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现在与未来

移动互联网的现在与未来
移动互联网的现在与未来

网秦移动互联网的现在与未来

移动网和互联网飞速发展

近十余年来,全球的移动通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达33亿,普及率达49%;互联网用户数达15亿,普及率达22%。目前,中国的移动用户数和互联网用户数均是世界第一,手机已进入普通消费者生活,互联网也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娱乐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海量信息的源头和集散地。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使得互联网成为新业务、新思维的集散地,Web2.0、博客、播客、C2C电子商务、社区等新的应用形式层出不穷。互联网同时也成为新技术的发源地,P2P、搜索、媒体分发等新技术不断出现。

移动通信网络经历了从第一代模拟通信系统到第二代以GSM为代表的窄带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目前发展到以WCDMA/TD-SCDMA等为代表的第三代的宽带数字通信系统。WCDMA/TD-SCDMA在标准制定上也开始关注对数据业务的支持,以LTE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大幅提高了访问带宽和对数据业务的支持。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催生移动互联网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两者成为信息社会的两大支柱,并且随着演进发展逐渐开始走向融合。主要体现在:

第一,移动通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正处于融合过程中。互联网产业、电信业,甚至媒体产业的替代、融合、重组,产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互联网产业积极向媒体、内容和娱乐业转型。比如AOL提供音乐视频多种内容从ISP向互联网媒体转型。而电信产业也开始进入信息服务和金融等行业。比如SKT推出Cyberworld虚拟社区和Melon数字音乐,Verizon的IPTV已提供100多个频道等等。国内中国移动提出了“移动信息专家”的战略转型目标,移动互联网是其战略发展方向之一。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直接推出大量便于手机使用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甚至直接切入手机操作系统领域。

第二,移动网和传统Internet在网络层面趋向融合。

移动网也逐渐向网络演进并以IP技术为中心,其间区别将逐渐模糊,在网络层面和互联网趋向融合。相比传统的固定接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逐渐提供了廉价和较高的上网速率,2007年全球约29亿移动用户能以2.5G(~50Kbps)以下的速率连接网络,约3.1亿移动用户能以3G(~384Kbps)的速率连接网络,已达到或超过当年拨号上网的水平。

第三,移动网和传统Internet在终端层面趋向融合。

移动终端和传统的互联网PC终端出现了融合发展的趋势。移动终端性能已达到十年前PC的水平,并且仍在飞速发展;移动终端互联网化成为新浪潮,越来越多具备互联网特性的移动终端出现在市场上。2008年Google推出第一款Android终端Dream,更是将Google的一系列互联网服务全面部署到了移动终端上。

第四,移动网和传统Internet内容和应用体验趋向一致。

移动终端可访问的互联网内容持续稳定增长,大量的W AP网站和Web网站均能通过手机访问;现在已能提供友好的手机互联网用户交互体验,手机终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服务的一致性体验问题。

第五,价值链关键环节正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

尽管移动话音和流量仍然是最重要的通信和互联网业务收入,但基于移动终端的互

联网和信息服务业务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产业不断交叉融合的过程中,价值链在持续重构。整个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价值链关键环节正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络的结合。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为移动用户建立一个单独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为了使移动用户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使得互联网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继承移动网和互联网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和感受:

第一,移动互联网不仅仅能享受互联网所有的应用,在所有体验上趋向一致,并且可根据移动用户和终端的特点拓展新的内容。

随着用户对于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希望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获取包括声音、文本、图形图像、视频等在内的各种信息和应用,移动互联网为广大移动用户打开了互联网这个巨大信息库。同时移动通信能够提供给互联网新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传统的固定接入互联网所不具备的,可以更加丰富互联网的应用,比如和移动相关。

第二,移动互联网充分继承并发展了移动通信全网漫游,统一认证、无缝覆盖等特点,为用户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互联网资源。

移动技术摆脱了有线连接的束缚,能提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互联网资源。移动通信网具备的全网漫游,统一认证、无缝覆盖等特点,可以帮助移动互联网用户随时随地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同时随着永远在线等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能够扩展永远连接互联网的能力,使得用户随时可以获取信息服务。

第三,移动互联网继承通信网的传统优势,能够提供有质量保证、高品质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将继承通信网的传统优势,克服现有互联网存在突出的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认证授权问题。鉴权、计费、位置信息、呈现/漫游、安全等传统移动通信网的优势将保留并进一步发展。

渗透到信息社会中创造新的体验空间

从用户业务体验的角度来看,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ABC(Always Best Connection)接入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以最方便的形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爆炸使得人们能足不出户、洞悉天下,但始终要受限于网络接入线路。而移动的接入手段、不断增加的带宽、功能日益强大的终端,则使得人们能够摆脱连线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以及参与信息的制造,从而也给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发展的新的契机。同时,移动互联网的随时随地要求也对移动通信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个性化,以用户为中心的特点进一步突出

博客、播客、维客、C2C电子商务、社区等Web2.0应用各行其道,但都反映了让用户参与的个性化特征。而移动通信天生的个性化、随身化也正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融合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移动互联网则有机会把这种个性化发挥到另一个高度,推进互联网和用户进一步靠近。

面向用户形成融合性业务体验

网络融合最终是为了用户体验到的融合一致的业务。业务融合的体验反映在多个方面,包括业务单一账单,单一号码,单一地址,统一的用户图形界面和使用方式等。移动互联网还包括互联网信息的移动化,和互联网及移动应用一体化。前者是指将搜索、博客、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互联网的信息扩展到移动领域,后者则是指将互联网的应用和移动通信的短信、彩信、定位、通话等相结合产生新的有特色的移动互联网融合业务。

将进一步渗透到社会生产过程中并促进ICT

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务随着社会的多元化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业务的多样

化成为趋势。互联网上无以计数的多样化业务和移动网络的位置信息、终端信息、行为信息、状态信息,以及运营支撑能力等用户特有数据将极大丰富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移动互联网向社会生活各层面的拓展必将带来精彩繁多、无限丰富的业务。

进一步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提升以多媒体化为核心的用户新感受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迅速提升,多媒体应用将全面普及。网络向宽带演进、业务平台能力的提升和终端的智能化使业务可以采用文字、语音、图形、图像多种媒体形式向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进行适配,更方便用户的使用。比如同样一条突发新闻,在用户工作时可以采用文字形式发送到电脑中以快速阅读与检索,在用户驾车时可以采用语音播报的形式以方便驾驶,在用户看电视时可以采用图像的形式显示以提供更直观的感性认知。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移动互联网有三大基础设施:业务应用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基础网络和无线接入)和终端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设施之一——无线接入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初期的目标,主要提供有质量保障的语音无线接入服务,其中以GSM/EDGE为代表的2G标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立一个可以广泛漫游的语音接入平台。在此基础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进一步提高话音服务的质量,同时提供更高能力的分组数据接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逐步发展了以WCDMA、CDMA2000和我国的TD-SCDMA为主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数据速率普遍达到了384kbps;其后随着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各种3G技术纷纷针对分组接入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诞生了HSPA等增强型技术,速率普遍达到了兆bps的级别。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需求的突飞猛进,全球移动通信开始在OFDM、MIMO等新一代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专门用于提供高速率数据接入的宽带移动通信标准。在此阶段,由3GPP所提出的LTE(含TD-LTE)制式得到了全球大多数产业界的支持,形成了单一化接入平台,其速率已达到百兆级。面向未来,随着带宽的不断增加,LTE技术将进一步增强至LTE+阶段,提供近1Gbps的数据接入能力。

在LTE基础上,无线网络还有以下值得研究的关键技术研究领域:

第一,简化无线网络结构。无线接入网在当前网络结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简化,与无线资源管理和控制相关的功能都下放到无线接入节点上,而与业务及用户管理和控制相关的内容则上移至核心网络内部。

第二,适合分组交换的空中接口资源改进。在空中接口的资源调度与使用上,为了更加适合分组交换数据所具有的突发性特点,需要进一步减少无线资源调度的周期,提高终端用户使用空口资源的效率。

第三,提高“永远在线”的支持能力。提高永远在线能力也是无线网络面临的一个挑战。而空中接口的资源有限,怎样使有限的资源满足大量用户的连接和使用需求,是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网络基础设施之二——基础网络领域

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基础设施位于业务基础设施之下,主要包括移动网络接入和控制网络,业务承载控制网络及IP基础网络。随着核心网络的演进发展提出了固定和移动融合网络的概念,下一代移动网络架构SAE通过IP承载网络与IMS系统相连,形成了固定移动融合网络的初步架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现有互联网的云计算、P2P技术的长足发展,对SAE和IMS架构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要求电信行业吸取互联网的优势,融合分布式计算、P2P技术、云计算、IT技术的优势,改进网络架构。

当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架构存在以下演进的趋势,在核心网和接入网方

面,采用完全扁平化的节点来替代以前的分级结构,获得更加灵活的网络能力,节省网络成本,改进用户体验;在IMS层面,采用互联网中的新技术(比如云计算、P2P技术等)来优化IMS网络,实现一个控制更加高效、业务部署和使用更加便利、维护更简单的电信会话控制网络和多媒体业务系统。演进的网络架构将更加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求,为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提供网络技术保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领域有以下需要着重发展的关键技术:

多连接技术:多连接技术能够联合各种制式网络协同提供多样化的网络能力,为不同的业务选择最适合的网络接入并使它们协同工作,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

IPv6技术:IPv6对于实现移动互联网的扩展和永远在线等技术具有重大意义。IPv6也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用户行为分析技术:移动互联网中,通过增强的用户行为分析技术为定制更符合用户行为习惯的业务提供技术保证。

P2P分布式技术:P2P带给网络的不仅仅是负面,利用P2P技术可以实现网络和业务的分布化和均质化,从而提高网络性能。

移动性管理技术:随着移动通信网向着扁平化的方向演进,结合了移动IP、分离架构等新技术的移动性管理给,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解决移动性管理问题提供了新方向。

应用基础设施

移动互联网需要支持移动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业务,包括互联网信息的移动化,以及互联网和移动应用一体化。相应的,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应用基础设施也应满足这种需求。相比于传统的移动通信业务,业务应用基础设施需要采用更为贴近互联网形式的,支持业务快速灵活上线的业务网架构。而相比于传统的互联网业务,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可以用互联网化的方式提供移动网络的业务能力,比如用Mashup的方式提供短信、彩信的能力,也可以提供移动网络业务运营支撑的相关能力,比如用户身份认证、计费等能力,其中基于用户身份认证可以进行深入的用户行为分析,并为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服务。

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丰富的业务和应用的需求,在业务和应用领域有以下关键技术:

第一,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搜索技术。传统的搜索技术是按网站被直接和间接链接的多少来对网站重要性排名并返回搜索结果的,但对于移动终端而言,结果可能还是太多了,不准确。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搜索应支持专业化、个性化的搜索。另外一个发展是语义搜索。

第二,移动用户行为分析。用户的业务使用行为是提炼用户的兴趣、爱好、当前关注事件、社会关系属性等的重要数据来源。从移动通信网络中提取的行为数据记录,则具有天然的真实性,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关联,将创造出独特的互联网业务形式。

第三,Mashup。Mashup是将从多个不同地方获取的数据,整合到一起而形成具有统一体验的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的Mashup则在充分利用移动网络能力(比如位置信息)、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来生成应用方面更进了一步。

移动终端领域基础设施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使终端成为用户使用网络及业务的最前端,终端将融合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连接人与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通信中心。面对移动互联网,终端首先应当提供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多种形式终端、具备多种接入方式和丰富业务应用(个人、行业、家庭)的能力。努力丰富终端的形态并提升用户体验。其次,需要增强终端的用户界面设计,通过多种辅助手段(触摸屏、传感器等)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增强业务展现能力。再次,应该大力发展终端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形成统一的软件平台。引入Browser-Based 客户端模式,向用户的PC/手机终端提供面向互联网服务的个人客户端软件和面向IT服务

的企业客户端软件。最后,在承载接入方面,需要支持多样的接入方式,提供高速率的传输能力,支持无缝的技术融合。

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互联网业务对终端的需求,移动终端需要着重发展以下关键技术:

第一,统一终端业务部署平台。平台的差异性将为业务部署增加困难,应该大力搭建统一化的业务部署平台,屏蔽底层操作系统平台的差异,加快移动互联网业务在终端上的部署。

第二,互联网浏览技术。移动终端上的互联网浏览将不能是桌面浏览的简单移植。移动终端上的浏览器将在支持主流互联网技术标准的同时适应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

第三,终端多媒体技术。移动终端的多媒体支持能力,包括对各种多媒体设备、格式和富媒体技术的支持,将对多媒体业务在终端上的使用体验发挥重要的影响。

第四,终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承载了大量的个人业务和私密信息,因此对终端使用者的身份鉴别、信息的加密以及安全通信等各种终端安全技术将成为强大安全保障。

对移动互联网的展望

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大信息社会支柱的完美结合形成的移动互联网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纵观国内国际,当前都出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热潮。移动互联网能够极大地满足大众对“时间上自由,空间上自由,业务方式上自由”的需求。

对于我国,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使中国通信与信息服务市场呈现巨大的增长空间,对通信与信息服务的需求持续旺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符合未来发展规律,让我们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遇,迎接移动互联网的挑战,为我国的信息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移动战略分析

一、解释下列概念 1.五步决策制定程序 ?确定问题与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 ?预测未来 ④选择方案做决策 ⑤实施决策,评价业绩与学习 2.管理会计的指导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2)行为性和技术性考虑 (3)不同目的用不同成本 3.成本归集 就是通过会计系统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 4.成本分派 成本分派是一个一般用语,包括:(1)将归集的成本追溯到成本对象。(2)将归集的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5.主要成本 是所有直接生产成本。 6.加工成本 是指直接材料成本之外的其他生产成本。加工成本反映了为把直接材料转换成产成品而发生的所有生产成本。 7.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处理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如果.....那么”方法,用来帮助管理人员考察在达不到初始假设的数据,或者隐含假设发生变动时结果会受到何种影响。 8.成本库 单个间接成本项目的组合。成本库有宽有窄,宽的如工厂的所有成本,窄的如金属切割机的运作成本。成本库常常与成本分配基础协同组织。 9.成本系统 成本系统是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分派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的系统。包括分批成本系统和分步成本系统。 10.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是使用作业成本信息改进顾客满意度和获利能力的一种管理决策制定方法。 11.产量成本法 因为是变动成本法的一种极端形式,故也称为超变动成本法,在这种存货成本计算方法之下,只有直接材料可以计入存货成本,而其他所有成本在发生当期均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12.学习曲线 学习曲线是用来衡量由于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每单位人工小时数如何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函数。 13.经验曲线 是一个衡量价值链上各职能(如营销、分销等)中的单位成本如何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函数。 14.累积平均时间学习模式 在累积平均时间学习模式中,累积产量每增加一倍,每单位累积平均时间都以固定比例递减。 15.边际单位时间学习模式 在边际单位时间学习模式中,累积产量的每增加一倍,生产最后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都以固定比例递减。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 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

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由于基于移动通信信号,因此可以说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了,而无论用户是否用手机号码在各大网站注册,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监控范围更广泛,而人们的视角也相对更加封闭。 三、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增长,网民每年增长500。万左右。但根据监测,在PC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流量已经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许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博客等,其日均覆盖用户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过去半年时间里,PC客户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了7.9%,PC网页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15.4%。而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这一数字分别增长了46%和41.6%,其中以即时通讯、移动网络购物、应用商店的日均覆盖人数增长尤为迅速。使用APP和用官方浏览器去查看移动网页的用户都有快速的增长,在过去8个月当中,增长率超过了40%。据艾瑞的统计数据,用户使用APP和他们浏览网页的总时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惊人的变化。这说明目前大家在PC领域浏览网页的时间仅仅是移动互联网APP使用总时间的2倍左右,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还会继续加快。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花费的时间已经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PC主要服务流量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流量上升。目前很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时长开始出现一些下降,如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以及博客等的数据都在迅速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博客。博客服务早已过了它的辉煌时期,现在还在使用博客的用户已经不多了,用户都转移到了其他的社交服务。同时,PC端的其他社交服务,比如独立SNS、社区等,也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相对来说,PC端服务下降幅度最小的是网页搜索,可见搜索仍然是PC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相比PC端的流量全线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网络购物。这几年,淘宝“双11”活动对于移动购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很有力地培养了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习惯。因此,移动网购应用的覆盖人数出现了突下漏讲的增长。 此外,移动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几年来却涨幅颇大,即时通讯服务是移动端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服务类型之一,这个类别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微信的带动。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端的杀手级应用,其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也借了微信的

联想集团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分析

联想集团的移动互联网战 略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联想集团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分析 摘要:随着网速越来越快,手机终端越来越强大,移动互联网透露出的机遇与诱惑正在让互联网届欲罢不能。随着3G的发展和移动通信及技术的提升,移动互联网必将成为一个更大的新兴市场。目前,移动互联网产业中之争愈演愈烈。联想集团也进入了这一行列,乐Phone的推出,开启了联想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中之路。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的现状,然后通过对联想优劣势的分析,来研究联想在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中的战略特点及路径选择。 关键字:联想集团移动互联网战略乐Phone 一、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网与传统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结果,在继承两大网络特征的同时,也衍生出自己的独有特性。摩根斯坦利的报告认为,移动互联网可能是互联网创造的产业规模的十倍。按照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提供的数字,亿网民里有11%使用手机和数字卡上网,现在使用智能终端上网的用户已经占到上网用户数的10%~50%,如此推算九年之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将超过固定互联网用户数。 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来自移动通信网与传统互联网背后广大产业主体和更多外来行业主体的加入,而且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将会产生更多新型产业主体类型,使得整个竞争环境更为激烈和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发展大环境中,运营商、传统互联网巨头、终端厂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相关产业主体都积极拓展业务市场,快速布局市场发展战略。因此,当前无论是运营商、终端商还是内容提供商,都纷纷开始布局移动互联网市场,从而促进移动互联网服务创新蓬勃发展。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刘杰介绍,“当前我国手机搜索、游戏、阅读、音乐、互动社区、支付、应用程序商店等移动互联网服务百花齐放,展现出了旺盛的发展活力,基于3G网络的行业信息化业务也不断涌现。由此带来的是,去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全部移动用户的渗透率达到33%。”“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互联网相关产品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参与者越来越多,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盈利模式收入分成方式发生本质转变”。 二、联想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联想的移动互联网战略,是要开发更先进、更完整的移动互联网系列终端产品,它们将能整合,并适用于最流行的网络应用,从而给用户带来最佳的端到端的互联网体验。”杨元庆说。联想将首先在中国落实移动互联网战略,以乐Phone的推出为标志,并将其称为“乐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是一个完整的组合战略。它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联想将推出许多移动性、云计算为核心的小型无线上网终端产品组合;其次,整合端到端的产业资源,尤其加深与基础平台提供商、国内外顶级互联网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包括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以实现移动终端与内容、应用的融合;在中国建立起“移动互联网终端+内容+服务”的业务模式后,联想将逐步向海外复制。产品层面,联想将推出三款移动互联网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本和双模笔记本。目前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

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

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

浅谈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

浅谈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 【摘要】对移动互联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展望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发展竞争压力,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出路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产业融合、智能终端、电子商务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如果将互联网比作是一场比赛,那么移动互联网就是下半场,而且规则与上半场并不相同。适应新的规则,方可占得先机,生存下来;因循守旧,不适应新规则,就会被淘汰。 目前传统“科技大佬”的根基已动摇,移动互联网给了新厂商更多机会去开辟新市场。以前行业领头羊可以10年、20年不考虑转型,也不用担心被超越。可现在幸福时光越来越短,如果三年中不做出任何变化,就已经开始落后。 一、产业融合竞争正成为互联网的主流。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正是产业融合的首要产物。移动互联网产业融合主要体现在网络的融合、终端的融合、应用与内容的融合。网络融合是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基础,终端的融合是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保障,移动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必将带来新一轮的业务融合和内容融合,这必然会催生出许多新的应用模式。手机支付、电子阅读、移动商店都成为了新的业务布局点。“我们是搞电信的,但现在正在进入一些新的领域,好多可能并不是传统的电信业。比如手机支付,它是金融业;比如手机音乐,它是娱乐业;还有手机报,是出版业或者媒体传播。”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这样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非只有互联网企业是弄潮儿,很多传统产业也在创造新的历史,甚至已在引领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在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也不乏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好案例。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生产方式正在升级,效率得以提高,对解决“客人打不到车,司机却在路上空驶”的难题有很大的帮助。去年,KPCB 合伙人在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出租车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还提到了一款叫Uber的应用。报告写道:“以前通过排队等着打车,现在通过Uber等服务,只需用手机发一条打车请求,一辆车就会开到你面前。”国内现在也有不少类似的不错应用,比如嘀嘀打车、摇摇租车、易到用车。因为能帮助客人更好地叫到车,同时让出租车司机降低空驶,提高收入,这些应用正在迅速普及。因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再是单纯的所谓“虚拟经济”,它与实体产业的结合已经非常明显,而且可以催生出很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未来,这种融合将进一步加速。 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最大领域是电子商务。虽然网民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网络购物依然迅猛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网购用户已达2.42亿,同比增长24.8%;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万亿,同比增长64%。同时,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在移动终端购物与支付,来自PC端的流量下降,这也逼迫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加速在移动端的布局。艾瑞报告预测,未来几年,移动购物将高速增长,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主要推力,到2014年,移动购物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一大细分行业。未来,除了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医疗、金融等各类传统产业都可以有很好的结合,中国移动互联网只有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才能在可见的未来找到

中国移动的互联网战略思考

一服务与业务之争 在多年之前,中国移动在打出“移动信息专家”的定位时,就已经试图进军互联网行业,并在07年初、08年初和09年底,多次在公司内部组织进行互联网战略的讨论。其讨论主题都围绕在中移动怎样进入互联网领域,怎么开展业务。 其实,中移动早就是互联网行业中的一部分,CMNET虽比不过CHINANET,但是网络、接入的业务都已开展。显然它的互联网战略并非指网络,而更聚焦于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直白的说法就是,中移动在考虑以互联网产品的形式提供怎样的业务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怎样结合增值业务构建“信息专家”定位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潮起潮落,数亿资金打水漂的案例不在少数。中移动显然不希望自己成为失败的典型,但是一旦其大张旗鼓的围绕互联网进行动作,失败的概率是大于成功概率的。所以,中移动没有冒然收购或组建新公司,围绕服务和自身业务开展,它形成了自己的互联网景观。 中国移动以互联网网站为表现的互联网生态主要形成两大阵营。一个是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企业网站,主要承载服务职能(自助服务为主)。该类站点由集团公司和31个省公司的“1+31结构”组成,统一由集团市场部指导管理,域名统一、统一宣传、站点的客户认知形象统一,是客户认知度最高的自助服务办理平台。另一阵营是围绕中移动的全网业务而建立的业务网站,如飞信网站、无线音乐网站、139邮箱网站、139社区、MM站点(应用商店)等。这些网站为业务运行、服务、营销所需而建立,服务于各自的业务,相互关联不强。而且域名、界面风格都不统一。 这两大阵营的形成也是市场部和数据部分别从服务和业务两个角度推进网站建设的结果,也是两大部门争夺公司内部互联网战略主导权的资本。 虽然,今年初,门户网站体系因其整体性优势获得公司上层青睐,在“统一门户”的整合目标下,暂时获得了PK优势。但是,两大部门在各自强项领域如何进行整合,这是个难题。以分省为特征的服务网站与全网覆盖为特征的业务网站,当绑在一起时,是打碎你还是分裂我,实难抉择。现在虽就域名进行了调整,但是原有结构并未改变。接下来如何变化,并不明朗。 二电子渠道之限 在中移动的市场体系中,“电子渠道”是一个出镜率很高的词汇。 所谓“电子渠道”,在中移动内部是这样定义的:移动公司与客户非面对面通过信息化方式提供服务和销售产品的自有渠道,是公司整体渠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体渠道互为补充、相互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营销渠道体系。 目前中移动的电子渠道包括电话、网站、短信、W AP和自助终端等。除了实体营业厅、客户经理和社会营销渠道之外,中国移动的用户都逐渐以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电子渠道”途径来完成产品的获得、帮助、问题解决。这种便捷的途径正适合了中移动这种拥有庞大客户群体的企业来解决服务营销的成本与效率问题。

未来十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分析P

世界已被互联网占领,互联网未来10年将如何变化与发展? 1.互联网全球普及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0亿人;而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在2011年底突破70亿大关。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联合国估计2020年世界人口将为75亿,大部分人将使用互联网。 2.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 到2020年,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学校班车将接入互联网,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情况。 3.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公司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近年来,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4.社交网络的巅峰 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络是万维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8亿,至今并未呈现出减缓的迹象,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以及Google+还会继续增长。美国新媒体公司Wetpaint联合创始人兼CEO本·埃洛维茨(Ben Elowitz)在TechCrunch撰文称,未来十年内,社交网络将与搜索引擎全面整合,成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个人助理,为用户规划日常生活,提高决策效率。 5.SoLoMo将主导互联网 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7.38亿,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亿。2011年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未来十年内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三概念的结合,也称社交本地移动,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LBS已经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一道桥梁,SoLoMo将引领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走势。 6.互联网变得越来越轻 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意味着轻量、轻松、轻快、轻简、傻瓜化、碎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种种手持移动终端轻量化,人人都可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 微博(micro blogging)、轻博(light blogging)等新媒体的兴起,展示形式更加简洁、便捷,网络表达方式在变轻。 轻游戏崛起,网络娱乐方式轻简化,风靡全球的轻度社交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偷菜》《抢车位》是多么的简单、轻松。 软件应用更轻了,从各种应用市场(App Store)里可以直接下载各种应用,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拷贝光盘或软盘,还有许多是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 7.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和快。 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迅猛增长。2012年华为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网络容量提升千倍,每个移动终端也会达到Gb级的连接速度。思科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 8.云计算大行其道 2009年,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名为《移动云计算》的报告中提出,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15年,将有超过40%的CIO期望将其大部分IT运行在云中。 物联网也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中的网络传输和管理服务就会利用到云计算。一位美国专家曾经预测说,全球只要5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了。 9.语义网的春天 从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万维网(WWW)构想以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网络信息的沟通方式,从“人际交流”延伸至“人机交流”,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语义网,将是对目前互联网的一种扩展。 2010年Google收购了一家语义技术领先公司Metaweb。Metaweb运营着一个开放的语义信息数据库Freebase。Freebase和维基百科类似,不同的是,它完全专注于结构化数据及个人用户可行性操作。 2010年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平台Open Graph(开放图谱),让Facebook里的每个物件都拥有独特的ID。通过Open Graph把其他社交网站建构的网络给连接起来,将创造一个更聪明、更与社交连接、更个人化也更具语意意识的网络。 10.虚拟世界脱胎换骨 作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林登实验室于2003年推出的第二生命(second life)得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Second Life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2011年美国虚拟社区Second Life年收入达1亿美元。 第二人生在一个巨大的Debian服务器阵列上模拟了一个平面的,类似地球的世界,被称为Grid。平台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人自己决定,网民可以像建主页一样建设自己的“世界”,并能与其他人的“世界”相连,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全世界各 地的玩家可以相互交流。未来10年,虚拟世界将会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数字化。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大行其道、SoLoMo占主导、虚拟世界脱胎换骨的十年。除了以上的变化,未来还有三网合一、网络电视、富媒体应用、电商社区化、带宽提速、实时搜索、3D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种趋势和突破。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联合起来的一种技术。而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2010年的5.17电信日显得格外让人瞩目。虽然世界电信日已经走到了第42届,但是真正让普通消费者感觉无穷威力的,恐怕要从今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从2010年开始,已经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 2000年9月19日,中国移动和国内百家ICP首次坐在了一起,探讨商业合作模式。随后时任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部长张跃率团去日本NTTDoCoMo公司I-mode取经,“移动梦网”雏形初现。

2000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移动梦网”计划是2001年初中国通信、互联网业最让人瞩目的事件。 2001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正式开通。当时官方的宣传称手机用户可通过“移动梦网”享受到移动游戏、信息点播、掌上理财、旅行服务、移动办公等服务。 随后的几年,依托电信运营商的无线概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万、亿万富翁,有媒体说,中国最好赚钱的年代有两拨,一拨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另外一拨则是大小SP们,可惜好景总是不长。 2006年9月,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投诉突出的情况,信产部猛力推出新的电信服务规范,严格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执行。新规范将包括: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二次确认;IVR、彩铃、WAP等非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按键确认;点播类业务 强制执行全网付费提醒。这三项主要规定均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的投诉焦点。由于三项新规涵盖了“黑”SP的所有违规利润来源,因此将对国内违规SP形成封杀之势。 萌芽 如果说创建于2004年3月16日的3G门户开创的是中国FREE WAP 的另外一种模式的话,那么这种模式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长河里,仅仅是萌芽的开始。 在这个萌芽时期,先后冒出了搜索、音乐、阅读、游戏等领域的多种无线企业,不过,整个行业都处在混沌之中,因为没有人能够讲得清楚未来是什么,商业模式之争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移动互联网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web3.0。比如dropbox,uDrop 这类应用就是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包括移动环境下的网页浏览、文件下载、位置服务、在线游戏、视频浏览和下载等业务。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网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 根本不同之处,发展趋势及相关联之处。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还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当然,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和终端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传统的桌 面互联网相比较,移动互联网具有几个鲜明的特性: 一、便捷性和便携性。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网络是一张立体的网络,GPRS3G 4G和WLAN或WIFI构成的无缝覆盖,使得移动终端具有通过上述任何形式方便联通网络的特性;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载体是移动终端。顾名思义,这些移动终端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有可能是智能眼镜、手表、服装、饰品等各类 随身物品。它们属于人体穿戴的一部分,随时随地都可使用。 二、即时性和精确性。由于有了上述便捷性和便利性,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工作中的碎片化时间,接受和处理互联网的各类信息。不再担心有任何重要信息、时效信息被错过了。无论是什么样的移动终端,其个性化程度都相当高。尤其是智能手机,每一个电话号码都精确的指向了一个明确的个体。是的移动互联网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三、感触性和定向性。这一点不仅仅是体现在移动终端屏幕的感触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照相、摄像、二维码扫描,以及重力感应、磁场感应、移动感应,温度、湿度感应等无所不及的感触功能。而基于LBS的位置服务,不仅能够定位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甚至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趋向性,确定下一步可能去往的位置。使得相关服务具有可靠的定位性和定向性。

(发展战略)年Q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报告最全版

(发展战略)年Q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报告

2010年4Q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近日,百度无线发布了《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报告从手机终端发展趋势、浏览器市场、平台之争、接入网络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综述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1980年全球小型机数量总共在1000万台左右,2000年有超过2亿台终端接入互联网;2010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超过20亿,手机注册量超过50亿;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数的迅猛增长已是必然趋势。用户数的急速增长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终端的小型化、多样化,接入方式的多样化都意味着我们处在全新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中。 本季度的《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围绕“手机终端分布”、“浏览器分布”、“平台分布”、“接入网络”四个主题进行分析,要点如下: 手机终端发展趋势 诺基亚、山寨机、三星、索爱4个品牌是当前无线用户的主体,在手机用户中占比75.5%。占据34.6%的诺基亚在四季度份额不减反增。iPhone在本季度流量和用户数接近翻番,和android壹起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相反山寨机用户量、用户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单

机型分析见,诺基亚5230/iPhone等屏宽>240的触屏手机成为上网用户最为青睐的机型。 浏览器市场 目前内置浏览器份额仍然远高于第三方浏览器,但内置浏览器的占比呈现缓慢减小的趋势。第三方浏览器(以UCWEB和QQ浏览器为代表)占据浏览器份额的26%,其中QQ浏览器的占比最高为14.6%,UCWEB处于第二位,占比为9.7%。自带浏览器中基于WEBKIT的浏览器比重增长明显,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内,覆盖诺基亚高端机、Android、iPhone手机的WEBKIT浏览器在现有占比基础上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平台之争 SymbianS40/S60、MTK、无操作系统占据平台80%之上的份额,其中智能机平台占比在提高,非智能机平台占比在降低。MTK是本季度最大的输家,其下降的12.5%份额被各大平台瓜分。诺基亚Symbian系统仍将长时间占据手机平台的主要份额,短期内其份额仍将增加,份额的增加主要依靠S60之后的系统,S40系的份额将逐步减小。iPhoneOS的增长符合预期,而受内置google搜索框的影响Android的表现则差强人意。 接入网络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和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日渐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交通工具。据统计1,2014年我国汽车的销量已达2349万辆,位列全球第一,遥遥领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5亿辆,预测这个数据将会在未来五年里增加到4亿辆。在我国车险中的交强险属于强制保险,因此这一汽车数量的上 亿 长。但由于法律建设滞后、行业自律缺乏和市场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车险中面临着理赔难、销售渠道价格不统一等难题,并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一)我国车险销售渠道分析 1数据来源于Mark Lines。

目前,国内大部分车险公司的营销策略还是依靠营销人员实行人海战术进行直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电(网)销、4S店等代理机构和保险公司营业网点(如表1所示)。 表1 车险主要销售方式比较 67.27%,增速迅猛。电话销售渠道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14.65%,同比下降1.48个百分点,网络销售渠道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 10.85%,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占比达到25.5%,同比上升2.12个百分点。 相对于传统渠道,电话、网络销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管控和地域覆盖广等优势,被视为保险行业近几年来最具成长性的营

销渠道。分析发现,其最具竞争力之处是低于传统渠道15%的价格水平。由于价格仍是当前车险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电销产品的出现恰好是顺应了目前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充分说明,费率改革的走向将直接决定车险市场竞争的走势。 2.代理机构 一部分车主通过代理人、4S店购买保险。中国保监会规定车险 在很大的差距。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汽车出险时,车主首先需要及时记录对方的车牌号、对方车主的家庭住址、名字、联系电话以及对方车险的具体情况,然后现场拍照。同时车主也需要记录日期、时间和事故地点;另外如有可能,留下目击证人的联系方式。最后只需要在保险公司网上或者实体店中填写索赔申请,保险公司

互联网时代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及启示

新趋势新要求新启示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及启示 [编者按]在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和设备厂商的大力推动下,全球移动互联网正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或者其它移动设备使用各种移动增值业务或直接访问传统的互联网,电信业重组的完成和3G牌照的发放更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新的条件和动力,移动增值业务将受益于电信业重组和3G牌照发放的明朗化,迎来十年一遇的新一轮发展良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电信运营商要想在无线互联网的新时代立足,就必须了解新时代不同于旧时代的重要特征,包括用户需求期望的差异、业务应用的差异、产业链结构的差异、对企业自身能力要求的差异等,涵盖客户、产品、企业和产业链四个方面,电信运营商应该在深入了解这些差异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 面对新趋势和新要求,电信运营商应转变观念,以全新的角度去思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产品管理和组织流程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跨行业融合能力及合作伙伴管理能力。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新趋势 事例一、2008年1月,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面对移动通信的未来提出两个观点,一是移动网络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二是互联网与移动网的融合。 王建宙说,电信运营商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结构,建立了分散的无中心的结构,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成为媒体的中心。而手机是典型的以个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这两者的融合将极大地拓宽其应用领域。例如手机与互联网搜索引擎的结合、手机与博客、即时通信的结合,就是很好的例子。 事例二、2008年4月28日,中国移动和沃达丰、软银宣布组建一个“联合创新实验室”,以加速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实验室计划在今年底成形。沃达丰集团发言人Mark Street说,联合创新实验室将深入进行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开发。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面对日益明显的“管道化”趋势以及来自设备制造商涉足移动增值业务的挑战,中国移动的互联网之路已经启动。2008年3月23日中国移动发布了《关于中国移动进军互联网的策略》,表明未来中国移动将以移动互联网业务为核心,提供全面的互联网业务,在未来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中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表示,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前奏,而终端、用户体验和网络

网络人的未来,互联网时代未来设想.

网络人的未来,互联网时代未来设想 我的工作是致力于互联网电子商务运营、综合策划、模式创新、传统企业的战略转型以等的研究。 在此次的演讲里面,我试图讲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究竟为我们的商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颠覆性的改变。 第二,在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未来的消费主流群体,在他们的消费价值观深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三,我们对未来的生活脉动、居住形态和生活形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无论各位是来自于房地产界、家居界还是学术界,首先有一个基本的假定,今天所有坐在我对面的人都是网络人。我相信在座很多女士,很多女士会通过美丽说来选择自己的着装和打扮,很多在座有文艺范儿的青年可能会通过豆瓣来看书,大家可能会使用微博和微信。女性群体实际上是社交的狂热群体,比如很多女性在淘宝上的购物高峰是出现在半夜,这些人通常都是辛苦的妈妈群体,在带完孩子之后,会在半夜在淘宝上买东西。还有如果我演讲没劲的话,不到一会儿大家就开始低头玩自己的手机。这些都可以说明大家是网络人。 一个基本的观点叫做互联网的复制性传播,什么叫做互联网的复制性传播呢?在地球上任意一个A点的信息,在网络上几乎是实时的传到B点,无论距离有多远。互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复印机,无论你制造出什么样的信息,也无论这个信息是以文本、图片还是声音的形式,都可以迅速的传播到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我们可以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复印机来看。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对现实商业界带来两点巨大的冲击。第一,如果你从事的生意是跟信息加工、编纂等的生意,毫无疑问你将受到互联网的颠覆性影响。比如中国去年注销了大概45家到50家左右的纸质媒体,我想你们已经深刻感受到来自互联网的这种寒意。此外,如果你从事的是唱片行业,唱片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随着3G网络的部署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多。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E3G时代的到来和各种应用的推出,互联网已从桌面PC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融合的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满足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时间、等候时间及户外休闲娱乐时间便捷享受互联网的服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现状、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介绍,进一步增进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 二、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学报》刊登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一文,从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及安全与隐私保护4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固定互联网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充分个性化。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通信能力;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应用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 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1、Web 2.0技术

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 人民网研究院29日发布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它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未来其六大发展趋势为:一是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桌面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 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 二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三是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2011年,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是3.5-4.3英寸,2012年发展到4.7-5.0英寸,而平板电脑却以mini型为时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