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

第 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三单元

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

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温故知新

三分钟复习上节课重要知识点

二、导入新课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三、讲授新课

【自主预习】

(一)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1甘肃天水汉墓出土了一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2.东汉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三)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两三千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四)道教和佛教的起源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东汉明帝时兴建起佛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合作探究】

1、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2、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请谈一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中国早期拥有世界最早的造纸技术,在文化上奠基了基础。

五、当堂作业

完成《伴你学》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感悟五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佛教与道教在两汉时期的传播。 从世界科技文化史上来看,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相互衔接、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两汉的完整的发展史。同时借助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了解造纸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②识记两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及其成就。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意义和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的原因。 ③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内容及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④知道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及其发展状况,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以问题为导引,让学生初步感知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②以史料为载体,训练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两汉时期的科技,帮助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影响,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②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司马迁和《史记》; (2)教学难点 难点:佛教和道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二、说学情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习题新人教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造纸术的发明 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知识点2张仲景和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知识点3历史巨著《史记》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知识点4道教和佛教 道教: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_______。创始人是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造纸术的发明 1.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秦 D.东汉 知识点2张仲景和华佗 3.右图是河南省南阳市区的一著名景点——医圣祠,导游向你介绍时,肯定会介绍到下列哪一部作品( ) A.《本草纲目》 B.《史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要求: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考纲编写的依据,同时也是本课学习的导航。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从世界科技文化史上来看,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文化科技,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农村中学学生身心发展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概况,了解华佗和张仲景及其医学成就,理解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知道司马迁生平以及《史记》,掌握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情景创设等方法,学习分析造纸术的过程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通过角色体验司马迁,学会用历史眼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佗,张仲景,司马迁以及《史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通过对造纸术的认知,是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司马迁和《史记》 依据:1、课标要求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不仅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中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之后九年级甚至高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司马迁和《史记》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突破:农村学生的学情的限制,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活动,感受造纸术发明和改进,通过情景创设,感受司马迁严谨勤奋的作风。 教学难点: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依据: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世界史,本身的知识储备不够以及学习能力的欠缺,因此从全球的角度掌握造纸术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是困难的。 图片:利用学生讨论以及视频,材料等直观的的方式,来突破本课难点。 二、教学和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优势: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中的古代文化史尤其感兴趣,通过对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历史的理性认识明显增强。 不足: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到活动范围、家庭条件,生活习惯等制约,大部分孩子没有脱离原来小学的跟随模式,自学能力差,阅读书籍少,接受社会信息的突击也少,造成知识面不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 突破:将教材知识点直观化,形象化,借助活动,图片,视频等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质教案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2、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2、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3、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今天看来大量生产纸张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写字呢?印度用桦树皮和棕榈树叶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来写字。据说当时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那么,中国以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始于何时?造纸术是谁发明的?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进入新课 (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 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仔细阅读教材,做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 注重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可以用百家讲坛、颁奖典礼等形式从科技领域、时期、人物、成就方面列表展示。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历史: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又改进。 质优价廉宜推广, 文明传播世界行, 东汉末年张仲景, 出书《伤寒杂病论》。 外科祖师是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立根基。 司马迁著《史记》, 记录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 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 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4.简述《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 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著作。 5.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一书?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原因:(1) 汉武帝时文化得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 司马迁个人因素,他阅读了大量史书,也到过很多地方进行游历,且刻苦写作,忍辱负重。态度: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2016部编教材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3.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2.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3.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4.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相关的图片、图表等历史资料,探寻造纸术发明、改进的轨迹,在比较中畅谈造纸术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讲述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了解张仲景、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提高表达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3.整理两汉时期造纸术、医学和史学等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制成简单的表格,学会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与科技的魅力,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 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 科技与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两汉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大一统”时期,两汉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时光隧道去感受一下两汉科技与文化的魅力吧。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造纸术的发明 材料一书写材料的变化 陶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 材料二蔡伦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旧渔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的作者与内容,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了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 【教学难点】 道教和佛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今天纸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你知道在纸发明以前,古人是在什么上面写字的吗?谁为造纸工艺的改进作出了杰出贡献?造纸的工艺流程是怎么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新课讲授 (一)造纸术的发明 1.教师提问:纸问世之前,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为什么后人用“册”“编”“卷”来称书籍的篇幅? 学生回答: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上面。因为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后人用“册”“编”“卷”来称书籍的篇幅,就是从简的编连方式和存放特点得来的。 教师讲解: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便,但是它的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2.材料展示: 右图所示是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 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教师讲解:通过阅读以上图文资料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造纸。但这种麻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3.教师提问: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他是以什么为原料造纸的? 学生回答: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 4.教师引导:观察第73页《造纸工艺流程图》,了解造纸流程。 教师总结:蔡伦造的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蔡伦改进造纸技术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5.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这幅地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世界各地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张仲景和华佗 1.教师讲解: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先进,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74~75页,了解张仲景的事迹及其医学成就。张仲景是如何编著《伤寒杂病论》一书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张仲景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主要内容: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教师总结: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75页,说说华佗的医学贡献。 学生回答: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1.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75页,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2.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3.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 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 三、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1.造纸术的发明 (1)历史回顾:在纸张出现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 (2)动脑筋: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3)西汉造纸术的发明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4)回答下列问题: ①谁改进了造纸?②造纸的原料有哪些?③用此原料造成的纸有哪些特点? (5)造纸术的影响 ①在中国纸传入西方以前,他们在什么材料上书写? ②造纸术的传播③阅读材料分析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6)知识小总结 教师过渡: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做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吗?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做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 2.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 (2)华佗: 3.历史巨著《史记》 (1)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①司马迁对李陵投降的看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②司马迁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仍不忘写《史记》,体现了什么精神? ③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得知,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④《史记》记录了哪一段时期的历史? 4.道教和佛教 (1)基本概况: (2)知识拓展: ①道教和佛教的教所分别是什么? 【课堂小结】

部编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练习)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练习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然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2、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 A、古埃及人的纸草 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C、欧洲以羊皮做的纸 D、“蔡侯纸” 3、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角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4、“蔡侯纸”的改进者生活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5、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西汉前我国已经出现了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B、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为造纸原料 C、西汉时期植物纤维纸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D、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6、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7、在我国很多中医院的前在都有一座塑像,他就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 A、张仲景 B、蔡伦 C、扁鹊 D、华佗 8、小明的爷爷是一位中医。请你告诉小明华佗是什么时期的名医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9、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①针灸②外科手术③创制“麻沸散”④创制“五禽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被后人称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名著是()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11、2009年2月,考古学家在陕西韩城市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珍惜宋代壁画墓,首次发现了一幅生动地展现中医药研制场景的画面。韩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司马迁的最大历史贡献是写成了() A、《史记》 B、《缀术》 C、《资治通鉴》 D、《水经注》 12、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A B C D 13、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曹操 14、下列与《史记》的成书原因无关的是() A、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 B、国家的需要 C、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D、当时文化繁荣 15、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6、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这与中国政府一贯以来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密切相关。该宗教由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大约是在()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唐朝末年 17、中学生丁忞和丁澄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开展了历史考察,他俩考察了下列四大建筑,其中属佛教建筑的是() A、陕西韩城太史祠 B、河南洛阳白马寺 C、四川成都青城山 D、福建泉州老君像 二、列举题 18、根据相关的成就写出相关的人物。 (1)改进造纸术: (2)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3)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初一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范文整理

初一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造纸术的发明 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知识点2 张仲景和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知识点3 历史巨著《史记》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 年的史事。3000时约.

知识点4 道教和佛教 道教: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_______。创始人是 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造纸术的发明 .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昂贵,不能广泛采用D

作业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含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 A.张仲景 B.张陵 C.蔡伦 D.司马迁 3.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坚持锻炼,其所表现出来的虎、鹿、熊、猿、鸟等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许多一同锻炼的人为之叹服。创编这套体操的古代医学家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宋应星 4.《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商汤灭夏②商鞅变法③巨鹿之战 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⑤官渡之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东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错误: 更正: 7.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经懂得用针刺、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分方法,一直被西医沿用。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几千年来,中医药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张仲景“博采众方”写成的中医治疗学专著是什么?为什么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练习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下列人物与纸张的改进有关的是() A. 屈原 B. 张衡 C. 毕昇 D. 蔡伦 2.公元105年,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等作为造纸原料的是() A. 蔡伦 B. 张仲景 C. 张衡 D. 张骞 3.假如东汉末年的农民要给朋友写信,最可能写在材料上() A. 竹简 B. 青铜器 C. 纸 D. 丝帛 4.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的()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二、张仲景和华佗 5.古代中国科技发展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下列科技成就与下图人物相关的是() A.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 写出科技著作《天工开物》 C. 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D. 创制最先进历法《大明历》 6.东汉末年,编创出体操“五禽戏”的医生是() A. 张仲景 B. 华佗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7.我国古代的医圣是() A. 李时珍 B. 华佗 C. 张仲景 D. 扁鹊 8.你知道我国古代哪部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 《水经注》 B. 《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 D. 《伤寒杂病论》 三、历史巨著《史记》 9.研究右侧《史记》目录,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这是最早的历史著作 B. 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 本书可以用来研究东汉兴亡 D. 本书为集体创作的官修史学著作 10.下列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能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查阅到()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2.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3.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4.知道张仲景和活脱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的相关资料,认识造纸术对发明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 2.通过了解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和事迹,学会收集和整理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与科技的魅力,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司马迁和《史记》;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 教学难点 科技与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之上的 教学过程

教师介绍蔡伦和造纸术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 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6]。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讨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认为电脑可以取代纸质书籍,而且节约资源,你认为可能吗?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详 细资料,了解蔡伦与他的造 纸术。 蔡伦改进的纸从哪些方面推 动了文化的传播。 点拨从经济和传播角度 了解和认识张仲景的医学贡 献 1、《伤寒杂病论》(已经 失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 病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 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2]。 2、《伤寒论》,晋代太医 通过资料 展示和讲 解,让学 生学会从 语言中提 炼材料, 找到精髓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参考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 2.了解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示意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教学准备: 汉代造纸图;地动仪剖面图;《九章算术》相关资料;“麻沸散”和“五禽戏”相关资料;张仲景图像;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图中两个人抬着一捆捆竹简,就是东方朔的奏本。这个奏本用了3000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为了轻便,人们又用帛写字,但帛价钱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怎么办呢?古埃及人将字写

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那么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板书) 感知理解(板书)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 (1)甲骨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龟甲、兽骨) (2)“金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青铜器) (3)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什么书写材料?(竹简、丝帛) (4)课件演示:兽骨、龟甲一青铜器一竹、帛一纸 讲解:纸普遍使用之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就把竹木简当作书写材料。现在我们还把书按“册”计算,这个“册”字就是个象形字,很多竹木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册”了。但竹木简太重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重的文书。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了人们对造纸术的研究。 2.蔡伦改进造纸术。 引导: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已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东汉时,宦官蔡伦负责管理为朝廷造纸的作坊,他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蔡伦用于造纸的原料。提问:当时蔡伦用哪些原料来造纸?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用课件展示造纸原料) 讲解:这些原料容易得到,又很便宜,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制造成本,造出纸的质量比以前要好得多,不仅提高了纸的质量,还提高了纸的产量,纸的使用也逐渐普遍起来了。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 纸最初传人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人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课标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二)知识线索: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 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 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 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 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 职业:医学家 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 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 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 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 职业:医学家 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 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作者:司马迁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 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职业:史学家 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 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

【配套K12】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简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以学生的讨论与自主探究为基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对《史记》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一目,可以通过简要介绍其内容和其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对佛教传入一目,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佛教传入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

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教学,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教学方法】 采用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二者的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在中国古代,xx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知道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新课学习 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造纸术的发明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习题 含答案

第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 1.发明和改进: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21*cnjy*com 2.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来源:21cnj*y.co*m】 知识点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的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被后世称为“”。 2.华佗:东汉末年的名医。不仅擅长用、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够实施手术。他发明了“”。还创造出了“”,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知识点历史巨著《史记》 1.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编写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2.《史记》: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时约3000年的史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知识点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末年,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 (1)产生: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2·1·c·n·j·y (2)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佛教的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3)传入中国: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1.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 2.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A.李冰 B.张衡 C.管仲 D.蔡伦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

知识点1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背景:简帛的不足,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简分量很重 帛价格昂贵 2、过程: 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改进方面: 改进原材料: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改进造纸工艺 “蔡侯纸”的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 质量大大提高 易于推广 造纸术的作用: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对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贡献最大 二、中医学 (一)名医张仲景 时代:东汉末年 著作:《伤寒杂病论》内容: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 提出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提倡预防疾病 3.评价: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二)华佗 时代:东汉末年 成就: 擅长针灸,汤药 实施外科手术 发明了麻沸散 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创五禽戏,强身健体 三、史学:司马迁著《史记》 (一)原因: 1、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和国家典籍。 2、家庭的熏陶,勤奋好学,饱读书籍 3、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搜集历史资料 4、遭遇“李陵之祸”,忍受巨大悲痛,发愤著述 (二)体裁: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内容: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四)评价: 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笔优美,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宗教: (一)道教: 1、背景: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2、派别: 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无斗米道 3、影响: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二)佛教: 1、产生:古印度(天竺)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3、传入 原因: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开始: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传播:东汉明帝时,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4、影响: 丰富了中国文化 在社会思想,文学,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知识点2 一、造纸术的发明 1.书写材料的变化: 龟甲、兽骨→→竹木简→→帛→→纸 2. 世界上最早的纸:西汉时期,人们已懂得了造纸的方法,用麻造纸 3. (蔡侯纸): 时间:东汉 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