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首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看待学生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

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之间很早就表现出兴趣爱好和智能特点的不同。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四五岁的儿童在完成需要不同智能共同参与的多项游戏任务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智能特点。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应该是向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智能活动机会,在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无论是相对于自己还是别人),如有的学生更容易通过音乐来表达,有的学生则更容易通过数学来表达。我们应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注意发现他们的优势智能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八种智能中的每一种在人类认知结构中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应该对不同的智能一视同仁。但它更强调每一个人的智能特点是不一样的,强调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充分展示自己智能长项的同时,将自己优势领域的意志品质等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发展。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社会的进步需要个体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这两种能力的充分发展,才应该被视作智能的充分发展。从智能的本质上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创造能力,因为它主要是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智能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没有先例可循的新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多元人才观,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能结构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无论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还是时下我国的教育方针,其中所指的“全面发展”是指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即良好的基本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加专业素质,而不是指所有学科都精通的万事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学校在校生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要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职校落实科学发展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1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力口德纳在《心智的结构一-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该理论经不断充实完善,按加德纳的说法,每个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包含如下10种:(1)数学智力(2)空间智力(3)语言智力(4)自然智力(5)音乐智力(6)身体运动智力

(7)存在智力(8)人际交流智力(9)个人内在智力(10)情感智力.根据该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而传统理论则是仅以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差,因此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只是由于单一评价标准才出现了这一错误的名词.该理论就是倡导学生的和谐发展,充分展现学生发展的潜能. 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是多样化的,智商低的人不一定笨,每个人在不同的智力范畴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准确了解自己天赋的人才有可能正确选择对其有利的,接受挑战并感到幸福.如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没考上大学,却在2001年与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合作中一举成名.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不能单以考试成绩论优差,而应从各方面发展人才,培养人才. 2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启示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曾经画过一幅画,讽刺教育工作者总是用单一标准要求学生,就像园丁拿着剪刀剪切冬青一样,老师常常就是这样把学生剪切得整齐划一.我们应意识到,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智能和智能结构,也就是他的特殊禀赋或者天性,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师既要懂教学理论,又要懂教学方法. (1)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每个学生. 人才是智能之士.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只要教育与学习得法,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在学习上最笨、生活中最调皮的学生,他或许在这学习方面不入门,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他的特长发挥出来.在评价学生时,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幼 儿教育的启示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理论提出的,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九种智能要素组成:言语、逻辑、视觉、音乐、身体、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自我反省智能和存在智能。他的智力新概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多元智能的理论:尊重教育的公平性、形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的差异性、教育应重视”扬长避短”、应该向幼儿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应该注意发展幼儿的优势智力领域、应该帮助幼儿将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力领域。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幼儿感受到多元智能的好处,受到良好的教育。 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理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世界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并据此开展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的改革,且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为我国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加德纳对智能的概念作了全新的界定,即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九种智能要素组成;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

--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加德纳这种多元的开放的尊重实践的智力观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认识幼儿的遏制力特征。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潜能,也能够在不同的智力方面突出表现。加德纳强调,虽然人的智力被分为九种类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只有其中的几种,恰恰相反,每个人都具有九种智力,只不过每种智力在个人之力中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所以,认识智力的多元性并不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孩子进行分类教育,而为了藉此来了解孩子们,分析他们的认识特点与需要,并从中找到教育他们的最佳切入点,在这基础上引导全班孩子共同进步。 一个班上,总有一些比较突出的幼儿,他们深得老师的宠爱和关注,常常作为学习的典范赞赏,这符合幼儿爱模仿的心理特点,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正面教育手段,但教师稍不留意或由于表扬笼统、模糊、不具体,或没有掌握好尺度,无形中使榜样成了偶像。曾看过这样一个话题:思思是个能歌善舞、聪明美丽的小姑娘,深得老师和小朋友的喜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孩子们都以能和思思坐在一起为荣。一天语言课后,只听蒙蒙叹口气说:”我要是思思多好,什么都会……”面对孩子深深地压抑,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孩子们年龄这么小,尽然有如此的烦恼也许我们曾当着孩子的面对思思表现出特别的亲昵也许曾在有意无意间总把思思挂在嘴边而这恰好强化了其他孩子这样一种心理:老师最喜欢思思,

木桶原理启示

“木桶原理”对牧场管理的启示所谓“木桶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很容易会想到木桶装水的多少不在于最长的,却在于最短的一块,继而会认为长木板没有短木板有用。此时,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取长补短,将短板补起来,让所有的板子都增长,这样就能装更多的水。牧场作为一个企业存在,自身管理也摆脱不了木桶原理的影响,在现在的牧场管理中,也确实有很多人在想尽一切办法弥补短板,提升效益,但并非都取得良好的效益,主要存在“长短不分”和不能正确的“扬长避短”的问题。 牧场大小不等,地理位置也不尽相同,作为牧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给明确牧场的定位,找出长处和短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只看到短板而忘记了长处,这样以来就容易让原来的长处也变为短板,然后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短板,想再取长补短已无长处可取,最终走进死胡同。如何更好的分析牧场的长处和短板,如果是懂管理的人可以使用SWOT等工具,若无专业知识支撑也可以简单的分析,所谓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牧场也可以列出7个方向——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饲喂营养、繁殖兽医、环境管理、奶厅管理和后勤保障。根据牛场的规模对照以上7个方向进行分析,找出牧场的管理长处和短板,进而巩固长处取长补短。

很多牧场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出自身的长处和短板,接下来就需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就在这里,一些牧场同样犯了错误。例如现在很多牧场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已经成为制约牧场发展的主要短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部分牛场选择的是银行贷款或借贷,经过与某些牛场打交道发现,他们的财政问题并没有糟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完全没有必要愁眉不展,要知道一时的舍弃可能或获得更大的收获,古有退避三舍而取胜,现在也可以舍掉一部分奶牛作为筹码,资金只要周转开,一盘死棋就能活过来,资金是短板没有错,可是奶产量和质量才是牧场生存发展的基石,一旦没钱就减少奶牛饲喂量,导致奶牛产量和质量都下降,进而奶价下降,走进逐渐缩小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反不如忍一时之痛,淘汰部分奶牛来促进资金周转,增加奶牛饲喂量,提高产量和质量,让一时之痛换来良性循环。另外,有些牧场不缺资金,主要短板就是人员技术跟不上,经过多次的培训和人员更换都无济于事,在这种情况下,反不如丢掉短板,交给专业的外包公司去做技术,牧场来负责运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能力,这样一来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效益提升,同时自己牧场的人员也可在专业人员的熏陶下获得一定的进步。 “木桶原理”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尤其对于管理者更是如此,只是要求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分清长短,学会取长补短,也许会需要舍掉一部分木板,让木桶变得小一点,然而短木

多元智能理论及研究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及研究现状 一、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其专著《智 能的结构》中,对智力进行了重新阐述。他认为,智力除传统的语言和数学智能外,还包含节奏、空间、动觉、自省、交流等七种智能,它是基于特定的社会及文化环境价值标准,个体用于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或创造出有效产品时所必需的能力。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智力通常是以复杂的方式进行组合运作的,这是对于传统的“一元理论”的挑战。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及发展,为我国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也为我国教育实践改革提供了契机。 二、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相关研究如下: 1.课程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对新一轮课程评价的改革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对新课程改革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上,还体现为对其评价标准、原则和方法的完善上。 2004年,福格蒂等在《多元智能与课程整合》中阐述了多元智能和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实施跨学科

课程整合的方法策略与课堂案例,对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建立有意义的教育和评价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霍力岩在《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中对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谢世谦则在《多元智能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中指出,课程评价在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2.教学改革 与传统的一元论智力观不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多元的,它是多种不同智能在不同人身上的特殊组合,受个体所属社会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性。这一新的智能观对我国教学观念的变革产生了很大影响。 钟祖荣等主编的《多元智能理论解读》一书在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观念变革的影响。Linda Campbell等在《多元智能 教与学的策略》书中,将多元智力理论运用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中,为拓展教师的思维,林宪生详细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小学各学科中的应用。托马斯?阿 姆斯特则在《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书中总结了许多教学案例,为中小学教师将多元智能运用到教学实践的各个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柏灵则在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 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 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等七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80 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 es)。这一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他还强调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

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要素 加德纳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七 种智能要素组成。这七种要素是: (1)言语——语言智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能,指有效利用数学进行推理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 (4)肢体——运觉智能,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的能力。 (5)音乐——节奏智能,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6)交流——交际智能,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7)自知——自省智能,指认识、了解和反省自己的能力。 2.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 (1)注重整体性。加德纳认为,这七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因而他呼吁对这七种智能给予同等注重力。 (2)强调差异性。尽管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能,但由于受各种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就是智能的差异性。 (3)突出实践性。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拥有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

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讲解

目录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及内容 (1) (一)语言智能 (1) (二)逻辑数学智能 (2) (三)空间智能 (2) (四)肢体运作智能 (2) (五)音乐智能 (3) (六)人际智能 (3) (七)内省智能 (3) (八)自然探索智能 (4) (九)存在智能 (4) (十)其它类型智能 (4)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4) (一)接纳求同阶段 (5) (二)反思质疑阶段 (5) (三)存异融合阶段 (7)

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内容摘要】: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以来,迄今为止,将近30多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本文着重讨论及探究了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教育、发展 时光荏苒,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并逐渐成为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几年里,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从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及内容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而他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这八个范畴(后增至十个范畴)的内容如下: (一)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

“木桶理论”在高校学生班级建设中的启示

“木桶理论”在高校学生班级建设中的启示 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木桶原理与反木桶原理对学生辅导员在班级工作的启示。学生辅导员在班级建设中要尊重每一个个体,同时需要引导所有学生积极构建自身的班级文化和班级意识,为优秀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标签:木桶原理;反木桶原理;班级建设 一、木桶原理与反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是说一个由若干木板构成的木桶,其容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短木板的现状。对一个组织而言,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类似于组成木桶的若干木板,而组织的能力又如木桶的容量,取决于组织中最弱的要素。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企业要继续保持优势就不能有致命的弱点。随后,又有学者提出“新木桶原理”,认为木桶的容量既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桶的底板、木板间的缝隙以及木桶的桶箍[1]。“反木桶原理”则说,木桶上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对一个组织而言,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团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2]。 该原理对于高校学生工作有重要启示。以下笔者分述之。 二、木桶原理在高校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我们可以从“木桶”原理中借鉴很多经验,受到一些启发。 (一)建设好木桶的“底板” 木桶的底板决定了这只木桶还能不能盛水。在一个班级中,“底板”就如班级的基础管理,即班级的各类制度。在高校班级管理中,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既反映了班级的科学管理水平,又反映了学生辅导员的管理水准。班级的各类规章制度,是班级团队运作中的灵魂,在好的班规和程序下,班级成员会共同思考,统一行动,坚持下来便会形成一种行为习惯,这种习惯将会不断提升班级的团队精神。 (二)关注每一块木板尤其是“短木板” 正是因为班级中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如因为部分学生影响班级没有评选上时优良学风班时,老师、同学在内心往往把责任归咎于“学习困难学生”(即短木板)。而在实际的管理中,会有优秀的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舞台,而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久而久之会出现学习困难、人际困难和心理困

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讲解

目录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及内容.................................... 1.. (一)语言智能 .............................................. 1... (二)逻辑数学智能 .......................................... 2... (三)空间智能 .............................................. 2... (四)肢体运作智能 .......................................... 2... (五)音乐智能 .............................................. 3... (六)人际智能 .............................................. 3... (七)内省智能 .............................................. 3... (八)自然探索智能 .......................................... 4... (九)存在智能 .............................................. 4... (十)其它类型智能 .......................................... 4...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4.. (一)接纳求同阶段 .......................................... 5... (二)反思质疑阶段 .......................................... 5... (三)存异融合阶段 .......................................... 7...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一、智能的发展及多元智能的提出 智能,也称智力,是一种生理、心理潜能。心理学家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认为主要是指抽象思维的能力,有的人认为是指学习能力,有的人认为包括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能力。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立了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有力地突破了传统智能观的单一性。他经过研究指出每个人与生俱来至少有七、八种智能,并认为即使八种智能也远没有展示人类智能的全部。这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听觉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等。这八种智能,只是智能的基本要素,既不是智能的直接呈现状况,也不是用作测试的智能分类。 多元智能理论与智商测定理论有重大不同,认为:智能是可以开发和发展的;智能无法具体量化,它存在于表现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能以多种形式展现,是多元的;智能的测量应在一个有脉络、真实的生活的情意下进行;智能的用途是了解人类的能力,及学生许多的可能成就之处。至于智商测试所得的分数,其实都是建立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这两种智能基础上的,是这两种智能的综合表现,而非一般意义下的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及教学理念的转变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然个性和公平地看待学生,最后比较全面评估个别学生的成就,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重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个人全面的改进和发展。 孟少沛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可体现以下的教学观念: 1.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这8 种智力,只是其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同。 2.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人人拥有一片希望的蓝天。 3.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和学习风格。 4.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学生的问题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5.人才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作用, 要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多元智能的提出让更多的教育研究者重新思考教学的变革,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先改变当前的教学观念。多元智能很好地阐明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因此,在班级里面没有“差生”,而是他们的智能特长不一样,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理念,而应该提倡以学为主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实行“人本主义”,达到个性化教学。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 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1.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2.重新定位教学观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创立并在个别教学环境下成功的实施了,我们要继承这一珍贵的教育遗产,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下,更好地实施。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在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 3.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条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这也就是我校所提倡的“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人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4.观念的变化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 我们教师备课、上课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是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

“木桶理论”对中职班级管理的启示

“木桶理论”对中职班级管理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6-05-09T09:58:22.8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8期作者:程例 [导读] 安庆工业学校班级管理归根结底是对学生的管理。 安庆工业学校安徽安庆246005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班级管理工作成效的因素很多,需要管理者关注的内容也很多,其中正确认识班级存在的“短板”,并针对性地进行“补短”,是实现班级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也是管理者需倾心用力之所在。 在管理学中有一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寡,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带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班级管理归根结底是对学生的管理。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个人能力、家庭环境不同,兴趣、爱好、性格各异,综合表现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层次。这正如木桶的“板”有长、短之分一样。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认识每位学生,进而引导、帮助学生,激发出每位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潜能,促其不断实现“取长补短”,最终达到使班集体整体的“存水量”趋向于最大值的管理目标。 第一,要善于认识“长短” 中职学生来源的广泛性决定着中职班级管理的复杂性,中职班级管理的难度非同一般。为了有效提升管理质量,管理者必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场所,通过细致的观察、交流与分析,切实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归纳分类。如:有的个性倔强,有的沉默寡言,有的顽皮好动,有的妒忌自私;有的学习能力较强但缺乏动力,有的成绩稍差但管理能力较强,有的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但乐于动手实践……只有摸清了班级中的“长板”和“短板”,才能“对症下药”,提高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终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第二,要精于“短中见长” 对待“问题生”的管理一向是中职班级管理的难点,而“问题生”之形成原因不同,表现特点各异,如有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喜欢惹是生非,有的缺乏学习兴趣而厌倦学习……做“问题生”的工作艰苦而繁杂,需要班主任具有非凡的耐心和不知疲倦的精神,其中发现并利用其自身的“闪光点”是促进转变、寻求突破的关键。“问题生”的长处、优点常常被其短处、缺点所掩盖,别人不易发现,他们自己更不会发现。作为管理者,就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通过必要的“放大”处理,使其“光能”逐步转化为“热能”,进而形成推动其持续进步的“动能”。 第三,要勤于补“短” 对待“问题生”,需要班主任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首先应从信任出发,对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都加以充分鼓励、肯定,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上进心,增强自信心;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并在集体活动和师生交流中捕捉教育良机,拨动学生心弦。如:对上课喜欢讲话的学生,以培养自制力、增加约束条件为主;对成绩差的学生,以培养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为主……只要信心十足,方法得当,就能使“短板”逐渐“加长”,“木桶”的整体容量随之逐渐增大。一位优秀教师曾说过:“如果问题生是一朵被霜打虫咬的鲜花,那么,只要我们倍加爱护,也一定能使每个花瓣恢复生机、散发芬芳。” 第四,要敢于“长中揭短” 教师一般都容易喜爱“好学生”,因为他们优点突出,成绩好,且顺应教师的要求。实际上,“好学生”并非完美无缺,他们自身的“短处”同样存在,如:爱听表扬,吃不起批评,受不起挫折;创新、开拓精神往往不足;动手、组织、社交等方面的能力甚至不如一般同学……有时候,教育“好学生”甚至比教育缺点多的学生难度更大。因为“好学生”一般感情比较细腻,想得比较多,自尊心也强些,因此教育方式的选择应更加慎重。对于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同样应使其有清醒的认识,通过自我批评的方式寻求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同时应采用激励机制,对他们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促使他们不停地向前迈进,在前进中不断完善自己。此所谓“响鼓更须重锤敲”。 第五,要长于创设“长短互补”的环境 班级建设是一个从“群体”到“集体”的过程,故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十分重要。管理者应在班级有效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确立明晰的“集体目标”并鼓励班级全体同学为之努力。可通过设置形式各样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长处”,以达到自我教育、互助教育、扬长补短、协同提高的目的;同时要及时排除同学之间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和谐、不合作的现象。只要能架起沟通的桥梁,拉起互信的纽带,就能消除同学之间的隔阂或误解,不断化解矛盾,最终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班级整体沿良性发展方向前行,促使每位同学的“板长”逐渐增大,达到班级整体“存水量”为最大值。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作为管理者,不仅要进行群体的“长短”分析、个体的“长短”分析,更重要的是应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达到“扬长补短”的目标,促进全体同学互相学习、协同提高,以实现班级整体管理质量的“最优化”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创新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创新教育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0-07-14T14:33:24.96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3月第3期作者:高印荣 [导读] (河北省景县二中,河北景县 053500) 中图分类号: F71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 03-096-02 摘要: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至少包括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言语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创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多元只能理论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多元智能;创新教育;启示 创新教育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活动。它要求教育者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近,笔者学习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一书,相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就多元智能理论对创新教育的启示谈一些体会。 一、智能理论及其影响 《多元智能》的作者霍华德?加德纳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和该院《零点项目》研究所所长,他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一书就是其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总结。他对人的七种智能,即言语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作了定义(1997年新提出的另外两种智能正在论证中)。他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七种以上智力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过去西方流行的智商测试和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智力的高低,考察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这是片面的。《零面项目》在美国的多所中小学进行试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育和办学,将学校带入社区的同时,又将社区和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引入学校,充分发挥儿童博物馆、科技馆的作用,用情景化的评估方法代替单纯使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取得了在儿童多种智能的发现和培养、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成功经验。1997年7月,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22个国家的教授专家、中小学校长近300人在波士顿参加了哈佛大学举办的名为《多元智能理论新指南》的国际研讨会,交流了十年来各国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办学方针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和体会,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莫非教授在文章中对多元智能理论近来一系列试验研究的评价是:“他们的工作帮助教育家辩认和培养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不被承认和没有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开发和试验了新的课程、新的活动、新的评估方法和教学方法,对美国各级学校有深远的影响。”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智能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是研究者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迄今为止,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大量的早期研究和泰勒的近期研究表面创造力(创新能力)与智力没有相关或相关很低;盖茨尔、杰克森认为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由低到高不等,年龄越小越密切,随年龄增加,这种关系就开始分化,成年以后分化更为显著;吉尔福特研究表明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高低因测量性质而变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创造力有低相关或者没有相关。 在现实生活中,“韩寒现象”、“周舟现象”从某种意义上与上述结论是相符的,而我们却不愿意承认。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 1.现行的智力测量没有把创造力包括在内,这实际上就否定了智力的最重要的品质——创造力; 2.现行的智力测量仅是对人的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进行测量; 3.许多学者认为,现行的智力测量偏重于较低级的心理活动,而对较高级心理活动的内容测量较少。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智力是一种偏于认知方面心理特性或个性特点,而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这就是说,创造力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智力。只有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的高度协调发展,才能有高创造力。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和丰富,但因循守旧,机械教条,提不出任何新的东西,没有新的见解,没有发明创造,就不能认为其有高智力。多元智能理论将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价值的文化产品的能力,科学的揭示了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面对新问题、新情况不可能找到固有的模式去解决,需要综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灵活的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本身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霍华德加德纳还认为“一个人可能在任何一种智能上都没有特别的天赋,但如果所拥有的各种智能和技艺被巧妙的组合在一起,说不定他或她在担任某一个角色时会很出色”。因此,创新能力是一种人的多种潜能优化组合的结果,它与智能有高度的相关性,只不过以前人们对智能的认识和评价的局限,导致对智能和创新能力关系认识的局限。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创新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智力不是一种单一的整体能力,而是由多种智力成分组成的综合体。这些智力都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我们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和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创新能力是多元的,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教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在传统的教育中,人们对创新能力的理解往往过于狭窄,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把它与科学发现,发明创造等同。于是,在学校教育中,那些语文、数学等成绩优秀的学生或在体艺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和高创造力潜能的,而对那些学业一般而在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却常常忽视。现在有不少中小学教师常常感叹,原来在学校学习成绩差的“笨”学生,日后成了“大款”或某一方面的杰出者,而原来在班级或学校中成绩数一数二的学生反到长大后成了平庸者。有人研究的“第十名现象”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述事实。近日电视上也在宣传“过去的坏学生成了大老板”,这种现象无不有力的说明传统教育观的局限。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一种智能发展的自然轨迹,都来源于原生的模仿能力,在一些个体的某种智能很突出时,另外一些个体却可能存在问题。如果不提供特殊的帮助,后者在需要运用这种智能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就可能失败。在这里可以知道:首先,智能具有自然轨迹的特性;其次,教育和指导的作用随着智能发展的轨迹会有所不同;再次,教育者可以通过发现学生创造力的表现的各个方面,识别学生多元的创新潜能,并加以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培养。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不好,但一到操场上,就会如鱼得水,表现出很多的体

最新中考优秀作文素材:木桶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考优秀作文素材:木桶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木桶理论”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启示1:改变木桶结构可增加储水量 改变木桶结构可增加储水量从木桶原理中,我们可以发现,木桶的最终储水量,不仅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木板间的衔接与配合。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木桶的储水量。 比如:有意识地把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木桶的储水量就会比正立时多得多;或为了暂时地提升储水量,可以将长板截下补到短板处,从而提高木桶储水量。 启示2:通过激励让“短木板”变长 毫无疑问,在企业中最受欢迎、最受关注的是明星员工,即少数能力超群的员工。管理者往往器重明星员工,而忽视对一般员工的利用和开发。这样做很容易打击团队的士气,从而使”明星员工”的才能与团队合作两者间失去平衡。想要避免这个问题,管理者就需要多关注普通员工,特别是对那些”短板员工”

要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赏识。 启示3:别让“短板”葬送自己 如果把木桶比做人生,那么”短板”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些弱点。比如,很多人不注意个人习惯,导致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现失误。缺点和毛病就是人的”短板”,因为它们的存在,制约了一个人才能的发挥。有时候,一些不良的习惯甚至有可能葬送一个人的事业。所以,我们不能被缺点牵着鼻子走,而要主动将”短板”加长,将缺点纠正过来。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教育教学的启示 利用闲暇时间我有幸学习到了一种来自美国的教育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是美国教育者“多德纳”1983年提出来的,1999年引入中国。它的主旨是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我们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一致。这一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它就是多元智能理论。我认为这一理论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特向大家推介: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 (1)注重整体性。加德纳认为,这七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因而他呼吁对这七种智能给予同等注重力。 (2)强调差异性。尽管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能,但由于受各种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就是智能的差异性。 (3)突出实践性。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拥有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的能力。加德纳把智力作为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4)重视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而帮助每个人彻底地开发他的潜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体系,能够以精确的方法来描述每个人智能的演变。学校教育应是开发智能的教育,其宗旨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其智能的特点和业余爱好,促进其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引入,使我们找到一条解决素质教育问题的途径,我们要转变观念,更新做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学者霍华德· 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能。它们是: 1 、语言语言智能,就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运用、表现能力。这种能力在诗人、作家和演说家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2 、数学逻辑智能,就是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能力。 3 、空间智能,就是有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筑设计师、画家等等是具有高度发达的空间智能的例子。 4 、音乐智能,从事音乐创作、演奏、舞蹈和其他舞台表演的人,通常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5 、身体运动智能,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者者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者制造产品的能力。舞蹈家、体育运动员、外科医生、手工艺大师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6 、人际关系智能,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教育家、心理医生、政治家、推销员等等具有这方面长处。 7 、自我认知智能,这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感情生活、辨别自己的情绪变化、体验自己的灵魂活动的能力。 因此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每个青少年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青少年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树立多元评价标准,需克服以偏概全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种智能,每个个体,他们才有可能都受到尊重。

高考作文素材:木桶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

高考作文素材:木桶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理论”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启示1:改变木桶结构可增加储水量 从木桶原理中,我们可以发现,木桶的最终储水量,不仅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木板间的衔接与配合。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木桶的储水量,比如:有意识地把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木桶的储水量就会比正立时多得多;或为了暂时地提升储水量,可以将长板截下补到短板处,从而提高木桶储水量。 启示2:通过激励让"短木板"变长 毫无疑问,在企业中最受欢迎、最受关注的是明星员工,即少数能力超群的员工。管理者往往器重明星员工,而忽视对一般员工的利用和开发。这样做很容易打击团队的士气,从而使"明星员工"的才能与团队合作两者间失去平衡。想要避免这个问题,管理者就需要多关注普通员工,特别是对那些"短板员工"要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赏识。 启示3:别让"短板"葬送自己 如果把木桶比做人生,那么"短板"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些弱点。比如,很多人不注意个人习惯,导致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现失误。缺点和毛病就是人的"短板",因为它们的存在,制约了一个人才能的发挥。有时候,一些不良的习惯甚至有可能葬送一个人的事业。所以,我们不能被缺点牵着鼻子走,而要主动将"短板"加长,将缺点纠正过来。 看了以上木桶理论的启示后,提醒同学们要学会从木桶理论中提取作文素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