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经验分析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经验分析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经验分析

 

2009年第10期总第186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 ongjiang Researches on H igher Educati on

No .102009serial .No .186

收稿日期:2009-07-20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SJB8800016)。作者简介:张继华,淮阴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原理、教育经济学研究。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经验分析

张继华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摘要:文章分析了美国高等学校经费筹措模式,认为美国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高等教育筹资体制的主要经验是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经费来源,增强了高校对经费困难的承受能力;鼓励高校在筹集办学经费中展开竞争,提高了高校对社会的适应性,为学校的发展增添活力;使资助者参与经费使用的决策过程,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有效监督机制;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元化资金资助有助于协调政府、企业及社会等方面同高等学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筹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费筹措体制;主要经验;美国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9)10-0083-0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与质量标准的提升,各种类型的大学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经费短缺的问题,经费问题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高等教育如何才能获得充足的办学经费,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如何实现效益与公平的目标。这是当前我国高校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筹资经验的基础上,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筹资体制的角度提出建议。

一、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模式

美国高等教育规模庞大,种类繁多。2004~2005年,美国具有学位授予权的高等教育机构为4216所,其中:四年制

2533所,二年制1683所;公立学校1700所,私立学校2516

所。在校生总数为1733万人,其中:学历教育1690万人,非学历教育43万人;四年制学校1041万人,二年制学校661万人,其他学校31万人。学历教育中,公立学校1286万人,占学历教育总数的76.09%,私立学校404万人,占学历教育总数的23.91%。高等学校的经费收入总额达1899亿美

元左右,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9%。

1.美国高等学校经常性基金收入渠道。美国高等学校

经常性基金收入项目一般分为下列几种渠道。

———政府支付。包括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一般性机构拨款、用于特别目的的拨款及与高校签订的合同(主要是科研合同)支付;

———学生缴纳。包括学费、杂费及各种费用;

———私人赠予、资助及合同。来自校友或其他个人、慈善组织及私营企业等;

———捐赠基金收入。指由过去积累的赠予和补助带来的收入,这些赠予和补助通过投资获得的增值部分被用于补充学校的经常性基金收入;

———学校从事的经营和教育服务收入。与教学和研究有关的活动,如科研文献出版、测试服务、影片出租或农产品销售等,带来的收入

;

图1 

美国公立高校经常性基金总收入来源情况

图2 美国私立高校经常性基金总收入来源情况

———其他各种收入。如来自土地出租、专利和赢利企业。

我们可以把上述收入项目合并为四个主要渠道,即政

府、学生及其家庭、民间团体和个人,以及学校自身:2004~2005年,这四方面在美国公立高校经常性基金收入总额中所占份额分别为34.6%、29.7%、8.9%、23.3%。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个庞杂的体系,各院校在隶属关系、规模大小、办学方向以及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从层次上,这些院校可分为二年制学院、四年制学院和大学;这些层次不同的院校又有公私立之分。四个主要渠道的资助对于公立和私立院校来说重要性完全不同。美国的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是高等教育的最大资助者,它们提供的资金占2004~2005年高校经常性基金收入总额的34.6%,公立院校来自这方面的资金占其经常性基金总收入的比重达51.3%,而私立院校只占其总收入的17.8%。其实,政府对于公立和私立院校的差异主要在于州和地方政府,2004~2005年这两级政府的资助在公立院校经常性基金总收入中占40.5%的份额,而在私立院校收入中仅占2.9%。联邦政府资助在私立院校收入中占14. 9%,高于公立院校的10.8%。学生缴纳的学杂费在高校经常性基金总收入中占29.6%,其中,公立院校收入的18.0%来自这一渠道,而私立院校却占41.2%。民间团体和个人资助为高校总收入的8.9%①,但在公立院校一方它只占4. 6%,而私立院校却占13.2%。公立院校的自身创收占其经常性基金收入的23.4%,在私立院校为23.2%,在所有高校总收入中占23.3%。

上述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反映了美国社会不同方面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同时也在各类高校经费筹措中产生着不同的作用。在需求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了社会各方面在资助学校时的不同对待,这种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资助有助于学校之间展开竞争;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资助者参与经费使用的决策过程,有助于处理政府同高等学校的关系;增强了高等院校收入的稳定性和对经费困难的承受能力。

2.美国高等学校经费筹措的形式。美国高等学校不仅有多种经费筹措渠道,而且有多种经费筹措形式。我们可以先把各院校筹措资金的形式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

(1)直接形式的筹资

———拨款。拨款是指高等学校从联邦和州政府得到的用于一般性资助的资金,这类资金被用做抵付学校的日常开支,拨款带有平均分配的性质。

———项目资助。项目资助是指那些由资金提供者规定了具体用途的资助形式。联邦政府对高等学校资助的80%都属于项目资助。获得联邦项目资助的往往是那些最有条件完成联邦计划目标的学校。高等学校以合同形式获得州的项目资助,州的项目资助通常用于下列范围:农业研究、社会服务、农业推广课和专业人员的培训等。

(2)间接形式的筹资

———税收优惠。美国政府不仅通过财政支出向公立和私立高等学校提供直接资助,而且还通过税收优惠措施来鼓励高校扩大收入;联邦和州政府提供的、有助于高校资金筹措的税收优惠措施有下列两类。一是联邦政府关于对那些非营利机构提供的自愿捐赠减免税的规定。这一规定无疑大大鼓励了捐赠活动,尤其是以增值财产来进行的捐赠。因为这类财产如果被出售而非用于捐赠的话,所得收入会被课以重税。二是直接对学校的税收优惠。政府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有利于学校扩大其收入。尤其是第二类税收优惠措施,直接减少了学校的开支,实际上是政府对高等学校的间接资助。

———学生经济援助。政府,尤其是联邦政府提供的对学生的经济援助占高教支出的比例很大。联邦对高教资助的80%是以学生经济援助的形式提供的。政府提供给学生经济援助的具体形式有:一是奖学金和补助;二是教育贷款。

二、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经验与分析

分析美国公立和私立高校经常性基金总收入来源情况和经费筹措的形式,总结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多渠道、多形式经费来源,是保持高等院校收入稳定的根本途径,增强了高校对经费困难的承受能力。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联邦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加剧,预算吃紧,它用于高教的支出在高校经常性基金收入总额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来自学杂费与民间团体及个人的收入所占份额却有增加。为了增强高等学校收入的稳定性和对经费困难的承受能力,近年来,美国高校学杂费标准迅速提高,同时各学校不遗余力展开面向校友和其他个人、团体的经费筹集活动,这是在办学成本提高后学校力求扩大财源,为获得足够的资金所作出的努力。总之,在经费来源多渠道的情况下,当一方的金额减少时,学校便可以转向其他的依赖渠道,而不至于造成收入的大起大落。

2.设立拨款项目、研究项目,是调动高等学校之间为筹集资金而竞争的有效办法。学校为了获得充分的资金,在争取政府拨款项目和企业、公司、社会团体的研究项目上展开竞争。美国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包括政府在内一些形式的资助有明显的选择性,选择遵循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投资需求原则,就是看哪个学校提供的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投资需求程度。为此,各学校必须改进服务去争取数额有效的资金。改进服务的重点至少有两个:一是学校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纷繁复杂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新的教育内容和新的服务;二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因此,为争取资金而展开的竞争是建立在学校提供的高质量、有特色、适应性强特定服务的基础上。美国高校之间的竞争往往在同类型和同等级的学校之间进行,这种竞争有助于学校主动适应资助者现有和潜在的需求,同时又有助于淘汰同类院校中那些不能对需求作出灵活反应的院校,因此,它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活力。

3.使资助者参与经费使用的决策过程,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有效监督机制。美国社会各方向学校(以合同行为方式)提供的资金大都规定用途,使用也受到监督,资助者参与经费使用的决策过程。政府的大量机构资助就是被规定有特殊用途的资金;另外,来自民间团体和个人的绝大部分也是这样的资金,用于设立奖学金、修建设施等。此外,公立院校的经费收支状况要接受审核,并向州作出汇报。社会各方面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有效地防止了因缺乏监督而造成的资金被挪用及浪费现象的发生。

4.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元化资助有助于协调政府、企业及社会等方面同高等学校的关系。美国多种渠道、多种形

48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经验分析

式、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筹资体制是在美国法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下运作的。也就是说政府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在宏观上调节并控制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使学校对服务对象———政府、学生、公司企业及其他民间团体负责,而不是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这既能使政府有效地对高校施加影响,又能使学校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满足政府和社会及其他方面对学校的要求,还可以使学校有不断革新的压力和动力,从而增添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活力。

综上所述,具有多样性特点的高教经费筹措制度是美国高教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产物。历史证明,这种颇具特色的经费筹措制度,促使美国高等教育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可以说,经费筹措的多样性是美国高等教育能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经验,促使美国高等教育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了优质服务,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完善中国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体制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三、启示与建议

1.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启示。

(1)高等教育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财政拨款与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办学经费并存的多元化筹资模式,是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筹集的最有效方法。

(2)充分运用竞争机制以研究合同等形式对非公共资金进行不断挖潜,向企业、社会团体或国际组织等争取办学和科研经费,积极鼓励高校之间展开竞争。

(3)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根据人们的承受能力和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实行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教育的不同收费标准,完善大学学费制度。

(4)建立高等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机制,提高学校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建立有效的助学贷款体系和贷款偿还机制,在组织机构和制度上保障教育经费来源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2.对我国高等教育筹资体制改革的建议。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多元化改革只是进行了从无到有的结构性突破,但是与之相适应的调节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此,目前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还是依赖政府单一性的拨款和学费收入;企业、社会团体或国际组织等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渠道不畅、捐资积极性不高,整体投资比例过小;高校通过科研服务社会争取办学资金的空间狭小、竞争性不强;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对教育经费使用过程和使用效率缺乏必要的监督,使用效率偏低。针对上述问题,借鉴美国高等教育投资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筹资体制的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具有激励效应的政府拨款机制,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和政府拨款使用效率。1985年以前我国高等教育政府拨款使用“基数加发展”拨款机制,没有考虑生均成本和规模效益,1985年至今使用“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拨款模式,实践证明也不能准确地反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所以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使用中一直存在政府投资低效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政府拨款机制激励与监督缺陷。长期以来使得我国高校不是把眼睛盯在办学的质量上,而是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经费上,有的学校找人拉关系跑经费,有的学校等、靠、要,使得同层次之间在办学质量、经费筹措上没有竞争;加之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过度扩张进一步恶化了教育服务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公共拨款缺乏差异定价和监督缺陷,各高校在服务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会以最低的成本支出提供最低标准的教育服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等教育的质量。这说明“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拨款模式,对高校只具有数量激励效应,不具有质量激励效应,在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政府拨款机制中应该增加对教育服务质量的激励成分,提高政府投资的质量激励效应,奖励和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我们建议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政府由直接投资方式转变为对学生支付教育券形式,使国家支付(人均财政投入和教育税费)的那部分价格也能在市场上体现出来,形成一种显性而完整的高等教育服务价格。让高等教育价格机制来调节高等教育服务,调节高等教育的供求。而这种价格机制使高校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选择,它既有利于保持现有体制下各界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渠道,又有利于加强高校之间的竞争和增加高校资本运作的透明度。高等教育服务价格作为高等教育服务供求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这将迫使高校树立全新的教育服务办学理念,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学校的忧患意识,自觉接受成本—价格机制的考验。

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教育体系的评测系统,利用社会中介,对高校的质量进行评测,以验证高等教育服务价格机制作用的一致性,根据评测的结果对于服务质量好的给予一定奖励,对于质量差的进行曝光,并在拨款上有一定体现,形成“奖优罚劣”的服务质量拨款机制,使各高校在办学质量上展开竞争,促进其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

(2)建立高教募款机制,多元筹措高等教育经费。多年来,我国高校捐赠收入的比重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我国传统文化上并不缺少尊师重教的成分,造成目前社会对高等教育捐赠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少对捐赠的鼓励。美国对企业捐赠的免税比例是11%,而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用于公益救助性的捐赠,只有在年度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才准予税收减免,导致了企业捐赠越多纳税越多,严重抑制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美国民间团体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捐赠占高校经常性基金收入的8.9%,而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捐赠4.95%。第二,国内缺乏对教育捐赠的有效管理。因此,为争取更多的社会捐赠,应该借鉴美国高校的先进经验。一方面,从法律制度层面上修改目前的《捐赠法》和《税法》相关条款,鼓励私人和社会团体捐赠;另一方面,积极学习美国先进的教育捐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培养职业化、市场化的高校基金管理人才。结合我国具体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建立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机制,创立中国特色高校募款机制,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首先,应该在高等学校内设立发展办公室,专门从事募款工作,并且直接对校长负责。

(3)成本补偿形式多样化。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形式可以

58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经验分析

分为实时收费制、预付学费制和延迟付费制三种。实时付费制是一种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较为流行的成本补偿形式。大多数国家成本补偿都采用多种形式,相互补充,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确保了学校的经费来源。如美国成本补偿形式中的预付学费制就包括学费储蓄计划和州学费预付计划,同时美国政府还采取延迟付费制,通过低息贷款、奖学金、贷学金等尽可能地扩大和保证平行的入学机会,帮助学生上大学。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抑制高等教育入学意愿;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高等教育受益者适度分担高等教育成本。

(4)建立高校基金制度,实行高等教育基金制管理。美国大学的“基金”管理方法对学校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应在有条件的高校中建立基金制度,组建教育基金,积极调动各方积极性,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谓高等教育基金制,是全方位行使国家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财权、事权的制度。通过建立高等教育基金制,逐步改变我国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附属地位,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由行政干预逐步转变为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促使政府拨款体现公平、透明和效益的原则。高等教育基金制的建立要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及其政府职能的转变协调一致,配套进行;建立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将中央一级财政预算中的高等教育投资与事业性经费划拨到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分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基金会的建立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条件,分期分批进行,条件成熟一个建立一个。高校教育基金属于专项教育基金,其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高校发展,高校基金的来源除政府拨款外一般通过单位赞助、社会捐资。

(5)完善我国助学贷款体系。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并不是单独靠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政府、银行、学校等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事情办好。政府是教育投资的主体,首先,应尽快建立信用制度体系;制定一系列法规、规章,完善助学贷款体系;设立由政府推动的助学贷款担保基金,在目前社会信用体制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助学贷款采取信用方式申请,银行放贷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政府并不能以简单的行政命令来强力推行。银行方面,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应同各商业银行并协调有关部门作出积极探索,改进助学贷款这一工作中的一系列环节,保证助学贷款的良性运作。大学参与助学贷款的管理,向银行推荐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学生工作部门应对每一位借贷学生进行认真的审核,确定该学生是否有获得助学贷款的条件,设立助学贷款咨询服务处,及时发放助学贷款申请表,也可以就疑难问题进行咨询。

(6)鼓励股份制办学。教育股份制是多年来我国集资办学的新形式,它有利于筹集资金,有利于所有权与办学权的分离,有利于完善学校的自我约束机制,有利于提高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促进教育竞争、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教产业化,有利于引导人们办学观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是解决高等教育供需矛盾,推动办学体制改革,开发民间教育投资潜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与经济领域的股份制相比,教育股份制的特点是:第一,在目的上,教育股份制力求实现教育的公益性与资本的寻利性的有机统一;第二,在管理上,教育股份制实行双层法人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以使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并行不悖;第三,教育股份制的股东只拿限定的利息,即实行“债权化股权”。

(7)优秀高校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宣传,通过留学生收费扩充教育经费。我国优秀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和宣传,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就读。同时,参照英国剑桥大学等欧洲高校的做法,放开各高校对于留学生收费的自主权,对国外留学生收取高于我国学生的学杂费。这样,既可以缓解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局面,又可以增加学校的办学经费,促进优秀高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

注释:

①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发布2005年教育统计报告[R].美国高等教育信息,2006,(20).

参考文献:

[1]B r own,O.Sources of funds and quality effects in higher educati on[J].Econom ics of Educati on Revie w,2001, (20):289~295.

[2]Johnst one, D. B.The econom ics and politics of cost sharing in higher educati on:co mparative pers pectives[J].Eco2 nom ics of Educati on Revie w,2004,23(4):403~410.

[3]Berger,M.C.and Kostal,T.Financial res ources, regulati on,and enr oll m ent in US public higher educati on[J].E2 conom ics of Educati on Revie w,2002,21(2):101~I10.

[4]Cunningha m,J.(1980).Sources of finance for higher educati on in America[M].W ashingt on,DC: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n.

[5]N ines,E.R.(1986).App r op iati ons of state tax funds

f or operatin

g expenses of higher educati on[M].1986-1987, W ashingt on,DC:Nati onal A ss ociati on of State Universities and Land-Grant Colleges:5.

[6]Thomas,H.Power in res ource all ocati on p r ocess:the

i m pact of‘rati onal syste m s.Journal of H igher[J].Educati on Poli2 cy and M anage ment,2000,(12):127~138.

[7]Thomas,H.G..Defor m and change in financial man2 age ment:the need for a holisticapp r oach[J].H igher Educati on M anage ment,1998,10(2).

[8]D ill,D. D.Reflecti ons on US higher educati on:1994~1999[M].University of North Car olina at Chapel H ill, M arch,2001.

[9]Guthrie,Ja mes https://www.360docs.net/doc/7d5044600.html,cati onal Ad m inistrati on and Pl oicy:Effective Leadershi p f or American Educati on[M].Bos2 t on:A llyn and Bacon,1991.

[10][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杜小平]

68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经验分析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从1783年美国独立到19世纪末,美国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美国经济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迅速跃居世界经济的前列。美国内战结束后,奴隶制的废除,更是为美国社会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有了质的飞跃。对此,美国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产生出新的变化。 一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9世纪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时期,学区制在18世纪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完善,州教育管理体制得以最终确立,而联邦教育管理制度也正式出台。这些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为20世纪美国教育的崛起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及基础,对于美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出重要作用。 1.学区制的兴衰 在马萨诸塞州学区制的影响下,到19世纪中期时,各州纷纷建立学区制度,使学区制成为这一时期美国教育管理的主要制度。学区制的优点在于便于学生的就近入学,同时也符合了居民自治的愿望,因而受到地方人士的大力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学区制也开始暴露出其不足,即由于各学区的经费投入因学校区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而存在事实上差别,这也导致各学区的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出现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失衡。为此,美国社会开始对学区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两方面的改革意见。一是削弱学区的职权,如将教师聘任和教材选择的权力从学区上收,以保证学区教育质量的相对均衡等。二是合并学区,通过把许多乡村的地的小学区进行合并使之成为大学区,这样,既便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到19世纪90年代为止,学区合并成为学区制度改革的趋势。 2.州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美国教育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的制度设计是在19世纪完成的。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制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利,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正是以此为依据,美国社会认为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权利应属于州的政府所有。由此确立了美国的州教育管理体制。1812年到1821年。纽约州设立教育督察长,对全州的初等学校进行管理。这标志着美国州教育管理体制的开端。在此基础上,马萨诸塞州于1837年设立州教育委员会,真正确立起了州教育的全面领导与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其他各州教育委员会的设立。导19世纪下半期,州教育管理与领导体制成为美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该制度也一直延续至今。 3.联邦教育领导体制的形成

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研究综述_丁学芳

第13卷第2期2008年4月 新 余 高 专 学 报JOURNAL OF X I N Y U C OLLEGE Vol .13,NO.2 Ap r .2008 —97  — 我国公立高等教育  经费来源研究综述  ●丁学芳,周 燕 (华东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上海 200062) 摘 要:对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形成、现状、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以及关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改革的思考作 一综述,并指出当前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相关研究的盲点。关键词: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综述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08)02-0097-03收稿日期:2008-03-08 第一作者简介:丁学芳(1979-),女,湖北恩施人,高等教育学专业200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育经费的来源日趋紧张。尽管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总量逐年增长,但在高等教育运营成本上升的同时,国家财政占高教经费的比重反而呈下降趋势,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一个瓶颈,高等教育经费问题也是研究者讨论的热点话题,大量的研究成果散见于各种期刊、著作中,本文试图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所涉及的主题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关于主要名词和研究对象的界定 公立高等教育是指由国家和地方兴办和主管的高等教育形式,由于我国民办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偏低,而且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很少或者没有国家财政经费,而是采取举办者投入、境外捐款、收取学费、校办产业以及服务收入等方式,从社会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因此,在本文中将研究的对象界定为公立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结构。 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也可称为公立高等教育投入来源(主要指资金来源),它表明公立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何处,怎样筹集。 二、关于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研究综述(一)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历史、来源的组成及其分析 1.关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历史演变 李云认为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经历了从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到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来源的历史变迁,他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其一为国家财政全额负担全部高等教育成本时期(1949~1985);其二为个人开始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国家财政全额负担局面被打破的过渡时期(1985~1992);其三为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比例大幅上升,以财政拨款为主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形成时期(1992年至今)。这些阶段的划分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发展和形成做了很好的描述[1]。帅相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的组成按同样的历史分期做了详细的列表说明[2]。 2.关于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组成 对于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的组成部分的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三渠道说。如闵维方等认为,中国的普通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国家的财政拨款、学校自己创收的收入和通过贯彻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的收入[3];六渠道说,即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的“财(财政拨款)、税(教育税)、费(教育收费)、产(校办产业)、社(社会捐赠)、基(教育基金)”;杨周复和施建军等提出的九渠道说,即“在这几年高等学校财务工作的实践中,基本上形成了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教育经费来源的新机制,这些渠道可以概括为财(财政拨款)、税(教育税)、费(教育收费)、产(校办产业)、社(社会捐赠)、基(教育基金)、科(科研 经费)、贷(贷款)、息(银行利息)等九面[4] 。乔春华提出了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十渠道说,即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包括财(财政拨款)、税(教育税)、费(教育收费)、产(校办产业)、社(社会捐赠)、基(教育基金)、科(科研经费)、金(教育金融)、民 (民间教育资本)、其它(其它收入)[5] 。但是,各种经费来源在教育经费总量上应占什么样的份额及其主要的理论依据,仍是目前未解决的问题,并且在这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3.关于高等教育来源的结构分析 目前,关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学术界基于不同的理论进行分析,形成了三种观点:即多元论、二元论和唯一论。 其一是关于高等教育来源的多元论:对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国内的研究文献十分丰富。在理论方面引入了约翰斯通最早在1984年提出的“谁受益谁付费”的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的成本支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既可以带来社会收益,也可以带来个人收益。按照“受益者付费”的原则,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机制就必然是多元的。陈良煜在1994年具体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多元化的结构、发展趋势及各个渠道发挥的作用和潜力。丁小浩、王善迈、李经天分别研究高等教育财政危机、成本补偿的模式、能力和意义[6],教育产品的属性和教育投资体制改革[7] 。结合中国的

美国教育的三大优势

美国教育的三大优势 2013.02.25 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灵活又缜密的教育制度,构成了美国教育的三大优势。美国教育注重挖掘学生的天性,通过引导孩子产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进而激发学习动力;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学生通过修学分来完成学业,学分修满后,学生的选择余地大。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现代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美国教育注重学生的成长,尊重受教育个体的内在喜好和选择。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和老师平等的人格和地位,他们随时都可以与老师进行讨论甚至争辩,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获得了一种平等的人格感,能够独立从事实验、调查等各项学科活动,运用自己的脑筋去分析解决问题。 注重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奇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而不是学科的要求出发,他的观点影响了美国教育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不竭的动力源泉。最佳的学习状态是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主动积极地朝着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方向钻研。着眼于发挥个体兴趣、特长的教育、才能扬长避短,更加有效地培养人才。美国的初中生甚至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就已经非常清晰,这是因为经过小学阶段对自身能力的探索和广泛地社会实,使得学生对自己的特长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美国教育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不强调对于知识的记忆,在考试中往往把需要的公式提供给学生。知识是无限的,但探索知识的方法比较有限。所以教育应该注重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上物理课时,老师会让学生动手试验,分析发现事物的规律。既让学生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又培养了能力。从小学开始,教师就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清醒的社会意识。 二、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师指导和学生探究为主的方法——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和启迪学生探究学科知识。学生经常采取学者式的研究方式学习,教师不会直接把固定的程式化的知识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探究式方式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演出更多和更深入

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筹措与高效使用

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筹措与高效使用 摘要对我国近年中、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收入和支出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在筹措及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职教经费来源和支出结构不合理,经费投入区域差异大等。具体对策是: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路径,完善办学经费的管理制度和使用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筹措与使用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现代服务业已经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的新引擎。而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职责。2010~2012年,职业院校为第三产业输送了1640多万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以北京市为例,在汽车维修服务企业中,70%以上的管理及技术骨干是职校生[1]。然而在现实中,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与艰难发展,导致其始终徘徊在主流教育体系之外。面对拓展空间有限、教育模式僵化、“双师型”教师匮乏等办学瓶颈,如果把实现到202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比作万丈高楼,那么大厦的基石就是稳定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2011年,全国职业教育经费收入为281007916千元,与2010年的233698045千元相比,增长了20.24%。但职业教育经费收入占全国教育经费收入的比例仅为11.77%。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各种专项拨款不断增长,但相比基础性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因为要适应相关产业发展需要,需要更多的投入,财政教育投入政策也更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同时,各类职业院校自身也积极筹措办学经费,拓宽融资渠道,把办学经费投资到专业建设、特色办学上,以提升办学质量。2011年,各类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经费支出共计273231521千元,比2010年增长了17.61%。但办学经费不足仍然阻碍着很多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经费的入不敷出导致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等诸多方面举步维艰。本文在对《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1》及《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2》中提供的有关各地(省/区/市)高职高专、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教育经费数据计算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对有关职业院校的访谈,分析职业教育在办学经费筹措及使用中的问题,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寻找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 二、职业教育经费结构分析 (一)职业教育经费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全国教育经费来源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及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如表1所示,职业教育经费收入来源主要呈以下特点: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初表现为黑人院校的建立与发展。黑人院校主要是指美国历史上的黑人学院和大学(HistoricallyBlackCollegesandUniversities),是专门为黑人接受高等教育而开办的两年制初级学院或提供学士学位教育的 场所。绝大多数黑人院校创立于1964年之前,且得到州政 府的认可。由于种族主义的存在,黑人院校成为美国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惟一场所,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代表了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直到20世纪60年代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实行黑人与白人合校,黑人高等教育才突破了“黑人院校”的局限。 在美国黑人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教会、政府、慈善团体和黑人本身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但种族主义不仅造成了黑人院校作为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专门场所的存在,而且也制约了其正常发展,最终阻碍了整个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将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并结合各个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展开论述。 一、19世纪上半叶:萌芽期

黑人自从被贩卖到美洲大陆,就遭遇着悲惨的处境:奴隶贩子、种植园主和资本家把黑人视作牟取暴利的工具,美国南部各蓄奴州甚至以法律形式剥夺了黑人受教育的权利,并对那些教授奴隶识字读书的人施予重罚。因此,黑人要想接受高等教育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教会在对黑人进行奴化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黑人 的聪颖,希望能够从心灵上拯救他们,因此教会在美国北部、中部建立了许多慈善学校,为穷苦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提供免费教育,部分黑人也由此踏上了求知之旅。一些教会团体专门建立了从事黑人教育的学院,如1837年教友派(Quakers)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有色青年学院” (1nstituteforColored Youth),对黑人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在教友的捐助下,该校将课程设置从职业教育转向更为广泛的学术教育,1852年该校完全变成了学术性的日校。在其带动下,清教徒、长老会、卫理公会、天主教会等为了训练遵循本派教义的牧师,开始兴建黑人院校,如:1854年长老派(Presbyterians)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阿什姆学院(Asbmunlnstisute,今林肯大学),1856年卫理公会主教会在俄亥俄州建立威尔伯福斯大学(WilberforceUniversity)。此外,一些教反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为黑人提供教育。他们捐款建立了一些高校,其中较著名的埃弗里(C.Avery)大学就是1849年由教友捐款3万元在匹兹堡市建立的。虽然这些学校

民办高等教育经费应多渠道筹措

民办高等教育经费应多渠道筹措 目前,中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靠收取学生学费,以学养学。 中央教科所近期针对国内38所民办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100%的民办高校有14所、占90%的有9所、占80%的有8所、占70%的有4所、占60%的有1所、占50%的有1所、占40%以下的有1所。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80%以上的共有31所,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82%。 同样,来自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教育部社会力量办 公室的问卷调查也显示:目前民办高校最主要的经济收入还 是学费部分,占全部收入的将近80%。 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中国民办高校可以增加以下几种筹资渠道,以解决经费短缺这一根本性问题。 政府财政性资助 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教育部社会力量办公室的 问卷调查,目前民办高校的资产来源主要靠的是办学积累(学费积累)和举办者投资(见表),与国外私立学校的经费有相当 大的比例来自社会捐赠、政府补助有明显的不同,这也是中国

现时的国情。 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文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公益性决定了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对民办高等教育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政府资助民办高等教育,可以减轻民办高校的财政压力,有利于民办高校集中精力来办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民办高校降低学费,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体现教育的公益性;有利于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管理。 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对本国私立高校给予一定的资助,并有相应的立法来推进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之在本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就形式而言,政府资助民办高校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把资金发放到学校,也可以减免民办高校相关的税收,免费或低价提供办学土地,银行给民办高校提供低息贷款,无偿或适度有偿提供教学所需的图书、仪器设备等,还可以通过资助第三方来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此外,在资助民办高校方面,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资助落到实处,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西方高等教育的起源及其优缺点

西方高等教育的起源及其优缺点 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我了解到早期西方大学的创办及其办学理念的形成,联系当代大学的一些特点,分析得到西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但也必不可少的有一些缺点。 在大学出现之前,西方的高等教育仅残存于教会机构如修道院和大教堂之中。作为现代大学的标志,柏林大学赋予了大学神圣不可侵犯的自治权。也就是高等教育三大自由:学习自由、教学自由和研究自由;19世纪的德国大学,没有教学大纲,也没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自由。只规定最低限度的必修科目,学生可以自由选学其他各种课程,学生可以选择教师,也可以随意转到别的大学去学习。正是这样的自由,诞生了伟大的马克思。 美国许多资深大学都是由教会创办的。教会大学与西方高等教育渊源极深,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国名牌大学都是由教会创立的,比如1636年在美国的清教徒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其后的康奈尔、耶鲁等知名大学也都是由教会出资创办。哈佛大学的创举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真理与学术至上。1843年董事会正式采用VERITAS为校训,完整地呈现了“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大学精神。哈佛大学的历任校长谨守真理与学术至上的教育理念,且在新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不断对其给与新的解释。尼尔·J·陆登庭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以管理者而不是学者或教师身份成为校长的。在他的眼里,哈佛大学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社区”,它“把众多卓越非凡的天才聚集在一起去追求他们的最高理想,使他们从已知世界出发去探究和发现世界及自身未知的东西。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没有比此更有价值的追求。在真理与学术至上的理念影响下,哈佛大学的师生以追求科学知识为目的。教师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并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之后才有资格授课。而对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哈佛大学要求学生在扎实的资料收集、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对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要做出详尽的解释。所引文献必须是与自己的研究密切相关的规范的学术研究成果,必要时还要对文献的科学性和可信性给与证明,不允许杜撰和抄袭他人成果。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二是教育自由。在哈佛大学,学生既有自由地选择某一门课程的权利,还有自由选择专

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国际比较

内容摘要: 一、美国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一世界领先地位根源于其世界领先的高等教育筹资。1995—1996年度全美高等教育的经费为 1979.7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表1表明了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特点:即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主要有联邦政府、州政府或地方政府的投入,学生所交的学费,大学通过销售和服务而得到的收益,捐赠收益及其他。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1996年的统计,1995—1996年,美国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内的政府拨款在公立高等学校中占51.0%,在私立高等学校中占16.5%;学费收入在公立高等学校中占 18.8%,在私立高等学校中占43.0%;包括教学收入、附属企业、医院在内的销售和服务收入在公立高等学校中占22.2%,在私立高等学校中占 21.0%;包括私立奖学金和捐赠基金在内的捐赠收入在公立高等学校中占4.7%,在私立高等学校中占14.4%;其他收入在公立高等学校中占 3.3%,在私立高等学校中占5.1%。而且,高等院校由于学校的归属和特点不同,经费来源的渠道及其所占份额,存在显著的差别,特别表现在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差别上。 一、美国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一世界领先地位根源于其世界领先的高等教育筹资。1995—1996年度全美高等教育的经费为 1979.7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表1表明了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特点:即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主要有联邦政府、州政府或地方政府的投入,学生所交的学费,大学通过销售和服务而得到的收益,捐赠收益及其他。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1996年的统计,1995—1996年,美国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内的政府拨款在公立高等学校中占51.0%,在私立高等学校中占16.5%;学费收入在公立高等学校中占 18.8%,在私立高等学校中占43.0%;包括教学收入、附属企业、医院在内的销售和服务收入在公立高等学校中占22.2%,在私立高等学校中占 21.0%;包括私立奖学金和捐赠基金在内的捐赠收入在公立高等学校中占4.7%,在私立高等学校中占14.4%;其他收入在公立高等学校中占 3.3%,在私立高等学校中占5.1%。而且,高等院校由于学校的归属和特点不同,经费来源的渠道及其所占份额,存在显著的差别,特别表现在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差别上。 表1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构成% 经费来源 公立高等教育 私立高等教育

高校经费来源情况探索

高校经费来源情况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的办学标准包括基本办学条件和监测办学条件两种。基本办学条件包括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等。 监测高校办学条件包括生均宿舍面积、多媒体语音教室的座位数等1。这些指标的达标与否是衡量普通高校办学条件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为了满足上述各项指标的要求,高校必须要有充足的经费来源。西部 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经费来源状况如何呢?对此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西部 地区地方普通高校反思其经费来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拓展经费 来源的渠道。 二、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本研究所指的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 十二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范围内以省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 管理和投资建设为主的高校,共约478所2-3。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中国教育经费总收入统计”的指标划分4,中国高校 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渠道:(1)政府财政性经费收入,主要 包括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 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2)民办学校 中举办者投入,即民办高校举办者对该校的资金投入。(3)社会捐赠 经费收入,指热心于教育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对高校的资金投入。(4)事业收入,主要包括学杂费、餐饮费、住宿费等。(5)其他收入,即除上述所有收入以外的经费收入。 (二)研究方法为了深入细致地分析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经费来源 状况,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比较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

民办高等教育经费应多渠道筹措 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

民办高等教育经费应多渠道筹措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目前,中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经费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靠收取学生学费,以学养学。中央教科所近期针对国内38所民办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100%的民办高校有14所、占90%的有9所、占80%的有8所、占70%的有4所、占60%的有1所、占50%的有1所、占40%以下的有1所。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80%以上的共有31所,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82%。 同样,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 __社会力量办公室的问卷调查也显示:目前民办高校最主要的经济收入还是学费部分,占全部收入 的将近80%。 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中国民办高校可以增加以下几种筹资渠道,以解决经费短缺这一根本性问题。 政府财政性资助

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 __社会力量办公室的问卷调查,目前民办高校的资产主要靠的是办学积累(学费积累)和举办者投资(见表),与国外私立学校的经费有相当大的比例社会捐赠、政府补助有明显的不同,这也是中国现时的国情。 xx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 __民办教育促进法》明文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公益性决定了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对民办高等教育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政府资助民办高等教育,可以减轻民办高校的财政压力,有利于民办高校集中精力来办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民办高校降低学费,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体现教育的公益性;有利于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管理。 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对本国私立高 校给予一定的资助,并有相应的立法来推进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使 之在本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就形式而言,政府资助民办高校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把资金发放到学校,也可以减免民办高校相关的税收,或低价提供办 学土地,银行给民办高校提供低息贷款,无偿或适度有偿提供教学所 需的图书、仪器设备等,还可以通过资助第三方来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高等教育经费形成了多渠道筹措的基本格局。多元化下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由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两大块构成,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学杂费、社会捐资集资、承接科研课题或与企事业单位进行科研合作所取得的收入、学校贷款和从资本市场上取得的利息收入等,简称为“财、税、费、产、社、基、科、贷、息”。我们小组查找了《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上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的数据,现对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和结构进行分析。 一、 财政性教育经费变化及原因分析 21世纪全球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投资,高等教育由此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然而,由图一可以看出,我国在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却趋于下降,自筹经费的比例逐年大幅度上涨。 等教育经费结构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数量上连年增长,且在2006和2007年其所占比例也是继2002年之后首次出现回升的趋势(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全部经费比例,自1993年的82.4%开始逐年降低,至2003年跌破50%,此后自2003年至2005年该部分所占比例逐年降低,至2005年跌至46.02%,而后在2006年开始复苏)。经过分析,财政性教育经费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国民收入的分配向个人倾斜, 政府可支配的财力比例在逐年减少。国民收入的分配明显由原来的“藏富于国”转向于“藏富于民”。而自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虽然大幅增长,但教育经费来源中的政府预算比例却逐年减少,说明当时高校预算内的教育经费很大一部分可能来源于地方政府,教育事业由地方政府主管并负责经费筹措与分配。到了2010年,地方教育支出占总教育支出的95%左右,地方支出占了绝大多数。 二、学杂费收入变化及原因分析 由图二可以看出,高等学校学费收入现已成为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来源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成本分担也越来越向个人倾斜,生均学费占我国居民 图一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构成比例 10.00% 20.00%30.00%40.00%50.00%60.00%70.00% 80.00%90.00%100.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年份 百分比

美国教育的优点

美国教育的优点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科学教育0701 汪玉平 摘要:美国教育有许多优点。教育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教育方法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主, 重视实践和交流教育制度有灵活的学分制,有效衔接的分层教育制度,注重能力的综合考评制度等。 关键词:美国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 美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教育有许多优点,通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一一体现,值得中国好好借鉴。 1.美国的教育理念 1.1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现代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美国教育注重学生的成长,尊重受教育个体的内在喜好和选择。中国教育讲究塑造,忽视受教育者的区别,强调外力作用,统一灌输相同知识,培养标准一致的人才。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和老师平等的人格和地位,他们随时都可以与老师进行讨论甚至争辩,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获得了一种平等的人格感,能够独立从事实验、调查等各项学科活动,运用自己的脑筋去分析解决问题。中国的教育老师习惯严肃地宣讲知识、学生默默地认真听取、交流较少有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2注重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 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奇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而不是学科的要求出发,他的观点影响了美国教育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不竭的动力源泉。最佳的学习状态是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主动积极地朝着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方向钻研。着眼于发挥个体兴趣、特长的教育、才能扬长避短,更加有效地培养人才。美国的初中生甚至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就已经非常清晰,这是因为经过小学阶段对自身能力的探索和广泛地社会实,使得学生对自己的特长有了较清楚的了解。中国的教育较少关注个体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相当多的学生不是从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出发设计来,他们为学习而学习,为工作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迷失自我,滋生厌学情绪。 1.3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美国教育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不强调对于知识的记忆,在考试中往往把需要的公式

关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分析与思考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李祖超 教育经费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教育经费短缺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共性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十分困难,“穷国办大教育”之说比较形象,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困扰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才能逐步摆脱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困境,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作一点探讨。 一、教育经费现状:喜中有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近十年是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不仅教育改革与发展快,而且经费增长也快,初步形成了以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这是十分可喜的事,但喜中有忧,教育经费仍然十分紧张,教育事业要快速发展与教育经费缺口很大的矛盾非常尖锐,这怎能不令人担忧。 1.教育经费快速稳定增长。“八五”期间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比“七五”期间翻了一番以上:教育经费总支出五年合计6025.22亿元.是“七五”期间总支出的2.46倍,年均增长率23.29%,比“七五”期间提高7.21%;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合计4800.60亿元,是“七五”期间的2.22倍,年均增长率20.14%,比“七五”期间提高3.65%;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合计3554.22亿元,是“七

五”期间的2.12倍,年均增长率19.27%,比“七五”期间提高5.63%。〔1〕“八五”期间国家财政状况并未根本好转,但各级政府仍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尽管这期间经济增长剧烈波动,而教育经费的增长是快速、稳定的,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初步形成。解放以来,我国一直都是国家包办教育,不仅包基建、教职工的人头经费、事业费,而且包学生的开支,不仅包基础教育,而且包高等教育,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80年代后期,这种状况开始改变,中央提出要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财、税、费、产、社、基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以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已开始形成。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在教育经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1995 年与1990年相比,由85.3%下降至75.2%,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重由67.4%下降至54.8%。1995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的25%是通过社会集资办学、学杂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等渠道筹措的,其中学杂费所占比重己由4.2%上升到10.7%。〔2〕 3.财政拨款向基础教育倾斜。我国要力争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了确保这一“重中之重”的实现,政府财政拨款进一步向基础教育倾斜,并将义务教育列为投资重点。1995年与1990年相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有哪几个阶段

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有哪几个阶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文教育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尚未成为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教改运动。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则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晚近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CAI探究方兴未艾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皮亚杰(Jean Paul Piaget,1896—1980)和维果斯基(1896—1934) 理论大量介绍到美国,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目前,美国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1)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即由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2)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3)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研究转向对教学问题的研究;(4)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5)从理念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 2.如何利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教授作文的写作技能? 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并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行为的方向的行为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塑造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假设我们想让学生写一段含有一个主题句和一句总结的英文段落,那么,这一任务包括许多部分:能识别并能写出主题句、佐证材料和总括句;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能正确使用大小写、标点符号和语法;能正确拼写。如果教

英美教育制度比较

英美教育制度比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英国与美国高等教育的比较分析 在比较教育学的课堂中,对于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我首先接触了美国与英国,而且英美的高等教育都有着世界闻名的学术声誉与地位。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既有其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 英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有很多相同点,因为他们有着同样起源,并且英国大学本身也是美国大学的设计雏形。哈佛大学最初命名为剑桥学院也见一斑。所以从现代美国大学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英国古典大学的影子。英美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美国哈佛培养出了6位美国总统,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英国首相都是牛津的毕业生。 很值得中国借鉴的英美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是通识教育。英国剑桥的物理化学系,没有本系的学生,是给全校学生上课的。全校只分两种学生,文科和理科。毕业时只获得两种学位:文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因为它采取通识教育的体制。MIT一年级的学生不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分工学院、理学院、建筑学院、管理学院、设计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个学院,课程随意选修。二年级的学生才选择进入哪一个学院,才有自己的major(主修)。如果还拿不定主意,可以拖到三年级开始再确定。经过充分考虑和适应后,再确定所学专业。在此以前是通识教育。在哈佛,很少有人在四年级以前开始

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是哈佛1945年提出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体制。这一点美国做的是最好的。 另外,英美高等教育都着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都有着创造精神与实践精神,在入学的时候不完全依靠考试,还是要求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等。 当然,英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上也有很多不同点。从宏观管理体制上来说,英国大学由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而美国的公立大学由各州政府负责,私立大学自主自治管理;从学制上来说,英国实行学期制,缺乏弹性不能转学与转专业,而美国实行学分制,转学与转专业普遍与灵活,学校间学分互换;从校内管理模式上来看,英国实行学院制,各学院自治,独立与大学,学院权力大于大学,而美国实行院系制,系是美国大学最基本的学术单位,也是最重要的学术权力中心;从教育理念上来说,英国的通识教育差一点,更多的实行专识教育、学术金本位,而美国的则是普遍的通识教育;从培养目标上来看,英国培养的是学术人才,而美国培养的是领导者、开拓者与实干家;从培养方式来看,英国接近于我国,实行授课型教育,而美国实行自由选课、参与科研、研讨式教学;从专业角度来说,英国在高中阶段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专业指向性强,而美国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大学前两年为通识教育修习各领域课程,后两年修习专业主修课程。文理学院不分专业,以培养精神领袖为目标学习;

对美国教育的认识及看法

对美国教育的认识及看法 美国文化教育的高水平也决定了美国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发展个人的天赋与能力。美国教育体系早在其建国时就初具规模,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逐步完美,形成了今天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体制。 美国学制没有学力测验、大学联考学生凭着在校成绩及SAT/ACT 分数自行申请大学入学。和许多国家不同的是,美国没有国立大学这种名称,义务教育由州政府来承担。且在义务教育的部份,只要你是合法居留人就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且在美国受义务教育都是免费的,不必缴交学杂费、课本。 美国高等院校师资力雄厚、学历高,教师要在四年制高等学校任教通常必须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适应专业需要。在美国,学生18岁高中毕业生不需要入学考试就能升入高等院校学习,6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大学继续深造。此外,美国大学生在入学后前两年,就如大一、大二时修读通识课程,到大三才会决定主修课程。另外,攻读医科、法律等专业课程要等大学念完毕业后,考到相关考试才可申请。 美国教育制度和大多数其它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主要不同点,是美国的教育为社会上每一个人而办,不是专为少数人而设。用税款兴办的免费教育,除了设立一般学校的科目如数学、历史、语文外,还有缝纫、打字、无线电与汽车修理等科目。学生可依自己的兴趣、个人未

来的计划和才能,从许多科目中自行选修。美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每个孩子的才能,不管它高或低到什么程度,同时给每个孩子灌输公民意识。 美国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对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的学校上课时只要求学生记住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就行。在课堂上,教师常把很多时间留给学生发表意见,老师启发学生提出各种设想,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一些课还完全以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学生思想活跃,有时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2、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和个人,不讲空泛的理论。课堂还讲授孩子生活中的事,在美国,凡是孩子生活中的事情,都能在课堂上学得到,课程五花八门。3、鼓励孩子去尝试,着力培养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获取信息;二、清晰地思考;三、有效交流;四、理解人类环境;五、知晓人类和社会;六、个人生存能力。 而美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与中国的往往不同。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对知识的凝聚,固定知识的凝聚,甚至是在知识方面,国

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构成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构成变化 郭海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北京100871) 原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评述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的研究文献,运用 1990-2001年的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构成及各构成要素变化的特点和可能的决定因素,附带分析不同财政隶属关系的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构成的不同特点,由于资料分析能力的限制,未涉及区域差异和科类差异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公共政策 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趋势。布鲁斯·约翰斯通(Bruce Johnstone )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改革已呈现出明显的相似性(注:布鲁斯·约翰斯通(陈运超沈红译)。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世界改革现状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1999,(6)。)。在财政方面主要表现为,用非政府收入弥补公共的或政府的收入不足,措施包括:一是在主要或全部由公共经费支持的高教系统中开始收取或提高学费;二是收取全部或接近全部的由学校提供的食宿费用(或者用贷款取代曾由政府提供的生活费和助学金);三是鼓励私立高等院校主要依靠学费和其他费用来运行;四是鼓励部分教师或部分大学从事企业性活动;五是鼓励慈善家的捐赠或直接参与院校管理,或提供奖学金。法国高等教育财政专家Chevallier和Eicher也提出,在90年代,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开始限制公共教育开支,尤其是高等教育开支。主要的政策表现是,降低成本和要求从教育和培训中受益的各方分担很大部分的教育成本。高等教育机构由于公共经费的停滞或减少而不得不寻求那些过去被忽视的经费来源(注:Thierry Chevaillier and Jean-ClaudeEicher,Higher Education Funding:A Decade of Changes[J].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Vol.XVII,Nos.1-2.)。 中国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政府垄断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在高等教育领域,院校自筹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加大。特别是1985年,政府允许高校招收少量自费生后,学校自筹收入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政府拨款依然处于绝对重要的地位。这种状况的真正突破来自于高等教育持续扩张和1988年通货膨胀所导致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财政危机。当时在许多学校,来自政府的拨款仅能补偿大约三分之二的运行开支,从其他来源寻求收入成为高校应对财政危机必不可少的方式,这成为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注:Xin Wang.A Policy Analysis of the Financing of Higher Educationin China:two decades reviewed[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