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健康,在教学中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有机地渗透安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正常秩序和安宁的需要。化学教学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应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意外伤害等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1、通过重大社会事件渗透生命安全

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中,许多事例和所学知识有关,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的作用。

2007年,上海杨高南路浦三路口,一座正在维修施工的中石油油气加注站发生爆炸,造成2名加油站工人和2名路人死亡,另有40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据初步调查,这起事故缘于油站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在油罐残气没有涤荡清空的情况下启动电焊,由明火导燃悲剧。教师在讲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知识时,拓展到“爆炸”、“爆炸事故后如何救援”、“如何防止爆炸”,以此书本知识联系此次事件的发生,让学生懂得安全。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还要以学生实际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作为情景,来渗透安全知识,进行安全教育。例如新装修的住房甲醛超标要把新房敞开几个月在住较安全;一些不法企业以苏丹红冒充食用添加剂辣椒红色素,销售给辣味制品生产企业,要学生知道其实颜色鲜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通过以上实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巩固,通过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化学实验渗透生命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学科,它在教学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媲比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较多安全问题,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开始放的锌粒量少,反应过程中你发现锌粒量少时,再打开反应器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例如在配置稀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因为浓硫酸的稀释过程要放出大量的热。如果颠

倒顺序,就会有硫酸溅出伤人,发生事故。在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会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发生危险。在实验中如果产生有CO,要对有毒的尾气增加处理装置,防止污染环境。总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操作,并意识到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

3、通过多媒体化学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扩大了信息时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多媒体化学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应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做到二者的有效结合、相得益彰,能够更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在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中,给学生清晰的实验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和反应原理的理解,虽然现象明显,但后排的学生看不到,只凭教师讲解,靠想象,费唇舌,难理解,可以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这样不仅能解决讲解带来的问题,还能增强教学直观性,效果明显,节约药品,减少污染。

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若操作不当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而一般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以单向传授为主,来让学生注意正确的安全操作,但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往往对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如浓H2SO4的稀释时水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如在加热时用不纯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这些都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动画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安全事故有增无减,触目惊心的矿难事件更是让国人头疼,曾几时,成百上千的矿工死与非命;曾几时,成百上千的国人看到油炸食品避而远之,地沟油让他们寒心;还有那一次次的假酒死亡事件。我国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矿产、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以多媒体效应、知识讲解并借助化学实验以及生活常识等渗透安全知识教育。

1、通过重大事件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

2008年,“三鹿牌奶粉”事件轰动全国,因为在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造成至少6名婴儿死亡和将近30万名婴儿生病,这是中国出现的最严重的食品污染事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也离不开生活。联系到这个事件时,学生会问,不法分子为何要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这种化学物质呢?联系化学中“如何利用元素的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这一知识点,展开教学活动。,因为奶粉的好坏是通过测奶粉中氮元素的含量的高低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判断其是否达标的,而三聚氰胺这种物质中含有很高的氮元素。通过这个实例,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化学课堂知识,还让学生了解了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增强了食品安全意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知识实验的讲解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

化学中承载着大量有关安全的信息,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探究性实验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

我们首先在讲解化学知识时,其实都在有意无意的讲解安全,例如我们要学生知道药品不要用手触,闻味要用手来扇,尝味更是要不得,剩余药品不放原瓶不丢弃,不可拿出实验室,放入指定的容器。浓酸浓碱强腐蚀,沾身立即用水洗,再用弱碱或弱酸,中和原理记心间。硫酸沾身先擦拭,二用水来三用碱。添加酒精先熄灯,三分之二为界限。点灯要用火柴点,灯灯对点要不得。熄灯直接盖灯帽。酒精加热用外焰,如若失火湿布灭。以上安全常识我们在教学时都在实时的灌输。在化学实验时,更是把安全渗透放在了首位,例如我们要学生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外壁要擦干,管夹夹在中上部,试管略微口向下,预热在先防破裂。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三分一,管口不对有人处,预防喷溅会伤人。在气体的收集方法时,要先查气密性,导管稍露排气快。排水集气完毕后,先移导管后移灯。

通过上述化学知识实验的讲解,不仅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使他们在态度情感与安全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发展。

3、通过生活常识与实践渗透安全教育。

生活常识其实可以避免大量的安全事故发生,比如国家法律法规早就明确规定,食品标签的内容必须真实。出厂的食品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码并加印(贴)食品市场准入标志(QS)。这就要我们教师告诉学生要进正规商店购物,查看生产日期、

查包装,自我保护能力借助实践活动来渗透。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二课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在活动中渗透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化学物质,知道化学物质的两面性。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对于化学中的食品安全教育来说,这一理念非常重要。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

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承载着大部分健康教育的内容,它对健康教育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我们都知道,当下,在中国,食品安全无奇不有,大到坑害千万儿童的问题奶粉,小到地沟油、加豆腐,让国人惶惶不可终日,大家都知道,健康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进入二十一世纪,健康更是摆在中国社会的最前沿,而承托下一代希望的学生健康发展更是教师、学校、乃至社会最为关心的事情。因此,化学教师教学中应努力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抓住一切教学时机,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的责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通过化学教学渗透生活健康。

当学生步入化学课堂时,他们发现日常饮食、清洁、药品等都跟化学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使对化学物质与健康生活关系的认识趋于完整和深入。例如:我们在讲解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时,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让他们查阅并参考食物营养表,研究这些食谱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有什么问题和建议;教会学生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注意饮食卫生、提防食物中毒等。让学生知道,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过多摄入这些元素的不良后果。例如我们在讲解煤、石油、天然气的构造时,学生大多数家庭用煤炉取暖,我们让学生结合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条件不同,教会学生知道怎样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例如我们在讲解溶液时,菜市场有一些非法摊位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并出售,严重破坏食品结构,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2、通过化学教学渗透生产健康。

近年来,各地中毒等事件屡有发生,例如厄瓜多尔一个社区发生民众饮用非法劣酒中毒事件,造成21人死亡,103人因饮用这些非法制造的酒而中毒,正在接受治疗。而正是化学中讲到的甲醇这种有毒物质,是用于非法生产劣质便宜的酒。而化学工厂、烟花爆竹等也屡见不鲜。

例如:揭阳普宁市军埠镇村民燃放烟花,导致附近一栋楼房起火,造成13人死亡,受伤人员近60人。山东省阳谷县一家农药生产企业因起火发生爆炸,造成6人轻微伤,1人小腿骨折。企业职工和附近9个村的8000多位村民紧急撤离。

将化学教学与社会中常见的化学生产及安全防范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自我保护的原则,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对化学物质与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通过化学教学渗透环境健康。

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化学教学中的化学与环境部分较为详细的讲解了环境污染的分类、来源、形成过程及危害以及防治污染的措施,废品回收利用的环保理念。

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步化学的发展史,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无不与化学相关,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及健康程度息息相关。种种现象表明,人类不应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应主动地防止化学污染,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经常伴有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生成,这些生成物中又有不少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如果散发到环境中会对健康产生不可小觑的危害。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教会学生,特别是有毒实验药品的取用时,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防止取用过多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重视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对实验过程中一些常用的产物回收,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在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试验中一定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要了解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健康,在教学中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有机地渗透安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正常秩序和安宁的需要。化学教学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应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意外伤害等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努力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维护学生正当权益。这是关乎下一代成长的需要,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伟大复兴的需要,这也是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的需要。

中学化学教学中美育的探索

中学化学教学中美育的探索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美育自身的发展要求。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的教育中更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而化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散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基础教育学科,也是与美育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尤其是中学化学的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将美育与化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能体现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弥补教育过程中的不足。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结合教学期间对学生的询问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完成本文的书写。在其中提出将中学化学教育与美育结合在一起的前提条件和融合措施。这样的结合不光只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用轻松自如的心情去接受知识,改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关键词】化学教育美育 前言 “美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切实加强。”1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学校美育工作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人们对美育的重要性认识还是不足,人们把美育实施途径也仅局限于艺术课程这一狭窄范围,因此,美育仍是学校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很多教育工作者是提倡将美育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但由于长期以来对各学科的认识,美育的教学还是不全面。尤其像化学这样的学科,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很有趣的教育学科,其中蕴含的美数不胜数,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长期的教育影响,学生一度认为这是副科,更有人认为化学是一门只需要背诵的学科,教师更是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这样一来化学中的美完全被忽略,这样的教学也跟不上素质教育的脚步,抹杀了 ①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136338.html,/edoas/website18/19/info3319.htm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初一是新课改年级,所以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缺乏意识或者有时候抓不住重点和本质,缺乏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提高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敏感度。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冲破经验的束缚,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 从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惰性表现突出。在新授的知识中,理解的内容少,记忆的内容多,特别是学生对记忆,掌握不够,容易出现三天不记,几乎忘记的现象。另外家庭实验支手的少,上课提问鸦雀无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

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挑战权威,挑战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上一学期的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足够具有全面性、开放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

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让学科教学在美中绽放 --------浅谈学科教学中美育渗透 杨润美 【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教学前认真研究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个 性特点,努力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美”的素材;在教学活动中自觉争当好学生的“美的 启迪者”,引导学生去赏析学科知识中的“美”,引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享受知识的探究 “美”;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当好学生鉴赏“美”的“伯乐和导游”,以美来激 发学生学习欲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教师、学生、美育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以无限“美”的感受,而低劣的艺术作品让人“品之如同嚼蜡”。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美”的创造与赏析的过程。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强调了教学的“科学性”,忽略了教学“艺术性”,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略知识的“灵动性”;强化了知识“结论的真”,忽略知识“探究的美”;关注了学生学习结果的“绩”,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美”。造成学生误以为学习就是被迫记住一大堆机械定律和呆板的公式,是一种机械的,生硬的、毫无乐趣可言的活动,从而让学生产生惧学心理,厌学的情绪,进而不再学习!这与当前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相违背的。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使“科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让教学由“机械”转变成“优美”,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对新知识的探究性。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笔者谈些粗浅看法,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努力挖掘学科中“美”的素材,给学生当好赏析美的“导游” 有些教师认为技校所开设的学科,特别是机电类专业学科根本无“美”可言,有的只是“冰冷的机械”、“深奥的电子”。记得罗丹大师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机电类专业学科也是如此! 例如《金属工艺学》,有些老师认为这是一门抽象、深奥、空洞、枯燥、繁杂、缺少系统性的学科;而在我眼里,《金属工艺学》一是件极优美的艺术品,它聚材料学的神奇美、加工工艺的创造美、机械设备的精妙美于一身,尤如一个被赋予了“灵魂”的“人”,鲜活且灵动,神秘却又真实。如《金属工艺学》中的“铁碳合金相图”(见图1),一个由七八条线条组成的简简单单的图形,却揭示了:(1)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组织随温变化而变化的规律;(2)同一温度下,铁碳合金的组织随含碳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主要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的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关键词:化学教育德育化学是初三新开的一门学科,它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物质着手,采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激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其实化学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此,通过对化学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乐观的、会生活的“人”乃至“人才”。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中的辩证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如通过浓硫酸因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酸和碱、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立的两类物质,通过它们之间相互反应可以使学生认识对立统一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铁丝在空气中锈蚀生成氧化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等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科书中的化学实验是前人科学实验的精华,每一个实验都可能引出一个科学故事或一段佳话。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候氏联合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放弃国外优

厚待遇,毅然接受永利碱业公司的聘请而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研究物质性质与变化时,向学生介绍因发现钋和镭以及发展镭的应用方面而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热爱祖国的精神:即使在她身居异乡,第一次做出重大的贡献——发现放射性元素钋的时候,也时刻不忘为被沙皇侵占的祖国争得荣誉,把这个新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伟大的祖国波兰。三、进行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必须从学生进实验室开始抓起,从点滴做起。1.在实验教学中,每次实验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要求用量取药品,严格控制化学试剂的用量。2.实验中要求学生爱护实验仪器。3.实验前要认真预习,掌握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损坏仪器要登记,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赔偿;能回收的药品,要教会学生回收;实验中要以主人翁的思想,注意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用电、用气等。这样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就会被唤起并得到强化。四、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化学实验过程中可产生废气、废液、废渣,即“三废”。因此,化学实验教师应把环保教育贯穿实验过程始终。1.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实验废弃物的危害,结合教材和资料详细讲授“三废”的预防措施及科学的处理方法。2.可改革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向无污染方向发展。在实验中尽可能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化学试剂。3.可开展微型实验,避免消耗过量的化学试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通过实验室工作实践,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不仅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文明道德,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1

《生物化学》绪论 生物化学可以认为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 生命是发展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人类起源等,说明生命是在发展,因而人类对生命化学的认识也在发展之中。 20世纪中叶直到80年代,生物化学领域中主要的事件: (一)生物化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a. 分配色谱法的创立——快捷、经济的分析技术由Martin.Synge创立。 b. Tisellius用电泳方法分离血清中化学构造相似的蛋白质成分。吸附层析法分离蛋白质及其他物质。 c. Svedberg第一台超离心机,测定了高度复杂的蛋白质。 d. 荧光分析法,同位素示踪,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生物化学的分离、纯化、鉴定的方法向微量、快速、精确、简便、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二)物理学家、化学家、遗传学家参加到生命化学领域中来 1. Kendrew——物理学家,测定了肌红蛋白的结构。 2. Perutz——对血红蛋白结构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3. Pauling——化学家,氢键在蛋白质结构中以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为某些protein具有类似的螺旋结构,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 (1.2.3.都是诺贝尔获奖者) 4.Sanger―― 生物化学家 1955年确定了牛胰岛素的结构,获1958年Nobel prize化学奖。1980年设计出一种测定DNA内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方法,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5.Berg―― 研究DNA重组技术,育成含有哺乳动物激素基因的菌株。 6.Mc clintock―― 遗传学家发现可移动的遗传成分,获1958年诺贝尔生理奖。 7.Krebs―― 生物化学家 1937年发现三羧酸循环,对细胞代谢及分生物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Lipmann―― 发现了辅酶A。 9. Ochoa——发现了细菌内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 10.Korberg——生物化学家,发现DNA分子在细菌内及试管内的复制方式。(9.10.获1959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1.Avery―― 加拿大细菌学家与美国生物学家Macleod,Carty1944年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著名实验。肺炎球菌会产生荚膜,其成分为多糖,若将具荚膜的肺炎球菌(光滑型)制成无细胞的物质,与活的无荚膜的肺炎球菌(粗糙型)细胞混合 ->粗糙型细胞也具有与之混合的光滑型的荚膜->表明,引起这种遗传的物质是DNA 12.Wilkins―― 完成DNA的X-射线衍射研究,对Watson和Crick确定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三人共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3.Nirenberg―― 生物化学家在破译遗传密码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化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化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发表时间:2014-04-02T16:39:12.263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户美超 [导读] 学校的一切教育理论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往往都必须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实施。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联纺学校户美超 学校的一切教育理论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往往都必须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实施。可以说,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教学是教学的最高理想。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美育教学的课堂中才能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美育教学学习兴趣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学生素质的高低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因而我们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实际上,各门学科都有美的因素。每个教师都必须充分认识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应从本门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加强美育教学。在教学中的一系列活动,都不能忽视美育。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科学,便是充满美的和谐体,蕴涵着化学世界丰富多彩的物质美和化学家的精神美,其无穷的魅力耐人寻味,催人追求。因此,化学是渗透美育,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肥沃土壤。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实践美育教育呢? 1 寓美育于化学教学的德育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加强德育。加强德育最有效的途径是美育。美育的核心就是德育。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德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完善。因此,教学中应该变抽象的说教为具体的、壮丽的史实来感染学生,激励他们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在绪言课里,我给学生介绍了我国科学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闯过道道难关的事迹。学习空气的组成时,介绍了拉瓦锡经过多次实验,否定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燃素说”,而提出了科学的燃烧氧化学说。学习元素知识后,我重点介绍居里夫人的巨大成就:“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与丈夫居里共同研究放射性现象,先后发现了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婚后的第十一年,丈夫不幸去世,但她仍继续研究放射性,获得了巨大成功。她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抒发她的爱国热情,她以她的祖国名字命名了新元素。居里夫人是伟大的,丈夫的不幸去世,没有把她压倒。如果她没有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没有对科学实验充满火一般的热情,尤其没有对全人类作贡献的美好心灵,她哪里会两次获得世界发明大奖呢?”听到这里,学生眼里放射出异样的光亮。事实证明,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史实,培养了他们的思想品德与情操、刻苦学习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2 寓美育于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它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准确性的特点。化学用语本身高度抽象,具有囊括、包容“万象”的美的容量。例如“Na”它是大自然中含有11 个质子的一类原子的高度集电,可谓形式简洁,内涵深远。而由元素符号组成的化学式,具有同样的特点。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就显得较为困难。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要求学生在书写化学式时,一要合乎科学,二要体现美观大方。各元素符号大小均衡,排列整齐,书写规范,疏密适度,让人看后,心情舒畅。并通过一些正面引导练习,来自学生的错误的校正练习,收到了一定效果。通过这种教学,使学生确实受到了美的熏陶,增强了热爱科学的情趣。 3 寓美育于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洞察化学世界的窗口。一项好的实验,往往本身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装置、物质的变化、现象的产生等等,均是美的体现,均具美的因素。化学仪器,一般都晶莹、透明,给人一种愉悦清新之感,点线面的有规律的变化,使人产生对称、稳定之感。因此,我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在画图时、装配仪器时,注意比例适当,结构紧凑,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线条分明,组合大方,井然有序,操作方便,给人以美的享受。 4 通过化学实验课,让中学学生认识事物是具体的、真实的,提倡反对假、大、空美育论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那些存在、具体、实在的东西才是真的、美的、具体的,才会给人造福的。否则,那些不存的,虚幻的、往往是假的,不美的。有一位高水平的化学教师,组织中学学生上化学小实验课,经过反复实验、反复比较、反复观察,学生们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眼前通过化学实验产生的化学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的、组织结构在放大镜下面观看是具体的。这位教师以此为指导,教育学生说,真实的化学东西来自然,来自实验,因此它是美的。美就是真、具体。因此,我们应该提倡美,热爱美,反对假、丑、恶。 5 通过化学实验让中学学生看到化学物质是有漂亮色彩的我们应该热爱色彩,热爱自己五彩多姿的生活。有一位中学化学教师为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他在小课堂上做了不少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产生的物质有些是红色,有的是晶莹的白色,有闪闪发光的天蓝色……化学教师让每位学生都仔细观察,告诉中学生,化学物质是有色彩的、美丽的、多彩的、太美了,我们的生活也是美丽而多彩的,因此,我们要热爱美丽多彩的生活。 6 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化学中也有丑的一面,比如对人体的危害、对环境之污染美的教育不仅是正面的,还有反的一面,通过反面的认识,我们可以认识美的世界中往往是对立与统一高度集中,美与丑、真与假往往处于对立与统一之中。比如,化学物质有些利用于人类,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这是美的;然而化学物质中丑的东西也不少。比如,毒害人体的“苏丹红”能吃吗?化学物质大量污染环境,污染河流、海洋,危害人类生存,难道这些物质不是丑吗?这样一教育,既可实现美育教育,也可实现环保教育。 总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美育还很多,它渗透在我们的教材和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需要我们教育者不断的发现挖掘。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美育之花会深深根植于化学教学中。

化学与环境保护 论文

化学与环境保护 从环境保护出发,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现状、防治方法及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取得的成绩,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由于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在水体方面,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污染,诱发水俣病,使一些人四肢麻木、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惨痛而死。而大气方面,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原因就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雾,导致人们胸闷、咳嗽、呕吐,年老体弱者因而死亡。环境污染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环境污染与治理 2.1水污染及治理 水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造成水污染。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无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在水污染防治技术上,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历时五年的“甲基汞污染综合防治与对策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生态渔业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无磷洗衣粉的研制生产……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2.2大气污染及治理 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飘尘、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或取暖时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二是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包括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烟煤、尾气排放。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层的主要变化及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二是大气臭氧层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三是酸雨和污染物的越界输送。 为了保护全球大气环境,改善本国的环境质量,一些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制定了新的计划。比如,英国政府宣布实施为期10年的“全球空气质量战略”计划,以使英国的空气变得清新;我国已经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公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从调整能源政策入手,改善能源生产结构,增大一次能源中水电、核电及太阳能的比例。 3.我国化学污染防治的成绩

[美育,数学教学,中学]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教材中蕴含着数学美育的丰富素材,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精心提炼,设计出充满美感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美、理解美、鉴别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出一些数字、公式、定理、定律等所蕴涵的数学美,学生一定会在享受美的同时,爱上数学,只要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他们自然就能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去学好数学。 利用数学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去认识数学美。数学既是一门优美的学科,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创造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曾留下了许多数学家呕心沥血、执着追求数学真理的动人篇章和趣闻轶事,将这些名人轶事引入课堂,可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结合解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展示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等各种数学美,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惊叹如此绝妙之后,为之折服,从而产生追求数学美的欲望。 通过介绍数学美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著名的黄金分割揭示了线段比例关系中的和谐美,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音乐、美术、建筑、医学、生物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此外,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回收体现了数学的精确美;数学家用笔算出了海王星的奇迹,电子计算机神奇的功能都是以表明数学的奇异美。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现代化科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可激发学生认识数学美的浓厚兴趣。 二、揭示数学美的内涵,培养学生数学美感 从表面上看,数学是数字和符号的堆砌,线段单调、枯燥,但是,就是这些数学和符号中蕴藏着发人深省的数学美。英国人的学界老大罗素曾讲道: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刻一样。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曾这样阐述数学美,作为科学原理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学与艺术所共有的特点。数学在其内容结构和方法上也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数学美。它主要包括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静态美、动态美、结构美、形式美、符号美、机智美等等。这些美遍布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它是一种带有哲理性的美,不容易为中学生所接受,这就需要教师作耐心细致的剖析,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揭示数学美的内涵,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数学美。数学中,还有许多美的命题、美的方法。例如正弦、余弦定理的对称美,圆幂定理的和谐统一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洁美等等,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数学中精美的图形、有趣的数字关系、和谐统一的简洁式子、比例结构的匀称协调、命题或定理间的关系相似、对称、奇异等唤起学生美的意识,使学生获得数学美的体验。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方式的探讨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案例 高二化学李晓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在学习的个性发展中至关重要。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被很多数理化教师所忽视。他们认为德育是班主任或文科老师所要做的事,而理科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输与思维的训练。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在学校里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无论哪个科目。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同时又要注意德育渗透。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关系德育教育做了明确规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不仅是可行,也是必要的。下面谈谈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进行积极的、成功事例教育渗透德育 化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化学家,他们取得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很多科学家在小时候的处境比现在的许多学生要差得多,但是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取得了伟大成就。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科学家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树立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识。 进行环境问题的讨论进行德育教育 人类面临着两大环境问题:一是生态平衡的破坏;二是因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而导致了洪水泛滥、大气污染、海河污染、地球升温等,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设计一些环保知识。 以事件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中有关酸雨的教学中让学生课前先自行调查二氧化硫气体的来源及其危害。课堂让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的结果做一个汇报。 学生一:从生活中有关SO2的来源进行调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含硫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采用含硫原料所产生的。原油、煤以及铁、铜、铅、锌、铝矿石等许多原料中都含有硫。煤和油等含硫燃料的燃烧、原油的炼制、金属矿石的冶炼等过程中,燃料和工业原料中的硫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可打印修改)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 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化学学科是在分子、原子的关系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探究物质体系内各微观粒子之 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改造或创造物质以满足社会需 求的应用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物质世界组成与变化 的基本认识,掌握独特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 确的科学伦理观念与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会遵守科学 规范并养成良好的、科学的生活习惯。 二、德育范畴 (一)科学世界观 化学科学用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独特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在对物质与原子、分子、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等实验的观察与探索过程中,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认识物质世界的根本特征,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相互 作用、变化发展”的规律与条件,建构科学的分析范式, 准确有效地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与条件,控制变化的 路径与进程,把握变化的规律与结果,科学认识生命起源、

物种繁衍、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物质不灭等客观规律,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掌握和理解维护个体生命健康、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意义,树立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科学世界观。 1.化学科学基于实验证据揭示了自然界数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在一般的自然条件和人工条件下,元素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自然界发生的物质变化和人类用化学方法促发的物质变化,所能改变的只是原子的结合方式,所以在自然界物质是不灭的。这给中学生科学分析物质、正确看待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奠定了认识基础。 2.化学科学提供了从微观到宏观认识物质的独特视角,由于构成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组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差异,我们不仅要认识物质外在的宏观属性,还要探究其内在的微观本质,不同的宏观物质具有不同的属性与功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分析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来推知其宏观属性,这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知微见著的科学思维习惯。 3.化学科学揭示出的宏观物质的属性、功能与其微观组成与结构的必然联系,变革物质需要破坏微观粒子旧结构的相互作用、构建起新结构的相互作用,化学变化过程中新物质的生成和能量的变化都源于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等规律,不仅给学生指明了认识、应用和改造物质的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三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学生初次接触,学习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化学的热爱的激情是很关健的,这种激情来自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而这种认识和理解,通过老师向学生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途径。 初中化学是学生正式接触学习比较系统的化学知识的开端。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理解,兴趣,爱好是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前提,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学大纲中对培养人的需要,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征对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结合化学发明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教育 结合化学史,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物、苍白无力。如在讲解空气的组成的发现过程时,让学生们会认识到,空气这种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物质,它的存在与成分的发现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发现、制取了氧气,这比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已是一种进步,拉瓦锡进一步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组成的,到后来,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与现实手段,人们才认识到空气里还有其它物质存在,较精确测定了其组成的百分比。并研究掌握了其中很多重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这些用途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些引导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化学家产生了无比崇敬和热爱,也激发学生们探索研究的欲望。同时,我顺势鼓励学生,化学科学中还有很多未知东西,只要我们热爱科学、坚定信心、勇于探索,相信你们将来的某一天也会象这些科学家一样发现更多未知的事物,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化学试验对学生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更具优势 化学试验不是盲目地乱撞,而是有一定的研究程序,即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处理数据、结论、评价,用得到的结论指导进一步的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燃烧为例,不同的学生,观察结果不一样,老师的不同的提示,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我在让学生观察时

生物化学

绪论 概念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静态生物化学:研究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动态生物化学:研究物质代谢的体内动态过程及其调节。 功能生物化学:研究代谢反应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与功能 2、物质代谢与调控 3、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第一章 概念 糖即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聚合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糖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糖是人和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2、糖类具有结构功能 3、糖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生物活性与功能 糖的分类 单糖,寡糖,多糖 重要多糖的结构单位及其连接方式 淀粉的结构单位都是α-D-葡萄糖。 连接方式:直链淀粉以α-1,4糖苷键聚合而成,呈螺旋结构。支链淀粉除了α-1,4糖苷键构成糖链以外,在支点处存在α-1,6糖苷键。 糖原结构单位是α-D-葡萄糖,有α-1,4和α-1,6糖苷键 纤维素的结构单位是β-D-葡萄糖,均以β-1,4糖苷键相连。 几丁质结构单位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 肽聚糖多糖部分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组成的杂多糖。 第二章 概念 脂类: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脂肪酸是一条长的烃链(R-)和一个羧基(-COOH )组成的羧酸。 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脂类的生理功能 1、生物体内主要的贮能和供能物质 2、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5、转变成体内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类固醇物质 甘油三酯的结构及组成 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脱水缩合而形成的酯 几种重要甘油磷脂组成 胆碱 + 磷脂酸 → 磷脂酰胆碱,又称卵磷脂 乙醇胺 + 磷脂酸 → 磷脂酰乙醇胺,又称脑磷脂 丝氨酸 + 磷脂酸 → 磷脂酰丝氨酸(丝氨酸磷脂) 肌醇 + 磷脂酸 → 磷脂酰肌醇(肌醇磷脂) 缩醛磷脂:与一般甘油磷脂不同,他在甘油αC 位以与长链烯醇形成的醚键(脂性醛基)代替与脂肪酸形成的酯键。 磷脂酰甘油+2分子磷脂酸→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第三章 概念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物质。 微量元素是指人体每日的需要量在100mg 以下的元素,主要包括铁、碘、铜、锌、锰、硒、氟、钼、钴、铬等10种。 维生素的分类 脂溶性微生素:维生素A 、D 、E 、K 水溶性维生素:维C 和B 族维生素:维B1、B2、B6、B12、维生素PP 、泛酸、生物素、硫辛酸、叶酸。 维生素B2、维生素PP 、泛酸及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型和生化作用 维生素B2 :活性形式:黄素单核苷酸(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生化:FMN 及FAD 是体内氧化还原酶的辅基,主要起氢传递体的作用。 维生素PP :活性形式:NAD+,NADP+ 生化作用:NAD+及NADP+是体内多种脱氢酶的辅酶,起递氢递电子的作用。 泛酸:活性形式:辅酶A(CoA)、酰基载体蛋白(ACP) 生化作用:CoA 及ACP 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参与酰基的转移作用。 叶酸:体内活性形式:四氢叶酸(FH4) 生化作用:四氢叶酸(FH4)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起一碳单位传递体的作用。 C H 2CH C H 2O H OH OH

浅谈化学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精选版

浅谈化学教学中情感价 值观的渗透和培养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浅谈化学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 苏州高新区东渚中学李雪龙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化学教学工作,近二十年的一线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至今已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等杂志上发表,并获得好评。现为学校的理化生组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98年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内容提要:在平时的化学教研活动中,经常听到很多老师的教学观:书上重要的知识点讲给学生听就可以了,做什么实验!考什么教什么,忽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条适合农村中学学生的教学经验,那就是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渗透,并取得理想效果。 素质教育一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国教育界的众多领军人物几乎每天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对其大谈阔论。遗憾的是响了这么多年的雷,也没见到下了多少雨。大部分学校只是在嘴吧上说说而已,过过场子,暗地里还是拼命地抓升学率,更有甚者某些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在会议上曾公开表白: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大张旗鼓抓应试教育。在这种大气候、大环境下,我们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紧紧跟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一味追求分数,一味地抓智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美育教育、情感教育等,久而久之,使得我国近年来培养的知识分子呈现出一种分数高、能力差、甚至有些道德败坏的不良趋势。针对此种情况,我认为我们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娃娃开始,从幼儿园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渗透素质教育,特别是情感教育,以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既有较高知识层次,又有良好情感价值观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人才。下面我想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首先是实验教学方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自然科学,在学习过程中要遇到很多实验,然而学生在实验中轻过程重结果,往往会忽略很多地方,譬如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用量、以及实验后废液的处理等细节问题。如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要做硫粉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演示前我强调一定要仔细观察实验的操作细节以及实验过程中伴随的现象。接下来我有条不紊的把整个实验完整的演示了一遍。然后我立马逐一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实验中取用硫粉的量你认为多吗?②给你影响最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案.doc

课题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及“绿色化学”的思想; 2、通过收集、调查、发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科研实践、组织表达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 2、课堂中,学生根据准备的材料进行发言,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加环境教育活动,学习一些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准备1、提前一周印发阅读材料,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资料,访问身边的人群,为课堂的讨论发言做好充分准备。 2、小组长负责召集成员进行原始材料的收集和分类整理,准备发 言内容。 3、材料可以是图片、文字(报刊杂志,复印材料等)、实物、影 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幻灯片《森林狂想曲》 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 2、播放幻灯片《环境污染》 (边播放边讲解)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赤潮、酸雨、臭氧空洞、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Save Our

Soul”,(拯救生命),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3、播放幻灯片《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引言]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仅仅注重资源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还要保护好环境,而化学不仅在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 [展示]幻灯片《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监测》 要了解环境的污染情况,消除和控制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存在、分布和转化规律,就需要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化学工作者承担着繁重的环境监测工作。 二、组织学生发言、讨论,了解一些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知识 [引言]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难防,不等于不触防。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无形杀手究竟是什么?下面请第一小组同学代表给大家讲讲。 [问题1]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学生活动]讲述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问题2]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工业上常利用它们与一些廉价易得到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加以控制、消除或回收利用。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类型。 [学生活动]讲述酸雨的防治措施 [问题3]含氮、磷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向湖泊、水库和进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你认为在农村和城市造成的这种水体污染各有什么特点,并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污染及治理情况。 [学生活动]讲述水体富营养化及治理 [问题4]“世界环境日”的来历怎样?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什么?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每个人应该为环境保护作些什么?

九年级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九年级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教师:龙**知识教学与德育渗透冲突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当学生在认识教育中感知到某一科学方法或领悟到某一道理,他必将产生极大的情趣去效仿、追求,最终“内化”成自己性格,反之,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有了正确价值观,必将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去促使获取知识和技能。所以我深深地体会到,德育渗透不仅仅是教学任务,而且是完成化学教学的一个途径,由此可见,没有德育渗透的教学不是一个成功的数字,只要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把握九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注意情趣,做到寓德育于知识教育之中,辅知识以教育的含义,二者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一、把握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给学生以有效到位的德育渗透。 1、九年级化学教学是启蒙性的,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是启蒙性的,针对九年级学生特征,要渗透德育,但又不给学生莫名其妙的感觉,用深入浅出的例子,用学生理解的语言,既有坚实的知识锚点,又能生动活泼。 2、在学生兴趣点上进行德育渗透,在德育渗透中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盐和金属起反应时,让学生做铁丝进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过一会儿取出,同学们看到在铁丝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铜,感到惊奇,很有兴趣,我马上告诉同学们我们的祖先在西汉时期就发现了这个反应,到了宋初,已把这个反应运用于生产。这种炼铜法在我国最早运用,是湿法冶金的先驱,通过这样一叙述,不但培养了学

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二、不失时机地反复进行基本观点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一些马列主义原理。 1、一些基本观点,对九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困难,但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反复教学,学生是可以掌握这些基本观点。在绪言课上,我们讨论了水的三态变化,水冷到0℃时会结冰,在100℃时水会变成水蒸气,当温度在0℃——100℃之间这个界限以内变化,不会引起水的状态的质变,但超出这个限度(超过100℃,低于0℃)水就变成水蒸气(或冰),引起状态的质的变化。通过这样一来,学生对量变引起质变有了初步的认识。到第四章进行氢气可燃性教学时,我于做了一个氢气和氧气混和气体爆炸的实验,得出氢气点燃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然后请大家看书并回答问题,题目是:“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是否一定会发生爆炸”学生通过看书后回答这个问题上是很容易的,课本上明确告诉我们这个反应极限4——74.2%,也就是说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不会发生爆炸,这有是一个典型的量变到质变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量变引起质变认识加深了。到后来学习溶质的不断加入,将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在新的情景下学生竟也会指出这里又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2、基本观点的教学必须与化工知识紧密相联,使德、智两肩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在进行分子、原子教学时,通过看书上分子、原子照片,说明分子、原子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且在不断运动。同时使学生了解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成比它更小的微粒——原子,而原子还可以再分为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