性,首先反映了物质系统的整体和它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方面,整体由部分组成,因此,整体中部分的性质和行为必然影响整体的性质和行为;另一方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的性质和行为不同于孤立状态下部分的性质和行为,必然受到整体的支配和制约。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论追随者们几代人共同来完成的理论形态。B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看法”(自然观),是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完善的。 C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它具有直观性、辩证性、思辨性的特点,是古人对自然界及本身的一种不成熟的局限性的认识。D第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具有实证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E它们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并对自然界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前人的成果之上批判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16-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再到19世纪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2.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自然辩证法论文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摘要:传统上将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故本文研究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通过回顾人类科学和技术发展史,对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证分析。同时,本文对当今时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字:科学,技术,关系,发展史,趋势 一、科学和技术的含义 普通民众和媒体将那些他们搞不清楚的专业学科知识统称为科技。但在我们看来,科学与技术是两个含义不同的词汇。在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正确的理解这二者的关系,对于预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制定恰当的发展战略是很重要的[1]。 《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科学的:科学,运用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本文中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科学又可分为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两种[2]。纯粹科学又称为基础科学,其目的在于增加关于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知识,而事先没有特定的应用目的。用科学政策的行话来讲,就是所谓“好奇取向”。应用科学的目的则是对某一明确认识到的实际事物进行研究,增加关于此事物的知识,有明确的应用目的,即所谓的“任务取向”。 而对于技术,法国科学家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给其下了一个简明的定

义:“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3]。这个定义包含了五个要点:技术是为某一目的,有别于科学;强调技术是通过“共同协作”完成的;指明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工具、硬件”;④指出技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规则,即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⑤技术和科学一样,落脚点是“体系”。 从上面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定义可以看出,科学主要类似于大学的理科,而技术则类似于工科。一个研究理论,另一个则关注实践。但是,二者的划界问题远比理科、工科的界限要复杂,其是技术哲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在每个发展阶段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科学革命一般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它常以新的科学的理论、概念、规的诞生为标志;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重大变革,它往往以科学革命作为基础,又常常作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的先导。 1.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之前 在这一漫长的时期里,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模仿、对实际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发明了各种生产器具,学会了冶炼、农事、建造房屋。这就是技术在这个时期的主要体现形式,它直接发端于实践经验的手工技艺。 而科学,是在奴隶社会出现文字和脑体分工之后才出现。早期的科学还属于经验形态,它和古代哲学融为一体,称为自然哲学。古代科学的最高成就是古希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科技改变历史,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从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开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20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显示出新兴科技无比恢宏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具体地说:作为自然观,自然辩证法要根据各门自然科学的丰富内容,阐明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层次结构和基本属性,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辩证过程,从而概括出整个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描绘出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图景。作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要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阐明自然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它包括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特点、分类和作用,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等等。作为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既要从“战术”方面进行研究,又要从“战略”方面进行研究,既要研究观察、实验、科学抽象以及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又要从整体上考察这些方法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性。同时还要研究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新发展

自然辩证法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结构工程领域的应用 结构工程2011 姓名:XXXXX 学号:XXXXX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科学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近代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状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哲学思考,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论---对象性关系,我将通过它来结合本专业的相关知识阐述前面所指的对象性关系。 我的专业是结构工程,在不久的将来,我就会成为一名基础设施的建造者,换句话说,我的任务是设计建筑物并实现它的存在。人和自然是互为对象性的存在,生产劳动是沟通主体与客体的桥梁与纽带,建造者和建筑物分别作为主体与客体,通过生产劳动把它们联系起来。在这里,人指的就是我,即建造者;自然指的就是我所设计的建筑物。我通过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建筑物的大体框架与模型,然后以脑力劳动的方式设计出图纸,再通过体力劳动来把它建造起来,形成一个生产劳动的周期。 同时,人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有人才能够对自然界认识和改造,从而引起自然界的人化过程,这体现出人对自然的能动性。对于我们结构工程师来说,设计一幢建筑物的结构是出自于我们自己的想象力,之后通过挖地基,浇筑钢筋混凝土,保养成形等等一系列活动,从原有的平地上竖起一幢高楼,使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这是人类能动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在人与自然关系当中,不仅要注意到人对自然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要注意到自然界对人及其活动的先在性、制约性,要使人的活动与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谐一致,当我们将要把自己在结构设计方面所具有的想象力付诸于现实中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一系列想法是要被各项条文规范所限制的,而且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是要被地理环境,气候状况以及建造用途等等所制约,这便是受动性的体现。 在建筑外观设计领域中,建筑师们往往会出于突破传统观念去设计建筑物的外观,因此创新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便对我们结构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建筑师考虑的是建筑物的外观,而结构工程师考虑的则是建筑的安全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认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对于我们来说,突破了传统观念的建筑表面上可能会违背力学常识,但是随着现代土木工程中施工设备的更新换代与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一些在过去不可能实现的工程变成了可能,最典型的就阿联酋的迪拜塔,迪拜塔在2009年1月17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 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

2016秋《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期末论文 班级__ 学号__ 姓名__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_ 成绩________

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由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提出,突破瓶颈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逐渐融入人们生活,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发展,同时其飞速的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未来与人类关系的忧虑。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未来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 今年全球最热门的词汇,“人工智能”无疑是其中之一。前不久谷歌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人机大战,是继1997年IBM计算机“深蓝”战胜人类国际象棋冠军之后,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提到人工智能,因为受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影响,大多数人会想到屠杀人类的机器人大军,但就其本质而言,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现代人工智能主要依靠数据和算法。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随后,人工智能与众多学科产生融合并飞速进展,但在90年代暴力破解需要的呈指数增长的计算量使人工智能发展陷入僵局。直到2006年“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提出,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深度学习算法体现出来的高性能,掀起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浪潮。“近年来,谷歌、微软、IBM、 百度等拥有大数据的高科技公司相继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在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在线广告等领域取得显着进展。”[1] 二、人工智能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是随处可见,例如,大多数智能手机上都有的语音助手,使用搜索引擎时跳出的快捷项等。人工智能也对社会生产产生众多影响,例如,富士康每年计划打造1万台机器人同时裁掉6万员工,报社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简单的新闻编辑,甚至有机构在研发已在研发能写药物处方的算法。“技术的社会价值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正面价值,推动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幸福,但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负面价值,给社会带来诸多风险。”[2]人工智能在初步发展阶段会极大的造福人类,这也正是人类研发其的原因,但也有人担心现阶段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如失业,对科技的依赖等。首先,对于失业,新闻编辑,富士康员工,药师等人员所做的重复性工作由人工智能代替可以把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生活的效率和质量。被替换掉的人力资源可以进行更高级的生产,促进社会进步。当年工业化刚开始的时候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忧虑,现在看来那时的忧虑完全没有必要,现在情况依旧如此。当然让人们放弃熟悉的事物做出改变是比较困难的,却也是无法违背的。其次,对科技的过分依赖,生活中经常听到不要过度的使用手机这类“善良”的劝告,但在我看来,经常使用手机是必须的。手机是当前人与人连接最高效的方式,在信息时代线上生存是大势所趋,如有必要,时刻保持在线。现在只是处于过渡阶段,虽然人们已经通过手机连接,但线下生活依旧是主流,所以在习惯于线下生活的较年长人的眼里,花费大量时间看手机是不务正业。认识趋势,看到趋势,顺应趋势才是明智得做法。所以老师们不应徒劳的去劝说同学们上课不要看手机,而应积极地结合趋势寻找新的传授知识的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参考答案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一)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二)主要内容 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总之,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三)相关解释 世界有三大组成部分,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顾名思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科。 科学的灵魂是发现,对自然界研究和认识的理论成果,表现为自然科学或狭义的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发明,在科学发现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技术。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事实上,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而一致性和差异性,都与人类的认识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研究自然界辩证运动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阐述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归宿。 (四)具体而言 第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哲学系统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哲学——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第二,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第三,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辩证法相近的学科有科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五)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它不研究自然界某一层次或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因此它具有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方法,它不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特殊方法,因此它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性质,而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层次。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功能及其发展规律,因此它具有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即科学性质: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

自然辩证法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题目: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E–mail:

自然辩证法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意义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于自然界和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早已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强有力的工具。自然辩证法从深层次概略性地研究了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它所包含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是立足于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来把握自然观、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科学技术以及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辩证法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指导性;创新精神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目的、方法论功能所蕴含的创新机理以及它曾经和正在引导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本文从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出发,探讨一下自然辩证法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意义,从而说明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创新;科研工作 前言: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而新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的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且具有科技竞争力的新世纪人才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成为新世纪我们面临的迫在眉捷的重要任务。21世纪是科技世纪,21世纪的科技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因此,新时代的科学发展特点要求科技人员既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广博的其它知识,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而这些就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工作者。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变的尤为重要,从哲学的指导意义出发,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哲学指导,而这种指导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 一、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1. 科学技术会产生哲学问题 科学技术是哲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提出新的哲学问题,都伴随着新的哲学问题的产生[1]。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信奉“万物皆为数”的格言,这来源于他们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他们发现数是音乐和谐的基础,比如当一根弦被减短到原长度的一半,那么拨动时,发出的音调就比原来的高7度;类似地,比率是3: 2的话,相对应的则是高5度的和声。毕氏学派认为,和声就是由这样一些不同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和声由各种数值比组成。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各种事物的数值比确定它们各是什么并显示彼此的关系。一切事物都可用数解释,数是永恒的,而任何别的都不能永存。 2.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