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作业题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3.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

4.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5.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6.人工辅助能人类为防止农业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演化,提高农业生物种群的生产力,减少消耗,人为地向系统加入的那一部分能量。

7.总初级生产力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Pg=Pn+R。

8.生物小循环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

9.社会资源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人工资源,如劳力、畜力、农机具、信息等。

10.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在可能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作物秸秆、家畜粪肥、豆类作物、绿肥、有机废物、含有矿物质养分的岩石和机械耕作,以保持土壤肥力和耕性,尽可能用生物防治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危害。

二、单选题

1.1865年,(A )将两个词合并构成Oiko1ogie(生态学)一词。

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2.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流动。

A.往复

B.单向

C.多向

D.反向

3.农田中的农作物属于(B )类型。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自由分布

4.一块农田、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都可以组成一个( B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景观

5.各种作物对病、虫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群,可看作不同的(B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6.“水稻→蝗虫→青蛙”属于(A)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寄生

D.混合

7.工业辅助能也称为无机能、商业能,或(D )。

A.辐射能

B.生化能

C.化学能

D.化石能

8.约占地球总水量的(D )%,才真正是陆地或淡水生物的主要水源。

A.10

B.5

C.1

D. 0.75

9.人力资源属于(D )。

A.可存留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自然资源

D.社会资源

10.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C )。

A.生物对策

B.环境对策

C.生态对策

D.进化对策

三、多选题

1.生态学研究逐步由(ABC )、()与()生态,最终走向生态系统生态。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景观

2.生态系统的功能有(ABC )。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

D.价值传递

3.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ABC )特征。

A.空间分布

B.数量

C.遗传

D.质量

4.每个群落都由一定的(ABC )种群组成。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生物

5.环境与生物关系的基本规律有(BC )。

A.最大因子定律

B.最小因子定律

C.耐受性定律

D.热力学定律

6.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有(ABC )几种表现形式。

A.日光能

B.生物化学能

C.热能

D.动能

7.初级生产力可以分为(AB )。

A.总初级生产力

B.净初级生产力

C.次级生产力

D.群落净生产力

8.生态系统包含着许多种生命所必需的无机和有机物质,这些必需的物质包括(ABC )。

A.能量元素

B.大量元素

C.微量元素

D.有毒物质

9.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的数量可通过(BD )来控制。

A.资源开发能力

B.单位开发能力成本

C.环境容纳量

D.单位收获物价格

10.现代农业的负效应有(ABCD )。

A.能源过度消耗

B.水资源紧缺

C.生产成本增加

D.污染加剧

四、填空题

1.生态学按性质划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

2.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叫系统的(整合特性)。

3.(密度)是种群内部自动调节的基础。

4.(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5.生活型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划分,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6.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即为(净初级生产力)。

7.碳和二氧化碳的储存库分别是(岩石圈、大气圈)。

8.根据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应进行(.综合)利用。

9.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低)。

10.合理投入并注重生产要素的现代组合是(.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五、简述题

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何特征?

系统是指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1)的结构特点:系统的边界,系统的层次,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

(2)系统的功能特点:系统的整合效应

2.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1)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3.举例说明次生演替的过程。

如森林的采伐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以云杉林采伐为例,次生演替包括:(1)采伐迹地阶段(2)阔叶树种阶段(3)云杉定居阶段(4)云杉恢复阶段。

4.生物群落的结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垂直结构: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4个基本结构层次。(2)水平结构:在森林群落中,林下阴暗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3)时间结构: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春季草原一片嫩绿;入夏后草原的色彩更加复杂;秋季以黄绿色为主;秋季以后,草原群落出现了枯黄色而向冬季季相过渡。

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2)生态因子作用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3)生态因子作用的主导性(4)生态因子作用的直接性和间接性(5)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6.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和系统边界(2)确定系统的主要成分及相互关系(3)确定各组分、各项输入和输出的数量(4)将各种流量转换成能流量(5)绘出能流图(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7)从能量角度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六、论述题

论述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在水、碳、氮、磷循环中的异同。

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分别建立在物质循环、物质流动的基础上;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分为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部分,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以生物小循环为主;其中水、碳、氮属于气相型循环,磷属于沉积型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1)水(2)碳(3)氮(4)磷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和平衡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

3.生态对策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4.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5.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6.初级生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体中的化学潜能的过程。

7.耗散结构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8.地质大循环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9.生物经济平衡规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以公共资源形式存在的生物种群数量会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在这个水平上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收益恰好等于其成本。这种经济与生物的双重平衡关系叫生物经济平衡规律。

10.生态农业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化农业体系。

二、单选题

1.1866年,(B )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2.在演替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处于(A )时期。

A.未成熟

B.成熟

C.演替

D.顶极

3.自然界中蒲公英的分布属于(A )。

A.随机型

B.均匀型

C.成群型

D.概率型

4.生物群落的结构被称之为(D )。

A.形态结构

B.生态结构

C.营养结构

D.松散结构

5.水稻品种中的不同光温生态型以及耐热性,抗寒性和抗旱性等属于不同的( C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6.“稻草→牛(牛粪)→蚯蚓→鸡(鸡粪)→猪(猪粪)→鱼”属于( D )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寄生

D.混合

7.(B )又分为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

A.自然辅助能

B.人工辅助能

C.有机能

D.无机能

8.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的有毒物质可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D )。

A.减少

B.转化

C.分解

D.积累

9.根据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应(B )利用。

A.综合

B.经济

C.合理

D.有效

10.人力资源属于(B )。

A.自然资源

B.社会资源

C.不可更新资源

D.可存留性资源

三、多选题(20分)

1.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AB )理论。

A.食物链

B.生态金字塔

C.生态学

D.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有(ABCD )。

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3.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AB )的对比关系。

A.出生率

B.死亡率

C.增长率

D.生态效率

4.种群的空间动态包括(ABC )。

A.个体对空间的需要

B.空间结构

C.个体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D.空间分布特征

5.群落的结构主要有(ABCD )。

A.水平结构

B.时间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

6.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CD )因子之分。

A.环境

B.生物

C.生存

D.生态

7.(AC )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能源。

A.太阳能

B.辅助能

C.人工辅助能

D.自然辅助能

8.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CD )。

A.地质大循环

B.生物小循环

C.气相型循环

D.沉积循环型

9.农业资源按其来源可分为(CD )。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自然资源

D.社会资源

10.中国生态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

A.整体

B.协调

C.循环

D.再生

四、填空题

1.(农业生态系统)为介于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典型代表。

2.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变化比自然生态系统(简单)。

3.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同一种群来说,生态密度常(大)于粗密度。

4.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形成(群落环境)。

5.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

6.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为(总初级生产力)。

7.物质的(循环效率)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标志。

8.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75 )%,才真正是陆地或淡水生物的主要水源。

9.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流量(大),周转快。

10.农业生态系统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

五、简述题

1.农业生态系统由哪些组分构成?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大田作物、果树、蔬菜、林木、农田杂草等生产者,家畜、家禽、养殖水产类、昆虫、经济动物、人等消费者,农业微生物等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部分。

其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造的环境部分。

2.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与调节方式有哪些?

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非密度制约、密度制约;

种群波动的调节方式: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种内自动调节

3.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4.生物因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生物因素对某个物种的影响只涉及到种群中某些个体。(2)其对生物种群影响的程度与种群的密度有关。(3)生物因素之间关系复杂。(4)生物因素一般仅直接涉及到两个物种。

5.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除与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相同的过程外,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即经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在肥料(秸杆还田)、饲料(过腹还田)、燃料间存在矛盾,由于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产生温室效应等。

6.人工辅助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人工辅助能的作用分为两方面:

正作用:(1)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2)引进新物种,开发生态位

(3)调控食物链进行多级生产(4)控制生态、经济平衡

负作用:(1)成环境污染(2)使病虫草抗药性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的减少

(3)破坏土壤结构(4)农产品品质下降

(5)生态安全(6)石油类能量的大量消耗及利用效率的降低

六、论述题

请论述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光、温、水等对生物有影响;(2)生物适应环境:产生生态型、生活型、生境和生态位的划分;(3)生物影响环境:如森林、淡水生物、农田生物等的生态作用。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三)

一、名词解释

1.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2.水体富营养化随着水中营养物质(N、P肥等)含量的增加,导致水中生物的过量生长,其大量繁殖及其死亡后的分解,降低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从而形成厌气条件,严重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的现象。

3.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4.原生演替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5.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6.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

7.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以外的其它一切形式的能量。

8.循环效率生态系统中某一组分的库存物质,一部分或全部流出该组分,但并未离开系统,并最终返回该组分时,循环物质占总输入物质的比例。

9.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种协调状态。

10.生物农业根据生物学原理建立的农业生产体系,靠各种生物学过程维持土壤肥力,使作物营养得到满足,并建立起有效的生物防治杂草和病虫害的体系。

二、单选题

1.《生态学基础》是著名生态学家(D )的著作。

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2.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A )自然生态系统。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等于

3.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型又称为(B )型增长。

A.J

B.S

C.r

D.K

4.多度、盖度、频度等是描述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A )。

A.个体数量指标

B.综合数量指标

C.物种多样性

D.物种丰富性

5.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3个阶段。其中顶级期出现的物种叫(D )。

A.先锋种

B.过渡种

C.演替种

D.顶级种

6.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C )。

A.环境

B.生态因子

C.生存因子

D.生态环境

7.熵是一个热力学函数,是对系统或事物( D )的量度

A.守恒性

B.有序性

C.耗散性

D.无序性

8.陆地生态系统磷循环的特点是,返回陆地的磷量(D )流入海洋的量。

A.大于

B.小于

C.远大于

D.远小于

9.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最适持续收获量应控制在( D )之内。

A.k/2

B.r/4

C.r/2

D.r·k/4

10.除太阳辐射能之外,生态系统接收的其它形式的能量统称为(B )。

A.工业辅助能

B.辅助能

C.自然辅助能

D.生物辅助能

三、多选题

1.生态学产生之后便出现学派的分化,在植物生态学方面主要有(ABCD )学派。

A.英美

B.法瑞

C.北欧

D.苏联

2.生态系统从物理学角度可分为(ABC )。

A.隔离系统

B.封闭系统

C.开放系统

D.孤立系统

3.种群的年龄结构有(ABC )几种类型。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均衡型

4.r-型生物的特点是(AC )。

A.繁殖率高

B.竞争力强

C.个体小

D.生活周期长

5.根据生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可分为(ABCD )。

A.建群种

B.优势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6.(CD )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影响生物的间接因子。

A.光照

B.温度

C.地形

D.海拔高度

7.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能量(CD )的重要概括。

A.守恒

B.耗散

C.转化效率

D.传递方向

8.生物地化循环包括(AB )。

A.地质大循环

B.生物小循环

C.气相型循环

D.沉积型循环

9.农业资源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可分为(AB )。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自然资源

D.社会资源

10.持续农业的目标有(ABCD )。

A.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B.增加农业收入

C.提高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循环

D.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和脱贫致富

四、填空题

1.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2.为了防止有害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而采用食物链(解列)法中断食物链与人类的连接从而减少对人类健康危害。

3.当增长率接近于(零)时,种群数量就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4.决定群落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蝙蝠与大多数卵生鸟类属于同一(生活)型。

6.在农业上用秸秆、粪便生产沼气,用棉籽壳、稻草培育蘑菇等都是(腐食)食物链的作用。

7.水分循环的形式主要是(降水和蒸发)。

8.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上限和下限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9.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10.生态农业建设依据的原理主要有(整体效应、生态位、食物链、物质循环与再生、生物种群相生相克、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等

)。

五、简述题

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2.什么是生态对策?种群的生态对策有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生态对策有r对策,如农田中的昆虫、杂草等;k对策,如乔木、大型肉食动物。

3.次生演替的特点。

(1)速度(2)趋向(3)经历的阶段

4.在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设计时应依据生态位原理,请举例说明。

在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设计时,种植或养殖物种的组成在分布、形态、生理、营养、年龄、时间、高度等方面,应有适当的差别,使之分别占据相应的生态位,以减少或减缓生物种间的竞争。

举例

5.农业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除与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相同的过程外,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即存在人工的灌水和排水过程,而且人类对水分循环的过程有较大影响并产生相应的问题。

6.农业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能流途径有哪些?

(1)一条路径(主路径):能量沿捕食食物链流动(2)第二条路径:能量沿腐食食物链流动(3)第三条路径:呼吸作用(4)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除了太阳辐射能之外,还有大量的辅助能量的投入。

六、论述题

论述国内外持续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1.国内外持续农业的主要模式:(1)美国的“低投入持续农业”和“高效率持续农业”(2)德国的综合农业(3)日本的“环保型持续农业”(4)印度的持续农业发展(5)中国的“集约持续农业”

2.持续农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动植物高产、优质生产技术(2)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3)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4)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污染控制技术(6)生态环境建设与综合治理技术(7)食品安全生产及监测技术(8)农业高新技术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四)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2.内禀增长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其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3.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以外的其它一切形式的能量。

4.生物地化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然动力和生命动力的作用下,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5.生境某一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由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只能在某一特定区域中生存,则把该区域称为该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6.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都迅速地减少,所以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生物的个体数目、生物量和所含能量就会呈现塔形分布,称为生态金字塔。

7.净初级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Pn=Pg-R。

8.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9.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的长波辐射有较好的吸收性,对太阳辐射有高度的透过性,把这部分光波辐射的能量吸收(集聚)在大气层中,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10.农业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类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构成农业资源。

二、单选题

1.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D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A.勒特

B.海克尔

C.奥德姆

D.坦斯列

2.人类为了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常采用食物链( A )来改造营养结构。

A.加环

B.解列

C.浓缩

D.放大

3.种群的指数增长型又称为(A)型增长。

A.J

B.S

C.r

D.K

4.(B )的个体数量并不一定多,但决定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

A.优势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5.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C )。

A.环境

B.生态因子

C.生存因子

D.生态环境

6.水稻和陆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 D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7.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是一条(A )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寄生

D.混合

8.碳、氢、氧、氮、磷等称为生命所需的(D )元素。

A.大量

B.微量

C.营养

D.能量

9.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最适开发能力应控制在(C )之内。

A.k/2

B.r/4

C.r/2

D.r·k/4

10.(C )是指“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和体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和满足当前及今后人类的需求;保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种质资源,防止环境退化,技术适当,经济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受。”

A.有机农业

B.生态农业

C.持续农业

D.自然农业

三、多选题

1.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层次上向(AB )方向发展。

A.宏观

B.微观

C.两极

D.多级

2.根据生态学原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AB )。

A.消费者

B.管理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

3.种群的正相互作用类型有(ABC )。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原始协作

D.化感作用

4.符合逻辑斯谛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ABCD )所影响。

A.内禀增长率

B.环境容纳量

C.时间

D.初始种群数量

5.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AB )几种类型。

A.内因演替

B.外因演替

C.原生演替

D.次生演替

6.与海豚、鲸等哺乳动物属于同一生活型的有(BCD )。

A.蝙蝠

B.海象

C.海狮

D.鱼类

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有(CD )。

A.往复

B.循环

C.单向

D.不可逆

8.下列(AC )元素属于气态型循环。

A.碳

B.磷

C.氧

D.硫

9.人力资源属于(ABD )。

A.不可存留资源

B.可更新资源

C.自然资源

D.社会资源

10.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包括(ABC )。

A.资源环境持续性

B.经济持续性

C.社会持续性

D.生态持续性

四、填空题

1.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海洋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

2.农业生态系统的(

2.空间结构

)常分为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

3.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年龄金字塔)表示。

4.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3个阶段,每个阶段出现的物种分别是(先锋种、过渡种(演替种)、顶级种)。

5.太阳光谱中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生物生存的(热量)环境。

6.在水分循环中,海洋生态系统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7.氮素和氮气的主要贮存库分别是(岩石圈、大气圈

)。

8.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达到(K/2 )。

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10.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是(我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之一。

五、简述题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组分?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

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环境(无机元素和化合物、有机物、气候条件)两部分组成。

2.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分布)(1分)、种群数量特征(种群大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迁入和迁出)(3分)、种群的遗传特征及邻接效应(1分)。

3.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指标有哪些?

(1)种的个体数量指标: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高度、体积、重量

(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

(3)物种多样性指标: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

4.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变化特点。

(1)群落的能流特征(2)群落发展与物质循环(3)落的营养结构(4)落结构和物种组成(5)群落的稳定性

5.农田生物的生态作用。

(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2)对水土保持的影响(3)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4)对净化环境的作用

6.农业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的氮循环除与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相同的过程外,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即受人类活动影响氮素来源以化学固氮为主,存在三方面的损失,并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等负效应。

六、论述题

论述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上的异同。

(1)能量来源(2)能流路径(3)食物链类型(4)生产力特点(5)能流特征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五)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2.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3.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4.生物浓缩也称为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微量农药,并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现象。

5.生态幅生物耐受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之为生态幅。

6.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7.生态效率:在食物链环节上能量的各种转化效率。

8.周转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某一个组分(库)中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流出的量(Fo)或流入的量(Fi)占库存总量(S)的份额。

9.自然资源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下,能够产生生态效益或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或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10.持续农业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和体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和满足当前及今后人类的需求;保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种质资源,防止环境退化,技术适当,经济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受。

二、单选题

1.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A )提出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理论。

A.林德曼

B.坦斯列

C.谢尔福德

D.奥德姆

2.自然生态系统属于(D )系统。

A.孤立

B.封闭

C.隔离

D.开放

3.农田中的杂草属于(A )分布。

A.集群型

B.随机型

C.分散型

D.均匀型

4.(A)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活力强,它决定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A.优势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5.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B )。

A.环境

B.生态因子

C.生存因子

D.生态环境

6.每年每平方米(D )的固定量就是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A.干物质

B.水分

C.氮

D.碳

7.在水分循环中,陆地生态系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是(A )。

A.降水量>蒸发量

B.降水量<蒸发量

C.降水量=蒸发量

D. 降水量≥蒸发量

8.(B )元素属于沉积型循环。

A.碳

B.磷

C.氮

D.水

9.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达到(A )。

A.k/2

B.r/4

C.r/2

D.r·k/4

10.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分别建立在养分(C )的基础上。

A.流动、流动

B.流动、循环

C.循环、流动

D.循环、循环

三、多选题

1.现代生态学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ABC )复合系统的研究。

A.自然

B.经济

C.社会

D.人类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包括(ABC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还原者

3.K-型生物的特点是(BD )。

A.繁殖率高

B.竞争力强

C.个体小

D.生活周期长

4.符合指数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ACD )所影响。

A.内禀增长率

B.环境容纳量

C.时间

D.初始种群数量

5.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个体数量指标有(ABCD )等。

A.多度

B.盖度

C.频度

D.密度

6.可以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将植物生态型分为(ABC )。

A.气候生态型

B.土壤生态型

C.生物生态型

D.地形生态型

7.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CD )来实现的。

A.太阳光能

B.生物化学能

C.食物链

D.食物网

8.(AB )是衡量物质流动(或交换)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

A.周转率

B.周转期

C.循环效率

D.流量

9.根据生物食性不同,食物链可分成(ABCD )几类。

A.腐食食物链

B.寄生食物链

C.捕食食物链

D.混合食物链

10.国际上的替代农业主要有(AB )。

A.有机农业

B.生态农业

C.现代农业

D.石油农业

四、填空题

1.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系指农、林、牧、渔、副(加工)各业之间的量比关系,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及量比关系。

3.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

4.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5.在完全发育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4个基本结构层次。

6.海豚、海象、海狮、海豹等哺乳动物和鱼类属于同一(.生活)型。

7.在可见光中除绿光外,其它均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

8.(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微量农药,并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现象。

9.生态系统中能直接转换为生物化学潜能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10.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五、简述题

1.从开放程度上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阐述

2.种群增长模型有哪些类型?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种群的几何级数增长、指数增长、逻辑斯谛增长

3.如何利用顶极群落理论建造合理的农业群落。

(1)对撂荒地植被演替的控制(2)农田土壤肥力变化与作物演替的利用(3)仿群落演替的人工模拟群落(4)建立仿自然演替群落结构的人工群落(5)农田杂草防除

4.森林的生态作用。

(1)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侯,增加雨量(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5.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

(1)种植制度中合理安排归还率较高的作物及其类型(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3)农、林、牧结合,发展沼气,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促使秸秆还田(4)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物质的归还率6.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调控途径。

(1)扩源(2)强库(3)截流(4)减耗

六、论述题

论述中国生态农业的原理及主要特点是什么?

1.中国生态农业的原理:(1)整体效应原理(2)生态位原理(3)食物链原理(4)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5)生物种群相生相克原理(6)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

2.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1)合理投入并注重生产要素的现代组合(2)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3)因地制宜建立多样性农业为一体的结构(4)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5)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及整体优化功能

农业生态学试卷A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农业生态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生物群落: 2、农业生态系统: 3、食物网: 4、现存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 ) A、4-5级 B、6-7级 C、7-8级 D、9级 2、以下哪些就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 ) A、猪 B、牛 C、羊 D、水稻 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就是( ) A、南方多于北方 B、内陆多于沿海 C、平原多于山地 D、都就是 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就是( ) A、磷矿资源 B、钾 C、钙 D、水资源 5、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就是( ) A、氮 B、氢 C、水 D、钾 6、草食动物牛、羊属于( )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

7、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就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 A、负相互作用B、正相互作用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 8、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种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 A、草 B、小麦 C、水稻 D、牛 9、森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 A、厄尔尼塔现象 B、温室效应 C、拉尼拉现象 D、赤潮 10、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就是生物种间的(C)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捕食 D、共栖 11、生物学放大作用就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 A、浓缩 B、降低 C、平衡 D、毒害 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就是因为其中包括(A) A、生物组分 B、环境组分 C、太阳辐射 D、水 13我国现有耕地约为(A) A、15亿亩 B、30亿亩 C、144亿亩 D、5亿亩 14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就是(A) A、污染危机 B、粮食 C、石油 D、化肥 15、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水平较高就是因为增加了(B) A、腐食食物链 B、捕食食物链 C、寄生食物链 D、其她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同名7224)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同名7224)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3.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 4.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5.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6.人工辅助能人类为防止农业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演化,提高农业生物种群的生产力,减少消耗,人为地向系统加入的那一部分能量。

7.总初级生产力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Pg=Pn+R。 8.生物小循环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 9.社会资源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人工资源,如劳力、畜力、农机具、信息等。 10.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在可能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作物秸秆、家畜粪肥、豆类作物、绿肥、有机废物、含有矿物质养分的岩石和机械耕作,以保持土壤肥力和耕性,尽可能用生物防治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危害。 二、单选题 1.1865年,(A )将两个词合并构成Oiko1ogie (生态学)一词。 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2.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流动。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总结

第一章 1.请您分别从生态学危机,农业危机和还原论危机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农业生态学必然会得到发展? 2.试述下述概念: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转换,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农业生态系统:是特别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3.请谈一谈为什么生态系统会产生其组分没有的特性?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主要区别? 4.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科学体系中其他主要学科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1.请谈一谈环境对生物制约的规律。生物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生物对环境只有被动适应吗? 答: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哪一种营养物质。 2,谢尔福特耐性定律:对植物生长而言,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 2.描述种群的结构主要用什么参数?种群的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1,种群大小和密度,种群大小是指在一定面积和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种群密度,单位面积内种群的数量。2,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分为稳定性,增长型,衰退型,性比:一个雌雄异体的种群中所有个体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磁性和雄性的比率。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4,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在没有任何环境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值速率,为内禀增长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5,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种群的分布有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聚集的),阿利氏原则:每个生物种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过疏或过密都产生限制影响。 3.种群增长的指数形式和逻辑斯蒂形式用什么方程描述?如何理解r对策生和K 对策生物适应环境的生活史对策? 答:1,种群在无环境条件限制下成指数增长,N T+1=λN t , λ=N 1 /N 0 , lgN T =lgN +tlg λ,dN/dT=rN呈J型增长。 2,种群在环境制约下的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N为变值。呈S型生长。r对策生物,个体小,繁殖速率快,成活率低,基数大,寿命短,环境变化适应性强。 K对策生物,个体大,繁殖较慢,个体成活率高,寿命一般较长,环境变化适应性差,易灭绝。

最新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 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答:生态学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 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 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产生以后便分化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学科分支。 (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1935—1962); 主要事件有: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美学派代表人物,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整体。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论文。她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的数量关系。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了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1962--); 主要事件有: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64年开展以生态系统定量研究为重点的“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之后,又于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长期研究计划。中国于1972年加入这个研究。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1世纪行动议程》、《里约热内卢宣言》。 (5)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生态学基础;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全资料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在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比希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即最小因子定律。 种群调节:指种群数量的控制。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与死亡、迁入与迁出两方面决定的,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环境因子、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调节作用。 4 、种群:在一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分布: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或聚集的。其增长型:在无环境限制下成指数式增长;在环境制约下成逻辑斯蒂增长。)。 5 、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其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6、群落: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群落。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常形成相当高密度集团的 片状或斑块状镶嵌。垂直结构的特点:成层性(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被层)。 7、边缘效应:由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不同斑块间能量、物质和

信息交换频繁,生物种类繁多,生产力较高(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或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过渡区域称为边缘效应)。8、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想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9、顶级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发展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顶级群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发展到最后出现的稳定的成熟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10 、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11 、十分之一定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 12、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少于前一营养级,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所含能量一般呈现出下大上小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塔形分布,称为生态金字。其类型有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13、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

农业生态学试卷

农业生态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其中6、7题任选一题。每小题2.5分,共15分) 1、生境(habitat):指生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 2、生态位(niche):生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通常称为生态位,又称生 态龛。 3、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 的集合体。 4、边缘效应(edge-effect):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相邻群落增大 的现象。 5、生态系统(ecosystem):通常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 (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6、地质大循环(geological cycle):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 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然后生物有机体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7、生物小循环(small biological cycle):指环境中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 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回到环境后,很快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的循环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5分) 1、生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2、一定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 3、正相互作用按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3种类型。 4、种群数量受4个种群参数的影响,他们分别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5、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ec otone)。 6、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称为食物链(foo d chain) 7、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物种结构、营养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 8、判断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的标准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性、稳定性、高效性、协调性等几个方面。 9、衡量物质流动(或交换)效率高低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周转率和周转期。 10、能量是一种做功的能力,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有两种存在状态,即动能和潜能。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业生态系统是(C )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农业生态学试题库

农业生态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 2. 环境 3. 环境因子 4. 生态因子 5. 生存条件(生活条件) 6. 种群 7. 种群生态学 8. 密度 9. 生态密度 10. 出生率 11 .死亡率 12 .最大出生率 13 .最低死亡率 14 .实际死亡率 15.实际出生率 16. 捕食 17. 草食 18. 寄生 19. 宿生

20. 寄主 21. 偏利共生 22. 互利共生 23. 群落 24. 群落生态学 25. 优势种 26. 伴生种 27. 生物多样性 28. 群落演替 29. 原生演替 30. 次生演替 31. 生态系统 32. 系统 32. 绿带(光合层) 33. 营养结构 34. 食物链 35. 食物网 36. 营养级 37. 草木食物链 38. 腐生食物链 39. 生态金字塔 40. 生产量

41. 总生产量 42. 初级生产力 43. 次级生产力 44. 生物放大作用 45. 农业生态系统 46. 生态型 47. 人工辅助能 48. 群落的抗变能力 二、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A、虎 B、真菌 C、细菌 D、森林 2.物质循环中的还原者是()。 A、作物 B、家畜 C、细菌 D、昆虫 3.能量传递的1/10定律是由()提出的。 A、奥得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海克尔 4.在表达不同营养级上生物最合理的科学方法为()。 A、生物量金字塔 B、生物数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D、经济产量金字塔 5.种群的正相互作用为()。 A、偏利作用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6.陆生植物一般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

农业生态学试卷

二0一三年春学期南京农业大学本科学位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40×0.5分=20分) 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2、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是有、、。 3、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叫。 4、生态系统包括和两个组分。 5、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 6、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7、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和。 8、生态对策有和两种。 9、生态学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10、辅助能包括和两类。 1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按元素运动范围不同有、两大部分。 12、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3、自然资源按更新期的长短为、两类。 14、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是、、三大效益的统一。 15、农业种群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 16、环境污染包括、、。 17、我国生物种属繁多,群落类型多样,品种资源丰富,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 18、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9、生态系统按人类干扰的程度可划分为、、。 20、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是有、、。 21、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叫。 22、种群调节有和。 2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 24、按不同元素的运动规律不同可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和两类。 25、稻田引入养鱼的食物链加环属于环。 26、生态对策有和两种。 27、生态学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28、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包括和两部分。 29、和也是种群变动两个主要因子。 30、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31、自然资源按更新期的长短为、两类。 32、群落中生物钟的多样性,决定着群落的及。 33、土壤动物是最重要的和。 34、通过生化分泌物对他种植物产生的抑制作用叫。 3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主要形态有、、和等几种。 3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和来实现的。它们便是生态系统中 的渠道。 37、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二、判断题(15×1分=15分) ()1、生态系统同一般系统的根本区别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系统。 ()2、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3、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J—型。 ()4、土壤中C/N下降,有机质分解加速。 ()5、食物链“加环”可以改变十分之一定律。 ()6、海洋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在不稳定的环境中r—对策生物比K—对策生物更容易灭迹。 ()8、传统能也是一种生态上比较合理的替代农业。 ()9、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原始协作。 ()10、就植物而言,其生态型包括: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11、S循环属于气相型循环。 ()12、生物组分是指生命以外的环境部分,包括大气、水、土壤及一些有机物质。 ()13、食物链“加环”可以改变十分之一定律。 ()14、氮素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生物固氮、化学固氮。 ()15、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非自然环境。 ()16、种群的季节性波动主要受环境容纳量的调节。 ()17、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18、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 ()19、土壤中C/N下降,有机质分解加速。 ()20、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21、海洋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2、增长种群的雄性个体数常大于雌性个体数。 ()23、传统能也是一种生态上比较合理的替代农业。 ()24、生态系统同一般系统的根本区别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系统。 ()25、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J—型。 ()26、S循环属于气相型循环。 ()27、土壤中C/N下降,有机质分解加速。 ()28、食物链“加环”可以改变十分之一定律。 ()29、在不稳定的环境中r—对策生物比K—对策生物更容易灭迹。 ()30、传统农业是一种生态上比较合理的代替农业。 三、选择题(20×1分=20分) 1、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主要是() A、农作物 B、农业环境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业气候 _ … …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考试题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和平衡发展规。 3.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 4.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5.生态效率: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内部的定量关系。 6.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7.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8.群落:指生存于特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集合体。 9.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 10.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11.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12.原生演替: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13.次生演替:在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 14.群落的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15.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 16.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17.化感作用: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18.生态环境:生态因子构成的生物生存环境。 19.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20.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21.生境:某一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由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只能在某一特定区域中生存,则把该区域称为该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22.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23.生态位宽度:是被一个有机体单位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 24.竞争排斥:在自然界常常见到对环境要求很相似的两个物种大都不能长期共存,因食物或生活资源而竞争迟早会导致竞争力弱的物种部分灭亡或被取代。 25.生态适应性:指生物的生态学特性及其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相吻合的程度。 26.趋同效应: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相似的现象。 27.趋异效应: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差异,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的相应生存差异。 28.生态幅:生物耐受生态因子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之为生态幅。 29.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30.初级生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体中的化学潜能的过程。 31.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积累的能量。 32.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 33.净初级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 34.生物量金字塔:指某一时刻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生物的重量关系。 35群落净生产力:在生长季节或一年的研究期间,未被异养

农业生态学作业一试题及标准答案

农业生态学作业一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9-23 09:18:39 一、单选题 1. (5分) 下列()是短日照植物。 ? A. 燕麦 ? B. 油菜 ? C. 小麦 ? D. 玉米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2. (5分) 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各不相同,以下哪类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 ? A. 杂草 ? B. 细菌 ? C. 昆虫 ? D. 大型食肉动物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2 群落的基本特征 展开解析 3. (5分) 生态问题出现的主导因素是()。

? A. 粮食危机 ? B. 资源危机 ? C. 能源危机 ? D. 人口危机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农业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展开解析 4. (5分) 根据生态位原理,()有利于系统稳定。 ? A. 生物品种单一 ? B. 生物数量少且生态位空缺 ? C. 生态位丰富且生态位饱和 ? D. 生物的生态位重叠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2 群落的基本特征 展开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植物成群分布的原因是()。 ? A. 天然障碍 ? B. 动物及人为活动 ? C. 微域差异 ? D. 繁殖特性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2. (5分)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包括()。 ? A.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强,流失率低 ? B. 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 C. 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 D. 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3. (5分)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包括()。 ? A.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主次之分 ? B. 生态因子具有部分补偿性因此具有完全替代性 ? C. 生态因子的作用或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具有阶段性 ? D. 生态因子的耦合(综合)作用特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4. (5分) 资源转换系统的某一必要资源的输入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开始时系统的输出量增加很快,当输入达到一定水平后,输出量增加的速度逐步减慢、停止甚至出现负值,这种现象称之为()。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A专升本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A(专升本) 一、填空题 1、根据食性不同,食物链可分为__ _、、和。 2、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可分为三类,即、、。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和。 4、竞争排斥原理又叫。 二、选择题 1.不属于环境因子的是: () A 空气 B 水 C 阳光 D 湿度 2.生产力最低的生态系统为: () A农田生态系统 B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C 沙漠生态系统 D 草原生态系统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中螳螂属于:()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 4.腐生食物链的是: () A虱子→人 B草→羊→狼 C玉米→蝗虫→青蛙 D稻草培育蘑菇 5.属于K对策生物的是: () A 大象 B 蚊子 C 蝴蝶 D 苍蝇 三、判断题 1.稻田养鸭可以减少杂草属于生物的化感作用。() 2.顶级群落不是恒定不变的。()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中,如果螳螂所在营养级的能量为1个单位,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为100个单位。() 4. 活树上生出蘑菇属于腐生食物链。() 5. 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时间长。() 四、名词解释 1、能量的十分之一定理 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限制因子原理

4、种群 5、生态型 6、趋异适应 7、人工直接调控 8、生境 9、生态平衡 10、化感作用 五、简答题 1、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2、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农田施入氮肥后,氮肥的去向?如何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B(专升本) 一、填空题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方面。 2、生态系统具有、和三大功能。 3、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因为能量总是从趋向,这个过程。 二、选择题 1、属于原始合作: () A狐狸与老虎B 地衣与大树C犀牛与犀牛鸟D 蝴蝶与蝴蝶兰 2、不能体现生态因子的周期性变化: () A 动物冬眠 B 秋雁南飞 C 菊花9月开花D竹子60年一开花 3、一般在在生态系统中,如果生产者的能量为10000个单位,那么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为:() A 10 B 100 C 1000 D 500 4、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相同,会出现什么结果:() A 都死亡 B 和谐共存 C竞争能力强的生存,弱的消失D 不确定 5、生态系统由哪两个生态系统复合而成:()

农业生态学题库

农业生态学题库 一、填空题 1、农业的效益可分为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业生物常以种群或群落的状态存在。 3、农业生物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4、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根据年龄锥体,可将 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5、依据取得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和各年龄组的死亡个体数方法的不同,生命表可以分 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6、种群的发布有3种基本类型:、、。 7、生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8、生物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作用四种。 9、就农业生产能量转化效率而言,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是由生物及其环境两方面 因素决定的。 10、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直接受次级生产者的生物种性、生产方式、养殖技术、养 殖环境所制约。 11、碳主要储藏在大气、生物体、土壤、水圈和岩石圈几个库中。 12、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N2O、臭氧、氟里昂以及水汽等。 13、全球氮素储量最多的是岩石、大气,其次是煤等化石燃料。 14、循环通常包括:氮的固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等几个重要过程。 15、固氮的途径通常有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工业固氮三种。 16、自然界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17、钾循环是以地质大循环为主,生物小循环为辅的物质循环管。 18、酸雨是指pH低于的雨水。 19、根据杜能的农业圈层结构理论,他推断出围绕中心城市的6个同心圈层,每个圈层分别 有不同的最适农业生产结构,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作圈、第二圈层为林业圈、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第四圈层为谷物农作圈、第五圈层为三圃农作圈、第六圈层为畜牧圈,第六圈层以外则是以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 20、根据农业圈层结构,杜能得到两个结论,分别为:生产集约度理论和生产结构理论。 2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植株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 22、农艺节水主要包括地面覆盖、耕作改良、水肥耦合、抗旱品种选育等。 二、选择题 1、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包括: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 理。 2、A型:凸型的存活线,表示种群在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一直很低,直到生命末期死亡率才升高。人类属于或接近这种类型。 B型:对角型的存活曲线。即种群下降的速率从开始到生命后期都是相等的,表明在各个时期的死亡率都是相等的。 C型: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属于这类型的有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2、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3、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形成的相互交错成网的多条食物链。 4、现存量:指在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地段内有机体的数量,可以用个体数目、重量或能量来表示。 5、库:指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物质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 6、r-对策物:是指生育力高,亲体具有良好保护幼体行为的生物。 7、物质循环:泛指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元素及水(作为介质在生物与环境不同组分之间的频繁转移和循环流动。 9、营养级:指食物链上的不同面积,每个链节上的生物都构成了其下一个链节生物的食物能来源。 10、生态金字塔:把生物群落的众多生物按所属的营养级加以分类,然后将各营养级按其总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的多少绘成长方形模框,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即形成了所谓的生态金字塔。 11、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如物种共生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等,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分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12、生态位:是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

13,系统:是指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4、能效率:人工投入单位辅助能量所获得的有效产出能或能量报酬。 1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16,次级生产: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生物量形成的生产过程称次级生产。 17、肥力结构:指(形成产量的自然肥力、再循环肥力和外源肥力所占的比例。 18、立体种养技术:是利用了物种间对资源利用的互补特性,利用了生物间的生态位的差异,从而提高了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率。 19、生物学放大作用:各种有毒污染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食物链的浓缩作用又被称作生物学放大作用。 20、群种: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 21、食物链:食物链就是由日光能量转化固定的食物能,经过一系列有取食、被取食关系的生物,以植物有机体开始被逐级转移而形成的生物链条。 22,顶级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各主要群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出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23、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结构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24、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群落与其环境想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农业生态学的试题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其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因子。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系统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食物连;在生态系统中,源于绿色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转化关系,使各个生物有机体紧密联系起来的营养序列称为食物链。 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就是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生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的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而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逆行演替;逆行演替就是指原来的群落在外界因素,如采伐、火烧、开垦、放牧、病虫害及其它自然灾害等的作用下,群落由比较复杂、相对稳定的阶段向着简单和稳定性差的阶段退化。逆行演替是群落次生演替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外界作用力的强弱及持续时间,当作用力强或持续时间长时,原有群落可能一直要退化到次生裸地。 生活型;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农业资源;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微生物等)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5,共50分) 1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答:1. 农业生态系统除了主要依靠太阳辐射能以外,还需要人类提供辅助能源(如机械、化肥、农药、排灌、收获、运输、贮藏、加工等)。 2.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一、是非题(15分) 1、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分。() 2、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寄生虫并为该动物提供报警属于原始合作的关系。() 3、学生和椅子就组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与经济双重规律的支配。()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基本上是由工业造成的。() 6、科技发展是农业生态学近30年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7、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第二层次是经营者的直接调控。() 8、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9、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质。() 10、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11、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和用途通常是一成不变的。() 12、同一生境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会占据同一个生态位。() 13、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充分满足子孙后代的其需求能力。() 14、自然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大,社会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小。() 15、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混合食物链类型。() 二、单项选择(15分) 1、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 A、温度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2、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 A、0.01% B、0.4% C、0.2% D、0.1% 3、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 A、同等重要性 B、有主次之分 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 D、可替代性 4、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混合 D、寄生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十分之一定律 D、限制因子定律 6、农业生态系统是()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 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7、构成生态系统的核心是() A、人 B、生物群落 C、大气 D、太阳辐射 8、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 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A、高生物产量 B、高经济产量 C、高生物多样 D、输入输出特点 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 A、初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 C、热量 D、净生产量 11、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12、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 A、有机农业 B、生物农业 C、石油农业 D、自然农业 13、金属矿产资源属于()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社会资源 D、工业产品资源

农业生态学试卷A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农业生态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生物群落: 2. 农业生态系统: 3. 食物网: 4. 现存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 A. 4-5级 B. 6-7级 C. 7-8级 D. 9级 2.以下哪些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 A.猪 B.牛 C.羊 D.水稻 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A.南方多于北方 B.内陆多于沿海 C.平原多于山地 D.都是 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A.磷矿资源 B.钾 C.钙 D.水资源 5. 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 A.氮 B.氢 C.水 D.钾 6.草食动物牛、羊属于()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生产者 D.分解者 7.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 A.负相互作用 B.正相互作用 C. 中性作用 D.偏利作用 8.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种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 A.草 B.小麦 C.水稻 D.牛 9.森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 A.厄尔尼塔现象 B.温室效应 C.拉尼拉现象 D.赤潮 10.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C)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捕食 D.共栖 11.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 A.浓缩 B.降低 C.平衡 D.毒害 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是因为其中包括(A) A.生物组分 B.环境组分 C.太阳辐射 D.水 13我国现有耕地约为(A) A.15亿亩 B.30亿亩 C.144亿亩 D.5亿亩 14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A) A.污染危机 B.粮食 C.石油 D.化肥 15.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水平较高是因为增加了(B)

2018年农业生态学试卷A

贵州大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A 农业生态学 注意事项: 1. 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农业生态系统 2.r—对策生物 3.库 4.营养级 5.初级生产力

6.生态工程 7.环境污染 8.生态学 9.肥力结构 10.立体种养技术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生物组分按照功能分为、和三种类群。 2.四大自然圈是指 、、和。 3.种群增长有和两种增长模型。4.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三、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我国大部分农区大量亏缺的元素是() A、氮 B、磷 C、钾 D、锌 2.我国森林覆盖率为() A、50% B、12.7% C、33% D、9%

3.生态金字塔一般指( ) A、能量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数目金字塔 D、都有 4.生态演替所能达到的最终状态称( ) A、顶极演替 B、先峰期 C、过渡期 D、衰退期 5.生物种间负相互作用为( )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竟争 D、共栖 6.下列元素在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循环的是( ) A、碳 B、氢 C、磷 D、氮 7.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 ) A、20亿亩 B、30亿亩 C、144亿亩 D、5亿亩 8.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 ) A、污染危机 B、粮食 C、石油 D、化肥 9.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较高是因为增加了( ) A、腐食食物链 B、捕食食物链 C、寄生食物链 D、其它 10.根据收益递减律,资源投入量应选择( ) A、越多越好 B、适当点 C、越少越好 D、关系不大 四、多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少选、多选、错选均 不得分) 1.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 A、生物构成特点 B、环境特点 C、稳定机制 D、开放程度 E、生产力特点 2.固氮的主要形式有() A、化学固氮 B、高能固氮 C、物理固氮 D、工业固氮 E、生物固氮 3.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评价指标包括() A 持续性 B 协调性 C 承载力 D 均衡性 E 稳定性 4.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