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选修课教案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人教版选修3)

专题一基因工程

第一节基因工程的简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2)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操作程序。

(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2.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激发为祖国而奋斗的精神。

(2)通过学习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程序及应用,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3.能力方面

(1)通过对图片、动画等的观察,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和网络信息解决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程序及应用。

教学难点:

1.限制酶和运载体的作用。

2.提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和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

3.基因工程的应用。

教学方法:以探究法、谈话法、材料教学法相结合。

具体方法:

1.以具体事例讲述,学生制作模型,使学生切身体会基因工程“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

2.搜集资料,采用思考、分析、想像、推断和辩论等方法,明确基因工程的应用。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投影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1.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2.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3.为什么生物界的各种生物间的性状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4.生物的性状是怎样表达的?

5.各种生物的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那么,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呢?使原来本身没有某一性状的生物而具有某个特定的性状呢?

6.各种生物间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答:生物体的不同性状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

教师举例:

1.青霉菌能产生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青霉素

2.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

3.人的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浓度

教师提问:以上几种生物各有其特定的性状,这些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但是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呢?

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同时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基因工程的概念:

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回答表中内容。

教师活动:投影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引出基因操作的工具。

基因工程的操作水平是在DNA分子水平进行的,所以用普通的操作工具能够在如此微观的条件下操作吗?

2.基因操作的工具

教师活动:投影基因工程抗虫棉的简要过程。(见下表)

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简要过程

学习探究1: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中,关键步骤或难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学生与教师共同对基因工程关键归纳总结。

关键步骤一:抗虫棉从苏云金孢杆菌细胞内提取。

关键步骤二:抗虫基因与运载体DNA拼接。

关键步骤三:抗虫基因进入棉花细胞。

学习探究2:怎样才能在苏云金芽孢杆菌DNA分子中的众多基因中找到所需抗虫基因呢?又怎样将它从DNA长链中提取出来?又如何将提取出的抗虫基因与棉花细胞的DNA结合在一起呢?

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总结:

(1)“分子手术刀”又叫基因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 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的切点。

③ 结果:产生黏性末端(碱基互补配对)。

播放投影幻灯片的实例。

(2)“分子缝合针”又叫基因针线——DNA 连接酶

① 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学习探究3:用DNA 连接酶连接两个相同的黏性末端要连接几个磷酸二酯键?用限制性内切

酶切一个特定基因要切断几个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又叫基因的运输工具——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① 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 具备的条件: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具有某些

标记基因。

③ 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 质粒的特点: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最常用的质粒是大肠杆菌的质粒;

是细胞染色体外能自我复制的小型环

状DNA 分子;

质粒的大小只有普通细菌染色体的1%

左右;

存在于许多细菌及酵母菌等微生物中;

质粒的存在对宿主细胞生存没有决定

性的作用;

质粒的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

(自身细胞中也可)

限制酶切割DNA 分子示意图 DNA 连接酶作用示意图

学习探究4:

1、质粒上会存在某些标记基因,这些标记基因有什么用途?

2、要想将某个特定基因与质粒相连,需要用几种限制性内切酶和几DNA连接酶处理?课堂小结:基因工程的概念和的基本操作工具。

课后记:

本节课主要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工具,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查找和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料进行学习探究,效果较好。但学生在质粒的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节课应重新启发学生复习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二课时]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复习巩固,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以谈话的方式提出下列问题

1、什么是基因工程?

2、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3、基因的剪刀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4、基因的针线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5、基因的运输工具是什么?

6、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最常用的运载体是什么?

7、质粒的结构是什么?

学习探究1:有了基因操作的工具后,对基因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呢?

二、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按幻灯片中提供的问题进行阅读课文提供的材料,并讨论、分析有关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程序。

①举例说明什么是目的基因?

②从供体细胞DNA中直接分离基因的方法叫什么?

③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有几种?其操作过程分别是怎样的?

④将目的基因与用限制内切酶处理后的运载体混合并用DNA连接酶处理后会出现几

种结果?

⑤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细胞受体细胞的过程常用哪种化学试剂?其目的是什

么?

⑥在目的基因的检测过程中,检测的对象是什么?

通过观看材料,思考问题,引起师生在相关知识点上的共鸣。

(1)目的基因的提取:

①途径:从供体细胞的DNA基因文库中直接提取目的基因(一般用于原核生物);人

工合成目的基因(一般用于真核生物)。

“鸟枪法”——优点:操作简单。缺点:操作量大,盲目性大

③方法:逆转录法:

直接合成法——PCR技术

基本操作方法见下图:

质粒

DNA 分同一种限制酶一个切口的

两个切口的 基重组DNA 分子(重组质粒)

因 复制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学习探究: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的结果可能有向种情况?

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总结出相关内容。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导入方法:借鉴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的途径。

导入过程:运载体为质粒,受体细胞为细菌。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引导学生生教材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明确检测与表达的区别,并可按以下形式归纳。 检测:通过检测标记基因的有无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导入。

表达:通过特定性状的产生与否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教学小结:引导学生复述。

课后记:本节教学重点、难点是理清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及是否已导入、导入后是否得到了表达。通过学习探讨,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的知识内容。但还未能熟练掌握本节的知识要领,这将运用练习来进一步加以巩固。

[第三课时] 基因工程的应用

复习基因工程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和重要工具。

检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基因工程应用的实例。(以学生汇报形式展示各自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资料、教学图片展示,引出课题。

1982年,帕尔蒂曼和布林斯坦等人构建了大鼠金属硫蛋白和人的生长激素融合基因,生产出生长速度比正常小鼠快一倍的超级小白鼠。此后,许多实验室用人、猪、羊和牛的生长激素基因生产转基因小鼠时,都获得了类似结果。1988年,西曼克等人用猪的生长激素和大鼠MT融合基因,生产出生长快、瘦肉率高和表现正常的转基因猪。

印发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资料(另见材料),引导学生阅读。

学习探究:

1.人类在基因工程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2.基因工程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有何作用?

通过学生汇报,讨论、分析、概括如下:

一、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

1.生产基因工程药品:胰岛素、干扰素等。

2.用于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概念见课件。

二、基因工程与农业、食品工业:

1.农业上的应用:

(1)培育高产、稳质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

(2)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养出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

2.畜牧业上的应用:

(1)培育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优良品质的转基因动物。

(2)利用某些特定的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

3.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三、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1.环境监测:运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进行检测。

特点:快速、灵敏、精确、高效。

2.环境净化。

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对基因工程学习的体会,明确基因工程的前景和安全性。

课后记:本节课通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材料收集,共同探讨知识的相关内容,课堂气氛活跃,从争辩中获取相关知识要点。但有极个别的学生对资料的收集不够,仍需进一步引导。

第二节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2.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3.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开展蛋白质工程的研究?

(2)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2.教学难点: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教学方法:探究法、导读法、分析交流

具体做法:

1.建议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教学模式。

带领学生回忆原有知识:要想让一种生物的性状在另一种生物中表达,在种内可以用常规杂交育种的办法实现,但要使有生殖隔离的种间生物实现基因交流,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基因工程的诞生,为克服这一远缘杂交的障碍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于是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肠杆菌为人类生产出了胰岛素,牛的乳腺生物反应器为人类制造出了蛋白质类药物,烟草植物体内含有了某种药物蛋白……至此,人们也只是实现了世界上现有基因在转基因生物中的表达。但一个新问题出现了,生物产生的天然蛋白质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结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加深这一点的认识,可调动学生从书中找实例(干扰素例子、工业用酶的例子)加以佐证。于是要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制造出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找不到的蛋白质。这样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蛋白质工程应运而生了。

2.建议加强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既然蛋白质的功能是由DNA决定的,那么要

制造出新的蛋白质,就要改造DNA。所以蛋白质

工程的原理应该是中心法则的逆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出新课题:

学习探究:

1、基因工程的实质是什么?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哪些?

3、通过基因工程产生的蛋白质都是属于自然界的蛋白质,即各种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

程中形成的。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自然界现在的蛋白质不一定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人类所需的蛋白质呢?

4、什么是蛋白质工程?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的材料,引出课题。

一、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根据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关注两方面的内容:

1、蛋白质工程的基础:基因工程。

2、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按意愿产生人们所需要的蛋白质。

学习探究:

1、对天然蛋白质进行改造,你认为应该直接对蛋白质分子进行操作,还是通过参基因的

操作来实现呢?

2、蛋白质工程是怎样进行的呢?

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

1、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按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要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改造

和设计。

2、蛋白质合成的基本方法:

通过人工的方法,先确定所需蛋

白质的基本功能,再按逆向推出相关基因的基本组成,再进行转录和翻译得到所需蛋白质。

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

确定蛋白质功能→应有的蛋白质高级结构→应具备的折叠状态→推测氨基酸序列→找到或合成相应的碱基序列(基因)→改造的蛋白质

4、实施蛋白质工程的前提条件: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三、蛋白质改造的方法:基因定点诱变技术、重组DNA技术

1、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全新蛋白质——大改

根据氨基酸性质和特点来改造,使之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和预期功能。

2、在蛋白质分子中替代一个肽段或一个特定的结构——中改

3、改造蛋白质分子中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小改

通过基因工程的定点诱变技术,有目的改造,以改善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材料,探讨蛋白质工程在人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进展情况。最后经分析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四、蛋白质质工程的应用:

1、提高蛋白质的热稳定性:主要是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主要用于工业化生产

(1)替换酶的部分氨基酸;

(2)引入二硫键

2、改变蛋白质的活性

3、合成嵌合抗体,用于临床治疗

五、蛋白质工程的进展和前景:

课堂小结: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后记:

本节内容少,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较易掌握。关键在明确所需蛋白质的功能,找出相关的基因结构即可。

辅助材料: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基础理论研究的需要。而结构生物学对大量蛋白质分子的精确立体结构及其复杂的生物功能的分析结果,为设计改造天然蛋白质提供了蓝图。分子遗传学的以定点突变为中心的基因操作技术为蛋白质工程提供了手段。

在已研究过的几千种酶中,只有极少数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绝大多数酶都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这些酶虽然在自然状态下有活性,但在工业生产中没有活性或活性很低。这是因为工业生产中每一步的反应体系中常常会有酸、碱或有机溶剂存在,反应温度较高,在这种条件下,大多数酶会很快变性失活。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是工业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

题。一般来说,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包括:延长酶的半衰期,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延长药用蛋白的保存期,抵御由于重要氨基酸氧化引起的活性丧失等。

下面举一个如何通过蛋白质工程来提高重组β-干扰素专一活性和稳定性的例子。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抗肿瘤的药物。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106 U/mg,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虽然在大肠杆菌中合成的β-干扰素量很多,但多数是以无活性的二聚体形式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研究发现,β-干扰素蛋白质中有3个半胱氨酸(第17位、31位和141位),推测可能是有一个或几个半胱氨酸形成了不正确的二硫键。研究人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 U/mg,并且比天然β-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蛋白质工程是研究多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折叠、蛋白质分子设计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基本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对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可以深入地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规律。

专题二细胞工程

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史、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勇于开拓、推陈出新。

(2)在植物细胞工程两在技术的学习中,渗透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3.能力方面:

(1)合理利用录像、软件等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应用能力和整合信息的综合能力。

(2)创设问题,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3.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教学难点:植物体细胞杂交

教学方法:探究法、谈话法、讲授法相结合。

具体教学思路:

1.课前布置预习;

2.温故知新,复习细胞全能性理论。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更多的资料供学生阅读,让学生探究知识的奥秘。

4.智能训练,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课堂课件展示,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结合基因工程成果与展望的有关知识,简述“超级细菌”的培育过程。

2.如果将三种假单孢杆菌与第四种假单孢杆菌融合或将其内的细胞器移入第四种假单孢杆菌体内,使之具有分解四种烃类化合物的功能。这样的生物技术应属于何种生物工程?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见课件)

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见课件)

一.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

2.实例:

3.形成原因: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整套遗传物质。

二.植物组织培养:

过程原生质体制备: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纤维素酶

果胶酶

原生质体融合:

膜融合

核融合

:高钙、高PH诱导膜融合

:杂种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时融合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离心、振动、电刺

激:聚乙二醇(PEG)

机械法、生理法、遗传法

杂种细胞的筛选和培养:

杂种植株的再生与鉴定:

由愈伤组织再培养出杂种植株的过程。

在学生充分复习、认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教学设问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相关问题:

1.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2.离休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果不进行脱分化处理,能否培养成完整的植物体?

3.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共同归纳、总结。(见图)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方面:生产药物、食品添

加剂、香料和杀虫剂。

小结:在生物体内,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

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

组织、器官。当已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或

器官脱离母体后(即脱分化),在一定的营养

物质、激素等外界条件作用下,脱分化形成

愈伤组织(一种相对没有分化的细胞团),再

在植物激素等诱导下发生再分化,才能表达

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问题情境:

1.在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色素和杀虫

剂时进行的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吗?(前者

为植物细胞培养,即培养到愈伤组织即可;后

者需诱导产生完整的植物体。)

2.20世纪60年代,有的科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设想:让番茄和马铃薯杂交,培育出一种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植物。

如果要实现这一设想,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让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

(2)有没有一种温和的去细胞壁的方法?

(3)如果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形成了杂种细胞,下一步该对此细胞做何种处理?

(4)如何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三.植物体细胞杂交:

1.概念:用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方法。

2.杂交的时间:植物细胞杂交是从细胞融合开始,到培育成的新植物体结束。

3.过程:

4.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扩大杂交亲本范围,培养新品种。

课堂小结: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而植物组织培养又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技术环节之一。

智能训练:课本的《思考与探究》

课后记: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了解了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进展情况和前景,也巩固了旧知识,掌握了新知。本节课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增大的提高。

[第二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学习探讨:印发课堂阅读资料。

1.通过查阅资料,请你再列举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另外一些应用。

2.请查阅植物人工种子制备技术的详细过程,设计出制备技术的主要流程图。

诱导植物愈伤组织→体细胞胚的诱导→体细胞胚的成熟→体细胞胚的机械化包裹→贮藏或种植

3.请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出一种植物花药组织培养和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流程。

花药花粉细胞培养愈伤组织分化出小植物单倍体植株

正常植株

4.人们利用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来进行工厂化育苗生产,这是利用了该项技术的哪些特点?5.人工种子之所以神奇,是由于它具有天然种子不可比拟的特点,想一想它们具有哪些优点?

6.人工种皮是保证包裹在其中的胚状体顺利生长成小植株的关键部分,请探讨人工种皮中应该具有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为了促进胚状体的生长发育,我们还可以向人工种皮中加入哪些物质?

7.高效抗癌的药物紫杉醇,虽然能造福人类,但却为濒危的红豆杉带来一场灭顶之灾。以“我们能否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生产紫杉醇,从而拯救红豆杉”呢?

四、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1、开辟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植物微型繁殖;

(2)培养无毒植株;

(3)制作人工种子。

2、改良作物:

(1)单倍体育种:

(2)突变体的利用。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生产人参皂甙干粉、生产红杉醇等。

课堂小结:略

随堂练习:见资料

课后记:略

[知识拓展]

1.什么是细胞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比较权威的定义是1984年国际组织培养协会做出的:“细胞全能性为细胞的某种特征,有这种能力的细胞保留形成有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能力”。这个定义比一般所说的概念“一个细胞中包含着这种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基因),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更基本和全面。它不但包含了培养细胞再生成植株的情况(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并以一定形式构建成植物),同时也包含了培养细胞生产次生代谢物的情况(不分化或只分化成某种类型细胞,但仍留着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能力)。前者成为组织培养和转基因植物需要进行植株再生的理论基础,后者成为像微生物发酵一样培养细胞,生产人们所需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理论基础,如通过红豆杉的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技术和理论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技术手段的发明会促进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又会指导技术的实践活动。植物组织培养也是如此。

早在1902年,哈伯兰特(Haberlandt)提出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地分割,直至单个细胞的观点,预言植物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设想,并且用植物细胞组织进行了培养实验。他虽然未能获得再生植株,却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开创者。1902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实验》,论文中提出的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从哈伯兰特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到1958年斯图尔德(F.C.Steward)等人第一次用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证实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用了整整56年。56年中许多科学家做的事情归纳起来都是在探索哈伯兰特提出的“植物细胞在适宜条件下,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中的适宜条件。

20世纪60年代以后,植物组织培养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并逐步走向生产应用,如快繁脱毒、单倍体育种、种质资源保存、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等,也为人工种子、细胞融合、转基因植物等奠定了基础。

3.怎样制备胡萝卜培养基(供参考)?

(1)诱导胡萝卜愈伤组织

在MS培养基[注]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 mg/L的6-BA和质量分数为0.5 mg/L的NAA

(2)诱导胡萝卜丛芽

在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mg/L的KT和质量分数为0.2mg/L的NAA

(3)诱导胡萝卜生根:在1/2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 mg/L的NAA [注]: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见《选修1附录3中八》。

4.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愈伤组织是如何形成及再分化的?

植物组织培养中使用的外植体一般是高度分化了的细胞,在植物体中是不会

再分裂繁殖的,只是执行某种功能直至死亡。这些细胞在培养基上培养时会由原来的分化状态,变成分生状态的细胞,分裂产生愈伤组织,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过程。这种转变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都会产生一系列变化。组织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化细胞的脱分化需要两个条件,即创伤和外源激素。

目前人们对于脱分化过程的本质还不清楚。分化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是处于一

种相对静止状态的细胞(G0期细胞),脱分化是要打破这种状态,使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中的G1期,并沿着G1期→S期→G2期→M期的循环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现在发现细胞周期受基因调控,一种称为编码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cycilin dependent kinase)的基因和一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可能与植物细胞脱分化的第一次分裂启动有关。那么,什么因素诱导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作用,培养实践证明与外源激素有关。至于激素如何诱导

以及诱导作用的过程目前仍不清楚,有待深入研究。分化细胞脱分化后细胞结构有两点明显的变化:一是在细胞内出现液泡蛋白;二是叶绿体转变成原质体。

当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细胞后,经过一段时期的分裂,细胞群体变成不是一

种细胞类型的均一群,又会产生分化,形成分生细胞或分生细胞团,由此再生成植株有两条途径:一是形成体细胞胚(功能类似于受精过程产生的胚),通过体细胞胚形成再生植株。二是走器官发生的途径再生植株,分生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重建芽的分生组织,分化出芽后再生根,成为完整的植株。

5.为什么要在避光条件下培养愈伤组织?

对于植物组织培养来说,光照条件非常重要,包括光照强度、时间和波长。

但在愈伤组织的诱导阶段往往要暗培养,而在分化再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光照。愈伤组织诱导阶段的暗培养有利于细胞的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如果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分化产生维管等组织,不利于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

6.什么是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的具有正

常发育能力的材料,外面包被着特定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芽成苗的植物幼体。人工种子的概念中包含的“具有正常发育能力的材料”通常是指胚状体(目前国外有使用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的),它可以由三种途径产生:

(1)由已脱分化的外植体直接产生;

(2)由愈伤组织产生;

(3)由悬浮细胞培养产生。

对胚状体的基本要求是:①播种后能快速出苗;②根和芽几乎同时生长,不

产生愈伤组织;③同步化程度高;④活力强;⑤形成的幼苗的形态与生长要正常。

“外面包被着特定的物质”是指人工种皮,制作人工种皮的材料有海藻酸

钠、明胶、树脂、琼脂糖、淀粉等。对人工种皮的要求是:能保持胚状体的活力,有利于贮藏运输和萌发。选取的材料要有韧性,耐压,对胚状体无毒害,含有胚状体发芽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或植物激素,还应含有杀菌剂,以防播种后微生物的侵害。

人工种子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现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产生胚状体

能力弱,难以形成同步化的有强活力的胚状体;成本较高;运输贮藏以及机械化播种问题也未解决。因此,现在很少有人以生产为目的进行人工种子的研制。

7.植物微型繁殖技术高效快速的实例有哪些?

植物脱毒(virus-free)和离体快繁(in vitro propagation)是目前植物

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有效的方面。生产上许多无性繁殖作物均受到病毒的侵染,从而导致品种的严重退化、减产和降低品质。利用植物分生组织进行培养可以使新长成的植株脱去病毒。利用这种方法生产无病毒苗的农作物有马铃薯、甘薯、大蒜、草莓、苹果、香蕉等,并已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离体快繁技术可以使一些植物的扩增速度比常规方法快数万倍乃至百万倍,而且产生的幼苗遗传背景均一,重复性好,不受季节和地区限制。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很多年产百万苗木的组培工厂,成为一种新兴产业。离体快繁技术在观赏植物、园艺植物、经济林木和无性繁殖作物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8.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是怎样的?

体细胞杂交是克服植物有性杂交不亲和性、打破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扩大

遗传重组范围的一种手段。操作过程包括: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筛选、杂种细胞培养、杂种植株再生以及杂种植株鉴定等步骤。

原生质体制备是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植物细胞壁分解掉,只

留下细胞膜(质膜)包裹着细胞内含物。原生质体融合是指两个原生质体的质膜重新组合排列形成一个质膜,其中含有两个细胞核。在细胞工程中一般是诱导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中所含有的两个细胞核是来自不同的物种,称之为异核体(heterokaryon)。诱导融合的手段有化学诱导和物理诱导。在诱导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产生核融合,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杂种细胞的筛选方法有:①细胞系互补的选择方法,包括叶绿素缺失互补、营养缺陷互补和抗性互补等;②利用物理特异性差异的选择方法:这是利用两个原生质体物理特异性差异的一种选择,包括原生质体的大小、颜色、浮密度等的不同来选择;③利用生长特异性差异的选择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选择方法只适合部分杂交细胞的情况,有时无法选择,就不加选择地进行培养和再生成植株,然后对再生植株的杂种性状进行鉴定。杂种细胞培养方法与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相似。体细胞杂种的鉴定方法有:①形态学鉴定。利用杂种植株与双亲在表现型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如叶片大小与形状,花的形状与颜色、叶脉、叶柄、花梗及表皮毛有无等;②细胞学鉴定。杂种植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比任何一方亲本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增多?理论上讲如果染色体不丢失,杂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为双亲染色体数目之和。也可以用基因组原位杂交的分子细胞学方法进行鉴定;③同功酶鉴定。同功酶是功能相同的酶的多重分子形态,它们是特异基因的产物。杂种细胞中的同功酶谱一般是双亲酶谱之和,但有时也会出现双亲没有的新带;④分子生物学鉴定。常用的方法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

值得注意的是体细胞杂交尚存在一些问题:①亲缘关系越远,染色体排斥丢

失的现象就越严重;②由于是两个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的合并,各种基因都在其中,选择符合需要的个体难度大;③有时缺乏选择杂种细胞的有效方法。因此目前整体对称融合的工作比较少,而是采用非对称融合,即一方亲本包括了全部遗传物质,另一方亲本只取一部分遗传物质,如用不具有核的原生质体与之进行融合。

9.物理和化学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化学融合的机制:常用化学融合方法有高pH—高Ca2+法和聚乙二醇(PEG)

法。高pH—高Ca2+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是中和原生质体表面所带的电荷,使原生质体的质膜紧密接触,从而有利于质膜的接触融合。PEG处理原生质体可以使原生质体聚集促进融合,但PEG诱导融合的真正机制目前并不清楚。

物理融合的机制:常用方法为电融合法。此法是先将两种原生质体以适当的

比例混合成悬浮液,将其滴入电融合小室中,给小室两极以交变电流,使原生质体沿电场方向排列成串珠状,接着给以瞬间高强度的电脉冲,使原生质体膜产生局部破损而导致融合。

10.工厂化生产人参皂甙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第一步,选择人参根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经过培养选择找

到增殖速度快而且细胞内人参皂甙含量高的细胞株作为种质,其中一部分作为保存用,以备下一次生产用,一部分进行发酵生产。

第二步,将第一步选择到的细胞株在发酵罐中的适合培养液中进行液体培

养,增加细胞数量。

第三步,将发酵罐中培养的细胞进行破碎,从中提取人参皂甙。

动物胚胎或幼 龄的器官组织 剪碎 胰蛋白酶 单细胞群 加培养液 细胞悬浮液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细胞株 遗传物质改变

传代培养 细胞系 (培养条件下无限传代)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第二节 动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2) 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3) 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

(1) 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 通过向学生介绍几种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

确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3.能力方面:

(1) 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和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

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3) 让学生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认识模式,以发展

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

(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2.教学难点

(1) 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教学方法:采用自学——指导、启发探究、师生交流等教学相结合。利用课件、资料等手段

进行教学。

教学课时:3课时(含巩固练习及讲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材料并回答相关提出问题。

1.植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哪些?

2.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哪些?

3.动物细胞培养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较植物组织培养基有何独特之处?

4.为什么选用动物胚胎或幼龄个体的器官或组织做动物细胞培养材料?

5.为什么培养前要将组织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

6.为什么选用胰蛋白酶做上述处理?

7.培养的细胞为何贴壁生长?

8.如何界定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以及细胞株和细胞系?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课文,观察课本中图片和教师提供的动画,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

知识要点:

细胞悬浮液10代细胞

原代培养50代细胞

细胞株

传代培养

细胞系

细胞株和细胞系的界定

一、动物细胞的培养

1.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

2.动物细胞培养液的特点:液体培养基、含动物血清

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

(2)营养物质;

(3)温度和PH;

(4)气体环境等。

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学习探讨:如何解决为烧伤病人植皮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的细胞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的特点,可用烧伤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细胞培养出大量的自身薄层皮肤细胞,以供植皮所需。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课堂提供阅读资料,供学生分析讨论:

材料一: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见人教版P51)

材料二:细胞核移植技术中能用作受体细胞的通常有MII期卵母细胞和受精卵(合子)。早期核移植技术中常用受精卵,后来基本上用MII期卵母细胞取代了受精卵,主要因为两者的细胞质环境不同。有人认为重组需要的因子存在于MII期卵母细胞的胞质中,而在原核形成时这些因子已被降解或用光,因此,原核扩张后受精卵去核可引起胞质中重组因子缺乏。成熟促进因子(MPF)是卵母细胞细胞质中重要的胞质影响因子,MPF的活性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MI期和MII期达到最高,受精或激活后,MPF迅速灭活,因此,MII期卵母细胞中MPF活性高,而受精卵中MPF活性低。MPF水平的高低可影响供体核染色质的状态和复制。MII期卵母细胞细胞核、细胞质已成熟,而MI卵母细胞细胞核、细胞质尚未成熟,其细胞质不能支持胚胎的全程发育,因此,尽管MI期卵母细胞MPF活性也高,但不能用作受体卵母细胞。

也有人认为用去核合子做受体时,可能由于合子去核时一些早期发育必需的因子随原核的去除而被去掉了,而使去核受精卵缺乏发育能力。

因此,目前广泛采用MII期卵母细胞做受体。

材料三:提供鲤、鲫鱼核移植资料(见复印件)

材料四:提供克隆“多莉”羊资料(见复印件).

在学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共同概括、总结:

1.动物核移植的概念:将一种生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种去核或不去核生物的细胞质中,发育成杂合新个体的方式。

2.特点:主要是指不同种的细胞的拆合,新个体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

鲫鱼卵细胞 无核细胞

鲤鱼囊胚细胞 细胞核 无核细胞

鲤鲫鱼 细胞核 3.过程: 4.克隆:主要指同种细胞的拆合过程。

5.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1) 畜牧生产方面:培育良种动物。

(2) 保护濒危特种。

(3) 医药卫生方面:生产医用蛋白、器官和组织移植等。

本节课的要点在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解决人类生活所需。通过学生自学和有关材料的查找、分析、讨论,能较大程度掌握和运用。

[第二课时]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两种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引出动物细胞工程的其他技术。

三.动物细胞融合: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回忆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并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

体细胞杂交过程有何不同?动物细胞融合相当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的哪一步?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动物细胞融合相当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生质融合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后,师生共同总结: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生质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就边诱导融合的方法也基本类似,只是除物理法、化学法外,还用到生物方法——即灭活的仙台病毒。

1.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

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3.诱导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灭活的仙台病毒)

教师活动:

1.动物细胞之间或动物与人细胞之间都可以进行融合,产生的融合细胞有多少种?

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主要用途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何谓抗体?其由何种细胞产生?主要分布在哪?

创设问题情境:

1.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获得抗体,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2.能否用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使体内的效应B 细胞产生成千上万的单一抗体呢? 教师活动:如果能用体内的效应B 细胞产生成千上万的单一抗体,那么,怎样才能制备呢?

请设计相关的方案。

让学生设计和汇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案,并根据提纲阅读课文:

1.为什么选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 淋巴细胞融合呢?

(参考:细胞同源性越近,融合的杂种细胞越易成活。)

2.骨髓瘤细胞是癌细胞吗?(参考:有无限增殖能力即失去凋亡机制和接触抑制等的细胞为肿瘤细胞;而具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为癌细胞。)

3.整个制备过程为何要经过两次筛选?(参考:第一次筛选可得到多种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才能得到单一杂交瘤细胞。)

4.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内培养与体外培养有何区别?(参考:能不断产生抗体)

5.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内增殖,会造成小鼠死亡吗?单克隆抗体能用于人体疾病治疗吗? 在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基础上,分析、讨论并总结归纳出知识要点。

四.单克隆抗体:

1.概念:由单个B 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

强的抗体。

2.特点: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展示课件)

4.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诊断疾病:诊断病毒引起的疾病和用癌细胞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定位诊断。

(2)药物导向治疗:运用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连接在一起制成“生物导弹”

(3)分离和纯化抗原分子。

教学小结:应抓住三个一,即“一种诱导细胞融合的新方法——灭活的病毒;一种新细胞—

—杂交瘤细胞;一种优势——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体)。

课后记:

本节重点要学生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前景。通过学习,学生对单克隆抗体的形

成原理和应用有较深刻的认识,掌握了设计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一般方法,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但对杂交瘤细胞的筛选,还有点不很明确。下节课前以复习形成展示附件来补充。

附件:

杂交瘤细胞分离的基本原理

骨髓瘤细胞缺少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 酶)和胸腺嘧啶激酶(TK 酶),运用培养液中加入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制成选择培养基。

(1)获得杂交瘤细胞 ① 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效应B 细胞

② 效应B 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③ 用特定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2)动物细胞培养 ① 筛选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细胞群 ② 再生培养液或小鼠腹腔中培养 (3)提取单克隆抗体 :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

核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主要途径和补偿途径。

1、当氨基蝶呤存在时,主要途径将被阻断,就由补偿途径合成核酸。

2、由于骨髓瘤细胞中缺少HGPRT酶和TK酶,因此不能合成核酸而死亡;虽然淋巴B细胞中有这两种酶,但基寿命短,培养几天后也死亡。

3

、只有杂交瘤细胞具有寿命长又能经补偿途径合成核酸而繁殖。

核酸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与补偿途径补偿途径

HGPRT

TK酶

胸腺嘧啶次黄嘌呤

高中生物选修三 胚胎移植学案

胚胎工程应用及前景——胚胎移植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胚胎移植的概念、生理学基础 掌握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 举例说明胚胎移植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胚胎工程的生物学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胚胎移植在胚胎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注胚胎工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胚胎移植的概念及生理学基础 2、胚胎移植基本程序 3、胚胎移植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基本程序 基本知识网络: 一、概念: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或者通过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的、相同的其他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供体:受体:处理: 实质:;地位: 二、胚胎移植生理基础 探究一: ●准备移植的小牛胚胎移植到任何一头母牛的子宫内都能发育吗? ●动物体内的早期胚胎容易取出来吗? ●供体与受体之间进行胚胎移植会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三、胚胎移植过程 探究二:阅读教材77页,讨论回答 1、供受体母牛的选择和处理: 供体:受体: 处理:具体做法: (2)超数排卵处理 方法: 具体做法: (3)配种或人工受精 精子来源: 受精方式: (4)胚胎的收集 时间: 冲卵: (5)胚胎检查 检查胚胎的发育状况,处于或 (6)胚胎的保存或移植 胚胎去向:或 储存温度:摄氏度的中保存 (7)胚胎的移植 方法一: 具体做法:引出受体子宫和卵巢,将胚胎注入子宫角,缝合创口。方法二: 将装有胚胎的移植管送入受体母牛子宫的相应部位,注入胚胎。(8)对受体母牛进行的检查 (9)受体母牛产下胚胎移植的犊牛 犊牛性状: 胚胎移植成功的标志: 四、胚胎移植的应用与意义 探究三:讨论教科书75页,图3—17,阐述胚胎移植的意义 1、 2、 3、 4、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高中生物胰岛素知识考点解析

高中生物胰岛素知识考点解析 胰岛素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激素,通过胰岛素可将高中生物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很多考点串联起来,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1、1965年,我国的科学工作者经过6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__。 答:蛋白质 2、结晶牛胰岛素是由两条链组成,其中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从理论上讲,结晶牛胰岛素最多是由——种氨基酸组成,至少含有__个游离的氨基和__游离的羧基。 答;20种(因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共就20种);2;2. 3、这51个氨基酸彼此之间是通过——过程结合成胰岛素的。这些氨基酸形成胰岛素时,共形成了____个肽键,失去了__分子水,分子量比原来减少了__。 答:脱水缩合;49;49;888.提示:-SH+-SH→-S-S-过程中脱去2个氢原子,即形成1个二硫键分子量减少2,胰岛素分子共3个二硫键,所以分子量减少为:(51-2)×18+6=888 4、合成胰岛素的信使RNA至少含有__个碱基;胰岛素的基因中至少含有__个脱氧核苷酸。 答:153;306 5、胰岛素和血红蛋白都是蛋白质,但功能却不相同,原因是__。 答: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不同,空间结构也不一样,所以功能就不一样。 6、胰腺是__分泌腺,分泌各种消化酶进入消化道;而胰岛是__分泌腺,胰岛素是由胰__细胞合成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__细胞分泌的,它们是直接释放到——内,二者在调节血糖上的关系是__作用。具体说,胰岛素分泌能__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分泌能__胰岛素的分泌。 答:外;内;B;A;血液;拮抗;抑止;促进 7、和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四种细胞器是__、__、__、__;胰岛素是通过——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 答: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外排作用。 8、正常人在进食后血糖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也可通过刺激__的某些部位,而间接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的作用是__,主要是通过促进__、__、__,抑制其他非糖物质转变成血糖-实现的。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或通过刺激__的另一些部位来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通过促进__、__来提高血糖浓度。 答:下丘脑;血糖氧化分解、血糖转变成肝糖元和肌糖元、血糖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下丘脑;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乘血糖。 9、(2001广东高考)注射一种较大剂量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浑睡,该激素是() A 甲状腺激素 B 雄性激素 C 雌性激素 D 胰岛素 答:D(大剂量注射胰岛素,会使小白鼠的血糖浓度过低,出现低血糖昏迷) 10、当人的血糖浓度为150 mg/dL时,机体会作何反应() A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 B 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 C 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D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 答:B . 人的血糖浓度正常值为80~120 mg/dL,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会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11、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是只有胰岛素和组织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组织细胞才能将葡萄糖搬运到细胞内利用,这种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 答:糖蛋白 12、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胰岛__细胞受损,使血糖浓度超过__即160~180mg/dL时,一部分葡萄糖随__排出体外。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既__、__、__、__。 答:B;肾糖阈;尿液;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13、糖尿病的确定是检测病人的尿液,检测方法有__、__、__。 答:用斐林试剂、班氏糖定性试剂、尿糖试纸检测。

高中生物选修3精品学案: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应用及取得的丰硕成果。(重难点) 2.关注基因工程的进展。(重点) 3.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重点) |基础知识| 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 1.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方面。 (1)抗虫转基因植物 ①杀虫基因种类: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 ②成果:抗虫植物:棉、玉米、马铃薯、番茄等。 (2)抗病转基因植物 ①植物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真菌和细菌等。 ②抗病基因种类:a.抗病毒基因: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病毒的复制酶基因。 b.抗真菌基因: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 ③成果: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和抗病毒的转基因小麦、甜椒、番茄等。 (3)抗逆转基因植物 ①抗逆基因:调节细胞渗透压基因使作物抗碱、抗旱;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使作物耐寒;抗除草剂基因,使作物抗除草剂。 ②成果:烟草、大豆、番茄、玉米等。 (4)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 ①优良基因: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控制番茄果实成熟的基因和植物花青素代谢有关的基因。 ②成果: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延熟番茄和转基因矮牵牛。 2.动物基因工程的成果

(1)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 ①生长基因:外源生长激素基因。 ②成果:转基因绵羊、转基因鲤鱼。 (2)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①优良基因:肠乳糖酶基因。 ②成果:转基因牛产生的牛奶,乳糖含量少。 (3)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①基因来源:药用蛋白基因+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②成果:乳腺生物反应器。 (4)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①器官供体:抑制或除去抗原决定基因。 ②成果:利用克隆技术培育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猪器官。 3.基因工程药物 (1)来源:转基因工程菌。 (2)成果: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 4.基因治疗 (1)概念: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成果:将腺苷酸脱氧酶基因导入患者的淋巴细胞。 |自查自纠| 1.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了抗玉米螟玉米,种植该玉米的农田就不需要进行防虫管理了。(×) 2.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目的基因一定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3.基因工程育种比传统育种所需的时间短,并且可以解决远缘亲本难以杂交的问题。(√) 4.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能获得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5.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干扰素与传统的生产方法相比较,患者的治疗费用大大提高了。(×)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设计2:6.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教案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一、课题目标 本课题通过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来提取植物芳香油,使学生了解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基本原理,研究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特定成分的方法,初步学会某些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针对原料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宜的提取方法。 课题难点: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针对原料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宜的提取方法。 三、课题背景分析 课题背景从古代人类将芳香植物或花卉制成干品,当作药物和香料使用谈起,引入到欧洲中世纪香料贸易的发展,促成了植物芳香油提取技术的诞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需要对科学技术的推动。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人造香料日益普及,但人们对天然植物芳香油仍情有独钟,它一方面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赋予了人类更多的自由,同时也反映了人造物依旧很难取代自然产物的事实。在充分体现了植物芳香油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后,教材说明了本课题的目标:了解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从橘皮或玫瑰花中提取芳香油。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上述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并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植物芳香油的来源 教学建议:教师在介绍植物芳香油的来源时,宜结合教材提供的旁栏资料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植物芳香油的广泛来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采取学生查阅资料和介绍相关的小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大致了解植物芳香油的发展历史。 (二)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 知识要点:提取植物芳香油的三种基本方法:蒸馏、压榨和萃取。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熟悉提取植物芳香油的三种基本方法,并理解其原理。例如,实验室制备蒸馏水就用到了蒸馏的方法;超市出售的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和个人生活,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学将是二十一世纪领先的科学之一。 一、课程目的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发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应当实现以下课程目标,以达到本课程的目的。 1.知识方面 (1)获得关于生物学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获得适应现实生活所需要的人体生理知识,促进身心健康。 (4)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正确认识我国生物资源状况、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3)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与合作精神。3.能力方面 (1)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常用工具和仪器,掌握进行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能够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 (3)学会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结论。 (4)发展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能够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三、课程安排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精品教学案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学习目标: 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3、尝试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4、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 1、说明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 自主学习: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酵母菌的生物学特征 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兼性厌氧型。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反应式为:。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反应式为:。 ⑶繁殖方式:酵母菌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孢子进行有性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菌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进入休眠状态,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 3、果酒制作时需控制温度在。 4、红色葡萄果酒的颜色成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一、果醋制作的原理 1、醋酸菌的生物学特性 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需氧型。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膜。好氧细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 ⑶繁殖方式:二分裂 细菌没有核膜,只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细菌细胞分裂时,DNA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复制为二,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细菌的二分裂。 2、果醋制作的原理 ⑴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 ⑵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再变为。 反应式为:。 3、果醋制作时需控制的条件 ⑴环境条件:充足。⑵温度: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4、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溶液内部能形成菌膜吗? 三、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果酒果醋 四、发酵装置的设计 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示意图 1、设计思路 ⑴因为果酒制作初期需要氧,果醋整个制作过程都需氧,所以需要带开关的充气口,以调控对气体的需求。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基本工具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分布:原核生物 2.作用: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部位 进行切割,使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作用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二)DNA连接酶 1.分类(1)E.coliDNA连接酶来源:大肠杆菌 功能: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2)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 功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作用:将DNA连接起来 (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1.条件(1)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基因插入 (2)可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中进行同步复制。 (3)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种类: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 质粒:双链环状DNA分子,最常用,要人工改造 二。基本操作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或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获取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基因组文库,部分基因文库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基因小,核苷酸序列已知(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步骤) 1.目的(1)稳定存在,遗传给下一代 (2)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结构: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 **终止子: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目的基因。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 维持稳定和表达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2)基因枪法 (3)花粉管通道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处理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原核细胞特点: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的检测 (1)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DNA分子杂交技术(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法 **检测成功会出现杂交带 2.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接种实验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动物、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 (1)植物:提高抗逆性、改良品质、生产药物; (2)动物:品种改良、建立生物反应器、器官移植; 2.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 3.基因治疗(1)概念: (2)方法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 四.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理论推测,人工合成 2.基因工程,蛋白合成(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导学案

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导学案 1、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1、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 切割DNA的工具是,又称 这类酶在生物体内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持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 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的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即和 例1、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但微生物中很少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都会形成黏性末端

D、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特定核苷酸形成的氢键 3、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根据DNA连接酶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它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到的,称为E?coli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只能将连接起来,不能将双链DNA的片段平末端之间进行另一类是从分离出来的,称为T4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既可以“缝合”双链DNA的片段互补的,又可以“缝合”双链DNA的片段 例2、下图为DNA分子的切割和连接过程。 (1)EcoRI是一种与。 (2)不同来源DNA的片段结合,在这里需要的酶应是连接酶,此酶的作用是在与之间形成键,而起“缝合”作用的。还有一种连接平末端的连接酶是。 4、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基因操作过程中使用载体两个目的:一是用它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去;二是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的复制。 现在通常使用的载体是,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独立于拟核DNA之外的环状DNA,有的细菌中有一个,有的细菌中有多个。 质粒通过细菌间的接合由一个细菌向另一个细菌转移,可以复制,也可整合细菌拟核DNA中,随着拟核DNA的复制

最新高中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生物虽然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牢,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以往的知识内容,经常出现漠然的状态;不过,由于已经是高二下学期,虽然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最少,但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有所增强;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1.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的惟一依据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其中有若干重要方面是必须遵循的。它们是:以学习专题方式来呈现。即基因工程、克隆技术(本教材改为细胞工程,内容标准不变)、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尽管前四个专题存在互相联系与渗透的关系,但仍各自作为独立的专题来学习。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用行为动词表述)应予遵循。五个专题合起来,具体内容标准为17项。即在知识性目标上以了解水平为主;在情感性目标上以经历(感受)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专题综述等。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内容均属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已经很深了,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活动建议部分,只能加强,不应削弱。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在贯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上述三方面的原则要求下,突出以下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三教学案:3.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含答案)

3.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目标导航 1.结合牛胚胎移植示意图,说出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以及具体操作程序。2.根据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特点,简述进行胚胎分割的注意事项及其实际意义。3.依据胚胎干细胞的分离途径,说出胚胎干细胞的分类、功能和用途。 一、胚胎移植(阅读P74-78) 1.胚胎工程技术 胚胎工程技术目前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家畜的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和体外生产胚胎技术。2.胚胎移植 (1)概念 ①对象:雌性动物体内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 ②移植条件: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 ③供体:在胚胎移植中提供胚胎的个体。 ④受体:在胚胎移植中接受胚胎的个体。 ⑤地位: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2)胚胎移植的意义: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增加供体一生繁殖后代的数量。 (3)胚胎移植成功的保障(生理学基础)

二、胚胎分割(阅读P78-79) 1.概念: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2.主要仪器设备: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 3.繁殖方式:无性生殖。 4.特点:后代遗传性状相同。 5.操作程序 (1)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 (2)用分割针或分割刀片将胚胎切开,吸出其中的半个胚胎,注入预先准备好的空透明带中,或直接将祼半胚移植入受体。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此时还可用分割针分割滋养层,做胚胎DNA分析性别鉴定。 三、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阅读P80-83) 1.来源: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2.特点 (1)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2)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只增殖,而不分化。可以对它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遗传改造。 3.应用前景 ES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成功是胚胎工程中的重大成就之一,在基础生物学、畜牧学和医学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学案.doc

专题1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学习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学习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二、学习过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回答:什么是基因工程? 2、科技探索之路(基因工程是如何发展起來的?阅读课本P2—3页) 思考并回答: (1)基因工程是在哪些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哪些基础理论的突破催生了基因工程? (3)哪些技术发明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实施? (4)你觉得,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能否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一“分子手术刀” 思考并冋答: (1)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来看,细菌等单细胞原核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 的入侵,那么这类原核生物之所以长期进化而不绝灭,有什么保护机制?由此可知,限制酶可以从哪些生物中分离出来? (2)限制酶是如何切割DNA分子的? (3)参考课本P4图1—2,指出限制酶能破坏那个磷酸二酯键。 (4)以EcoRI为例,画出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末端。 4、D NA连接酶一一“分子缝合针” 思考并冋答: (1)DNA连接酶是怎么分类的? (2)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儿吗?有哪些区别? (3)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作用效果一样大吗?为什么? 5、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一一“分子运输车” 思考并回答: (1)载体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载体?把单独的DNA片段导入受体细胞不行吗? (2)我们选用从霍乱弧菌中分离出来的质粒做载体,可以吗?为什么? (3)我们能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载体进入受体细胞?那如何鉴定呢? (4)如果载体上没有限制酶切割位点,能否把目的基因运输进入受体细胞? 6、活动:模拟操作重组DNA分子 (分组进行;完成后小组Z间进行交流) 四、当堂检测专题一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课题重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4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5 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6: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习目标】站得高——明确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学法提示】 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生态学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课前预习】起步稳——知识源于生活。 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①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②,达到③和④的同步发展。生态工程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⑤。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 ①”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②,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③。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主要有①原理、②原理、 ③原理、④原理、⑤原理等。 4.物种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①和②,循环往复,③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④;协调与平衡原理:协调就是生物要与⑤相适应,平衡就是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⑥(又称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⑦等系统的影响力,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⑧、⑨、开发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通过改善

高中生物选修3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教案(新人教版)

专题三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共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及受精过程。 (2)简述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快速阅读提高自学的能力,有助于理解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的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胚胎工程建立及发展的意义;体会运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2)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 (3)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 2.教学难点 (1)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的概念和生理功能。(2)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 1.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有一对夫妇,妻子因病切除了子宫,但他们一直想有一个亲生(携带他们遗传信息)的孩子,你能从理论上想一办法替他们完成这一愿望吗? 学生观看关于“试管婴儿”的一个科学片。 教师:近年来通过科学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这方面的成就已是硕果累累。书本59页的照片展示的就是胚胎移植处理后同时期出生的高产羊的小羔羊。本专题介绍的就是这方面的技术-- 胚胎工程。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各种家畜精子发生的过程如何? 教师多媒体演示精子发生的过程。让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请用箭头图绘出精子发生的过程的各阶段。 2.阅读P61,观察图3-2,精子变形发生了哪些变化? 3.观察P62图3-3,哺乳动物成熟的精子分为哪几部分?与动物体型大小有没有关系? 4.精子细胞变成精子过程中,细胞核和线粒体都保留,如何理解此现象? 5.为何精子中的线粒体集中在尾的基部? 展示学习成果,每小组选一位代表介绍。 评价及总结:多 媒体展示

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一14导学案

课题: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课型:新授课课时:1 【学习目标】1.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2.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通过对前沿科技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难点预测】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自主预习1】(阅读教材,将空白处内容填写上,并在书中的相应位置用横线标注。) 一、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1、基因工程的实质:将一种生物的_____________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体内,后者生 产它不能产生的______________,进而表现出新性状。 2、蛋白质工程的目的:生产符合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并非自然界已存在的________。 【课内探究1】(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将不能完成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的结果整理在学案上。) 1、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在制造的蛋白质种类上的区别? 【自主预习2】(阅读教材,将空白处内容填写上,并在书中相应的位置用横线标注。) 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 1.目标:根据人们对__________功能的特定需求,对_____________进行分子设计。 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应有氨 基酸序列找到相应的______________序列(基因) 表达。 4.蛋白质工程是指以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 ,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者制造一种,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课内探究2】(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将不能完成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的结果整理在学案上。) 1、蛋白质工程的实质及本质上的改造对象分别是什么? 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操作思路与基因工程有何不同? 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我的疑惑1】 (将自己不理解 的问题用红色 笔写下来) 【学后反思1】 (回顾已学内容 并将重点问题 整理在学案上) 【我的疑惑2】 (将自己不理解 的问题用红色 笔写下来) 【学后反思2】 (回顾已学内容 并将重点问题 整理在学案上) 4、某多肽链的一段氨基酸序列是:…—甲硫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 (氨基酸及对应的密码子为:甲硫氨酸AUG,色氨酸UGG,苯丙氨酸UUU、UUC)。怎 样得出决定这一段肽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请把相应的碱基序列写出来。 【自主预习3】(阅读教材,将空白处内容填写上,并在书中相应的位置用横线标注。) 三、蛋白质工程的进展和前景 1.例如科学家通过对___________的改造,已使其成为速效性药品;用蛋白质工程方 法制成的电子元件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因此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蛋白质工程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程,目前成功的例子不多,主要因为蛋白质发挥功 能必需依赖于_______________,而这种_______________十分复杂,而目前科学家 对大多数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__了解还不够。 【课内探究3】(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将不能完成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并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的结果整理在学案上。) 1、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酶工程是蛋白质工程吗? 【课堂反馈】 1、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 ( ) A.改变氨基酸结构 B.改造蛋白质结构 C.改变肽链结构 D.改造基因结构 2、干扰素经过改造可长期储存,从蛋白质水平上应改变的是 ( ) A.光氨酸 B.精氨酸 C.谷氨酸 D.半光氨酸 3、蛋白质工程制造的蛋白质是 ( ) A.天然蛋白质 B.稀有蛋白质 C.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D.血红蛋白质 4、蛋白质工程的基础是 (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归纳总结】 【学后反思3】 (回顾已学内容 并将重点问题 整理在学案上) 设计分子设计

湖南省高中生物选修课程教学指南

湖南省普通高中生物选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用) 一、指导思想 高中生物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的教学中,要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经过选修课程的修习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选择今后的职业方向、学习方向提供帮助;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方法、技能和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与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生活与健康等的密切关系,促进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促进《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面落实,推动我省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平稳、有序地进行。 二、课程结构和特点 1、高中生物课程结构 高中生物课程的结构可图示如下: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模块”是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不同需要而设计的。3个选修模块都以技术为核心,上联技术的科学原理,下引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说都有STS教育的特点。选修1侧重于技术操作,选修2侧重于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选修3侧重于现代生物科技前沿领域的介绍。这些内容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根据各选修模块的特点和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结合我省高中生物教学实际,确定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为理科学生的必选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学生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选修模块的学习。 这两个必选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

高中生物选修3精品学案: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目标导航】 1.举例说出植物基因工程取得的成果。2.关注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 3.了解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治疗。 一、植物基因工程成果(阅读P17-19) 1.抗虫转基因植物与抗病转基因植物 项目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转基因植物 方法从某些生物中分离出具有杀虫活性的 基因,将其导入作物中 将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中 基因种类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 等 ①抗病毒基因: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 病毒的复制酶基因 ②抗真菌基因: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 素合成基因 成果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水稻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和抗病毒的转基因小麦、甜椒、番茄等 意义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1)抗逆基因: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提高农作物抗盐碱和抗干旱能力;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使作物耐寒;抗除草剂基因使作物抗除草剂。 (2)成果:抗盐抗旱烟草、耐寒番茄、抗除草剂玉米等。 3.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 (1)优良基因: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控制番茄果实成熟的基因和与植物花青素代谢有关的基因。 (2)成果:富含赖氨酸的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延熟番茄和转基因矮牵牛。 二、动物基因工程的前景(阅读P20-21) 项目 应用 基因来源成果 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外源生长激素基因转基因绵羊、转基因鲤鱼 改善畜产品的品质肠乳糖酶基因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乳糖含量大大减低

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药用蛋白基因+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乳腺生物反应器 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 的供体 抑制或除去抗原决定基 因 利用克隆技术培育没有免疫 排斥反应的猪器官 21-24 1.基因工程药物 (1)概念:基因工程药物是指利用转基因的工程菌生产的药物。 (2)原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外源基因在工程菌细胞内高效表达。 (3)成果: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 (4)作用:预防和治疗人类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病、各种传染病、糖尿病、类风湿等疾病。 2.基因治疗 (1)概念: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成果: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患者的淋巴细胞。 (3)途径:分为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 (4)现状:处于初期的临床实验阶段。 判断正误: (1)植物基因工程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2)转基因作物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但增加了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3)利用小型猪来解决人类移植器官短缺问题,首先要解决免疫排斥难题。() (4)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时,受体细胞应为受精卵或体细胞。() (5)乳腺生物反应器,需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重组在一起。() (6)用基因工程方法,转入外源基因的菌类细胞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 (7)基因治疗包括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 (8)基因工程中,要培育转基因植物和动物,选用的受体细胞都是受精卵。() [答案](1)×(2)×(3)√(4)×(5)√(6)×(7)√(8)× 一、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