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半截蜡烛》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关于半截蜡烛的故事,同时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能力目标:

1、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

2、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心理描写,可以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反应人物的心里。

情感目标:

1、能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义必胜”里的第二篇文章。

《半截蜡烛》是记叙文,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秘密传递情报的法国人伯诺德夫人及其两个孩子,为了保住情报,与德国法西斯军官巧妙周旋,最终保全情报的事。《半截蜡烛》故事性强,孩子乐于阅读。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代背景孩子们是缺乏了解的,对德国法西斯的残暴、伯诺德夫人一家所面临的危险可能也仅限于文字的理解,绝对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另外,文中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特别细腻,着力表现出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这一写作特点也应引导学生细读感悟。故事发生在保家卫国的战争时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讲述的。

蜡烛,已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只是偶尔在我们的生活中露一下脸。本文以“半截蜡烛”为题,突出蜡烛在文中的独特地位。它是伯诺德夫人藏匿秘密情报的所在,它是突然闯进家中的德军的照明之物,它维系着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的生命之线,维系着情报站的生死存亡,维系着大批军人、国家的利益命运!全文以半截蜡烛为线索,层层推进,让读者的心随着它的点燃、熄灭、点燃而一次次揪紧!

教学重点:

可以蜡烛为重点引导学生熟读文本,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读中思,读中悟,使得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受爱国的情怀。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音频

四、教学方法

“半截蜡烛”是本文的眼点,它贯穿全文,通联全篇。教学伊始,我围绕这个“点”引导学生提问: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学生静心读题,用心揣摩,一连串的问题很快出现,提出的问题有:这到底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里藏着怎样的故事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主动走进文本。

“半截蜡烛”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在伯诺德夫人一家看来,却比他们的生命还重要。为了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终保住了情报。“半截蜡烛”两次背德军点燃,本来就剩半截的蜡烛,此刻越烧越短,随着时间的流逝,烛油的流淌,形式相当严峻。为了让学生能融入文本,体察斗争的惊险,我设置了以下两个环节:

(1)范读设置情境。课文的第3-7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几处环境描写看似平常,细心阅读却触目惊心。这时候老师的得体范读,配上紧张的音乐渲染,学生很快融入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学生的紧张情绪一下子显露出来,这时候,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最能看出当时惊险的句子,为学习下文做好了铺垫。

(2)品读置身情境。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伯诺德夫人心中的焦急。这好似置身在紧张的情节和气氛中,真正达到了“入其境,通其心”的境界,读出的不仅是声,而且是惊险的场面,涌动出的更是生命的灵性。这篇文章情节性强,任务刻画生动形象,语言细腻,处处闪现出人心高的光芒,因此,感悟三个人物的内在品质是文章的关键。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学时,我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感悟文本,自主发现文本中人物的光华。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同学们,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同学们播放一些二战期间的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779244578.html,/i?word=%B6%FE%D5%BD%CD%BC%C6%AC&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pn=37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半截蜡烛》就是发生在当时的一个真实故事。(板书课题)来,齐读。齐读课题。下面同学们听一下本课的课文朗读。

https://www.360docs.net/doc/779244578.html,/programs/view/xn8vvhUi8PA/

2、课文咱们都预习了,谁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

(一)感知内容

1、结合预习说一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1、)出示句子“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2、)这个主意绝妙在哪里?

2、过渡:可是,一天晚上,这绝妙的主意却经受了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

3、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全班朗读这一段。

(二)研析情节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些危机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

1、自学课文,要求:(1)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先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读,再次体会。

(4)小结:出示句子“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能不能去掉?

是的,危机只是暂时过去了。我们看看,杰克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投影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1、师: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杰克?杰克是不是真的要生火?“慢慢”杰克让自己显得更平静,更自然些,不让敌人看出破绽。(生说)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表现,咱们想想他站起来前,心里可能想了些什么?

2、你能否通过朗读,读出他的勇敢、镇定。

3、师:你还从哪儿也能看出他的勇敢、镇定?)

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指名读,既然端不走半截蜡烛,为何还要生火?

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已经到了斗争的最后时刻,气氛怎么样?(紧张)课文是怎样描写的?1、出示句子: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说它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这里的“似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谁能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紧张气氛读出来。

2、师:能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此时的险情吗?(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故事的最终结局却是“峰回路转”,令人意想不到。同学们,是谁最终保住了秘密,保住了一家人?(齐答)

投影:(突然,杰奎琳……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她的努力为什么能成功呢?大家先自己读课文想一想,看看能够找到几点理由。自己研究,然后交流。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

教师小结:时间刚刚好,敌人最终都没有怀疑到这半截蜡烛上,一家三口的努力终于化解了这场可怕的危机。

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1、面对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是什么给了一家三口这样的勇气和力量与敌人斗智斗勇呢?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师: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伯纳德一家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面对这一家,面对二战,面对这些军官,你有哪些话想对他们说?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奖状,你想象上面会写些什么呢?

六、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https://www.360docs.net/doc/779244578.html,/s?wd=%B0%EB%BD%D8%C0%AF%D6%F2%CF%E0%B9%D8%C4%DA% C8%DD&opt-webpage=on&ie=gbk

六、板书设计:

6、半截蜡烛

保护情报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巧妙周旋

三、教学反思

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课件辅助呈现,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通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一、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整堂课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如:上课伊始,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意,明确了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再通过引读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使心灵受到激荡,深入地理解情况之危急,心于是随之跳动,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如课上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切实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个人感受,读后有所想,有所为,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

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如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让学生自己考虑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我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你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这种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使学生真正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和人物的个性特征.

一、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学校:潍坊市临朐县柳山镇柳山小学姓名:杨雪梅

职称:二级教师电话:0536******* 电子邮件:yangxuemei.8000@https://www.360docs.net/doc/779244578.html,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柳山镇柳山小学

本人于201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现担任语文教学已将近两年。在教学上,本人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严谨教学。我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只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