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和生物群落

【知识点1】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种群的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①种群密度: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特点:相同环境下,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不同(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a‰表示。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少

4.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总结: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组成。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例题精讲】

【例1】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的性别应相同

B、它们应能相互交配而繁殖后代

C、一物种可能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同一个种,也可能不是

D、它们一定生活在同一区域中

【例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

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D、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例3】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少,年老的个体多,则该种群的密度将会()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 、绝对不变

【例4】某国家妇女的生育年龄大多在20—35岁,如果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加得比35岁以上年龄段慢,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在的水平,那么该国家的人口将()

A、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B、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下降

C、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下降

D、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例5】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必须符合生态规律

B、人口增长过快会使环境污染加剧

C、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 、一个地区的人口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无限制的增加

【巩固提高】

1、种群有_ _、_______、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特征。其中引起种群动态变化极大的是_______因素。生物种群中增加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_____。某个区域内,蚂蚁有500只,一年后统计,蚂蚁繁殖了500只,那么蚂蚁的出生率为_______。

2、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青蛙成体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和青蛙成体

D、一个池塘

3、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B、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

C、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D、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该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一年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与往年相比将()

A、明显减少

B、明显增加

C、完全消失

D、相对稳定

5、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能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取决于

A.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B.种群年龄组成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该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一年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与往年相比将()

A、明显减少

B、明显增加

C、完全消失

D、相对稳定

【知识点2】生物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全部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2.生物特征:①一定的自然区域内(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等一定范围内)

②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3.生物分布特点: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4.根据群落垂直结构的关系,充分利用不同水层的空间和条件来获得高产的。

5.群落中,起主导地位的是植物。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例题精讲】

【例1】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

A.所有的树木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D.所有的生物。

【例2】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

【例3】森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从高到低,属于第二层的是()

A.乔木层

B.灌木层

C.草本植物层

D.苔藓地衣层

【例4】关于群落中的生物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的关系

B.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C.群落中生物各自生活,没有竞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例5】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成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中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例6】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微生物

B.动物

C.植物

D.动植物

【例7】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A.光照强度较弱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低

C.湿度较高D.温度较高

【巩固练习】

1.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

2.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的总和,称为。

3.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蝗虫

D.一块稻田中的水稻

C.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句诗里所体现出来的群落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风

B.草

C.牛

D.羊

5、生物群落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

C、生物进化

D、资源利用

6、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A.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

B.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C.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D.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

【知识点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温度、阳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以影响环境。举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同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⑴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互助(蚂蚁、蜜蜂)的现象,也存在着斗争(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的现象。――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⑵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互惠:彼此有利,分开后能独立生活,也叫种间协作如:花与蝴蝶

共生: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独立生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

竞争:彼此互相抑制,也叫种间竞争如:水稻与杂草

捕食:一方杀死或吃掉另一方如:鸟吃虫

寄生:一方有利,另一方有害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莬丝子、细菌等

【例题精讲】

【例1】对自然界中的某个生物个体来说,影响它的生物因素是()

A、阳光、气温和大气

B、土壤、雨雪和风暴

C、群落中的异种生物个体

D、群落内的异种和同种生物个体

【例2】下列不能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A、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湿度

B、柳杉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C、淡水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华”

D、枫叶在秋天落叶

【例3】下列各项均是影响沙漠植物的环境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空气

【例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寄生

【例5】在北半球,大多数山坡南面的小麦比山坡北面的小麦长势要好,其主要原因是()A、阳光充足B、水分多C、空气新鲜D、温度高

【例6】大肠杆菌生活在人的大肠内,吸收养料,并同时合成维生素B供人体所需。大肠杆菌与人的关系是()A、互利共生B、捕食C、寄生D、竞争

【例7】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能从肠道排出一种有毒的物质,这种物质的增多,会抑制蝌蚪的生长和发育,使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共生

【例8】在降雪晚而少的冬季,雷鸟因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适应

B、变异

C、适应的普遍性

D、适应的相对性

【巩固提高】

1、一种全孢螺菌被双小核草履虫吞食到细胞质内以后,能避免被消化,并进而生活在草履虫的大核内。结果双小核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条件,而全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和分裂的需要。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种内互助

B、种间斗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影响山寺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是()

A、湿度

B、温度

C、土壤 D 、阳光

3、下列不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A、虱吸取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

B、蛔虫从人体肠中吸收养料

C、菟丝子从豆科植物上获得养料

D、真菌从腐木、败叶中获取养料

4、作物种植过密会导致减产,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知识可以解释为()

A、同种作物个体间存在着种内斗争

B、种植过密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

C、种植过密易造成大面积倒伏

D、种植过密会阻碍空气的流通

5、刺猬遇到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用背部的硬刺保护自己。但狐有时会把刺猬抛向高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的刹那间,咬住其无刺的腹部而将它吃掉。这个例子说明()

A、适应的多样性

B、生存在与竞争

C、适应的普遍性

D、适应的相对性

【中考链接】

(2011温州卷)11.文成县铜铃山森林公园是温州现有26个森林公园之一,其中有大鲵(俗称娃娃鱼)、黄腹角雉、五步蛇和连香树等珍稀动植物资源。铜铃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大鲵可看作一个()

A.生物圈B.生态系统C.群落D.种群

(2010.浙江温州)18.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它多种生物。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

A.种群B、群落

C.生态系统D.植被

(2011.广东)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011宁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包括港澳台地区)。所有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填“种群”或“群落”);(山东威海)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 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5、年龄组成的类型: (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6、性别比例有三种类型:

高中种群和群落教案.docx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 1 节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安排 2 四、教学程 〖章引入〗学生P59,特种群的概念 〖板〗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下 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 〖引入〗以“ 探”引入,生思考回答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 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问题学本节。 〖板〗第一种群的特征 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位面(或体)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探究〗学生思考,提示。 〖讲述 1〗样方法( quadrat method )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 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首先,在要调查的生 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 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 数量进行估计。 例如,假随机抽取方 n 个,每个方的生物个体数X 1,X 2,X 3,?X n,方的平均数 X=∑X n/n。 〖探的〗生思考回答提示。 1.提示:“ 问题探讨” 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 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 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 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 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高考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生物科技行业)种群和 生物群落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教学目标:1、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 2、学会识别种群,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 3、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4、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命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重点难点:种群、群落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引入: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怎样?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认识生物种群 读图: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苔藓金鱼藻灵芝蝗虫 ――它们不是同一种生物,因为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species):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读图:看上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种群(population):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强调: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且也有三个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练习:1、一个池塘中的鲢鱼、鲤鱼等鱼群。则这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否一个种群? 2、判断下列属于种群的是哪一项[] A.一片森林里全部的蛇B.一座山上所有的树 C.一片农田中所有的虫D.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 强调: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由此可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视频演示:种群知识介绍 1、种群密度――指一定范围(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以新疆北塔山荒漠草原地带的黑驴和灰仓鼠为例)。 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以不同季节的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习题

作业三种群和群落

导致出生率的下降,达到控制福寿螺数量的目的。 答案:(1)捕食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 (2)天敌 “J” 样方 (3)①6月中旬~7月中旬 成年(生殖期) ②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 ③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十分明显 9. (10分)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 ②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m 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 1、n 2、n 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株/m 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_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在结构调查中,既要注意物种组成,又要注意不同种群的密度。 答案:(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均可) 样方法 ②物种 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 0 ③(n 1+n 2+n 3)3S 0 (2)光 垂直 ①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 ②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10.)(9分)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 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 表示每3 h 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 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图1

集体备课《种群和生物群落》

集体备课《种群和生物群落》 教学目标:1、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 2、学会识别种群,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 3、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4、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重点难点:种群、群落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引入: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怎样?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认识生物种群 读图: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苔藓金鱼藻灵芝蝗虫 强调: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由此可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视频演示:种群知识介绍 1、种群密度――指一定范围(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和物种的不同而不同。 2、性别比例――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强调: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为了有利于人类生活,有时候会人为地控制生物的性别比。 3、出生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活产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 强调: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要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直接表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小结: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统计学特征。此外,有的种群还具有社群结构等特征,如灵长类的首领制和等级制等。而每个种群的大小或数量总是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种群动态。了解种群的特征,掌握种群的动态规律,是我们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控制有害动物的基础,也是我国制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人口政策的重要科学依据。

高考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生物群落

高考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生物群落 我们要对自己生物学科的学习状况了然于心,否则冲刺复习时会有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感觉,而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有必要梳理一下我们高中生物都学了些什么,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学习的重点。下面是高考信息网为考生整理的的生物的种群和生物群落的高考生物知识点。 名词: 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 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语句: 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5、年龄组成的类型:(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6、性别比例有三种类型:(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时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白蚁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种群特征增长型 年龄组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J 型增长” a 、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 b 、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 、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 “S 型增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 、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 、曲线中注意点: (1)K 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 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 重要意义。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比较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时间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习题集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七章生物与环境 种群和生物群落_生物论文

种群和生物群落教学目标1.了解科群和生物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层次;了解种群的概念、特征和生物群落的结构、概念,以及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关系。2.通过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促使学生参与形成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提高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了解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和群落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种群和群落的生态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通过了解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对学生进行适应、整体等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并注意联系人类种群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重点、难点分析1.种群的概念是本课题的重点。生态学工作者为了研究方便,往往根据研究的需要,划定一定的空间范围,研究某时期种群的状况,因此,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种群就无从谈起。学习种群概念时,必须强调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这是学习群落、生态系统的基础。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它是物种繁殖的单位,群落构成的单位,物种进化的单位。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出发,进行种群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他们身边就存在具体的各种种群,而不是死背种群的概念。2.种群的特征是本课题的难点。说它是难点,就难在学生不善于将种群的各种特征与物种保护,农、林、牧、渔,人口等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去理解该理论在实践上的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似乎空洞的理论用丰富材料充实起来,使之活化,才能化难为易。3.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是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又是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为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知识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也是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群落的概念。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进行种内和种间的信息交流、能量的传递、物质的循环建立起的有机整体。只有剖析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群落,万万不可以空谈群落的概念。群落与种群是什么关系,在教学中也必须阐明。可以说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二、教学思路:本课题内容的教学严防空洞无物,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调查,使学生对种群和群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的讨论素材,在学生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1.关于种群概念的教学。种群的概念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得出。然后可设问: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否是一个种群?一片森林中全部的蛇是否是一个种群?以强化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的正确认识。教师应归纳出以下几点:(1)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如:北京八一湖冬季有野鸭种群,就不能说什么季节都有野鸭种群。(2)我们所见到的物种实际是种群,所以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在种群这个集合体内,个体之间可以自由繁殖后代,所以种群也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同一种群内,基因可以自由交流,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最终导致物种的变化,可见,种群也是物种的进化单位。此外,种群也是群落的构成单位。2.关于种群特征的教学。种群的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是种群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要防止理论上的空谈,一定要结合具体物种的种群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对种群特征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对种群特征的调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如猫熊(即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就要对某一保护区的猫熊进行种群调查,调查的内容就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种群特征,并依此对猫能种群的现状和未来做出科学的判断,以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又如我国进行人口普查实际就是对我国人口种群特征的调查,并依此对我国人口的现状和未来做出科学的判断,以及制定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和归纳的问题有:(l)种群的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在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则

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知识点总结分析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注意】 (1)两个要素:“同种生物”和“全部个体” 各个年龄段的个体/雌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 (2)两个条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的种群必须有一定时空限制(种群的时空界限随研究工作方便性划分) (3)两个方面:宏观: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微观: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辨析】种群、个体、物种 (1)种群所具有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是个体所不具备的,个体只能由出生、死亡、年龄、性别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最基本数量特征): 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表示方法: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面积或体积 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别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应用:农林害虫的监测、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含义: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含义: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学科交叉】中国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城市人口增长:迁入率>迁出率 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四)年龄组成: 含义: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1.处于生殖前年龄的个体称为幼年个体(幼体);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称为成年个体;处于生殖后年龄的个体称为老年个体。

高考生物 专题训练19 种群与群落

专题训练19 种群与群落 一、选择题 【必考集训】 1.(2017浙江温州模拟)一块弃耕农田经过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最终演变为一个稳定的森林群落,这种现象称为(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空间结构 D.时间结构 2.(2017浙江十校联盟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比率是指处于生殖期的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B.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C.增长型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衰退型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D.一个池塘里所有鱼的数量就是鱼的种群密度 3.(2017浙江9+1联盟期中)下列关于苔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苔原植物主要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苔原中种群数量常有周期波动现象 C.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 D.苔原仍有自我调节能力 4.如图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是( )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保持稳定 D.无法确定 5.(2017浙江宁波模拟)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性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6.(2017浙江温州模拟)下列关于某动物种群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越多 B.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种群数量就稳定不变 C.性比率为1∶1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D.可依据年龄结构来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发展趋势 7.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中鼠的数量约为306只 B.这种调查方法叫样方法 C.草原上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等自然灾害,则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8.(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蛾类的分布呈现随机分布 B.蜉蝣和蝉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为零 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种群和生物群落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一、教材分析: 学生学习本节的基础是小学已学过《生物与环境》的有关内容及前五册的有关生物知识,未来的衔接是高中重点内容,将加深和拓展。9年级科学力求通俗、联系实际,多举实例。通过挂图、实验、校园小生境的观察,认识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节专业述语较多,老师要通过图示举例、分析、讨论,使学生达到理解和见识,要抓落实,这节内容是学习第2节“生态系统”的主要基础,为以后学习各种生态系统做铺垫,应予以重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 ②学会识别种群,区别不同生物群落 ③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密度、年龄结构、性别、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④了解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⑤了解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 技能目标:①学会观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的镜观察,培养学生的生态观 ②通过实验观察的观察酵母种群,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③通过对生物群落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①体验生物群体对生命的重要性,树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②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保护环境意识 ③通过种群特征和生物适应现象的学习,渗透人口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种群、群落、种群的特征 四、教具准备:1、制作课件2、投影片3、有关VCD 五、课时安排:5+1(实验) 认识生物种群2课时;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酵母种群1课时; 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1课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课时。 六、教学方法:学生读图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 引言:大约距今38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原始生命,经过漫长进化历程,形成了当今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生物。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彼此关系如何呢?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又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新课:第2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生活在群体中,彼此相互影响,而种群与群落就是两类不同的生物群体。 一、认识生物种群: 地球上生活着的许多生物,已被生物学家命名的有200多万种,其中植物50多万,动物150多万,但尚有许多生物未被命名或未被发现。 读图:2----1、2-----2问:图中的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与群落知识点总结分析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与群落知识点总结分析

————————————————————————————————作者:————————————————————————————————日期: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种群: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注意】 (1)两个要素:“同种生物”和“全部个体”各个年龄段的个体/雌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 (2)两个条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的种群必须有一定时空限制(种群的时空界限随研究工作方便性划分)(3)两个方面:宏观: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微观: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辨析】种群、个体、物种 (1)种群所具有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是个体所不具备的,个体只能由出生、死亡、年龄、性别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最基本数量特征): 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表示方法: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面积或体积 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别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应用:农林害虫的监测、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含义: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含义: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学科交叉】中国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城市人口增长:迁入率>迁出率 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四)年龄组成: 含义: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和特点: 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种群特点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相当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发展趋势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将变大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将变小 图示 不是单纯的出

种群和生物群落

学科:生物 教学内容:种群和生物群落 【课前复习】 关于种群的概念,我们已经在第七章有所了解,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且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因此,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本章的学习应是在此基础上再从生态学角度来理解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等知识。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 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 .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 .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 .一棵树上的寄生物 D .一座山峰上的树 解析:种群强调的是“同种”生物的总和;而群落指的是各种生物的总和。A 答案中的“昆虫”,肯定不是一个种,仅昆虫就有成百上千种,因此A 是错误的。C 答案中的“寄生物”,也不是一个种群,寄生物是指生活在这棵树表面和内部的各寄生生物,它们也不可能是一个种,因此C 答案也是错误的。D 答案明显错误。B 答案中“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属于一个种群,因为田地一般不会很大,无论有多少狗尾草,都是指同一种植物。 答案:B 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种群研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的特征有: a .种群密度;获得种群密度的方法有: 取样调查法? ??法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意义: c .______________;意义: d .______________ 3.如图8—2—1,怎样理解各项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内在关系? 图8—2—1 4.种群增长的曲线包括: ______________型曲线和______________型曲线。 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是什么?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教学目标:1、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 2、学会识别种群,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 3、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4、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 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重点难点:种群、群落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堂引入: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怎样?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认识生物种群 读图: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课本P35 ――它们不是同一种生物,因为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species):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读图:看上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种群(population):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强调: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且也有三个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练习:1、一个池塘中的鲢鱼、鲤鱼等鱼群。则这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否一个种群? 2、判断下列属于种群的是哪一项[] A.一片森林里全部的蛇B.一座山上所有的树 C.一片农田中所有的虫D.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 强调: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由此可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 化。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 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视频演示:种群知识介绍 1、种群密度――指一定范围(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以新疆北塔山荒漠草原地带的黑驴和灰仓鼠为例)。 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以不同季节的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 为例)。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和物种的不同而不同。

生物 种群与群落

必修3 第四章 1.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洲发现,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这种异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都带来好处——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的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下列关系中较适合蝙蝠与猪笼草的是() A.捕食关系B.竞争关系 C.互利共生关系D.寄生关系 解析:蝙蝠与猪笼草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C 2.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 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③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 A.①②③B.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题干①、②、③均是灌木能大量快速形成优势种的主要原因。而④是灌木群落形成后的特点。 答案:A 3.(2012年三亚一模)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而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答案:B 4.(2013年济南一模)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群落的过程。因演替的起点不同而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要发生变化,故种群基因频率也要发生变化,人类活动对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均产生影响。 答案:B 5.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的某种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垂直分布有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 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解析:竹林中的某种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描述的是种群,而垂直结构是群落的一种空间结构。 答案:A 6.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 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解析: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光照影响,而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食物影响。根据群落的垂直结构,为了让不同的植物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应该合理套种。 答案:C 7.(2012年杭州学军中学模拟)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第1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1课时)

第1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1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 2、学会识别种群,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 3、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4、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 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重点难点:种群、群落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引入: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怎样?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认识生物种群 读图: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苔藓 金鱼藻 灵 芝 蝗 虫 ――它们不是同一种生物,因为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species ):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读图:看上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种群(population):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强调: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且也有三个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练习:1、一个池塘中的鲢鱼、鲤鱼等鱼群。则这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否一个种群? 2、判断下列属于种群的是哪一项[ ] A .一片森林里全部的蛇 B .一座山上所有的树 C .一片农田中所有的虫 D .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 强调: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 有害的,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由此可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

化。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视频演示:种群知识介绍 1、种群密度――指一定范围(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以新疆北塔山荒漠草原地带的黑驴和灰仓鼠为例)。 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以不同季节的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 为例)。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和物种的不同而不同。 2、性别比例――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雌雄相当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 强调: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为了有利于人类生活,有时候会人为地控制生物的性别比。 思考:①为什么人工控制的种群一般雌性多于雄性?(是因为人们为了获得蛋、奶等禽畜副产品而选择控制的效果)。 ②为什么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试举一个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 防治农业虫害的方法。(使害虫不能完成正常交配,所以,可以通过破坏农作物害 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3、出生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活产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 强调: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要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直接表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小结: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