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市隆盛田园绿色农业专业合作社马铃薯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议书

丰镇市隆盛田园马铃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合资马铃薯精制淀粉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精制淀粉得到长期发展,尤其是马铃薯加工的精制淀粉,在欧美及东南亚等发达国家十分走俏,并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中国马铃薯精制淀粉的企业甚少。因国外市场需求,为此外方着眼于中国并将在此投资马铃薯精制淀粉的项目。

二、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846万美元,固定资产701万美元,流动资金145万美元。

三、出资方式

外方以现汇投入占股份70%。

中方以厂房、场地及基础设施和部分资金投入占股份30%。

四、项目规模

年需马铃薯12万吨,年产马铃薯精制淀粉2万吨,副产品薯渣12000吨。

五、实施条件

厂区需占地4.2公顷,精制淀粉车间1000㎡,仓库1000㎡,电力1000KW、800KVW、

200KVA,变压器各一台,耗水120M3/H每小时,4T/H蒸汽锅炉、6T/H蒸汽锅炉及

2T/H蒸汽锅炉各一台,员工224人。

六、经济效益

年销售收入:1040万美元,年利润232万美元。

产品由外方90%销往国外。

七、合资期限

项目合资年限15年。

薯类产业化项目建议书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南江县马铃薯深加工建设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南江县农技站

(三)建设地点:四川省南江县寨坡乡

(四)资源状况

南江县是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和四川省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县,自然生态条件优越马铃薯是全县骨干农业产业。近几年来,在上级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狠抓了特色经济产业的开发,特别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基地建设,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2009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24.1万亩,总产量可达36.0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的33 %。农民生产的马铃薯主要作为饲料和部分食用,原材料资源丰富,开发建设马铃薯食品加工是一个高利润的项目,不但可以提高马铃薯商品价值,延长生产链,还能带动马铃薯种植区马铃薯品种的改良、产量的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是我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支柱产业项目,是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骨干项目。

(五) 投资估算

项目总共投资8000万元。其中加工设施投入6000万元,基地建设及其他投入2000万元。申请国家灾后重建资金6000万元

2、项目效益

达产后,可年加工马铃薯50万吨,可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项目投资回收期为3年。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马铃薯是南江农业增产增收潜力最大的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水稻,位于南江种植业第三大作物。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府提出的“在近年内把我省发展成全国马铃薯面积第一和产量第一”目标和把稳定全省粮食生产的“宝”押在马铃薯生产上的指导思想,再加快我县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增加脱毒种薯供给,扩大马铃薯脱毒良种推广面积,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促进马铃薯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全县马铃薯生产向产业强县跨越,使马铃薯产业真正成为引领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通过实施马铃薯深加工项目,提高马铃薯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2009年国务院将马铃薯生产列入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并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省农业厅将南江县确定为全省52个马铃薯良种繁育重点示范县之一。根据《四川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作方案》要求,全县到2012年粮食生产能

力达到6万吨,马铃薯是我县粮食增产的主要项目,但是全省还没有马铃薯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势在必行。

3、项目投资人概况(对拟引进投资商的要求)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薯片、薯条是最好吃的小食品,马铃薯淀粉、粉丝供不应求。在南江县创办马铃薯深加工企业有如下优势:在我县及周边县市有100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有充足的劳动力;四通八达的交通;充足的电力;完善的通讯设施。南江县县委、政府始终秉承“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时刻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美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最良好的信誉,最高的礼仪欢迎您的到来。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1、项目定位(地位及发展方向)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建设马铃薯食品系列加工项目,建立起马铃薯全粉及加工品、淀粉、专用淀粉、马铃薯方便食品等产品系列,使马铃薯加工工业成为中西部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要发展薯条、薯片多味食品、各类复合薯片及全粉等快餐以及方便食品大规模马铃薯淀粉生产基础上发展淀粉衍生物的生产。

实现从品种选育、种薯生产、商品薯及原料薯的生产、预处理、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包装、储运、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管理、统一规划和实施;引进马铃薯全粉、薯片、薯条、脆片、膨化食品等生产工艺设备,生产全部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建立专业的马铃薯生产质量检测体系,规定用于膳食、餐馆、工业加工等不同的指标要求,对各种马铃薯加工品的制作方法,产品质量、包装等严格操作规范和标准。

发展方向:

1、品种专用化。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和不同加工需要的品种确定发展食品专用型、淀粉专用型、油炸专用型、全粉专用型等品种。如美国的大西洋、考外特、斯诺顿和加拿大的夏波蒂等世界著名的油炸型马铃薯专用品种。

2、生产规模化。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规模化的大型加工企业,以获得规模效益,占据全国及世界马铃薯淀粉市场。

3、技术高新化,采用当今国外马铃薯加工业方面的高新技术,使马铃薯加工业向着节水、节能、高效率、高质量、高利用率、高提取率等方面发展。

4、质量控制全程化。引进发达国家在马铃薯食品加工业方面采用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产品质量和食物安全。

2、项目选址

1、建设地点:拟定在我县流坝乡建立马铃薯加工厂房面积50亩,开发马铃薯系列产品,并在全县建立25万亩标准化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县市马铃薯产业大发展。

A、区域综合环境

(1)、地理环境:南江县位于盆周川东北米仓山南麓,地跨东径

106°25′—107°27′、北纬31°52′—32°45′,东接通江,南依巴中,西靠旺苍,西南抵苍溪,北与陕西南郑接壤。境内最高海拔2508米,最低海拔360米,地势南低北高,幅员面积3417平方公里,全县辖48个乡(镇)、526个村、5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8万人。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60.2%,全县有耕地68万多亩,其中旱地43万亩。马铃薯常年种植24万亩,周边县市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

(2)、生态环境:南江属北亚热带秦巴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年降雨量1188毫米,日照光时数1570小时,年总辐射96。8千卡/cm2,无霜期259天,相对湿度72%。光照充足,水源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土壤酸碱度等十分适宜优质马铃薯的生长。全县北部山区更是繁育马铃薯良种的基地。(3)、土质特征:南江县马铃薯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以上地区,地形地貌属斜式单面低山、浸蚀台坎状窄谷低山和侵蚀单斜构造中低山;分布着大量的长条状小台梁和低缓丘包状残积平坝。土壤以红糯泥、棕紫泥为主,PH值在5.5—6.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B、局部环境

1、生态条件优良。南江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厂区内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越,是天然的绿色食品的最佳生产区域。

2、领导重视。县委、县府领导非常重视我县马铃薯深加工产业项目开发,成立了由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把马铃薯加工项目作为全县骨干项目。该项目实施由县农业局确定专人负责。

3、基础设施完备。南江县城距县内的乐坝火车站50公里,达广高速正在建设,南汉高速公路正在筹建,距广元、陕西省汉中市均为150公里左右,县内村社公路相通,交通、通信、能源等安全有保障。

4、技术力量有保障。全县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农技服务网络,成立了科技顾问团和科技研究所,全县现有从事农技推广的高级农业科技人员8人、中级农业科技人员66人、助理农艺师72人、技术员112人,技术服务体系健全。

C、周边环境

我县及周边县市都大多数作为蔬菜食用,加工的产品除淀粉、粉丝、酒精等几个品种外,其它却寥寥无几,且加工转化比例不高。单一的淀粉加工使我县马铃薯加工转化停滞在初级产品加工阶段,马铃薯薯条、薯片等精深系列产品的开发与加工在我县尚属空白,严重影响了产业链条的延伸。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机械科研单位已经研究开发出马铃薯淀粉和变性淀粉生产设备,并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对于开发我县马铃薯产业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3、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2008年是联合国确定的马铃薯年,马铃薯是世界也是我国第四大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加、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大宗粮食作物种植效益的不断下降以及水资源的短缺和膳食结构的改善,马铃薯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我国的马铃薯加工率很低,仅占14%,且多为粗制淀粉和粉条等,直到近几年才有少数小型食品加工厂生产马铃薯炸片。

我县是四川省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县,常年种植24万亩,产量可达30余万吨,大多数作为蔬菜食用,加工的产品除淀粉、粉丝、酒精等几个品种外,马铃薯的价值没有充分实现,农民种植效益低下。

国外在本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马铃薯的工业化深加工,目前世界上70 %以上的马铃薯都被深加工升值。以马铃薯为原料可加工生产2000多种类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化工、纺织等工业之中。

马铃薯用传统方法加工成淀粉,可增值30%左右。若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深加工,加工成乳酸可增值3倍,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可增值8倍,生产环状糊精可

增值20倍。特别是用于生产一些市场紧俏的精细化工产品,最高可增值30倍左右。

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马铃薯原料,发展马铃薯加工业有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因此开发马铃薯深加工,不仅可以变我县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还对恢复灾后重建,解决就业,实现县域经济腾飞都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

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1、本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目标:建设马铃薯全粉及加工品、淀粉、专用淀粉、马铃薯方便食品等产品系列加工企业,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使马铃薯加工业成为西部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总体规划布局

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利用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推行国际化、标准化生产,不断推出包装新颖、产品质量稳定的系列新产品,努力扩大总量,开发特色产业,组织专业队伍,高起点、大规模抓宣传、抓营销、建基地,创立品牌、挤占市场、革新技术、挖潜增效、推广绿色食品技术。让其产品进超市、进院校、进军营,以促进集团消费,拉动优势产业。

县上成立“优质马铃薯深加工开发建设项目”办公室,由县委副书记、县府副县长为县级挂联领导,农业局为责任部门,负责马铃薯加工开发和原料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协作,极力推进产加销的有机结合,严格资金管理。资金到位后,项目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

3、功能分区

原材料收购初加工区、淀粉系列加工区、马铃薯食品加工区、生活区。

4、建设周期

从2009年3月开始项目立项,2011年底全面完成投入生产。

5、项目经营思路

以马铃薯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真正实现马铃薯富民裕县的目的。

五、项目财务分析

1、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共投资8000万元。其中加工设施投入6000万元,基地建设及其他投入2000万元。申请国家灾后重建资金6000万元

2、项目效益

达产后,可年加工马铃薯50万吨,生产马铃薯淀粉5万吨、马铃薯全粉5万吨、马铃薯变性淀粉5万吨、油炸薯片1万吨、复合薯片2万吨、速冻薯条2万吨。

A、收入

按年加工50万吨马铃薯计算,可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B、营业税及附加

年实现营业税及附加可达1.09亿元。

C、项目投资回收期

项目投资回收期为3年。

3、项目社会效益

马铃薯食品开发利用潜力很大,除常规的淀粉、粉丝、酒精产品外,还可大量加工成油炸薯片,与其他原料混合后制成形状各异的膨化食品,发展以油炸薯片、复合薯片、速冻薯条是我国市场发展较快的三种马铃薯休闲食品。

马铃薯食品加工一个新型加工工业,也是一个高利润的项目。马铃薯食品是在我国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我国目前在马铃薯食品人均年耗量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存在巨大的差距。若按13亿人口年人均马铃薯食品10kg计算,则年需马铃薯食品约130万t。可见,马铃薯食品在我国存在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空间。建设年产20万吨精品马铃薯加工企业,项目区8万多户、50万人口稳定脱贫致富,财政增收1000万元,转化富裕劳动力5万多个,可安排500人进加工企业工作,通过精深加工后,增加产值10亿元,仅此一项可使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230元。同时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全面带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使马铃薯产业成为我县财源建设支柱产业。除此之外,还能带动马铃薯种植区马铃薯品种的改良、产量的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开发西部灾后重建都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项目的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加工马铃薯50万吨,生产马铃薯淀粉5万吨、马铃薯全粉5万吨、马铃薯变性淀粉5万吨、油炸薯片1万吨、复合薯片2万吨、速冻薯条2

万吨。年销售收入20亿元,年利润352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44%。

6、还款计划

项目自2012年建成生产后,2013年还2000万元,2014年还2000万元,2015年还2000万元。

合资年产一万吨马铃薯淀粉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介绍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富含淀粉、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及纤维素,营养价值高,而且制作食品方便,口感较好,价格低廉,因而深受人们喜爱,但同时又具有不易贮存的特点。

马铃薯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极广,具有种植面积大、产量大、产品市场大、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据中国农业年鉴统计,目前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7000多万亩,年产量7000万吨,是世界上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随着国际经济的重心东移,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销售基地。

近几年来,中国马铃薯加工业迅速发展,消费者食物结构的改变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增加,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些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生产基地,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该项目立足于本地丰富的原料资源,生产出的产品附加值高,投资建厂将带来具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马铃薯淀数具有颗粒大、粘度高,而且以其为原料生产的淀粉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决定其在食品、化工、纺织、医药、饲料、造纸等许多方面的大量应用,因此国内外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二、投资规模

总投资额:5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4000万元人民币。

三、投资方式

外方以现汇投入占股份70%。

中方以厂房、场地、设施及部分资金投入占股份30%。

四、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年产量:10000吨。

五、建设条件

电:2000KW/天,水:6000吨/天,煤:20吨/天, 员工:185人。

六、经济效益

销售收入4200万人民币。

销售:产品100%由外方销售。

七、合资年限

项目合资年限15年。

本公司还供应上述产品的同类产品:

上一篇>> 马铃薯深加工方法 下一篇>> 马铃薯制品的市场前景乐观 南华县10万吨生态无公害马铃薯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发稿时间:2010-12-16 8:48:19】 【作 者:南华县招商局 南华县农业局】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南华县管理员】 【稿件来源:南华县招商局 南华

县农业局】 【审核发布:南华县管理员】

项目地点:南华县工业园区

项目背景:南华县地处滇中高原,川、滇交通要道,国道320线、省道217线(南永二级公路)和广(通)大(理)铁路、楚(雄)大(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华)大(楚雄市大国口)公路始于始于县城;南

(华)景(东)公路直通普洱市景东县,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交通十分便利,素有“九府通衢”的美誉,是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历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全县总面积2343平方公里,共6镇4乡128个村(居)民委员会。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23.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91182人。南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以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兼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气候长年约略同,不寒不暑似春融”,适于薯类的生长。同时我县供电设施齐全,电力保障充足;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县,通讯方便快捷;供水、排水系统较为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加速生态环境建设,推动我县农业产业跨跃式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变财源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我县历届县委、政府始终将发展将生态无公害马铃薯等绿色食品作为南华县优势产业进行优先发展,为优质马铃薯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南华现阶段主要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五选2号、合作88、会-2号,其中五选2号全年种植面积达4,000亩。该品种适宜性广、抗病率强、株型紧凑、结薯集中,株高80-90cm,黄皮黄肉,芽眼少,食味好,生育期110天至125天,产量高,平均亩产达2,000—2,800公斤,商品率高,薯型圆形或椭圆形。经过历年的发展, 2010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5万亩(主要分布在:五街镇2.5万亩,沙桥镇天申堂2万亩),总产量10万吨,产值近1亿元。

市场前景:马铃薯是世界五大作物之一,不但营养价值高,还有和胃、健脾、益气之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胃溃疡、十二脂肠溃疡、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和皮肤湿疹等疾病。西方营养学家将马铃薯列为全营养食品,欧美人的饮食中几乎餐餐都离不开马铃薯。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比例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含量稍低。许多国家又把马铃薯称为“地下苹果”,但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却大大高于苹果。马铃薯中所含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蛋白质是其5倍,B族维生素是其4倍,各种矿物质为几倍至几十倍不等。马铃薯全粉是优良的食品原料和添加剂,分为雪花粉和颗粒粉,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制作的休闲小食品,如马铃薯粉条、粉丝、薯片等快餐食品、儿童食品,属天然有机食品,具有低脂肪、低热能、低糖等特点,味道好,营养丰富。2008年公布的我国新膳食指南中强调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以满足合理膳食结构需要。随着马铃薯营养价值被认识,马铃薯精深加工项目无论是其市场价格还是市场容量,都有极好的发展空间和广阔前景,马铃薯资源开发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内容:拟引进马铃薯生产、精深加工及营销龙头企业,扶持农户将改良品种及新品种进行连片种植,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及科技措施推广应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研发生产马铃薯全粉、精淀粉及粉条、粉丝、薯片等系列产品,统一包装销售,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

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0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

效益分析:仅以加工马铃薯全粉为例测算,当前马铃薯全粉市场价为8600元/吨,以建设投产消耗5万

吨马铃薯原料规模测算,全年可生产全粉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6880万元,税后利润1300万元。若结合开发马铃薯全粉、精淀粉及粉条、粉丝、薯片等系列产品,产品附加值高,项目投资回报快,预计项目投资回收期为一年半。

合作方式:合资、合作、独资均可。

联系单位:南华县招商局南华县农业局

联系人:刘文涛刘国辉周发光

联系电话:0878-******* 0878-*******

0878-*******(传真)

E-mail: nhzsjbgs@https://www.360docs.net/doc/788520988.html,

一、基本情况

翁牛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部,地处东经117°49′——120°43′,北纬42°26′——43°25′。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84公里,总土地面积1782万亩。全旗辖27个乡苏木镇,340个村委会(嘎查),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乡村劳动力20万人。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2580—3000小时,年均气温西部0℃,中部5.8℃,东部6—7℃左右,≥10℃积温1100—3100℃,无霜期90—140天,年降水量350—450毫米。干旱是制约我旗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在全旗现有的200万亩耕地中水田面积为20万亩,旱田面积为180万亩,其中水浇地50万亩,旱坡地130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5%,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区的17个乡镇。耕地土壤类型以粟钙土为主,全旗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0.98%,其中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的面积为14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

糜黍在我旗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现已成为我旗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科技推广力度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糜黍生产有了长足发展,且具相当规模,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单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年播种面积最高达15万亩左右,最低在10万亩以上。2002年播种面积为13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总产糜黍975万公斤,平均单产75公斤;二是相继引进推广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种,糜黍质量明显提高,如疙瘩黍、山西红黍、大黄糜子、大红糜子和33套糜子等,乡村和特色风味浓厚。

由于我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生产的糜黍无公害、无污染,营养丰富,品质好,属纯天然绿色食品,特别深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青睐,糜黍及其制品已销往北京、呼市等国内大中城市,并出口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主要产品有精制黄米、黄米面、炒米等。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糜黍制品的需求量也将逐步增加,我旗的糜黍生产日益呈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层次发生了质的变化,糜黍制品已成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相当比重,尤其是本地区为蒙古族聚集地,人们具有善食黄米、黄米面、炒米的民族生活习俗,需求量将越来越大,而我旗具有发展糜黍生产所需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且在国内外市场已具很高的声誉。因此,通过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建设来加快优质糜黍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特色优势,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发展特色农业的实际需要。

2、建设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我旗旱地面积大,分布区域广泛,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二十多个乡苏木镇。农业是这些地区的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种植业以糜黍为主。通过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建设来引导和带动糜黍生产向着高产、优质化的健康方向发展,通过创名牌、提高品质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增加规模以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建设对于促进糜黍生产发展,充分、合理利用我旗的山旱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建设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需要。我旗的糜黍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寒山地和干旱地区,糜黍在区域分布和种植季节上具有互补性和不可取代性,并且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作物选择,也是这些地区救灾作物的重要选择。

4、建设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是应对加入WTO的需要。我旗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与发达国家相比成本高、品质差,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低,市场销售不畅。而近年来糜黍的市场前景却十分看好,销售潜力大,糜黍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功能,而且由于生长在自然的生态和耕作环境中,多是绿色食品,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出口创汇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5、建设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一是我旗的糜黍虽然种植面积较大,但种植相对分散,单产低,2002年全旗糜黍平均亩产仅为75公斤,增产潜力大;二是生产用种多乱杂,品种混杂严重,缺乏优质专用品种和特色品种,品种统供率低,栽培与管理水平不高,混种混收混销现象严重,急需提纯复壮,推广优质专用品种,提高糜黍质量。建设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就是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规模化种植来增加产品产量,提高品质,进而带动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市场流通和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尽快实现产业化经营。

6、建设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是我旗糜黍生产的实际需要。随着我旗糜黍生产的稳步发展,良种体系建设滞后现象愈加明显,糜黍品种单一、种子退化、品种下降、产量低而不稳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对良种的需求迫切,因此,如何尽快加强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建设,培育出一批适合本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良种是农民最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建设势在必行。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我旗的生产条件适合优质糜黍生产。翁牛特旗具有较好的光热资源和土地条件,年日照时数2850—3000小时,有效积温1100—3100℃,无霜期90—140天,年降水量350——450毫米,年均气温0—7℃。现有适宜糜黍种植的耕地面积达120万亩,土地资源丰富,日照充足,雨热同期,病虫害种类少且发生轻,尤其是远离工业区,工业污染少,大气、水质良好,环境质量高,农药使用量少,是我国少有的一片绿色净土,非常适合优质糜黍生产。

2、糜黍市场需求增加,宏观环境适宜。一是糜黍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早已成为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传统食品,由于其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糜黍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市场潜力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二是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产品冲击较大,而糜黍市场却一直比较通畅,价格平稳,一般为1—1.2元/公斤,幅度变化不大,农民通过市场流通获得了即现实又突出的经济实惠,种植糜黍的积极性较高,从而为糜黍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生产和发展潜力巨大;三是在产品加工开发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加工的产品主要以精制黄米、黄米面、炒米为主,同时拥有一大批农民经纪人队伍,可确保糜黍及其制品的销售;四是农民的良种应用意识强,需求旺盛,优质糜黍的良种生产市场潜力大,销售渠道通畅,从而为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3、技术条件成熟,科研实力雄厚。翁牛特旗农业局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农研所、种子公司、种子管理站、土肥站等站所办公司18个,27个乡苏木镇均

建有农业技术推广站,近三年来共完成农业试验示范项目18项,推广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等农业适用技术1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奖25项,其中自治区级4项,市级8项,旗级13项,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糜黍新品种13个。多年的糜黍种植,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及丰富种田经验的广大人民群众,已形成了旗乡村组健全的农业技术科研推广网络。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机构完备,科研设备齐全,推广技术先进,为此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4、交通、通讯便利。我旗的交通网四通八达,与全国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沈阳、天津等地相毗邻;27个乡苏木镇均已开通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网络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移动通讯日益完善,为糜黍的生产、运输、销售创造了条件。

四、市场分析预测

1、糜黍生产市场前景广阔。糜黍在我旗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比重,不管从质量和效益来讲,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特别是随着人们对膳食结构的多样化、营养化的市场需求,对优质糜黍的需求量将逐步加大,提高糜黍产量和品质十分必要。目前我旗的糜黍年产量仅为1万吨左右,其中优质糜黍所占比例不到5%,因此发展优质糜黍生产前景广阔。

2、糜黍生产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据统计我旗从1997年—2002年,全旗糜黍平均种植面积均在12万亩左右,年产糜黍0.6—1万吨,平均亩产60公斤。另据有关专家对我旗地域、气候、土壤条件的分析预测,我旗有条件种植糜黍面积达120万亩,产量也可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但近年来因受干旱条件的影响,播种面积和单产增长缓慢,这对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业效益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建设,稳步提高糜黍种植面积与产量在我旗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生产比较优势突出。我旗山旱地占全旗耕地总面积的66%,而且大部分分布在高寒丘陵地区,土壤相对瘠薄,养分含量低,种植其它作物投入大,收益小,而糜黍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特点,适宜在这些地区种植,而且不与高产作物争地,比种植其它作物比较效益要高得多。

4、进占糜黍产品市场可实现我旗农民与糜黍生产企业的双赢。发展糜黍生产从种田农民的角度来讲,可以减少种地成本,提高种田效益,产出的糜黍也很少存在“卖难”现象,因此增加了收入,避免了有些作物品种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但由于我旗糜黍种植相对分散,优质糜黍生产量低,很难满足企业对生产原料的

需求,因此发展糜黍生产,建设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对于农民增收,企业增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五、项目建设地点的基本情况

拟定此项目主要在山嘴子乡、头分地镇、五分地镇、毛山东乡、广德公镇实施。这五个乡镇是翁旗糜黍的主产区,1998年—2002年糜黍平均种植面积在8万亩以上。同时由于多年的糜黍种植,使当地广大农民掌握和积累了成熟的糜黍种植技术。

六、项目技术标准与主要技术内容

1、技术标准

(1)统一技术规范。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项目实施运作,从种到收的各个生产环节要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2)统一质量标准。制定科学的项目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好项目管理责任制。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执行项目质量验收标准,保证资金到位,人员到位,技术服务到位,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的各项指标。

(3)统一产品品种。良种基地内所生产的糜黍优质品率要达到80%以上,种子合格率要达到90%以上。

2、技术内容

(1)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2)推广种子包衣技术。

(3)实行轮作倒茬,精细整地。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5)增施有机肥,推广平衡施肥。

(6)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

(7)适时收获,合理贮藏。

详见翁牛特旗优质糜黍原良种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七、项目建设年限、地点与规模

1、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年限为两年,即:2003年——2004年。

2、项目建设地点

原良种基地在翁旗中西部地区的山嘴子乡、头分地镇、五分地镇、毛山东乡、广德公镇组织实施;

3、项目建设规模

此项目计划2003年实施5500亩,2004年实施面积达到11000亩。

八、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

1、建设目标

计划通过2003—2004两年建设,建成优质糜黍原良种繁育基地1.1万亩,年产优质糜黍良种150万公斤;带动旗内生产基地20万亩,基地内平均亩产优质糜黍100公斤,实现总产2000万公斤。

2、建设内容

(1)建设标准化原良种繁育基地1.1万亩,基地内实现田水林机路综合配套。

(2)以旗农研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技术依托,进行优质糜黍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建新品种试验田100亩,用以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

(3)完善种子供应体系建设,配备相应的烘干、精选、加工、包装设备。

九、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预计项目总投资需300万元,其中:

(1)建设优质糜黍原良种繁育基地1.1万亩,其中原种繁育基地1000亩,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需投资200万元。

(2)配套种子烘干、精选、加工、包装设备需投资100万元。

详见附件:翁牛特旗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2、资金筹措

完成项目建设总需投资300万元,其中:

(1)国家投资200万元。

(2)地方配套100万元。

十、项目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年生产优质糜黍良种150万公斤,若生产成本每公斤按0.6元、销售价每公斤按2.0元计算,年可获纯利210万元;带动旗内生产基地20万亩,年产优质糜黍2000万公斤,以每公斤1.0元计算,年产值2000万元,比项目实施前(2000、2001、2002三年平均)亩增产30公斤,总增产600万公斤,增加产值600万元。

2、社会效益

此项目完成后,可大大增加我旗糜黍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糜黍产量和品质档次,充分发挥我旗的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特色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地方经济。同时,还可为周边地区及我国北方其它糜黍种植区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良种,通过良种的更新与推广,充分发挥良种的提质增效优势,推动整个糜黍产区的生产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十一、项目实施主要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旗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搞好项目任务落实、资金筹措及有关事宜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工作。

2、资金管理措施

项目资金采取专项管理的办法,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旗审计、财政和项目实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对项目资金进行跟踪管理,实行“三专一封闭”的资金管理制度(即:开设专户、设立专帐、设置专人,项目资金实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任何单位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以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

3、技术保障措施

项目承担单位以自身技术为依托,加强农科教相结合,认真搞好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实施;科技人员要实行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的方式,开展科技承包,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项目的科技含量。

4、抓好产销衔接

积极与市场对接,拓宽营销领域,搞好订单生产;积极组织好农民经纪人队伍,搞好产品销售,努力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翁牛特旗优质糜黍原良种基地建设

糜黍亩产150公斤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优质糜黍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各项目区都要做到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种子品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量标准。

一、精细整地,合理轮作

1、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秋翻,深度为20厘米左右,搞好耪压,蓄水保墒,播前压地。没有进行秋施肥的地块要进行春施,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1500公斤。

2、实行糜黍轮作倒茬,做到糜黍不重茬,一般地块采用3—4年一个轮作周期,前茬以豆茬、马铃薯茬为好,玉米、小麦亦可,不与谷子轮作。

二、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全苗

1、精选良种。选用优质糜黍品种山西红糜、紫杆白黍、大黄糜子、大红糜子等,播种前用15%的盐水选种,将杂质漂出精选后,再用流动清水冲洗净盐分。

2、种子处理。将选好的种子用种衣剂和抗旱剂拌种处理。

3、适时播种。当耕层土温稳定通过12℃时进行播种,行距30—40厘米,播深4厘米左右,亩播量1.5—2公斤,播后及时镇压2次。

4、增施底肥。亩施磷酸二铵5—7.5公斤,尿素1.5公斤。

三、加强苗期管理,防治病虫

1、疏苗、定苗。以3—4叶期为宜(一般出苗后5—6天),亩留苗7—8万株。

2、中耕除草。结合定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

3、防治苗期虫害。适时用毒饵、毒土防治蝼蛄和地老虎等。

四、促壮株,育大穗

1、清垄。在第二次中耕除草时,人工拨除野糜子。

2、追施拨节肥。结合趟地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或碳铵20—30公斤。

3、防治病虫害。如发现粟灰螟、粟茎跳甲、草地螟,应及时防治,一般亩用氯氢菊脂20毫升;发现黑穗病株及时拨除深埋或烧掉。

五、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

后期若发现早衰现象,可用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作叶面喷施,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50—75千克喷雾;或亩用喷施宝5亳升,兑水30千克喷匀,保护功能叶片,防止早衰,增加千粒重。

六、适时收获

绝大部分糜黍顶部进入完熟、中部进入蜡熟、基部籽粒不带青色即可收获,以防落粒或受风、雹、冻灾害造成产量损失。

(一)项目名称

薯类产业化

(二)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用地100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建设薯类加工企业。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年加工高淀粉马铃薯20万吨,红薯5万吨。年产马铃薯精制淀粉3.5万吨,红薯淀粉0.8万吨,膳食纤维0.5万吨,植物蛋白0.4万吨。

(三)建设地点

巴中市巴州区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背景

巴中市巴州区位于四川东北部丘陵地区,是农产品资源生产大区,年薯类产量达到9万吨,全市产量33万吨以上。目前,由于无企业收购深加工,只能靠鲜销或用作饲料,商品率不到30%,加工率低于3%。

(二)建设必要性

1、基地可靠

我区每年薯类种值面积达30万亩以上,是本地农民传统种值品种,如有加工企业带动种值面积还可扩大。

2、条件优越

我区森林覆盖率47.5%,无大中型工业企业污染,空气、水质、土壤、气候、风向等自然条件非常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被国家确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3、服务到位,全区有家业科技人员2100人,其中高中技术人员460人,农技服务到村入户。

(三)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2009年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方案》,规划全省马铃薯面积力争达到1150万亩,总产量1438万吨,马铃薯商品率达50%、加工率18%。要求建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145万吨以上,马铃薯平均亩产1200公斤,种薯农户人均增收50元以上。市、区政府也把马铃薯资源列为重点农产品加以发展,并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农户种植,鼓励企业投资加工开发。巴州区近期规划在省道和县道公路沿线建立马铃薯示范基地10万亩,其中,在柳林、曾口、清江、巴州镇种冬熟品种3万亩,在恩阳、玉井、巴州镇种秋熟品种1万亩,在寺岭、梓橦、平梁等乡镇建立6万亩脱毒、春熟品种基地。

(四)项目的投资人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