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暴雨径流模拟分析研究

浅谈城市暴雨径流模拟分析研究
浅谈城市暴雨径流模拟分析研究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汇总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谭炳炎汇编 二○○八年四月于成都

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 (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 0.6的地区:Cs≒3.0 Cv Cv<0.45的地区:Cs≒4.0Cv Cv24 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 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 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 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 当t<1小时:取n=n1;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 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n2; 求法:(1):查图(!) (2):采用当地资料; 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 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使用时首先查出所在地的H1/6、H1、H6、H24、Kp后,计算相应的H1/6p、H1p、H6p、H24p、值。再按需要求算各时段的设计暴雨量。 A、当历时t=1/ 6~1小时范围内: H tp =S p·(t)1—n1/6 = H1p·(t)1—n1/6=H1/ 6p·(t/6) —1 n 1/6 式中:S p = H1p·1n—1= H1p =H1/ 6p·(1/6)n1/6—1 n1/6=1+1.285 lg(H1/ 6p/H1p)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方法

暴雨强度:指单位面积上某一历时降水的体积,以升/(秒?公顷)(L/(S?hm2))为单位。专指用于室外排水设计的短历时强降水(累积雨量的时间长度小于 120 分钟的降水) 暴雨强度公式:用于计算城市或某一区域暴雨强度的表达式 二、 其他省市参考公式: 三、暴雨强度公式修订 一般气候变化的周期为10~12年,考虑到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异常,5~10年宜收集新的降水资料,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订,以应对气候变化。 工作流程: 1.资料处理; 2.暴雨强度公式拟合(单一重现期、区间参数公式、总公式); 3.精度检验; 4.常用查算图表编制; 5.各强度暴雨时空变化分析 注意事项: 基础气象资料 采用当地国家气象站或自动气象站建站~至今的逐分钟自记雨量记录,降水历时按 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分钟共11种,每年每个历时选取 8 场最大雨量记录; 年最大值法资料年限至少需要 20 年以上,最好有 30 年以上资料; 年多个样法资料年限至少需要 10 年以上,最好有 20 年以上资料。 统计样本的建立 年多个样法:每年每个历时选择8个最大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有效资料样本按从大到小排序排列,并从大到小选取年数的 4 倍数据,作为统计样本。 年最大值法:选取各历时降水的逐年最大值,作为统计样本。 (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宜采用年多个样法,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年最大值法。若采用年最大值法,应进行重现期修正) 具体计算步骤: 一、公式拟合

1.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拟合 最小二乘法、数值逼近法 2.区间参数公式拟合 二分搜索法、最小二乘法 3.暴雨强度总公式拟合 最小二乘法、高斯牛顿法 二、精度检验 重现期~10 年 < /min < 5% 三、不同强度暴雨时空变化分析 城市暴雨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1)各历时暴雨年际变化特征——可通过绘制各历时暴雨出现日(次)数的年际变化图,分析各历时暴雨的逐年或年代变化特征。 (2)暴雨样本年际变化特征——可以各年降水数据入选各历时基础暴雨样本的比例外评价指标,分

(Hydrolab Basic)广东水文水利计算软件使用手册

(Hydrolab Basic)广东水文水利计算软件使用手册 1软件主界面组成 HydroLab项目管理 HydroLab软件是以工作区和项目的概念管理用户的设计工作。在使用本软件时,工作区是必需的。一个工作区可以包含多个项目。对于已有的项目,也可以添加到另外的工作区中。 HydroLab的用户可以打开已保存的工作区以及工作区中的项目,在做出修改后对项目进行保存。在打开的工作区环境中,用户可以添加新项目、添加已有项目、复制删除已有项目、重命名项目。 在进行一个新的工程设计计算时,用户需要建立新的工作区,然后在工作区中添加所需类型的项目,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设计。 每个工作区最多支持32个工程项目。 1、新建工作区: 可以通过“文件”->“新建”->“工作区”或者“文件”->“新建”->“项目”建立一个工作区。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建立空白工作区,而后者建立工作区的同时把建立的项目放到工作区中。

2、打开工作区: 可以通过“文件”->“打开”或者工具栏图标打开保存在磁盘上的工作区。工作区文件的格式为“.woa”。 3、新建项目: 可以通过“文件”->“新建”->“项目”新建项目。

按“分类”,在“项目”中选择相应的设计计算项目,给出项目名称和位置。对于已经打开的工作区,注意选择是“新建工作区”还是“加入工作区”。默认情况是加入打开的工作区中。 对于已经打开的工作区,也可以在“工作区”内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项目”。 4、添加现有项目: 对于已经打开的工作区,可以在“工作区”内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添加现有项目”把保存在磁盘上的项目加入到当前工作区中。 5、移除项目:

华南前汛期暴雨有哪些特点

华南前汛期暴雨有哪些特点 时至四月,南岭大地盎然春意,南面的海风让人感觉温暖自在,而北方的冷空气也不时越过南岭山脉,仿佛不甘退出南国大地。此时,冷暖空气已于华南上空交汇,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拉锯战,看似平静的天空,其实早已激流暗涌——即将到来的雨季,就在一场又一场冷暖空气交汇的拉锯战中慢慢酝酿。即将到来的雨季,就是华南特有的“前汛期”,其间,出现的暴雨叫“华南前汛期暴雨”。那么华南前汛期暴雨有哪些特点? “前汛期”的由来和广东省的降水特点有关系。在广东省内,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降水都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时间段。一般来讲,4月至6月为第一个多雨季节,降水大多由冷暖空气作用、季风的暴发等所致;7月至9月为第二个多雨季节,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是主因。这两个雨季带来的大量降水会导致河水的显著上涨,因此叫做汛期。两个多雨季节时间一前一后,就有“前汛期”和“后汛期”之分。 “前汛期”是华南“特产”,是因为在我国境内,华南地区有明显的前后两个汛期,而其他区域主要以一个汛期为主要特征;因此可以说“前汛期”只华南此地一家,别无分店。

前汛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其一是适量的冷空气越过南岭,和海面上来的暖湿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什么是适量冷空气呢?因为当冷空气太强,就会将暖湿空气推出海岸线,从而不能在陆地上形成降水;当冷空气太弱,则不能越过南岭,或者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让暖湿空气凝结降水,就这样,两股力量在广东上空较量,你来我往,带来了前汛期丰沛的降水。 其二是到了5月中旬后,南海季风开始暴发,季风的北上受到陆地地形抬升等因素的作用,往往会给广东带来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有时冷空气东移出海,回流的潮湿东到东南风也会给广东带来暴雨。这就是华南“前汛期”最典型的特征。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

一、基本公式: 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 以下采用)。它是假定汇流时间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 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 F R Q m τ τ 278 .0= (1) 当τ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_常静

第25卷 第6期2006年11月 地 理 研 究 GEOGRAPH ICAL RESEARCH V o l 125,N o 16N ov 1,2006 收稿日期:2006-02-20;修订日期:2006-05-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31020,49801018);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 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5037135) 作者简介:常静(1980-),女,山西晋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多界面环境过程研究。 E -mail:cjin g1221@1631com *通讯作者:刘敏(1964-),男,内蒙古自治区土左旗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环境过程,环境地球化学与污染生态研究。E -m ail:m liu@geo 1ecnu 1edu 1cn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 常 静1 ,刘 敏1* ,许世远1 ,侯立军2 ,王和意1 ,Ballo Siaka 1 (11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2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62) 摘要: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功能区监测降雨事件,研究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变化及初始冲刷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T SS 和CO D Cr ,超出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四倍多;总磷超出Ⅴ类水质标准两倍以上,氮素营养盐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含量在不同功能区之间显示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交通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商业区和工业区,居民区情况较为良好。降雨强度是影响初始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强度较大的降雨冲刷效应较为明显;不同功能区之间,商业区初始冲刷效应较强,其次为居民区和工业区,交通区冲刷强度较弱;T SS 和COD C r 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冲刷强度要大于氮磷污染物质;而在交通区和居民区分异特征不明显。 关键词: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上海中心城区文章编号:1000-0585(2006)06-0994-09 1 引言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不透水地面面积迅速增加,形成了不同于自然地表的/城市第二自然格局0,对地表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时期,降雨在不透 水地面上迅速转化为径流,冲刷和挟带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形成典型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影响城市受纳水体水质下降及河口污染的重要因素[2] 。美国EPA 已在1993年将城市地表径流列为导致全美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3]。在我国随着生活点源和工业点源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也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4]。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展开了大量研究,在污染物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First Flush Effect)与径流模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值得借鉴的成果[5~11]。我国在流域尺度上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模型应用方面也成果颇丰[12],但对从城市区域尺度出发,以/不透水下垫面0为特征的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相继开展起来,且内容多集中在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指标相关性和负荷模型计算等方面[13~25],缺乏对污染物初始冲刷效应的定量研

玉溪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

玉溪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订)1.总则 1.1 编制的必要性和目的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是城市室外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国已经进入高速城市化时期,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凸现。城市降雨特征会发生局地性变化。已有数据表明,部分城市每隔10年左右出现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暴雨,玉溪近年来突发性、短时特大暴雨频发。依据水文气象频率分析的理论,基于已有的降雨记录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到的城市暴雨量、暴雨强度、降雨历时、时间空间的分布等,是科学表达城市降雨规律的一种方法,同时要认识到这种方法的科学性和局限性,以指导具体工作。 城市财富的聚集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因素使得城市对灾害的承受能力趋弱,降雨特征的趋势性变化对城市的防灾减灾提出挑战。新建、扩建城市室外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已建城市排水设施历史欠账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对城市降雨规律进行科学表达和定量分析。因此,开展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及修编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适用国家需求和玉溪城市发展需求,指导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及修编,特编制本编制玉溪本地暴雨强度公式。 1.2条款涉及的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如下(但不限于)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3年版)

(2)《地面气象观测规范》(QX/T 52-2007) (3)《地面气候资料30 年整编常规项目及其统计方法》(QX/T 22-2004) (4)《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 118-2010) (5)《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170-2008) (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 2.资料及方法 降雨资料是暴雨强度公式推算的基础,暴雨强度公式及查算图表编制应以国家气象站自记降雨资料为依据,资料使用玉溪市红塔区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年1月至2014年12月逐分钟降水自记资料。降雨资料完整、合理,所用资料真实可靠。 暴雨强度公式及计算图表的编制国家相关规范推荐的方法基础上进行推算,推算方法及过程科学合理,采用滑动统计降雨历时的年度最大值雨量,滑动步长为1min,降雨频率分布曲线拟合中经用皮尔逊Ⅲ型、指数型、耿贝尔型函数的最小二乘法和高斯牛顿法运算比较。三种函数曲线的最小二乘法均能通过对均方差计算。均能通过平均绝对均方差不宜大于0.05mm/min;在较大降雨强度的地方,平均相对均方差不宜大于5%规定的检验,皮尔逊Ⅲ型、

江西省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序号 县(市)名 暴雨强度公式 (L/s ·hm 2) 资料记录年数(a ) 备注 1 南昌 64 .0)4.1()69.01(1598++= t LgP q 35 用7年自动记录雨量资料统计法求得 64 .0)4.1()69.01(1386++= t LgP q (487,423) 2 新建 64 .0)4.1() 69.01(1464++=t LgP q 18 446 3 景德镇 7 .0)8() 60.01(2226++=t LgP q 27 370 4 萍乡 79 .0)10() 78.01(2619++=t LgP q 30 308 5 九江 7 .0)8() 60.01(2307++=t LgP q 73 383 6 彭泽 66 .0)8() 58.01(1350++=t LgP q 15 248 7 湖口 7 .0)8() 60.01(2198++=t LgP q 32 365 8 瑞昌 7 .0)8() 60.01(1707++=t LgP q 14 284 9 都昌 7 .0)8() 60.01(1323++=t LgP q 20 220 10 德安 74 .0)9() 70.01(1171++=t LgP q 12 74 .0)9() 70.01(1771++= t LgP q A=1771?166 11 永修 64 .0)4.1() 69.01(1330++=t LgP q 30 405 12 星子 7 .0)8() 60.01(1860++=t LgP q 29 309 13 武宁 79 .0)10() 78.01(2273++= t LgP q 18 368 14 修水 79 .0)10()78.01(3246++= t LgP q 21 用6年自动记录雨量资料统计法求得 79 .0)10()78.01(3006++= t LgP q (382,354) 15 上饶 71 .0)5() 47.01(2374++= t LgP q 22 463 16 婺源 71 .0)5() 47.01(1818++= t LgP q 23 355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_常静

第25卷 第6期2006年11月 地 理 研 究 GEOG RAPHICAL RESEA RC H V o l .25,N o .6N ov .,2006 收稿日期:2006-02-20;修订日期:2006-05-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31020,49801018);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 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5037135) 作者简介:常静(1980-),女,山西晋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多界面环境过程研究。 E -mail :cjing1221@https://www.360docs.net/doc/719300537.html,  *通讯作者:刘敏(1964-),男,内蒙古自治区土左旗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环境过程,环境地球化学与污染生态研究。E -m ail :m liu @geo .ecnu .edu .cn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 常 静1 ,刘 敏 1* ,许世远1,侯立军2,王和意1,Ballo Siaka 1 (1.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62) 摘要: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功能区监测降雨事件,研究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变化及初始冲刷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T SS 和CO D Cr ,超出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四倍多;总磷超出Ⅴ类水质标准两倍以上,氮素营养盐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含量在不同功能区之间显示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交通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商业区和工业区,居民区情况较为良好。降雨强度是影响初始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强度较大的降雨冲刷效应较为明显;不同功能区之间,商业区初始冲刷效应较强,其次为居民区和工业区,交通区冲刷强度较弱;T SS 和COD C r 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冲刷强度要大于氮磷污染物质;而在交通区和居民区分异特征不明显。 关键词: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上海中心城区文章编号:1000-0585(2006)06-0994-09 1 引言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不透水地面面积迅速增加,形成了不同于自然地表的“城市第二自然格局”,对地表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时期,降雨在不透 水地面上迅速转化为径流,冲刷和挟带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形成典型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影响城市受纳水体水质下降及河口污染的重要因素[2] 。美国EPA 已在1993年将城市地表径流列为导致全美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3]。在我国随着生活点源和工业点源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也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4]。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展开了大量研究,在污染物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First Flush Effect )与径流模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值得借鉴的成果[5~11]。我国在流域尺度上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模型应用方面也成果颇丰[12],但对从城市区域尺度出发,以“不透水下垫面”为特征的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相继开展起来,且内容多集中在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指标相关性和负荷模型计算等方面[13~25],缺乏对污染物初始冲刷效应的定量研

全国各地暴雨强度公式

序号省、 自治 区、 直辖 市 城 市 暴雨强度公式q20 资料年份及 起止年份 编制 方法 编制 单位 备注 1 安徽安 庆 198 25 1954~1979 ?td> 安庆 市市 政工 程管 理处 ?td> 2 安徽安 庆 191 25 1955~1979 解析 法 同济 大学 ?td> 3 安徽蚌 埠 174 24 1957~1980 数理 统计 法 蚌埠 市城 建局 ?td> 4 安徽合 肥 186 25 1953~1977 数理 统计 法 合肥 市城 建局 ?td> 5 安徽合 肥 184 25 1953~1977 解析 法 同济 大学 ?td> 6 安徽淮 南 200 26 1957~1982 ?td> 上海 市政 工程 设计 院 ?td> 7 安徽苏 州 149 21 1959~1979 CRA 方法 南京 市建 筑设 计院 ?td> 8 安徽芜 湖 188 20 1956~ 1976(缺 1968) 数理 统计 法 芜湖 市政 公司 ?td> 9 安徽芜 湖 190 20 1956~ 1976(缺 1968) 解析 法 同济 大学 ?td>

10 北京北 京 187 40 1941~1980 数理 统计 法 北京 市市 政设 计院 适用于 P=0.25 ~10a, P=20~ 100a另 有公式 11 北京北 京 186 40 1941~1980 解析 法 同济 大学 ?td> 12 福建长 乐 180 20 1979~1998 ?td> 福建 省城 乡规 划设 计研 究院 (2004 年2月 第二版 手册新 补充的 公式) 13 福建长 汀 207 14 1985~1998 ?td> 福建 省城 乡规 划设 计研 究院 (2004 年2月 第二版 手册新 补充的 公式) 14 福建崇 安 218 17 1974~1990 ?td> 福建 省城 乡规 划设 计研 究院 (2004 年2月 第二版 手册新 补充的 公式) 15 福建东 山 223 20 1979~1998 ?td> 福建 省城 乡规 划设 计研 究院 (2004 年2月 第二版 手册新 补充的 公式) 16 福建福 安 206 25 1966~1990 ?td> 福建 省城 乡规 划设 计研 究院 (2004 年2月 第二版 手册新 补充的 公式)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_蒙伟光

第28卷第3期 2004年5月大气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Vol .28 No .3May 2004 2003-01-03收到,2003-07-14收到修改稿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900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工程重要方向项目ZKCX2-SW -210共同资助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 湿位涡分析* 蒙伟光1,2) 王安宇1) 李江南1) 冯瑞权1,3) 侯尔滨3) 1)(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 2)(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 3)(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澳门) 摘 要 利用MM5模式对发生在1998年5月23~24日华南暴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简称MCS )模拟的模式输出资料,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 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和MCS 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暴雨和MCS 发生在倾斜 湿等熵面具有弱对流稳定性的下陷区,沿湿等熵面下滑的冷空气与倾斜上升并具有较强对 流有效位能的暖湿空气在下陷区会合的过程中经历了对流稳定性减小的过程,导致暴雨和 MCS 发生发展区域有气旋性的涡旋发展。对流发展区域的上空满足条件对称不稳定发生的 条件,MCS 中上升气流呈倾斜状态。由于湿等熵面倾斜,在暴雨和MCS 的发展过程中,水 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度的增大也有利于涡旋的发展,使暴雨和MCS 得以维持。最后,给 出了华南地区湿等熵面上暴雨和MCS 发生发展的一个物理概念模型。 关键词:湿位涡;对称不稳定;中尺度对流系统;华南暴雨;数值模拟 文章编号 1006-9895(2004)03-0330-12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位涡理论在分析天气系统演变和结构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根据文献[1,2],如果不考虑非绝热加热和摩擦效应,位涡以及有降水发生的湿过程中的湿位涡均具有守恒性。国内已有不少利用位涡守恒原理对暴雨等强天气形成和发展进行诊断分析的工作[3~5]。吴国雄等[6]曾从严格的原始方程出发,引进饱和大气中凝结潜热的作用,导出了湿位涡的变化方程,指出在θe 坐标下,对流稳定度的减少、等熵面上的辐合以及潜热加热等因素均可导致法向涡度ζθ的增加。但当湿等熵面倾斜时,由于θe 坐标中的法向涡度一般并不垂直于地表,ζθ的改变并不等价于垂直涡度的改变,使湿等熵位涡分析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在Z 坐标或P 坐标中讨论等θe 面倾斜时垂直涡度的发展有更加显著的优点,他们证明在湿位涡守恒的制约下,无论大气是湿对称稳定还是不稳定的,是对流稳定还是不稳定的,由于湿等熵面的倾斜,大气水平风垂直切变或湿斜压性的增加均能引起系统垂直涡度的显著发展。他们把这种由于等θe 面倾斜所引起的气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 二○○八年四月于成都

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 (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的地区: Cs ≒ Cv Cv<的地区: Cs ≒ Cv 24 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 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 7、H 24p 设计频率p 的最大24小时雨量 (mm );H 24p =Kp ·H 24 8、n 值 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 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 取值:、、、、、、、、、、、、、 当t<1小时:取n =n 1 ;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 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 =n 2 ; 求法:(1):查图(!) (2):采用当地资料; 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 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 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 表供naan 查用。使用时首先查出所在地的H 1/6、H 1、H 6、H 24、Kp 后,计算相应的H 1/6p 、H 1p 、H 6p 、H 24p 、值。再按需要求算各时段的设计暴雨量。 A 、 当历时t=1/ 6~1小时范围内: H tp =S p ·(t )1—n 1/6 = H 1p ·(t )1—n 1/6=H 1/ 6p ·(t/6)n 1/6 —1 式中:S p = H 1p ·1n —1= H 1p =H 1/ 6p ·(1/6)n 1/6—1

第8章答案_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八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设计洪水 2. 流域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流域面雨量之间的关系,设计面雨量 3.同频率 4.同频率法 5.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暴雨量级、重现期等分析判断 6.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7.邻站直接借用法,邻近各站平均值插补法,等值线图插补法,暴雨移植法,暴雨与洪水峰或量相关法 8.算术平均法 9.泰森多边形法 10.流域上雨量站分布均匀,即各雨量站面积权重相同 11.适线 12.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暴雨动点动面关系 13.实测大暴雨 14.水汽因子,动力因子 15.大,小 16.设计的前期影响雨量P a,p,降雨径流关系 17. W m折算法,扩展暴雨系列法,同频率法 18.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流域一定历时的理论最大降水量 19.可能最大暴雨产生的洪水 20.垂直地平面的空气柱中的全部水汽凝结后 21.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地区露点的理论最大值 22.饱和湿度 23.水汽条件,动力条件 24.水汽压,饱和差,比湿,露点 25.大,低

26.假湿绝热过程 27. 0.2/h 28. P W W P m m = ,P W W P m m m ηη= 29.历史最大露点加成法,露点频率计算法,露点移植法 30. 24℃ 31.(1)通过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或水文手册)查算统计历时的设计暴雨量,(2)通过暴雨公式将统计历时的设计雨量转化为任一历时的设计雨量 ㈡选择题 1.[c] 2.[c] 3.[a] 4.[b] 5. [a] 6. [d] 7. [d] 8. [c] 9. [b] 10.[d] 11.[c] 12.[a] 13.[b] 14.[b] 15.[b] 16.[d] 17.[b] 18.[d] 19.[d] 20.[c] 21.[d] 22.[b] 23.[a] 24.[b] 25.[b] 26.[c] 27.[a] 28.[c] 29. [b] ㈢判断题 1.[T ] 2.[F] 3.[F] 4.[F ] 5. [T ] 6. [F ] 7. [T] 8. [T] 9. [T] 10.[T] 11.[T] 12.[T] 13.[T] 14.[T] 15.[F] 16.[T] 17.[T] 18.[F ] 19.[T ] 20.[F] 21.[T] 22.[F] 23.[T] 24.[F ] 25.[T ] 26.[T] 27.[T] 28.[T] 29.[F] 30.[F ] (四)问答题 1、答: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最直接,精度也较高。但在以下几种情况,则必须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即:①设计流域实测流量资料不足或缺乏时;②人类活动破坏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 ③要求多种方法,互相印证,合理选定;④PMP 和小流域设计洪水常用暴雨资料推求。 2、答: 洪水与暴雨同频率,即某一频率的暴雨,就产生某一频率的洪水。如百年一遇的暴雨,就产生百年一遇的洪水。 3、答: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①暴雨选样;②推求设计暴雨;③推求设计净雨;④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4、答:判断大暴雨资料是否属于特大值,一般可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 的大小、暴雨量级在地区上是否很突出,以及论证暴雨的重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5、答:特大值处理的关键是确定重现期。由于历史暴雨无法直接考证,特大暴雨的重现期只能通

贵州省暴雨洪计算实用手册 修订本

贵州省暴雨洪计算实用手册 (修订本) 小汇水流域部分 王继辉 (贵州省水文总站) (在本次修订过程中,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史学政高级工程师和省水文总站汪德麟高级工程师参加讨论在和确定修订方案及成果报告,对各应用单位对《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以关心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特在此表示感谢!本修订报告经贵州省水力电力厅黄付华副总工程师、吴焕德总工程师审阅。)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于1983年编制完成。多年来为我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矿、铁路、城市规划和建设经及教学、科研等部门所广泛应用,特别是短缺水文资料地区中、小工程规划、设计中的暴雨洪水计算或其管理运行中的防洪安全复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较大的效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好评,但是,在生产实践中,特别小汇水面积使用范围及小汇水面积雨洪计算公式的计算成果可能有相当的偏差。为省水利电力厅指定原编制单位进行补充和修订。 对于汇水面积300km 2 以内的、且几何特征值4 /13/1F J L = θ低于30的小流域,应用本修订提供的雨洪计算公式取代原《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以下简称原《手册》)的有关部分,即原《手册》中的(3-5-2)式和原《手册》第33~35页“标准计算式的简化”部分以及有关的附图,附表,对θ高于30的中小流域仍然应用原《手册》的雨洪计算公式。 本次修订的小汇水面积雨洪计算公式,仍然循原《手册》的基本思路,由于目前我省仍缺少汇水面积的实测水文资料,因而主要还是参考省外有关资料,参照省内应用原《手册》的效果和经验以及各地暴雨洪水计算的经验修订的,故难免还会有不足和片面之外,望继续

批评、指正。 1、基本思路 根据我省基本资料情况,河流汇水特性以及服务对象等,编制《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时,仍然选定推理公式法,并推荐以采用径流系数的产流分析方法为基础推求雨洪标准计算公式。 本次修订汇水面积雨洪计算公式,主要考虑了影响雨洪计算公式结构的关键性的经验关系即汇流参数地区综合经验关系以及有关的边界条件,参照外省的类似经验关系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汇流参数m 和流域几何特征值θ之间的地区综合关系m ~ θ,由于面积较小的小流域及特小流域中坡面汇流随着面积渐小而逐渐起主导作用,各站参与地区综合的m 稳系反映大洪水的汇流特征,不同θ值的流域汇流条件相对地差异较小,因而m ~ θ线坡度较缓。随着面积增大,河槽汇流比重加大 汇流速度增加较快,汇流参数m 增大较多,汇流m ~θ线坡度较陡,所以m~θ线是转折的。参照《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一书综合国内几个地区m~θ关系及邻近省区m~θ关系的趋势,结合我省某些自然地理分类(Ⅰ2类)点据分布情况,我省m~θ线大约在θ=30处转折,当θ>30,m~θ线坡度较陡,即原《手册》确定的m=r θ0.73;当θ<30,m~θ线坡度较缓,如图中所定m=rθ0.22。 ⑵确定小面积m~θ的趋势时,由于我省实测资料特少,因此,除考虑点据外,还对我省 可能出现的最小θ和m 值进行估计,假定流域汇水面积为1km 2 时,对于主河道坡降很大(如 100‰)的特小流域,设若干种流域形状系数,其最小的θ不小于3.0。取θ=3为应用范围的最小值。 由我省实测水文资料分析的汇流参数m 值,最小值m=0.4,原《手册》在与邻省区典型流域汇流参数比较的综合材料中,我省最小汇流参数为m=0.31~0.39,结合我省分类m~θ关系点据分布,Ⅰ2类(丘山间谷坝、强岩溶、植被差)的m 值最低,其小面积的点据较多,依照其点据分布趋势,确定m~θ线在θ=30处转折后通过θ=3.0。m=0.3处,m~θ线与Ⅰ2类点据配合得还比较好,亦即在应用范围内取我省的最小汇流参数m=0.3。 为此小汇水面积流域的m~θ关系拟合为22.01θr m =。 ⑶鉴于其他各自然地理分类(Ⅰ1、Ⅱ1、Ⅱ2、Ⅱ3)小汇水面积流域的点据更小,同时考虑推导小汇水面积雨洪计算公式的方便,其他各自然分类的m~θ定为与Ⅰ2类m~θ平行的一组线,即均在θ=30处转折,22.01θr m =。地区综合参数的非几何特征系数r1值综合如表1,表中分类即原《手册》的分区。

《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说明(增强版)

《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说明 水电部(83)水电水规字7号文通知指出:“各省(市、自治区)编制的《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在无实测流量资料系列的地区,可作为今后中小型水库(一般用于控制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下的山丘区工程)进行安全复核及新工程设计洪水计算的依据,可在当前水库工程普遍“三查三定”中发挥应用的作用,也可供其他工程参考”。 按水电部指示精神,对流域面积较大的大中型水库的设计洪水应该进行专门分析,本《图表》应用范围主要是中小流域。在地县水利部门应用较多,因此《使用说明》仍以手算方法为主,有电算条件的单位可根据本说明有关方法编制电算程序。 第一章瞬时单位线方法计算设计洪水 一、流域参数 本《图表》用于计算设计洪水的流域参数有:流域面积 (km2)为设计流域出口断面以上集水面积,主河道长度 (km),为出口断面沿主河道至分水岭的长度;主河道平均比降 为主河道各高程转折点分段比降的加权平均值,一般用实际比值,瞬时单位线参数综合公式中 以千分率计。 以上三参数,用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形图量算,如 <10km2,应采用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为计算 ,在量算

的同时,沿程读出若干河底高程 (一般应在地形转折点和有等高线与河底线相交的点读数),量算相应两点间距 ,按下式算 (见下页示意图)。 (1-1) 式中: 也可令 (1-2) 二、设计暴雨 1、点雨量 可能最大点暴雨量(PMP),查《湖北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下称《图集》)中附图1“可能最大24小时点雨量等值线图”。根据流域中心在图中的位置读得24小时点雨量。 各设计频率的点雨量 ,可先分别从1、6、24小时点暴雨均值 和变差系数 等值线图查出相应历时的

降雨径流污染问题研究

降雨径流污染问题研究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人们逐渐认识到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国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将点源污染降低到零,污染依旧存在.未加控制的地表径流就相当于污水. 非点源污染是指在降雨径流的冲刷和淋溶作用下,大气、地面和土壤中的溶解性 或固体污染物质(如大气悬浮物,城市垃圾,农田、土壤中的化肥、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进入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等水体而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黄虹2004,2,13).该定义说明了降水是非点源污染的动力因素,而地表径流则是非点源污染的载体. 在城市中,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第二大因素.它的污染物按作用大小依次为地表沉积物,大气沉降物,水土流失物和下水道沉积物及合流制排水系统溢出来的污水.地表沉积物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乱丢的垃圾,路上的粉尘以及汽车排出的尾气.大气沉降物指降尘以及降雪降雨降雾等湿沉降.研究表明!在屋顶产生的径流里10%~25%的氮、25%的硫和不到5%的磷来自降雨!而在街道商场的停车场!商业区和交通繁忙街道产生的径流中几乎所有氮、16%~40%的硫和13%的磷来自降雨(陈玉成 2004,6).水土流失物来源于人们对于地表的破坏.原地貌的消失又加速了地表的侵蚀. 在一年内,至少有20%的降水径流污染来自排水系统,而对于次降雨,特别是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排水系统对径流污染的贡献可能达到50%以上(李立青 2006,3). 影响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因素有降雨,土地利用方式,地面清扫情况和城市排水系统.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有很大的差异. 降水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有淋洗作用,一般污浊的空气经过一场雨后都会非常的清新.所以降雨的时机就影响了径流初次冲刷后的污染物浓度.同时,降水又对污染物有稀释的作用,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共同决定了雨量.降雨强度还影响着对于地面冲刷的程度.土地利用方式决定着污染物的类型和总量.一般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的污染要相较于居民区严重一些.非点源污染物以晴天积累、雨天溶出的方式在降雨径流的挟带、运移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进人受纳水体(郑涛 2006,2),地面清扫的频率就会影响晴天所累积的污染物总量.目前的清扫设备对粒径<3.2ram的尘土效率很低或根本无效。尽管如此,清扫时提高水质的效果还是明显(庄源益 1994,10)的.城市排水系统有五类的,他们的截污量有很大的不同. 城市地表径流存在随机性以及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相结合的特点.这是因为影响他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点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体的变动.

福建省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

福建省建设厅关于批准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的通知 文号:闽建科〔2003〕27号 各设区市建设局: 经审查,批准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主编的《福建省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13—52—2003,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在施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函告我厅科学技术处。 该标准由省建设厅负责管理,省工程建设科学技术标准化协会组织出版发行。 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 DBJ13-52-2003 建设部备案号:J10298-2003 1总则 1.0.1为提高我省城市雨水排水工程规划及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根据我省设市城市和部分县城的降雨资料,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我省23个设市城市与16个县城的雨水排水工程规划和设计,其中石狮市与晋江市毗连,两市暴雨强度公式可以共用。与本标准列出的城市和县城气象条件相似的地区可参照使用。 1.0.3城市和县城雨水排水工程规划和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标准制定。 2术语 2.0.1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2.0.2q20-重现期为1年、降雨历时为20分钟的暴雨强度值(升/秒·公顷) 2.0.3q5-重现期为1年、降雨历时为5分钟的暴雨强度值(升/秒·公顷) 2.0.4t-降雨历时(分钟) 2.0.5Te-重现期(年) 3福建省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 城市(县城)〖〗暴雨强度公式(升/秒·公顷)〖〗q20〖〗q5 福州〖〗 福州〖〗q=2136.312(1+0.700LgTe)〖〗(t+7.576)0.711〖〗202.044〖〗353.094 福清〖〗q=1220.705(1+0.505LgTe)〖〗(t+4.083)0.593〖〗185.036〖〗329.899 长乐〖〗q=1310.144(1+0.663LgTe)〖〗(t+9.929)0.624〖〗180.663〖〗334.209 连江〖〗q=2145.118(1+0.635LgTe)〖〗(t+5.083)0.723〖〗204.557〖〗383.883 闽侯〖〗q=4118.863(1+0.543LgTe)〖〗(t+13.651)0.855〖〗203.795〖〗337.541 罗源〖〗q=2765.289(1+0.506LgTe)〖〗(t+10.713)0.767〖〗199.970〖〗334.357 厦门〖〗 厦门〖〗q=1432.348(1+0.582LgTe)〖〗(t+4.560)0.633〖〗188.814〖〗343.090 漳州〖〗 漳州〖〗q=2618.151(1+0.571LgTe)〖〗(t+7.732)0.728〖〗233.080〖〗410.800 龙海〖〗q=1273.318(1+0.6241LgTe)〖〗(t+3.208)0.569〖〗212.760〖〗384.358 漳浦〖〗q=2253.448(1+0.563LgTe)〖〗(t+12.114)0.703〖〗196.626〖〗306.056 云霄〖〗q=1184.218(1+0.446LgTe)〖〗(t+4.660)0.540〖〗209.776〖〗347.972 诏安〖〗q=1219.148(1+0.495LgTe)〖〗(t+4.527)0.558〖〗204.472〖〗346.5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