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余姚中学课题组

【提要】

余姚——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数不胜数的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遗迹、传统民居遍及全市。这是余姚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然而,在这日趋现代化的都市里,那些粉墙黛瓦的木结构老屋和青石铺就的街道的境遇似乎显得有些尴尬。如何正确对待现存的古建筑——如何进一步提升市民的认知程度及保护意识,如何合理地对待古建筑在城市规划中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价值……对于这些须引起社会普遍重视的问题,本课题组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根据事实材料提出了我们的见解和方案。

【关键词】

余姚古建筑保护调查

一、调查组织

(一)指导老师:吴建宙(余姚中学美术教师)

(二)调查者:陈蕾安、毛曙玭、余梦佳、蔡雨辰、赵嘉辉、干铭明、陈浓波

(三)调查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5月

(四)具体安排:

1、2006年9月25日,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古建筑去与留的问题及部分古建筑未受到足够重视的状况,共同商讨提出研究课题:

《余姚市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方向:市规划部门的政策措施,市民的态度和看法,部分重点文物的实地情况。旨在充分了解政府的政策方向,市民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以探索行之有效的保护开发措施,为政府部门提供开发建议,增强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2、2006年10月10日~2007年10月13日,根据调查内容,进行课题调查分工,设计调查表格,确定调查时间。

3、资料查询:根据研究的课题,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撰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进行分析、思考,撰写调查报告,并讨论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二、调查实施

(一)市民对古建筑现状与保护的态度的调查

——调查者:陈蕾安、毛曙玭、余梦佳、蔡雨辰、赵嘉辉、干铭明、

陈浓波(调查结果见附件一)(二)重点古建筑保护单位的管理现状的调查

——调查者:陈蕾安(调查结果见附件二)(三)对部分古建筑现状的实地考察

——调查者:陈蕾安、毛曙玭、余梦佳、蔡雨辰、赵嘉辉、干铭明

课题组成员:毛曙玭陈蕾安余梦佳蔡雨辰赵嘉辉干铭明陈浓波

三、调查分析

(一)古建筑现状与保护情况(参见附件三)

余姚市经过艰苦努力,先后进行了河姆渡遗址保护开发前期工程、河姆渡博物馆建设工程:黄宗羲墓、朱舜水祠堂、五桂楼、仙圣庙戏台、严子陵牌坊、区党委旧址、浙东新四军司令部旧址、舜江楼、中天阁、李家塔廊桥以及王阳明故居、龙虎草堂等的维修和重建工程,使一批文物古迹相继得到保护和修复,并作为展览馆陆续对社会开放。2001年8月余姚市政府颁布了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确定的武胜门街区和舜江楼与北滨江路段两处历史保护地段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在经济建设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余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正在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视,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硬件建设上已投入资金2500万元左右。

但是,部分文物现状显示余姚古建筑保护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文物古迹受到自然和人为破坏的威胁。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全市古建筑不断消亡,使文化遗产的总体含量较之1982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明显下降。1982年文物普查时有记录在案的659处文物史迹,现仅存260余处;4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有2处被拆除;36处文物点已有10处被彻底毁坏。老城区古建筑由1982年的70余处,已锐减至不到20处。其中被保护的古建筑大多已为危房,保护形势比较严峻。古遗址、古窑址等埋藏在地下的文物也随着农村基本建设或挖泥烧砖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经实地考察发现有些古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即规划部门划定的限制建设工程的区域)内的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破坏了文保单位的历史环境。

⑴古建筑的维修经费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尽管近年来市财政每年投入数万元经费用于文保单位的日常维修和保养,但对于占各级文保单位绝大多数的古建筑来说,由于大多年久失修,经费显得更为捉襟见肘。尤其是2001年公布的第四批市级文保单位符氏宗祠、岳殿等几乎已成危房,急需大修。王阳明故居维修方案早已制定,但由于资金关系至今年初才实施。

近期实施项目及投资一览表

⑵部分古建筑被不当使用。

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权不属于文物管理部门,往往导致对文保单位的不当使用。如我们走访

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被当作工人的宿舍兼库房,里面堆满杂物,内部环境相当杂乱;状元楼的院落成为附近居民放养鸡鸭的场所。

⑶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破坏历史风貌的现象时有发生。

《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但实际情况表明,许多古建筑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损害历史环境风貌的现象。尤其在乡镇,管理更为松懈,民房紧邻古建筑遗迹。

⑷对古建筑擅自进行改建和装修的事情时有发生。

市级文保单位黄家墙门、清晖佳气楼、前河头徐家等都属于居民住房,近年来,部分居民出于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在未报经文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对居住房擅自进行改建和装修,有的甚至造成了破坏性后果。

2、历史文化风貌和自然景观受到破坏。

在旧城改造中,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街区被拆

除,许多新的建筑物突破规划对建筑高度和

体量的限制,缺少整体意识,破坏了古城的

传统格局和风貌。旧城区超强度开发建设,

环境恶化。

3、历史街区市政设施亟待改善。

历史街区内部分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密度过

高,市政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

降。由于居住人口的增加,住户在天井内搭

建临时用房,使建筑的通风采光受到影响,

破坏了古建筑的原有格局和风貌。周围新建

多层住宅、办公楼、公厕等在建筑高度、体量、色彩上与街区传统风貌极不协调,如县东街西侧和合宝弄东侧的新建筑破坏了历史环境氛围。

(二)市民的态度与看法(参见附件一)

我们对随机产生的195位市民展开了调查,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明确表示古建筑需要保护的市民占了总数的88.2%,这说明市民们对待古建筑的态度还是比较统一的;同时令人担忧的是,在我们所拥有的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及古建筑群中,为市民所熟知的不过寥寥十余处,这表明虽然市民们有保护意识,但是对它们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在于市民在这方面的文化知识不够,而这又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大众媒体的宣传工作力度有很大关系。

四、思考与探索

余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件大事。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体,我们认为合理的古建筑保护规划目标是既要使城市经济社会得以发展,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又要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护。政府在工作中应当将发展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相得益彰。

针对调查分析中发现的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关于古建筑和古建筑群保护的建议:

(一)可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政府规划部门可以以文物部门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依据划定重点古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应竭力保证古建筑的保护范围内不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在古建筑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能破坏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应严禁建设污染古建筑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能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二)不合理占用文物古迹单位的搬迁。

经我们实地考察发现,古建筑周围居民对文物的不合理利用是文物破坏的重要原因。如市级文保单位文昌阁被当作工人的宿舍兼库房,近期应搬迁腾出文昌阁,维修开放。

(三)文物保护单位合理利用和展示。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属于国家所有的古建筑,除可以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外,如果必须作其他用途的,应充分考虑市民意见和长远利益。例如可以利用当地的优势和产业资源,再结合自然景观,加大宣传力度,开发现代化的旅游项目,使古建筑与当地的特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借此实现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使古建筑的保护及开发有机结合,并为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既与经济建设的脚步相协调,又可以让它们在新时期的现代社会中找回其应有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

国有重点古建筑保护单位应当由政府监督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重点古建筑保护单位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应遵守不改变古建筑原状的原则,将古建筑的文化艺术价值充分发挥而不夹杂过多的现代元素。

(五)古建筑群形成的历史街区的保护。

保护古建筑群,不仅要保护古建筑群本身,还必须保护古建筑群周围的历史环境。

(1)应尽量保存历史遗存的原物,保护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历史遗留的原物是包涵着大量历史信息的,它的特别珍贵之处在于它可以不断地被研究、被解译,不断有所发现。

(2)重点突出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重点在保护外观,保护构成街区外观的各个因素。例如考虑到古城区内古建筑双面坡屋顶所形成的整体风貌,是城市重要的景观特色,周围新建或改建的建筑屋顶形式应采用双面坡屋顶形式,并在体量、色彩上与邻近的历史建筑相协调。

(3)保护与合理使用相结合。在保存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应坚持降低人口密度,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绿化率,控制建筑密度,优化社区环境,从而增加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保持活力,促进繁荣。

(4)重视居民参与。保护古建筑群规划的制定和管理方式可以考虑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相结合。强调结合社区建设,推动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社区合作,寻找历史保护和居民现实生活需求的结合点。

(5)有重点、有目标,分期分批,坚持不懈。古建筑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政府部门应当与市民一起共同开创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后记:

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前期投入较大,但其后期的经济、文化效益更为巨大。它们若能得到合理利用,那么这不仅是我们用来建设经济,传播文化的工具,更实际一点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增强居民的保护意识。

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开发只是手段,保护才是目的。

(本课题获余姚市2007年度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一等奖,并获浙江省一等奖。指导教师吴建宙。)

浅谈古建筑的保护及意义

浅谈对古建筑保护及其意义 ——以西安为例摘要:中华有着上下5000年文明史,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和品味。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来说有一种强大魅力,中国其特有的建筑风格更是有一种独特的美感,置身其中能给你不一样的感受。但是在科学与技术的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现代主义高楼大厦出现在我们周围,而独具特色的古建筑正在不断淡出我们的视野。下面就以西安为例来谈一下对于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意义;西安 一、西安对古建筑的保护 西安,古时也称其为长安。她坐落在黄河中游,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下,她成为了13朝代的古都,名列我国古都之首。可以说西安浓缩了中国史上的大量的精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与集是聚地。 之前的西安之行让我对这座古城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她既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又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它可以说是历史城市发展的一个代表。古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性文化,西安的古城墙、兵马俑、钟楼等。。 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从这个角度看,那是应该完全的,无条件的保护。但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在这期间必然会出现现代生活节奏与古建筑的矛盾;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长与古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的。现代生活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而古建筑与现代化的设备又存在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例如现代化的设备在古建筑中如何布置,安排;消防,水电等实施如何规范和布设。这些都成了古建筑发展保护的障碍。 从踏入西安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古典的气息,虽然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这里的古城墙虽几次被完善和修改,但这都是出于对其的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在大雁塔和钟楼这些古建筑的周围没有高于它们的建筑,尽管现在遍地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这也是出于对古建筑的尊重和保护。古建筑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就郑州来说,对古建筑的保护觉没有西安做的好,城中村的拆迁、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大肆破坏古建筑,这些都加速了古建筑的消亡。 古建筑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古建筑在新时期又担当起文化休闲娱乐场所这样一个历史使命。西安之所以被称为古城,就是古建筑旅游业非常好,兵马俑,钟楼等这些古建筑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这不仅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公共交通和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发展古建筑旅游业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不能只看到了旅游价值而忽略了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

中国古建筑论文:文物古建筑保护和开发

文物古建筑保护和开发 中国古建筑最早成型于商周时期,在隋唐时期出现第一个高峰,并对周边国家(如东瀛、高丽)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两朝是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巅峰时期,尤其以宫室建筑最为突出。这些文物古建筑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能够为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要科学开发,确保文物古建筑社会价值的发挥。 1文物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 文物古建筑所面临的破坏性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的影响,许多古建筑已经存在几百年之久,且古建筑的主体结构多为木材,长期受到风吹日晒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漆剥落、木材开裂等问题普遍存在;二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只注重现代化建设,对于市区内一些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不到位,给古建筑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这些文物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凝结了古代建筑工匠的才能与智慧,是中华传统文明的象征和符号。我们呼吁加强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激发当代建筑师的灵感创新,以古建筑文化作为艺术灵感的源泉,促进我国现代建筑的多样化发展。因此,开展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文物古建筑保护和开发面临的问题 2.1文物保护意识普遍不强 对于多数人来说,文物古建筑的功能仅局限于旅游欣赏,对其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缺乏足够认识,不仅是广大群众,甚至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缺乏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不能及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例如,许多文物古建筑没有安排专人进行打扫和看管,久而久之,这些古建筑内部就会堆积大量垃圾,不仅应有的文化功能得不到体现,而且给建筑结构造成了破坏,其利用价值也被大大降低。 2.2文物保护经费相对不足 文物古建筑是一种潜在的经济资源,如果地方政府能够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就能够利用古建筑创造经济效益。但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文物保护经费没有纳入到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导致辖区内的文物古建筑常年得不到保护和修葺,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受到影响。例如,一些国家级或省级的古建筑景点,能够得到较为充足的资金投入,但是地市级、县级的文物古建筑,由于不能创造旅游收入,地方政府也不愿意投入足够的经费,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工作都得不到正常进行。 2.3文物古建筑利用率较低 文物古建筑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经过宣传和包装后,还能够发挥一定的旅游经济价值,例如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等。但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或不出名的古建筑,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却没

论文欧洲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创新

欧洲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创新 摘要 欧洲人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一直以来都是都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前低密度、低技术的老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了,一些历史城市、街区、建筑都面临改造的时候,各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历史建筑保护的法案条例不断颁布。同时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材料的更新,建筑保护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其中不乏一些大胆的举动,而其结果褒贬不一,但是可以看出,整个欧洲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热衷。在本文中主要阐述了欧洲国家建筑保护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国家保护的侧重及方式,最后重点列举了四种历史建筑保护模式及相关案例。 关键词:欧洲历史建筑保护模式 正文 1.欧洲建筑保护发展 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欧洲古建筑保护始于1931年的《雅典宪章》,首次提出了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指导原则。1964年,《威尼斯宪章》进一步阐述了古建筑的保存原则和技术要求,其理念与指导思想也与时俱进,成为影响深远的纲领性文件,它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提出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与方法。扩大了文物古迹的概念,从建筑单体扩大到建筑周围环境、城市和古村落。《威尼斯宪章》也界定了古建筑遗迹的定义,保护修复的原则,以及古建筑日常使用保护的方法,和成果发表方面的细则。之后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又补充了古建筑的开发利用方面的细则,而1975年《建筑遗产的欧洲宪章,1982年作为《威尼斯宪章》的附件的《佛罗伦萨宪章》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古建筑保护工作。在其高瞻远瞩的理念指导下,欧洲的古建筑保护方法愈加严谨科学,效用显著,成果斐然。 2.欧洲各国的保护方法与侧重 欧洲国家的“性格”迥异,也导致其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和侧重也不径相同。希腊成立了古迹保护审核会,政府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对历史建筑保护拥有职能优先和特权干预。严谨的英国人则通过不断立法来保护古建筑,早在1882年,政府就颁布了《古迹保护法》,1890年又颁布了《古迹保护法修正案》,1913

古建筑存在与保护调研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拓调研之风,构新农风貌” ——古建筑保护的调研 调研时间:2010.07.07---2009.07.10 调研人员:杨敏范凯伦刘思阳 完稿时间:2010. 09.05

目录 ●序 (3) ●龙游溪口地方民居建筑的存在与发展 一.龙游溪口古民居建筑的发展背景 (4) 1.建筑概念 (4) 2.建筑的发展形成 (4) 3.地区古民居的发展背景 (4) 4.我们的相关认知 (6) 二.龙游溪口古民居建筑的存在现状 (7) 1.古民居的主要特点 (7) 2.民居的结构形式 (9) 3.民居的材料形式 (11) 4.民居的艺术形式 (14) 5.古建筑现状分析 (17) 三. 古民居建筑保护形式的探讨和对比 (18) 1.民居建筑的保护形式 (18) 2.地方保护典型案例 (22) 四.龙游溪口古民居建筑的存在现状及保护的建议..(25)●结束语 (29) ●附录一 (30) ●附录二 (33)

龙游古建筑的生存现状与保护杨敏范凯伦刘思阳(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励志风”赴衢州暑期社会实践队 序 2010年7月7日至7月10日期间,我们作为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暑假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一行11人前往龙游地区,对当地古建筑做了相关调研。走访的对象主要是溪口镇及其附近村落。 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走访龙游溪口地方的相关部门和村镇乡社,了解当地古建的一些存在现状和保护措施,将它与其他地方古建筑的保护形式作出了相应比较,以此来探讨这些古建筑的生存与保护。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我们希望探索出一条龙游溪口古建筑保护的合理道路,能引起当地相关部门和广大村名的重视,改进改善现有状况,使古建筑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政府能完善古建筑保护的手段,使古民居建筑为带动当地经济和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一龙游溪口古民居建筑的发展背景 在针对龙游溪口地区的古建筑(主要以民居为主)作出相应的剖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中国古建筑保护是文物保护的一部分,是继承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对古建筑保护的理念和内容,分析了在古建筑保护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开展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标签:古建筑保护理念传统工艺 前言: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的古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与西方石制古建筑不同,中国的古建筑多为木质材料,无论是木质材料的构架结构,还是榫卯结合的形式,都表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作为古建筑保护工作者,应清楚古建筑的损坏特点和修缮方法,在修缮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与艺术的价值,经常维修,从而使古建筑永葆健康状态。 一、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理念 由于古建筑是一定时期文化环境影响下产生的艺术品,因此都具有各自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保护与修缮的过程中,针对的只是古建筑的物质组成部分,而不改变古建筑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因此在保护过程中,针对不同价值的古建筑,需要对其价值进行意义评估,从而拟定不同的保护对策[1]。 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古建筑保存状况的研究,通过对其材料、保存环境等的研究,找出古建筑损坏的原因和实现古建筑长期保存的办法。此外,还可以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技术,对古建筑加以保护和修复。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料,而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随意改变,从而破坏了古建筑的历史原貌。 二、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内容 对古建筑的保护,首先要保护的是古建筑的本体,包括古建筑原先的平面格局、造型以及艺术风格等,每个古建筑都有自身的时代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古建筑,就是不改变古建筑的原状,不损毁、改建或者拆除古建筑。古建筑的原状,指的是古建筑最初建成时的样子,通过建造时间、类型和工艺手法等找出依据,从而恢复其本来面目,再现当时的风采,进而保留古建筑的文化传统特性。 其次是保存古建筑的材料,以及原有的结构[2]。古建筑的材料主要由木、石、砖、瓦、灰五种构成,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缺乏,木材通常是供不应求,基于此种现状,我国的古建筑方式需要采用现今的建筑方式,而湿木材通常难以保证古建组修缮的质量。砖瓦的制作也是古建筑修缮的问题之一,由于传统工艺的大量缺失,现代的砖瓦厂很难烧制出原有的砖瓦,从而使古建筑修缮质量大打折扣。建筑结构决定着建筑类型,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如果不能保持原有的建筑结

古建筑保护开题报告

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以汕头小公园为例 开题报告

一、题目及关键词 1.论文题目:古建筑保护与利用——以汕头小公园为例 2.关键词:古建筑;汕头小公园;保护;利用

二、立题依据 (一)研究目的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诞生了难以计数的、美轮美奂的古建筑,诸如苏杭的园林、北京的故宫、闽南的古厝等,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建筑美学的价值,它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保护、开发、利用好古建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传统文化的逐渐复兴,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汕头小公园是汕头古建筑的代表,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汕头小公园特指中山纪念亭,而广义的小公园则涵盖了永安、永和、永泰、永兴街和升平路,以及怡安、棉安、万安、吉安街和镇邦路,也就是汕头人口中的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此外尚有南生百货大楼,它们承载着汕头“百年商埠”的历史记忆。以此为例研究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具有典型性。本文希望通过对汕头小公园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分析、原则的探讨、问题的指出以及对策的研究,为汕头小公园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些许经验,进而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做出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二)研究意义 本文以汕头小公园为例,探讨了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它具有以下几点研究意义: 第一、古建筑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承载着一座城市兴衰荣辱与历史沧桑。在地区历史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古建筑日益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例如岳阳楼之于岳阳、黄鹤楼之于武汉,因而,它的保护与利用也就具有了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汕头小公园是汕头商业历史发展的见证,典型的如南生百货大楼,承载着几代汕头人的历史记忆,对它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有助于汕头更好的传承自身的商业文化、潮汕地缘文化,进而凸显出城市的文化底蕴。 第二、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除了具有文化意义以外,它还有丰厚的现实价值。当代社会,以旅游为导向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少地区的古建筑更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了良好的效益。2004年,汕头市政府开始改造小公园,后因资金链锻炼夭折,2009年政府重启改造项目,但至今仍存于困境之中。汕头小公园是汕头是曾经的商业中心,以南上百货大楼为代表建筑具备深厚的经济价值,对汕头小公园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有助于政府从以往的改造困境中抽身出来,更好地开发汕头小公园的经济价值,使其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古建筑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它广泛地存在古今中外的各个地区,因而,

徽派建筑保护与利用现状与对策

徽派建筑保护与利用现状与对策 汪光耀 安徽省徽州古典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徽派传统建筑更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本文说明了徽州传统建 筑的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关键词:徽派传统建筑;中国建筑艺术;保护对策 [Abstract]Huizho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s a miracle of the ar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garding the protection and problems that exists.Then the author recommends protection measures from five aspects. [Key Words]Huizhou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Ar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Measure 皖南古徽州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世界所瞩目,享有“文献之邦”、“文物之海”的美誉。徽派传统建筑更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因此,为切实保护好徽派古建筑,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尤为重要。 1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1.1保护形势,局面严峻。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受利益驱动,全市范围内盗卖古建筑和古建筑构件时有发生。一些人打着“易地保护”的幌子,不择手段购买国有祠堂和私有建筑,然后堂而皇之重建起来,以为奇货可居。有的将古建筑迁建到旅游景区,作为生财之道。皖南有部分民宅、祠堂因无人居住或无人看管,构件多有被盗。即使在有人居住的房子也时有发生砖雕、石雕构件被盗的事件。还有一些群众文物意识不强,图一点小利,被一些文物贩子所利用,私自出卖古建筑构件。此外,近年来,整幢购买古建筑的现象频频发生。 1.2量大面广,保护经费严重不足。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是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 纪念建筑、石建筑、石窟寺壁画、造像、古碑石刻等修缮工程,应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系指始建或历代重修、重建的原状。修缮时应按照建筑物的法式特征、材料质地、风格手法及文献或碑刻、题铭的记载,鉴别现存建筑物的年代和始建或重修、重建时的历史遗构,拟定按照现存法式特征、构造特点进行修缮或者采取保护性措施;或按照现存的历代遗存、复原到一定历史时期的法式特征、风格手法、构造特点和材料质地等,进行修缮的原则。 依工程性质,可分为五类,如下;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2、抢险加固工程,3、重点修缮工程,4、局部复原工程,5、保护性建筑物与构筑物工程。 保养维护工程系指不改变文物的现存;结构、材料质地、外貌、装饰、色彩等情况下所进行的经常性保养维护,如屋顶除草勾抹;局

部揭瓦补漏;梁柱、墙壁等的简单支顶加固;庭院整顿清理、室内外排水疏导等小型工程。此类工程就由管理或使用单位列入年度工程计划和经费预算,作为经常性工作,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加固抢险工作,系指建筑物、石窟岩壁以及壁画、造像、石刻等发生危及文物安全的险情时所进行的抢救性措施,诸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抢救性措施。此类工程须在技术检查的基础上制定抢险加固方案,报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后进行。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报时,须补报备案。 重点修缮、局部复原工程,系指对文物进行较大规模的重点修缮或局部复原工程。此类工程必须事先做好勘查测绘、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工程设计必须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并在提出《修缮、复原工程申请书》报经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批准之后,方得进行施工。 保护性建筑物与构筑物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而附加的安全设施,诸如排水防洪堤坝、防水房、亭、新加窟檐等。凡此类构筑物或建筑物,须与文物及环境风貌相协调,不可喧宾夺主。对文物本身和其周围的历史残迹,必须严格保护,不可因附加安全措施而遭受损坏,附加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方案,报请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施工。

木结构古建筑加固与保护论文

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与保护 摘要:中国古建筑一般以砖、木或夯土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木结构为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建筑一旦遭到破坏,不可再生,造成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弥补的损失。根据木结构的建筑结构特点和不同的破坏类型,讨论不同的破坏症状,例如开裂、腐朽、拔榫等,并以此为基础,介绍相应的加固和保护的方法。为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1 引言 中国古建筑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地面文物,它既是名胜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和继承遗产的主要对象,是城市历史文明的见证,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中国古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木作结构,这种结构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其影响远及东亚各国,成为东方建筑的代表。但是古建筑修建年代长久,加上风雨侵蚀、、微生物破坏、温湿度的交替变化及维修不善,结构的本身已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梁柱变形、节点拔榫等。因此有必要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加固和保护。 2.破坏类型 古建筑木结构长期受到外力(风和地震)和自然作用(雨雪侵蚀或微生物破坏),导致其结构材料性能下降,由此产生不同类型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2.1 开裂

一些木材由于在制作当时没有干,其表面部分比内部容易干燥,而木纤维的内外收缩不一致,年久后由于木料本身的收缩而产生裂缝;或由于梁、柱受荷时间过长,木材本身材质下降导致抗拉、压、弯、剪性能降低,使得在外力作用下木材产生开裂现象。 2.2 腐朽 木结构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很容易发生腐朽,腐朽使得梁、柱构件抗拉、压、弯、剪截面面积减小,承载力降低,对整个木结构非常不利。 2.3 挠度 木梁在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由于材料性能老化造成木材弹性模量降低以及抗弯能力下降,导致跨中挠度大大超过规范允许值。挠度不仅仅影响古建筑的外观,而且长期发展下去容易使木梁产生受弯破坏。 2.4 拔榫 在长时间外力作用或木材本身收缩等因素影响下,梁、柱节点位置很容易发生拔榫现象。拔榫使得梁、柱构件有效受力截面减小,容易产生拉、压、弯、剪破坏,对木结构整体性造成一定影响。 3 加固方法 古建筑木结构构件加固的方法有多种,而且常常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常用的加固方法[1-3]有: (1)墩接加固法:即将柱子糟朽部分截掉,换上新料,通常用于柱根的加固。常见的作法是做刻半榫墩接,方法是:将接在一起的

古建筑及保护教案

《古建筑的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 难点: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古代建筑资料。 (学生)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绘画用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古建筑的保护》,作启发性谈话。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最高,保存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 (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的古建筑的外貌等等。 (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 (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 (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

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 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 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简介部分古建筑: 万里长城嘉峪关布达拉宫北京故宫太和殿颐和园。 杭州西湖山西恒山悬空寺苏州网师园拙政园。 (七)课后小结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述说后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 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

古建筑论文:城市建设中的老建筑保护问题

古建筑论文:城市建设中的老建筑保护问题 ——以南京和青岛为例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中国老建筑现状,并分别以南京和青岛的老建筑作为案例,对比分析如何在城市建设大潮中处理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老建筑的 问题。 关键词: 老建筑;城市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一、浅析中国老建筑现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进行城市建设,从政治中心到各省会,从大城市到小地方,并从东南沿海蔓延到中西部地区。现代化成了衡量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准,城市化成了我国建设的趋势,但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许多古老的建筑散布其中,对他们的保护成了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近三十年中,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使许多历史文化遗存被无情的摧毁,“建设性破坏”成为破坏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最主要的因素。 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曾讲过,“建筑是本历史书,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阅读它的历史、它的意韵。把历史文化遗留下来,古代建筑遗留下来,才便于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老建筑都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这座城市也就索然无味了。”对于一座城市来讲,文化遗产就是自己的品牌和个性,

就是财富,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北京的胡同让老北京的生活充满人情味儿;南京的城墙日夜熏陶着南京百姓;青岛的“万国建筑”使那里的人具有浪漫悠闲的性情……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引以为豪的物质文化,赋予我们多种多样的品质,除了感激之外,我们更要保留这些神圣的礼物,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中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进行旧城改造,在此过程中,城市建设与老建筑的保护的问题就显现出来。2006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求是》杂志上称:目前,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合理地要求“就地平衡”,盲目在旧城区内兴建高层建筑,使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到破坏——襄樊宋明城墙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历史建筑一拆而光,福建的三坊七巷名存实亡,高速路穿过中山陵绿地区,高架桥迫使三元里抗英炮台搬家……每一次都会出现自发的“保卫战”,但几乎每次都以保卫者的失败而告终。2000年3月10日,中国第一个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议案上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这份议案上,有31位人大代表签名,其中25位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他们写道:“这些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一旦遭到摧毁,就永远不能再生,即使按照原样重建,也丧失其历史价值和信息。由于房地产开发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地方政府某些领导人的行为缺少制约,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势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相比之下,群众呼声、社会舆论、专家意见和职能机构的力量则薄弱得多。有的地方甚至人大、政协、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出面干涉也见效甚微。”匆匆于现代化进程的人们,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终于明白了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开始了

古建筑保护解决方案

古建筑保护解决方案 篇一:古建筑保护策划书 古建筑保护策划书 一,活动全称:古建筑保护宣传活动 二,活动背景 开封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七朝古都”之称。开封历史悠久,传统民族文化光辉灿烂,文化古迹驰名中外。开封有着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历史,特别是早在十世纪后期至十二世纪初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北宋时期的首都东京,城郭宏伟,“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经济繁荣,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不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的“国际都会”之称。 现在,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口发展的挑战,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开封市人口也近百万,人口增长以及世界范围的从农村涌向城市的人口潮,接踵而来的是住房问题、交通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老年人问题等等。在老城区保持合适的人口密度是保护古建筑的重要一环,如果听任老城区人口继续膨胀下去,人口超饱和状态就有增无减,那么保护名城的一切措施,包括划定保护区都会毫无结果。那样,名城的古建筑将荡然无存;经济发展的

挑战,一般的说,一个富裕的城市才有可能建成优美的、清洁的、文明的城市,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而贫穷只能造就落后、破败、肮脏,所以我们要发展经济,但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给古建筑带来巨大的破坏,再加上一些政府官员没有远见,导致古建筑让位给经济的发展,是古建筑遭到灭顶之灾。古建筑需要人们的保护,需要我们的爱。 三、(一)举办机构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中州营造学社 (二)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中州营造学社 四、活动地点 展板展示地点:金明校区下沉广场、伦校区大礼堂前、开封市宋都御街宣传单发放地点:金明和明伦校区、开封市宋都御街 古建筑介绍地点:明伦校区 五、参与人员 (一)、中州营造学社全体成员 (二)、河南大学学生 (三)、社会上有志于保护古建筑的人员 六、活动主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建筑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古

古建筑的发展现状

古建筑的发展现状 光山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留于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遍布全县。近年来,光山县文物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宣传力度,目前,光山县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1处,省级传统村落6处。 一、光山古建筑保护的现状 古建筑不仅是历史,也是文化,它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着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供人们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在热衷于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和崇尚现代建筑的今天,许多历史建筑等不可再生文化资源在经济建设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我是光山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队的队长,走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村村组组。在“三普”时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时隔五年,再去时,有的也是面目全非,如马畈汪窑王震旧居周围历史建筑全部被拆;晏河乡向冲古村落被毁,取而代之的是新农村建设;泼陂河明清街两边村民旧房改造破坏历史街区的原貌;南向店乡老街因发展经济,大搞新城开发,老街已废弃。 二、光山古建筑保护的问题 光山古建筑在保护、管理和利用上主要面临三方面问题: (一)保护意识不强,大量农村古建筑被拆除。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树立了新的价值理念,不再信仰上天的恩赐,更加注重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换取美好幸福的生活,所以散落在农村的宗教建筑备

受冷落,年久失修导致建筑的破损,甚至坍塌。 (二)产权多样化也是导致农村古建筑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有的古建筑属个人所有,有的属集体所有,有的属国家所有,所有权的多样化使得古建筑的管理和维护成为了一道难题。 (三)专业修复知识缺乏,农村古建筑很多沦为“古今结合”的建筑物。此类情况主要是经多年雨水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屋面瓦片碎裂,漏雨开始侵蚀屋面结构,所有者用现代的修葺方法进行了修缮,灰色板瓦被替换为红色板瓦,虽然保护了古建筑的主体结构,但却改变了古建筑的风格,古建筑原有的古朴味减色不少。 三、古建筑保护的建议 (一)加强认识,充分领悟保护古建筑的重大意义。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古建筑可以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建筑的价值不仅是精神层面的,物质上的价值也非常重要,它是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 (二)政F主导,把光山县古建筑保护工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中都离不开规划和资金的问题,而政F可以通过协调,为农村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争取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通过新农村规划为古建筑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而保证古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科学统筹,吸引民间资本的加盟。古建筑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很多专家都认为“旅游开发”是一条重要的渠道。农村古建筑的科学统筹就是要统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加强、完善古建筑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这里的统筹主要是针对文化资源的统筹,农村古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精神价值是无形的,

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河南科技1997年第9期#适用技术# 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河南省第七建筑工程公司杨笑天 号后马上将火警及用户住址自动通知消防部门,因此可使消防队立即赶到现场。在医疗急救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病危,病人倒在地上,只要按一下衣兜中的发射机,安全终端立即将信号传到电缆电视中心,计算机马上将病人的住址、病历情况传送到急救中心,急救人员则可立即赶到现场。在电缆电视中心,中心计算机每8秒钟将所有的家庭安全终端扫描一次,以检查它们所处的工作状态。另外,电缆电视中心又与许多银行、购物中心直接相连,相互构成可视系统,这样在家中用户可以直接进行转帐、存取款、购买物品等业务。 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中国古建筑,遍及我国城乡大地。随着改革开放,古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如何保护古建筑及其意义阐述如下。 一、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保护古建筑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积极的实现意义,仅下述三点便足以说明。 1、历史的见证。 海内外的中国人都以祖国的/历史悠久0而自豪。所谓悠久,根据是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和考古为证。但更有力的证明是伫立在世人面前,历经千百年沧桑的一座座古建筑。因而信服地确立了中国的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 5威尼斯宪章6说:/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过去岁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0这一得到世界共识的宣言昭示了,保护古建筑便是保护人民千百年传统的见证,不保护古建筑便是自毁国家历史文明的见证。 2、学习的课堂。 中国的古建筑也是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譬如最近随着香港的回归,圆明园遗址公园及时地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洗雪百年耻辱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良好,影响很大。 古建筑是一部用建筑材料书写的历史。无论是万里长城,还是故宫、颐和园等等,都饱含着丰富的史料。既有焚书坑儒的秦始皇等人的记载,也有/哭倒长城0的孟姜女等人的/别传0。可以说,古建筑能给人以丰富的历史知识。 中国古建筑有许多惊人的技术与艺术成就。例如,中山靖王墓的金缕玉衣,西汉马王堆墓葬的彩绘帛画,以及/敲之有声,断之无孔0的苏州金砖等等。再如,三大石窟的精湛雕刻,巧夺天工的赵州桥,以及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芦沟桥石狮等等。所有这些古代技术成就,对现在的有关专业人员,都有极大的启迪和示范作用。甚至秦兵马俑涂用的硅酸铜钡的化学合成颜料,二千多年前女尸至今不腐的防腐技术,还成为费解的科技难题引起国际的关注。 3、旅游的基地。 旅游事业多与古建筑结合在一起,几乎那里有古建筑,那里就有旅游。古建筑区是开辟旅游的基地。旅游地的名望、经营效益和该地古建筑的品位、管理好坏直接有关。如天坛、龙门,,等等莫不如是。试想,如果少林寺的塔林,一个个荡然无存,还有甚么游览、观赏价值!也许可能有少数人的凭吊,但不会有接踵而来的游者人群。 二、保护古建筑的措施 1、城市规划。 要保护好古建筑,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城规稍有失误,都将造成古建筑无法估量的损失。在这方面,意大利的做法是/让出古城,另建新城0,很值得我们借鉴。 2、倾听意见。 搞城规难免会遇到古建筑的去留问题。在行政决策前,一定要倾听专家的意见。古建筑的价值只有专家最清楚。为了保护古建筑,梁思成生前奔走呼号多年,可对正阳门城墙的去留问题,只能让别人拿块砖、拍张照片回来看看,以慰病榻上的耿耿此心。但愿今后不要出现梁思成第二。 24

作业:古建筑方面保护论文

古建筑的保护与意义 【摘要】:古建筑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它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价值。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但作为古代文化遗存,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与其他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将是永远的遗憾。 【关键字】:古建筑保护意义措施 一、中华民族的见证-----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的见证者,毫不过分的说建筑物的造型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国力。古建筑不仅仅是历史,同时也是文化。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包括绵延万里的长城,建于隋代的安济桥,在科学与艺术上完美结合,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他的独有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历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门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他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古建筑与现代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矛盾。经济开发区的建立与当地古建筑的存在形同水火,要建立开发区就必须要占用原来的古建筑的占地,要保护古建筑就必须组织开发区在古建筑区的建立,所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便成为了古建筑保护的关键。 二、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古建筑的保护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承载着大量而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对各个古建筑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艺术,政治等等各方面历史问

国家文物古建筑保护措施

国家文物古建筑保护措施 1引言 如今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对国家文物古建筑的消极影响也不断增加,其保护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古建筑破坏情况严重,再加上年代久远、自然损毁、法制不完善、管理缺位等原因,现在文物古建筑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本文以南京明清文人故居为例,了解文物古建筑现在保护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更为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2南京明清文人故居保护现状 中国在文化古迹保护上起步较晚,20世纪中国才开始出现相关的专著和规定。一直以来国内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在保护理念、工作机制上存在较多缺陷,导致大量的历史建筑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遭到肆意破坏。如今受到破坏的古建筑逐渐引起政府和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政府和一些民间组织也开始采取相关措施来保护历史建筑。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南京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清文人故居由于有法律保护,保护状况普遍良好,但许多还未列入保护名单的故居情况着实糟糕。其中,保护较好的故居约占总数的40%,主要是纪念馆、博物馆等。调查数据显示,南京市目前仅有11处历史名人故居对外开放。其中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对外开放的有3

处,如:赛珍珠旧居、杨廷宝住宅、魏源故居;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的有8处,如:甘熙宅第、拉贝故居等。保护状况一般的有15%左右,也就是说,剩下的45%的文人故居的保护状况堪忧。一方面,由于老城长期发展的惯性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保护的名人故居大多数不够保护维修和利用发展的开支,经费不足,且管理机构不确定,缺乏适用的管理办法。许多问题导致文人故居还在继续消失,许多故居已经徒具虚名,有的仅是在上面挂块牌子,写明某某故居,其实早就变成了大杂院;有的只修缮厅廊门窗,原有的文化氛围荡然无存;更有的故居恢复的毫无历史感,修复如同新建,实在是无味至极。如: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殷高巷14号的刘芝田故居。刘芝田在光绪年间购得此处房产时,房屋多达百间,占地颇广,而如今只剩下六个大院,外墙斑驳,木门破败。鉴于南京明清文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存在以上一系列的问题,文物古建筑的保护需求变得格外迫切。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数据显示,登记历史名人故居有248处。但目前文物古建筑的利用和保护方法并不多,还仅仅局限在政治和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历史名人建筑上,更多的古建筑尚处于有保护无利用,甚至无保护无利用状态。总的来说,古建筑的实际保护状况堪忧。 3文物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文物古建筑作为珍贵的人文资源,是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灵魂。中国的每一座城市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被称作历史文化古城,每一座古建筑都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延续古建筑

历史古建筑保护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概论 姓名:侯进胜 班级: 11级土木一班 学号: 序号: 1 授课老师:侯实

为何要保护历史古建筑 历史建筑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 历史建筑是研究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 历史建筑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 历史建筑是人民文化游息的好场所,是发展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 ——梁思成 ———题记摘要:这些技术高超、艺术精湛,独树一帜的历史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瑰宝,是 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源远流长文化的载体。就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风云变幻。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而且是文化;不仅是民族地区的记忆,而且代表着国家民族辉煌的成就,是人类创造的最值得骄傲的文明成果之一。这些瑰宝不可多得,一经破坏,便不可再生。 关键字:古建筑保护意义。文化价值、社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 绵延万里的秦汉长城,恢弘壮丽的汉唐宫阙,典雅意深的明清园 林···当年是何等的气势磅礴?何等的威严壮观?何等的优雅飘逸? 然而像绝大多数中国古建筑一样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中,昔日壮观的 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如今只留下一道道夯土或一堆堆台基,人们只能 依据纸堆里的文字徒然费力地想象,颓然叹息着··· 亭台楼阁、舞殿宫阙、雕梁画栋,林园庭院···这些技术高超、 艺术精湛,独树一帜的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瑰宝,是中国悠久历 史的见证,更是中国源远流长文化的载体。就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 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风云变幻。 然而,就是这样一块块瑰宝,一部部史书,在经历了岁月中自然 灾害,社会变迁和战火动乱之后,幸存的已是寥寥无几。因此,我们 需要保护我们的古建筑。可惜的是,当前幸存下少量的古建筑并没有

关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问题

关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问题 1 中国古建筑的类别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古建筑类型颇多,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寺院古建筑、宫廷古建筑、园林古建筑、祭祀古建筑和民居古建筑。寺院古建筑有灵隐寺、白马寺和兴教寺等;宫廷古建筑有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及末代皇宫等;园林古建筑有留园、拙政园、蠡园等;祭祀古建筑有十三陵及乾陵等;民居古建筑有王家大院、洛阳卫坡村和乔家大院等。 中国古建筑在不同的时期其规制划分也有比较大的不同,例如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主要将其划分为殿堂、厅堂和余房三类基本的规制;在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中则主要划分为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1]。由此可见,古代的历史记载中并没有对古建筑的规制给出明确规定。此外,中国古建筑雄伟庄严的风格体现出了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 2 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原则 古建筑如同其他的历史文物一样,是经过若干年的积淀保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够再生产及再建造,如果遭到破坏就不能挽回。因此,

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修复时必须正确认识和掌握相应的基本原则。 我国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中对古建筑的保护及修复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原状”是指古建筑建设时的原来状况,未被他人修缮改动的状况,是古建筑健康真实的状况而非残破的状况。通过相应地勘察得到其建造时间、工艺和类型等具体信息,分析出古建筑中的原有构件和后变构件,以此来确定古建筑是否“原状”。 《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强调“恢复原状”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恢复原状所需资料不足时,可以“保存现状”,等资料足够时再“恢复原状”。此外,对于一些经历过修改变动但其形象独特、为大家所接收的古建筑可以“保持现状”。 总而言之,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修复时应严格按照以上基本原则实施,不能随便加入个人主观看法。 3 古建筑的修复方法 对于古建筑中损坏的构件,能够修复的都尽量不替换。当必须替换时,应参照原材料的外形特点及内部构造选用匹配的新材料。倘若修复缺失的构件,必须有准确的历史资料和相应数据,而不能通过臆测想象来进行修复工作。对于替换的构件涉及结构本体时,需要对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