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优化方案的疗效分析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优化方案的疗效分析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优化方案的疗效分析

骨折复位技术基本操作

骨折复位技术操作规程 一、定义 复位就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和支架作用。骨折的治疗包括复位、固定、药物和功能锻炼四个方面。在治疗中应遵守四个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二、骨折的复位要求 骨折复位有非手术(闭合复位)和手术(切开复位)之分。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手法复位加牵引固定(有时可结合局部外固定)以及持续牵引复位。 临床上绝大多数骨折都可用手法复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手法复位要求及时、稳妥、准确、轻巧而不增加损伤,力争一次手法整复成功。 三、复位的准备 麻醉:采用麻醉止痛以便于复位操作。一般对于简单骨折可不用麻醉。但对于一些老年人或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可用2%的普鲁卡因10毫升~20毫升注入血肿内,一般10分钟后即可开始整复。 四、基本手法 骨折复位必须掌握“以子求母”,即以远端对近端的原则。 手摸心会: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即在整复前必须先用手触摸骨折部,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近到远,两头相对,确定骨折断端在肢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拔伸牵引:目的是为了克服肌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然后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的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而后再按照整复步骤,改变肢体方位,用力牵引。牵引力的大小应

根据病人而定,要持续稳准。 旋转屈伸: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成角移位,因为有些近关节部位的骨折,牵引越重,成角畸形就越大。 端挤提按:当旋转、成角及重叠移位得到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主要畸形。以指直接用力,作用于骨折断端迫使复位。以人体的中轴线来讲,前后侧移位(上下侧)用提按的手法;内外侧(左右侧)移位用端挤的手法。即上提下按,外端内挤。 摇摆触碰:以上手法,一般骨折即可基本复位,但横断或锯齿型骨折的断端间可能有间隙,则采用摇摆触碰法。一般经过上述手法,骨折整复即可结束。 按摩推拿:主要是调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的复位,亦可舒展通达,尤其对骨关节周围的骨折更为重要。操作时手法要轻柔,按照肌肉、肌腱的行走方向,先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顺骨捋筋,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 夹挤分骨:凡是两骨并列部位发生骨折,骨折段因骨间膜或骨间肌的收缩而相互靠拢,复位时应以两手拇指及食中环三指,由骨折的背侧夹挤骨间膜,使靠拢的骨折段分开,远近骨折段即相应稳定,并列双骨折就能象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折顶回旋:对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手法[如图].回旋的手法多用于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或经过不正确处理造成背向移位的斜面骨折。五、注意事项 整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检查,以确定整复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内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 1、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I型: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la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Ib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Ⅱ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 (1)早期:气血瘀阻型 临床证候: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法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间上述两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小切口固定术;临床疗效 股骨颈骨折作为一种严重的外伤性骨折疾病,其多因高能外部因素作用导致,多数患者来院就诊时,合并骨折端肌肉组织损伤、多发伤等合并症[1],而老年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骨头相对较为脆弱,也容易发生该类骨折[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极有可能导致致残,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为分析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最近两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该类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1例行上述手术方案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34例;年龄52~74岁,平均(66.3±3.4)岁;其中合并出血性休克、尿道损伤、直肠损伤、神经损伤患者人数依次为24例、14例、16例和8例。将上述选取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复位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取仰卧位,麻醉成功后,于患髋下垫枕,借助C臂透视下维持患肢于11~15°状态,保持伸直内旋位,观察骨折的对位情况,待复位位置基本与解剖位置相符合后,于大转子下方4cm处左右行1.3~2erR切口,并于C臂透视作用下将第1枚导针钻入,保证导针位置位于股骨颈外侧,处于股骨头关节面下方0.5~1cm之间即可;再依照等腰三角形三定点分布法,借助平行导向器将另外2枚导针钻入,记录导针导入深度;对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在扩孔时导入导针时仅需要达到骨皮质即可,术后将空心钉用六边形中空攻锥旋入针孔中,另外两枚空心钉采取相同方法处理,术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手术完成3w后,行X线检查,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骨折端愈合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总分100分,优:评分>90分;良:评分在75~89分之间;好:评分在60~74分之间;差:评分<60分。

三盲法回顾性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三种不同治疗方法

三盲法回顾性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三种不同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6-04-13T17:25:51.2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周广军宓士军田晓芳隆全利孙敬宇姚丹白 [导读]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骨三科 064000 PFNA适合治疗股骨粗隆间各种类型的骨折,不仅具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创伤小、治愈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周广军宓士军田晓芳隆全利孙敬宇姚丹白胜辉孙宝涛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骨三科 064000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的三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4年治疗股骨粗隆间三种手术方法179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三个科室三种方法不同的手术医生进行手术。结果本组病例获得随访162例,17例失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8个月,平均1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PHNA患者术后15天出院后发生肺栓塞死亡。5例锁定钢板术后6个月发生断裂,5例DHS发生头钉切割不愈合。按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HS和锁定钢板对股骨粗隆问骨折稳定型骨折较适合但是切口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PFNA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章,创伤小治愈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好发的一种骨折,处理不恰当容易发生髋内翻畸形和下肢外旋畸形导致下肢不等长,从而影响走路等正常生活。多数老年人合并内科疾病,非手术治疗患者存在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不利因素,故而近年来大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1]。手术方法很多,效果不同,现将我院2011年-2014年治疗股骨粗隆间三种手术方法179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三组手术医生采用三种手术法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79例,男性62例,女性117例,年龄65-93岁,平均78岁;骨折前均能正常走路,致伤原因,自己走路时摔伤121例,骑自行车摔伤43例,车祸伤15例。 1.2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入院后详细查体,常规检查外,心肺功能评估,积极治疗内科合并症,发病到手术时间2-14天。手术在腰麻或者全麻下进行。全麻38例,腰麻141例。手术时间PFNA组15-30分钟,DHS组40-80分钟,锁定钢板组30-60分钟。手术例数PFNA组70例,DHS组29例,锁定钢板组80例;出血量:PFNA组20-100ml,DHS组200-1000ml,锁定钢板组300-800ml。 1.2.1 PFNA组腰麻下进行,所有患者使用牵引床,牵引下复位,消毒铺巾。在大粗隆水平线与髂前上棘垂线交点处做3cm切口,在大粗隆顶点偏内侧钻入导针,正侧位透视位于髓腔中心,然后开口钻开口,硬钻测试髓腔宽度后,选择直径合适髓内针插入,C型臂透视调整前倾角及插入深度后,连接瞄准器组件,通过侧方套筒向股骨颈方向打入导针,透视监测在股骨颈及股骨头正中,并确认导针在股骨头关节面下方0.5-1.0cm处。然后沿套筒钻透股骨外侧皮质。插入防旋铰刀并加压,透视确认加压效果。远端通过瞄准器套筒钻孔并置入远端锁钉。冲洗缝合伤口。 1.2.2 DHS组全麻或者腰麻下进行,行手法牵引复位,大粗隆外侧切口长约8-10cm,依次切开阔筋膜与股外侧肌肉,在大粗隆下行透视下向股骨颈方向打入导针,在股骨头皮质下0.5cm,空心钻钻孔拧入拉力螺钉,安装套筒钢板,将钢板置于股骨外侧,然后下面空钻孔打入螺钉。透视再次确认良好,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 1.2.3 锁定钢板组全麻或者腰麻下进行,患者臀部垫高,平卧位,大粗隆下外侧纵行切口长约10-15cm,纵行切开股外侧肌肉向两侧分离至股骨大粗隆部,C型臂下牵引复位,将锁定钢板置于股骨粗隆下,用固定钳固定,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然后透视位置好,逐个拧入锁定螺钉。透视再次确认良好,放置引流管,冲洗缝合伤口。 1.3评价项目及评定标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下地行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内固定的变化情况,最后一次随访行Harris功能评分。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病例获得随访162例,17例失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8个月,平均1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PHNA患者术后15天出院后发生肺栓塞死亡。5例锁定钢板术后6个月发生断裂,5例DHS发生头钉切割不愈合。按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加压滑动鹅头钉又称Richard钉,由波兰Ernst Pohl设计,1967年美国Callender开始应用临床,经AO/ASIF改进后称之为动力髋螺钉(DHS)。该系统以1根粗大的宽螺纹拉力螺钉与套筒钢板及加压螺钉连接,在复位及骨折愈合过程中可使两骨折端靠拢,产生静力加压作用,对顺粗隆间骨折可获得动力加压作用。但该系统存在相对不稳定,抗旋转能力弱,用于骨质疏松患者有一定的拉力螺钉切出率;钢板位于负重线外侧,固定力臂大,不适用于逆粗隆间骨折。DHS钉抗弯强度大,可使患者早期活动缎炼。但DHS容易发生股骨头的切割作用,虽然生物力学测试有较强的抗轴向应力,但其在股骨头内是单钉固定,不能有效地防止骨折端旋转,同时钉道骨缺损大[3]。 3.2 锁定钢板的设计遵循了BO原则。锁定钢板不与骨面接触,减少了对骨界面的应力作用,从而保持了骨膜的血运;螺钉与钢板的扣锁形成一种框架结构[4],可对骨折进行有效的支撑,任何方向的应力均不影响骨折的稳定性,使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机械力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定位分析表明[45],锁定钢板系统最薄弱的部位不在钉板界面,而在于钢板本身,只要复位良好,钢板有足够强度,股骨近段LCP 就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DHS 的轴向抗压力作用。仍有钢板折断的病例出现,锁定钢板只适合用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3.3 Arson Grossc[4]设计了Gamma钉,生物力学检测,由于钉棒位于髓腔内,缩短了力臂,抗弯应力强,符合生理负重力线,其固定强度较DHS高。骨折不稳定时Gamma钉对股骨距的加压应力增大。无论是稳定还是不稳定的粗隆间骨折,由于Gamma钉本身强度大,股骨近端内侧皮质的应力几乎没有变化,远端锁钉并不改变股骨的应力分布[3]。其缺点是钉尖部易形成应力集中,有导致应力骨折的危险,而且股骨头颈内为单根拉力螺钉,抗旋转作用不足,拉力螺钉可穿出股骨头或拉力螺钉位置不佳造成髋内翻畸形[5]。1996年,AO/ASIF针对Gamma钉的某些不足作出相应的改进而推出了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增加了防旋螺钉,使股骨颈内双钉承载,大大加强了骨折端的防旋、抗拉及抗压能力;远端锁钉与远端钉尾距离较远,可以分散应力使股骨干应力集中有效减小,降低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67]。缺点是PFN术后易出现拉力螺钉切割股骨颈、拉力螺钉或防旋螺钉退出的“Z”效应。针对PFN的弊

股骨颈骨折的复位方法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程度严重者,骨折发生几率越高。而年纪越轻,骨质越好,骨折发生率越低。但是,年轻患者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必然是受到更大的外伤暴力,骨折断端移位大,股骨头血运损害严重,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均较老年患者增高。 Garden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将股骨颈骨折分为四型(图1)。Ⅰ型:不全骨折,股骨颈下方骨小梁部分完整,该型包括“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X线片上可以看到骨折远端上移、外旋,股骨头常后倾,骨折端尚有部分接触。Ⅳ型:骨折完全移位,X线片上表现为骨折端完全失去接触,而股骨头与髋臼相对关系正常。从Ⅰ型到Ⅳ型,股骨颈骨折严重程度递增,而不愈合率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也随之增加,该分型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 图一股骨颈骨折的Garden分型 复位方法

一 牵引 患者卧床,做胫骨结节牵引,患肢置于中立位,轻度内旋。牵引重量因人而异,一般为6~9kg,牵引时间不宜超过I2小时。90%以上的患者可通过牵引达到复位要求。 二 闭合手法复位 如牵引达不到复位要求,可加用手法复位,在硬膜外麻醉下: 1、MC Elvenny法:双下肢同时做牵引,目的是使骨盆固定,将患肢外旋,并加大牵引力量,继之,再将患肢内旋、内收,达到复位目的。 2、Leadbetter法:患者平卧于地面,将患髋及膝屈曲90°,沿患肢股骨轴线牵引,持续2~3分钟,再将患肢内旋,并轻度屈曲,复位后,将患肢轻轻放下,如患肢足部不出现外旋,则多半表明复位成功:执行内固定之前,再以C形臂机验证。 三 经皮穿针撬拨技术 如上述方法仍达不到复位效果,通常表明或股骨头断端或因刺入关节囊,或因头颈之间已发生旋转分离(图2A),或头颈断端之间某部位发生嵌插。(此种情况可发生在Garden II、01、IV型中任何一型)。此时,仅凭旋转患肢,使头、颈骨折断面对接已无效。为了避免切开复位可使用经皮穿针撬拨技术骨折复位。

骨伤类疗法技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

骨伤类疗法技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 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reduction)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整复骨折端。在骨折复位前必须先了解外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及肌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弄清骨折移位时所经过的途径,而后选择合适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原来的移位途径倒返回来,骨折就会顺利地得到复位。某些骨折用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手法复位的时机 1.一般伤后1~4小时局部肿胀不严重,软组织弹性较好,手法操作容易,有利于骨折复位。 2.当病人有休克、昏迷等情况时,须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作手法复位。 3.当伤肢出现严重的肿胀或水疱时,可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手法复位。 (二)手法复位方法 1.解除疼痛应用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痉挛。最好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用全身麻醉。 2.肌松弛位待麻醉完成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对骨折段的牵引力,有利于复位。 3.对准方向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因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使之移动。 4.拔伸牵引即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在伤 肢远端,沿其纵轴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牵引时,必须同时有对抗牵引,并稳定近折端。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施行不同拔伸手法,以矫正短缩移位、成角移位或旋转移位。 5.手摸心会在拔伸牵引后,术者参考X线片所示的移位,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体会骨折局部情况,以决定复位手法。 6.反折、回旋横骨折具有较锐的尖齿时,单靠手力牵 引不易完全矫正短缩移位,可用反折手法。术者两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待两拇指感到两断端已在同一平面时,即可反折伸直,使端端对正。 回旋手法可用于背向移位,又称背靠背的斜骨折(即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叠)。须先判定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然后施行回旋手法,循原路回旋复位。 7.端提、捺正前臂骨折短缩、成角及旋转移位矫正后,要矫正背、掌侧方移位,可用端提手法。操作时在持续手力牵引下,术者两手拇指压住突出的远端,其余四指捏住近侧骨折端,向上端提。内、外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使陷

骨折手法复位同意书

沿河红十字医院骨折手法复位知情同意书

沿河红十字医院手外伤清创探查缝合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在下行。清创探查缝合术主要目的是清理伤口、探查损伤情况,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定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需要可能需要再次调整手术方案。由于我院条件有限,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诊治,患者家属放弃到上级医院诊治,强烈要求予缝合皮肤即可。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清创探查很方便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 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 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 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局限性: 1)我理解我可能出现局部出血。 2)我理解术后可能出现伤口局部及周围组织感染、骨髓炎。术后皮肤坏死肌腱及骨外露。肌腱血管无法吻合术后肌腱粘连,患肢功能障碍。 3)我理解我可能出现局部创口愈合不良。疤痕形成。 4)我理解我探查、牵拉可能出现局部神经血管损伤加重。 5)我理解我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无法吻合。远端血供障碍。 6)远期有关节僵硬,疤痕形成、挛缩及功能障碍。 7)左第四指远节坏死可能,残端综合征 8)其他不能预料情况 4.我理解术后疼痛,患手功能障碍。 5.其他预料不到意外。 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和意外,医生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患者知情选择 我的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手术方式、此次手术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手术的相关问题。 我同意在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我的病情对预定的手术方式做出调整。 我理解我的手术需要多位医生共同进行。 我并未得到手术百分之百功的许诺。 我授权医师对手术切除的病变器官、组织或标本进行处置,包括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医疗废物处理等。 根据医生对我病情的详细解释,我和家属已经知道我所患疾病的严重性,并知道选择手术治疗是当前减少并发症,大大的缩短卧床时间,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最佳选择。为了提高日后的自主生活能力和最大限度的挽救劳动力,我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同意)医生对我行手术治疗,由于我和家属个人原因暂不()手术手术治疗。 患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 如果患者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请其授权的亲属在此签名: 患者授权亲属签名与患者关系签名日期年月日 医生陈述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 一、查房医嘱 概述 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是指发生在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之间的骨折,属于关节囊内骨折。多由摔倒所致,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症。骨折不易复位,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老年人因骨折长期卧床,易发生卧床 并发症。手术治疗是其最佳选择。 入院评估 一、病史询问要点 1.中、老年人群,女性多见。 2. -般有摔倒、臀部着地史。 3.患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或当时可以行走,经过数天的活动后逐渐出现患髋疼痛加重,乃至不能行走。 4.部分病人可有骨质疏松史(包括抽筋,足跟痛等症状)。 二、体格检查要点 1.望移位明显的骨折,检查时患肢可出现外旋畸形,一般在45°~60°。若外旋畸形达到90°应考虑存在转子间骨折。患髋部位肿胀和瘀斑较少出现。 2.触患侧髋关节周围均可有压痛,但腹股沟处压痛明显。 3.动患侧髋关节可以以活动,但因疼痛活动受限。

4.量移位明显的骨折,下肢测量时可发现患肢短缩 5.X线检查对怀疑骨折的病人应立即拍摄双髋关节正位及患髋关节侧位X线片。正位片观察要点包括骨皮质的连续性;骨折线的位置;骨折的移位程度;Shenton线的连续性等。侧位要注意股骨颈部是否存在成角畸形,这一点在正位片未发现明显异常时尤为重要。 三、分析门、急诊资料 股骨颈骨折病例在门、急诊经常遇列。通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不难确诊。但是,对于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明显移位,病人可以行走,就诊时容易漏诊。这就需要行进一步的放射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继续检查项目 髋关节CT或MRI检查:对于X线未发现明显异常,而临床上高度怀疑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可行CT或MRI检查除外骨折。CT断层可以清晰地显示股骨颈各层面皮质骨情况,除外X线现实不清的股骨颈嵌插骨折。MRI可以清晰地显示由骨挫伤引起的髓腔血肿情况。 五、门诊医嘱示范 对于怀疑髋部骨折的病人 拍摄髋关节X线正位片(以耻骨联合为投照中心,范围包括前上棘至股骨中段)和患侧髋关节侧位(以股骨头为投照中心)对于已经确诊骨折需要保守治疗的病人 1.卧床皮牵引2kg,或穿丁字鞋,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2.对症止痛:非甾体类药物。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类标准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评价,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加以综述。股骨粗隆间骨折由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损伤产生。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直接外力如跌倒所致。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故易造成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很多,目前公认并得以应用的有以下十种:Evans分型(1949),Boyd Griffin分型(1949),Ramadier分型(1956),DecoulxLavarde 分型(1969),Ender分型(1970),Tronzo分型(1973),Jensen分型(1975),Deburge分型(1976),Briot分型(1980),AO分型(1981)。所有分型可归为两类:a)解剖学描述(Evans;Ramadier;Decoulx Lavarde);b)提示预后(Tronzo;Ender;Jensen改良的Evans分型)。任何骨折分型必须应用简便,并能指导治疗,同时提示预后才能具有临床意义。就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而言,能够对于骨折的稳定性及复位、固定之后骨折部位能否耐受生理应力做出判断尤为重要。AO分型,Evans分型,Jensen分型和Boyd Griffin分型为大家熟知并得以广泛应用。现介绍如下。 1AO分型 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归为A类骨折。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沿转子间线;2、通过大转子;3、通过小转子。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在小转子下延伸超过1cm。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质也有破裂。1、斜形;2、横形;3、粉碎。AO分型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既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形态学描述,又可对于预后作出判断。同时在内固定物的选择方面也可出建议。 2Evans分型 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两种主要类型。Ⅰ型中,骨折线从小粗隆向上外延伸;Ⅱ型中,骨折线是反斜形。其中Ⅰ型1度和Ⅰ型2度属于稳定型占72%,Ⅰ型3度、Ⅰ型4度和Ⅱ型属于不稳定型占28%。Evans观察到稳定复位的关键是修复股骨转子区后内侧皮质的连续性,简单而实用,并有助于理解稳定性复位的特点,准确的预见股骨转子间骨折解剖复位和穿钉后继发骨折移位的可能性。 3Jensen分型 Jensen对于Evans分型进行了改进,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复位后骨折是否稳定而分为五型。Ⅰ型:2骨折片段,骨折无移位。Ⅱ型:2骨折片段,骨折有移位。Ⅲ型:3骨折片段,因为移位的大粗隆片段而缺乏后外侧支持。Ⅳ型:3骨折片段,由于小粗隆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Ⅴ型:3骨折片段,缺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为Ⅲ型和Ⅳ型的结合。Jensen 研究发现Ⅰ、Ⅱ型骨折94%复位后稳定;Ⅲ型骨折33%复位后稳定;Ⅳ型骨折21%复位后稳定;Ⅴ型骨折8%复位后稳定。Jensen指出大小粗隆的粉碎程度与复位后骨折的稳定性成反比。Jensen等在Evans分型的基础上改良,应用更广,研究表明,Jensen等改良的Evans 分型为判断复位后的稳定性和骨折再次移位的风险提供了最为可靠的预测。

(精选)股骨颈骨折中医治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ㄍ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ZY/T001.1-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摔倒受伤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2.骨折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骨折后期(肝肾气血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三)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骨折手法复位

骨折手法复位方法 手摸心会 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以便把X线片上显示的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和病人肢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图象,在整复前,必须用手先触摸骨折部。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触折端在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拔伸牵引 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牵引用力以病人肌办强度为根据,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反之,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则需要使用大力。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则应结合骨牵引,以帮助矫正重叠移位。肱骨干骨折,虽肌肉比较发达,但在麻醉下重叠移位比较容易矫正,若用力稍大常易招致断端分离,拔伸手法可为下一步手法创造条件,且在施行其它手法时仍须维持一定的拔伸牵引力,直到贴敷膏药妥善后方可停止。 放置回绕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背向移位,旋转手法施用于牵引过程中,以远端对近端,使骨干轴线相应对位,旋转畸形即自行矫正。回绕手法多用于骨干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手法时应先加重牵引,使骨折端分开,嵌入的软组织常常=可自行解脱;然后放权牵引,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绕,引导骨折断端相对,可从骨折端相互触碰音的有无和强弱来判断嵌疑义的软组织是滞完全解脱,背对背移位的骨折以骨折移位时的相反方向旅行回绕手法的方向,常可使背对背的骨折断端成面对面。 屈伸收展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间成角畸形。靠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骨折段受单一方向的肌肉牵拉过紧所致。此类骨折单靠牵引不但不能矫正畸形,甚至牵引力量越大,成角越大。对单轴性关节(肘、膝)附近的骨折,只有将远侧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牵向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成角才能矫正。如伸址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而屈曲型则需要在牵引下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利用胫骨结节穿针做膝关节屈曲牵引;而屈曲型则需要在股骨髁上穿针做膝关了伸直位牵引,骨折方能对位,对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有三个平面上的移位,(水平面、夭状面、冠状面)的骨折,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整复,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在仰卧位,牵引方向是先内收后外展,再前屈上瘵过顶,最扣内旋叩紧骨折断端,然后慢慢放下患肢,才能矫正其嵌插、重叠、旋转移位和向内、外、前方的成角畸形。 成角折顶 肌肉发达者的横断或锯齿形骨折患者只靠牵引力不能完全矫正其重叠移位时,可改用折顶手法。这是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它四指重叠环抱于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它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两手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骨折端原有的成角,依靠拇指感觉,估计骨折远近段断端的骨皮质已经对顶相接,然后骤然反折,此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持续向上提,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骨脾气端继续向下按,在拇指与其四指间形成种捻搓力(剪力)。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多少而定,用力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后方重叠移位者可正向折顶,同时还有侧移位者可斜向折顶,通过这一手法,不但可以矫正重叠移位,侧方移位也可一起得到矫正。前臂中、下1/3骨折,一般多采用分骨、折顶手法,可获得一成功复位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发表时间:2009-09-30T16:44:27.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4期供稿作者:徐卫国肖善富唐云德从先锐 [导读] 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山东单县东大医院骨科山东单县 250014)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035-03 【摘要】目的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我院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Ⅰ~Ⅴ型骨折77例,对术后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随访。结果 7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5~39个月)。骨折骨性愈合74例,平均愈合时间3.2个月(2~5个月),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3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疗效评定:优26例,良37例,可11例,差3例,优良率81.8%。结论 DHS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 DHS 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由于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于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髋内翻畸形。DHS内固定已经成为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固定方法。该方法具有固定牢靠,抗弯强度大,创伤小等优点[1]。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用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Ⅰ~Ⅴ型骨折77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7例患者,男21例,女56例;年龄61~90岁,平均76.3岁。左侧29例,右侧48例。跌倒摔伤67例,车祸伤4例,骑自行车摔伤6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25 例,Ⅲ型29例,Ⅳ型15例,Ⅴ型3例。来院时间为伤后2h~ 4d,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9d。合并糖尿病11例,高血压28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心肌缺血47例。 1.2 术前准备入院后均行下肢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由于老年人机体代偿功能下降,常合并一些内科病,因此,首先应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请麻醉科及内科会诊,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及手术耐受情况。对合并内科合并症的,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使指标控制在手术许可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风险。术前拍摄双侧髋关节正侧位片,充分了解骨折情况及骨质疏松情况,初步评估手术难度。术前备血400~800mL,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3 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平卧位,患侧臀部略垫高,在股骨近端作股外侧直切口,切口一般为8~12cm,C臂监视下牵引复位。对部分粉碎性骨折牵引复位困难的,要暴露粗隆前方及小转子部分,直视下复位。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后,在大粗隆下放置导引角度定位器,在C臂透视下,按135°颈干角顺股骨颈将导针钻入。当确定导针的位置及深度都满意后,测量导针外露部分,以选择长度合适的头钉。调节组合绞刀的长度,顺导针慢慢钻入,其深度与头钉长度相同。退出组合绞刀后,用丝锥攻丝,将选好的头钉拧入,其钉尖距股骨头关节面5~10mm。套入鹅颈钢板,调整钢板位置使之与外侧骨皮质完全贴合,用螺丝钉固定钢板,在头钉尾部拧入加压螺钉。对于Ⅱ型、Ⅲ型骨折,在头钉上方顺股骨颈方向再拧入一枚拉力螺钉,增加抗旋转能力。对于V型骨折,DHS不能在骨折端产生加压作用,骨折端相对不稳,则在大小转子间用钢丝捆扎,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冲洗切口,逐层缝合,加压包扎。 1.4 术后处理吸氧,心电监护,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强调术后镇痛,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康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和维生素等。术后12~24h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骨质疏松较重的病人,术后患肢穿“T”字鞋于外展中立位,并且每天补钙1200mg、VitD800IU和阿伦磷酸钠10mg。麻醉过后就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及踝泵练习,术后第2天可坐起活动,7天后逐步进行髋关节伸屈活动,避免内收和旋转活动。术后4~8周后患肢不负重扶双拐下地活动,8~12周开始部分负重,12周后根据X线片所示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患者弃拐时间。 2 结果 77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4d拆线,无一例切口感染。13例术后患肢肿胀,行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消肿等对症治疗,患肢肿胀消失。7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5~39个月)。骨折骨性愈合74例,平均愈合时间3.2个月(2~5个月),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3例。无退钉、断钉、断钢板病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疗效评定:优26例,良37例,可11例,差3例,优良率81.8%。术后1年有9例取出内固定,其余因高龄放弃二次手术。 3 讨论 3.1 手术病例的选择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获得骨折的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达到早期活动并早期恢复功能。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高龄患者,以往采用保守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不能早期活动,护理工作繁重,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便,增加社会负担。长期卧床带来的肺部、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做护理工作时造成骨折端移动所致的疼痛,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及加重的重要诱因。故保守治疗病死率高。目前多主张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术可获得骨折的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达到早期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稳定型骨折,手术可以达到解剖复位,对于不稳定型的骨折,手术目的在于重建头颈干之间的解剖关系。DHS是AO/ASIF组织专门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而改进设计的内固定物。此钉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它通过髋螺钉和侧方套筒钢板将股骨头颈与股骨干固定为一体,髋螺钉可在套筒内作轴向移动,带动骨折块自近端向远端滑动使骨折线相互嵌插,同时可避免钉尖穿出股骨头,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内固定器械,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有学者认为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髓内固定系统如PFN或加长PFN等固定[2]。 3.2 并发症及预防 DHS内固定常见并发症有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头钉切割与退出股骨头颈、头钉折断、钢板及螺钉松动断裂、髋内翻、骨不连等[3]。上述并发症均出现在DHS应用早期,随着对DHS认识的加深和手术技术的提高,这些并发症已明显减少。我们认为这与骨质量、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内固定位置密切相关。本组股骨头切割致髋内翻3例,1例为头钉在股骨头颈外上,加之患者骨质疏松、过早负重而穿出股骨头;2例为头钉相对较短,而穿出股骨颈。这3例均为我们早期手术所致,和操作不规范有关。我们认为预防这一类并发症,一是严格按手术规范操作,C臂透视示骨折复位和导针的位置满意方可安放内固定;二是头钉的理想位置在股骨头中心偏后下,靠近股骨距,钉尖位于股骨头软骨下5~10mm处。此处骨质致密,头钉不易穿出股骨头;三是对肥胖、骨质疏松患者不宜早期负重,

桡骨柯氏骨折(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手法复位方法

桡骨柯氏骨折手法复位方法 柯莱氏骨折 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 跌倒时腕背屈掌心触地,前臂旋前肘屈曲。骨折线多为横形。 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常为粉碎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桡 侧移位,近段向掌侧移位,可影响掌侧肌腱活动。暴力轻时可 发生嵌入骨折无移位。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或合并下桡尺关 节韧带断裂,下尺桡关节脱位,分离,或造成尺骨茎突撕脱。 一、手法复位方法: 整复前先了解受伤原因、肿胀情况,结合X片认清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可先抽出血肿,后注入2%普鲁卡因5~10ml作局麻,必要时可采取臂丛阻滞麻醉。 方法一牵抖复位法 用于骨折断端向掌成角或远断向背侧移位,但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骨折未粉碎者。患者坐位即可,老年以平卧位较妥。肘部屈曲90°,前臂置于中立位。助手把住上臂。术者两手紧握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的背侧,其他四指置于腕掌部,扣紧大小鱼际肌。沿着原移位方向牵引2~3分钟。待重叠移位矫正后,在牵引下矫正旋转移位,稍旋后10°~16°而后猛力牵拌.牵抖时仍用力牵引,利用牵引力,顺纵轴方向骤然猛拌,使之加大牵引力而对位,同时迅速尺偏掌屈。尺偏掌屈时不要旋转,骨折即可复位。 方法二三人复位法 适用于老年骨折,骨折线已进入关节,骨折粉碎者。 牵引:患者取坐位或仰位,将肩关节、肘关节屈曲各90°,前臂置于中立位。一助手持握患者手掌,另一助手紧握患者患肢上臂(肱骨下端),两助手对抗牵引,持续2~3分钟,使骨折断端间的嵌插完全解脱,同时应注意矫正旋转移位,一般骨折远端容易旋前移位。 矫正移位:术者站于患者的外侧方,一手握住前臂下1/3,将骨折近端向桡侧推挤;另手握掌腕部,将骨折远段向尺侧推挤,矫正骨折远端的桡侧移位。然后术者两手示、中、环三指置于骨折近端的掌侧,向上端提骨折近段;两拇指并列顶住骨折远端的背侧,向掌侧挤按,使之向掌侧复位,矫正骨折的掌背侧移位。 舒筋:待骨折移位完全矫正,腕部外形恢复正常后,术者一手托住手腕,另手拇指沿腕部伸、屈肌腱由近端向远端推挤,舒理肌腱,使之恢复正常位置。 二、固定器材 1、木板四块掌、背侧板与前臂等宽,背侧较掌掌侧板长,桡侧板较尺侧板长。 2、纸垫两个横档一般长为6~7cm,宽1.5~2cm,厚约0.3cm,以能包绕远段的背、桡二侧面为度。掌侧方形平垫长宽均约4cm,厚约0.5cm。 3、固定方法骨折经整复后,在维持牵引下,如肿胀明显者,局部可外敷消肿膏。肿胀不明显的仅在夹板长度范围,以一薄层脱脂棉及绷带包缠。以尺骨头为标志,将横档放于桡骨远段的背桡两侧,但不要压住尺骨茎突。掌侧垫放于骨折近端的掌侧,而后放上固定的四块夹板,用3条布袋捆扎。桡背侧夹板应超过桡腕关节,以限制桡腕关节,以限制腕关节的桡偏自欺欺人背伸活动,保持骨折的对位。

手术-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1、固定原则 Please note that B1.1 and B1.2 fractures are impacted and stable. Type B1.3, however, is an undisplaced neck fracture which corresponds to Garden II and is potentially unstable. B1 fractures are best fixed with screws rather than the bulky sliding hip screw (DHS), which is an alternative. No reduction is necessary. AO B1.1和B1.2骨折是嵌插和稳定的,B1.3骨折,是未移位股骨颈骨折与Garden Ⅱ型一致,是潜在的不稳定的。 B1型骨折用螺钉固定优于DHS固定,但可选择替换。无须复位。 2、松质骨螺钉固定

Use two or three 7.0 mm or 7.3 mm cancellous screws. Make sure they are parallel and that the thread is in the head fragment and does not cross the fracture line. The inferior screw(s) should rest on the calcar. Washers should be used to stop the heads from penetrating the bone of the greater trochanter. These screws can be inserted open or percutaneously. 使用2-3没7.0或7.3mm松质骨螺钉,确保其平行打入,并且螺纹部位要超过骨折线。 下方的螺钉最好经过股骨距,钉尾加味垫圈可以防止钉帽传入大转子。可以切开复位固定也可闭合复位固定。 3、体位 The patient is positioned supine on a conventional operating table, or on a fracture table. C-arm image intensifier control during surgery is a must. Be gentle in transferring the patient and do not apply traction in order not to disimpact and displace the fragm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