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茶文化

祖国茶文化的传播

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是数千年来先哲们不断探索、积累的文化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
在祖国悠悠数千年的茶饮历史士,茶文化这颗东方文化的明珠曾几度大放光彩。唐宋是茶饮和茶文化兴盛叶期,文人乳士留下了,午许多多咏茶佳篇和 茶画名作,中唐“茶圣”陆羽的《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茶艺专著。日本茶道是由当时的日本名僧空海和荣西从我国传去,并结合日本民族习俗演变而成的。明清以后茶文化兴盛,随着海外贸易发展,远播世界许多地方。
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在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以至西欧、北美、中东、非洲等世界各地生根开花。近一、二十年来茶艺茶道更是风行于世,一股以饮茶、品茶、赏艺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性茶文化热方兴未艾,凡有华人的地方,茶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茶在二十一世纪将是世界饮料之王。中国茶文化将在世界更广泛地传播。世界性茶文化热的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生产关系变革而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更容易使人们心理上、精神上产生紧张、烦燥,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调节。而茶有一种本能,能把人带到人生静幽的境界,有调节心理状态的独特功效.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品茗谈艺,岂不乐意融融,疲倦顿消。沏一壶好茶,邀三五知己,品饮谈心,在品饮过程中赋予更雅、更美、更新的内
容,成为更高层次、多层面的文化艺术享受,本身
也体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综合效果。
2.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茶的功能、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茶己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茶、咖啡、可可)饮料最受人喜爱最普及的天然饮料.茶叶最初为药用,医学文献中茶疗秘方很多,成为医学上的财富。当今,现代科学不断发现茶的新功效,不但能治病防病,还能降压去脂,护肤美容,延年益寿等等,日本人称乌龙茶为“原子时代的饮料”、美貌和健康的妙药”、“美容茶”.茶叶多方面的奇效,适应了当代人们生活的需求,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

3.对茶道精神不断探求,己使茶从具体形质上格化为道德风貌和行为规范。茶的洁性不污和矢志不移,历来为我国文人雅士所欣赏,为大众所崇尚。如陆羽在《茶经》中说:茶对“精行俭德之人代“为饮最宜”。今,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先生提出“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既具古人茶德精髓,又有现代生活追求的道德规范,适应时代精神文明的发展。
4.二十一世纪茶叶将成为世界饮料之王,中国

茶文化应当走向世界。中国茶文化是勤劳、智慧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生活中的积累,它属于中国人民,同时又属于全世界。它是人们精神生活中共同的财富。无论是世居海外的炎黄子孙,还是世界各地外国友人,凡到来中国,都对中国的茶叶、茶事、茶俗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他们与中国人民一道丰富、发展具有世界各地风情的茶文化艺术。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实际上就是发展中华民族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实际士就是把中国的札仪气智清、奉献给世界人共、历史_气中国有辉煌的茶叫之路.当代,我们把“茶叶之路”开拓得更宽广、更灿烂。


茶文化的内容
茶文化内容结构分为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为物质文化,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推动茶叶产量的提高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包括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法、茶政设施。二为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的存在反映到人们记忆中的信息,包括人们的有关茶的知识、宗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在社会文明中起积极推动作用,又对茶的物质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具体而言,茶文化的内容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与风土人情、饮茶艺术、茶礼仪式、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等等方面的内容


茶文化的概念
茶为国饮,发于神农,闻于周鲁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漫长的饮茶历史,不仅充分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也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形成了各种民间饮茶风习,品茶活动形成一种美和艺术的创造,成为一种文化.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客来敬茶,以茶会友,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料,茶与文化一直结有不懈之缘,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的祖先,在发明茶的栽培和各类茶制法的过程中,还创造出品饮艺术。茶文化成为甲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融寺训、书河;,棋、歌舞、戏曲、工艺为一体.集哲学、经济、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礼汉、旅游、科研、教育、医学、园艺、食品、陶瓷为一堂,综合体现了灿烂的东方文化。

二十一世纪茶文化的推想
茶文化,是自从人类发现“茶”以来,在从事“茶业”的创造性劳动与茶叶技艺研究实践过程中,产生并被承传、发展的客观物质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的产物,属茶叶事业的上层建筑。茶文化,是人类几千年创造并积累起来的无形资产,是全人类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更可贵的是,她活着,生机勃勃,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和时代同辉,无止境地为人类服务。
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发展的历史长

河中,都创造着自己的特色文化,内容不同,形式不
同,可谓精彩纷呈!到目前为止,能够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人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财产拥有者所能共同接受并融通的文化有多少?据考“,茶文化”为千家文化之首。因此,茶文化在人类社会中被不断学习、不断研讨、不断普及、不断提高和弘扬。“茶文化”创始于古老的中国,现已成为古典的东方文化之宝。二十一世纪,理当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十一世纪,茶文化发展应该具备两大特点:首先是高度国际化。随着海陆空交通的便捷和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地球变小了,各种文化交流的间距缩短了,对人类有益的东西很快就会“全球化”。东方的茶文化很快会“西化”,西洋文化也一定会渗透进入东方的茶文化之中。彼此交融,最终让古典的东方茶文化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弥漫全球,走向国际。
其次是高度的科学技术化。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生态科学、电子科学都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古典的东方茶文化一定会注入更多的现代科技含量,讲卫生、讲营养、讲保健、讲方便,定量、定性饮茶并以茶饮取代形形色色“可乐”、“咖啡”等西洋饮料的文化时代必将逐渐形成新的时尚。茶叶自身的发展也会更多地依赖于高新科技:茶树育种、茶树栽培、茶园管理、茶叶采制、茶叶产品的高科技创新等等,都将遵循现代的生命学、生态学、物种学、进化学、电子学、信息学、市场学的规范,在更高的科技水平上发展。
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的茶文化走势,是在东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进化为全球化、高科技的茶文化。她对人类的文明、社会的发展与世界和平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说确切点,茶饮应该是二十一世纪饮料之王。这便是二十一世纪茶文化的走势


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的茶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像中国茶文化那样主要受儒道佛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综合影响。日本的茶文化是由中国传入的。在7世纪之前,日本人没有喝茶记录。而在这一文化传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佛教的僧侣们。他们去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将寺院的生活文化也带了回来。其中之一便是饮茶与茶礼。由此,日本茶文化自开初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据史料记载,公元805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栽种在比睿山麓,形成了日本最古的日本茶园。从那以后,弘法大师空海于公元806年把从中国带回来的茶献给了嵯峨天皇,他还从中国带回了茶碾、茶籽。至815年4月,嵯峨天皇幸游近江时,在唐代生活了长达30年之久的高

僧都永忠亲自煎茶献给天皇,嵯峨天皇对此大为欣赏,由此命令近江等地修建茶园。至荣西为止,茶与禅宗的关系可以说是以禅为主,以茶为辅。茶为坐禅修行时的饮料、禅案的素材、行道之资、救国之助等等。这些都只能说明茶与禅宗生活的密切关系,仍不能证明两者之间的法嗣关系。茶道的集大成者是千利休。利休在茶道圣典!南方录?中说:茶道的技法以台子技法为中心,其诸事的规则、法度有千上万种,茶道界的先人们在学习茶道时,主要是熟记、掌握这些规则。并且将此作为学习茶道的目的。由此可见,日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它是以禅的宗教内容为主体,以使人达到大彻大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新型宗教形式。在日本文化中,禅文化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日本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文化现象。禅的思想及禅宗的形式影响到日本文化的大部分角落,如建筑、园林、音乐、茶道、书画、武术等。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禅师的指导,但在他们获得法名之后并不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活。茶人的生活近似常人的生活,近似艺术家的生活。所以说,茶人虽通过禅宗学习到了禅,与禅宗持有法嗣关系,但茶道有其独立性,是独立存在于禅寺之外的一种在家禅。如果把禅寺里的宗教活动叫做寺院禅的话,那么茶道与禅宗就是一组平行并行的关系。
久松真一说:茶道的第一目的为修炼身心,其修炼身心是茶道文化形成的胎盘。无相的了悟为一种现象显示出来的才是茶道文化。茶道文化真是一种内容丰富的文化形式,自己开始研究茶道以后感到惊讶的是,其文化形式有着强烈的独特性,即它是一种由无相的了悟,无相的自己表现出来的形式。未渗透着无相自己的茶道是不存在的,反过来说,茶道中必须渗透着无相的自己。即茶道文化是无相的自己的外在表现。茶道又是一种根源性文化,它修炼人的身心,创造无相的人、了悟的人,即创造文化的创造者。所以说,茶道是创造文化创造者的文化。这些创造者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创造文化创造者。茶道是这样一种修炼人的天地,是这样的一个文化创造的领域。在此意义上来说,茶道是无相自己的形成及无相自己表现的场所。如上所述,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的形成,是以珠光为开山,邵鸥为先导,千利休为集大成者而完成的。在日本,最纯正的茶道被称之为草庵茶。草庵茶的茶道是对高贵、财富、权利的彻底批判,以及对低贱、贫穷的新的价值发现与价值创造。
至今,茶道已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文化形式,也是最常举行的文化活动。喜爱茶道的人比比皆是。为

追求茶道而终身不嫁的女子,为追求茶道而辞去公职的男人见不鲜。现在,茶道被认为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个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井伊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交。 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汤一会集?

面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汤一会集?。对茶壶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时此日再
不会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实感。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为主体的无。由此可见,茶道是一场静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不愧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得到深刻体会。


茶文化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1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

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2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在晋代、南北朝时期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3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4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5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
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6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生产茶的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

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中日两国茶文化的渊源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往来源远流长。而我们中华民族具有长久璀璨的历史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日本的文化与我国的文化有割舍不断的情怀,与我国的文化息息相关,并受到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大和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既注重吸收别的民族的长处,同时也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中日两国在茶文化上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其中亦包罗万象。与艺术、宗教、风俗等社会现象息息相关,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并与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物质的茶亦得以提炼成精神的象征,茶事活动亦上升到精神活动,最终孕育成茶文化的源泉。日本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道。茶道,顾名思义,即品茶之道。就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和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它经常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故中国古代也将茶道精神称作茶德。


茶道的形成
日本的茶道已具有800年的历史,是日本的传统文化。并深入日本人民的生活之中,因此闻名全世界。日本茶道与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12世纪末,在中国学习禅宗的僧人荣西将茶种、茶具和礼仪一起带回日本。开始时作为贵重药材使用,后来栽培成功,便被人们广泛饮用。到了室町时代,结合日本的风土人情,茶道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精神与形式兼有的一种日本文化艺术。后来,茶道大师千利休将其进一步发展完善,直到今天。茶道强调简朴、闲寂和恬静,注重精神的作用。现在,茶道有很多流派,“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在茶道发展的同时,还产生了茶室、茶器、庭园等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与茶道一起构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茶道有着独特的礼仪,通常把“抹茶”这种精制的粉末状茶叶放入茶碗后注入热水,用圆筒竹刷搅拌起沫后饮用。饮茶时,主客双方都要净下心来,边饮茶,边观赏漂亮的茶具,分享幽雅别致的气氛。主人一方要亲切热情,客人在饮茶时要带着对主人感谢的心情,这一点很重要。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中国茶道的成熟是在唐代。这主要是由于在当时文人对茶事活动的介入,撰写了众多的茶诗,提升了饮茶的文化品位,使品茗成为一种艺术享受。唐代《封氏闻见录》载:“学禅务于

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伽,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唐朝的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刘贞亮所说的“可行”之“道”,是指道德教化的意思。即饮茶可以有助于社会道德风尚的培育,明确地以理性语言将茶道的功能提升到最高层次,可视为中国古代茶道精神的最高概括。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而日本茶道的礼节也深刻影响了日本人的日常礼貌。日本茶道讲究典雅礼仪,使用之工具也是精挑细选,品茶时更配以甜品。茶道已超脱了品茶的范围,日本人视之为培养情操的方式。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然而它更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是由奈良称名寺和尚村田珠光(1425-1502年),将平民聚合饮茶的集会“茶寄合”与贵族茶会“茶数寄”合二为一形成的禅宗点茶法。自珠光完成了茶道的建立后,千利休(1522-1591年)继续发扬光大,提炼出“和、敬、清、寂”茶道四规,而取得“天下茶匠”的地位。从此以后,日本茶道流派纷呈,各具特色,但“和、敬、清、寂”四规和待人接物的“七则”,仍然是茶道的主要精神。整个日本茶道艺术,无不体现出与佛教的息息相关,至今仍然散发着中国唐宋时代的文化气息,保留着浙江天台山、径山等地的佛家、饮茶遗风。


茶的起源和传播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世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著作。我国茶圣———唐代陆羽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年多年的历史。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中国茶及茶文化传入日本,主要是以浙江为通道,并以佛教传播为途径而实现的。浙江名刹大寺有天台山国清寺、天目

山径山寺、宁波阿育王寺、天童寺等。其中天台山国清寺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径山寺是临济宗的发源地。并且,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是唐、宋、元各代重要的进出口岸。自唐代至元代,日本遣使和学问僧络绎不绝,来到浙江各佛教胜地修行求学,回国时,不仅带去了茶的种植知识、煮泡技艺,还带去了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使茶道在日本发扬光大,并形成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中国茶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浙江的佛教对日本的影响和日本遣使、学问僧在浙江的游历。在这些遣唐使和学问僧中,与茶叶文化的传播有较直接关系的主要是都永忠和最澄。
都永忠在兴仁宝龟八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随着唐使到了中国,在唐朝生活了二十多年,后与最澄等一起回国。都永忠平生好茶,当弘仁元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四月,嵯峨天皇行幸近江滋贺的韩琦,经过梵释寺时,作为该寺大僧的都永忠,亲手煮茶进献,天皇则赐之以御冠。同年六月,嵯峨天皇便命畿内,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种茶,作为每年的贡品。后来,茶叶逐渐成为宫廷之物,深受皇室宠爱,并逐步向民间普及。
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日僧最澄。最澄到浙江后,便登上天台山,随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宗,又到越州龙兴寺从顺晓学习密宗,永贞元年(805年)八月与都永忠等一起从明州起程归国。从浙江天台山带去了茶种,据《日本社神道秘记》记载最澄从中国传去茶种后,植于日吉神社旁(现日吉茶园)。最澄在将茶种引入日本的同时,也将茶饮引入了宫廷,得到了天皇的重视,具有与都永忠同样的功绩。最澄之前,天台山与天台宗僧人也多有赴日传教者如天宝十三年(754年)的鉴真等,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天台派的教义,而且也有科学技术和生活习俗,饮茶之道无疑也是其中之一。南宋时期,是中国茶道外传的重要阶段。日僧荣西曾两次来华。荣西第一次入宋,回国时除带了天台新章30余部60卷,还带回了茶籽,种植与佐贺县肥前背振山、拇尾山一带。荣西第二次入宋是日本文治三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四月,日本建久二年(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七月,荣西回到长崎,嗣后便在京都修建了建仁寺,在镰仓修建了圣福寺,并在寺院中种植茶树,大力宣传禅教和茶饮。在此期间,中国宋代的茶具精品一天目茶碗、青瓷茶碗也由浙江开始相继传入日本。在日本茶道中,天目茶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喝茶之初到创立茶礼的东山时代,所用只限于天目茶碗,后来,因茶道的普及,一般所用

茶碗为朝鲜和日本的防制品,天目茶碗益显珍贵,只限于“台天目点茶法”和其他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如贵客临们或伸佛献茶等。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我们上面提到的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禅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著有的《吃茶养生记》,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间,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读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并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的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品位茶文化
平生喜好喝茶,外出旅游,茶馆是不能不去的,那里是旅途歇脚的最佳去处。一杯香茗在手,耳听眼观周围景观,各地方言#悠闲惬意便领略了各地风土人情,增长了人生阅历,成为探究我国茶文化的绝佳所在。杭州西湖景色秀丽#美不胜收,在西子湖畔品茗观景,乃人生一大享受$杭州茶馆最大特色是将懦雅的茶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不少茶馆造型别致#粉墙黛瓦,山光竹影,曲径通幽,古筝泉鸣。不仅环境幽雅。而且茶馆内布置多结合琴、棋、书、画。一应器具均重茶艺特色,讲究中国茶文化祥和、简约、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登上湖畔居茶楼,临窗览一雅座#沏一壶龙井,杯中清香氤氲,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真有飘飘然欲羽化成仙之感。就像到杭州不可不游西湖一样#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杨州,富春茶社是一定要光顾的$这是一家百年老店,坐落在一条幽巷里$广东时兴喝早茶,殊不知扬州人&吃早茶’历史更久。早上、点刚过,人们便来到这里,泡上一壶魁龙珠,开始了吃早茶的第一道程序。魁龙珠用的是安徽的太平魁针,并将浙江的龙井之酽、珠兰之香于一壶,色香味俱佳,堪称富春一绝。在这&淮扬第一楼’里,青瓷茶杯中的绿茶轻舞着#香气扑鼻之际,一道道精美的点心也络绎不绝地上来了。开头多半是油爆河虾、油琳香菇等开胃小菜,之后是各色包子点心。这里的常客多是吃了几十年的老客户,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这份闲情#扬州人视为养生,优哉游哉%有滋有味的咂摸着生活。

四川茶馆奇多#以成都为最。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就是四川这一独特风景的写照$陈设简约却讲究地道#悠闲洒脱却讲究交流,居民不分贫富,不论长幼,皆以上茶馆为首选休闲方式,既自得其乐,又

与众同乐。在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里,川人喝茶首先图个安逸,四川产竹,椅子多是竹靠椅,茶客来此想躺就躺,想坐就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茶馆里卖报的、擦鞋的、按摩的%卖瓜子的穿梭往来好不热闹。到了成都,主人必带你去茶馆喝回茶#按次摩不可,不然就好像没尽到地主之谊似的$成都茶馆一大景现是摆龙门阵,到茶馆喝茶的多半是休息会友,那就得拉开阵势,闲聊闲侃。四川人口才极好,侃技极佳#抑扬顿挫,能言善辩,不论新知旧友见面必侃,这也成为四川文化特色之一。川人钟情喝茶,人们从影视%文学作品中多有见识,就是民间情歌里都唱&红丝带子绿丝绸,默念情哥在心头,吃茶吃水都想你,眼泪落在茶碗头’,喝茶喝到这个份上,恐怕其他地方是望尘莫及的。

与南方相比,北方的茶文化显然稍逊一筹。燕赵之地多悲歌,却不产名茶#好茶向来需好水配,而北方缺水,更谈不上虎泡、龙井、之类名泉了,所以即使北京也不能算是喝茶的好地方。北京茶馆起于清末,原来多是八旗子弟提笼架鸟的地方,历史上的名茶馆。如今大多荡然无存了,北京现在最好的茶馆不在大街小巷里,而是在北京人艺的剧场里。大作家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上演近半个世纪来经久不衰,北京的茶馆主要不是用来喝茶的,而是用来阅读人情世故风俗习惯的(茶馆)不仅是中国话剧在文学上的巅峰之作,也是表演上的巅峰之作,到北京进不进茶馆无伤大雅,而不看(茶馆)可真是一件憾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