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 用java Vuser做性能测试

lr 用java Vuser做性能测试
lr 用java Vuser做性能测试

众所周知,Java语言是一门非常适合网络开发的语言,用Java语言进行性能测试脚本开发将会大大提高测试开发效率。LoadRunner 中提供了对Java虚拟用户的支持。Java虚拟用户依托于JDK,这大大扩充了LoadRunner的脚本开发功能。测试人员既可以用Java虚拟用户来测试基于Java的应用系统的性能,又可以使用Java语言的强大开发脚本功能来测试其他平台的系统性能。

本章将和读者一起探索LoadRunner的Java世界,重点讨论如何开发Java自定义的虚拟用户脚本。本章主要内容如下:n 认识Java虚拟用户

n Java脚本开发基础

n Java算法测试案例

7.1 认识Java虚拟用户

7.1.1 Java虚拟用户协议

Java虚拟用户脚本主要有Java Vuser、Corba-Java、RMI-Java、EJB等类型。这些类型的虚拟用户脚本均可以用Java语言来手工编写。下面将对各类Java虚拟用户简单地进行介绍。

Java Vuser

Java Vuser是自定义的Java虚拟用户脚本,脚本中可以使用标准的Java语言。这种虚拟用户不可以录制,只能采用纯手工编写,其适用范围和C Vuser一样,非常广泛。

本章主要探讨Java Vuser的开发方法。

Corba-Java

Corba-Java类型的虚拟用户主要用来测试用Java编写的、使用C orba应用程序或小程序的性能,用户可以先运行VuGen录制的脚本,然后使用标准的Java库函数以及LoadRunner特有的Java方法来增强该脚本。

RMI-Java

RMI-Java 虚拟用户适用于测试RMI(远程方法调用)Java应用程序或小程序。选择RMI-Java 用户进行录制,VuGen可以创建对应的Java脚本。完成录制后,可以使用JDK或自定义类,通过标准的Java代码来增强或修改脚本,还可以通过特定于LoadRunner的Jav a方法增强该脚本。

EJB

EJB虚拟用户专门用于测试Enterprise Java Beans对象。采用E JB协议,VuGen会自动创建脚本以测试EJB功能,无需录制或编程,这和标准的Java Vuser明显不同。

在使用EJB协议类型的虚拟用户生成脚本前,需要指定JNDI属性和关于应用程序服务器的其他信息。LoadRunner的EJB检测器首先扫描应用程序服务器并确定哪些EJB可用;接着选择要测试的EJB,LoadRunner将生成要测试每个EJB方法的脚本,并为每个方法创建事务,便于度量其性能并找出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创建EJB虚拟用户测试脚本必须在应用程序服务器主机上安装LoadRunner EJB检测器,而且检测器必须处于活动状态。EJB检测器是一个独立的代理程序,必须将其安装在要扫描查找

EJB的每一台计算机上。安装EJB检测器前,计算机上还需要安装有效的JDK环境。

本书中将以Java Vuser为例来讲解Java虚拟用户的开发和使用方法。Corba-Java、RMI-Java、EJB、Jacada Vuser等类型的虚拟用户使用方法可以参考LoadRunner的联机帮助手册,但是其手工脚本的开发方法与Java Vuser是一样的。

在“新建虚拟用户”对话框中的“自定义”或“全部协议”类别下选择“J ava Vuser”即可创建空的Java Vuser脚本,如图7-1所示。

在自动生成的脚本中,vuser_init、vuser_end部分没有任何内容,Actions部分生成的脚本如图7-2所示。对于Java类型的虚拟用户,可以编辑Actions类,而init、end部分则不可以进行编辑。在Actio ns类中,有三个方法init、action和end,通常在init方法中编写初始化代码、在action方法中编写业务流程、在end方法中编写诸如释放资源之类的代码。

图7-1 选择Java Vuser协议

图7-2 Java Vuser自动生成的Actions部分

Java Vuser脚本中可以放置任何标准Java代码,这也是Java虚拟用户的魅力所在。

7.1.2 Java虚拟用户适用范围

LoadRunner完全支持C语言,原则上可以用C语言实现任何想要录制的功能。但是C语言的特点决定了这样做是不现实的:一是性能测试脚本开发成本非常高;二是很多企业的测试人员开发基础不好。因此,性能测试开发多选用C++、C#、Java等面向对象语言——因为这类语言既有成熟的集成开发工具,又有庞大的类库来支撑,测试脚本开发速度会更快。下一章将重点介绍如何用.NET来开发性能测试脚本。

Java虚拟用户适用范围非常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不太适合录制的业务功能点的性能测试,例如网页上Http文件的下载过程、视频播放等;另一类是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这类应用更适合采用Java虚拟用户进行测试。

用Java Vuser实现无法录制的测试需求

这类测试需求往往关注于对服务器产生的压力,重点测试在一定压力下服务器的负载情况,为评估、部署、调优系统提供参考。在这类测试工作中,Java的作用仅是一门语言,用于辅助测试人员完成测试程序的开发。

在性能测试工作中,不能录制的测试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l 含有控件的Web应用

在Web应用中,很多包含一些插件的浏览器应用经常不能录制。这类应用往往涉及很多协议,因此录制起来不是特别方便。

对于这类应用,可以用Java语言调用其功能来完成用户行为的模拟。

l 一些和媒体播放、文件下载等相关的应用

媒体播放或文件下载等过程的录制往往不容易控制,如果是应用基于P2P的协议,则会更加复杂。因此,这类测试只能由测试人员开发虚拟用户脚本来完成。

用Java Vuser测试基于Java语言的应用系统性能

相比前面,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应用系统,在性能测试中采用J ava虚拟用户更显得“门当户对”。这类虚拟用户主要应用在下面两类测试中:

l 核心算法或业务的执行效率

对银行、电信等大型的基于J2EE的架构应用系统中,开发阶段的性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降低后期遇到性能问题的风险,往往在

开发阶段进行一些核心业务的性能测试。这些核心业务或要求较高的执行效率,或者要求支持较多用户的并发。因此,可以利用Java Vu ser来测试这些业务的执行效率。

l Java应用中不能录制的业务模块

很多时候,一些J2EE架构的业务系统用LoadRunner录制起来不是特别方便,例如一些Java智能客户端程序。这时可以手工编写测试代码,完成测试任务。与非Java应用相比,Java应用中不能录制的业务功能更适合采用Java虚拟用户,因为可以直接对一些方法进行调用。

由于Java语言的强大功能,Java虚拟用户的应用远不止上面这些,读者可以慢慢挖掘。

7.1.3 脚本开发环境配置

Java虚拟用户需要Java开发与运行环境的支持,因此首先要安装JDK。JDK是Java开发工具包的简称(Java Development Kit),Sun公司将JDK1.2以后的版本通称为Java 2。JDK的另外一种叫法是J2SDK(Java 2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现在比较常见的J2SDK是1.4以上的版本。JDK可以从http://j https://www.360docs.net/doc/763436925.html,/网站上下载,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简单介绍Java虚拟用户开发与运行环境的配置。在本章中,JDK安装在“C:\j2sdk1.4.1”路径下,LoadRunner安装在“D: \Program Files\Mercury Interactive\Mercury LoadRunner”目

录下,系统调试环境以Windows XP为例。

第一步:在桌面上右键点击“我的电脑”,进入到“系统属性”设置界面,切换到“高级”选项卡,如图7-3所示。

第二步:点击图7-3中的“环境变量”,进入到环境变量配置界面,如图7-4所示。

第三步:在图7-4的“系统变量”中,选中CLASSPATH,点击编辑,如果没有CLASSPATH,则点击“新建”,同样会进入图7-5所示的界面。

通常安装了LoadRunner等软件的系统会创建CLASSPATH变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CLASSPATH变量值的最前面输入当前路径“.”和JDK的类库路径,例如“.;C:\j2sdk1.4.1\lib; C:\j2sdk1.4.1\jre\lib;”,否则将可能导致Java虚拟用户的运行错误。

例如:在图7-4中,CLASSPAT变量值是“.;C:\j2sdk1.4.1\lib; C:\j2sdk1.4.1\jre\lib;D:\ Tomcat-5.0\common\lib; D:\Progra m Files\Mercury Interactive\Mercury LoadRunner\ classes;D: \ Program Files\ Mercury Interactive\Mercury LoadRunner\li b”。

图7-3 系统属性界面

图7-4 环境变量设置

图7-5 系统类路径设置

第四步:在图7-4的“系统变量”中,选中Path,点击编辑,会进入图7-6所示的界面。在变量值的最前面填上JDK开发工具包的bin 目录路径。

图7-6 系统Path设置

这里仍然要在Path变量值的最前面输入当前路径“· ”和JDK的bi n目录路径,如“.;C:\j2sdk1.4.1\bin;C:\j2sdk1.4.1\jre\bin;”,否则J ava虚拟用户可能产生运行错误。

例如在图7-6中,Path变量值是:

“.;C:\j2sdk1.4.1\bin;C:\j2sdk1.4.1\jre\bin;D:\Program Files\Mer cury Interactive\Mercury LoadRunner\bin;%SystemRoot%\system 32;%SystemRoot%;%SystemRoot%\System32\Wbem; C:\Progra m Files\Intel\Wireless\Bin\”。

开发环境的配置会因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装路径不同而有所差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改即可。

7.2 Java脚本开发基础

要想掌握Java虚拟用户的使用,测试脚本开发人员至少需要两方面的技能:一是具有Java语言方面的技能,并熟练使用至少一种Ja va集成开发工具,例如Eclipse;二是掌握LoadRunner的Java API,Java API是访问Vuser函数的基础,通过LoadRunner的Java API 可以在脚本中很容易地创建事务与并发点、获取用户信息等功能。

不难看出,Java虚拟用户要求测试脚本开发人员具有良好的开发基础,否则Java Vuser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限于篇幅,本节在Ja va测试开发基础部分,仅对Java语言方面的知识做概要介绍,读者可以通过Java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在LoadRunner的Java API部分,将会介绍一些相对重要的方法。

7.2.1 Java虚拟用户开发基础

Java语言基础

org/downloads)上下载。这些组件提供了一个具有丰富特性的开发环境,允许开发者有效地建造可以无缝集成到Eclipse Platform中的工具。Eclipse SDK由Eclipse项目生产的工具和来自其他开放源代码的第三方软件组合而成。

在接下来的内容里,将介绍用Eclipse创建与编译Java类文件的过程以及如何在Java虚拟用户中调用编译好的类文件。关于Eclipse 更深入的内容请读者参考其相关书籍。

l 创建Java项目

启动Eclipse后,依次选择菜单的“文件”→“新建”→“项目”,进入图7-7所示的界面。

图7-7 新建项目

在图7-7中选择Java项目,单击“下一步”,进入图7-8所示的界面。

图7-8 配置项目

在图7-8的“项目名称”输入“LoadRunnerDev”,“位置”下选择“在外部位置创建项目”,目录下选择“D:\LoadRunner”。然后点击“配置缺省值(O)...”,进入图7-9所示的界面。

图7-9 配置缺省值

在图7-9的“源和输出文件夹”处选择“文件夹(F)”,“源文件夹名(S):”默认为“src”,无须改变,在“输出文件夹名(O):”处输入“c lasses”,完成后返回图7-8所示界面。在图7-8中点击“下一步”,进入图7-10所示的界面。

图7-10 配置结果界面

在图7-10中,单击“完成”,新建Java项目工作完成。在图7-11中可以看到新建的项目“LoadRunnerDev”。

图7-11 包资源管理器

l 建立Java文件

如图7-12所示,在LoadRunnerDer中选中“src”,点击鼠标右键,进入“新建”,点击“类”,进入图7-13所示的新建Java类文件设置界面。

图7-12 新建Java类文件

在图7-13中,输入包名称“com.lr.test”、类名称“HelloWord”,其他各项设置默认即可。点击“完成”,进入源代码编辑界面,如图7-1 4所示。

图7-13 文件基本配置信息

图7-14 文件编辑界面

在源代码编辑界面,输入测试语句“System.out.println("HelloWor d!");”如图7-14所示。代码编辑完成后,按照图7-15编译与运行程序。如果编译执行成功,可以在Eclipse的控制台看到输出结果,如图7-16所示。

图7-15 执行Java程序

图7-16 查看编译结果

l 编译与运行Java程序

编译后的class文件可以在“D:\LoadRunner\classes\com\lr\test”下找到,如图7-16所示。需要注意的是,类文件的存放路径是根据建立项目的设置来决定的。

l 开发虚拟用户脚本

进入到“D:\LoadRunner\classes”目录下,把整个“com”文件夹复制到“C:\j2sdk1.4.1\lib”,这样LoadRunner创建的所有Java Vuer脚本均可以直接调用;如果放到虚拟用户脚本的当前路径下,则只有当前的虚拟用户脚本可以调用。多台主机进行并发测试时,应该把编译好的类文件放到对应的虚拟用户脚本目录下。根据图7-1和图7-2所示新建一个Java虚拟用户脚本,并对照图7-17,输入同样的测试脚本,尤其要在代码开始处输入包的导入语句“import com.lr.test.*;”。

图7-17 Java虚拟用户示例脚本

l 运行虚拟用户脚本

点击Virtual User Generator 工具栏上的图标开始执行脚本。正确的执行结果如图7-18所示,可以看到执行日志中有“System.out: HelloWord!”。如果运行不正确,读者可以参照前面的过程进行分析,同时检查JDK的路径设置。

图7-18 正确执行的虚拟用户脚本

与 C Vuser脚本相比,Java Vuser 脚本是先编译再执行,而C Vuser脚本是解释性的。VuGen在JDK安装路径内查找javac编译器,并在脚本内编译Java代码。该阶段由VuGen窗口底部的“正在编译...

xxx大数据性能测试方案-V1.0-2.0模板

编号: 密级: XXX大数据平台 性能测试方案 [V1-2.0] 拟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6年06月08日]

文件变更记录 *A - 增加M - 修订D - 删除 修改人摘要审核人备注版本号日期变更类型 (A*M*D) V2.0 2016-06-08 A 新建性能测试方案

目录 目录................................................................................................................................................................... I 1 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测试目标 (1) 1.3读者对象 (1) 1.4 术语定义 (1) 2 环境搭建 (1) 2.1 测试硬件环境 (1) 2.2 软件环境 (2) 3 测试范围 (2) 3.1 测试功能点 (2) 3.2 测试类型 (2) 3.3性能需求 (3) 3.4准备工作 (3) 3.5 测试流程 (3) 4.业务模型 (4) 4.1 基准测试 (4) 4.1.1 Hadoop/ Spark读取算法的基准测试 (4) 4.1.2 Hadoop/ Spark写入算法的基准测试 (5) 4.1.3 Hadoop/ Spark导入算法的基准测试 (6) 4.1.4 Hadoop/ Spark导出算法的基准测试 (7) 4.2 负载测试 (8) 4.2.1 Hadoop/ Spark并行读取/写入算法的负载测试 (8) 4.2.2 Hadoop/ Spark并行导入/导出算法的负载测试 (9) 4.3 稳定性测试 (10) 4.3.1 Hadoop/ Spark并行读取/写入/导入/导出算法,7*24小时稳定性测试 (10) 5 测试交付项 (12) 6 测试执行准则 (12) 6.1 测试启动 (12) 6.2 测试执行 (12) 6.3 测试完成 (13) 7 角色和职责 (13) 8 时间及任务安排 (13) 9 风险和应急 (14) 9.1影响方案的潜在风险 (14) 9.2应急措施 (14)

读书笔记-云服务测试-如何高效地进行云计算测试

《云服务测试:如何高效地进行云计算测试》 --Testing Cloud Services: How to test SaaS, PaaS & Iaas 1 概述 个人读后感觉,本书主要内容分成以下主要部分: ●云计算介绍ch2 :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实施模型 ●测试经理的角色与任务ch3 :测试经理角色、端到端测试、选型阶 段、实施阶段、众包测试等 ●主要风险及对应的测试方法ch4 & ch5 :风险到测试、性能风险、 安全性风险、可维护性风险;决定选型需要考虑的云计算相关方面、 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建立测试用例、耐力/容量测试的测试用例、 测试弹性的测试用例、为性能测试设置测试、测试安全性、测试可 管理性、可用性和可持续性、功能性测试、测试web服务、多平台 测试、测试迁移、在生产环境中进行测试等。 个人觉得译者段念的介绍很到位,摘抄如下:本书详尽地分析了在组织内引入云服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从测试的角度提供了应对每种风险的可操作建议。在这个快步转向云服务的时代,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恰到好处。《云服务测试》从测试视角介绍了不同云服务的层次(IaaS、PaaS和SaaS),将组织应用云服务分成了选型、实施、生产等多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面临的风险和风险分析方法,并针对每种风险给出可行的测试方法对其进行覆盖。此外,本书还提供了详细的检查表(Checklist),以便组织内负责测试的测试经理能够快速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和测试技术,在使用云服务的决策中发挥价值。本书的篇幅并不长,也没有特别针对某种测试工具进行描述,但我相信它给出的全面分析和可操作性的建议能够为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 (PS:推荐语里面,朱少民写的说明他是读了的,某嘉宾的推荐语说明其根本没读或者至少是没有认真读的。)

软件测试笔记六

1、各个子功能组合起来是否达到预期要求的父功能 2、全局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 3、单个模块的误差积累起来是否会放大,而从而达到不能接受的程度。确认测试: 测试内容; 1、进行有效性测试 有效性测试是在模拟的环境下,运用黑盒测试的方法,验证所测软件是否满 足需求规格说明书列出的需求。 2、软件配置复审 软件配置复查的目的是保证软件配置的所有成分都齐全,个方面的质量都符 合要求,具有维护阶段所必须的细节。 确认测试的任务: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明确规定。 软件失效分类综合总结: 软件错误是一种人为错误,一个软件错误必定产生一个或多个软件缺陷。当一个软件缺陷被激活时,便产生一个软件故障;同一个软件缺陷在不同条件下激活可能产生不同的软件故障。软件故障如果没有及时的容错措施加以处理,便不可能避免导致软件失效;同一个软件故障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软件失 九、Web应用测试 9.1 Web系统的测试策略 系统架构来分:客户端的测试、服务器端的测试和网络上的测试 职能来分:应用功能的测试、Web应用服务的测试、安全系统的测试、数据库服务的测试 软件的质量特性来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和易用性测试 开发阶段来分:设计的测试、编码的测试和系统的测试。 9.2 Web应用设计测试 Web设计的测试:总体架构设计的测试、客户端设计的测试、服务器设计的测试 9.3 Web应用开发测试 代码测试:源代码规则分析、链接测试、框架测试、表格测试、图形测试 组件测试:表单测试、Cookies测试 脚本测试:GGI测试、ASP测试、ActiveX控件测试 9.4 Web应用运行测试 9.4.1功能测试:客户端的选择、客户端浏览器的配置、客户端的现实设置、内容测试 功能测试:链接测试、表单测试、Cookies测试、设计语言测试、数据库测试 Web应用的自动化技术:Web应用链接质量保证技术、Web应用功能测试技术 (1)Web应用链接质量保证技术 保证每个链接的质量,需要做到三点: ●该链接将用户带到它所说明的地方 ●被链接页面是存在的 ●保证Web应用系统上没有孤立的页面,所谓孤立页面是指没有链接指向该页面。 利用自动化工具测试Web应用的链接,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件笔记-《材料性能学》

一、拉伸 单向静拉伸试验是工业生产和材料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通过拉伸试验可以揭示材料在静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常见的3种失效形式(过量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的特点和基本规律,还可以评定出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等。 拉伸开始后,试样的绝对伸长量随力F的增加而增大。 1、弹性变形:在P点以下拉伸力F和伸长量ΔL呈直线关系.当拉伸力超过Fp后,力一伸长曲线开始偏离直线.拉伸力小于Fe时,试样的变形在卸除拉伸力后可以完全恢复,因此e点以内的变形为弹性变形; 2、塑性变形: 当拉伸力达到FA后,试样便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即出现塑性变形; 3、屈服现象:塑性变形开始后,力一伸长曲线上出现平台式锯齿,直至C点结束。 4、均匀变形(弹-塑性变形):变形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均匀地增加。 5、不均匀变形(颈缩阶段)及断裂阶段 因此,在整个拉伸过程中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及断裂三个基本阶段。 对于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由于其在结构上的力学状态差异及对温度的敏感性,力-伸长曲线可有多种形式。不同的材料或同一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有不同形式的力一伸长曲线。这主要是由材料的键合方式、化学成分和组织状态等因素决定的。不同的材料或同一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有不同形式的力一伸长曲线.这主要是由材料的键合方式、化学成分和组织状态等因素决定的。 二、各种性能指标 (1)、强度指标

①弹性极限:σe=Fe / S0 ②比例极限:σp=Fp / S0 ③屈服极限:σs=Fs / S0 ;屈服强度σ0。2=F0。2 / S0 ④强度极限:σb=Fb / S0 ⑤断裂强度:σk =Fk / Sk (2)、塑性指标 ①延伸率:δk=(Lk-L0) / L0 X 100 % ②断面收缩率:ψk=(S0-Sk)/ S0 X 100 % 第二节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对于金属、陶瓷或结晶态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之间可以看成具有:1、可逆性;2、单值线性关系;3、弹性变形量较小(ε<0。5~1%)。 对于橡胶态的高分子聚合物,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之间不呈线性关系,且变形量较大。 无论变形量大小和应力与应变是否呈线性关系,凡弹性变形都是可逆变形。 材料弹性变形的本质:概括说来,都是构成材料的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金属、陶瓷类晶体材料的弹性变形是处于晶格结点的离子在力的作用下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产生的微小位移;橡胶类材料则是呈卷曲状的分子链在力的作用下通过链段的运动沿受力方向产生的伸展。 弹性模量的物理意义:在工程上,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表示在相同的应力作用下,材料的弹性变形量越小,使机械零件和工程构建不易发生塑性变形。 影响因素:1.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四种键和位置的影响);2.晶体结构(各向异性)3.化学成分(原子间距和键合方式的改变引起);4.微观结构;5.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6.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 第三节弹性的不完整性与内耗 通常,人们把材料受载后产生一定的变形,而卸载后这部分变形消逝,材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弹性。根据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响应特点,弹性可以分为理想弹性(完全弹性)和非理想弹性(弹性不完整性)两类。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八、-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 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llg数据库, 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 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1.1.1 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 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 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青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 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 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 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综合性能检测站工作总结

综合性能检测站工作总结 综合性能检测是对安全的一种保障,做好总结,检测出更多的不足,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综合性能检测站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性能检测站工作总结篇一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交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怀来县检测站坚持以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我站以年初局党委 月15日,我站已经完成交通局下达任务的100%,共进行等级评定检测5629辆、二级维护检测9171辆。在今年9月份我站还对县内的营运客车重新进行了一次等级评定检测,保证年内没有因车辆检测出现重大交通事故。 二、完成了职工三险及工资发放工作。 2011年已接近尾声,我站正在积极配合局党委的工作步骤,积极检测上线车辆,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此外,我检测站已经对全年全体职工工资进行了足额发放,对于全体职工的三险也能够及时上缴。 三、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先导,使我站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阶。 1.今年上半年以来,我站全体职工参加了局党委组织的“三学习”

活动,并做到每人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上交一篇心得体会。 2.积极参加局党委组织的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我站王文敏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3.积极配合局党参加建党90周年红歌会活动,我站有7名同志参加大合唱,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使我站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年没有出现上访事件。 综合性能检测站工作总结篇二 金茂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座落于**市塘桥镇花园村大唐路经济开发区内,该检测站占地面积37000余平方米,内设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综合性能检测及环保检验三大检测项目,检测厂房占地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左右,总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 一、评审整改情况 获得资格许可后我们及时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并对相关环节进行了改进,具体如下: 1、结合实际工作中设备设施的操作步骤以及检测服务相关的流程制订出了符合本公司使用的作业指导书,令每个岗位分工明确,操作有序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检测服务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2、根据程序文件中的相关要求,组织了比对试验,包含人员之间的比对,设备设施的比对,通过比对分析出现误差的可能性,针对性的进行解决,提高检测报告的准确度。 3、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经过反复查验,修改不足之处,依据相

性能测试计划 完整版

性能测试方案

目录目录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本《性能测试计划书》即是基于上述考虑,参考科学的性能测试方法而撰写的,用以指导即将进行的系统的性能测试。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用Sipp 对Asterisk 进行性能测试的工作笔记

用Sipp 对Asterisk 进行性能测试的工作笔记 公司需要, 对Asterisk 进行一定的性能测试. 测试目标: 1. IVR 支持多少路 2. 一对一通话, 支持多少路 3. 不同编解码的性能影响. 4. 通话中,录音, 支持多少路. 测试工具: sipp https://www.360docs.net/doc/763436925.html,/ 辅助工具: Xlite SIP rfc:https://www.360docs.net/doc/763436925.html,/rfc/rfc3261.txt RTP for AV https://www.360docs.net/doc/763436925.html,/rfc/rfc3551.txt 环境: CPU: xeon 51101.6G*2 , 1 G MEM 物理机 Asterisk1.4.7 Asterisk 基本操作: 启动: safe_asterisk, 或者asterisk -vvvc 如果是后台启动, 连接监控: astersisk -r 关闭: 在控制栏输入stop now Asterisk 配置: 关注两个配置文件(/etc/asterisk): sip.conf // sip 分机号设置 extensions.conf // dail plan 设置, 控制呼入后是什么动作 sip.conf 添加2000 个分机号, 以便模拟1000 人呼叫(呼叫,应答) [1000] type=friend

host=dynamic context=incoming //和extensions.conf 中对应 canreinvite=no //如果设置为yes, 双方通话信息会直接进行, 而不通过asterisk. 设置成no,表示所有交互都通过Asterisk. [1001] type=friend host=dynamic context=incoming canreinvite=no extensions.conf 这里列举了多种呼叫计划, 包括IVR, 拨号通话, 通话录音等. [incoming] ;play hello world forever exten => _XXXX,1,answer() exten => _XXXX,2,playback(hello-world) exten => _XXXX,3,goto(OneToOne,_XXXX,1) ;[typetest] ;exten => 1111,1,Wait(2) ;exten => 1111,2,Record(/tmp/asterisk-recording:gsm) ;exten => 1111,3,Hangup ;exten => 1112,1,Wait(2) ;exten => 1112,n,Playback(/tmp/asterisk-recording) ;exten => 1112,n,Hangup ;[typetest2] ;exten => _XXXX,1,answer() ;exten => _XXXX,2,dial(sip/${EXTEN},10,r) ;[typetest3] ;exten => 999,1,answer() ;exten => 999,2,dial(sip/${EXTEN},10,r) ;exten => 999,1,Meetme(1234,i,123456) ;[OneToOne] ;exten => _XXXX,1,answer() ;exten => _XXXX,2,mixmonitor(test${EXTEN}.wav|av(0)V(0)) ;exten => _XXXX,3,dial(sip/${EXTEN},10,r) ;exten => _XXXX,4,Hangup ;exten => _XXXX,3,Record(/tmp/asterisk-recording${EXTEN}:gsm)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 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相位噪声性能测试

LMK04000 系列产品的相位噪声性能测试 30082862 加权函数H(f)是低通闭环传递函数,其中包含了诸如电 荷泵增益、环路滤波器响应、VCO增益和反馈通路( 数器等参数。该式表示了图1所示的每一级PLL AN-1910 30082801 图1 具有抖动清除能力的双PLL时钟合成器的架构 https://www.360docs.net/doc/763436925.html, ? 2009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300828

https://www.360docs.net/doc/763436925.html, 2 A N -1910 2.0 LMK04000系列产品介绍 图2示出了LMK04000精密时钟去抖产品系列的详细的框图。其PLL1的冗余的参考时钟输入(CLKin0,CLKin1),可以支持高达400 MHz 的频率。参考时钟信号可以是单端或者差分式的信号,为了实现操作中稳定性,还可以启用其中的自动开关模式。驱动OSCin 端口的VCXO 的最大容许频率为250 MHz 。OSCin 端口的信号被反馈到PLL2相位比较器上,而且也作为相位和频率基准注入到PLL2中。虽然在图中并未示出,其内部还是可以支持分立形式的、采用外接晶振的VCXO 。PLL2的相位比较器的基准信号输入端还提供了一 个可选用的频率倍增器,这可以使得相位比较的频率得以增加一倍,从而降低了PLL2的带内噪声。PLL2集成了一个内置的VCO ,以及可选的内置环路滤波器部件,这一部分可以提供PLL2环路滤波器的3阶和4阶极点。VCO 的输出带有缓冲,最终由Fout 引脚向外提供信号,该信号也可以经过一个VCO 分频器路由到内部的时钟分发总线上。时钟分发部分则对时钟信号进行缓冲,并将其分配给各个可以独立配置的通道。每个通道具有一个分频器、延迟模块和输出缓冲器。在时钟输出端,各信号格式的组合关系可以根据具体的器件编号来确定。 30082802 图2 LMK04000系列时钟电路的框图 下面的表格示出了LMK04000系列中目前已发布的器件。正如表1所示的那样,其中包含了2个VCO 频带以及 两种可配置的时钟输出格式。本报告中所测量的器件是LMK04031。 表1 LMK04000系列产品的器件编号、输出格式和VCO 频段 NSID 工艺2VPECL/LVPECL 输出 LVDS 输出 LVCMOS 输出 VCO 频率范围LMK04011BISQ BiCMOS 51430~1570 MHz LMK04031BISQ BiCMOS 22 2 1430~1570 MHz LMK04033BISQ BiCMOS 2 2 2 1840~2160 MHz

软件测试实习笔记1

*************************** 学习性能测试,掌握课程内容 性能测试知识点总结: --典型性能指标 虚拟并发用户数(Total Virtual Users) 单位:个 交易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单位:second/ millisecond 并发用户/响应时间图负载图 每分钟交易数(Trans Rate) 吞吐量图(ThroughOut) --服务器负载压力指标 操作系统 CPU 内存 硬盘 数据库 * User Connections :用户连接数,也就是数据库的连接数量; * Number of deadlocks:数据库死锁; * Butter Cache hit :数据库Cache的命中情况 --应用系统的指标 应用系统根据自身功能性能要求确定的指标:比如 支持的画面数量 TAG点的数量 一幅画面中支持的最多控件数量 检控更新周期 能够管理的IP数量 --性能测试 系统的性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覆盖面非常广泛,对一个软件系统而言包括执行效率、资源占用、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可靠性等等,我们这里重点讨论的负载压力是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性能测试用来保证产品发布后系统的性能满足用户需求。性能测试在软件质量保证中起重要作用。 --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是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组成部分的相应输出项,例如通过量、响应时间、CPU负载、内存使用等如何决定系统的性能,

例如稳定性和响应等。 负载测试通常描述一种特定类型的压力测试,即增加用户数量以对应用程序进行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的服务级别的测试。通俗地讲,压力测试是为了发现在什么条件下您的应用程序的性能会变得不可接受。 --负载压力测试 负载压力测试是性能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载压力测试包括: 并发性能测试(重点) 疲劳强度测试 大数据量测试 --并发性能测试 考察客户端应用的性能,测试的入口是客户端 并发性能测试的过程,是一个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即逐渐增加并发虚拟用户数负载,直到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资源监控指标等来确定系统并发性能的过程。并发性能测试是负载压力测试中的重要内容。 --疲劳强度测试 通常是采用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或者日常运行用户数,持续执行一段时间业务,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处理最大工作量强度性能的过程。 --大数据量测试 大数据量测试的两种类型 独立的数据量测试 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测试 综合数据量测试和压力性能测试、负载性能测试、疲劳性能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试方案 --考察系统配置

软件工程复习笔记总结

软件工程复习笔记总结 软件危机包含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开发软件,怎样满足人们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如何维护软件,使它们持久地满足人们的要求。v 软件工程学定义:把软件当作一种工业产品,采用工程学的原理来管理和组织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称为软件工程。v 软件是指程序、数据和文档三者共同构成的配置。v 包含与数据处理系统操作有关的程序、规程、规则以及相关文档的智力创作称为软件。文档是描述程序开发过程的,是智力创作的真实记录,是创作活动的历史档案和结晶。v 软件的描述性定义:软件由计算机程序,数据结构和文档组成。v 软件质量定义为“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求能力有关的特征和特性的全体” 具体来说:1)软件产品中能满足给定需求的性质和特性的总体;2)软件具有所期望的各种属性的组合程度。v 将软件质量属性划分为六个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这六个属性是面向用户的观点面向管理的观点,且是定性描述的。v 软件质量度量体系:内部度量可用于开发阶段的非执行软件产品,外部度量只能在生存周期过程中的测试阶段和任何运行阶段使用。v 软件工程项目的基本目标:(1)低成本;(2)满足功能要求;(3)高性能;(4)易移植;(5)易维护。v 软件工程方法学就是要从技术和管理上提供如何去设计和维护软件。v 软件开发方法:面向数据流(约旦)方

法、面向数据结构方法、面向对象方法。v 结构程序设计是进行以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为主的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它的主要观点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程序,任何程序都可由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v 用来辅助软件开发、运行、维护、管理、支持等过程中活动的软件称为软件工具(CASE)。v 软件生存周期定义: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不再使用的整个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彼此间尽可能的相对独立,同一阶段内各项任务的性质尽可能的相同。软件的开发就是“按软件顺时间发展的过程分阶段进行”的。v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瀑布模型(阶段间具有顺序型和依赖性,清楚地区分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尽可能推迟程序的物理实现,是文档驱动模型,遵循结构化设计);原型模型(软件产品的开发是线性顺序进行的,本质是快速,用途是获知用户的真正需求,一旦需求确定,原型将被抛弃)。其核心都是将软件开发划分为: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v 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组装测试、确认测试、使用和维护。v 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v 软件工程方法学: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范型v 软件工程过程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各个可能的过程,这些过程可进一步划分成为

大数据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29T15:40:33.5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作者:赵怡萍 [导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各行各业信息处理的能力与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软件测试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挑战。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软件测试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赵怡萍 浙江省方大标准信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在科技水平的发展下,人们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各行各业信息处理的能力与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软件测试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挑战。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软件测试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软件测试技术;发展 导言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互联网也得到迅速的发展,根据2014 年国际发布的报告指出,现在是数据的大爆炸时代,从全球范围来说,数据总数每两年就会增加一倍。数据时代的意义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如何对这些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数据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下面就针对大数据背景下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的介绍。 1 大数据环境下软件测试面临的挑战 1.1 传统测试平台难以符合大数据处理的要求 传统软件性能测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控制器来协调本地向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后开展服务器压力测试,是对局部物理主机进行测试负载,这种方式只由在用户数量较大的应用服务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现阶段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产生的访问量也成规模的增长,这意味要想有效测试服务器的实际承受量,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在软件真正上线之前对用户访问量的基数进行充分的测试,传统的局域网主机测试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存在难以对负载产生器的物理机数量进行动态拓展,并且云计算系统直接将客户端进行大范围的分布,无法有效对负载产生器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软件测试工作的有效开展,软件测试的效果无法保障。 1.2 ORACLE测试的有效开展受制于用户功能 大数据理念的提出大大降低了软件测试过程中海量数据处理的困难程度,通过框架处理模式可以将ORACLE 测试与管理的程序细分为map 与reduce 两个阶段,因此放需要开展程序分布工作时,用户需要完成的只有map与reduce 两个阶段的函数内容。而针对数据的分片,开展任务调度等细节工作的开展也都能狗在框架处理模式中得到充分解决。但是大数据系统也存在用户功能少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ORACLE 测试的有效开展。 1.3 无法保障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软件测试工作的开展在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下能够更便捷的开展,尤其在架构和与PAAS 程序部分表现得钢架明显,但是对用户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但是用户对PAAS 程序方面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针对GAE 数据信息存储组件部分开展测试时,当用户下达一个数据请求时,会转接到请一个请求服务器的处理层中,同时对多个网络系统开展互动。当无法明确数据实际存储位置的时候,很难有效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只能借助API 从GOOGLE 存储区域进行二次数据读取,这种操作无法保障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2 基于大数据下软件测试优化策略 2.1 不断调整与优化数据库的数据缓存区 一般来说,Oracle 数据库内存区主要由SGA 以及PGA 两个板块组成,其中SGA 板块主要属于缓冲区,用来实现数据库的数据缓冲以及共享,具体内部区域的划分直接影响到整个数据库系统性能的好与坏。数据缓存区是用来存储索引数据的区域,在软件测试过程中,相关操作对数据库发出的请求数据如果已经存储在缓冲区,那么数据会直接反馈给用户,中间检索的时间大大缩短,而如果数据请求并没有储存在缓冲区,那么系统需要在数据库中先进行检索读取,然后再缓存到数据缓存区,反馈给用户,这中间用户检索的时间大大增加。为了确保系统运行速度,方便用户能够更快速的获取数据库中的数据,需要不断提高对数据库的数据操作性能。 2.2 不断合理配置数据库的数据共享池与数据日志缓冲 数据共享池一般包括数据库缓冲以及数据字典缓存两个板块,数据库缓冲主要是用来存放已经执行过的SQL 语句, PL/SQL 程序代码分析以及执行计划操作请求信息,二数据字典缓存主要是用来存放数据库用户权限信息,数据库相关对象信息等数据。通过不断对数据库的数据共享池进行合理配置,能够大大提升SQL 语句和 PL/SQL 程序的操作执行效率。而数据日志缓冲主要是存放过往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修改信息,一旦数据日志缓冲出现失败,这意味着当前数据库设置的数据日志缓冲区容量需要扩大,否则将会影响到数据库的整体性能的发挥。 2.3 数据库中的碎片整理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也会对数据库的中数据进行调用,因此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一直都随着软件操作的开展进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磁盘碎片。通常来看,磁盘碎片可以细分为空间级碎片,索引碎片及以及表级碎片三个等级。针对空间级主要是通过操作命令导出数据后借助TRUNCATE 操作删除空间数据,再通过IMPORT 程序导入相关数据,从而有效清理空间磁盘碎片。针对所以索引级碎片,考虑到表空间中的索引数量在不断减少,而创建索引主要借助的变化频率的列开展,可以通过开展索引重建的形式来控制索引磁盘碎片的产生。对于表级磁盘随便,可以借助软件系统的数据来对已经存在的不同的数据板块进行设置,利用PCTFREE 等数据参数的重新设置来对磁盘碎片的产生进行预防。 3.3 推广智能化技术 在软件测试中运用智能化技术主要完成以下两个部分的功能:实现,界定输入数据的同时规范数据的属性要求;其次,实现充分考虑输入数据的大小,样本集以及输出的评判样式。在大规模数据的前提下,基于智能化技术可以消除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数据流的差异,同时

HLK学习笔记

HLK学习笔记 1、HLK概念和工作环境 Windows HLK是一个用于测试Windows 10技术预览版的硬件设备的测试框架。有资格获得Windows徽标,产品必须经过测试使用Windows的HLK。 1.1、HLK测试环境 Windows HLK包含两个组件:一个测试服务器和一或多个测试系统。 HLK测试服务器通常称为控制器,测试服务器包好两个部分:Windows HLK Controller 和Windows HLK Studio。侧首服务器是测试执行引擎,集中测试管理和计算机管理。Controller和Studio是从Windows HLK 安装源安装。一个控制器可以控制一系列客户端计算机。。 HLK测试系统也被称为客户端计算机,每个测试系统可以有不同的配置,适合不同的测试场景,包括不同的硬件、操作系统、服务包和驱动程序。每个测试系统可以只有一个测试服务器相关。可以通过运行Windows客户端软件安装HLK直接从共享网络配置每个测试系统。 1.2、HLK部署方案 Windows HLK 有两种部署方案: 加入到域的环境:在加入到域的环境中,需要一个域控制器,为Windows HLK 功能指定的所有计算机都需加入到该域控制器。加入到域的环境部署Windows HLK至少需要三台计算机:一台Windows 域控制器、一台Windows HLK测试服务器和一台Windows HLK 测试计算机。请确保在域控制器上已配置而且正在运行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 工作组环境:工作组环境中没有域控制器。在工作组中部署Windows HLK 至少需要两台计算机:一台测试服务器和一台测试计算机。请勿使用默认的管理员帐户。 若要测试系统和过滤驱动程序,至少需要1台测试服务器和1台测试计算机。 若要测试外部设备,至少需要1台测试服务器、1台测试计算机以及要测试的外部设备。 若希望降低控制器和客户端的管理开销,则可以选择分配较少的控制器,并

RedGate性能测试工具学习笔记V1.0

https://www.360docs.net/doc/763436925.html,?
简介?
.NET?Developer?Bundle http://www.red‐https://www.360docs.net/doc/763436925.html,/products/dotnet‐development/dotnet‐developer‐bundle/ 包含工具:?
ANTS Performance Profiler Pro Identify bottlenecks and ensure code is performing optimally.
https://www.360docs.net/doc/763436925.html, profiling: HTTP requests, .NET code, & SQL calls
Understanding why an application performs badly can be a tedious process. With so many possibilities, it’s difficult to know where to start.
ANTS Performance Profiler provides you with all the contextual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identify the bottleneck, from the moment an HTTP request calls your .NET code, to the moment the SQL queries you make return results.
ANTS Memory Profiler Find and fix memory leaks in your .NET applications.
.NET Reflector VSPro Seamlessly debug into third-party code and assemblies, even if you don't have the source code for them.
?
https://www.360docs.net/doc/763436925.html,?

大数据平台基准测试流程(测试工具)解析

43 引言 互联网的普及已经连接了全世界近30亿人口,目前,互联网上的网页数目已经突破10亿[1],大量的数据在网络中产生,而新的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数据源,并带来数据量爆发式的增长。大数据在数据量、数据类型和处理时效性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应运而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并行计算框架等模型以低廉的价格解决大数据的挑战。新的计算框架和数据库系统层出不穷,大数据产品和系统不断推陈出新,催生出对这些产品和技术进行基准对比的需求。 大数据基准测试从具体应用中抽象出有代表性的负载,根据真实数据的特征和分布生成可扩展的数据集,以相应的指标衡量负载处理数据集的效果,以此来比较大数据处理系统的性能。本文结合大数据处理系统的特点,阐述大数据基准测试的要素和构建流程,最后从数据、负载和软件栈等方面比较现有基准测试工具,并展望未来基准测试工具的发展方向。 1 大数据起源和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数据来源。互联网应用记录着用户每天在网上的行为数据, 用户的社交数据、搜索数据、购物数据都被一一记录下来。而线下的生活也处处与网络相关,通话记录、医疗数据、环境数据、财务数据也通过网络留存下来。工业互联网中的机器配备了传感器和网络传输装置,积累了大量机器数据。物联网连接地球上所有的人和物,感知并跟踪着物体和人的状态。据IDC 预测,从2005年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会从130EB 增长到40ZB [2]。 随着数据源种类的激增,新的数据不仅在数据量上有了很大的体量,其数据结构也不同于以往的关系型数据结构,智能设备、传感器和各种应用的兴起,视频、图片、音频、文档、网页和日志等大量非结构化的数据蜂拥而来,为当前的数据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