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民族性格对《泰晤士报》的影响论文

英国民族性格对《泰晤士报》的影响论文
英国民族性格对《泰晤士报》的影响论文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外国新闻史论文英国民族性格对《泰晤士报》的影响British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Times

院系:文经学院文法系

专业:新闻学

班级:文新101-2班

姓名:于春明

学号:201090502237

时间:2011年5月1日

英国民族性格对《泰晤士报》的影响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对人有巨大的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性格对这个国家、民族亦有巨大的影响。在这里具体探讨一下英国的民族性格对其著名报纸《泰晤士报》的影响。

报纸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它也是人类社会需要的产物。报纸由人而产生,人对报纸的决定性影响不容置疑。然而从人的性格,国家、民族性格角度去探讨对某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报纸发展影响的学者凤毛麟角。

英国的民族性格在历史的风雨中接受着洗礼,在这英国民族性格当中折射的是整个英国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在这性格中传统犹在,精华犹在,文明犹在,同时也与时俱进拥有新时代的朝气。英国的《泰晤士报》是英国最著名的报纸之一,至今仍在发行,它是英国新闻传播业的典型代表。英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性格对《泰晤士报》的影响折射出英国历史发展与英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关系。

前不久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米德尔顿的世纪婚礼令世界瞩目,让人不由赞叹英国的王室文化、绅士文化以及英国的传统文化。说到英国的民族性格就不免会想到英国的绅士形象。“头戴大礼帽,身着笔挺的西装,足登亮皮鞋,手提一把雨伞”英国人给世界的这印象

似乎总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绅士形象,然而随着对英国的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他们有着多面的性格。对此我总结一下几点。

一、英国是欧洲公认的“君子国”,社会文明有序,井井有条。英国人的绅士性格不可避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通过那威廉王子与凯特·米德尔顿的世纪婚礼就可见一斑。大部分英国人具有感情不外露的冷淡和缄默性格。英国人一般不会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他们高兴时不会喜形于色,当他们悲伤时也不会愁容满面,这一特点在上层社会中非常明显。绅士的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英国人的内心,它也可以解释过去数百年来英国文化的力量与适应能力。这甚至是英国几百年绅士文化的一个缩影。在这绅士文化的影响下《泰晤士报》似乎也有了绅士风度。1855年6月8日《设菲尔德每日电讯报》(Sheffield Daily Telegraph)创办,每份1便士。《设菲尔德每日电讯报》的创办标志着英国大众化新闻传播业的开端。①随着英国大众化报纸的发展,内容较为严肃的报纸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失去了独霸报坛的地位。《泰晤士报》也未能幸免。1877年德兰恩退休后,沃尔特第三让然想保持报纸在言论和消息方面的严肃、高雅地位但面对便士报的挑战,力不从心了。1908年,哈姆斯沃斯从沃尔特第四手中购得《泰晤士报》,1922年哈姆斯沃斯去世,报纸面临财政困难,于是主要股权转手于与沃尔特家族有血缘关系的阿斯特(H.Astor)。此后在总编辑道森(G.Dawson)持续20年的主持下,《泰晤士报》继

续保持了高雅风格。②直到现今你在阅读《泰晤士报》时也会体会到

那份高雅、严肃、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绅士之风。这《泰晤士报》就是一位“绅士”。

二、大部分英国人有守旧而又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的保守思想。英国人的保守(Conservativeness)为世人所知,英国人却认为他们的做事方式是最好的,最合理的。也许是由于曾经大英帝国的辉煌。有人说,英国人需要20至40年的时间才能接受美国目前的新生事物,此话虽然有一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英国人直到现在也没有采用世界通用的米制(Metric System),仍然使用英里(Mile),直到1971年才将货币单位改为十进制(Decimal System)。英国是世界上为数较少的保持君主制(Monarchy)的国家之一,其保守性可见一斑。③《泰晤士报》在政治、社会发展观总体上是保守的,因而又限制了报纸对许多重大事实全面的报道,只是新闻工作者追随新闻事实发展的职业本能,迫使该报及时改变立场从而跟上了形势。④就此马克思于1861年回顾《泰晤士报》的历史时说:“‘英国人民靠阅读《泰晤士报》参加对自己国家的管理。’这是一位出名的英国作者就所谓英国的自治制度发表的意见。这一意见只有涉及王国的对外政策时才是正确的。至于国内改革,就从来没有在《泰晤士报》的支持下实现过;相反,《泰晤士报》在确信自己完全无力阻挠实现这些改革之前,是从不停止反对他们的。天主教徒的解放、议会改革法案、谷物法、印花税和纸张税的废除,都可以作为例子。每当改革的拥护者胜利在握时,《泰晤士报》

②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P43

③https://www.360docs.net/doc/787323267.html,/f?kz=134591183

就来了一个急转弯,从反动阵营溜掉,并且能想出办法在紧要关头和胜利者站在一起。”⑤即使在国际新闻方面,《泰晤士报》的保守态度有时也造成新闻报道的不公平和不全面,例如对美国内战,《泰晤士报》初期支持南方叛乱者,攻击北方的合法政府,因而对于南北双方的情况报道,不可避免不全面。从这英国国内和对世界的新闻报道中都充分的看到了《泰晤士报》的保守性。

三、不可否认,英国人礼貌的表面下,有着一颗自大的心,拥有雄心壮志,目标远大。同时英国人普遍有一种深层次的优越感,认为自己很强大。大部分英国人具有与他人格格不入的孤傲特质。孤傲是英国人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之一,他们不愿意和别人多说话,从来不谈

论自己,感情不外露,更不会喜形于色。其它国家的人很难了解英国人的内心世界。英国人为什么具有自大、孤傲的性格特征呢?我认为原因有二。第一,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吉利海峡割断了它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英国人甚至不把自己看作是欧洲人。第二,英国人对本民族的历史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其中,莎士比亚的戏剧对西方及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议会是欧洲最古老的议会,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与众不同的祖国文明史使得英国人形成了现在的性格特点。从《泰晤士报》的目标、理念、发展也可见英国人孤傲、自认为强大、雄心壮志的性格特点。《泰晤士报》创办于1785年1月1日。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诞生之初,称为《每日环球纪录报》(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

年1月1日,正式改为如今的名称。约翰·沃尔特认为报纸应该

是时代的记录(“时代”的英文是“The Times”,“泰晤士”是其音译)。⑥在创立初期,作为一张综合性日报,《泰晤士报》就想做成一份关注的领域包括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等,并几乎在每个领域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英国国内《泰晤士报》独树一帜,它抨击政府疏漏,曾因为其有力报道导致内阁垮台远征军总司令被撤职。《泰晤士报》坚持公正、详实的理念,以做到世界第一大报为目标。《泰晤士报》的辉煌也可以说明他的孤傲与强大。在德莱恩主持笔政期间(1847-1877)《泰晤士报》作为英国最大、最有权威的大报,它的社论不仅在国内,有时还能引起欧洲小国的阁潮。美国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前夕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伦敦《泰晤士报》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张报纸。事实上,据我所知,除了密西西比河外,再没有比它更有力量的东西了。”⑦英国前首相迪斯雷利(1804-1881)曾这样评价《泰晤士报》:“英国在各国首都有两名大使,一名是英国女皇派遣的,另一名是《泰晤士报》派遣的驻外首席记者。”⑧诚然《泰晤士报》的辉煌是工作人员的艰辛努力,但是没有他们性格中的那种强大、孤傲也许不会有《泰晤士报》的辉煌。

四、酷爱独居和个人自由的天性。也许是由于缺乏空间的缘故,英国人喜欢独居(privacy)和个人自由。在英国,人们恪守着这样一句名言:My home is my castle。 The wind can come in, but the Kings

⑥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P69

⑦王泰玄.《外国著名报纸概略》.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P107

and Queens and human beings can never come in without my permission。当英国人搬到新家,他会在自己的房屋周围树起篱笆(fence),以便和邻居隔开。⑨说到独居,不知道《泰晤士报》与其它报纸格格不入,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与品位,在英国报界甚至世界傲然独立,也成就了它现今英国历史最悠久日报的美誉是否算做报纸的“独居”呢?有一点可以肯定,《泰晤士报》追求自由。《泰晤士报》始终坚持客观,追求真理,以它那有力的报道维护公民的权利,维护公民的自由。《泰晤士报》文体、形式自由,最主要的言论充分自由。它言论冲击政府,反对内阁;它不畏强权,不怕威胁;它将真实、客观报道给受众;它追求的就是自由。在《泰晤士报》历史上有过11个月的大罢工,《泰晤士报》的员工们为了自己的自由与权利也会奋起反抗。追求自由是英国民族的灵魂,《泰晤士报》是维护自由的坚强战士。

也许是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英国人的性格经过了几百年的社会变迁,历史发展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英国人更多了一份兼容并包、豁达变通。这对今天《泰晤士报》的发展仍然有有着巨大影响。1981年,新闻集团的鲁伯特·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收购了《泰晤士报》,至今默多克仍然掌控着《泰晤士报》。收购《泰晤士报》后,默多克立即撤换了原来的总编辑威廉·李斯·摩格,并委任哈罗德·埃文斯担任新总编。埃文斯

对《泰晤士报》做了较大规模的改革,主要包括对新的采访和传播技术的采用以及引入了更加高效的管理系统。1982年,《泰晤士报》开始采用当时电脑排版和激光照排印刷技术。在编辑方面,《泰晤士报》力求新颖,注意寻找严肃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更多地采用彩色报纸和大幅彩色照片,总体风格进一步软化,对重要文章都要求“以跳动的文字抓住读者”。另外,该报扩大了报道范围,在保持言论、头版头条独家新闻报道这些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社会新闻、体育、音乐和文学等内容也明显增加,目的在于适应青少年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

⑩2003年11月26日,《泰晤士报》在伦敦地区推出4开小报式样的版本。2004年11月全面改为小报样式,新闻公司2005年的年度报告称此转变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另外,该报编辑部还编辑出版专门的《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泰晤士报教育副刊》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等杂志11《泰晤士报》的现今的革新使我们看到了兼容并包、豁达变通英国人的新性格,也使《泰晤士报》至今被视为世界第一大报。

英国的性格是不完善的,没有哪个民族的性格是完善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其他民族的性格中找寻好的部分来取长补短。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格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性格的力量不容忽视。英国的民族性格对整个英国历史也是有着巨大影响。回看英国的新闻历史《泰晤士报》也是其一个缩影,其中亦有许多值得我们⑩https://www.360docs.net/doc/787323267.html,/view/218624.htm

借鉴。始终保持公正、客观、真实的理念;坚持自己的目标、宗旨、风格,矢志不渝;维护公民权利、自由、尊严,公民之“武器”;不畏强权,不怕危险,专业、敬业、爱业……

参考文献

①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②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③管廷祥.英语辅导报大学教师版04~05学年

④(英) 爱德华·伯曼著.李钊平.张跣译《像绅士一样生活》.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

⑤王泰玄.《外国著名报纸概略》.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⑥https://www.360docs.net/doc/787323267.html,/f?kz=134591183

⑦https://www.360docs.net/doc/787323267.html,/view/218624.htm

文新101-2班

于春明

201090502237

英国泰晤士报《Times》2008年世界大学排名

英国泰晤士报《Times》2008年世界大学排名:https://www.360docs.net/doc/787323267.html,/tol/news/uk/education/article4910798.ece 排名有很多版本,各国的版本都偏向于自己的学校! 1 Harvard Univ USA 美国哈佛大学 2 Stanford Univ USA 美国斯坦福大学 3 Univ Cambridge UK 英国剑桥大学 4 Univ California - Berkeley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5 Massachusetts Inst Tech (MIT) USA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6 California Inst Tech USA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7 Princeton Univ USA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8 Univ Oxford UK 英国牛津大学 9 Columbia Univ USA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0 Univ Chicago USA 美国芝加哥大学 11 Yale Univ USA 美国耶鲁大学 12 Cornell Univ USA 美国康奈尔大学 13 Univ California - San Diego USA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14 Tokyo Univ Japan 日本东京大学 15 Univ Pennsylvania USA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16 Univ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USA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7 Univ California - San Francisco USA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18 Univ Wisconsin - Madison USA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19 Univ Michigan - Ann Arbor USA 美国密歇根大学 20 Univ Washington - Seattle USA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21 Kyoto Univ Japan 日本京都大学 22 Johns Hopkins Univ USA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23 Imperial Coll London UK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 24 Univ Toronto Canada 4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25 Univ Coll London UK 英国伦敦学院大学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 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 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2001年1月第28卷 第1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Jan.,2001 V ol.28.N o.1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宋瑞芝,宋佳红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 要]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一个极 为重要的特殊因素。它铸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及精神的二律背反:美德与缺点;奴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极端与包容;肃穆与感伤。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二律背反 [中图分类号]K 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1)01-0082-04 [收稿日期]1999-12-17 [作者简介]宋瑞芝(1942—  ),女,北京人,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世界历史研究。 世界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由其地理环境与 其长期社会历史的原因铸就的。俄罗斯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格。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既不同于东方民族,也不同于西方民族,可以说它包容着东、西方民族性格的某些特征,即有着民族性格上的二重性:既是世界上最无国家组织的民族,也是最崇尚专制国家的民族;既是最富有自由、漫游本性的民族,也是最富集体主义的民族;既是勤奋坚强的民族,也是最有依赖性和惰性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上的矛盾性、二律背反,除了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外,地理环境也对它的这种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空间的广延性:利弊双刃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来自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杜拉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沼泽地。公元6世纪以后,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上游及德维纳河和伊尔缅湖的广阔土地上,直到16世纪中叶,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仍以伏尔加河以西为其主要的活动舞台。沙皇伊凡四世时期,开始向东征服西伯利亚,到17世纪中叶,不到一个世纪,俄罗斯的疆域迅速扩大到了亚洲的东部。19世纪时,俄罗斯的疆域已北达北冰洋沿岸,西至波罗的海,南到高加索、黑海、里海、中亚,东临太平洋西岸,形成一个东西跨度达15000公里,南北跨度达5000公里的 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一大国。 辽阔的国土,给了俄罗斯民族一无际涯的空间。这种土地的无界性,给了俄罗斯民族一切美德,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许多缺点。俄罗斯民族胸怀的宽广性,就来自于这巨大的空间。凡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看到俄罗斯人无论男女,均给人以高大粗壮的感觉,他们的建筑和日用品也像人一样,给人以厚重、宏大的印象。俄罗斯人的温顺与牺牲精神,也是无边的空间造就的。辽阔的大地给俄罗斯人一种安全感。他们身处俄罗斯的中心,周围都是自己的国土,相信俄罗斯大地母亲会帮助他、保护他,不会感到任何的恐惧。他们在俄罗斯妈妈面前,是那么地依赖、那么地温顺,他们像对待圣母那样地对待大地母亲,为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然而,也正是这个巨大的空间,却又造就了俄罗斯人的惰性,如满不在乎、责任心不强。俄罗斯人生活在这块广袤无垠的沃野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们无需积极进取、努力创造财富,也无需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然而,辽阔的田地,却需要有序机构的管理,需要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集权国家,这无疑对具有天然自由习性的俄罗斯人来说,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压抑,从而又造成了俄罗斯人性格上的极其浮躁,个人的、集团的、阶级的首创精神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俄罗斯大地母亲有无限宽广的胸怀,有流淌不尽的乳汁,可以养育和拯救所有的俄罗斯人,因 ? 28?

浅谈中国人

中国人的民族性:浅谈中国人 中国有种说法,“千古中国,万种民性”。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既有共性,又有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国民性。统一和多样正是中国民族性的两个方面。 1987年10月?熏人类学家费孝通代表中国接受美国学者的采访时曾坦白地说:“我要努力去了解中国,为的是想解决中国的问题。但是直到现在,我尚未真正认识清楚显示于中国社会之中的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形成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的中国精神实质。” 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以“五千年文明古国”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然而,中国人往往不大深究自身是什么样子,不大想自己究竟是什么。 在中国,很少有人像日本人那样去研究和理解自身的民族性,但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掀起了三场反省和改造自身民族性的热潮。第一次是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学者对中国民族性弱点的解剖;第二次是五四运动对中国民族性的批判;第三次是80年代文化反思热对中国人自身的全面反省。 关于中国人民族性的著作共有500余本。先来看一下中国人自己解剖的民族性。 被称为“中国革命之父”的孙中山在1890年到1924年通过各种论文和演讲对中国人的民族性做了如下概括: (1)没有排外意识 (2)勤劳、和平、守法 (3)守旧法,无变通 (4)崇拜鬼神 (5)犹豫不决 (6)知识水平低 (7)缺乏主人翁意识 (8)像一盘散沙 (9)夜郎自大 (10)停滞不前 (11)不崇尚自由 (12)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智慧 (13)家族主义和宗教主义 (14)世界主义 (15)重视道德 (16)民权主义 (17)极端主义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1904年出版的《饮冰室文集》中,对中国人的民族性进行了如下概括:

泰晤士报的历史

泰晤士报的历史 《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是英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一向以消息准确、社论严肃闻名。很长时间内,该报的知名度一直较高。然而,似大英帝国盛极而衰一样,该报的发展也有高峰有低谷,历经曲折。在困境面前,该报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积极参与报业竞争,重视市场推广,业绩令人刮目。 (一) 广播电视问世后,历史悠久的《泰晤士报》逐渐走入低谷,到了本世纪70年代末期,该报发行骤减,亏损严重。1981年5月,“传媒大王”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收购了《泰晤士报》。 默多克堪称传媒界奇人。他从澳大利亚办一份小报起家,并陆续涉足杂志、电视、电影业,逐渐组成新闻集团,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由个人控制的最大的媒介集团,美国《时代周刊》甚至把默多克与比尔·盖茨、克林顿并列为20世纪最后3个世界名人。默多克的传媒经营无疑是成功的,但物俗至上的观念也使他成为有争议的人物。 在默多克接手《泰晤士报》之后,《泰晤士报》开始注重施展商业手段,在编辑方针、经营策略、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较大调整,既要抑制报纸下滑势头,又要向竞争对手发起挑战,向市场争夺读者。 (二) 《泰晤士报》的调整是多方面的,其参与报业市场竞争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报纸价格大幅降低 《泰晤士报》的首要竞争方法,就是果断采取大幅降低报价的措施,先是从每份45便士降至30便士。主要竞争对手《每日电讯报》降价应战,而且认为《泰晤士报》本来已经亏损,降价会加重损失,最终会放弃降价。但是,《泰晤士报》大胆出击,又再次降价至20便士。降价措施出台后,发行量大幅增加,沉重打击了《每日电讯报》等主要竞争对手。降低报价虽然使单份报纸发行收入减少,但是由于发行量翻番,发行总收入并没有减少很多。而且该报发行量的变化吸引了广告客商的注意,广告投放量大增,广告收入也随之增长了约3倍。对广告收入占总收入3/4的《泰晤士报》来说,降低报价的效应是令人满意的。 编辑方针有所调整 在编辑方针上,《泰晤士报》也做了许多改进。为了照顾到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该报注意寻找严肃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栏目设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更多地采用彩色报纸和大幅彩色照片,总体风格进一步软化,对重要文章都要求“以跳动的文字抓住读者”。 另外,该报扩大了报道范围,在保持言论、头版头条独家新闻报道这些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社会新闻、体育、音乐和文学等内容也明显增加,目的在于适应青少年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对星期六出版的报纸也进行了较大改进。改变的主要方向是,增加读者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内容,把电视节目预告、文化信息等热门版从报纸中剥离出来,编成更漂亮的增刊夹在报纸中。周六版10年前就开始创办,但以前在6天的报纸中是销量最少的,目前则是一周内版数最多、销量最大的,甚至占领了星期日报纸的市场。

俄罗斯人的性格

简要说明俄罗斯人的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这句中国谚语,去了解和认识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 大自然对俄罗斯人既慷慨又苛刻。慷慨的是无边无际的平原,肥沃的土地,极为富饶的资源。这有助于在俄罗斯人中培养出一种豪放开朗的性格。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民族的历史,并非只在战场和谈判桌上写就,在政治、饮食和卧具上更能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喝酒的习惯与他的性格有关,性格温和的人喝酒时不紧不慢,喜欢精酌细饮;直率、开朗的人喜欢痛饮,一醉方休。俄罗斯人喝伏特加酒总是大口杯或者直接拿着酒瓶喝,一口饮尽,颇有梁山好汉的那份豪爽。俄罗斯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复活节那天,能歌善舞的青年人拉起手风琴,弹起七弦吉他,妇女们唱起古老的俄罗斯民歌,小伙子姑娘们跳起节奏强烈的踢踏舞,大家相互邀请,男女老幼同时登场,展现俄罗斯人豪放的性格。 苛刻的是严寒的气候。一年中有半年多是冰天雪地,90%以上地区整个冬季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80%地区无霜期不到180天。俄罗斯人在这样严酷的气候条件下,生活劳动是艰难辛苦的,但却培养了俄罗斯人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敢的性格。 这一个特点是世界出名的,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战争,打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并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以后跨台。拿破仑说:他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无论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还是在列宁格勒被围的900个日日夜夜里,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都让世界为之惊叹。俄罗斯人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平时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国家存亡和发展的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这个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不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历史上,俄罗斯是一个军事色彩非常强的国家,他们出过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统帅。俄罗斯人有很强的男子汉气概,他们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常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跟大人一起步行,而不像我国背着或抱着。 此外,俄罗斯人还有极强的文明礼貌。 俄罗斯人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民族,尤其是圣彼得堡人,在各种场合均可以看到,如上剧院看节目,不论男女都穿的整整齐齐。与俄罗斯姑娘结婚的中国人都会在出门时被嘱咐:注意自己的绅士风度。如在九八年金融危机时,俄罗斯卢布面临每天贬值近一半的时候,在银行门口排队的人群,仍然是安静整齐,没有任何人插队。当我们的留学生回到国内时,能很自然的在上电梯、地铁时让女士优先,能注意自己的风度举止。不少家长曾很高兴的说他们孩子在这方面的巨大变化。在圣彼得堡人的家中,那怕是一般家庭,都布置的极有文化修养。 俄罗斯的这方水土,铸造了俄罗斯人豪放、顽强、勇敢、文明礼貌的性格。 参考文献: https://www.360docs.net/doc/787323267.html,/share/248344300/3012982841 https://www.360docs.net/doc/787323267.html,/s/blog_4b93de2f010006nw.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87323267.html,/07/0319/17/39VC1PUD00011T1M.html

中印国民性格比较

中印国民性格比较 雷柳青 中印是两个相邻的大国,但中印两国的国民性格相差巨大,用中国农村的俗话说就是“谈不拢”。我总认为:印度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印度人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我们从镜子中看到了我们的美丽和伟大,也看到了我们的丑陋和渺小! 印度人的国民性,我概括为:听天由命,得过且过,知足常乐,不思进取。印度的国民性深深地打上了种姓制度的烙印,10%的高种姓的统治者也许是例外,但90%的低种姓的民众,就是这样一副德性。由于宗教的影响深入骨髓,普通民众对于自己艰难困苦的处境,甘之若素,因为在他们看来,人生不过是轮回,今天自己吃苦受罪是前世造的业,是应该的,是命,不用去抗争,也不必去抗争,抗争也是徒劳。因此,他们不思进取,不想改变命运,也不嫉妒和仇恨富贵之人!从这点来说,印度教对于社会稳定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它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动力! 如果你深入到印度的农村或城市的遍地皆是的贫民窟,你会发现:普通民众过的是得过且过,知足常乐的生活。从住的方面来说,有钱的印度人住着豪华的别墅,大部分的贫民住的则是茅草房,或由铁皮、木板、塑料袋撑起的窝棚,昏暗、低矮、潮湿的几个平方米的地方,就是一家四五口甚至七八口人的全部房产!睡觉没有像样的床,吃饭没有像样的桌子,拉尿屙屎没有厕所(随便找个地方解决吧!),搭几个砖,架一个盆就是厨房!连电都经常没有,更不说风扇空调。你说经常40度以上的高温,这样的环境,一大家人怎么过呢?就是两夫妻要做爱也不方便啊!而印度人吃的又是什么呢:不论是什么菜,都一锅熬成糊糊状,加入咖喱粉,与饭一拌,用右手抓食。中国人一看:这样的东西也吃得下,为何不用筷子?或者汤匙?印度人口和中国差不多了,可粮食产量只有中国的一半还不到!人均200公斤粮食,无论如何也吃不饱啊?中国人均粮食400多公斤,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其实,印度的劳苦大众,每天也就囫囵吃点,也没什么正经八儿的一日三餐!穿的当然也简单:男的一条花短裤,一双拖鞋;女的一条纱丽把身子一裹就行,反正印度常年不冷,也不用棉衣棉裤!周围的环境就不用说了:臭水横流,老鼠满地跑,蚊子满天飞……这一切见怪不怪,也就习以为常!对于这样的生活:印度的人的态度是忍受;中国人的态度是改变!印度人自己不想改变,也不想下一代改变,所以穷人的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或者与其送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去乞讨! 中国人的国民性是:不信神不信命,积极进取,追求完美。中国人是全世界唯一没有陷入过宗教狂热的民族!面对命运,中国人喊出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的质问,朱元璋乞丐出身却当了皇帝,中国人相信努力能改变命运。因此,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能吃苦耐劳而又聪明智慧心灵手巧的民族!有了这个优势,中国人就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建造了全世界最大面积的钢筋水泥楼房,2013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8亿吨,水泥产量达24亿吨!占同期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同期印度的钢筋水泥产量分别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这样多的钢筋水泥用在什么地方去了?主要用于农村、城市建房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据说,中国人现在平均住房面积达40平方,超过大部分发达国家!如果按印度穷人的标准,住50亿人没问题!中国人的吃,那叫吃出精彩!第一,中国人什么都了敢吃,讲究的是物尽其用:如蛇、蛙、鸟、龟各种野生动物,猪血、猪大肠、猪脑、猪肺……只要有营养,中国人就敢吃,只要能吃中国人就能开发出各种烹调方法。如猪血,中国人就有毛血旺、猪血米豆腐、血灌肠、猪血丸子等几十种烹调法。印度人虽然贫穷,但是一般不吃野味,各种动物的血、肠子等。当然,如果连保护动物也吃那就违法了!但物尽其用却是中国人的生存技能,如猪血本是废品,烹调出美食,既补充蛋白质又补铁,何乐而不为?第二,中国人的烹调技术全世界第一,每一种食材在中国人的手里都能烹调出无数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不像印度人一样,什么都是一锅煮。只有追求完美,追求改变的民族才会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烹调方法,才会吃出精彩!环境污染了,中国人就会改变,才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什么都忍受,活着还不如死了!中国人就是这辈子混得不好,也希望子女改变命运,因此对子女培养是格外的重视!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中国人太进取,却不能知足常乐,有了十万,想一百万,有了一百万想一千万,活得够累!反过来想想也是:住那么大的房子有用吗?卫生都难搞;钱要那么多干吗,够用就好。见着野生动物就想抓着来吃,弄得野生动物都特别害怕中国人!人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印度人尽管没有吃,但野味坚决不吃!信印度教不吃牛肉,信伊斯兰不吃猪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虽然贫穷,但一不偷二不抢三不搞假冒伪劣,穷得有底线!中国人想发财想疯了,偷摸扒窃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什么都敢来!这没有底线了!这方面得向印度人学习。因此,印度人太知足不好,中国太进取也不好。相互学习一下就好了!

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The Times)是英国的一张综合性全国发行的日报,是一张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报纸。 《泰晤士报》隶属于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泰晤士报》在英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被鲁伯特·默多克收购之后,有指《泰晤士报》的风格逐渐趋向保守。 《泰晤士报》的英文名称The Times,中文直译过来应该是《时报》。然而它的译名却变成与读音相近、但毫无关联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一样。由于约定俗成的关系,错译保留至今。现今世界各地有许多名为Times 的报章,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为了区分出来,《泰晤士报》有时被英语使用者称为《伦敦时报》(The London Times)。《泰晤士报》是世界上第一张以“Times”命名的报纸。 沃尔特家族时期 《泰晤士报》诞生于1785年元旦,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诞生之初,称为《每日环球纪录报》(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也有资料翻译为《世鉴日报》。1788年1月1日,正式改为如今的名称。约翰·沃尔特同时也是《泰晤士报》的第一位总编。约翰·沃尔特曾经因为诽谤罪而入狱16个月。然而正是在约翰·沃尔特职掌时期,《泰晤士报》最先将新闻视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作为一张综合性日报,《泰晤士报》关注的领域包括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等,并几乎在每个领域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创立初期,《泰晤士报》都是盈利的,而且利润空间非常之大,几乎没有另外一张报纸能在质量或经济上与之抗衡。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泰晤士报》的从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的收入要高于供职于其他报纸的新闻从业者。 19世纪早期,《泰晤士报》历任三位总编辑约翰·斯托达特、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撒迪厄斯的励精图治,其影响力再次得到增强,尤其是在英国政治和伦敦事务领域。 到1803年沃尔特儿子小沃尔特接手《泰晤士报》时,又进一步扩大该报的报道面,一步步把《泰晤士报》推上了它历史发展的第一次巅峰。这一时期,小沃尔特对《泰晤士报》进行了全面改革:1.在经营方面,该报完全割断和政府的联系,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而充分自立。2.在报道方面,它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派遣干练的记者奔赴国内外热点地区采访获得许多独家新闻,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败的消息就是由《泰晤士报》抢先报道的。当时《泰晤士报》在国外的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报社的驻外记者常被人们视为第二大使。3在言论方面,它崇尚独立,通过遍布全国的记者网经常了解各基层的情绪和意见作为评论依据,因此逐步成为舆论界的重要力量。4在技术方面,重视新技术,率先采用蒸汽印刷机、轮转印刷机,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经过这些改革《泰晤士报》成了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大报,到1847年小沃尔特去世时,《泰晤士报》的发行量已达三万多份,竟然超过了伦敦其他大报发行量的总和。 《泰晤士报》是第一张拥有驻外记者的报纸,也是第一张派驻战地记者的报纸。W·H·罗素曾经被《泰晤士报》派驻到克里米亚战场,他所撰写的一系列战地报道使他声名远播。 在19世纪的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泰晤士报》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内战中,该报就公开反对蓄奴制。《泰晤士报》会依自己的价

俄罗斯民族性格浅析

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浅析 段树伟 20050824033 (海洋学院 05食品) 我的家在黑龙江,可谓是全中国离俄罗斯最近的地方,地域决定文化,文化决定性格,我想我们这里的性格应该有一部分与俄罗斯民族相似。虽然我没去过这个过度,但我父亲在俄罗斯,从和父亲的谈话中,以及和从那里回来的人中,以及再选修课上老师的讲述,应该能看出一些他们民族的特点。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两面性,有时非常懒惰,有时又非常勤奋;有时非常霸道,有时又非常恭顺;有时非常蛮横,有时又非常虔诚;有时非常暴躁,有时又耐性十足。有时正义十足,又有时很迂腐不堪。这就是我总结的他们民族性格特点。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固定的性格,比如人们通常认为中国人委婉含蓄、法国人浪漫多情、英国人绅士、美国人无羁,就是指这个民族的民族个性。而俄罗斯无疑是个例外。是什么原因使得俄民族的性格那么摇摆不定呢?这就要从他们的历史、地理说起了。 在地理方面俄罗斯由于地处欧亚两个大陆之间,既是欧洲又是亚洲,既是东方又是西方。俄罗斯人在面对东方的时候,强调它的西方特性,而当它面对欧洲时强调自己的东方特性。它处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个板块之间,始终摇摆不定于东西文化之问。这种东西兼存的文化色彩深深影响着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个性。所以他们的性格里就有懒惰的一面,这和西方民族的性格是样的,而同时,他们的国土大部分在亚洲,又深受东方民族的影响所以有些方面他们又很勤劳,尤其女性,似乎更受东方的影响。俄的上层社会由于集中在欧洲部分,相对比较发达,西方性格更明显,所以就比较懒,或者说好听一些,更依赖高科技、现代话。而在远东的劳苦大众,他们是很勤劳的。 在历史方面,俄罗斯有悠久的复杂的经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摇摆性,矛盾性,仍然加深了俄罗斯精神的双重性。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天性自由、“不能也不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秩序”的民族,由于东方文化的强行介入,使它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由于这个制度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和集体主义精神,俄罗斯人普遍表现出温顺、驯服的性格特征。但是,俄罗斯人又缺乏理性,经常感情用事,极易走极端。“决斗”便是这种性格特征的产物。19世纪以来有相当一批俄罗斯作家都是由于一时激动,走上了极端的道路——决斗。普希金死于决斗,莱蒙托夫、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与决斗或走到了决斗的边缘。叶利钦时代的激进改革政策更是俄罗斯人走极端的写照。70年前俄罗斯人曾对社会

英国人性格浅谈

英国人性格浅谈 中国有句俗谚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是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举例来说,中国人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勤劳刻苦、节俭持家;美国人精力充沛,不乏冒险精神;法国人浪漫时尚、极爱度假;德国人谨慎守时、纪律严明等。 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语又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这样的一个国家,她的国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群体呢?笔者对此表示深有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查找,笔者认为英国的性格大致有下文提到的几点。 从整体而言,英国人显著的特点就是保守骄矜。英国人恪守传统,因而给人因循守旧的印象。英国人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John Bull)",牛的特征之一便是保守固执。假如你作为异客生活在英国,恐怕会感到一种宁静、井然又有些冷漠的气氛。那一座座古老的、外壁已有些变色发黑的基督教堂,那座落在泰晤士河边的古堡式的伦敦塔,那镶嵌着直径二点八米的旧式大钟的英国议会大厦等,无不显露着这个国家固守着一种传统的风格。加上那不易见到阳光的阴暗天气,更平添了一种沉闷的调子。至于英国车辆的右方向盘左行驶,禁止给老房子换窗,以致保暖的中空双层玻璃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屋里常常是冷飕飕的,更是众人皆知的事情。 特点之二是喜欢独居,酷爱个人自由。英国人中流传这样的谚语:“我的家就是一座城堡,风可以进来,可未经我允许,任何人,就是国王女皇也不许进入。”许多英国人搬进新居时,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房子四周围上栅栏,把自己与邻居、与外界隔开,他人不可擅入。还有一句英语谚语:“墙高出睦邻”。我们中国也有句名言:“君子之交淡如水”,或许有几分道理吧!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似乎总是温文尔雅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似乎总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绅士形象,然而在和英国人加深接触后,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群。例如:英国人以保守著称于世,但英国未成年少女怀孕率竟然是世界最高的;英国人白天沉默内敛,可每当入夜,各地的英式酒吧间间爆满,充斥着欢声笑语……不和英国人交往一段时间,是很难发现他们掩藏在绅士外表下的真正性格特点的。另一方面,"英国人的民族性格"这一提法,本身也有以偏概全的问题。众所周知,英国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北爱尔兰人各有自己的传统和民族文化认同。从这个层面上讲,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同一的"英国性格";或者说,所谓的"英国性格",其实主要指的就是"英格兰性格"。不过,在整个英国范围内,不同民族的人群也表现出相当多的相似性,因此笔者采取简单化的做法,以英格兰的情况为主,结合苏格兰和威尔士,将英国人的性格总结为五点。这五点比较充分地概括了英国人性格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希望对广大计划赴英国深造的留学生有所帮助。 特点一:友善 许多外国人抱怨英国人冷漠无情,难以接近。显然,英国人不如美国人随和率真、不如法国人温情浪漫、不如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也不如中国人体贴入微。英国人性格中的保守内敛,是和英国的岛国地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但是,绝不能因此就认为英国人不友善。一方面,英国人注重隐私和个人空间。有一句英国谚语这样说:"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英国人从不去打探别人的私事,不侵犯其他人的空间,不将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强加在别人身上。整个英国社会的构成基础,就是对个人的体谅和尊重。英国人并不随随便便乱交朋友,但一旦和他们成为朋友,就会得到他们的真心相待和忠诚友谊。另一方面,英国人对他们不认识的人也都表现得彬彬有礼,亲切友好。在生活节奏不太快的中小城镇里,走在外面,迎面过来的路人总会和你打招呼;在公车上和店铺里,不认识的人也会和你聊上几句。当然,谈话照例是从谈论天气开始的。笔者在英国留学期间,经常乘坐长途汽车到各地观光。每当长途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只要对面有长途客车开过,不论年龄大小,每位司机都无一例外地伸出手来做手势和对方打招呼。虽然仅仅是几秒钟时间,却让人倍感温馨。在英国,向公车上的人问路而得到全车人的指点,这样的经历是很多的。 英国人的友善还表现在他们热衷慈善事业的爱心上。英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慈善商店通过售卖捐赠物品来为各种慈善工作筹款。每间商店都会源源不断受到各种物品。仅以牛津英国救济委员会(Oxfam)为例,这一英国最大的慈善机构2002年总共从金钱和实物捐赠中获得2200万英镑善款,并有23760名志愿者无私奉献时间,参与工作。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初到英国时因为对环境不熟悉、语言表达不自如,很难和英国人交上朋友。实际上,英国人对中国人普遍怀有善意,但觉得东方人很神秘、不愿和西方人交往。因此,中国留学生首先要打破自身顾虑,主动大胆地去

俄罗斯民族性格分析

俄罗斯民族是世界上伟大而优秀地名族之一,极富爆发力和创造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俄罗斯民族涌现出了无数地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 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地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地爱戴和尊敬. 为什么俄罗斯民族能够取得如此荣耀和光辉地成就呢?我认为,这与其民族性格密切相关.那么俄罗斯民族性格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是具有大无畏地气概.俄罗斯民族历来傲视全球,蔑视强敌,曾经战胜了许多称霸一时、不可一世地强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人民以巨大地民族牺牲,战胜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地敌人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解放了个国家,同时派出百万大军,以雷霆万钧、摧枯拉朽之势,用十余天地时间消灭了盘据在中国东北地百万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苏联解体以后,面对以超级大国美国为首地西方国家地弱俄削俄与围堵政策,俄罗斯人民无所畏惧,针锋相对,强势崛起,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是具有称雄世界地雄心壮志.享有盛誉地普京总统曾指出:“争强好胜是俄罗斯人民地民族性格.”俄罗斯人民曾经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赢得了世界人民地赞誉,相信俄罗斯人民还会创造出无数更加骄人地业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是具有坚韧不拔地意志.俄罗斯人民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但事实证明,任何困难都吓不倒他们,任何凶恶地敌人也无所畏惧,他们总是愈战愈勇,愈挫愈强,显示出俄罗斯民族无比强大地爆发力、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以上几点在俄罗斯地历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当年,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地出海口,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地战争,击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首都——圣彼得堡;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后来地垮台.拿破仑说:他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地军队;在伟大地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围困个日日夜夜、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人民地不屈不挠,顽强战斗地精神让全世界折服.历史上,俄罗斯曾是军事强国,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军事统帅至今在俄罗斯脍炙人口.俄罗斯人崇敬英雄,现在年轻人举行婚礼地内容之一,就是到当地一个英雄地纪念碑前献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总之,俄罗斯人在国家存亡和发展地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地精神.俄罗斯民族具有很强地凝聚力,不易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认为俄罗斯整体民族性格地形成与他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密切相关. 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寒冷.这种自然条件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既奔放又忧郁,既懒散又吃苦耐劳性格特征地形成.俄罗斯有着广阔而肥沃地土地,广大地空间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地性格.他们嗜酒无度,缺乏纪律;舞蹈奔放粗犷,合唱震天动地.但是俄罗斯漫长而寒冷地冬季却给人们留下了生活地重负与精神地压抑.因此,俄罗斯人总是表情庄严,肃穆,凝重多于微笑;心情忧郁,伤感,沉重多于轻松.此外,肥沃地土地也养成了俄罗斯人懒散地习性.他们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资源,无须勤劳节俭去创造财富.然而恶劣地气候又使俄罗斯人饱尝了生活地艰辛,从而磨练了他们地意志,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地品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俄罗斯地跨亚欧大陆,其独特地地理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俄罗斯文化地民族性,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俄罗斯精神地双重性.恰达耶夫在《俄罗斯思想文集?箴言集》中说到:“有一个事实,它凌驾在我们地历史运动之上,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我们全部地历史…… 它是我们政治伟大之重要地因素和我们精神软弱之真正地原因,这一事实就是地理地事实.” 地跨欧亚大陆不仅仅是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地特点,更是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地特点.俄罗斯民族地历史是一部不同于西方国家也不同于东方国家,却深深地受着东西方文化影响地历史.恰达耶夫说:“我们处在世界地两大部分——东方和西方之间.”“东方与西方两股历史

中国的国民性格

文化与人格:中国和欧洲---兼论文明转型期国民性格的再建构 何平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发表于北京:《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1期) [摘要] 本文借用“国民性格”和“人格”等社会科学的概念,在与抽象意义上的“欧洲人格”相比较下,讨论中国传统人格的特征。论文认为在现代性的文化氛围中,人格的再建构不能受到忽视,而且,其社会道德规范建设应该放在首位,还必须在继承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来进行,由此产生对中国传统伦理哲学的再诠释问题。论文认为这种再解读可以走施莱尔马赫的循环论诠释学和王阳明的实践伦理学的路径。论文分析了《论语》人格境界的三个层面,注意到儒家道德教化理论博采“发展论”、“发现论”和“改造论”三大模式,主张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和人格形象在经过当代诠释学的清洗后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渊源融入到当代中国的伦理言说中。 关键词:国民性格儒学中西文明比较 20世纪中期,对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人格的探讨曾经是国外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许多学者认为由于生活在大致相同的人文地理环境中,接触到大致相同的制度、语言和生产方式,受到被社会认可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影响,并都在大致相同的养育子女的模式中长大,一个民族或文化中大部份人的行为和心理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性,这些行为和心理特征就构成所谓的“民族性格”,①而且不同民族的人格形态是有差异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在其<<菊花与刀>>中对日本的民族性格进行了极有影响的探讨。60和70年代欧洲学术界颇为流行的文化与人格的比较研究中,弗朗西斯.徐、E.埃瑞克森和H.赫芝森等学者讨论了东亚中国和日本的所谓“羞耻型人格”和西方所谓的“罪感型人格”。日本学者Hajime Nakamura著书比较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认为中国文化和人的思维方式以实用主义为特征。②更早在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也在<<中国的宗教>>中比较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与人格。一战后,斯宾格勒出版名著《西方的没落》,认为近代欧洲是一种“浮士德类型人格”。 对中国国民性格的研究开始得更早些,早在17世纪,西方来华的耶稣会士已对那时的中国人的性格进行观察描写。③ 1857到1858年间,<<泰晤士报>>驻华记者在他的通信集中有不少对中国人格的描述。1894年,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美国传教士阿瑟.斯密思(旧译为明思溥)发表<<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较为详细地描述了他眼中的中国文化与人格。④ 20世纪初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也引起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与人格特征的反思。梁启超曾写出了若干论文探究中国的国民性,从救国的立场出发,他断言中国国民性格缺乏独立性,并思考改良之道。鲁迅也探讨那时的中国民族性格,他的<<阿Q正传>>以文学的手法揭示了那时中国民族性格的弱点。梁漱溟在他那本著名的《东西文明及其哲学》中对中国、印度和欧洲三大文明区域中的人格形态有不少洞见。在他看来,文化的区分本质在于意志克服外在障碍和满足自己欲望的态度与方式,欧洲人以征服自然和环境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中国人则在欲望与环境之间力求一种平衡。⑤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又一次掀起对中国文化与人格的比较研究,但大多从批判的角度,着力说明中国人格 ① Kardiner, A. & Linton, R. The Psychological Frontiers of Society(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5, p.237. ②Hajime Nakamura, Ways of Thinking of Eastern Peoples:India-China-Tibet-Japan,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P.Wiener, Honolulu, Hawaii: East-West Center Press, 1964, pp. 180,181, 234, 235. ③英国皇家学会图书馆收藏很多当时来华传教士的通信,那一时期的皇家学会会刊《哲学汇刊》也有不少文章谈到在华的经历。法国路易十四鼓励下法国在华耶稣会士发回的书信和报告中也有一些讨论。 ④参见Smith, A. Chinese Characteristic, New York: Fleming H.Revell Co.1894. ⑤参见梁漱溟:《东西文明及其哲学》上海:商务出版社,1921年。

英国人的性格特点一

1 地理学上的确存在气候可以影响人的性格这一说法,首先说下英国。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范围大概在纬度40--60度之间,常年盛行西风,手暖湿气流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终年湿润,冬不冷夏不热。我们都还记得学过的一篇英语课本中主人公在英国的大雾天迷路被忙人带路的事情吧。英国也被称为雾都。说完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英国人绅士、不愠不火的性格特点,因为气候适中,人的心理情绪可能会趋于稳定。英国人见面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关于天气的,也有可能存在变数的天气使得英国人学会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吧!还可以举我国为例,我国南方和北方人的体貌特征和性格特征区别也很明显,比如南方人短小精湛灵活;北方人高大豪爽大气等,也是与气候有一定关系的。希望能帮到你吧! 因为英国的天气变化无常,所以养成了英国人严谨,保守的性格 比如:到哪都带伞这就非常典型 英国人爱谈论天气,见面时常以谈论天气来代替通常的问候。他们可能会说:“今天天气不错。”“是啊,天气不错。”如果我们想要和一个英国人交谈,而又不知从何谈起时,就可以从谈论天气开始。英国人喜欢谈论天气可能跟英国的气候有关。英国的气候常常难以预测,变幻无常。早晨还是晴空万里,说不定中午就会大雨倾盆。因此,如果有人看到在晴朗的早晨,一个英国人离开家时,手里拿着一把伞,也就不足为怪了。 英国人口:170万平方米35000人0.02人每平方米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99年底,在中国大陆上居住着125909万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中国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30人,约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3倍,且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为200多人;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中国人口密度 =人口÷面积 =13.5亿÷960万平方千米 =140.625(人/平方千米) 英国人的性格特点一:文雅 英国人待人温文尔雅,社会社会文明守礼,人的尊严和生活水准会得到最大的体现。 在英国,路上行人互相让路司空见惯,“Thank you”和“Sorry”更是挂在嘴边的用语。走在前面的人永远会扶住门,等待后面的人经过;在没有交通灯的路口,永远是小车司机微笑着挥手让行人先过;再拥挤的汽车、商店,也听不到嘈杂。在英国,“女士优先”的社会风气很浓。如乘电梯让妇女先进;乘公共汽车、电车时,要让女子先上;斟酒要给女宾或女主人先斟;在街头行走,男的应走外侧,以免发生危险时,保护妇女免受伤害。 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拜会或洽谈生意,访前必须预先约会,准时很重要,最好提前几分钟到达为好。他们相处之道是严守时间,遵守诺言。在公车站、商店、银行,只要有排队,一定是整整齐齐的一条线,前后两个人拉开一点距离,缓缓向前移动,绝不拥挤和混乱。 英国还是个讲求诚信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极少有坑蒙拐骗的事。商店售出的商品,只要顾客不喜欢,随时可以不问任何理由地退回。英国的火车车厢两头和双层巴士的门口都设有摆放大件行李的架子,每次人们把东西一放,就到自己的位置上或是到双层巴士的上层去坐,根本不担心停站时行李会被别人拿走。 英国人的性格特点二:友善 许多外国人抱怨英国人冷漠无情,难以接近。显然,英国人不如美国人随和率真、不如法国人温情浪漫、不如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也不如中国人体贴入微。英国人性格中的保守内敛,是和英国的岛国地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但是,绝不能因此就认为英国人不友善。一方面,英国人注重隐私和个人空间。有一句英国谚语这样说:“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英国人从不去打探别人的私事,不侵犯其他人的空间,不将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强加在别人身上。整个英国社会的构成基础,就是对个人的体谅和尊重。英国人并不随随便便乱交朋友,但一旦和他们成为朋友,就会得到他们的真心相待和忠诚友谊。另一方面,英国人对他们不认识的人也都表现得彬彬有礼,亲切友好。在生活节奏不太快的中小城镇里,走在外面,迎面过来的路人总会和你打招呼;在公车上和店铺里,不认识的人也会和你聊上几句。当然,谈话照例是从谈论天气开始的。 英国人的友善还表现在他们热衷慈善事业的爱心上。英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慈善商店通过售卖捐赠物品来为各种慈善工作筹款。每间商店都会源源不断受到各种物品。仅以牛津英国救济委员会(Oxfam)为例,这一英国最大的慈善机构2002年总共从金钱和实物捐赠中获得2200万英镑善款,并有23760名志愿者无私奉献时间,参与工作。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初到英国时因为对环境不熟悉、语言表达不自如,很难和英国人交上朋友。实际上,英国人对中国人普遍怀有善意,但觉得东方人很神秘、不愿和西方人交往。因此,中国留学生首先要打破自身顾虑,主动大胆地去赢得英国人的友好,消除双方的隔阂。 英国人的性格特点三:幽默 英国人给世人的感觉经常是不苟言笑,表情僵硬的。其实,英国人个个都是顶尖的幽默大师。英国人的幽默和美国人不同,他们从来不以夸张的表情和粗俗的语言来赚取别人的笑,他们的幽默,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乍听上去似乎平淡无奇,但在有点英国文化背景的人听起来却忍俊不禁,回味无穷。 英国人是语言高手,反应之迅速、言辞之俏皮令大部分民族自愧不如。英国人的幽默感最常用在自我解嘲上,他们习惯将一件本来很坏的事情用反语说成好事,充分显示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 英国人的性格特点四:自大 不可否认,英国人礼貌的表面下,有着一颗自大的心。虽然他们自己不一定承认自己的自大,但据笔者的观察,英国人普遍有一种深层次的优越感。不过,用英国人自己的话来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是英国人。 英国曾经有过称霸世界的辉煌历史,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已经成为他们性格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50年代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这样评价英国的尴尬局面:“英国失掉了一个帝国,却没有找到一个角色”。而这种政治和国际地位上的今不如昔,却在英国人的言谈举止中找到平衡。 更可气的是,英语是国际语言,全世界的学生都在学习英语,这无疑更加增添英国人的优越感和惰性(其实英语的通行大部分是美国的功劳)。 英国人的性格特点五:刻板 刻板也是英国人的性格特点之一。英国人重法制、守秩序,但如果走极端的话就难免显得不够灵活。“约翰牛(John Bull)”是英国人的象征动物,代表英国人的性格固执倔强。英国人崇尚“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讲究“女士优先”。在日常生活中,英国人注意仪表,讲究穿著,男士每天都要刮脸,凡外出进行社交活动,都要穿深色的西服,但忌戴条纹的领带;女士则应著西式套裙或连衣裙。英国人的见面礼是握手礼,戴著帽子的男士在与英国人握手时,最好先摘下帽子再向对方示敬。但切勿与英国人交叉握手,因为那样会构成晦气的十字形,也要避免交叉乾杯。与英国人交谈时,应注视著对方的头部,并不时与之交换眼神。与人交往时,注重用敬语“请”、“谢谢”“对不起”等。奉行“不问他人是非”的信条,也不愿接纳别人进入自己的私人生活领域,把家当成“私人城堡”,不经邀请谁也不能进入,甚至邻里之间也绝少往来。非工作时间即为“私人时间”,一般不进行公事活动,若在就餐时谈及公事更是犯大忌而使人生厌。日常生活绝对按事先安排的日程进行,时间观念极强。 在公关谈判中,英国人说话、办事,都喜欢讲传统、重程式,对於谈判对手的身份、风度和修养,他们看得很重。通常英国客商不太重视谈判的准备工作,但他们能随机应变,能攻善守 英国人交际活动,对以下特殊礼俗和禁忌应加以注意: ①不要随便闯入别人的家。但若受到对方的邀请,则应欣然而往。这无疑可理解为对方在发出商务合作可能顺利实现的信号。但在访问时,最好不要涉及商务,不要忘记给女士带上一束鲜花或巧克力。 ②给英国女士送鲜花时,宜送单数,不要送双数和13枝不要送英国人认为象徵死亡的菊花和百合花。 ③不要以英国皇室的隐私作为谈资。英女王被视为其国家的象徵。 ④忌用人像作为商品的装潢。喜欢蔷蔽花,忌白象、猫头鹰、孔雀商标图案。 ⑤忌随便将任何英国人都称英国人,一般将英人称“不列颠人”或具体称为“英格兰人”、“ 格兰人”等。 ⑥英国人最忌讳打喷嚏,他们一向将流感视为一种大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