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置换设计 (1)

强夯置换设计 (1)
强夯置换设计 (1)

成都新机场试验段三区地基处理设计

中地三局

班级:2014级土木八班

公司成员:鲁环宇、罗琪琪

向海泉、任培海、郭建

目录

1.工程地质概况 (4)

2.编制依据 (7)

2.1技术文件 (7)

2.2技术标准 (7)

3.施工设计 (7)

3.1夯锤及落距 (7)

3.2夯击点布置及间距、夯击数及遍数 (8)

3.3强夯置换材料 (10)

3.4夯击间歇时间及垫层厚 (10)

4.设计计算 (10)

4.1置换率 (10)

4.2最终沉降量计算 (10)

5.施工建议 (11)

5.1准备工作 (11)

5.2塑料排水带施工注意事项 (12)

6.现场观测与质量检验 (12)

6.1现场观测 (12)

6.2质量检验 (13)

7造价预算 (13)

1.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本次钻探揭露及现场调查,试验段内地层主要构成为:第四系全新统植

物土层(Q

4pd)、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Q

4

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4

al+pl)、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

4el+dl)、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段(J

3

p2),

②-1耕植土1(坡地、旱地):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黏土组成,含大量植物根系,主要在分布在山丘上部及坡地表层,厚度0.50~1.70m。

②-2耕植土2(水稻田表层):灰褐色、松散、湿~饱和,主要由黏土组成,含大量植物根系,主要在耕地、沟谷中,厚度0.70~1.00m。

(2)湖积层(Q

4

l)(主要在水塘、沟渠底部)

③-1淤泥:灰色~灰黑色,流塑,夹有机物及腐植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有腐臭味。主要分布在部分农田、水塘、河底以及沟渠底部,层厚0.7~2.70m。

③-2淤泥质黏土:黄色~黄灰色,软塑为主,局部可塑,夹有机物及腐植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主要分布在部分农田、河底以及沟渠底部,层厚1.00~3.00m。

图1.湖积层土样

冲洪积层(Q

4

al+pl)

④-1粉质黏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湿,含铁锰质氧化物,无摇震反应,光泽度强,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局部分布,钻孔揭露的层厚为1.20~2.90m。

④-2黏土:褐灰色,次为灰白色,软塑,含大量灰白色黏土条带,光泽度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该层局部出露于农田、河谷、冲沟地带,钻孔揭露的层厚为1.10~9.80m。

图2.冲洪积层土样

④-3黏土:褐黄色~棕红色,可塑,切面光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钙质结核,无摇震反应,光泽度强,韧性较高,干强度较高。该层广泛出露,钻孔揭露的层厚为0.80~8.70m。

④-4黏土:褐褐黄色~棕红色,硬塑为主,局部坚硬,裂隙发育,切面光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钙质结核,无摇震反应,光泽度强,韧性较高,干强度较高。该层广泛出露,钻孔揭露的层厚为1.40~6.40m。

处理地区软土位置如下;

图3.软土分布

处理地区软土深度分布:

图4.软土深度分布

由以上资料分析可得,软土分布广泛,且深度最深处为10m左右,最浅深度有0.5m,处理地区的软土主要由黏土黏土、冲洪积层等组成,局部有淤泥。对此采用先点夯再轻锤满夯进行。

表1.1 处理区土层性质

表1.2 填土厚度及沉降情况

2.编制依据

2.1技术文件

(1)《成都新机场选址报告》(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2013.5.20)

(2)《成都新机场初步勘察范围线图》(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2015.4.23)

(3)《成都新机场场址方案及跑道构型可研初步方案》(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2015.5.25)

(4)《成都新机场场可研二版初步工作稿》(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2015.07.02)

(5)《成都新机场可研阶段初步勘察投标文件》(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05.08)

(6)《成都新机场预可研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11.12)

(7) )《成都新机场可研阶段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08)

(8)《成都新机场可研阶段岩土工程初步勘察合同》(2015.05.25)

(9)《成都新机场试验段勘察范围线图》(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2015.08)

(10)《成都新机场试验段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大纲》(2015.08)

2.2技术标准

(11)《民用机场岩土工程设计规范》(MH/T 5027-2013)

(18)《工程测量规范》(GB500026-2007)

(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0)《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施工设计

3.1夯锤及落距

(1)强夯机选用直径2.5m,锤重为20t,静压力为40kPa。

(2)施工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满夯。

(3)由于需要处理的软土起伏较大,为了使处理后的地基均匀性好,减少沉降差异,同时节省工程费用将该处理取分为两个亚区。一区处理深度为10m ,二区处理深度为8.5米,满夯处理深度为5m 。三个区选用同样的夯锤,通过改变夯击落距调节处理深度。 确定夯击有效深度H ;

h M H ?=α

M-夯锤质量(t ),这里选用20t ; α-系数,对软土可取0.5; h-落距(m ),这里取23m ,

由以上计算可得一区有效加固深度为10.7m ,二区、三区有效加固深度如下:

3.2夯击点布置及间距、夯击数及遍数

夯击点采用正方形布置,夯击点间距一区采用6米,二区采用6.5米,满夯采用7米。考虑到一区软土层较厚,所以一区每点夯击8-10击,二区每点夯击6-8击(在夯击过程中通过实验测得已达到夯击最佳效果,则可适当减少夯击次数)满夯夯击次数一般为4-6击。一二区点夯击两遍,满夯处理区全部强夯。 处理区范围长和宽各扩大5米。

不同处理区段参数

项目 夯锤锤重/t 落距/m 夯击能/kJ 一区 20 23 4600 二区 20 15 3000 三区

20

5

1000

图5.夯击分区图

图6.正方形夯击点布置图

3.3强夯置换材料

强夯置换材料宜选用级配良好的碎石,粒径大于300mm 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

3.4夯击间歇时间及垫层厚

对粘性土,由于其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故当夯击能逐渐增加时,孔隙水压力亦相应叠加,其间歇时间取决于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故预先埋设砂井,可以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大概时间需要12天(时间可根据试验调节,如提前符合条件,可提前夯击第二遍)

4.设计计算

4.1置换率

该处理区分为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的夯点间距不同则各自的置换率如下;

根据正方形布点经验公式e

d d m 22

=可得

则可计算出一、二、满夯区的布点数目x

4

2

'd m

S x ?

?=

π

4.2最终沉降量计算

计算方法采取分层总和法:

i n

i si

i z c h E S ∑

==

1

)

式中:E si ——第i 分层的压缩模量

σz(i)——第i 分层顶面的附加应力 h i ——分层厚度

复合地基压缩模量计算根据 :si pi psi E m mE E )1(-+= 满夯时复合地基压缩量计算如下表:

置换率及布点

分区布点 置换率 布点数目

一区 0.136 33 二区 0.1158 119 满夯区

0.09989

407

4.2.1 满夯复合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区复合地基压缩量计算

地层 厚度/m 土体压缩模量/MPa 复合地基

压缩模量 沉降量/mm

淤泥质黏土 1 2.5 8.96 27.90178571 软塑黏土 6.2 3 9.392

164.3739353

可塑黏土 3.7

5.5

11.552 79.75242382

总和

272.0281448 4.2.2一区复合地基最终沉降量 二区复合地基压缩量计算

地层 厚度/m 土体压缩模量/MPa 复合地基

压缩模量 沉降量/mm

淤泥质黏土 1 2.5 8.0005

31.248047

软塑黏土 6.2 3 8.4426 182.8583612 可塑黏土 3.7

5.5

10.6531 86.48186913

总和

300.5882773 4.2.3二区复合地基最终沉降量

这里算出来最大沉降32.8cm 是自然状态下的沉降量。考虑到土体先期有排水固结的过程可能会使地基土沉降10-20cm ,加之在软土较厚地区这是第二遍夯击,所以一二区可能在点夯过程中土体已经达到了设计变形要求,除一二区以外的其它地区软土层只有2.5m 左右,而设计的处理深度为5米。故可认为满足设计要求。当然在处理完毕后一段时间,质量检验还可以进一步验证处理效果,如果检验部分未达到设计要求,还可以补点夯击置换等措施加固。

5.施工建议

5.1准备工作

1.清理平整场地后在松软土层地区可以铺设1.0-

2.0m 的砂石垫层,方便机械施工。

2.标出夯击点位置后,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3.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4.夯击并逐击记录夯坑深度,当夯坑过深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向夯坑内填料直至与夯顶平,记录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或实验测得以满

满夯复合地基压缩量计算

地层 厚度/m 土体压缩模量/MPa 复合地基压缩模量 沉降量/mm

淤泥质黏土 1 2.5 7.244775 34.50762791

软塑黏土 6.2 3 7.69483

200.628214 可塑黏土 3.7 5.5 9.945105 92.63853926

总和

327.7743812

足要求,当夯点周围软土被挤出影响施工时,可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铺垫碎石,继续施工。

5.由内而外,隔行跳打原则完成全部夯点施工。

5.2塑料排水带施工注意事项

1、打设机定位时管靴与板位标记的偏差应控制在±70mm范围内

2、打设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控制套管垂直度,其偏差应不大于±1.5%

3、必须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塑料排水带的打设标高,不得出现浅向偏差;当发现地质情况变化无法按设计要求打设时,应及时与现场监理人员联系并征得同意后方可变更打设标高

4、打设塑料排水带时严禁出现扭结断裂和撕破滤膜等现象

5、打设时回带长度不得超过500mm,且回带的根数不宜超过打设总根数的5%

6、剪断塑料排水带时砂垫层以上的外露长度应大于200mm

7、应检查每根板的施工情况当符合验收标准时方可移机打设下一根,否则须在邻近板位处补打

8、打设过程中应逐板进行自检并按要求作好施工记录塑料排水带施工原始记录表见附录

9、打入地基的塑料排水带宜为整板,长度不足需要接长时必须按附录规定的方法与要求进行

10、一个区段塑料排水带验收合格后,应及时用砂垫层砂料仔细填满打设时在板周围形成的孔洞,并将塑料排水带埋置于砂垫层中。

6.现场观测与质量检验

6.1现场观测

(1)地面及层深变形;每当夯击一次应及时测量夯击坑及其周围的沉降量、隆起量和挤出量。另外,对场地的夯前夯后平均标高的水准测量,可直接观测出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变形效果,还有在分层土面上或同一土层上的不同标高处埋设深层沉降标,用于观测各分层的沉降量,从而确定强夯法对地基土的实际有效加固深度。

(2)孔隙水压力;一般可在试验现场沿夯击点等距离的不同深度或等深度的不同距离埋设双管封闭式孔隙水压力仪或钢弦式孔隙水压力仪,在夯击作用下,对

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和水平距离的增长和消散的分布规律。从而调节两个夯击点的夯距、夯击的影响范围间歇时间以及饱和夯击能等参数。

6.2质量检验

夯击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对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7-14天,对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28天,强夯置换处理完工后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和动力触探等有效措施,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地基荷载试验检验的置换墩着底情况检验数量应不少于墩点数的1%且不少于三个,检测点位置可分布在夯坑内、外和边缘,检验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处理的深度。

7造价预算

使用该方案处理的造价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填方;摊铺、平土(石渣)、洒水、碾压或夯实。654.08元/m2

(2)平整场地;标高≤±300mm的挖填找平。综合单价116.99元/100m2

(3)夯击填料;摊铺、平土(石渣)、洒水、碾压或夯实。综合单价2111.47元/100m2 (4) 购买填料及运输:综合单价6899.16元/1000m3

则各项总价

(1)填方;654.08x13.5x20000/100=1766016元

(2)平整场地:116.99x200=23398元

(3)夯击填料;2111.47x200=422294元

(4)购买填料;

6899.16x(407x3.1415926x1.25^2x5+119x3.1415926x1.25^2x8.5+33x3.1415926x1.25^2x10)=114145.5673元

总工程费用=(1)+(2)+(3)+(4)

=2325853.567元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大连普湾新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2013年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 (一期)三标段 路基强夯及强夯置换工程施工方案 审核: 编制: 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大连普湾新区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六号路(南4号路-南10号路)道路工程,K1+~K1+960、K2+060~K2+段场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厚度介于4~5m,松散,主要由粉质土混砾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设计要求采用强夯处理。K0+~K1+ 段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土厚度介于1~2.5m,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混砾石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由于覆盖层较薄,设计要求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夯处理长度715m,面积44625㎡(夯击能2000KN·m),强夯超填土方量31238m3;强夯面积44625㎡。强夯置换处理长度92m,面积5608㎡,满夯面积5608㎡(夯击能1000KN·m)。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4)施工合同; 三、施工部署 1、项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情况如下: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全面管理工作 项目副经理:配合项目经理的具体管理工作 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 质检员:负责项目部的质检管理工作 安全员:负责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材料员:负责项目部的材料管理工作 项目组织机构图 3、资源部署: 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强夯、强夯置换处理施工方案

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 道路工程 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金城路、环湾东路)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水电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总承包部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编制原则 (1) 3、工程概况 (2) 4、施工组织 (5) 5、施工平面布置 (6) 6、工期计划及措施 (7) 7、资源配置计划 (9) 8、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3) 9、质量、安全、环境控制措施 (27)

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环湾东路) 1、编制依据 1.1、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金海路施工图纸; 1.2、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1.3、自然条件调查及施工资源调查资料; 1.4、《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GB/T 50783-2012 ); 1.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 1.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 1.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CJJ1-2008 ); 1.8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2-2013 ) 1.9、我公司施工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2.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2.2 、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施工机械。 2.3、符合环境保护、文明施工要求。 2.4、处理好当地村道的交通维护与转换。 3、工程概况 金山湾生态城位于烟台市金山港区金山湾及周边地块,西至卧龙山,北至黄海之滨,南至昆崙山南路,东至大金山。规划总用地17.88 平方公里。本方案涉及的道路软基处理强夯、强夯置换施工包括:金城路、环湾东路。 根据施工图设计,软基处理采用强夯及强夯置换进行处理,其中: 环湾东路强夯置换处理范围为K0+260 ~710段,处理路线长度450m ;强夯处理范围为K0+710?K2+000 ,抛石挤淤+ 强夯处理范 围为K2+000 ~K2+346 ,处理路线长度1636m。 金城路抛石挤淤+强夯处理范围为K1+680~K1+974.6 处理路线长度295m 强夯点正方形布设,锤直径1.5m,夯点间距3m,单击夯击能2000KN.m ,抛石挤淤+强夯单击夯击能3000KN.m ;强夯置换正方形布设,桩直径1.5m,间距3m。施工垫层为块石,待施工完毕后,在砂垫层上铺一层50cm 的碎石垫层,第一层先铺筑30cm 厚,然后铺一层土工格栅,再在其上铺一层20cm 碎石垫层。

强夯置换法

4.强夯置换法施工工艺 一、强夯置换法原理及适用地基 强夯置换法按置换方式的不同,有墩柱式置换和整体式置换法两种形式。 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属于墩柱式置换的形式,它是利用夯能作为置换软土的手段,即利用强夯将地基土挤密或排开,把块石、碎石、砂砾或其他质地坚硬的散体材料,采用多次填入和夯击,最终形成密实的柱状砂石墩,这种砂石墩与周围混有砂石的墩间土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对于饱和粘性土,强夯置换法主要作用是置换作用,其次是排水和动力固结作用。主要适于高压缩性软粘土地基的加固。 整体式置换法又称强夯置换挤淤沉堤,它以密集的点形成线置换或面置换,通过强夯的冲击能将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具有触变性的淤泥挤开,置换以抗剪强度高、级配良好、透水性好的块石、碎石或石渣,形成密实度高、压缩性低、应力扩散性能良好、承载力高的垫层。主要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软土地基。 二、强夯置换法施工 强夯置换法施工工艺参见强夯法施工工艺,机具设备、操作步骤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在夯击过程中不断加入散体材料并进行夯实的施工。 1、墩柱式强夯置换法(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 1)施工工艺 在施夯的场地上先铺设0.5~1.0米的砂石垫层,再进行施工。夯

孔的施打宜采用隔孔分序跳打的方式,以圆柱形夯锤按夯点布置和顺序夯击,夯坑深度控制在1.5~2.0米,第一遍夯至控制深度后,在夯坑内填充石料,石料最大粒径小于30㎝;将夯坑填满后再进行第二遍夯击,在夯坑深度又达到1.5~2.0米时,再填充石料至地面,然后进行第三遍夯击;将夯坑夯击1米左右深度后,再用石料填平至地面高度后振动碾压三遍。夯击时,第一、二遍每夯点夯击次数根据试夯资料确定,每遍夯3~6击左右,第三遍夯击3击,并按最后一击夯沉量不超过5㎝为控制值。 2)施工参数 施工参数的确定主要依据现场试夯,并应考虑以下各方面因素:(1)夯击能越大,置换深度越深,即要获得较深的置换深度,应加大第一遍夯击的总能量。 (2)置换深度与置换次数成正比,一般采用3~5遍的置换次数。(3)夯坑夯击深度同单位底面积的夯击能量与单位面积的锤底静压力密切相关,夯锤底面积越小,夯击后获得的置换深度越深。(4)夯点布置成三角形、长方形等,主要依据试验资料确定,一般取1.5~3.0倍的夯锤底面积直径。 2、整体式强夯置换法 1)适用范围 适合深度在4~10米之间软土上条带状路堤的地基处理,一般宜将石料挤至软土底层较硬的持力层上。 2)材料使用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 编制原则 (1) 3 工程概况 (1) 3.1工程概述 (1) 3.2主要工程量 (2) 4 施工组织 (2) 5 施工平面布置 (2) 5.1施工道路及临建布置 (2) 5.2施工水、电布置 (3) 5.3材料堆放布置 (3) 5.4施工布置 (3) 6 工期计划及措施 (4) 6.1组织措施 (4) 6.2技术措施 (5) 6.3质量措施 (5) 6.4安全措施 (5) 6.5经济措施 (6) 7 资源配置计划 (6) 8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7) 8.1施工工艺 (7) 8.2施工方法 (7) 8.3强夯置换施工 (10) 8.4质量检验 (12) 8.5碎石垫层施工 (12) 9 特殊时期施工措施 (13) 9.1雨季施工 (13) 9.2夜间施工 (13)

10 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与环保控制措施 (14) 10.1质量保证措施 (14) 10.2安全保证措施 (15) 10.3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5)

强夯置换墩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依据设计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设计相关文件; (2)金山湾基础设施建设地质勘探资料; (3)《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清河路施工图设计—道路工程》; (4)《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江河路施工图设计—道路工程》;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等相关施工规范; (6) 依据现场勘查及测量数据,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成功经验。 2编制原则 (1)充分领会设计精神,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的标准、规范等文件进行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编制,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正确指导施工; (2)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及不可预见的施工干扰,确保强夯置换施工有序进行,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3)根据试夯结果,调整或完善设计与施工参数,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严格控制每道工序,在提高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的基础上,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施工工期; (4)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合理配备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采用平行流水作业作业,尽量做到均衡施工,保证施工工期。 (5)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防护、环保及文明施工相关工作。 3工程概况 3.1工程概述 江河路北起银河路,南至龙翔大街,道路全长1.058km,设计为城市道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改)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二00四年十二月

目录前言 1 特点 2 适用范围 3 工艺原理 4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 材料 6 施工机具 7 劳动力组织 8 安全措施 9 质量控制要求 10 效益分析 11 工程实例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 前言 强夯置换法是在强夯法处理地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它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建筑废料及其它高强度、透水性好的粗颗粒材料,利用强夯法的高能量冲击和挤压,将这些粗颗粒料挤压入土中,形成整体层式置换或柱状墩式置换的地基,这种强夯法与置换法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即是强夯置换法。强夯置换法是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新发展,此方法的产生扩展了强夯技术的应用领域。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关键技术经过2004年12月山西省建设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1特点 1.1 强夯置换法适用范围广,可处理的地基土类型广泛。 1.2 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强夯置换法集垫层作用、混合土作用、透水桩排水作用、挤密作用、振密作用等诸多作用于一身,最后可形成单桩承载地基或桩土复合地基,地基承载力和场地均匀性大大提高。 1.3 桩体材料可选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和建筑废料等坚硬粗颗粒材料,形成的特大直径排水桩井,有利于桩间、桩下地基土的排水和加密。 1.4 强夯置换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比普通强夯小,且施工文明。

2 适用范围 强夯置换法除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外,还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和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目前已用于各类堆场、公路、机场、房屋建筑、港口建(构)筑物,效果良好。 3 工艺原理 强夯置换法加固地基作用机理类似于强夯法,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对它的作用机理的认识正逐步明朗。它是用几吨或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这种强大的夯击能在地基中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其中体积波起主导作用,包括纵波和横波)和动应力。从夯击点发出的纵波和横波向地基纵深方向传播,使地基土经历孔隙压缩、局部液化、可变渗透(动力排水)和时效触变恢复等几个阶段,使原地基土压缩,形成夯孔。再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建筑废料及其它高强度、透水性好的粗颗粒材料,利用强夯法的高能量冲击和振动,将这些粗颗粒料夯入夯坑内,形成整体层式置换或柱状桩(墩)式置换的复合地基。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强夯置换的加固原理相当于强夯(加密)、碎石墩、特大直径排水井三者之和,对地基土有较好的加固效果。 4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工艺流程

强夯置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1) 三、施工总体部署 (1) 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置 (1) 2.主要施工机具和材料安排 (2) 3.施工进度计划 (3) 四、强夯参数及试夯区 (4) 1.强夯置换参数设计 (4) 五、强夯施工方法 (6) 1.施工方法 (6) 2.施工顺序及步骤 (7) 六、强夯施工技术要求及保证措施 (8) 1.施工技术要求 (8) 2.减少强夯施工损害的质量措施 (9) 3.强夯竣工质量验收 (9) 4.强夯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9) 七、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 (11) 1.质量保证措施 (11) 2.保证质量的措施 (12) 3.技术质量措施 (13) 4.质量文件管理控制 (14) 5.工期保证措施 (15) 6.雨天施工工作安排及措施 (16) 八、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7) 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7) 2.环境保护措施 (20) 3.环境保护措施 (20) 4.文明施工措施 (21)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樟市至花东段T17合同段设计变更(补 充)通知单(编号:GL-T17-2011-LJ002); 2.《招标文件》;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6.业主、总监办、驻地办相关要求。 7.通行的和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方法。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本标段K137+875-K138+010段土质经地质钻探发现该区域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中风化灰岩组成,其中粉质土层上层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其厚度约5-10m,该层地基层载力极低,需处治后才满足工程需要,因此该段设计采用强夯置换处理。处理合计长度135m,处理面积9342m2。4500KN·m点夯数量为763个。1500KN·m 满夯面积9342m2。 三、施工总体部署 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置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技术负责一名,施工负责各一名,下设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和资料员等。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负全面责任,并确保项目质量体系在项目

强夯置换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置换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09-02-19T14:28:03.577Z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0月下作者:葛立双1 申作存2 [导读] 摘要:强夯置换法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应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工程. 摘要:强夯置换法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应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工程.介绍强夯置换法的发展概况;用强夯法将粗颗粒料(如碎石)夯击到土层中能够形成柱状体;复合地基不仅置换部分强度大幅度提高,天然土部分由于排水固结作用和挤密作用也使强度有所提高。 关键词:强夯置换法;复合地基;置换深度 1 前言 强夯法处理地基由法国Louis Menard技术公司在1969年首创,这种方法是使用吊升设备将很重的锤(一般为8~40t)起吊至较大高度(一般为8~40m)后,使其自由落下,产生巨大的冲击能量(一般为1100~4000KJ,最大可达10000KJ)作用于地基,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在一定范围内使地基的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改善了地基的受力性能。该项技术从1978年引入我国后,以为工程实践所证实具有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造价低,适合处理的土质类别多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仓库、油罐、储仓、公路铁路路基、飞机跑道等地基处理工程中,逐渐成为地基加固的首选方法。但是长期以来,高饱和度粘土,由于强夯效果不显著,也不稳定,一直是强夯加固的禁区,影响了这种优秀的加固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2006年,我厂在加固处理两台三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地基时,采用强夯置换法加固饱和粉土及粘性土地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加固效果。 2 强夯置换法作用机理分析 强夯置换加固地基的原理是指用强夯法加固高饱和度粘性土及粉土时,在夯坑内不断填加石块、碎石、或其它粗颗粒材料,强行夯入并排开软土,在软土地基中形成大于夯锤直径的碎石墩,这种碎石桩一方面有置换作用,使建筑物荷载向桩体集中;另一方面是强夯加密作用,在对碎石强夯过程中,通过碎石向下的不断贯入,会使碎石桩下的土层受到冲击能的影响,从而得到加密,另外碎石桩有一个向四周的侧向挤出,也使桩侧的土层得到了加固;再一方面,碎石桩也起到了一个特大直径排水井的作用,由于强夯法加固细颗粒土时,是通过冲击能的作用使地基土压缩并产生裂隙,增加排水通道,使孔隙水顺利逸出,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而提高土体强度。但是饱和细颗粒土由于土中粘粒含量多,粒间结合力强,渗透性低,孔隙水压力消散缓慢等原因,加固效果不显著且不稳定,所以工程界普遍认为,在强夯处理这类地基时必须给予排水的路径。而强夯置换法夯入软土中的碎石桩在夯实并挤密软土的同时也为饱和土中的孔隙水的排出提供了顺畅的通道,加速了软土在强夯过程中和夯后的排水固结,提高桩间土的强度。 3 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中国蓝星大庆分公司渣油罐区进行二台油罐的建设,该工程由山东海成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罐容积30000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达到250KPa。根据地质勘察单位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罐的天然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所以采用强夯置换碎石桩和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加固(见表1)。 3.2设计与施工 本工程采用强夯置换碎石桩和强夯法施工,先进行强夯置换碎石桩后,再进行强夯的点夯和满夯施工。本工程的强夯置换分两层进行。第一层强夯置换采用排土与挤土强夯置换法施工,即先在夯点位置上挖一个直径约2.4m、深约2~3m的坑填入碎石后施夯,施工时分五~六次填碎石,每次回填厚度为1.5m,并应达到碎石置换桩的设计深度。第一层施工结束后回填粘性土,然后进行第二层强夯置换施工,第二层强夯置换碎石桩采用夯锤直接夯坑填石置换方法,置换后再进行强夯点夯和满夯的施工。 施工参数:采用环向布点,间距4.5m;夯锤重:13.5t,夯锤直径:2.2m,落距:15.0m,单击夯击能为:2025KN·m;平均桩体直径为: 2.6m,面积置换率为:0.32。 3.3加固效果分析 3.3.1承载力 施工结束后,检测部门对强夯置换地基进行了检测,分别采用了载荷试验确定了碎石桩的承载力特征值为:fpk=500KPa,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fsk=150KPa,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对碎石桩的着底及密实情况进行了检测,N63.5=26击,检测结果证明,加固后地基已完全满足了设计要求。 3.3.2沉降观测 在整个罐体完工后,进行了加载试验,并进行了沉降观测,经实测,罐的侧壁沉降最小为30mm,最大为62mm,中心沉降也仅为75mm,

地基处理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_secret

4.2.3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强夯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它通过一般10~40t 的重锤和10~40m的落距,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能,在地基土中所出现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强夯置换墩。具有加固效果显著、施工工期短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 当前,应用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工程范围极为广泛,有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油罐、储仓、公路和铁路路基、飞机场跑道及码头等。总之,强夯法在某种程度上比机械的、化学的和其它力学的加固方法更为广泛和有效。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同时应在设计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工程实践表明,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使用经济等优点,因而被世界各国工程界所重视。对各类土强夯处理都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但对饱和软土的加固效果,必须给予排水的出路。为此,强夯法加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是一个在软粘土地基上进行综合处理的加固途径。 1、加固机理 强夯法是利用强大的夯击能给地基一冲击力,并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在冲击力作用下,夯锤对上部土体进行冲切,土体结构破坏,形成夯坑,并对周围土进行动力挤压目前,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三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和动力置换,它取决于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工艺。 (1)动力密实 采用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即用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土体中的孔隙减小,土体变得密实,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非饱和土的夯实过程,就是土中的气相(空气)被挤出的过程,其夯实变形主要是由于土颗粒的相对位移引起。实际工程表明,在冲击动能作用下,地面会立即产生沉降,一般夯击一遍后,其夯坑深度可达0.6~1.0m,夯坑底部形成一层超压密硬壳层,承载力可比夯前提高2~3倍。非饱和土在中等夯击能量1000~2000kN·m的作用下,主要是产生冲切变形,在加固深度范围内气相体积大大减少,最大可减少60%。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

强夯置换施工工艺工法 1、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强夯置换法是在强夯法和软弱地基换填或者强填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它是采用在软弱地基上换填或者强填一定厚度的碎石、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利用强夯法的高能量冲击和挤压,将这些粗颗粒料挤压入土中,形成整体层式置换的地基,从而大大地基加固的目的。 1、2工艺原理 强夯置换法加固地基作用机理类似于强夯法,首先在需要强夯置换处理的地基表面填筑一层(厚度根据设计或现场地基软弱地基情况而定)透水性材料(主要为砂砾、碎石、片石等),然后用几吨或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这种强大的夯击能在地基中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其中体积波起主导作用,包括纵波和横波)和动应力。从夯击点发出的纵波和横波向地基纵深方向传播,使地基土经历孔隙压缩、局部液化、可变渗透(动力排水)和时效触变恢复等几个阶段,使原地基土压缩,同时利用强夯法的高能量冲击和振动,将这些粗颗粒料夯入地基内,形成整体层式置换的复合地基。 2、工艺工法特点 2、1强夯置换法适用范围广,可处理的地基土类型广泛。 2、2强夯法加固地基效果显著,强夯加固后可立即投入使用。 2、3强夯法加固地基投入设备少、施工简便、加固费用低,更适用于大规模地基加固。 2、4强夯法加固地基时,可根据上部结构需要,在原地面上选择加固范围,具有直观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2、5强夯法加固仅改变原地基的物理特性,对地基土及周围环境亦不产生任何化学污染。 3 、适用范围 强夯置换法除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外,还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和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目前已用于公路、铁路机场、房屋

强夯置换试夯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试夯施工方案 一、典型施工的目的 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强夯置换处理区域面积24.99万m2,共分为A1、A2、A3、B1、B2、7,6个施工区域。根据地勘钻孔资料,强夯置换处理区域地质由上至下依次是素填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粗砂。根据设计要求,本次置换范围为碎石置换墩穿透淤泥质粘土,置于粉质粘土上。在大面积开始强夯置换前,进行为期73天的典型施工,用以确定: 1、最佳夯击能; 2、达到收锤标准的夯击次数; 3、夯坑填料量、强夯置换工效、人机料配置是否满足进度要求; 4、夯点间距确定、强夯置换顺序(最佳机械行走路线); 5、夯后场地地基承载力; 二、主要施工方法 2.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场地平整→夯点测设→监测仪器埋设→一、二遍点夯施工→满夯施工→场地整平→检测→碾压 2.2施工方法 2.2.1试夯区位置 试夯区由设计单位指定。如附图1所示。 2.2.2施工准备 2.2.2.1机械准备 强夯机:50t履带式起重机1台,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夯锤:圆底异型夯锤。锤重32.5t、直径1.3m、锤高3.6m、落距21.6m的夯锤用于一、二遍点夯;锤重14.12t,直径2.8m,落距10.7m的夯锤用于满夯。 辅助机械:推土机1台、转载机1台、振动压路机(200KN)1台。 测量仪器:水准仪1台、GPS 1台。

2.2.2.2人员准备 2.2.2.3材料准备 山皮石2996m3(置换墩按长14.54m、直径1.8m计算)。粒径≦80cm,含泥量≦10%,石料级配良好,大小块石各半,用自卸车运至现场。 2.2.3场地平整 测量员进行试验区边界的测设,并明显标识;测量试夯区原地面标高,开挖至高程2.0m后用推土机进行场地整平。 2.2.4夯点测设 使用GPS和米尺放点,用石灰标出夯点位置(夯点位置见附图2),并进行高程方格网测量(5m×5m),测量场地高程。 2.2.5监测仪器埋设 表1:夯前监测仪器埋设表

强夯置换法

《地基处理》期末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强夯置换法 姓名朱佳定 学号30903354 专业班级土木0904 所在学院工程

强夯置换法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强夯法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它通过8~30t的重锤(最重可达200t)和8~20m的落距(最高可达40m),对地基施加很大的冲击能,一般能量为500~8000kN·m。这种方法通过将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土的湿陷性等作用。同时,夯击能还可以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强夯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原先的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到现在已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的处理。对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由于超孔隙水压力的存在,处理效果一般不显著,其中尤其是用以加固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效果更差。针对这类地基土,国内外县级采用了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或其它粗颗粒材料,通过夯击排开软土,最终形成砂石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并称之为强夯置换(或动力置换、强夯挤淤)。由于块石和周围软土构成复合地基,其承载力和变形模量都有较大提高,而块石中的孔隙可为土中孔隙水的排出提供良好的通道,从而缩短了软土的排水固结时间,强夯置换法的应用和推广,将进一步扩大强夯法的适应范围。按强夯置换方式的不同,强夯置换法又可分为桩式置换和整式置换两种不同的方式[1]。 国外强夯机械主要有三大类,分别为三角形固定桁架臂架式、三角井字架式和大吨位安装用起重机。1975年,法国Menard公司为完成法国尼斯机场一条经填海形成的跑道(填土厚8~18m,援海地为松软的粉土,厚50~80m,要求加固深度达40m),研究开发了起重重量为2000kN、提升高度为25m、自重5500kN、具有186个轮胎的三角形固定桁架臂强夯机械[2]。

地基处理第四章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第四章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4.1概述 强夯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它通过一般10~40t 的重锤和10~40m的落距,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能,在地基土中所出现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强夯置换墩。具有加固效果显著、施工工期短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 当前,应用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工程范围极为广泛,有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油罐、储仓、公路和铁路路基、飞机场跑道及码头等。总之,强夯法在某种程度上比机械的、化学的和其它力学的加固方法更为广泛和有效。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同时应在设计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工程实践表明,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使用经济等优点,因而被世界各国工程界所重视。对各类土强夯处理都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但对饱和软土的加固效果,必须给予排水的出路。为此,强夯法加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是一个在软粘土地基上进行综合处理的加固途径。 4.2加固机理 强夯法是利用强大的夯击能给地基一冲击力,并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在冲击力作用下,夯锤对上部土体进行冲切,土体结构破坏,形成夯坑,并对周围土进行动力挤压目前,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三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和动力置换,它取决于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工艺。 (1)动力密实 采用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即用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土体中的孔隙减小,土体变得密实,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非饱和土的夯实过程,就是土中的气相(空气)被挤出的过程,其夯实变形主要是由于土颗粒的相对位移引起。实际工程表明,在冲击动能作用下,地面会立即产生沉降,一般夯击一遍后,其夯坑深度可达0.6~1.0m,夯坑底部形成一层超压密硬壳层,承载力可比夯前提高2~3倍。非饱和土在中等夯击能量1000~2000kN·m的作用下,主要是产生冲切变形,在加固深度范围内气相体积大大减少,最大可减少60%。

浅析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地基处理

浅析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地基处理 摘要:当前,应用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工程范围极为广泛,本文从研究方向、加固机理、工程实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以便在以后的设计中作为参考。 关键词:强夯法强夯置换法加固机理 概述 强夯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它通过一般10~40t的重锤和10~40m的落距,对地基上施加很大的冲击能,在地基土中所出现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上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工程实践表明,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使用经济等优点,因而被世界各国工程界所重视。对各类土强夯处理都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但对饱和软土的加固效果,必须给予排水的出路。为此,强夯法加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是一个在软粘土地基上进行综合处理的加固途径。 1.研究方向 目前,强夯法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以处理饱和软土为目的的低能级强夯技术;以处理高填土和深厚湿陷性黄土,以及消除湿陷为目的的高能级强夯技术;强夯与其他地基处理技术优势互补,发展成为组合式地基处理技术。 2、加固机理 强夯法是利用强大的夯击能给地基一冲击力,并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在冲击力作用下,夯锤对上部土体进行冲切,土体结构破坏,形成夯坑,并对周围土进行动力挤压。 加固机理图

强夯置换施工工艺

强夯置换施工工艺 2.21.1工艺概述 强夯置换法利用带有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反复将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并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和振动能量,在夯坑内不断填加石块、碎石或其它粗颗粒材料,强行夯入并挤开周边软土,在软土地基中形成大于夯锤直径的碎石墩,这种碎石墩一方面有置换作用,使建筑物荷载向桩体集中;另一方面是强夯加密作用,在强夯处理饱和细颗粒土类地基时必须给予排水的路径。 强夯置换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和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加固处理。 2.21.2作业内容 1.平整场地; 2.夯墩布置; 3.机械就位; 4.起吊夯锤到预定高度 5.自由下落夯锤夯击; 6.起吊夯锤到预定高度; 7.夯坑回填置换材料; 8.反复夯击回填料到与坑顶平; 9. 移位。 2.2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强夯置换处理地基施工结束后 28 天进行质量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2.强夯置换应采用动力触探对墩身密实度进行随机检验,检验数量为总墩数的 2‰,且不少于 3 根;采用静力触探检查墩间土的强度,每 3000 ㎡抽样检验 6 点。 3.强夯置换墩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单桩平板载荷试验,检验数量为总墩数的2‰,且不少于3 根。 2.21.4工艺流程图 强夯置换处理工艺流程见图 2.21.4。 图2.21.4 强夯置换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图

2.21.5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 一、工艺步骤 1.施工前先开挖、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至起夯面标高并做好防震措施。按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强夯锤及施工机械。 2.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 3.当地表土软弱或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粗颗粒材料的垫层,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 2 m。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4.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调整脱钩装置限位钢丝绳,使夯锤落高达到夯击能量的要求,开始强夯置换施工。 5.夯前观测孔隙水压力,每次夯击后均按相关要求的时间及频次观测孔隙水压力,以掌 握准确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 6.强夯及强夯置换施工时对每一个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7.夯击工作前,首先检验夯锤平衡状态,不能满足要求时,须采取锤边焊钢板或增减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衡,避免夯坑倾斜。 8.用水准仪测量夯击深度(零高度和累计差位)并记录。 9.夯击时,落锤保持平稳,夯位正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度过大,及时用级配良好的片石或碎石将坑填平并记录填料方量。 10.夯击过程中,边夯边往夯坑中填入天然级配砂卵石。当夯坑过深发生起锤困难或坑壁坍塌时向夯坑内填满料,记录填料数量。当夯点周围土体隆起影响时,应随时用挖掘机清理并运走,并补充缺失的砂石工作面层。如此重复直至达到规定的夯击次数及应满足的条件,完成一个置换墩体的夯击。每夯击 1 遍后,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 11.施工时做好现场测量控制桩、控制网、试验夯击位置布点等保护。 12.换夯点,重复步骤(3)~步骤(5)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施工。 13.重复步骤(2)~步骤(12),完成第二遍强夯置换施工。 二、质量控制 1.强夯的定位控制 主夯点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碎石桩的成桩效果和质量。为确保碎石桩的施工质量,施工前在建筑场地周围设 3~4 个永久性平面及高程控制点,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检查校核。 2.碎石桩置换体垂直度控制 (1)架立龙门架时应做到垂直平正。 (2)选择合适的脱钩器,保证脱钩后夯锤底面平行于地面,防止夯锤倾斜。 (3)强夯置换墩体材料应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 300mm 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总重的 30%,向夯坑内填料时,保证填料与上表面平,且填料级配均匀,避免一边粗料一边细料。 3.置换深度控制 置换深度是指主夯点的置换体高度,它取决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夯击能量。强夯置换引起的土体变形很大,选择夯击能量应大于普通强夯的夯击能量。在相同的夯能和地质条件下,轻锤高落距主要加固浅层土,重锤低落距主要加固深层土。在主夯点置换体成桩过程中,选择重锤低落的夯锤,在对桩间土实施低能级满夯时,选择轻锤高落距。置换深度的大小与夯锤直径有关。在夯能、夯距、与地质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夯锤直径越小,对地基土的贯入作用越好。为取得较大的置换深度,选择直径较小的夯锤。 4.各遍夯击之间时间间隔的控制 在夯能作用下,土体的压缩主要是土体孔隙体积的减小,土颗粒相应发生移动、挤密。对饱和软土而言,压缩主要是孔隙水被挤出。孔隙水的排出、土体颗粒移动、挤密都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只有当上一遍强夯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遍的强夯。根据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本次施工以 4 d 为一个周期。 2.21.6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 施工方案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大连普湾新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2013年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 (一期)三标段 路基强夯及强夯置换工程施工方案 审核: 编制: 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大连普湾新区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六号路(南4号路-南10号路)道路工程,K1+~K1+960、K2+060~K2+段场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厚度介于4~5m,松散,主要由粉质土混砾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设计要求采用强夯处理。K0+~K1+ 段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土厚度介于 1~2.5m,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混砾石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由于覆盖层较薄,设计要求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夯处理长度715m,面积44625㎡(夯击能2000KN·m),强夯超填土方量31238m3;强夯面积44625㎡。强夯置换处理长度92m,面积5608㎡,满夯面积5608㎡(夯击能1000KN·m)。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4)施工合同; 三、施工部署 1、项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情况如下: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全面管理工作 项目副经理:配合项目经理的具体管理工作 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 质检员:负责项目部的质检管理工作 安全员:负责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材料员:负责项目部的材料管理工作 项目组织机构图 3、资源部署: 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