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摘要:同伴关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同伴。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三岁以后,他们开始试探着与同龄伙伴平等交往,人的交往合作能力也应该从这一时期就开始着手培养,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的集体生活对克服纠正幼儿的缺点,具有重要作用。同伴关系不仅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①从教育者的立场看来,家长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团结合作。幼儿也常常希望自己有真正的朋友和玩伴,而且这种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强烈。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成人要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与同伴的冲突与矛盾,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不像亲子关系那样持久和巩固,但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承认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他为诱饵提供了伙伴平等、自由交流的机会,使儿童在更大范围内体验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有爱态度的基础。因此,教育和培养幼儿与同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同伴关系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致力于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和谐的关键是我们每个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和心愿,然而,纵观幼儿同伴交往的县长,不容乐观。

(一)幼儿集体生活中同伴关系现状分析

1.同伴交往中幼儿存在着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骂人、打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损坏别人的活动成果等。攻击性强的孩子非但不能满足他们自身的需求,反而增添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其他幼儿产生了回避、拒绝的心理。随着道德感的发展,他们不喜欢和那些在他们看来“干坏事儿”的“坏孩子”玩。

2.幼儿在合作性游戏中总会因规则不统一、角色分配不称心、玩具使用不合理等

诸原因而发生矛盾、冲突与对抗。

3.孩子们活动时都喜欢和那些能力强的幼儿在一起,因为他们能促进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能力差的孩子在活动中非但不能出谋划策,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有时甚至显得笨手笨脚,故此遭到同伴的“排斥”。

4.在幼儿时期幼儿普遍存有爱美倾向。干净、漂亮能迅速吸引对方,使交往的对方产生亲近感。反之,如果幼儿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穿着不够整洁,则遭到排斥。

5.随着现代化住房单元结构的普及,有的孩子在家的大部分时间基本是独自一人玩,与那些在家仍有良好的同伴交往条件的孩子相比,交往技能得不到锻炼。

6.不同家庭结构给予幼儿交往经验上的差异性,家长的抚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导致幼儿间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7.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世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阶段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就成为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

(二)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分析

引起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生活环境、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在儿童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场所,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家庭人际环境及家庭结构对幼儿的人际交往的影响特别重要。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对幼儿的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心理问题的发生。如有的家长往往对独生子女处处包办代替,限制他们活动的范围和机会,使孩子很少获得待人接物的经验。

在家庭结构中,父母的离异或不和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在没有双亲或虽有双亲却没有爱的家庭中,孩子常因缺乏爱而不能有正常的安定情绪。由丧失感、挫折感、不安全感等引发的欲求不满,使他们形成了攻击、破坏的行为习惯,或是自卑、自闭、孤僻的性格,这对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②

2.生活环境的影响

现代社会在城市化运动中,人们单元化的居住环境窄化了幼儿的活动空间,限制

了幼儿同伴间的自由活动,也给幼儿的交往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现代幼儿的实际生活环境,使过去那种由不同年龄的孩子组成的游戏团体解体了,从而导致了他们游戏交往方式的改变。

3.托幼机构的影响

托儿所和幼儿园是幼儿最早加入的较正规地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对教师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到、爱抚、关心、尊重和认可幼儿,甚至经常冷落或者惩罚幼儿,这会使幼儿在心理上造成压力,产生不安全感,进而产生孤僻、冷漠、不合群甚至是产生攻击性行为等交往特征。

以幼儿在幼儿园实际获得的同伴交往生活为例来说,首先现代幼儿园单一、严格的分班制教学组织形式使幼儿只能局限在同龄的小群体中进行活动,失去了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机会。幼儿交往空间的窄化,导致了其社会性支持体系的减少,拉大了幼儿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差距,破坏了他们的天性和本该属于他们的真实的生活。

4.社会的影响

由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复杂原因,教师对儿童人际关系这一维度上的心理健康判断标准重视得不够。在长期的习惯思维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幼儿的平等、自由的交往活动。在当今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儿童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环境,而幼儿的所有社会意识都不是只通过说教就能掌握的,只有在与其他孩子一起进行的交往和游戏活动中,才能真正体会,真正理解,真正学到并能在生活中适时有效地应用之。③

5.幼儿自身原因

交往是孩子的基本需要,它能有力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长的过多限制,已经影响了孩子的自主交往,致使不少孩子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而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幼儿自由交往的时间有限,提供的材料单调,幼儿兴趣不强。有些老师又因为担心幼儿同伴交往增多,矛盾也会增多,控制和干涉较多,不敢放手,缺乏让孩子交往的冬季和方法。这些都是影响孩子交往的原因

二、同伴交往对幼儿心里发展的作用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或协作关系。与父母形成的“垂直关系”不同,幼儿与同伴的接触形成的是“水平关系”,这种关系更能体现地位平等的特点,孩子可以更自由地常识新角色、新思想、新型为,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同伴交往为诱饵提供了大量与人交流、协商、讨论的机会,有助于扩展只是、丰富知识,去发展思考、操作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常会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绞尽脑汁教孩子一件事,半天没教会,可是后来孩子在与同伴一起玩的过程中很快学会了。究其原因是孩子与同伴交往是的地位平等性。幼儿在平等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动作或观点不同发生争论,形成的认知冲突,导致了认知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认知水平的提高。皮亚杰在早期研究儿童思维和语言及道德判断发展时之处,社会交往是影响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交往可帮助儿童拜托自我中心,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使他们思维提纲化。

(二)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在同伴交往中,幼儿要向同伴发出交往信号,如微笑、请求、邀请等,从而尝试、联系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通过共同活动,逐渐学会了处理同伴关系,学会了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根据对方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言行,增强了社会认知,丰富了社交行为。

(三)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

良好的同伴关系,如同良好的亲子关系一样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尤其是当幼儿在群体中被同伴接纳、建立有一并得到同伴赞许时,会使幼儿在以后的交往中,表现出更多、更明显的愉快,兴奋,并且能更放松、更自主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同伴使幼儿获得重要的情感支持,形成积极的情感。

(四)有利于幼儿自我评价和自我系统的发展

同伴交往为诱饵自我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对照标准,为诱饵形成鸡鸡的自我概念打下了最初的基础。另外,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可根据同伴的不同反映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和行之,并据此进一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位幼儿的自我调控了丰富的信息和参照标准。因此,同伴的交往特别是其间同伴的反馈,对幼儿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有利于幼儿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幼儿在和同伴从事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时,经常会学习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通过各种游戏,逐渐培养起团结、合作、分享、勇敢、谦让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一项调查表明,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约有60%是来自同龄伙伴,只有40%来自成人。可见同伴交往对幼儿良好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作用。

三、对同伴间交往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实际练习,培养交往技能

1.在活动中练习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安排是很紧凑的,他们充分和同伴交往的时间不多,因此我们常可以看到许多幼儿在厕所里玩耍、交流甚至不肯出来;或者上课时讲话,不专心。因此,我们在安排活动时,充分保证给幼儿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和自由交往的机会。如来园和离园时的区域活动,让他们自由搭配,自己选择区域,自己选择同伴一起玩耍游戏。在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时,我们也给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要求教师尽量不去干预。

2.在日常生活中强化

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得失立即兑现的情况下,幼儿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积累交往的经验。当幼儿运用已经掌握的交往技能在与同伴交往的实践中取得成功后,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并且帮助分析幼儿成功的原因,强化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的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以及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④实验表明,在接受一段时间的移情训练后,大多数幼儿的同伴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许多幼儿由于能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避免了同伴间因小磕碰、小摩擦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家长应重视独生子女的交往。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让幼儿敢说话、爱说话,家长应适当地带幼儿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子。如吃东西时,有老人的家庭,家长应教育幼儿先让给老人,没有老人的小家庭应让幼儿和父母亲共同分享。

(二)开设课程和全面渗透相结合

开设课程就是要将幼儿同伴交往方式和能力的培养纳入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有利于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教育系统而有效地开展下去。同时,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也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生活,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习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为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三)强弱搭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通过分组,教师可以让交往能力较强的幼儿和交往能力稍弱的幼儿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活动这两个全园集中性的开放活动时间,开展跨年龄段的相互交往活动;鼓励幼儿同园内其他工作人员接触等,以此来拓宽幼儿的交往

范围,引导幼儿使用合适的交往行为方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虽然离不开成人的培养,但是主要还是幼儿平时自身的体验和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成功的同伴交往能促进幼儿的正确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交往的技能。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呼吁大力加强教师专业意识,努力提升家长认识,尽可能的调动一切人员,以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思想培养工作,确保每个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同伴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将来的生活,成长及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对同伴间交往能力培养对策的思考

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符合当前社会改革的迫切需要,同时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有保护和发展的功能,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对幼儿同伴交往中的问题,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必须把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而增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除了要让儿童有较多的机会交往之外,还要帮助和训练他们掌握一些交往的方法。严格来说,交往是一种技能技巧,它需要借助适宜的训练而获得的,很多儿童因为没有学会必要的交往技巧,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困扰,如自卑、孤独、喜欢攻击他人等。他们往往在强烈的交往冲动和畏惧之间犹豫不决。

(一)家长改变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

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受其所处的心理环境的影响,而家庭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早期环境留给孩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的渠道实现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是通过与家长的交往,从而学习到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的。在家庭的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应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及时对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父母还应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榜样,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良好、和谐、亲密的关系。父母粗暴,冷漠的态度会使孩子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及行为障碍。最后,父母对于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应给与大力支持,尽可能做到家园教育一致。

(二)幼儿园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

幼儿同伴交往教育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首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提高,教师之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幼儿以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其次,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帮助和能帮助别人的情景,培养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幼儿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机与持续交往的兴趣。第三,要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有研究表明,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中幼儿易于产生合作行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意识到必须承担一定角色的相应责任,这同时也保证了幼儿参与的热情。[第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幼儿开展社会性交往的玩具。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大都是围绕玩具发生的,通过玩具,幼儿可以表达对同伴的邀请,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等待和与他人分享、合作等。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要素,加强幼儿社会性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意识和与人沟通、和平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技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可以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悉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①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发展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133

②张建人.幼儿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J].教育评论,2000,9

③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2

④林筱泓.浅谈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2,1

浅谈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直辖市能力。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因此,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为提升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幼儿的交际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刚入园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时老师可以请大年龄班的幼儿到班里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朋友,跟他们做游戏,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儿解除孤独、害怕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交往。这样,出使大年龄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中必须有责任心、互助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和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要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娃娃家”中长辈与娃娃、商店的营业员与习主、医院的医生与病人。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二、教给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 幼儿交往的环境是一群体。因此,要教会幼儿的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道德教师应教会幼儿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XX”“有空来我家玩”;协商语言:“给我看好吗?”抱歉语言:“对不起”。除了教给孩子交往的语言还应教给孩子交往时的态度、表情、动作。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以“大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去,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帮助孩子扫除在活动效中出现的障碍。有个故事是说两组小朋友进行投篮比赛,一组由老师带领,一组由小朋友自己组织,刚开始,两组都玩得挺好,可不一会,没有老师的那组吵起来,几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不玩了,原来是有个较调皮的孩子老想自己投篮,不让别的孩子拿球,还撞人、踩人,大家对他有意见,就吵起来,不玩了,那孩子看没有人跟他抢,也就没有兴趣玩了,比赛停焉。就时,老师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效中出现问题,讲清比赛规则,以及孩子们在比赛中应互相协作,才能把比赛打好。 三、注意交往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观察法,进行对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处理的方式、幼儿之间产生冲突解决的方法的之间的联系的研究。观察表明,幼儿之间产生冲突都是用“抢东西、拥挤、骂人”等方式来解决的,极少用商量的办法。这是因为教师对幼儿之间产生的冲突处理的方式是教师处理,支持幼儿告状行为。所以,影响着幼儿处理冲突的方法。 【关键词】同伴交往冲突 一、问题的提出: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当前,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我国现阶段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是独自玩耍;不同的家庭结构幼儿的交往经验上的差异,家长的抚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导致幼儿交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顺利的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生存与否。而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所以,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2】。 因此,本研究重在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幼儿与教师对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占泽幼儿园中班全体幼儿36名 2、研究方法:日常观察 3、观察时间:2009.09月—10月 4、观察内容: A、在游戏、区域、生活活动中,观察幼儿间是否有遇到冲突有打人、抢东西、拥挤、商量这些行 为表现: (1)在角色、表演、建构游戏中,抢道具、头饰、胶粒,抢不到打人,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体育游戏中,排队推挤别人,游戏中,没位置玩,把别人推走,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2)在区域活动中,全部挤到一个区去,互不相让,都想玩同一个材料,抢过来,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3)在预备、喝水时,人太多了,不懂得相让,全部挤过去。看书时,小老师发书,发到不满意的,就向别的小朋友抢书看。还是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换书看。 观察幼儿在这些环节遇到冲突的表现,记录哪种表现出现的次数高,次数高的说明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这个。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措施有哪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措施有哪些 一、给幼儿提供交往的环境与机会,帮助幼儿树立与人交际的意识 任何能力只有在真实的环境和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但是,对刚入园的幼儿进行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由于他们刚刚脱离父母 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会产生焦躁、恐惧、不安的心理,表现 为唯唯诺诺,不敢与人交流。面对这种情况,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就应该给幼儿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让幼儿变得敢于交际,进而 帮助幼儿逐渐树立与人交际的意识。 比如,我们可以主动靠近幼儿,与他们谈论一些他们熟悉的话题,也可以请大班的小朋友给他们讲故事、表演节目,也可以组织幼儿 玩一些能够与人进行交往的游戏,如角色游戏,即对游戏中的人物 角色进行扮演,如“今天我看店”“带小熊去看病”“我是小主人”等。这样,幼儿玩的过程就是与人交往的过程,既能帮助幼儿处理 好各种关系,还培养了幼儿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幼儿树立了与人交 际的意识,为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二、加强幼儿的交往指导,使幼儿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能 幼儿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在与人交往时由于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技能,常常会产生与同伴争吵、打架的不良现象,这就需要 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加强对幼儿的交往指导,教会幼儿各种与人 交往技能,使幼儿以正确和科学的方式与人进行交往。 比如,我们要教导幼儿与人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如见到长辈了要主动打招呼,说“你好”“我叫……”;不小心碰到了别的小朋友,要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别人向自己道歉,要说“没关系”等。这样,在幼儿掌握了正确的与人交往技能之后,在与人交往时 就会显得顺利许多,同时也能体验到与人交往的愉悦和快乐。

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6137405.html, 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青青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9期 摘要:幼儿期是社会性交往能力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交往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关系到幼儿的一生。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笔者浅谈了一些关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的有关知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交往能力;培养 我国思想家荀子说过这么句话:“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有研究表明,成年后的人际关系状况,往往与幼年时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期是人际交往能力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人际交往的引导关系到幼儿的一生。 一、幼儿交往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更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现自信、友好和平,缺少正确的交往,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所以,我们对幼儿的交往能力进行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一)交往有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同协商等等。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二)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二、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原因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习总结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习总结 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我觉得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一、多为幼儿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伙伴关系。如:晨间活动时,鼓励孩子们之间谈谈来自幼儿园之外的消息,区角活动时,除了幼儿自身游戏,选择伙伴以外,教师可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人为地干预他们的活动,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尤其对那些不善言谈的幼儿,教师应该多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创造机会与人交往。 二、通过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自带玩具,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幼儿园,交往的范围的扩大,使小班幼儿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情绪不稳定,在活动中与小伙伴争抢玩具,自己有了困难不主动和老师说等。为了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体验分享的快乐。我们在小班上学期,开展了“玩具交换日”活动,定期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如:有的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又不敢去交换,这时,老师悄悄地在他耳边说:你的玩具也很好玩,小朋友会愿意和你交换的。在老师的鼓励下,胆小的孩子也高兴地参加到活动中。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到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谁的玩具好玩?为什么?等等,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使幼儿对这一活动非常喜爱,经常追问哪天是“玩具交换日”,并将自己最好的玩具带来和小伙伴一起玩。通过这种活动,拉近了幼儿之间的距离,也使幼儿变得喜欢上幼儿园了。 三、积极与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有的孩子从小独自惯了,不愿意、不善于与别人相处;有的孩子太霸道,在家娇惯,到了幼儿园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等等。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放学与家长简单的交流或者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 四、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锲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量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 具体实施起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很多方面还需我们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虽然课程学完了,但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多的该是,将所学所悟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而努力。

大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培养

大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 力培养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大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一位美国学者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八十五靠的是人际交往,百分之十五考的是自身努力。诚然,人离不开交往,交往对我们的成长,个性的成熟和终身发展产生着不可估计的作用。目前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已备受关注和重视,国际21世纪教委会在《论未来教育》中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是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如此可见,做人、做事、共处这三者都离不开为人处世和社会交往,换言之,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孩子也是社会中的人,它尤其是大班幼儿,他们儿个性也比较成熟,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交往范围也在扩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社会性交往能力。那么作为孩子成长监护人和引导者我们该如何采取措施呢下面我们就探讨这个问题。正文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教育目标指出: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 马克思曾说过: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交往时人类的必然伴侣,而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归根结底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表现明显,其中又以其自我评价能力显着提高为突出标志,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提高,特别是因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沟通意识显着增强,好学,求知欲极强等等,总而言之,大班幼儿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的幼儿在社会性交往方面有一个敏感期,处在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幼儿园与家长们的引导、支持和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提高和培养这个阶段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从多方面入手,多管齐下。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充分了解幼儿各个阶段的年龄特点,熟悉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心理特征,能够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幼儿园当前的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制定出符合大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水平的策略,为提高和培养大班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监护人,了解幼儿,熟悉幼儿,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幼儿喜欢模仿,尤其是大班幼儿,模仿能力极强。每个幼儿的都是个完整的个体,都独一无二地存在于这个地球上。那么,该如何引导怎样引导如何实现个别指导和集体小组指导相结合所以,教师就要掌握好分寸,拿捏好这个度。 二、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物质生活环境,为大班幼儿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给幼儿建立一个宽松愉悦的和谐的同伴关系,提高幼儿主动与人沟通,相处,合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的积极性。 何为交往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言语的表达、信息的传达、友好的动作倾向所传递的一系列社会性行为,它是社会和人们情感交流的需要。我国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孩子需要伙伴,其作用就是排除孤独寂寞,愉悦身心,这是成人无法代替的。

浅谈《新纲要》指导下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纲要》指导下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摘要】幼儿阶段的社会交往能力会对幼儿的未来的社会生活以及学习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纲要》为幼儿社会领域发展的教育目标指明了方向。对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从专门的教育活动、随机教育和家园合作三个方面努力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幼儿新纲要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是人的社会性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实现社会化的必要途径。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与周围人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它对幼儿个性、情绪情感、心理健康、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的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水平会深深地、长远地影响幼儿将来的社会生活的学习工作。《新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体现出,通过此领域的各种教育活动,要帮助学前幼儿与周围人交往、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情感联系,要引导学前幼儿逐渐将现行的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内化,以逐渐形成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且能够逐渐在社会中独立生存、不断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即通过教育使个体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中独立生存和发展的成熟的人。《新纲要》中对幼儿社会领域发展的目标阐述,又充分体现出对幼儿现有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将来可能的发展的尊重,体现了学前教育的特点,又为我们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社会领域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但幼儿生活经验有限,因而不免缺乏在集体生活中独立地交往、生存的能力、缺乏主动适应环境的意识。面对幼儿交往能力的不足,作为启蒙老师的我感到责任重大。经过我对幼儿社会交往这个课题的研究,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专门的教育活动、随机教育和家园合作。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各有特色,各有专长,而且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共同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 一、专门的教育活动 老师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及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我组织一些有利于孩子们认识幼儿园、认识小朋友的教育活动,去参观我们幼儿园的动、植物角,去观看中大班哥哥姐姐们做操做游戏等,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针对孩子们霸道,不知谦让等行为,我将各个主题也渗透到其中,比如在“我的好朋友”教育活动中,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同伴友好相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小朋友相处等,将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以及《新纲要》中的

浅谈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培训资料

浅谈幼儿人际交往能 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直辖市能力。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因此,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为提升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幼儿的交际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刚入园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时老师可以请大年龄班的幼儿到班里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朋友,跟他们做游戏,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儿解除孤独、害怕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交往。这样,出使大年龄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中必须有责任心、互助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和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要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娃娃家”中长辈与娃娃、商店的营业员与习主、医院的医生与病人。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二、教给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 幼儿交往的环境是一群体。因此,要教会幼儿的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道德教师应教会幼儿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XX”“有空来我家玩”;协商语言:“给我看好吗?”抱歉语言:“对不起”。除了教给孩子交往的语言还应教给孩子交往时的态度、表情、动作。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以“大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去,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帮助孩子扫除在活动效中出现的障碍。有个故事是说两组小朋友进行投篮比赛,一组由老师带领,一组由小朋友自己组织,刚开始,两组都玩得挺好,可不一会,没有老师的那组吵起来,几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不玩了,原来是有个较调皮的孩子老想自己投篮,不让别的孩子拿球,还撞人、踩人,大家对他有意见,就吵起来,不玩了,那孩子看没有人跟他抢,也就没有兴趣玩了,比赛停焉。就时,老师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效中出现问题,讲清比赛规则,以及孩子们在比赛中应互相协作,才能把比赛打好。

3~6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教育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张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其着眼点是成人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在环境中创造机会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幼儿期,与家庭成员、同伴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是幼儿获得人际交往技能的主要途径,幼儿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和亲身实践获得了那些对人的一生都起重要作用的人际交往技能。教师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可以直接与幼儿发生互动,帮助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获得相应的技能;教师可以在与幼儿的直接交往中示范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让幼儿观察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协商,有时甚至可以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那么,教师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一、给予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空间和时间幼儿期的同伴交往是儿童获得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幼儿与同伴有着相似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更乐于和易于接受同伴的影响,因此同伴交往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园是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中,幼儿之间或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相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幼儿一方面可以以亲历学习的方式发展其社会交往行为,尝试、练习自己还不会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并根据对方的反应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幼儿有了观察学习的机会,可以在与同伴交流、协商和讨论中观察同伴的反应,并采择那些有效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有学者通过观察4~6岁儿童在幼儿园的交往行为,发现同伴间的充分交流往往能带给儿童精神上的愉悦与放松,从而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与耐心。但是,现在幼儿在幼儿园中,自由而充分交往的机会与时间并不是非常多,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几乎都被严格规定,甚至连活动之间的转换环节都是精心设计好的。无论是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结构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活动,儿童几乎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某些既定的目标,这就造成许多教师卡着钟点在进行各个活动,而忽略了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交往的时间。鉴于此,教师在设计一日活动时应该将幼儿同伴交往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如下两方面人手。第一,加强游戏活动,尤其是自由游戏。不同的学者曾经对幼儿园同伴交往发生的环节进行过统计,几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行为在游戏中发生得最多。在游戏中,幼儿要相互协调、商议,制定游戏规则,然后分工合作,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努力完成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还会面临各种问题,甚至发生人际冲突,这些都为幼儿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平台。现在幼儿园虽然非常重视游戏,但是大部分游戏活动偏重教育功能,并且有着与主题活动相关的预设目标,教9币在游戏中的主导性十分明显,从游戏的目标、内容到形式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这种游戏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从而导致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首先向教师求助,而不是与同伴商量解决。而且幼儿园中大部分游戏的时间都比较短,幼儿间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协商与调整。幼儿应该是游戏的主体,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充分的人际互动,要相对淡化游戏的教育目标,因为游戏从本质上说应该是没有外部目的的,是受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第二,延迟干预,给予幼儿自主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机会。在同伴交往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同伴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教师每天都会观察到若干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问题,也会遇到幼儿状告同伴的情形。许多教师为了防止幼儿同伴间矛盾激化或者出现攻击性行为,往往会急于干涉,试图将人际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其实,幼儿间的大部分冲突都是他们自己可以化解的,而教师的介入有时反而会起消极作用,因为幼儿会慑于教师的权威而听从教师,不去寻求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从而失去学习交往技能的机会。那么,面对幼儿同伴交往中的人际矛盾,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儿童心理学家kostelnik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冲突协调模型的理论。她认为,教师观察到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应该耐心观察,不急于干涉,如果幼儿花了很长时间来讨论如何解决矛盾,或者开始制定规则来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只要在旁边观察即可,不需要介入,而且教师应该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有在观察到幼儿之间的矛盾激化或者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才是介入干预的时机。但是,教师进行干预不是为了给幼儿答案。教师首先要平息幼儿激动的情绪,然后了解每个幼儿的想法,最后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若干方法,让幼儿自己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不仅仅是幼儿智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生存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应采用有效策略,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通过角色扮演,培养交往兴趣 中班角色游戏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幼儿的年龄决定了其具有情绪不稳定,好奇,好问的特点,再加上独生子女自小生活在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孤独环境中,长期以往,容易形成个别性格孤僻、不善交往、害怕陌生环境等弱点,这些弱点将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社会交往能力,如果想调动幼儿游戏中的积极情绪,可多增添不同的角色主题吸引幼儿注意,或是让幼儿间更多的进行交流、互动。 二、创设环境机会,训练交往能力 1、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物资条件。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资条件。这些物资材料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有重要作用。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如娃娃、玩具、炊具,除了形象逼真之外,还要注意为中班幼儿提供真实程度较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积木、小木棍、小玻璃瓶、医药盒、易拉罐、纸浆玩具等,都是幼儿可以用来进行游戏的材料。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对胆小怕羞的孩子,应鼓励他们大胆说话,教育别的小朋友不要笑话他们。教师要用积极的态

度改变幼儿的自卑心理,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幼儿克服同伴交往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使幼儿在玩中学,获得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本领。 三、借助愉快教学,提高交往技能 愉快教学是教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在轻松和谐的教育气氛中掌握知识,掌握交往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功者往往是善于交往的人,而幼儿园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地方,如何对幼儿实施交往能力的训练,如何使幼儿能在一次次的交往活动中得到锻炼,进行愉快教学,在每一个活动中注重渗透相互交往的环节,尽可能多给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条件和机会。 如:中班游戏“麦当劳”中的服务员因为生意冷清正闲着没事做,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也逐渐减弱,当另一位小朋友询问服务员:“买儿童套餐有没有送玩具呀?”这时,幼儿像是得 到什么启发,兴奋的寻找着一些小玩意儿当儿童套餐的玩具来吸引顾客,老师趁机也当了回顾客,向服务员要优惠券,起初,他们说没有优惠券,但经过讨论后在百宝箱里找到的卡片当替代物后,他们推选一位服务员到其他主题里分发优惠券,这时的气氛又高涨起来,拿到优惠券的顾客都兴奋的到麦当劳消费,有的还带着娃娃要换儿童套餐的玩具,整个活动幼儿相互交流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游戏时的兴致、乐趣与水平也得到提高。 四、加深同伴交往,丰富交往方式 中班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显得非常的活泼好动,他们喜欢与人交往,喜欢游戏。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诸方面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去培养幼儿的交往兴趣和互助精

浅谈幼儿沟通及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沟通及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沟通及交往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为一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幼儿的成长离不开与同伴以及成人进行相互沟通及交往,幼儿只有与外界交往才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幼儿的家长都应当更加重视交往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对于学生的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交往过程。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教育者应当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沟通及交往能力的教育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用沟通和交往的姿态去展开教学,以达到促进幼儿全方位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沟通及交往培养教育思路及方法 沟通及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必须从小培养。通过教育学家的研究发现,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教育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教育改革,也是在倡导建立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课堂。但是,笔者发现,在我们洛阳一些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幼儿教师并没有充分应用交往教育让幼儿耳濡目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太理想。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在幼儿教育中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沟通及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幼儿沟通及交往能力的意义 由于幼儿的身心特点,注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会多与他们沟通及交往,在幼儿教育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以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理解为幼儿与各个方面的交往过程。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教师和幼儿形成了良好的交往,幼儿对教师形成了一定的认同感,双方良好的交往就会使得幼儿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信赖感,这样也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幼儿之间的交往对于幼儿心理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利用幼儿的生活实际,培养幼儿交往的意识 幼儿的生活范围小,生活经验少,对于许多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缺乏了解,又加上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看待各种事物和现象。针对这些,我们首先让幼儿从了解自己的家庭开始,通过主题活动《我的家庭》,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家中的成员及其与自己、邻里、社会的关系;然后,再通过主题《我的幼儿园》中的系列活动,如:参观幼儿园各个部门、与各年龄段幼儿联谊等,了解幼儿园的名称、环境、设施、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及其与自己的关系;最后,通过主题《我们的社区》,让幼儿在“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形式中,深刻感受社区中跟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使幼儿深入了解自己周围世界。 二、树立榜样,激发幼儿交往的兴趣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孩子模仿的偶像,教师借助这一特殊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大拜年”,老师主动打电话给孩子先拜年,孩子欣喜万分,一下子觉得自己了不起,在这种兴奋的情绪感染下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想与他人打电话,交往即在其中。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能较好地与同伴交往的幼儿,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

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激发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 三、渗透于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1、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 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儿童需要与同伴交往,此时幼儿最感痛苦和忧虑的是大家都不愿理睬他,倘若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受而郁郁寡欢,也会为经常受到同伴拒绝出现紧张不安的焦虑现象。而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并在园内愉快地学习、生活。广交朋友就是积极主动地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培养。每天,我都组织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例如歌唱《我的朋友在哪里》、音乐游戏《勇敢的小兔子》、语言教育活动《我和你一起玩》等等,在游戏中,幼儿相互交谈、对话,充分调动幼儿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感觉到在幼儿园有这么多好朋友,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逐渐培养幼儿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 2、让幼儿学会互相帮助、感受交往的乐趣。 幼儿刚来园时还不会关心同伴,看到同伴不小心摔倒、棚艮穿反还要讥笑他,造成一些幼儿产生心理压力。开展《我的朋友》主题,让幼儿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了解同伴的喜好、兴趣,怎样处理与同伴发生的争执,怎样与同伴分享快乐等;最后,开展“关心帮助他人”的活动,如:班上小朋友生病时,教师组织幼儿打电话或集体慰问,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我们还开展“大带小”活动,由大班的哥哥、姐姐带小班的弟弟、妹妹,帮助他们穿衣服,解决困难等。大班的幼儿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对小班的幼儿关怀备至,耐心十足,有的幼儿尽量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真正做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效果良好。我们还鼓励幼儿在教师节、母亲节,给教师、母亲送礼物,表达幼儿的美好情感。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从中发现合作的益处。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中总有这么一类孩子,特别不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与别人交往,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不足。作为教师,我们努力想办法加以改善,但往往收效不大。幼儿交往能力差与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教养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包括儿童观、发展观和父母观。在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方面,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影响表现在:父母关心儿童的社会交往,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家庭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都会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间接影响表现在: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及亲子间日常的互动是儿童发展同伴关系的实验地。另外,父母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亲子关系较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我们针对个别幼儿展开个案研究,对症下药,注重从改善家庭教养环境,家园密切配合入手,使这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明显发展和提高。 案例一 一、幼儿表现:王浩,5岁男孩,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较

差,尤其不善表达,不敢说话,说明一件事情时往往语句模糊不清,紧张口吃,像要哭的样子,表现非常焦虑无助。不爱与别人交流,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表现极不自信。 二、调查分析: 通过与王浩妈妈交谈我了解到,体弱,出生时体质较差,因此妈妈以一种补偿的心理对他加倍照顾。每到一个新班,妈妈都会特别叮嘱老师,王浩自理能力差,需老师特别照顾。每天早上入园都要交待好多需照顾的事情,中午还要来园看孩子吃饭,对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这些事情更是不让他动手,任何事情由她代劳,有话她替王浩说,还经常笑着嗔怪浩浩:“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在日常活动中我仔细观察,王浩有时也会和小朋友玩得较融洽,也有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但胆怯不自信。 正确的儿童观是指视儿童为独立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我们分析认为,王浩的问题主要是妈妈缺乏正确的儿童观造成的。在妈妈眼里,孩子是大人的附属品,而没有意识到他是独立的主动发展的个体,缺乏对孩子人格和发展的尊重和信任,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溺爱过度,事事包办,使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自信心严重不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先改变妈妈的教养观念。 三、家园配合策略: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 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待人处事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本文从教学活动、主题创设、情感体验、评价活动等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幼儿与人交往,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 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幼儿的社会交往对幼儿个性、情感情绪、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幼儿的交往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占主要地位,能主动与他人、与同伴交往,并持友好态度,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学会做人的重要基础。现在的幼儿普遍地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适应能力差、缺乏责任心和合作意识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过多地观看电视、玩电脑,减少了与同伴的交往,丧失了较多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的机会。因此,在群体当中,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具有攻击与打架等行为。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和尝试。 一、从教学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交往的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故事、儿歌、谈话等手段,向幼儿介绍有关社会交往的知识,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指导幼儿进行交往,使幼儿建立社会交往的意识和情感,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学习交往的策略,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如:为了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合作交往的品质,我们进行了以“我们大家一起玩”为主题的晨间谈话活动。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经常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体育活动时,胆小的丁丁很想加入到传球游戏中去,可不知怎样参加,就呆呆地站在一旁看着,这时我走过去告诉他:“丁丁,你是最棒的孩子,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和你一起玩,我们也去玩,你可以问问小朋友愿不愿意,好吗?”丁丁高兴地点点头。在我的带动下,丁丁想出了新的传球方法,小朋友们也和他愉快地开始了新的游戏。这种活动方式,让孩子感受通过合作获得的快乐,体验合作的成功感,同时也增进了同伴之间的了解,加强了友谊,掌握了交往的技巧。 (二)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实验研究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实验研究 一、课题缘由 小班幼儿大部分刚从家庭走入社会,要突然面对众多老师和伙伴,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不会与同伴如何交往。在集体生活中,不知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在游戏时,有的幼儿会一人独坐,不愿与同伴一起游戏;玩积木时,会将喜爱的玩具占为已有;有时也会因争抢玩具而哭啼打架;见到老师、同伴也不会热情地打招呼,不会主动与老师交谈等等。总之,他们大部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周围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一时不能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这些都是以往带小班的经验总结。下个学期本人就要带小班幼儿,为了更好地帮助小班幼儿顺利溶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促使他们更快地完成从自然到社会人的转变,我们确定了本课题。 在以往的同类课题研究中,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的只是通过单一的方式(如实践、游戏、家庭教育)进行教育,忽略了幼儿心理素质、习惯、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我们制定的这一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的实验研究,更有利于使幼儿综合交往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因此,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培养小班幼儿交往的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预期目标: 1、不独占玩具,学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物品; 2、逐步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愿意与同伴合作; 3、在活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学习等待和轮流; 4、逐步学会遵守规则,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5、愿意帮助他人,自己有困难时知道求助他人; 6、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7、能主动参加到同伴们的游戏活动中去,愿意进入陌生的环境; 根据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的特点,我们又选择了快乐交往为本的原则,开 1 展了如谈话法、游戏法、改善环境法、榜样法、言语训练法等多种实验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研究: 1、环境的改善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 2、游戏中幼儿交往的建构对幼儿交往能力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3、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交往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分析 (一)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幼儿园小一小二班的幼儿 课题研究阶段 1、(2004年9月) 幼儿刚入园,我们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新环境,熟悉了解班上的老师和同伴,开展了“开心宝宝”、“我喜欢”等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在幼儿园乐意参与集体游戏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2、(2004年10月—2004年11月) 在幼儿基本适应幼儿园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乖宝宝”、“一起玩” 等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日常礼貌用语,知道怎样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并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运用适当的礼貌用语与同伴进行交往,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并把这一教育延伸至家庭教育中。 3、(2004年12月—2005年1月) 我们总结了前期研究情况,收集、整理幼儿相关资料,开展“大家一起玩”、“开心宝宝”、“亲亲热热一家人”等各种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享、谦让、等待和轮流,并充分利用区角活动在教育研究过程中的功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同时,

学前幼儿社会交往与情感沟通能力的培养研究完整版

学前幼儿社会交往与情感沟通能力的培养研究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学前幼儿社会交往与情感沟通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尤其是在日后的情感沟通和社会交往等方面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幼儿在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形成的认知对今后的人生发展会产生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学前幼儿阶段,幼儿的成长需要与同龄人、成年人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因为只有进行有效的社会交往和情感沟通,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各方面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培养学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为此,提供以下几点对策,来培养学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关键词】学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情感沟通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的根本,而作为个体发展的幼儿时期,在学前幼儿时期注重培养幼儿与人沟通交往的社会能力尤为重要。很多调查结果显示:有针对性的情感培养教育,对孩子日后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自身人格的健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要求,新型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选择空间。通过深入的情感沟通、交流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对幼儿日后的全面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前幼儿社会交往,情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着名的幼儿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论、建构主义发展观、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等理论,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对幼儿情绪情感状况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反应特点进行总结。从皮亚杰的着名理论中可以看出,在幼儿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和家长均起到重要的启蒙作用。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幼儿教育中,不应一味的强调知识文化教育,更应该注重幼儿的心理、生理变化以及其所带来的相应情感变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计划。以提高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目标,兼顾幼儿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师生之间、幼儿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让幼儿认识到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一定程度来看,学前教育教学是培养幼儿各方面交往能力的关键和基础。如果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可以意识到对教师产生了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那么就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日后工作,同时可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若同龄儿童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并且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个体互助,对幼儿来说,则是一种易于接受的情感培养形式。而对教师而言,这种沟通形式更加便于展开,对幼儿的情感培养也更加事半功倍。在交往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彼此分享的快乐,在游戏中获得了认同感,同时又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等其它各方面的发展。 对幼儿进行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要把握好程度。既不能过于侧重知识的传授,又不能一味的只注重幼儿单方面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