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历史文化传承

龙岗历史文化传承
龙岗历史文化传承

龙岗历史文化传承

羊场区历史变迁

羊场区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60公里。东北和东界清水江与瓮安县、福泉县毗邻;南跨脚渡河与龙里县为邻,西南与贵阳市乌当区相接;西与清河区毗连;北越南贡河与城关区、花梨区连接。区境中部崛起,四周较低。最高处为和尚顶坡,海拔1537米;最低处为南贡河与清水江汇合口,海拔602米。山势均为南北走向,沿河一带奇峰林立,东部和北部山势相对平缓。面积469.60平方公里,有8.55万亩耕地,6.64万人。

羊场区辖地,明末属开州忠里,孝里、礼里、信里,清光绪末年为开州东区。民国6年(1917)改称紫江县第二区;民国28年改为开阳县第二区;民国31年改为龙岗镇和茅云、坝子、新蒲3乡地。1949年12月改称羊场区;1950年1月更名第三区,同年7月改为第六区;1951年10月分为第十、十一区;1952年1月改称第七区,辖龙岗镇、卡比、鲁朗、水口寺、中院、坝子、拐良、杠寨、高寨、奇申、新寨、平寨、久场坝、毛云、簸箕、黄孔、立京、林古18个乡(镇)。1956年6月,中院并入坝子乡;卡比、鲁朗、水口寺3乡合并为水口乡;林古并入立京乡;簸箕分别并入毛云和黄孔乡;杠寨、高寨并入奇申乡。1958年10月改称羊场公社,下属乡改为管理区;1962年1月复称羊场区,所属管理区改称公社;1984年下属公社改为乡,并将平寨、杠寨、坝子公社改建为民族乡。至1990年12月,羊场区辖

8个乡(镇),1个居民委员会和56个行政村、525个村民组,有830个自然村寨。1991年龙岗、水口、立京、坝子4个乡合并建龙岗镇至今。

龙岗镇概况

地理位置:龙岗镇位于开阳县南部,东与毛云乡、高寨苗族布依族乡接壤,南与龙里县隔河相望,西连百宜乡、南江布依族苗族乡,北与南龙乡以河为界。镇政府所在地距省城贵阳市中心54公里,距县城城关46公里,是开阳县南部文化、经济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历史变迁:从明末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解放前,龙岗镇位于羊场区中部,距县城60公里。全镇被水口包围,地势平坦。总面积4.22平方公里,有2598亩耕地4643人。解放初称龙岗镇;1952年建龙岗行政村;1953年改置为龙岗镇;1958年改为羊场公社龙岗管理区;1962年1月改名龙岗公社;1963年8月复称龙岗镇,至1990年12月,辖龙岗居民委员会和4个行政村、27个村民组,4个自然寨。一村地处镇东南,辖一至八8个村民组;二村地处镇西北,辖一至七7个村民组;三村位于镇中央,辖一至五5个村民组;四村位于镇东北部,辖一至七个7村民组,4个自然村寨。1991年拆乡并镇后,全镇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9个村民组,41350人。镇内居住汉、布依、苗、侗、彝、水、壮、黎、仡佬、土家、回、白、瑶、藏、朝鲜、蒙古16个民族。共有1.07万户,3.9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500户,6800人,居民(含空挂户)2100户,3900人。国土

面积205.5平方公里。

村情概况:一村地处龙岗镇中心区,国土面积12平方公里,田2347.5亩,土2062.5亩,由原龙岗一村、原龙岗二村、保山村、水口村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龙岗二村接壤,南与大荆村相连,西连大水塘村,北与卡比村相邻。全村共33个村民组,1846户,6875人,一村是龙岗镇集贸中心,境内有年产煤炭30万吨的龙洞沟煤矿;

二村国土面积13平方公里,田2055亩,土1275亩,由原来的三村、四村、梨坡村、利庄村组建而成。东接高寨乡,南与大荆村、大水塘村相连,西与龙岗一村毗邻,北与卡比村交界。全村22个村民组,1329户,居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等,总人口4464人;

大水塘村在1991年建并撤后由原水口乡堤坎村和大水塘村合并而成,国土面积12.2平方公里,田1087.5亩,土817.5亩。东面与龙岗一村、二村接壤,西与大鸭村毗邻,北与卡比村隔河相望,南与大荆村相连,162县道、143县道、056县道从村内通过,交通便利。全村13个村民组,790户,2807人。大型蛋鸡养殖企业贵州长生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座落于大水塘村;

大鸭村分布在162县道两边,国土面积21.5平方公里,田1350亩,土2565亩,由原羊场区水口公社大鸭大队、谷坝大队和主播大队,于2001年合并而成。东面与大水塘村接壤,西与大石板村接壤,北与卡比村相邻,南与坝子村毗邻。全村19个村民组,1179户,3969人。境内有大型蛋

鸡养殖企业贵州开阳南江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省级名胜旅游区紫江地缝;

大石板村东邻大鸭村,南与百宜乡拐吉村交界接壤,西与百宜乡罗广村相接,北邻南江乡双塘村,国土面积30.7平方公里,田1575亩,土705亩。全村辖18个村民组,823户,3116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蓄水量达450万方的十三寸水库座落在大石板村,132县道和162县道穿村而过,村内还有贵州开阳南江现代农发展有限公司的一个养殖场和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为主的贵州由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大荆村东与龙岗一村接壤,南与龙里县隔河相望,西与坝子村、乌当区百宜乡交界,北与大水塘村毗邻,国土面积29.2平方公里,田3030亩,土1650亩。全村28个村民组,999户,3520人。本村属苗族,布依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农业人口占98%,其中少数民族占全村的60﹪。可容纳5000头奶牛的贵州三联乳业第一、第二奶牛场于2010落户大荆村;

坝子村位于龙岗镇南部,东与大荆村相连,南与乌当区百宜乡拐九村相邻,西与大石板村毗邻,北与大鸭村相接壤,国土面积45.3平方公里,田3210亩,土1395亩。全村共有40个村民组,1059户,总人口4160人,98%为农业人口。2007年,自有茶园面积达3500余亩的贵州省开阳南贡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在坝子村成立;

卡比村是由原来的鲁朗村与卡比村两村合并而成,国土

面积7平方公里,田1890亩,土1050亩,居住着汉族、苗族、布依族,全村20个村民组,844户,3253人。卡比村东与毛云勤堡相邻,南与龙岗一村接壤,西与大水塘村毗邻,北与格林村相望,卡比村喀斯特地貌发育完美,有奇特景区石林自然风光,极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境内还有隶属于贵州元和天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赶场路煤矿;

立京村国土面积25.7平方公里,田1860亩,土1125亩,由原来的立京、立贾、高坪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高寨乡杠寨村接壤,南与卡比村毗邻,西临格林村,北与南龙乡隔河相望。居住有汉、苗、布依、回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40%,辖17个村民组,771户,2975人。立京村是有名的贡米之乡,有“富硒之乡是开阳,硒乡粮仓在立京”之美誉,烤烟生产占全镇烤烟生产的三分之一;

格林村东临立京村,北隔南贡河与南龙乡翁朵村南贡组毗邻,西与南江乡以两岔河分界,南与卡比村接壤。格林村由原谷金村和原格林村合并而成,国土面积13.9平方公里,田2085亩,土1395亩,居住汉族、苗族、布依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9%,全村共有19个村民组,681户,2482人。格林村所产出来的大米、玉米、油菜籽油和肉食类,品质优良,口感极佳。开阳兴龙水电公司南江水电站位于格林村;

龙岗社区位于龙岗集镇范围内,有住户2013户,人口3729人。

地形地貌:龙岗镇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依山,西北傍水,中部崛起;山势南北走向,沿河一带奇峰林立,东北部山岭绵

亘,起伏重迭,多为坡地;西南部山势较为平缓,高差不大。全镇最高处和尚顶海拔1537.3米,最低处南贡河至清水江汇合处海拔602.2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120米左

右。

气候水文:境内气候比较温和,水源较好。最高温度37.3℃,最低温度-8.0℃,年平均温度14.2℃,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年降水量1139毫米。

储藏资源:境内煤炭资源、旅游资源、风景名胜、红色文化都很丰富。

发展现状:龙岗镇是开阳县富硒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境内交通便捷,有162、132、143、056县道贯穿全镇。境内资源丰富,有煤、重晶石、硫铁矿等。紫江风景区与南江风景区、香火岩风景区共同组成开阳县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狠抓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分别于1997年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省建设厅列为重点建设的100个集镇之一,2002年被贵阳市列为全市10个重点建设的小城镇之一,2012年被列为贵州省30个省级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和省级生态镇,是全县除城关镇外唯一有房开商进驻的乡镇。

文化传承

古建筑篇

川主庙也叫客籍会馆,先名关圣殿,位于开阳县龙岗镇粮管所内。龙岗,古名大羊场,开场于明初,为与附近其

它羊场相区别,故名大羊场,明清时期为远近闻名的大集市。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年),水东宋氏土司宋然一度将衙署迁至大羊场。明末革除水东宋氏土司设置开州(今开阳县)不久,明朝即告灭亡,但开州仍为南明王朝辖地,州境各地大建供奉关羽的庙宇,羊场关圣殿即始建于南明时期。

川主庙,即四川会馆,一般供奉李冰父子。战国时李冰修都江堰治水有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四川灌县城宋代以后即有供奉李冰父子的二郎神庙。后来民间传说李冰次子李二郎奉命驻灌口斩蛟有功,被祀为二郎神。因此四川会馆多祀李冰父子。

川主庙,原为关圣殿,始建于南明永历年间,光绪初年扩建为川主庙,民国25年(1936年)改建并称客籍会馆,但民间仍习称川主庙。

川主庙现存木结构建筑630多平方米,攒尖顶,座南向北,为一正两厢对厅构成的封闭式四合院,占地800多平方米。其中,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米,通进深10米,原供奉川主(二郎神)、药王、禹王、张飞、太上老君、鲁班等。对厅为戏楼,面阔五间,通面阔20.4米,通进深7.6米,为庙内举行重大活动时唱戏之所。两厢面阔三间,通面阔8.8米,通进深3.5米;戏楼和两厢内侧三面带廊。整座建筑主体保存完整。戏楼正脊墨书“大中华民国念五年丙子岁季夏月中浣谷旦石匠杨占荣、木匠刘洪顺梁正修率领合场同建”,大殿正脊墨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大殿廊脊上分别墨书“江西众姓人等同建”,“四川众姓人等同建”,“江南众姓

人等同建”和“两湖众姓人等同建”,大殿横梁上有精致木雕驼峰。庙前30多米临街处还有高约5米、厚约3米的石坎30多米,现也基本保存完整。

1935年4月初,中央红军主力长征途中经过羊场时,红一军团、红五军团先后驻扎于川主庙内。解放后,川主庙即作为粮食部门的粮仓一直保存至今。2003年10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荆惜字塔位于龙岗镇大荆村大荆小学。大荆小学原为大荆书院,民国时期改建为大荆小学,但书院基址仍存,惜字塔至今基本保存完整。

龙岗镇大荆村一带,历来系布依族聚居地区,当地布依族大姓莫氏,原籍江西庐陵县,南明时从军入黔,定居瓮安中坪。清康熙初年,莫氏先祖莫应元从中坪迁贵阳府贵筑县王潘里大顶卡(今开阳县龙岗镇大荆村顶卡寨),靠耕读传家,到嘉庆道光年间成为当地富绅。莫文达在顶卡寨新建了占地千余平方米的豪宅,并领首捐资主持修建了大荆书院及惜字塔。

大荆惜字塔现存为青石彻筑,三层葫芦刹顶空心塔。坐北向南,方趺座,通高5.4米,其中,塔座高1.85米,塔身高2.75米,塔顶高0.8米,正面和背面均有石台阶直通书院。塔身第一层为八面八角,高1.05米,每隔一面阴刻草书和楷书文字及圆形佛道方位图案,记修塔缘由、捐资者姓名和建塔时间,还有名人赞塔诗文等。其中,正面楷书阴刻“从来珍惜文字,圣有明箴,敬典崇书,贤申大义,皇书车免近。天子

庶人,其敬字纸者,先后同揆,无贵贱,一也。试思片久,只字断简,残编费名。山石室□,□即先贤,昔赞之纪……”等;第二层六面六角,高0.9米,正面开一个高0.45米、宽0.25米的小拱门,拱门左右两边分别楷书阴刻“敬惜”、“字纸”,拱门系放废字纸入塔心焚化之用,第三层四面四角,高0.8米,每面分别楷书阴刻“文”、“笔”、“光”、“治”,三层塔身每两面相交棱上处均为歇山顶起翘出檐状,起翘处阴刻瓦状花纹,四个翘角上原各挂有一个风铃,临风鸣响,悦耳动听。第三层之上为葫芦状封顶;塔座、塔身与塔顶浑然一本,塔棱、塔角与塔顶错落有致,造型新颖,成为龙岗一带布依族人民尊崇汉文化和布依文化与汉化相融合的象征。

顶卡莫宅位于龙岗镇大荆村顶卡寨。当地布依族士绅莫应元始建于清代康熙初年,经莫文达嘉庆道光年间两次扩建。光绪八年(1882年),莫氏子孙再次重建扩修。现存清末木构建筑1000多平方米,清嘉庆年间砖石围墙100多米和石天井两个及石朝门一个等,规模宏大。现存正房七间,悬山青瓦顶,穿斗抬梁式木结构,窗户配雕花,通面阔27.8米,前廊坎抵后围墙为两进院,通进深达32米,可惜后院已拆毁。正房前还有两进院,也是莫氏所建。莫文达在自建豪宅的同时,还领首捐资新建了大荆书院和惜字塔。

龙岗布依族大姓莫氏,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南明永历初期(1647-1650年),莫宗文受命为黔北团练使,率军入湖南、四川,转而入黔镇压瓮安平越(今福泉)、开州(今开阳)一带的蓝二苗族起义,并抵御阿线率领的清军,定居

瓮安中坪。清康熙初年,莫宗文三子莫应元迁贵筑县王潘里大顶卡(今开阳县龙岗镇大荆村顶卡),并首次新建莫宅。嘉道年间,莫文达、莫文美、莫文正兄弟两次扩建莫宅。咸同年间大多毁于战乱。光绪八年(1882年)莫氏子孙再次重建并保存至今。

格林卢宅(俗称洋房子)位于开阳县龙岗镇格林村。民国时期开阳县第二区(羊场区)区长卢中阁建于1929-1930年。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原有围墙、碉堡等附属建筑,可惜已于文革中拆毁。现存主体建筑410余平方米,通高9米,为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建筑,内部为典型的正房与对厅加两厢组成的木构四合院,正面和左右厢外侧加建西式装修砖墙,其中,对厅正面面阔五间,通面阔21米,上下带廊,廊宽1.35米,外建砖砌廊柱,共6柱,一、二楼廊柱间为青砖建造的罗马式圆形拱顶,形似5个穹顶洞门,两层拱顶与廊柱相接处配堆塑荷花、梅花和鸟兽,一层明间拱顶下为进院大门;二层配哥特式栏杆,窗户顶上也以砖砌罗马式圆拱图案,圆拱与窗户横梁间雕塑各种鸟兽虫鱼;正面和左、右两厢二层顶配木条天花板,从天花板以下木构架全部被西式砖墙遮掩无遗。左、右厢各三间,面阔12.7米,进深4.8米,外侧窗户饰典型的歌特式尖拱顶,顶上也是砖砌罗马式圆拱;内部四合院穿斗抬梁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对厅与两厢上下带廊。正房一层明间大门门簪精雕细琢梅花图案,窗户配人物、龙凤和花草精致木雕,二层次间窗户配万字格和梅花木雕;两厢和对厅窗户配冰裂纹和回文格,二层内廊

天花板上原挂有十八锣汉、虫鱼鸟兽等小型木雕,可惜多已损毁,现仅存鱼、兽木雕各一。四合院中间天井以鹅卵石嵌成“人”字形,正房台基和石梯以料石砌成,正面均雕规则回纹或方格纹。左厢还存有民国年间卢氏精致木床一张,正面和背面均配透雕花草和玻璃镜。格林卢宅解放后分给村民居住,也曾作过村卫生室,文革中拆毁围墙和碉堡,木雕和浮雕等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所幸主体仍保存完整,是开阳县境内现存唯一一幢东西合璧建筑。

古墓篇

许阁书墓位于开阳县龙岗镇干洞坡。土封石围呈鱼尾形,高1.5米,底径4.5米。青石质壁龛式墓碑,通高1.8米,碑两边饰精雕下山狮和抱鼓。碑正中楷书阴刻“许公阁书之墓”,碑联行书阳刻“众峰皆小岩险,怪石独多道路隈。”碑文简要记述其生平事迹,开阳县人民政府200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阁书(1884-1912),名禄中,字嘉绩,号阁书。开州信里高寨(今开阳县高寨苗族布依族乡)人,中国同盟会会员,贵州自治学社社员,贵州近代诗人,贵州辛亥革命烈士之一。自幼天资聪颖,拜其同乡贵州自治学社社长钟昌祚为师,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熏陶。后经钟昌祚介绍加入同盟会和自治学社,任自治学社机关报《西南日报》主笔,大量创作并发表近体诗和新诗,宣传革命。时人誉之“籍毛锥作警钟,以唤醒世人之睡梦,其觉世之功大矣。”性格落拓不羁,不拘小节,颇有视死如归之气概。如一次其亲友来信说:“大局不

可不顾”,意欲劝他为文作诗稍有收敛,以免遭不测,而他则作诗以表心迹:“大局如斯顾世难,神州莽莽欲偏安。藩篱尽折膏腴失,购得舆图不忍看。”由于宣传鼓动革命有功,贵州光复及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后,1912年初被委任为修文县县长,并继续作诗为文宣传革命。到任仅两个月即因被当局嫉恨而弃职。弃职后即回到家乡开阳高寨。1912年2月,军阀刘显世与贵州封建反动势力相勾结,并密谋请滇军入黔“代定黔乱”,贵州辛亥革命失败。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钟昌祚等先后被害,有人劝许阁书外出暂避,他却以闲居自处,徜徉林泉为乐,竟被反动势力派人暗杀于家乡。其子孙收敛遗骸安葬于羊场(今龙岗镇)。民国《开阳县志稿》立有传,收录其诗十八首,并称他“生前所作诗文颇丰,现集为若干卷,待梓。”

徐道江墓位于开阳县龙岗镇粮管所内。1951年元月建墓,土封石围呈圆丘形,墓高1.5米,底径4米。青石质方首形墓碑,正中楷书阴刻“徐道江同志永垂不朽”,碑文楷书阴刻14行,满行29字,共320余字,简要记述徐道江烈士生平事迹。

徐道江(1917-1950),平原省(今属山东)观城县一区邵庄村人。1938年在家乡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平原省做发动群众的工作。1948年至1949年间,先后参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49年11月随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

1949年11月15日,徐道江所在赣东北西进干部支队

第八大队第六中队解放贵阳,11月底,又随贵阳地委任命的开阳县政委(后改县委书记)张悦斋参加解放开阳的战斗,被任命为第六区(羊场区)副区长。1950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初五),正是羊场区狗场(今高寨苗族布依族乡久长村)赶集的日子,徐道江带上一名高寨籍通讯员李国明一起到狗场赶集,当时活动于羊场与瓮安、平越(今福泉)交界处一带的几股土匪尚在德、舒大学、李德元和赵国臣等正在互相勾结作暴乱准备,狗场大地主、国民党羊场区长许临渊见徐道江等仅有二人,又只带了短枪,便立即与赵国臣等定下奸计,叫赵匪在附近大山坡设下埋伏,并派旧区长罗辉武之子罗国勋欲骗徐道江上当,但该计被徐识破未能得逞。3月23日,赵国臣带土匪20多人先到离新蒲(今高寨)乡公所约一公里处的大屋基探明高寨情况后,才率匪徒扑向高寨。赵匪到高寨后,立即包围了乡公所,当时新蒲乡公所只有学生队和“支前会”人员,正集中吃早饭,枪支立于乡公所墙壁边,土匪闯进乡公所即抢夺枪支并从窗户往外递,学生队由于缺乏战斗经验,乱作一团,纷纷逃出乡公所。土匪分作两股,一股追杀学生队,一股随赵国臣凶恶地赴向距乡公所百余米的高寨街上。当时,徐道江正从街头准备回乡里吃饭,迎面看见赵匪,立即转身退回到一农家木楼上御敌,匪徒随即包围农家木楼,一边疯狂射击,一边大肆叫嚣要徐道江缴械投降,徐道江不畏强敌,英勇还击,经过激烈战斗,在击伤匪徒二人后,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徐道江牺牲后,第六区支前会和群众备棺盛殓,暂厝于羊场林场苗圃,

1951年元旦移葬羊场粮仓前。

谢天官墓位于一村宝山学校门口公路边,碑文刻有“皇明赦封国将军谢公讳两金之墓”“吾族谢氏乃神农炎帝之后为唐虞四岳之宫至周宣王时封申谢在今河南邓州南阳县受姓从兹之降神柳亦历代之培植有以启之也迄明吾始祖德旺公居江南扬州府邮州兴化县十五都称巨族焉公德旺公之四世孙实吾族之五世祖也”“于丁己年冬月十三日由笔架山迁于轿子山又于壬戌年三月迁于余家塘火洋坡竖碑为纪”。该墓主下葬及最初立碑时间有待考证。

周家墓位于卡比村鲁朗组,该墓立碑于清朝道光二十九年岁次巳酉三月十二日,碑文刻有周家家训。

吴家墓位于卡比村鲁朗组,该墓立碑于清朝嘉庆十五年岁庚午十二月初四日。

古树篇

皂角树位于卡比村鲁朗组周家墓旁,相传有300余年历史,该树甚是奇特,成叉状,早年结出的皂角,一边树枝结甜皂角,一边树枝结苦皂角。

古遗址篇

龙岗遗址位于龙岗镇西500米。旷野遗址,台地高出北面季节性小溪水面约20米。1980年发现。出露地层厚约2米。于耕土层下的黄色砂质粘土中采得石制品2件。均为刮削器。时代暂归旧石器时代晚期。

营盘沟位于龙岗镇大田坝,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清初由于没有河流可资灌溉,贵州布政使

陈德荣奏请清廷用官银修筑大坝,沟渠始于贵阳定扒寨,经过郝官堡到羊场(今龙岗)大田坝,终于拐二大坡,全长10余里,改土造田数百亩,使羊场坝子成为开阳有名的大田坝。咸同战乱时,当地百姓又将沟渠增高加固作战壕用,因而得名营盘沟,一举两得。可惜由于战乱和自然原因,现仅存石沟渠残迹数十米。

大水塘位于龙岗镇大水塘村,始建于清代。用夯土筑成,土坝高5米,长70米,原可蓄水1万多立方米,可灌溉稻田数百亩。解放后因新修羊场(今龙岗)到贵阳马场的公路从塘中穿过,大水塘蓄水量大大减少,现仅能灌溉稻田数十亩。

羊场营位于羊场(今龙岗镇)屯上坡和屯下坡,系羊场士绅白瓒率领绅民所建的几个营盘的合称。现仅大水塘屯下坡营仍存,为大块料石砌筑。由于屯下坡山势险峻,山顶相对平缓而比较宽阔,加之山上有自然溶洞直通山下,洞内既有水源,又可屯积粮食,筑营条件得天独厚,羊场营也是咸同起义时期开州赫赫有名的28营之一。咸丰九年(1859年)底,何得胜派贾福保率黄号军从平越(今福泉)过牛渡河进入开州,先后攻陷杠寨和羊场,羊场团首白瓒率绅民精心修筑羊场各营以自守。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黄号军攻占羊场诸营,六月,以羊场为基地进攻水田、乌当等地。七至十月,清军多次围攻羊场各营及其周围拐二、杠寨、奇申等地,但黄号军坚守羊场诸营不出,与敌对峙。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廷调集大军围剿羊场诸营,黄号军被迫撤

出羊场。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何得胜率黄号军偷袭开州与平越(今福泉)交界处清水江渡口棉花渡,再次攻占羊场各营,杀死清军团练张光钊等五、六百人。

羊场屯下坡营,由于地势险要,又为巨大条石砌成,虽历经战乱,但营墙大多仍保存下来,现存营墙百余米,残高3-5米,厚2.5米;屯上坡营则仅存残基和瓦砾等。

出土文物篇

甘家洞化石出土点位于龙岗镇二村东北甘家洞,1980年4月发现。出土化石多为动物单个牙齿和碎骨。经专家论证,为剑齿象、中国犀、牛等动物属种。属广义的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红军遗事篇

脚渡河渡口红军抢渡清水江遗址位于坝子村与龙里县洗马镇长沟村交界处清水江中游脚渡河段。渡口开辟于清朝初年,为两岸士绅捐资所建私渡,北岸还建有神庙。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于脚渡河水暴长,渡口般只、神庙、船夫住房和两岸古道均被冲毁。开州大荆(今龙岗镇大荆村)士绅莫文达率子莫大得、莫大琳及富户张凤鸣等捐资,将古道、神庙、船只、住房等修复。红军长征途中,1935年4月5日,中央红军主力在红一、三军团佯装进攻贵阳和东渡清水江掩护下,迅速从脚渡河、干坝河和顺岩河等渡口搭浮桥南渡清水江进入龙里境,又把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了清水江以北和以西地区,初步实现了“调出滇军、西进云南”的重大战略部署。渡口两岸现存古道数十米。

干坝河渡口红军抢渡清水江遗址干坝河渡口,位于大荆村下寨与龙里县洗马镇长沟村中寨交界处清水江干坝河段。清代开为私渡,渡口两岸有简易石道抵渡口。1935年4月5-7日,中革军委纵队及中央红军主力一部由干坝河渡口南渡清水江进入龙里境,红军总部由开阳羊场坝子进驻龙里洗马谷寨。为实现“调出滇军,西进云南”的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渡口两岸现存古道数十米,南岸还保存有清代佛道合一的方柱形石雕神像一尊,高达2.2米。

红军标语:位于许家巷许氏民居外墙壁上,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1933年4月过羊场(今龙岗)时所书,2003年经开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4月初,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突然南渡乌江,进入贵阳市息烽境,跳出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4月3日,中央红军陆续进入开阳县境,红一军团进驻开阳县底窝坝(今禾丰),4月4日进驻开阳县羊场,司令部驻羊场街上许氏民居四合院内。与此同时,红军总部进驻开阳县羊场坝子新场(今龙岗镇坝子村),并作出“调出滇军,西进云南”的重要决策。4月5日,红一、三、五军团驻于羊场一带,4月6日,为实施调出滇军的计划,中革军委电令红一、三、五军团在开阳羊场地带集中优势兵力聚歼尾追红军之敌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纵队欧震、梁华盛两个师,但敌人在贵阳市郊的水田、百宜一带徘徊不前,红军迅速按原计划撤退南进,就在五军团撤出战斗地点时,与敌前锋一个团交火,红一军团闻讯前往支援,迅速将敌团击溃。羊场战役是红军

长征过贵阳期间歼敌最多的战役,同时羊场红军指挥所及红军标语也是中央红军在贵阳期间留下的极其重要的长征文化遗迹。龙岗红军标语即是中央红军过羊场期间所留下的。如今基本仍能辨识的为楷体横向墨书“国民党是自古以来最大汉奸的帮凶”。

羊场红军战斗遗址:位于羊场(龙岗镇)西部叉坳和北部后坝。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长征抵开阳县与龙里县交界的脚渡河两岸,其中,红一军团一部及红军总部已南渡脚渡河入龙里境,但红一、三、五军团大部仍驻开阳羊场一带。由于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纵队之九十和九十二师一直尾追中央红军不放,凌晨4时许,中革军委电令红一、三、五军团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伏击该两个师尾追之敌。于是,红一、三、五军团按军委部暑分别埋伏于羊场西、南和北部地区北起叉坳、西至堤坎、东到大水塘的宽近一里、长约十余里的狭长山间谷地,以期全力歼击尾追之敌。但敌人慑于红军声威,停留在贵阳市郊百宜一带徘徊不前。十四时许,军委下令撤出战斗,按原定路线转移。十五时左右,正在撤出战斗地点的红五军团与敌前锋在后坝遭遇,战斗打响后,附近红一军团立即前往支援,经过激烈战斗,敌人一个团被击溃,红军则按既定战略南撤。羊场战役是红军长征过贵阳期间歼敌最多的战役,现叉坳、后坝一带仍保存红军战斗过的战壕数十米及红军烈士墓两座。

坝子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坝子,位于开阳县龙岗镇坝子村,又叫坝子新场,是1935年4月4日中央红军主力南渡

乌江从息烽、修文进入开阳境后红军总部驻地旧址,是贵阳地区有史可查并经调查确认的唯一一处长征时期红军总部驻地旧址,也是中革军委作出“调出滇军、西南云南”重大战略部署的地方。

1935年4月4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一、三军团各一部佯攻贵阳市郊沙子哨、观音山一带以掩护红军主力南下进入开阳境,当天,红一军团进驻羊场(龙岗),五军团驻开阳与贵阳交界的大翁岭、大石板一带,军委纵队则进驻坝子新场。红军总部在坝子宿营时,中革军委果断作出了“调出滇军、西进云南”的重大战略部署,并迅速组织实施,先调出小部兵力大张旗鼓佯装架浮桥东渡清水江,再命令红一、三、五军团集中优势兵力于4月6日在羊场伏击敌中央军吴奇伟部欧震、梁华盛两个师,蒋介石果然中计,调出滇军孙渡纵队往贵阳以东追剿红军,中央红军主力则乘虚而入急速南下龙里再拐向西向云南挺进。

相传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均驻于坝子水口寺内,并在寺内板壁上写有标语,可惜水口寺已于解放后拆毁。

人物篇

向佑强家住龙岗镇一村,原羊场区民兵,60年代因表现突出,作为民兵突出人员被推荐到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受毛主席接见,并获毛主席亲赠半自动枪一支作为奖励。

周进德家住龙岗镇坝子村贺郎组,村民,60年代因在坝子村打死一只老虎,作为打虎英雄被推荐到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受毛主席接见,并获毛主席亲赠半自动枪一支作

为奖励,枪把上有一个奖字,文革期间此枪曾被政府收回保管,80时代返还周进德,最后被县武装部收回。

蒙光辉开阳县羊场区人,53357部队战士。共青团员,1978年12月,从开阳县应征入伍,1979年3月参与中越战争在广西方向作战时牺牲,终年21岁。葬于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二区十三排八号。

特色篇

布依族对唱:主要分布在大石板、大荆、坝子村的布依族人民,解放后,每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皆自发成群结队的对唱三滴水。目前,此活动少见了。

围鼓:川剧中一种表现形式。解放以前,由四川来到羊场区定居的川剧爱好者将围鼓带到羊场区,在村民家中办喜事时进行表演,以此烘托热闹气氛,称坐堂。包含边鼓、大锣、钵、小锣、马锣、大鼓、提手、京胡,同时需要5人共同按照一定的戏拍进行敲打。90年代后围鼓逐渐消失,目前,会围鼓的多数人都已经过世,现今只有一村村民蒲华强还能记得部分围鼓打法。

奇闻趣事篇

羊场地名由来:解放前,此域均按照十二属相和十二地支相对应中的日子属羊这天(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对应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赶集。故,1949年12月改称羊场区

龙岗地名由来:“龙岗”之名由龙安庄派生而来,该处地下有阴河伏流,因水属龙,古人习惯以龙主水。又因人居地下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 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两个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 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此外,加固、维护应尽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则;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纪念意义.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以为博物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防止被破坏; 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重点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等; 保护特色建筑风格:保护特色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控制适当的建筑尺度——高度、体量非常重要,切记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护历史环境:事物与其存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脱离环境而存

在.历史文化遗产环境的意义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地形、地貌、原野、水体、花木及其特征都要保护; 拿不准的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应暂不拆除.许多偏远的地方,尤其是山区农村,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虽然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有相当高的价值.当地人不知道,有没有财力和机会请专家鉴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暂不拆除,以免造成遗憾,待专家论证后在根据情况处理. 做好历史文化古城和历史文化地段保护规划.规划是龙头,保护必须以规划为前提,规划必须先行.有了规划,按规划进行保护. 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混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力。在一些人看来,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让更多高楼大厦和旅游发展吞噬了很多历史建筑,毁坏了不少历史名城的风貌。这不但使文化遗存和原来的地方风情、城市风貌一扫而光,割断了社会的历史文脉,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

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钱盛喆 摘要:何为历史文化遗产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所在及其方法 1.何为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存在历史价值的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1.1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 刻、绘画、遗物、铭文等文物;在景观、建筑样式结合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建筑或建筑群体;从历史、美学和人种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工物品或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 1.2 自然遗产:自然遗产是指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有自然和生 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落组成的自然面貌;地质、自然地理结构和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生长区,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保护区。 2.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所以保护它们的意义也就显而易见了,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黄陂大余湾这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就是我国一处难能可贵的文化遗产,对之进行保护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总的来说,文化遗产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历史遗存,无论它们最初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先进的还是反动的,都从不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这一定的历史现象,体现古代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水平,它们价值和作用是永恒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重大: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帮

珠海历史文化传承

珠海历史文化传承——会同村 尊敬的朋友:您好!我们是北理工毛概实践小组。为了了解会同古村对珠海历史文化传承的情况,我们组做了这个问卷调查。本调查不记名,请您在填表时不要有任何顾虑,如实填写。对您的合作,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 你是以下哪个身份? [单选题] ○会同村村民○外地长期居民○游客○其他 2. 你处于下列哪个年龄段呢? [单选题] ○ 17岁以下○ 17-30岁○ 31-50岁○ 50岁以上 3. 你了解会同村的历史文化吗? [单选题] ○非常了解○了解○略微知道○不清楚 4.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会同村文化的呢? [单选题] ○长辈传播○网络媒体○历史书籍○传统活动○其他 5. 来会同村的参观旅游的人多吗?[单选题] ○非常多○一般○很少○不清楚 6. 你认为会同村的文物古迹保护程度怎么样? [单选题] ○保护得很好○稍有损坏○损坏严重○不清楚 7. 你觉得会同村的文化氛围怎么样? [单选题] ○很好○一般○不好○不清楚 8. 你觉得会同村对传承珠海历史文化的作用大吗?[单选题] ○作用明显○一般○没影响○不清楚 9. 你认为阻碍珠海历史文化或珠海会同村文化传播的问题是什么? [多选题] □传承人老龄化□传承机制有问题□资金不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致□其他 10. 为了加强(珠海历史文化)会同村文化的传承力度,你认为哪种方式比较好? [多选题] □举办传统活动,吸引游客□加强宣传力度,如宣传单,海报等 □拍微视频或纪录片□其他 11. 如果有机会去了解或传承会同村历史文化你的态度是? [单选题] ○非常乐意○一般感兴趣○没兴趣 12. 你对会同村历史文化(珠海历史文化)传承有什么建议? [填空题]

传承中国文化

传承中国文化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各种文化源远流长。这些文化本该在我国倍受关注,然而如今,政府却连连发出“传承中国文化”等字眼,为这一事件增加节日的假期,增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这一现象——传承中国文化,似乎一反常态。传承中国文化成了中国的梦。 近年来,每年的2月14号的情人节,在街上的玫瑰花大卖,价格暴涨了平时的几倍;圣诞节也风靡全中国,苹果在当天热销成河。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日益被冷落了。大家各自忙着工作、学习,冷淡了这些被留下来的文化。这到底是没有时间还是中国人对自己的节日感到不削一顾?或者觉得外国的节日更有趣,更吸引人? 近年来,政府对保护继承传统节日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增加各种传统节日的假期和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总算有点成效!我想作为一个中人,应该过自己的节日,当然,我也不反对在过中国的节日基础上过外国的节日。 英语是当今社会最为普遍的交际语,全球开始重视英语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中国也在这个行列中,一直对汉语有些疏远了。近日,全球又掀起了“汉语热”。学习汉语成了外国人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国人却不以为然。在这信息时代,机器已经可以代替人们做各种事,写信也不用手写了,很多人对汉字只是认识,却不懂他。看着一个字,也许你认得,让你写出一个字,你却不一定写得出来。试问最为中国人,这一切正常吗? 从甲骨文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有记录的年代,到王羲之震撼人心的《兰亭序》,各种字体的出现,无不点点滴滴贯穿着文字的流传。那是用笔尖一点一滴地积累、沉淀下来的,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字、语言,为什么还让它像悬崖边的小草一样?中央电视台推出《 汉字听写大赛》,聚集了各种对汉字很熟悉的人,这不也为了让中国人重视汉字。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不应该从洋媚外,把自己的文化至于九霄云外。这些文化是古人给现代人的礼物。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作为炎黄子孙,把这些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吧!学习外国文化并没有错,只是不要本末倒置。传承中国文化是中国的梦,实现它也是功绩一笔! 传承中国文化是一个美梦,让我们一起携手将它实现,不要让这个梦化为乌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哪些: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哪些|保护文化遗产的 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它包括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遗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反映了历史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见证。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研究探索,我们可以窥见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生活面貌。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反映,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环的特点,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不能再现,因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及其重大。 在现代国际竞争和地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势下,各国都把经济的增长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拆旧建新的趋势日益加快,各种古老的建筑物、遗址被现代化的机械夷为平地,各种文物被无情的摧毁。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文化遗产也被商业化的操作,把经济利润的最大限度的获得看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在许多旅游地,商家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不顾环境的承受能力,过量的游客蜂拥而至,这不但改变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更为严重的是给文化遗产带来极大的负担,常常遭至遗物的破坏,加快了遗存的损耗速度,缩短了文化遗产的生命。这主要还是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够深刻,对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因此,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合理、正确的保护,加大对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工作就显得及其迫切和重要。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分

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时空观念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 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 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 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1.概括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 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发展史上的 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 2.识记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从“历史 解释”的角度认识这些载体在文化传承 与传播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教育 (1)形式:官学与私学。 (2)成就 A.官学: ①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设立 ②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①春秋时期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 ②唐朝以后:进一步发展 a.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幼儿园或小学 b.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③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 (3)作用 ①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在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古代典籍得以传承。 ②科举考试的推行,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2.近代西方大学 (1)基础: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2)功能: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3)主要成就 ①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②德国: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③美国: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人接受大学教育。 3.近现代中国教育 (1)近代教育 ①京师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 戊戌变法的重要成果 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任校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②清华学堂:1911年创办,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2)现代教育

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议 朱晓英12号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被发现。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文化要求和休闲需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旅游越来越流行,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越来越重要。但现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 1.申请完毕就没人管理。虎头蛇尾. 许多文化遗产被发现后,没有人管理,使得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的因素,文化遗产被破坏。 2.宣传过大,导致游客众多,致使保护增加困难。 许多文化遗产被发现后,政府及媒体大力宣传,使得旅游人数越来越多,游客素质又不相同,导致文化遗产的各类认为破环更为严重,管理和保护越为困难。 3.不能有效地进行后续开发。 文化遗产发现总会有或都或少的损坏,但是恢复和修理技术不没有很完善。还有为了更多的经济利益,政府的后续开发并不是非常有效。 4.管理经常是外行领导内行。 许多文化遗产开发后就交给不同的人管理,而那些人并没有学习过文化遗产的管理,导致不能正确的处理文化遗产,使得文化遗产被破坏。 5.没有传承性,属于过了今天没明天那种,非常盲目 许多文化遗产被开发后,马上向大众人民开放,一时人流密集,使得文化被破坏而不能在传承下去,消失在历史之中。 6.历史文化遗产失去了历史的气息。 现在的历史文化大都向大众开放,使得各种各样的餐馆等现代化建筑越来越多,文化气息也越来越现代化。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我国法律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科学技术水平低是制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等。 (一)面对这些问题,保护和管理历史文化遗产就越来越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需要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根据这些保护对象的不同性质、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方法。 1、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全部历史信息。要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提出控制要求,要特别注意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以便更完整地体现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依旧挂在嘴边,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因此需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更好地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关键词】原因意义解决 我想我要做这个报告的主要原因是从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意义来考虑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中国精神。从小悦悦事件,我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很好的传承了中国精神;从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我不得不怀疑我们国人的诚信观念;从一条条外国人在他们国家用中文打出的标语(禁止随地吐痰、扔垃圾…),我开始怀疑我们所提倡的道德素质;从外国人见面的热情,我在想我们真的是礼仪之邦吗?当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传统节日、文学、手工艺、饮食文化、科学技术…可是,我们看到这些优秀的文化受人们的追捧力度似乎还不及外来文化。国家将几个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的不重视,这也就有提上法制日程的必要。对于传统文学,感兴趣的很少。至于,传统科学感兴趣的更是少矣。也许,传统文化中发展势头最好的要数饮食文化了,可是我们看见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花高价吃肯德基、麦当劳… 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科技、工业、农业的现代

化建设离不开前人积累的优秀经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经济的发展需要经验和良好的环境。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不仅可以用经验更好地应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诚信交易,从而为经济发展建造一个稳定的环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打造良好的经济秩序时促进了经济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了经济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的经验。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能够不断地完善我们的人格;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更和谐地与人交往… 我想,通过调查来证实一下自己的想法,同时找到有效对策。对象、内容:我这次调查的对象是不特定人群,我想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所以未对对象进行限制。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和找出解决方案及避免答卷者的疲劳,我设计了十一个短小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对方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及对传统文化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的看法。当然还有一些附加性的问题,如教育水平,我想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人们的态度。经过调查,我发现结果与我预料的几乎差不多,只是少一些偏激性的想法。 这次调查的过程与结果大体上是:首先,为了感受一次全新体验,我尝试了网络调查,不过并不是很顺,粘贴问卷总是粘贴不了。后来,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实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受到社会转型的猛烈冲击,有的正面临消亡。许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逐渐丧失自主、迷失身份,成为精神世界的“游荡者”。只有识别分析文化遗产,探寻其文化 信息和意义底蕴,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吐故纳新,铸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支撑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所以,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化国家张扬民族精神,独立自主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文化诉求。 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前进,从而严重冲击着文化遗产的保存。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变造成与文化遗产保护 的尖锐矛盾,经济全球化掣肘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荣。但是,现代 性自觉也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987年,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兵马 俑坑和敦煌莫高窟首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年,泰山风景名胜 区被推选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992年,九寨沟、 武陵源、黄龙名胜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1996年,庐山被评 为世界文化景观;2001年,昆曲首次被联合国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中国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受到世界的公认和盛赞。其中,莫高窟取得“东方艺术明珠”之称,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有“世界第八奇迹”之誉,昆曲被认为是 中国“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大 会在中国苏州举行,当时中国拥有30处世界遗产,在西班牙、意大 利之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前三名国家。从1985年加入《保 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共有37项世界遗产代表作。其中,文化遗产有23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与自然遗产4项、文 化景观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概述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是指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划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具等等。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包括婚姻、家庭、宗教、丧葬等。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第四,科技知识工艺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民间医药、工艺制作等。第五,信仰崇尚文化,包括宗教、崇拜、祭祀、巫术、禁忌等。第六,节日文化,包括年节各民族特有的宗教、农事、纪念、庆典等。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少数民族传统那个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其特点是由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相邻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受到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本民族内部政治发展、阶级结构的影响。因此,有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不同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的内部政治状况,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就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说,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宗教性特色的文化。在一些少数民族社会中,宗教浸入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民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宗教与社会紧密结合,导致宗教社会化、宗教政治化和传统文化宗教化,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二种是具有神灵宗法性特色的文化。第三种是以传统礼俗为主要特色的文化。 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从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类型入手,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1)物质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一提到“物质文化”,人们不约而同地都会想到表现在器物中的人类的创造和文化信息。在这些器物中反映出了少数民族的创造、意识和心理信息,因此它们虽然是物质、是器物,但又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景县两千年的历史长廊里,积淀了深厚的历史遗存,而随着时间的迁流,许多文化遗产需要抢救挖掘,这对促进我县国民经济的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民风,特别是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政协文史委组织有关委员,对我县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抢救挖掘情况开展了一次调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我县文化遗产资源 1、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民间建造、制作与使用的物品,如房屋、古墓、雕刻、碑刻、工具、器皿、服饰等有形文物,我县主要有: ⑴墓葬:高氏墓群、封氏墓群、周亚夫墓; ⑵古建筑:舍利塔、千佛阁、无量殿、董子书院、董子祠、董子故居等; ⑶历史事件:隋末高士达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北伐、义和拳运动、捻军起义等; ⑷古今名人:董仲舒、魏廷珍、刘三章、张胄玄、高适、王任重、刘建章等; ⑸出土文物:我县目前发掘出土的文物有300多件,分瓷器、铜器、陶器、金银器、石刻(40件)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我县主要有: ⑴民间文学 传说:太公井、鹰扬遗泽、高宅、景州塔(舍利塔)、鞑子坟与火牛阵等; 趣闻:仲舒谑狐、高皆破案、脚趾甲多一块、魏探花与无量县、刘罗锅断神案、降河流蛤蟆干鼓肚等; ⑵民间舞蹈高跷、秧歌(寸子、龙灯、狮舞、旱船、车子会、跑驴、莲花落、腰鼓舞、秧歌剧、疯秧歌、七巧灯、烤火舞)等; ⑶民间美术剪纸 ⑷民间工艺杨庄笙、馓子、风筝、; ⑸民风民俗婚礼(八字婚、拜堂、闹洞房、新娘回门等)、寿礼、丧礼、宗教礼(迎神驱鬼)、民俗节庆(春节、中秋节、庙会、猜灯迷、贴春联) ⑹民间音乐兰陵王入阵曲、大逛灯等; 3、待抢救挖掘的文化遗产 董子书院、董子祠、董子故居、运河文化、千佛阁、无量殿、丧葬礼仪(河渠一带的习俗)等。 以上足以说明我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门类齐全,数量众多,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二、我县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情况 长期以来,我县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浅析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浅析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历程的积累和体现,历史遗迹作为特殊的文化载体,凝固和浓缩了人类各个时期的文明,以物质形态展示了城市演变的轨迹,融合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城市不断涌现,现有城市的改造和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许多城市的新区建设甚至已经取代旧城成为城市的主体风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焦点问题,城市应该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景观特色,通常表现在城市是否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空间设计和建筑设计中能否体现城市富有个性的人文精神,是否承载了城市的文化理念,进而使城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性格特征。一、国内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实践历史文化遗产通常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首先应该反映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从某个角度来说,二者是统一的。国外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观念主要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希腊早在1834年就有了第一部保护古迹的法律;188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古迹保护法》,对古建筑的保护范围作出了具体规定; 1840年法国通过了《历史性建筑法案》,而巴黎早在十八世纪就开始多次修改城市的空间构成关系,成功保持了新旧建筑的和谐统一;1966年日本通过了《古都历史风土保存特别措施法》,目的是将历史文化古迹确定为国家的固有文化财富。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逐渐达成了国际共识。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通过《雅典宪章》时,由意大利建筑师首先提出了应该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的倡议;1977年在秘鲁通过的《马丘比丘宪章》特别指出“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特征取决于其体型结构和社会发展特点。因此,不但必须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迹和古迹,而且还需要将一般文化传统继承下来”, “保护、恢复和重新利用现有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相结合,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使之继续具有生命力”。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最著名的国际宪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所提出的对文物保护要求“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和方法获得了全世界范围的任何。我国曾在1963年颁发了《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历史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破坏,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对历史文化进行保护的立法逐步完善,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并根据城市的历史自然文化特征,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划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根据不同的保护层次,制定不同的保护原则和措施,合理有效地保护了城市历史风貌和文化遗迹。国内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现状 不容置疑,我国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制度和原则,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稀缺性问题的突出,使得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在城市建设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够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片面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缺乏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对城市中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提升不够全面,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例如苏州的水乡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温州的山水文化,西北的边塞文化,不同民族聚居地同样有其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经历了长时期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了城市的精神内涵,所以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层面通盘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利于城市整体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源于文物建筑的保护。自19世纪末起,世界各国陆续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建筑。法国1840年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1887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1913年颁布了《历史古迹法》,1930年颁布了《景观地保护法》;英国1882年颁布了《历史纪念物保护法》,1900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修正案,1913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1931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修正案,1953年颁布了《历史建筑与古纪念物法》;日本1897年制定了《古社寺保存法》.1919年制定了《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1929年制定了《国宝保护法》,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美国1906年制定了《古物保护法》等。 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通常所称的《威尼斯宪章》。《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它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与发掘的宗旨与原则,其指导意义延续至今。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自20世纪60年代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开始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1962年,法国颁布了保护历史地段的《马尔罗法令》,又称《历史街区保护法》。之后,很多国家也陆续制定自己国家历史地段保护法规,如丹麦、比利时、荷兰分别于1 962、1962、1965年在各国《城市规划法》中规定了保护区;日本1966年颁布《古都保存法》,并于]975年在《文物保护法》的修改中增加“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的内容;英国于1967年颁布的《城市文明法》中将有特别建筑和历史意义的地段划定为保护区;美国于1935年制定了《历史地段与历史建筑法》,于1966年制定了《国家历史保护法》等。 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9届会议提出《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内罗毕建议》重点提出了历史地区在立法、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保护措施,并将研究、教育和信息工作作为历史地区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或称《华盛顿宪章》),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又一个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国际性法规文件。这一文件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明确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和保护原则。《华盛顿宪章》再次提到保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并明确指出,城市的保护必须纳入城市发展政策与规划之中。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古物保存法》,1931年7月又颁布了《古物保存法细则》,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倡议书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倡议书怎么写 遗产是世界文明的源泉,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民族精神的财富,是沟通古今的桥梁。。那么你知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倡议书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倡议书,希望对你有用! 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朋友们: 几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与推广,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韩国申请端午节、中医、活字印刷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毫无疑问民族传统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保护和维护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增强意识从我身边做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提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多了解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二、从我做起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一方面多向亲朋好友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便利条件与学校和学生会各部门联系,定期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或者班会,并且可以出版一些期刊杂志分发给同学们,让我们的大学中形成一种弘扬民

族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有经济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组成类似旅游观光社团,到一些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去旅游观光,如河南开封,陕西西安,或者天津北京等地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并且真正激起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致力保护的决心。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礼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正走向非常尴尬的境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分微薄之力。 倡议人:xuexila 日期:XX年XX月XX日 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住开来的文化渊源,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遗产就在你我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文化遗产是一项与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密切相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青田,鹤山瓯水,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石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石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

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浅谈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保护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日趋淡化、不断异化的趋势,这是目前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本文将反思现状并提出保护传统节日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关键词:传统节日,问题,文化,传承,保护。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ccelerating, China's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as become the tendency of making light of alienation, and constantly, this is the holiday for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is article will reflect on the status quo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otecting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he way, worthy of our careful study. Key words: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eritage and protection. 传统节日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它的未来发展命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传承与保护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社会许多研究学者一直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一、传统节日所面临的问题 1、传统节日日趋淡化 从社会发展历史角度来看,城镇化、城市化建设悄悄地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社会结构,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很多与农业、农村,与那种熟人社会相关联的传统节日,也随之失去了以往依托的节日背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阡陌交通的充满田园气息的节味淡了。 而从过节形式来看,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和活动仪式逐渐被人们所摒弃,许多已面临失传。尤其是在现代化高节奏生活压力下,特别是作为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许多讲究不甚了解。加之有的节日传统仪式复杂,无法满足他们对高效率的要求,所以这加速了传统节日淡化的趋势。虽然有时我们依然会在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包粽子,但除了吃的形式不减,节日的文化内涵却越来越枯萎,人们参与的热情与日俱减,近乎名存实亡。 从过节的内容来看,文化总是要发展的,传统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才能够得到延续和发展。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传统春节一些倾向于物质消费方面的习俗和功能已经不能和人们的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了。 2、传统节日不断被异化

(完整word版)各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简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也体现了该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认识到遗物的价值,而有保护和收藏的行为,这是一种对过去时代的纪念和追寻,以及对逝去时代文化代表物品的珍异和欣赏。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埃及:遗产保护尝试借助外力 埃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形成了一些成熟的保护理念。 (1)资金来源 保护古文物需要钱,但政府资金有限,文物部门就自己想办法筹钱。几年前备受关注的金字塔考古直播,文物部门就将直播权卖给了电视机构,从而筹得了一大笔资金。埃及人认为只依靠本国进行文物保护力量有限,应该不断探索发展国际间的合作,拓宽国际援助的路子。努比亚遗址迁移工程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该工程耗资3亿美元,埃及政府无力自行支付,因此求助于国际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多国专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了保护该文化遗产的目的。 (2)主要内容、方法 一是“文化遗产是埃及的也是世界的”。埃及文物古迹众多,伊斯兰开罗、阿布米奈遗址、努比亚遗址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是保护意识提高,从娃娃抓起。埃及政府一贯重视儿童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如创办儿童文物知识班,推出专门面向少年儿童的读物并配以图片说明等。三是重视人才培养。为解决埃及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士的困境,相关部门成立了考古挖掘和文物维修等的技术培训院校,并选派其中优秀者赴欧美学习。 (3)法规文件 《世界遗产名录》《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 法国:政府、民众齐心保护老街区 在法国里昂,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12世纪至16世纪建造的古街巷区,其中包括200余栋列入保护范围的建筑。 (1)资金来源 法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仅凭行政力量不足以覆盖文化遗产保护

浅谈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几近遭到灭顶之灾,文化断层、传统湮灭,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民族精神衰落。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国力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恢复,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也带给我很多思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我们应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除此以外,我们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第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与标志,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从中吸取精髓,汲取力量,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 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 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才能 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的理念。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继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国外文化开始入侵中国,随着国外文化的不断入侵,我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一项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京剧或其他各种地方剧种“不感兴趣”,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不久前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据悉,师大学生在某所小学发出题为“还有多少中国味”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不到二成的小学生吃大餐会选择中餐,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节。这一些调查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了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脆弱性,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不能摒弃这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要正确看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繁荣昌盛的根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二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 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