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实验——我们都是被电击的狗

习得性无助实验——我们都是被电击的狗
习得性无助实验——我们都是被电击的狗

习得性无助实验——我们都是被电击的狗我们在中学课本上学过,俄国人巴浦洛夫做过一个关于条件反射的实验,就

是在给狗狗喂食的时候同时摇铃铛,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就算没有食物,狗狗在听见铃铛声,也会流出唾液,这时候狗狗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把铃铛和食物联系了起来。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受此启发,同样用狗做了个实验,只是把食物换成了痛苦的电击,他把狗关进一个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狗狗施以电击,狗在笼子里难以逃脱,只能在笼子里四处狂奔,屁滚尿流,哀叫不已。经过多次电击后,他把笼门打开,当蜂鸣器再响时,狗不但没有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哀嚎不已浑身颤抖。为什么狗狗连简单的逃跑都做不到了呢,因为前几次实验中,狗已经认识到逃跑时没有用的,只能绝望的等待即将到来的苦难。塞利格曼把这一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随后也发现这种现象在人类身上也会发生。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达到特定的目标,或发现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当然,人事有智慧的,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对客观环境和主体因素进行分析,对自己行为失败的结果进行归因。但是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无助的、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降低到很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习得性无助是指智慧生命体通过学习得到的因为重复的失败的挫折体验或

惩罚而造成的失去反抗和再次尝试的能力从而听任摆布的无助的心理状态。

我本人是一个乡下野孩子,小时候没少和其他人一起下河玩水,只是我一直都学不会游泳,只能在岸边水浅处扑腾玩泥巴。我不是没用心学过,学过几次总是浮不起来,喝过不少水,还差点淹死。时间久了就没了学游泳的念头,反正不会游泳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是不,一直到现在,我依然不会游泳,到游泳池我也只是在水浅的地方扑腾扑腾。我认识一个职场女性,在工作中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深得领导赏识和同事爱戴,她也有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不会用excel和ppt,平时总是尽量避免这方面的工作,如果非要弄不可,就哭闹着找人帮忙了。她说自己也不是没有学过,只是总是弄不好,看见这些就头大,反正总有人帮忙,也就懒得学啦。

其实习得性无助现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我见过有个学生门门功课都很好只有英语永远不及格,他用心学过却总考不好,就斥之为鸟语说反正以后也不用和外国人说话所以干脆不认真学了;我见过有个女孩内向害羞不敢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只因为她小的时候被人孤立过;我见过有粗犷的壮汉一直害怕老鼠,因为小时后有只老鼠从他脚上爬过把他吓得不轻……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习得性无助问题。

人或者动物,为什么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呢?我觉得因为人或者动物是有智慧的生命体,有着记忆,可以从以往的经历或者其他途径中获得经验,再用这些经验来指导现在行为活动,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已有的经历经验可以避免很多错误和损失,这样人才能进步,整个人类社会才会发展,只是当这样的经历经验是负面的甚至错误的的时候,它带来的指导作用也就是错误的。另外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即使以往行之有效的经验经历在当下也不一定适用。最简单的例子,大象年幼时被束缚在柱子上,力气小挣不脱,当它长大了有了足够的力气,用的却还是小时候经验和记忆——柱子是挣不开的,于是永远被束缚在柱子上。

习得性无助或者失败,会导致自我概念缺失、成就动机下降、自我效能低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自我概念缺失,就是自认为能力不足不如别人,不受他人欢迎;成就动机下降,就是失去了学习某一技能或达成某一成就的动力;自我效能低,就是倾向于降低自己完成一项任务的期望,以逃避可能到来的失败带来的失望。

我研究探讨习得性无助,因为我本人就是严重的习得性无助患者,而我也发现很多人或多或少在某方面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以后我会尽我所能对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影响和克服办法做详尽的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 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 A、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

收集的关于习得性无助的概念

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长期经历失败的儿童,久病缠身的患者,无依无靠的老人。他们身上常常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特征: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 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而且不在少数。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以狗为对象做了下列一组实验。 程序一:把一条狗放进一个笼子里,锁住笼门使狗无法轻易从笼子里逃出来。而笼子里装有电击装置,通过这一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刚好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使狗毙命或受伤。 塞里格曼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地挣扎,想逃出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它发现无法逃脱后,挣扎的强度就逐渐降低了。 程序二:把这只受过电击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实验者发现,这只曾受过电击的狗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绝望地忍受着电击的痛苦,根本不去尝试有无逃脱的可能。 程序三:把没有经受过电击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发现这些狗全部都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 塞里格曼把上述实验中,狗的绝望心理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塞里格曼为了找到防止“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办法,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 让狗在接受“无法摆脱的电击”实验之前,先学会如何逃脱电击之苦。方法是先把它们放到可以躲避电击的那个笼子里,当它们接受电击时,只需轻轻一跳,就可以免受电击的痛苦。等到狗学会能轻易地从笼子的一边跳到另一边时,再让它们参与第一个实验。结果发现,这些狗们就不太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境地。 习得性无助的启示 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高中生物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一纵观全题,审清题意 实验题的逻辑性是很强的,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每一个步骤,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遇到实验题时,通读全题,仔细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问题,把握好题目前后的相关性,对题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找出解题的方向。 二确定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中的结论是不确定的,有多种可能,而验证性实验是在已知实验结论的前提下,对其加以证实,即结论只有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探究”一词的为探究性实验,出现“验证”一词的为验证性实验。但判断此类题目的依据不能只看是否有“探究”或“验证”这两个名词,应以题目的具体含义为准。 三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 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是解答实验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实验用具及材料可以帮助你们准确地安排实验步骤。有些实验的操作方法可能有多种,而不同的方法需要不同的用具及材料。所以在选择实验方法时,应以题目给出的用具及材料为准。另外,题目给出的实验用具及材料,可能会依据实验的具体操作需要从中选择使用。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用具和材料,在实验操作步骤中不能出现。 四遵守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这是对照实验中的一个重要事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只

能有一项条件不同,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五时刻注意题目给出的条件 题目给出的条件是解答实验题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在解答每一个小题时都应该谨慎小心,防止漏用、误用每一个条件。尤其是实验题的条件都比较长,可能有的同学在做到最后几个小题时把前面给出的条件忘记了,所以,此时重读题干,就很有必要了。 六实验步骤中的常用词语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常用词语的使用。如分组实验时要编号,加试剂时要注意用到“相同”“等量”“平均”等,这样能保证实验步骤的严密性。 七实验步骤中的最后一步 如果所用的实验材料为有生命的物质,在完成实验装置的操作后,最后一步可以这样解答,“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入……”这一句话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当然,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稍作变动。 八注意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实验结果也就是一种实验现象,而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推出来的,二者不可混淆。做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问得是实验结果还是实验结论,二者要分开来答.验证性实验的结论只有一个,而探究性的实验需要讨论,但并不是把所有的可能结论全部答出来,还要注意其合理性。 观察类实验

2013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实验者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实验法: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即控制无关变量,只让自变量起作用),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即因变量)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5.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6.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反射。 8.动力定型:是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系统,是对符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的反应。 9.感觉:是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所作出的反映。 10.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11.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感受性暂时起伏波动的现象。 12.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13.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感知能力。 14.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15.记忆表象或称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 16.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17.后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18.超额学习: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19.联想: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现象。 20.遗忘:是党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的现象。 21.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是,仍然可以被识别出来。 22.回忆:根据需要吧经历过的事物独立地在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 23.保持:是指识记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中保留与巩固的过程。 24.识记:通过反复感知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映像的过程。 2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在学校中,总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学习成绩跟不上其他同学,上课时无精打采,其他方面表现也不佳。这些学生往往被教师们称为学困生。那么,到底有哪些原因导致学困生的产生呢?教师又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重拾学习信心,不再为学习感到困难? 一、学困生的“习得性无助”及成因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1967年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 起初他将狗关在笼子里,笼子边放着一只蜂鸣器,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狗以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难受地倒在地上。多次实验后,蜂鸣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就把笼子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狗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可结果却是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种现象就是“习得性无助”,即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识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个体在经常的学习失败和挫折中习得的行为方式。学困生的产生类同于此,他们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学习失败,从而产生“习得性无助”。学生造成学习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无意识失误 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某班自习课时,一女生来到教师办公室请教化学教师。问题很简单――用三种方法制取CO2并写出制取的反应方程式。该女生只能想出两种方法,于是就来问老师第三种方法。可是该教师很严厉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也不会做,你上课在干什么!”于是,女生满面通红,低着头走出了办公室。此事发生后,该女生凡遇有学习困难时,再也不敢去问老师,特别是对化学课失去了学习兴趣,成绩也渐渐地落后了。 这位教师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自尊心最强烈的时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他们就会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导致学习进一步失败而形成恶性循环,“习得性无助”现象就此而产生。 教学中可能导致“习得性无助”产生的情况还有:课堂提问时学生作出了正确回答,教师也不给予鼓励;课堂提问时,学生一旦答错,教师让他站在位置上,让其他

习得性无助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无助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从小到大我们接受到的最多的教育。“坚持不懈就能成功”,“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都一致强调只有坚持不懈、重新开始,才能获得成功。那么习得性无助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面对被电击的狗我们感到又可怜又可悲,这些狗太笨了,为什么不再尝试挣脱呢——只要轻轻挣扎一番,就能逃脱痛苦牢笼。似乎有着聪明智慧的人类,不该有这样的问题。 经历无数次失败最终获得巨大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做了上千次试验,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伟大的爱迪生先生不屈不挠,最后终于找到了最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成功发明了电灯;创立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花了整整两年,被拒绝了1009次,终于在第1010次走进一个饭店时,得到了一句“好吧”的回答。在这里我并不是否认坚持和重复尝试对于成功的必要性,没有人能随随便便不努力付出不再三尝试就能成功。只是坚持成功的人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坚持了也没成功,由于幸存者效应,只有那些成功人士进入的大家的视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很多人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况且有些事不是坚持就能成功的。 在这里我介绍一个概念:试验成本,顾名思义,试验是需要成本的,小到一点时间,一些口舌,大到千万资金甚至生命,都属于再次尝试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实验成本有大有小,并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这样的成本再次尝试的。复读,最典型的重复实验,一次高考失败然后复读,需要财力和一年的时间成本,压力也变得很大,如果再次复读,压力会变的更大。同理,创业,一次创业失败,对普通人来说很难再次筹集足够的资金再次创业了,这就是实验成本。 更让人绝望的是,有些实验成本甚至是生命,或者即使能承担成本也没有重复实验的机会了。相比之下爱迪生的电灯泡试验即使失败了上千次,但相对来说试验成本微乎其微。这些原因导致重复实验变的很难,所以一次失败会导致实验者难以承受失败带来的后果,从而导致习得性无助。 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地球上人智力最高,又为什么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呢?我觉得因为人或者动物是有智慧的生命体,有着记忆,可以从以往的经历或者其他途径中获得经验,再用这些经验来指导现在行为活动,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已有的经历经验可以避免很多错误和损失,这样人才能进步,整个人类社会才会发展,只是当这样的经历经验是负面的甚至错误的的时候,它带来的指导作用也就是错误的。另外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即使以往行之有效的经验经历在当下也不一定适用。最简单的例子,大象年幼时被束缚在柱子上,力气小挣不脱,当它长大了有了足够的力气,用的却还是小时候经验和记忆——柱子是挣不开的,于是永远被束缚在柱子上。 失败对个人会有很大影响,一是情绪低落,难免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为什么我做不到,是不是我太笨?二是他人的评价随之降低,毕竟还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世界,谁会把兵败自杀的项羽当作偶像呢?第三当然就是随着失败,失去了很多东西。

习得性无助实验合集.doc

第44周习得性无助实验:告别无助,体验成功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再度面临各种问题时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并把这种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做了一项非常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实验,生动地演示了形成绝望心境的过程。 塞里格曼将狗分成两组,一组是实验组,另外一组是对照组。 首先,塞里格曼将实验组的狗放进一只笼子里,狗逃不出这只笼子,笼子里面放着电击设备。然后,给狗施加电击,电击能引起狗的痛苦,却不会伤害其身体。他发现,这只狗在最初被电击时,拼命地挣扎,想逃脱这只笼子,可是经过多次努力之后,发现依旧不能逃脱,挣扎的程度就渐渐降低了。 接下来,塞里格曼将这只狗放入另外一只笼子内,该笼子由两部分组成,中间以隔板隔开,狗可以轻易地跳过这块隔板。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外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入这只笼子时,塞里格曼发现它除了在头30秒惊恐一阵外,之后就始终卧在地上接受着电击的痛苦,在这样容易逃脱的环境,它连试都不去试。而把对照组中的狗,也就是那些未经过首次实验的狗直接放入这只笼子内,它们全都能够轻易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从而避免了电击的痛苦。 研究表明,反复对动物施以无法逃避的强烈电击会导致其产生无助与绝望的情绪。

在20世纪80年代时,心理学家依然在继续着“习得性无助感”的实验。费城天普大学的菲立普·柏希与助手训练一批老鼠去认识警示灯,让它们知道5秒钟内将有电击。一旦老鼠明白了警示灯的含义,就可以走入安全区以躲避电击。当老鼠学会这一步之后,他们又将安全区挡住,让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电击而逃脱不了。可想而知,就算后来可以逃脱了,老鼠还是不能重新迅速逃避。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再度面临各种问题时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并把这种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造成个体的抑郁并使其对生活失去希望,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生命个体会因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去做任何努力与尝试。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习得性无助”不仅会发生在动物身上,也同样会发生在人类身上。1975年,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用人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人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塞里格曼将许多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将他们分成三组:让甲组听一种噪音,该组学生不管怎样都无法让噪音停止;让乙组也听这种噪音,但通过努力他们可以让噪音停止;丙组学生是对照组,不听噪音。 当测试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以后,随后参加另一种实验:实验设备是一只“手指穿梭箱”,当他们将手指放进穿梭箱的一边时,便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而放进另外一边时,就听不见这种噪音。 结果显示,乙丙两组测试者在“穿梭箱”的实验过程中,学会了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实验素养提升5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技能必备] 1.两种实验的比较 比较 项目 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概念 指实验者在不知实验结果的前 提下,通过自己进行实验、探索、 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 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 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 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 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实验目的 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 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验证已知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 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假设 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 的形式表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 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 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 案』、解释 因结论是已知的,故不存在假设 问题 2.实验探究题的答题“五步曲”

[技能展示] 1.为研究过期的生长激素的生物活性及能否使用,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相关实验材料和用具(一群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幼龄小白鼠和饲养它们的必需物品,正常的生长激素、过期的生长激素、生理盐水、注射器、酒精棉等物品)开展了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应向实验组小白鼠注射适量的________;向对照组A、B两组小白鼠分别注射等量的________和生理盐水。 (2)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若实验组个体和A组个体的大小相同,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组个体比A组个体________(填“大”或“小”),但比B组个体________(填“大”或“小”),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实验组个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死亡或不良反应,则说明过期的生长激素不能使用。 『解析』(1)本题的实验目的是研究过期的生长激素的生物活性及能否使用,由题意可知,生长激素是否过期是实验的自变量,正常的生长激素具有生物活性,需设置一组注射等量的正常的生长激素溶液的小白鼠,即A组,其可作为注射适量的过期的生长激素的小白鼠即实验组的对照组,另外,还要考虑到注射过程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需要增加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的小白鼠,即B 组,作为对照组。 (2)探究性实验结果与结论不唯一,要逐一分析,不得遗漏。根据本题的实验目的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有:过期的生长激素具有完全正常的生物活性,可以使用;过期的生长激素具有部分生物活性,可以使用;过期的生长激素丧失了生物活性,不能使用。结论与结果必然是一一对应的,则上述结论对应的结果为;实验组个体和A组个体的大小相同;实验组个体比A组个体小,但比B组个体大;实验组个体和B组个体的大小相同。当然,若实验组个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死亡或不良反应,则不能判断过期的生长激素是否具有生物活性,但能说明过期的生长激素不能使用。 『答案』(1)过期的生长激素溶液正常的生长激素溶液(2)①过期的生长激素具有完全正常的生物活性,可以使用②小大过期的生长激素具有部分生物活性,可以使用③若实验组个体和B组个体的大小相同,则说明过期的生长激素丧失了生物活性,不能使用 2.某物质(X)本身不能降低血糖浓度,但其可增强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发挥使血糖浓度下降。为了验证该结论,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①将生理状况相同的60只健康小白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求每组平均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各组小白鼠在适宜且相同条件下饲养2小时,期间每隔30 min测定一次各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长期经历失败的儿童,久病缠身的患者,无依无靠的老人。他们身上常常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特征: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 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习得性无助的来源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以狗为对象做了下列一组实验。 程序一:把一条狗放进一个笼子里,锁住笼门使狗无法轻易从笼子里逃出来。而笼子里装有电击装置,通过这一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刚好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使狗毙命或受伤。 塞里格曼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地挣扎,想逃出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它发现无法逃脱后,挣扎的强度就逐渐降低了。 程序二:把这只受过电击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实验者发现,这只曾受过电击的狗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绝望地忍受着电击的痛苦,根本不去尝试有无逃脱的可能。 程序三:把没有经受过电击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发现这些狗全部都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 塞里格曼把上述实验中,狗的绝望心理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塞里格曼为了找到防止“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办法,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

SDSM模型在海河流域统计降尺度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第30卷第12期2008年12月 资 源 科 学RESO URCES SCIENCE Vol.30,No.12December,2008 文章编号:1007-7588(2008)12-1825-08 收稿日期:2008-07-21;修订日期:2008-09-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变化环境下跨流域分布式水循环模拟及其不确定性量化研究0(编号:40730632);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专项:/华北农业区与澳M 2D 流域水资源安全与环境可持续性研究0(编号:2006DF A2189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跨流域调水对陆地水循环影响与水安全研究0(编号:Kzcx22y w 2126)。 作者简介:褚健婷,女,甘肃天水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E 2mail :cj tqd@yahoo.co https://www.360docs.net/doc/7f4019358.html, 通讯作者:夏军,E 2mail :xiaj@igsnrr.ac.c n S D S M 模型在海河流域统计降尺度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褚健婷1,2 ,夏 军1 ,许崇育 3 (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2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31奥斯陆大学地球科学系,挪威)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对陆地水循环会产生重大影响,统计降尺度方法是解决大尺度气候信息和小尺度水文响应的空间尺度不匹配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选取N CE P P NC AR 再分析日资料(简称N CEP)和HadC M3在A2和B2情景下的大气变量日资料(简称H3A2和H3B2),并选取海河流域上11个站点1961年~2000年日平均温度、蒸发皿蒸发量以及降水的实测资料,采用SDS M(the Statistical Do w n 2Scaling Model)方法,进行海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量的降尺度研究。研究表明:1使用SM LR (Stepwise Multi 2Line Reg ression)方法,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优选出具有一定物理机制的适用于不同预报量的预报因子;oSDS M 方法对日平均温度、蒸发皿蒸发量以及降水都能较准确模拟,其观测与模拟值的确定性系数分别可达99%,92%和73%以上;?SD SM 方法在模拟极端事件时存在一定系统偏差,而且模拟的峰值略滞后。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气候变化;海河流域;统计降尺度;SDS M 方法 1 引言 大气中C O 2和其他痕量气体浓度的增加以及人类活动,特别是燃料燃烧和陆地使用变化,会改变全球能量平衡,加热大气,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2] ,伴随着气候变暖,全球水循环被改变,反过来 又影响到生态、社会、经济等和人类活动相关的各个方面。海河流域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近年来由于海河流域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需水量和供水量之间的矛盾愈加显著,研究如何保证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全球大气环流模型(G lobal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GC M s)是提供全球气候变化信息的重要工具。由于其分辨率比较粗,通常在2b @2b 以上,而水文模拟的尺度需求一般在几百公里,所以GC M s 模型的输出一般无法提供水文影响评价所需要的高精度区域特征和动力过程。为了解决这种空间尺度不匹配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涌现出各种降尺度方法,并在欧洲、美国等地区得到广泛应 用 [3~8] 。在中国,虽然统计降尺度方法的研究逐渐 得到重视[9~15] ,但是与欧美等国家相比,研究的深度 还不够。 降尺度方法主要分为2种:动力降尺度方法和统计(经验)降尺度方法。其中,统计降尺度方法由于使用灵活而且计算量小,经常被用在气候影响评价中。按照使用技术,统计降尺度方法可分为回归方法,环流分型技术和天气发生器3种类型。SDS M (the Statistical D ow n 2Scaling M odel)[16~18] 是一种多元 回归和天气发生器相耦合的降尺度方法,和其他统 计方法的比较 [19~22] 表明:SD SM 模拟效果好而且简 单易行,在西方国家得到推广,在我国,SDS M 曾被用在黄河的中上游地区,但是在海河地区的应用还属空白 [23,24] 。 Fowler(2007)[25] 认为目前还不能确定在水文评 价中最可靠的统计方法和最精确的结果,即使在相同流域,降尺度方法不同,水文的响应也有显著差异,所以具体的流域和具体问题不同,所适用的统计方法也不同。那么,这种性能优越的S DS M 方法是

习得性无助

在说社交恐惧症之前,我们要先说一下“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也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而社交恐惧症就是一个人偶然一次或者几次体会到社交的创伤,但自己事后被当时产生的痛苦所困,多次强化暗示后,便可能对以后类似的痛苦而产生“习得性无助”。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常见的恐惧对象是异性。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 例如,一个小女孩,在课堂上偶尔一次发言不顺利,可能是结巴或者停顿,遭到了身边同学们的嘲笑,这个痛苦一下子就被钉入心中,以后每每发言都和这次一样糟糕,而且愈演愈烈。后来,导致在课堂上不能回答任何问题,因为无法出声;出门后不能去商店买东西,因为无法与营业员交流。但是私底下与家人朋友之间却不存在这样子的障碍。这便是“习得性无助”而导致的社交恐惧症。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确定了一些父母的养育方式将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发生: 1、过于保护孩子,对孩子缺乏信任,缺乏情感支持。 2、过度关注孩子服饰是否整洁和言谈举止是否得体。 3、不鼓励孩子进行社会交往,从而妨碍了他们学习社交技巧来控制自己对社会的恐 惧。 关于治疗,可采用认知行为的集体治疗:就是让一群“难兄难弟们”聚在一起,相互复述或者模拟能够引起恐惧的社交场合。例如,当一个人对在公众面前演讲极度恐惧时,大家就集体扮演他的听众,来一场模拟演讲秀。 除此之外,还鼓励大家轮流吐露自己内心的痛苦,获得其他人共同的安慰,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也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

事业单位判断推理题库:判断推理考试练习题(180)

事业单位判断推理题库:判断推理考试练习题(180) 1.习得性无助是指在多次经历过消极体验之后,再面临同样或类似情境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 下列属于习得性无助的一项是( )。 A.小明兴高采烈地跟妈妈谈起自己跟同学去爬树的事,遭到严厉批评,并被警告不能再玩危险的游戏,小明因此再也不把玩的事情告诉妈妈了 B.4岁的丽丽刚刚跟爸妈分房睡,她说一闭上眼就会想起奶奶讲的老妖精的故事,于是爸爸妈妈只好允许丽丽每晚都开着台灯睡 C.小李因为宿舍水管漏水的事多次报告宿舍管理员和学校的后勤部门,可是一个月了还是没人来修,前两天宿舍灯又坏了,小李索性不报告了 D.小张刚搬来时,邻居家的小狗一见到他就很凶地叫,过了一个多月,小狗认识他了,每次都会友好地向他摇尾巴,但小张还是有点害怕 2.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按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或其他代替物。 以下属于定金的是( )。 A.甲与乙(房东)于6月5日签订租房协议(月租金500元)。该协议将于6月10日生效,乙要求甲先“交”100元钱,如甲不能履行合同,将不予退还 B.小张今年考入大学,通知书上写明,须先交纳学费5000元,才能办理入学手续 C.甲欲向乙借款1000元,甲的好友丙将自己价值1000元的相机留给乙作为担保 D.小王近日签了一份购房合同,在合同条款中规定,首付10万现金,剩余10万元于办理产权证书时一并交清 3.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损坏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下列行为中构成诽谤罪的是( )。 A.甲因公司经理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而心怀不满,认为这是由于自己在言语方面得罪了经理的缘故,于是多次在同事面前表述这种想法,给经理的声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B.乙与邻居王某素来不睦,在王某想要卖房搬家之际,乙多次向周围住户声称王某家的房屋风水不好,致使王某因房价下跌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总结习得性无助儿童的心理特征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陈言贵心育良方低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结果的内在心理动力。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在活动中能够完全地投入并精益求精。在逆境中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习得性无助”的个体成就动机低。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遇到困难时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再指望自己成功。 低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指个体对于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特征的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它能够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帮助调节和维持自己的行为,对于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在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等各个维度上的自我概念一般均比较低。他们态度消极,对事物毫无兴趣,与同伴相处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而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 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习得性无助”的个体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因而倾向于制定较低的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他想的更多的是活动的失败。因而,将心理资源主要投注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没有自信心,不加努力便会放弃。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经常 体验到强烈的焦虑。身心健康也受到损害。 消极的定势。定势指个体心理上的一种准备状态和行为倾向,它受个体先前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需要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心理学家乌兹纳泽证实,定势是完整的个体状态或个性模式,是其主观需要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构成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内部条件,决定着个体的活动倾向。“习得性无助”的个体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周围人的消极评价.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他们还往往固执己见.不能吸收别人 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问题。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措施马勇琼江西社会科学 &:成就动机水平低。成就动机是一种在较高水平上达到某一卓越的社会目标的需要,它能促使人去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在完成任务上追求成功的倾向强,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活动中能够投入全部的精力,在逆境中具有战胜困难的自信。 “习得性无助”学生成就动机水平低,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积极反应的要求降低,消极被动,遇到困难时往往自暴自弃。在他们心目中,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于成功的希望,因而他们不再指望自己获得成功,在完成任务上防止失败的倾向强。 自我意识消极。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整合统一。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出现障碍,认识就会变得模糊,行为就会变得荒唐、失控,整天处于浑浑噩噩中,不知所措。习得性无助学生自我意识消极、不健康,他们不能进行恰当的自我认识、真实的自我体验和合理的自我控制,容易陷入自卑、自我中心、自我失控等自我意识的误区,对学习毫无信心,与他人相处时,他们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这使得他们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易引起抑郁的产生。 #"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对PMV热舒适模型适用性的分析

[文章编号]100228528(2009)0620108207 对PMV 热舒适模型适用性的分析 王海英1,2 ,胡松涛 2 (1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710055;21青岛理工大学,青岛266033) [摘 要]PMV 热舒适模型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室内热舒适评价模型,在其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预测误差。本文首先研究了PMV 热舒适模型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预测误差,而后对其产生误差的各方面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总结了PMV 热舒适模型预测准确的应用范围。研究结果对提高室内热舒适和建筑节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热舒适;PMV 热舒适模型;热感觉[中图分类号]TU8311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he Applicabili ty of PMV Thermal Com fort Model W A NG Hai 2ying 1,2 ,HU Song 2tao 2 (1.X i p an U niv ersity o f A rchitecture an d Technolo gy ,Xi p an 710055,China ;2.Q in gdao Techno lo gical U nive rsity ,Qingda o 266033,China ) [Abstract ]The PMV thermal co mfo rt model i s widely used to evaluate the indoor thermal co mfo rt,w hile i t w as reported that there were discrepancies between PMV index and real thermal co mfort feeling o f occupants.In this paper,the discrepancies and the related reasons were analyzed.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application range that PMV model could accurately predict the thermal comfort lev el w as co ncluded,which had sig nifican t meaning in improving 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2saving of buildings. [Keywor ds ]thermal co mfo rt,predicted mean vo te (PMV )model,thermal feeling [收稿日期]2008210230 [修回日期]2008211225 [作者简介]王海英(19752),女,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联系方式]yi ngzi75@https://www.360docs.net/doc/7f4019358.html, 1 前 言 办公建筑安装空调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室内人员创造舒适的热环境。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 HRAE 标准55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 O 标准7730中规定了能够让大多数人感到满意的空气温度范围。这些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丹麦的Fanger 教授及其同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得到的人体热舒适模型,即PM V 热舒适模型。该模型综合了人体变量和环境变量中6个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其采用的PM V 指标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评价热环境的指标。虽然PMV 热舒适模型已经成为预测人体热舒适的标准方法,但国内外许多学者还是对其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本文将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PM V 热舒适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及其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深入讨论。 2 PMV 热舒适模型 PM V 热舒适模型是于20世纪70年代在气候模拟室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PM V 热舒适模型将4个环境变量(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平均辐射温度)和2个人为因素(新陈代谢率和服装热阻)综合成1个能预测热舒适的指标,即PMV 指标,它将热感觉分为7个等级:冷、凉、稍凉、适中、稍暖、暖和热,对应的PMV 指标值分别为23、22、21、0、1、2和3 [122] 。很多研究者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利用该 热舒适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有些研究者认为PM V 热舒适模型在预测热舒适时是有误差的,并对其适用性提出了质疑。211 PMV 热舒适模型的导出 PM V 热舒适模型是基于体温调节和热平衡理论得出的。根据这些理论,人体通过生理过程,如出汗、打冷颤和调节皮肤血流量等,来保持新陈代谢产热量和身体失热量的平衡。保持热平衡是达到热中性感觉的首要条件,Fanger 认为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非常高效的,即便在不舒适的环境中,人体也能在较大的环境参数变化范围内达到热平衡[2] 。 第25卷第6期2009年6月 建 筑 科 学 BUILD ING SCIE NCE V ol 125,No 16Jun.2009

对于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及改进建议(1)

对于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及改进建议 黄小凤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 摘要: 当今国际社会中,关于信用风险的评估分析主要使用KMV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 +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在这四个模型中,只有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考虑了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因素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在经济萧条期间,商业银行发生的违约事件明显多于经济良好的时间。所以,认为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相比于其它模型更加合理。但该模型也有其漏洞,所以提出了实际贷款过程中以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为主,混合使用另外其它模型的建议。 关键词:信用风险、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违约、商业银行 一.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概述 1.1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定义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是由麦肯锡开发的一个多因子模型,可以用于预测仿真既定宏观因素取值下各个信用等级对象之间联合条件违约分布和信用转移概率。在观测到失业率、GDP增长率、长期利率水平、外汇水平、政府支出和国民储蓄率等宏观经济因子信息时,计算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信用评级的违约和信用潜移概率的分布函数。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将观测到的违约概率和信用潜移概率与宏观经济因素联系起来。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各信用主体信用降级和违约概率增加;与此相反,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时,各信用主体信用降级和违约概率减少。也就是说信用周期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假定能够得到相关的数据,这一框架可以应用到每一个国家,并可用到像制造业、金融业和农业等不同的部门和各种类型的信用个体。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的理论基础是信贷质量的变化是宏观经济因素变化的结果,通过多元经济计量模型来模拟宏观经济状态,然后将经济状态与协同的条件违约率和评级转移对应,以此得出信贷组合的损失分布。相对于其他模型而言,该模型的输人变量主要依靠一系列的宏观经济变量如失业率、利率、经济增长率、政府支出和储蓄水平等,对每个国家不同行业中的违约概率和信用等级转移概率的联合条件分布进行模拟。当经济条件恶化时,降级和违约会增加;当经济状况好转时,降级和违约将减少。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的假设条件是每个债券的信用评级对整体的信用周期更敏感。 1.2违约预测模型 违约概率为一个Logit函数,其变量为一些宏观经济变量的当前值或滞后值构造的综合评级指数,可表示为: (1) 其中,P j,t表示国家或行业j中债券在时期t的条件违约概率,Y j,t表示由宏观经济变量构 造的评级指数。注意上述Logit变换保证了计算得到的违约概率处于0与1之间。 某一时期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宏观经济指数Y j,t可用下述的多因子模型来表示: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