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1

7.7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1
7.7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1

7.7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学案例

程序创设

情境

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

复习回顾检查预习情况创设

效果

检查

情境

教师:下面由学术助理安排检查复习和预

习情况。

在学术助理安排下,按要求

接受检查。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

问题

情境

教师:汽车紧急刹车后,坐在汽车上的人总

是向前倾,这是什么原因?大家来探究这

一节课:运动和力的关系。就明白了

学生聆听并思考。

导读单问题展示讲解创设

思维

情境

学术助理:请大家一起来看《问题导读

单》,就上面的问题分小组进行展示讲解。

学生分小组展示讲解。

授课

年级

八年级学科物理任课教师杨飞艳

课题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课型问题生成课

展示解决课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惯性现象。

2.知道惯性定律的内容,能区别惯性和惯性定律。

3.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在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和运用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迁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

重点

对惯性的认识,惯性定律。

教学

难点

对惯性现象的认识和解释,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发现法问题训练法

教学

准备

问题导读单,问题生成单,问题训练单。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生成合作探究创设

自主

探索

情境

学术助理:通过预习同学们生成了一些问

题,下面请大家来看《问题生成---评价

单》,根据问题分组讨论探究。

教师巡视,个性化指导,解疑答难。

学生根据生成单上的问题,自

主合作,生生讨论,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问题讲解创设

思维

情境

学术助理:下面请各小组在黑板展示并分

组讲解。

学生助理:对本节课的讨论内容进行评价

1.学生分小组在黑板展示

2.学生分小组讲解

3.学生对展讲情况进行评价

问题训练组内评价创设

评价

情境

学术助理发放《问题训练单》

教师实施“一帮一”教学和“分层教学”

1.小组自主完成,小组评价

2.小组竞赛,全班评价

规范指导提升能力创设规

范指导

情境

教师借助《问题训练单》及本节知识进行

规范性指导

学生倾听,作好记录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创设反

思情境

1.教师对白: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下面有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总结一下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教师补充

1.学生总结知识点

2.学生谈体会

7.7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惯性现象。

2.知道惯性定律的内容,能区别惯性和惯性定律。

3.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习过程:

1.我们把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

2.力不是维持物体__________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__________,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______________,力是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实际上是受_____力作用,即合外力等于___。因为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没有的。

4.汽车紧急刹车时,仍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______,但汽车的速度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_________。

5.跳水运动员起跳后仍能向上运动,原因是跳水运动员(空气阻力不能忽略)()

A. 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

B. 所受合力的方向向上

C. 所受的合力大于重力

D. 具有惯性

6.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B物体不受外力时有惯性,受外力时就没有惯性C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D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7.7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问题生成—评价单

1.实验:猛然抽出玻璃杯下的纸条;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载有木块的小车突然受阻停止运动。

看到的现象:

上述实验现象表明:

惯性的定义:

2.为什么说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属性?

3.汽车在相同条件下,满载时比空车难以启动,行驶时满载比空车更难以刹车,这说明了惯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举例说明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5.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问题与猜想】

力是维持物体的运动,还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收集证据】

接触面小车受到摩檫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

棉布

木板

【分析与结论】

分析:

①每一次都要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开始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②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③小车运动的长短与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④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的运动距离将会变长还是变短?

⑤根据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没有阻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

结论:

(1).牛顿第一定律:

(2).运动与力的关系:

个人评价小组评价

7.7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问题训练—评价单

1.关于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

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

B.物体在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受力也越大.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惯性.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然受力

4、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D.跳远时快速助跑

5、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

A、日常经验的基础上

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C、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D、实验与科学推理的基础上

6.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在_______时,乘员由于_______而撞伤,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__________作用。

7.由东向西飞行的轰炸机,在地面目标的正上方投下炸弹,肯定不会命中目标,因为炸弹由于______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____,而是落在目标的方,炸弹落向地面的原因是受到______________。

8.拍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灰尘,这是因为衣服、灰尘原来都保持_______状态,当我们拍衣服时,衣服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由静止状态变为_______状态,而灰尘则由于________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从而使灰尘和衣服分开,在________力作用下灰尘就掉下来.9.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升空,运载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越来越快,此时火箭受到的推力与自身重力(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当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时,其身体_________惯性(选填“没有”或“仍有”).

10.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并且速度不断地增加,此时若它受的力同时消失,则()A.立即静止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直线上运动,速度不断增加D.做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减少

11. 一气球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气球上脱落一物体,该物体离开气球后,将()

A. 继续上升一段时间,然后下落

B. 立即下落

C. 仍以原来的速度匀速上升

D. 不再受力

12. 人在跑动时,若脚突然被石块绊一下,人必然是向前跌倒请解释其原因。

13.为什么说船大掉头难?

14.为什么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要跟前面的汽车保持一段距离?

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四个质量相同的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因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个物块运动情况不同.A物块放上后匀加速下滑,B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速下滑,C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减速下滑,D物块放上后静止在斜面上.若在上述四种情况下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且对地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F4B.F1>F2>F3>F4C.F1<F2=F4<F3D.F1=F3<F2<F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当物体系统中存在超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大于总重力,相反,存在失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小于总重力.若系统的合力为零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等于总重力, 解:设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为G. 第一个物体匀加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存在失重现象,则F1<G; 第二个物体匀速下滑,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2=G. 第三个物体匀减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存在超重现象,则F3>G; 第四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4=G.故有F1<F2=F4<F3.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运用超重和失重的观点分析加速度不同物体动力学问题,比较简便.通过分解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 2.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段匀加速下滑,在BC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段和BC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和2μ,AB与BC长度相等,则 A.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

运动和力实验探究练习一

运动和力实验探究练习一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作用的相互性 1.为了探究力能否使玻璃瓶发生形变,甲同学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于是他得出结论: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乙同学认为力使玻璃瓶发生的形变并不是水面上升的唯一原因,该装置不能实现实验目的。 丙同学却认为可以实现,只需修改实验步骤。主要步骤如下:用较大力挤压瓶壁,水面上升高度记为h1,松手后水面落回原处,再用较小力挤压瓶壁,水面上升高度记为h2。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同学的操作,你认为使水面上升除了玻璃瓶形变还有可能是:。(2)丙同学两次挤压需要控制相同。 (3)若实验结果能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则h1和h2的关系是。 2.为了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如图甲所示。 (1)在甲图中,缓慢向两侧移动铁架台E和F,保持木块A与B位置不动,整个装置静止后,木块A所受摩擦力f A的方向向,大小应该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C”或“D”)。 (2)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不等于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经过讨论,同学们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放置细圆木条是为了消除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3)同学们利用完善后的装置重新进行实验,整个装置静止后,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为2N,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如图所示为N。 (4)请你写出利用完善后的实验及数据分析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的过程:。3.如图所示,是两位同学用两根弹簧测力计做的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请对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判断正误。(图中A、B两弹簧测力计均处于静止状态)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宝铁一中 出题人:张洪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 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内的原来位置 B .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C .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 .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2.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作用力在前,反作用力在后,从这种意义上讲,作用力是主动作用力,反作用力是被动作用力 B .马拉车,车被马拉动了,说明马拉车的力比车拉马的力大 C .在氢原子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质子)做圆周运动,而不是原子核(质子)做圆周运动,说明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比电子对原子核(质子)的吸引力大 D .上述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3.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光滑定滑轮, 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 =15kg 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 有一质量m '=10kg 的猴子,从绳子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 如图所示,在重物不离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 速度 (g=10m/s 2 )( ) A .25m/s 2 B .5m/s 2 C .10m/s 2 D .15m/s 2 4 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 端触地后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 ) A .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 B .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大 C .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 D .到最低点时,升降机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 5.作用于水平面上某物体的合力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设力的方向向右为正,则将物体从下列哪个时刻由静 止释放,该物体会始终向左运动( ) A .t 1时刻 B .t 2时刻 C .t 3时刻 D .t 4时刻 6.质量为m 的三角形木楔A 置于倾角为θ 的固定斜面上,如图所示,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一水平力F 作用在木楔A 的竖直面上。在力F 的推动下,木楔A 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 向上滑动,则F 的大小为( ) A .[]θ θμθcos )cos (sin ++g a m B .θ μθθ sin cos sin +-mg ma F -F

高一运动和力的关系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 、b 、c 、d 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 a 、T b 、T c 、T d ,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 a 、E b 、E c 、E d (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则有( ) A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B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C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D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的计算式,通过判断力和位移的夹角可判断弹力做功的情况,从而确定落地时的动能。 【详解】 根据“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因为棱台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可以选棱台作为参考系,则a 、b 、c 、d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有 a b c d T T T T === 判断a 、b 、c 、d 的机械能的变化,只需比较弹力做功的情况即可,根据弹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可知,由于b 、d 弹力不做功,机械能不变;a 弹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c 弹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有 a b d c E E E E >=> 结合上面二个关系式,故A 正确。 故选A 。 【点睛】 本题要注意正确选择参考平面,机械能的变化看除重力之外的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即可。其它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其它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其它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论文:运动和力的关系 精品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提出了“保持自己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这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即惯性。也就是说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那么,怎样进一步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呢?简单地概括就是:1.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物体就保持静止或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我们称之为平衡状态。反之,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它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一定为零。2.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那么物体就会做变速运动,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就要发生改变。可以肯定,如果物体在做变速运动,则它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同学们有几个问题常常想不通。例如,“物体不受外力或说合外力为零,将保持匀速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可以理解,那一个物体原来静止,怎么会运动起来的呢?”原来静止,如果不受外力,就继续静止,必定它受到某一个力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现在我们所研究的这一段过程中,它不再受力,就保持着这一速度,匀速直线前进。 比如,宇航火箭向后喷射火焰,受到反作用力,速度不断增加,这是受力而运动状态由静变运动,速度由小变大的过程。当最后一瞬间,火药气喷完,它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不再受力;速度就不再变化了,将永远保持这一速度继续前进。当然,事实上,在这个速度,和此时所处高度的条件下,它仍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这个作用力的方向与它的运动方向垂直,就使它的运动方向不断地改变。同样,因为力和运动方向垂直,不会影响它的运动快慢。所以整个来说,它将进行匀速圆周运动。 还有一个问题,运动的物体受不为零的力,运动状态到底如何变化?一言难尽。可以分几种情况来讨论。1.如果所受的力与运动方向垂直,如刚才讲的火箭和卫星,则卫星将保持原来运动的快慢,做匀速圆周运动。2.如果力和运动方向一致,那么,运动将越来越快,就是说,做加速运动。比如,小汽车起动后司机继续加大油门,牵引力与运动方向一致,它将加速。反之,行驶的汽车,当司机踩刹车时,汽车还需向前冲出一段距离。这时没有牵引力,只有摩擦力,即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为什么这时受力方向向后而车仍向前运动呢?因为汽车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只因为受了力,使它的运动状态受到改变,运动减慢,最后停下来。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同学想不通;一个球你不踢它,它就不动,不是力使它运动的吗?这话是对的,但它说明了两点(1)踢球的力使球运动;(2)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可是如果一个飞过来的球,在我们观察它的这一段时间和距离中,它从一开始就是运动的,不能说只有受了力它才运动,而由于地面和空气的阻力慢慢停下来,仍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同学们之所以有误解是因为我们身边的东西原来确实是相对地面静止的。事实上宇宙中的许多物体原来就是运动的,而且运动和静止本来就是相对的。还有,我们的结论和原理都是相对于进行研究的某一段区间而言的。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判断才说到了问题的实质。

历史上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

历史上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两个问题:⑴它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并不是需要力来维持,只有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时,才需要力的作用。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得出力的定性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使受力物体改变运动状态。⑵它提出了惯性的概念。物体之所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在不受力的条件下,由物体本身的特性来决定的。物体所固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学生。早在2000多年以前提出:如果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停下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是科学革命的先驱。他提出:物体的运动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是为了保证每次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注意要保证单一变量)。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小车在毛巾上滑行很短的距离就停下了(如图甲);第二次在水平面铺上较光滑的棉布,小车在棉布上滑行的距离较远(如图乙);第三次是光滑的木板,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如图丙)。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伽利略认为,是平面对小车的阻力使小车停下,平面越光滑小车滑行就越远。表明阻力越小,小车滑行就越远.伽利略科学地想象:要是能找到一块十分光滑的平面,阻力为零,小车的滑行速度将不会减慢,将匀速行驶下去。 事实上,伽利略真正所做的实验并不是上面所提到的。上面所提到的实验主

要为初中物理教学时所使用。高中物理会提到伽利略的实验:两个相连接的倾斜轨道,小球在轨道上运动会先下降后上升。使一个小球从一个倾斜轨道的某一高度处滑下,小球在经过轨道最低点后沿轨道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静止。伽利略发现忽略摩擦力,小球上升的高度与释放的高度始终相等,于是他推测,如果是一个倾斜轨道接一个水平轨道,那么小球永远也不能上升到初始高度,于是小球就将永远运动下去。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 笛卡尔等人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的伟大贡献 英国伟大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从而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01X-201x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4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学案沪科版必修1

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目标定位]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学会处理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受力情况→F 合――→F 合=ma 求a , ???? ? s =v 0 t +12at 2 v t =v 0 +at v 2 t -v 2 =2as →求得s 、v 0、v t 、t . 例 1 如图1所示,质量m = 2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 =8 N 、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 已知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求: 图1 (1)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 末的速度大小; (3)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图可得:? ?? F cos θ-μN =ma F sin θ+N =mg 解得:a =1.3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v t =at =1.3×5 m/s=6.5 m/s

(3)s =12at 2=1 2 ×1.3×52 m =16.25 m 答案 (1)见解析图 1.3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6.5 m/s (3)16.25 m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运动情况――――――――→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a ――→F 合=ma 受力情况. 例2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通常的舱门外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乘客就可以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若某型号的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4.0 m ,构成斜面的气囊长度为5.0 m .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0 s(g 取10 m/s 2),则: (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少? 解析 (1)由题意可知,h =4.0 m ,L =5.0 m ,t =2.0 s. 设斜面倾角为θ,则sin θ=h L . 乘客沿气囊下滑过程中,由L =12at 2得a =2L t 2,代入数据得a =2.5 m/s 2. (2)在乘客下滑过程中,对乘客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沿x 轴方向有mg sin θ-f =ma , 沿y 轴方向有N -mg cos θ=0, 又f =μN ,联立方程解得 μ=g sin θ-a g cos θ ≈0.92. 答案 (1)2.5 m/s 2 (2)0.92 针对训练1 质量为0.1 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弹性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 4.设球受到的 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取g =10 m/s 2,求: 图2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 的大小;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一,选择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B.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毫无意义 C.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2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物体的( ) A.体积B.质量C.速度D.密度 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 ) A.宏观世界,低速运动B.微观世界,低速运动 C.宏观世界,高速运动D.微观世界,高速运动 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外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由于惯性会停止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合外力不为零 5关于超重与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少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为零 D.超重或失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 6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下列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的是( ) A.电梯加速上升B.电梯加速下降 C.电梯匀速上升D.电梯匀速下降 7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质量越小惯性越大 C.同一个物体受力越大惯性越大 D.同一个物体受力越小惯性越大 8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梯中的人处于失重状态 B.电梯中的人不受重力作用 C.电梯中的人处于超重状态 D.电梯中的人不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现象 9电梯内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量,下列几种情况,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的为() A.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以3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c.以3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D.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10一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a ,若将其质量减为原来的,力F增大 为原来的2倍,则物体的加速度变为() A.a B.2a C.3a D.4a 二,解答题 11如图所示,用F = 10 N的水平拉力,使质量m = 5.0 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求: (1)物体加速度的大小a; (2)物体开始运动后t=3.0 s内通过的距离s. 12一木箱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装货物后木箱和货物的总质量为50kg,现以200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求: (1)该木箱的加速度; (2)第2s末木箱的速度。 13汽车紧急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痕迹长度为1m,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2,重力加速度取10m/s2,问: (1)刹车是汽车的加速度多大? (2)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多大? 14如图所示,有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一质量为2kg的小球,球被垂直于斜面的挡板挡住,若斜面足够长,g取10m/s2,求:

八年级物理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三节力和运动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逻辑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观察实验现象,明确什么是非平衡力,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车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科学推断,从分析归纳中领会物体的惯性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从实验现象和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学习科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经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自己科学推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引入新课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对话框中的内容。 从刚才的对话框中,我们获得了这样的经验:物体不推不动,即物体受力时就会运动,不受力时就会静止,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人们从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一直到伽利略诞生的16世纪,二千年来人们一直抱着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来学习本学期的最后一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新课部分 1、活动10.5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过力的两大作用效果,是什么? 学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要求阅读活动内容后回答相关问题。(2分钟) 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 教师:对活动提出如下问题。 ①请推测如果运动的汽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汽车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②实验中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的? ③小车所受的阻力的方向指向哪里?和运动的方向间是什么关系? ④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学生:对上述问题逐一回答。 ①汽车的运动路程会变长。 ②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的。(毛巾、棉布、木板)

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1.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如图所示,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 的是 ( ) A .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B .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 C .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如图)时,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B .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 .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和理想实验法 D .通过(a )(b) (c)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3.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B .在木板表面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 C .实验表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 .实验中运用了逐渐逼近法 4.探究“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写出三个必需的实验器材: 、 、 ,这个实验用到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是 。 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进入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可以观察到,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可以推导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物体将 。 6.针对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及探究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为什么要使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怎样的运动?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机械能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移动的距离s/cm 18.3 26.8 98.2

高中物理-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本章优化总结学案

高中物理-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本章优化总结学案 牛顿运动定律的两类基本问题[学生用书P82] 1.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如s、v、t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题思路 两类基本问题中,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关键,求解加速度是桥梁和枢纽,思维过程如下 受力情况 受力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 度a 运动分析 运动学公式 运动 情况 频闪照相是研究物理过程的重要手段,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小滑块从光滑水平面 滑上粗糙斜面并向上滑动时的频闪照片,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为α=37°,闪光频率为10 Hz.经测量换算获得实景数据:x1=x2=40 cm,x3=35 cm,x4=25 cm,x5=15 cm.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5=2.24,设滑块通过平面与斜面连接处时速度大小不变.求: (1)滑块沿斜面上滑时的初速度v0;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滑块从滑上斜面到返回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滑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v0=x 1 T =4 m/s. (2)滑块在斜面上滑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1.根据公式:x4-x3=a1T2由牛顿第二定律:-(mg sin α+μmg cos α)=ma1 解得μ=0.5.

(3)设滑块向上滑行所用的时间为t 1,上滑的最大距离为x ,返回斜面底端的时间为t 2,加速度为a 2. 0-v 0=a 1t 1 x =12 v 0t 1 解得t 1=0.4 s,x =0.8 m 滑块沿斜面下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 sin α-μmg cos α=ma 2 x =12 a 2t 22 解得t 2= 25 5 s 所以滑块从滑上斜面到返回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 t =t 1+t 2=0.4 s + 25 5 s =1.296 s. [答案] (1)4 m/s (2)0.5 (3)1.296 s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像问题[学生用书P83] 1.求解该类问题的思路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过程,结合图像,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2.动力学中常见的图像有v -t 图像、a -t 图像、F -t 图像、F -a 图像等. 3.利用图像分析问题时,关键是看清图像的纵、横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图像中斜率、截距、交点、转折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 如图,质量为M 的长木板,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可视为质点 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都静止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折线所示,根据v -t 图像(g 取10 m/s 2),求:

运动和力的相互关系图表

常见的力运动的描述知识结构回忆

最近复习力学部分考点求概览 1、认识机械运动,能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实际问题。 2、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运动物体的参照物。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4、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5、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 6、了解平均速度,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9、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10、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11、认识弹力,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关系。 12、认识摩擦力,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3、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4、理解二力平衡条件,能根据平衡条件由一个力确定另一个力。 15、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及其原因。 16、认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了解定律的建立过程及理想化的实验方法。 17、了解物体的惯性,能用惯性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运动和力的相互关系(图表)

解题指导、关键点击: 一、从整体上双向掌握两种分析推理方法:(如下图所示) (一)从受力分析推断运动状态的情况; (二)从状态分析推断物体受力的情况。 二、必须有强烈的受力分析意识(最好画图),把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 结合起来分析,综合运用上述力和运动的关系,研究物体,解决问题。尤其要理解运用“二力平衡”求解有关力的问题。 三、高度关注“关于惯性的一些说法”,纠正头脑中固有的错误前概念,练就 “火眼金睛”。 1、惯性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备的固有属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 绝不能说“受到”,也不能说“作用”,可以讲“有”、“具有”,不能讲“没有”。 2、惯性可以讲“大小”,它代表着“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只由“质 量”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若物体质量不变,则说“惯性增大或减小” 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三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编制冯春建审核郑克东总课时第28课时【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 通过观察和分析,激发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 知道物体受力平衡时处于什么状态,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4. 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会用合力来说明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知道物体受力平衡时处于什么状态,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教学过程】自助探究 活动一:力的作用效果 1.手拉弹簧,弹簧会伸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2.除此以外,力还有哪些作用效果? 观察和分析:书P69页图9-8 的(a)(b)(c)各图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箭: 列车: 足球: 小结:(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的或方向的或速度和方向同时。 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变是指物体仍然保持状态或状态。 (2)力的作用效果:力不仅可以使物体发生,还可以改变物体的。活动二:力与运动的关系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或状态。 2.二力平衡的内容 如果物体在作用下处于或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简称。 3.为什么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发生改变? 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相互抵消了。 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它将保持状态。 自助提升 4.如果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例如:行驶中的汽车,若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方向相反,汽车将做运动。若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方向相反,汽车将做运动。 受力情况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1.若甲用3N的力,乙用4N的力同时沿水平向左方向拉同一个 物体,想一想他们的共同作用效果跟丙一个人用N的力, 沿方向运动。 2.若甲用3N的力,乙用4N的力同时沿相反方向拉同一个物体(甲 的作用力水平向左,乙的作用力水平向右),想一想他们的共同

运动和力关系教案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案(新授课) 学科物理年级八授课时间 课题第二课时 课时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区别出惯性和惯性定律; ③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惯性现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②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理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不断进取的精神;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难点 课型 新授 课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问题与猜想】 力是维持物体的运动,还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进行探究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课堂演示:教师手推一辆小车,小车可在 讲台桌上滑行一段距离,然后停了下来; 教师问:小车为什么能滑行一段距离?又 为什么停了下来?你能试分析一下小车的 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吗? 新课讲授 【制定计划】 并思考先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并演示实验.并说明实验的 条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 这样就保证了小车到达B处开始水平运动 时的速度相同; 便于比较. 用同一辆小车. 同学们安装好器材后;开始做实验. 小车三次都在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从静止开 始沿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每次水平面的

以下问题: 1.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同一高度滑下,为什么? 2.三种不同的 材料,目的是为什么? 3.实验中是否要用同一辆小车? 【收集证据】 【分析与结论】指导学生按照教材图7-32安装实验器材, 按上述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并将实验的结果填在下 表中. 接触面小车受到摩擦力的 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 棉布 木板 教师介绍:300多年前,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是 通过这样的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 动状态的.后来笛卡尔又推出,运动的运动物体不受 阻力时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并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 运动下去. 教师对惯性定律进一步分析理解: 条件:不受外力作用时;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回到小车的实验中,与学生一起分析小车运动的原 因,停下来的原因. 表面不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 二次换成铺棉布,第三次就是木板.比较 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在什么不 同. 引导学生分析: ①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②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 什么问题? ③小车运动的长短与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 关系? ④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 小,小车的运动距离将会变长还是变短? ⑤根据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没有阻力, 小车将会怎样运动? 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从而概括出一条重要的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 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 请学生讨论课本中的109页的小明的周游 世界的计划是否可行?问题在哪里?并请 一个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补充得出它们的不 同之处 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补充得出它们的不 同之处.

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练习

1.乘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汽车紧急刹车时通常会向前倾倒,这是为什么? 2.运动会上,同学们跳远时为什么要助跑? 3.惯性现象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到处可见,请你举出有关惯性现象应用的实例和防止惯性现象伤害的实例。 【例1】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B.单纯的推测方法 C.数学推导的方法 D.实验加推测的方法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一定保持静止 B.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一定运动 C.物体保持静止,一定不受外力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例3】下列现象不是由惯性引起的是 ( ) 【例4】正在运动的物体,如将它受到的力全部撤去,这个物体( ) A.速度越来越大 B.速度越来越小 C.立即静止下来 D.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5】手榴弹掷出后,还能继续前进,这是因为( ) A.手榴弹有惯性 B.手榴弹有向前的一个惯力 C.人对手榴弹有作用力 D.手榴弹的惯性比阻力大 【例6】轮船在大海中匀速直线航行,小明同学在船中央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则小明下落时 ( ) A.仍在起跳点 B.在起跳点前 C.在起跳点后 D.无法确定落在何处 【例7】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

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A.①或② B.①或③C.②或③ D.②或④ 【例8】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对跳远运动员来讲( ) A.向东跳得远一些 B.向西跳得远一些 C.向南或向北跳得远一些 D.向任何方向跳都一样远 【例9】小车受到向东600 牛的水平拉力在水平道路上匀速向东前进,当拉力减小100 牛时,小车将( ) A.向西倒退 B.减速向东前进C.调头向西前进 D.立即停下来 【例10】物体在两个互相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其中一个力突然消失,则( ) A.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 B.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一定改变运动方向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例11】(多选)生活中有许多利用惯性的事例,下列事例利用了惯性的是 ( ) A.射击时,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B.河里嬉水的鸭子上岸后,用力抖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C.司机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必须系安全带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就紧了 【例1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若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可能不再做直线运动 【例13】(多选)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体运动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沪科版)物理必修一学案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案4 Word版含解析

学案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学会处理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一、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研究表明,通常宏观物体做低速(即远小于光速)运动时,都服从牛顿运动定律. 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求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物体的初始条件,根据运动学规律求出未知量(速度、位移、时间等),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求解此类题的思路是: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力,从而求得未知的力,或与力相关的某些量,如动摩擦因数、劲度系数、力的角度等. 三、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 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并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F =ma 求得a , ???? ? s =v 0t +1 2 at 2 v t =v 0+at v 2 t -v 20 =2as →求得s 、v 0、v t 、t .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m =2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 =8 N 、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已知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求: 图1 (1)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 末的速度大小; (3)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图可得:? ???? F cos θ-μN =ma F sin θ+N =mg 解得:a =1.3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v t =at =1.3×5 m/s =6.5 m/s (3)s =12at 2=1 2 ×1.3×52 m =16.25 m 答案 (1)见解析图 1.3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6.5 m/s (3)16.25 m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求得a ――→F =ma 物体受力情况. 例2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通常的舱门外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乘客就可以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若某型号的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4.0 m ,构成斜面的气囊长度为5.0 m .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0 s(g 取10 m/s 2),则: (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少? 解析 (1)由题意可知,h =4.0 m ,L =5.0 m ,t =2.0 s. 设斜面倾角为θ,则sin θ=h L . 乘客沿气囊下滑过程中,由L =12at 2得a =2L t 2,代入数据得a =2.5 m/s 2. (2)在乘客下滑过程中,对乘客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沿x 轴方向有mg sin θ-f =ma , 沿y 轴方向有N -mg cos θ=0, 又f =μN ,联立方程解得 μ=g sin θ-a g cos θ≈0.92. 答案 (1)2.5 m/s 2 (2)0.92 针对训练 质量为0.1 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 —t 图

7、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第七节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 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 来加以改变。 4、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5、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

【知识点】惯性 我们把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等无关。 【对应练习】 【填空题】 1、行驶的火车中,挂在行李架上的小包突然向前运动,说明火车正在行驶,若小包突然右摆,说明火车正在向转弯. 2.(2011江苏泰州)如 图10所示,用力击打鸡蛋 下面的硬纸片,可以发现 硬纸片被击飞而鸡蛋却落 在杯中,鸡蛋没有飞出是 因为鸡蛋具有;硬纸 片被击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3、摩托车在急驶的过程中是利用 飞越障碍的. 4、(09浙江雅戈尔) 如图所示,在行驶的列车 内的水平桌面上,放臵一 个气泡水平仪,水平仪的 气泡突然向前移动,由此

可知,列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加速(“加速”或“减速”)。 5(11〃三明)如图 (a)所示,盛有水的烧 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 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烧 杯中的水面出现如图(b)所示的状态时,则小车此时正在做(迭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做出上述判断的根据是水具有。 答案:减速惯性 6.(2011年安 徽省)沿东西方向 直线运动的火车突 然刹车,车箱里的 乘客看到水平桌面 上的小球朝着自己 滚动过来(如图所 示),这是由于小球 具有____的缘故。 若乘客是面朝西坐着的,则列车是向____(选填“东”或“西”)运动的。 【答案】惯性东 7.(2011江苏宿迁)汽车刹车后不会立即停下,这是因为汽车具有,车速会逐渐变小,是由于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如在雨天,车会滑行更远,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