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16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16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用具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光具座。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胶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

板书课题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自学教材第97页至98页。

2.请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活动:

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下列实验。

1.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__同一高度__。

2.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80 cm、60 cm、40 cm、30 cm、25 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在这次实验中,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__缩小__(选填“放大”或“缩小”)、__倒立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__大于2f__,像距的共同点是在__f与2f__之间,说明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__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__。

【反思小结】

(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外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虚像;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外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内一倍焦距外体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3)像的正倒:凸透镜所成的像没有正立的实像,没有倒立的虚像。

(4)在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大;

【教师点拨】

1.实验中,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中,应让蜡烛从离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凸透镜靠近,每次在光屏上成像时,就记录下像的性质、物距、像距,这样便于寻求普遍规律。

2.可以利用如下作图法理解成像特点。

3.利用上述方法可知,若把物体AB放在二倍焦距点上,物体将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像距也为2f;若把物体AB放在F点上时,物体将不成像。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 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A )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 .蜡烛在b 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 )

A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 .像距大于10 cm 小于20 cm

3.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__B__,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是图__A__,成虚像的是图__C__。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凸透镜在不同条件下成像的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出现的状况。这节课的知识还需要大家多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完成巩固练习。

2.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的“课后评价案”部分。 板书设计

3-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f

照相机

f2f 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典型的例题或练习,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实例分析。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复习导入:师生共同完成下表,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入本节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活动一:

动画播放凸透镜成像实验,把蜡烛由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观察像的变化和像距的变化。

【反思小结】

(1)一倍的焦距点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点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2倍焦距外成缩小实像,在2倍焦距内一倍焦距外成放大实像。

(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且像与物分居透镜两侧,可以是放大的、等大的或缩小的。而虚像是正立的,且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一定是放大的。

(3)物体在焦点以外移动时,物距变大,则像变小,像距变小。

归纳成口诀如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异侧都倒立,虚像同侧正放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探究点二凸透镜的应用

活动二:

用老式照相机给小组同学照相,当发现有一个同学没有进入镜头时,照相机是远离小组同学还是靠近小组同学,照相机的镜头是往后缩还是往前伸?这种成像调节的原理是什么?

【教师点拨】

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第一条“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两倍

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吻合的。因此,可以利用这条规律来认识照相机。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就会变大,像也会变大。因此,为使所有的同学进入镜头,应缩小照相机所成的实像,所以,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来缩小像。所以,照相机应远离小组同学,镜头往后缩。

活动三:

在投影仪上放上投影片使其成像在白色墙壁上,尝试使白色墙壁上的像变大,则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是变大还是变小?整个投影仪是远离白色墙壁还是靠近白色墙壁?这种成像调节的原理是什么?

【教师点拨】

1.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第二条“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像在两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吻合的。因此,可以利用这条规律来认识投影仪。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就会变大,像也会变大。因此,为使白色墙壁上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来增大像。所以,投影仪的镜头应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白色墙壁。

活动四:

用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在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前提条件下,放大镜是离书本近些所观察的虚像大还是放大镜离书本远些所观察的虚像大?这种成像调节的原理是什么?

【教师点拨】

1.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第三条“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是吻合的。因此,可以利用这条规律来认识放大镜。

2.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像距也会减小,像会变小。因此,为使书本上字的虚像变大,应使放大镜远离书本。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中考·常州)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2.根据如图所示可判断出蝴蝶标本到放大镜的距离( D )

A.大于两倍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等于两倍焦距

D.小于焦距

三、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由教师点拨巩固练习了凸透镜成像的总体应用,请同学们在课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凸透镜的应用。

四、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完成巩固练习。

2.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的“课后评价案”部分。

板书设计

3-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

虚像总是同侧正,实像总是异侧倒。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物理 教案

目录 第七章力 (4) 第一节力 (4) 第一节弹力 (7) 第三节重力 (9) 第八章运动和力 (11)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1) 第二节二力平衡 (13) 第三节摩擦力 (17) 第九章压强 (20) 第一节压强 (20)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23) 第三节大气压强 (25)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8) 第十章浮力 (30) 第一节浮力 (30)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33)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39)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44) 第一节功 (44) 第二节功率 (48) 第三节动能和势能 (51) 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54)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56) 第一杠杆 (56) 第二节滑轮 (58) 第三节机械效率 (60)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

声现象 一、声音得产生与传播 1、我们知道声就是由物体得振动产生得,但有得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瞧不见桌子得振动,您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得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得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得振动观察桌面得振动。 2、北京到上海得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得数据,进行估算? 解:t声=s/v声=1000000m÷340m/s≈2941、18s t火车=s/v火车=1000km÷200km/h=5h t客机=s/v客机=1000km÷1000km/h=2h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得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得另一端,您会听到几个敲打得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您其中得道理。 答:可以听到两个敲打得声音,先听到得就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得,后听到得就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得。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得传播速度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得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得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得深度大约就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 解:s=vt=340m/s×1、5/2s=255m 5、声音在不同得物质中传播得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得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固体中得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速度受温度影响。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STEREO-MONO”开关,开关处于STEREO位置时放出得声音与电台播出得一样,就是立体声;而处于MONO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声道得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立体声得效果。找一台立体声收音机,试一试这个开关得作用(使用耳机效果更明显),向有经验得人请教:既然立体声更为逼真,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得开关? 答:将开关处于MONO位置时接收信号比较灵敏。 2、(略) 三、声音得特性 1、如果您家中有乐器,观察一下它就是怎样发出声音得,又就是怎样改变单调与响度得。 答:见课本第23页科学世界。 2、制作音调可变得哨子。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得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得上端,可以发出悦耳得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 会改变(如图),您能练着用它吹出一首歌吗? 答:音调可变得哨子就是通过改变竹管中空气柱得长短来改 变音调得高低。 3、某种昆虫靠翅得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得翅在2s内做 了700次振动,频率就是多少?人能听到吗? 解:f=700次÷2s=350Hz 人能听到。 4、8个相同得水瓶中灌入不同得高度得水,敲击它们,就可以 发出“1,2,3,4,5,6,7,ⅰ”声音来! 答:敲击时音调依次为ⅰ,7,6,5,5,4,3,2,1(水振动从高到 低) 用嘴吹音调依次为1,2,3,4,5,6,7,ⅰ(空气柱振动从低 到高) 四、噪声得危害与控制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您家周围有什么样得噪声。应该采 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得同学交流,瞧瞧谁得调查更详细,采 取得措施更好。 答:噪声主要有车辆发动机得声音、鸣笛声。周围村民得鞭 炮声等。 可以采取多植树、设置禁鸣标志得方法,当有噪音时关 闭门窗。 2、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电动机、车床等。在公路上, 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喇叭等。 3、为了使教室内得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 面得哪些方法就是有效、合理得?(A、C ) A、老师讲话得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 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 测装置。 4、在安静得环境里,测量您得脉搏在1min里跳动得次数。 在声音过大得环境里,您得脉搏有变化吗?测量一下! 答:正常人得脉搏与心跳就是一致得。脉搏得频率受年龄与 性别得影响,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 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成年人平均每分钟70--80次,范围 在每分钟60--100次左右,都就是正常得。在声音过大得环境里, 人得脉搏会变快。 五、声得利用 1、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瓷碗就是 否破损。这个方法应用得声音得什么特征? 答:声音得音调与音色都有,主要就是根据碗得音调不同来 判断得。 2、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 此处海底有多深? 解:s=vt=1531m/s×4/2s=3062m 3、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得知识,再加上您丰富 得想象,写一篇“无声得世界”或类似题目得科学作文。(略)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得传播 1、一次闪电过后经过4s听到雷声,雷 声发生在多远得地方? 解:s=vt=340m/s×4s=1360m 2、“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 吧?您能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吗?您能用光得直线传播原理画图来说明 吗? 3、请您用光得直线传播知识解释影子 就是怎样形成得。 答: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得介质中就是 沿直线传播得,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上后,在这个物体得一 侧就会有一个光照射不到得区域,这就就是影子。 4、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光得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应用得例子。 答:射击时三点一线瞄准目标,日食、月食形成,激光掘井机, 站队时瞧前一个人后脑勺等等。 二、光得反射 1、光与镜面成30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就是多大?试画 出反射光线,标出 入射角与反射角。 如果光垂直射到平 面镜上,反射光线 如何射出?画图表 示出来。 2、有时,黑板 反射得光能“晃”着一些同学得眼睛,画出这个问题得光路。为 保护同学得眼睛,请您根据所学得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得建 议。 建议:对学生换座位,换用表面粗糙得毛玻璃黑板。 3、电视机得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 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得控制。试着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套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而用手指拨动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橡皮筋蹦再紧一些,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则听到的声音的______会更高,这说明物体振动的______越高,_____越高. 2、我们平时听到声音一般是靠______传声的,敲击鱼缸会发现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这说明_____能传声,“土电话”说明______也能传声。可见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3、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4、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______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_____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_____高;“男低音”是指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发生了改变。 5、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 6、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7、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8、声呐是人们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制成的。监测与控制________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 3、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翅三、四百次,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频率不同 D、振幅不同 4、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遇到墙壁后的反射现象 D、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 5、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A、鱼 B、小鸟 C、人 D、无法确定 6、电影院的墙壁往往做成凹凸不平的,这是为了:() A、增强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改善声音的音色 7、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8、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的逼真,其关键是要求电子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与模仿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哪一个特征尽可能地一致:()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9、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不可能成为噪声的 B、噪声是无法减弱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

新人教8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直线传播》,下面,我将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反思六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光的直线传播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的铺垫性知识。 2.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光线这一概念,为学生建立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模型法,这位以后学习物理提供更多的研究方法。 3.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也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教学理念。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光学的热情,激发探究光学奥秘的欲望。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和前概念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2.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科学课中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但认识浅显。 ?课标分析

课标认为:八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过光的直线传播,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我认为:课标只是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这一探究过程,并没有删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理念,所以,我是这样确立重难点的。 ?教学的重、难点分析 重点:探究小孔成像的原理,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现象。 难点:1.探究活动的组织 2.物理模型的建立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的情况,我制订了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和生活现象,学生知道光在同中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学生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孔成像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归纳的能力;运用反证思维解释影子等现象是光由于直线传播形成的;并体会物理模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课后题答案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的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的振动观察桌面的振动。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解:t声=s/v声=1000000m ÷340m/s≈ t火车=s/v火车=1000km ÷200km/h=5h t客机=s/v客机=1000km ÷1000km/h=2h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你其中的道理。 答: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的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 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 算) 解:s=vt=340m/s×2s=255m 5、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 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 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 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 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受温度影响。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 “STEREO-MONO”开关,开关处 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 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 处于MONO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 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 立体声的效果。找一台立体声收 音机,试一试这个开关的作用 (使用耳机效果更明显),向有 经验的人请教:既然立体声更为 逼真,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的开 关? 答:将开关处于MONO位置 时接收信号比较灵敏。 2、(略) 三、声音的特性 1、如果你家中有乐器,观 察一下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 是怎样改变单调和响度的。 答:见课本第23页科学世 界。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 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 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 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 调就会改变(如图),你能练着 用它吹出一首歌吗? 答:音调可变的哨子是通过 改变竹管中空气柱的长短来改 变音调的高低。 3、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 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 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 人能听到吗? 解:f=700次÷2s=350Hz 人能听到。 4、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 不同的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 可以发出“1,2,3,4,5,6, 7,ⅰ”声音来! 答:敲击时音调依次为ⅰ, 7,6,5,5,4,3,2,1(水振 动从高到低) 用嘴吹音调依次为1, 2,3,4,5,6,7,ⅰ(空气柱 振动从低到高)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 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 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 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 采取的措施更好。 答:噪声主要有车辆发动机 的声音、鸣笛声。周围村民的鞭 炮声等。 可以采取多植树、设置 禁鸣标志的方法,当有噪音时关 闭门窗。 2、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 源于电动机、车床等。在公路 上,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喇 叭等。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 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 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 的?(A、C )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 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在安静的环境里,测量 你的脉搏在1min里跳动的次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3.2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看图及课件的展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件及实物的展示,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演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课件. 板书设计: $3.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 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八年级上册物理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某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板书题目)。下面我将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节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方法与过程: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 难点:声音产生的原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获取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等,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都能传声,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等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利用PPT课件展现一些自然界中正在发声的情景。 意图: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声音的播放,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制造出一些声音来,现在利用书桌上的东西你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来。(学生利用书桌的东西制造出声音) 然后提问:你对声音有什么问题?(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有关声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提出问题 (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4)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组讨论思考问题,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 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其他单位有:千米( )、分米( )、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1km= m;1dm= m;1cm= m; 1mm= m;1μm=m;1nm= 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分( )。1h= min 1min= 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 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 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 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 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s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 /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交通运输中常用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1m/s= km/h。v= s t,变形可得:。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 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 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第二章 声现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三节 声的利用 说课稿

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内容是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并了解骨传声和双耳效应,增加学生对人类的了解。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的基础上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本节课是学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了解骨传导。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 方法与过程: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3.重点难点 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

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运用直观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等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复习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通过复习前面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并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耳的构造图,向学生讲解人听到声音的原理,并引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活动二: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想想做做”: (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学生分小组谈论,教师巡视查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只能感觉人体可以传声,但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因此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并让小组派出代表公布讨论结论,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出,骨头能传声 这样设计通过自己试验探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活动三: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答案

最佳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5.听到声音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道:声波—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6.双耳效应: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和强弱不同 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辨别声音的方向,产生立体感。 7.音调指声音的高低。(1)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反映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就越大。(2)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低。人的听觉是20Hz---------20000 Hz 8.响度指声音的大小。(1)振幅是物体振动的幅度。(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声音就越分散,响度就越小。

9.音色指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10.音调、音色、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但是,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反之,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11.四大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物理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12、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0 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汇总

人教新课标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 μm;1μm=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选、放、看、读、记、算。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 ④“读”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⑥“算”多次测量取值。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 (2)时间的测量工具:、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做。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 能。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多少。 2.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整理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节《声音的特性》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版的《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也是这一章的难点,对学生全面了解声现象具有重要作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乐音的特性。教材力求通过观察、实验和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三要素和物体振动的关系,了解声的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本节课实验较多、内容丰富,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科学世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应用知识。本节教学的关键是做好“音调与频率”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这两个学生探究实验。做好实验,不但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进一步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另外,还介绍了改变弦乐器音调高低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声现象并不陌生,只是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生活中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很浓厚。但学生对乐音的三个要素理解得并不全面,尤其是三个因素与振动之间的关系,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适当的实验,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再次,引导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也是物理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4、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声的分类。 (2)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二)设计理念: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设计理念和学生的知识基础,针对本节教材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设疑激趣引出课题──交流讨论提出问题──教师点拨指明方向──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应用实践──总结评估交流感受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

2017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1 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

2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3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