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探究型问题

专题四  探究型问题
专题四  探究型问题

探究型问题

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条件探索型:此类问题结论明确,而需探究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

例1 (新疆)如图,?ABCD中,O是AC与BD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与BA、D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1)求证:△AOE≌△COF;

(2)请连接EC、AF,则EF与A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对应训练

1.(襄阳)如图1,点A是线段BC上一点,△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1)连结BE,CD,求证:BE=CD;

(2)如图2,将△AB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D′.

①当旋转角为度时,边AD′落在AE上;

②在①的条件下,延长DD’交CE于点P,连接BD′,CD′.

当线段AB、A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BDD′与△CPD′全等?并证明.

考点二:结论探究型:此类问题给定条件但无明确结论或结论不惟一,而需探索发现与之相应的结论.

例3 (盐城)如图①,A、B为直线l上两点,点C为直线l上方一动点,连接AC、BC,分别以AC、BC为边向△ABC 外作正方形CADF和正方形CBEG,过点D作DD1⊥l于点D1,过点E作EE1⊥l于点E1.

(1)如图②,当点E恰好在直线l上时(此时E1与E重合),试说明DD1=AB;

(2)在图①中,当D、E两点都在直线l的上方时,试探求三条线段DD1、EE1、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当点E在直线l的下方时,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DD1、EE1、AB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对应训练

2.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抛物线y=x2在第二象限上的点,连接OA,过点O作OB⊥OA,交抛物线于点B,以OA、OB为边构造矩形AOBC.

(1)如图1,当点A的横坐标为时,矩形AOBC是正方形;

(2)如图2,当点A的横坐标为时,求点B的坐标;

考点三:规律探究型:

规律探索问题是指由几个具体结论通过类比、猜想、推理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过程,来探求一般性结论的问题,

对应训练

4.如图,抛物线y=ax2+bx﹣1(a≠0)过点A(2,0)和B(4,3),l为过点(0,﹣2)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

P(m,n)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P作PH⊥l,H为垂足.

(1)求二次函数y=ax2+bx﹣1(a≠0)的解析式;

(2)请直接写出使y<0的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

(3)对应当m=0,m=2和m=4时,分别计算|PO|2和|PH|2的值.由此观察其规律,并猜想一个结论,证明对于任意实数m,此结论成立;

(4)试问是否存在实数m可使△POH为正三角形?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四、中考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永州)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直线l1∥l2的是()

A.∠1=∠2 B.∠1=∠5 C.∠1+∠3=180°D.∠3=∠5

2.(安顺)如图,AE=CF,∠AFD=∠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A.∠A=∠C B.AD=CB C.BE=DF D.AD∥BC

3.(湘潭)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连接AD、AE,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EAC,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A.BD=CE B.AD=AE C.DA=DE D.BE=CD

二、填空题

使得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

8.(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只电子青蛙在点A(1,0)处.

第一次,它从点A先向右跳跃1个单位,再向上跳跃1个单位到达点A1;

第二次,它从点A1先向左跳跃2个单位,再向下跳跃2个单位到达点A2;

第三次,它从点A2先向右跳跃3个单位,再向上跳跃3个单位到达点A3;

第四次,它从点A3先向左跳跃4个单位,再向下跳跃4个单位到达点A4;…

依此规律进行,点A6的坐标为;若点A n的坐标为(2013,2012),则n= .

9.(湛江)如图,所有正三角形的一边平行于x轴,一顶点在y轴上.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1、A2、A3、A4…表示,其中A1A2与x轴、底边A1A2与A4A5、A4A5与A7A8、…均相距一个单位,

则顶点A3的坐标是,A92的坐标是.

三、解答题

11.(茂名)如图,在?ABCD中,点E是AB边的中点,DE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F.

(1)求证:△ADE≌△BFE;(2)若DF平分∠ADC,连接CE.试判断CE和DF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12.(白银)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接BF.

(1)BD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13.(无锡)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在①AB∥CD;②AO=CO;③AD=BC中任意选取两个作为条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为结论构造命题.

(1)以①②作为条件构成的命题是真命题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举出反例;

(2)写出按题意构成的所有命题中的假命题,并举出反例加以说明.(命题请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4.(宁波)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A(1,0),B(3,0),且过点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坐标;

(2)请你写出一种平移的方法,使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落在直线y=-x上,并写出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

15.(凉山)先阅读以下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材料:将二次函数y=-x 2+2x+3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求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平移后抛物线的形状不变). 解:在抛物线y=-x 2+2x+3图象上任取两点A (0,3)、B (1,4), 由题意知:点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A ′(-1,3),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 ″(-1,1); 点B 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B ′(0,4),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B ″(0,2). 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bx+c .则点A ″(-1,1),B ″(0,2)在抛物线上.可得:

112b c c --+=??=?,解得:0

2

b c =??

=?.所以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2.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将直线y=2x-3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求平移后的直线的解析式. 16.(湖州)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题: 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B=BC ,∠ABC=90°,BO ⊥AC ,于点O ,点PD 分别在AO 和BC 上,PB=PD , DE ⊥AC 于点E ,求证:△BPO ≌△PDE .

(1)理清思路,完成解答(2)本题证明的思路可用下列框图表示:

根据上述思路,请你完整地书写本题的证明过程.

(2)特殊位置,证明结论:若PB 平分∠ABO ,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P=CD . (3)知识迁移,探索新知

若点P 是一个动点,点P 运动到OC 的中点P′时,满足题中条件的点D 也随之在直线BC 上运动到点D′, 请直接写出CD′与AP′的数量关系.(不必写解答过程)

17.(张家界)如图,△ABC中,O是AC上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求证:OE=OF;(2)若CE=12,CF=5,求OC的长;

(3)当点O在边AC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18.(德阳)如图,已知AB是⊙O直径,BC是⊙O的弦,弦ED⊥AB于点F,交BC于点G,过点C作⊙O的切线与ED的延长线交于点P.

(1)求证:PC=PG;

(2)点C在劣弧AD上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若点G是BC的中点,

试探究CG、BF、BO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解答

考点一:例1 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OC,AB∥CD.∴∠E=∠F又∠AOE=∠COF.∴△AOE≌△COF(ASA);

(2)如图,连接EC、AF,则EF与AC满足EF=AC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理由如下:

由(1)可知△AOE≌△COF,∴OE=OF,

∵AO=CO,∴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AD=CA,∠DAC=∠ABC=90°,∴∠DAD1+∠CAB=90°,

∵DD1⊥AB,∴∠DD1A=∠ABC=90°,

∴∠DAD1+∠ADD1=90°,∴∠ADD1=∠CAB,

在△ADD1和△CAB中,,∴△ADD1≌△CAB(AAS),∴DD1=AB;

(2)解:AB=DD1+EE1.

证明:过点C作CH⊥AB于H,

∵DD1⊥AB,∴∠DD1A=∠CHA=90°,∴∠DAD1+∠ADD1=90°,

∵四边形CADF是正方形,∴AD=CA,∠DAC=90°,

∴∠DAD1+∠CAH=90°,∴∠ADD1=∠CAH,

在△ADD1和△CAH中,,∴△ADD1≌△CAH(AAS),∴DD1=AH;同理:EE1=BH,∴AB=AH+BH=DD1+EE1;

证明:过点C 作CH ⊥AB 于H ,

∵DD 1⊥AB ,∴∠DD 1A=∠CHA=90°,∴∠DAD 1+∠ADD 1=90°, ∵四边形CADF 是正方形,∴AD=CA ,∠DAC=90°, ∴∠DAD 1+∠CAH=90°,∴∠ADD 1=∠CAH ,

在△ADD 1和△CAH 中,,∴△ADD 1≌△CAH (AAS ),∴DD 1=AH ;

同理:EE 1=BH ,∴AB=AH ﹣BH=DD 1﹣EE 1. 对应训练2. 解:(1)如图,过点A 作AD ⊥x 轴于点D , ∵矩形AOBC 是正方形,∴∠AOC=45°, ∴∠AOD=90°﹣45°=45°,∴△AO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点A 的坐标为(﹣a ,a )(a≠0),代入y=x 2,则(﹣a )2=a ,解得a 1=﹣1,a 2=0(舍去), ∴点A 的坐标﹣a=﹣1,故答案为:﹣1;

(2)过点A 作AE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F ⊥x 轴于点F , 当x=﹣时,y=(﹣)2=,即OE=,AE=,

∵∠AOE+∠BOF=180°﹣90°=90°,∠AOE+∠EAO=90°,∴∠EAO=∠BOF ,

又∵∠AEO=∠BFO=90°,∴△AEO ∽△OFB ,∴===,

设OF=t ,则BF=2t ,∴t 2=2t ,解得:t 1=0(舍去),t 2=2,∴点B (2,4); 考点三: 例3 解:(1)两边同时乘以x 得,x 2-3x+2=0,方程①根:x 1=1,x 2=2; 两边同时乘以x 得,x 2-5x+6=0,方程②根:x 1=2,x 2=3; 两边同时乘以x 得,x 2-7x+12=0,方程③根:x 1=3,x 2=4;

(2)方程④:x+

20

x

=9;方程④根:x 1=4,x 2=5. (3)第n 个方程:x+(1)

n n x

+=2n+1.此方程解:x 1=n ,x 2=n+1.

对应训练3.(2013,1) 考点四: 例4 解:(

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

∠D , ∵∠AEP=90°,∴∠BAE=∠FEC , 在Rt △ABE 中,

∵sin ∠BAE=

BE AE =sin ∠FEC=FC EC ,∴FC EC , (2)证明:在BA 边上截取BK=NE ,连接KE ,

∵∠B=90°,BK=BE ,∴∠BKE=45°,∴∠AKE=135°, ∵CP 平分外角,∴∠DCP=45°, ∴∠ECP=135°,∴∠AKE=∠ECP ,

∵AB=CB ,BK=BE ,∴AB-BK=BC-BE , 即:AK=EC ,易得∠KAE=∠CEP ,

∵在△AKE 和△ECP 中,KAE CEP AK EC AKE ECP ∠=∠??

=??∠=∠, ∴△AKE ≌△ECP (ASA ),∴AE=EP ;

证明:作DM⊥AE于AB交于点M,则有:DM∥EP,连接ME、DP,

∵在△ADM与△BAE中,

AD AD

ADM BAE

BAD ABE

=

?

?

∠=∠

?

?∠=∠

?

,∴△ADM≌△BAE(

AAS),∴MD=AE,

∵AE=EP,∴MD=EP,

∴M D∥EP,MD=EP,∴四边形DMEP为平行四边形.

对应训练4.解:(1)∵二次函数y=ax2+bx﹣1(a≠0)的图象过点A(2,0)和B(4,3),

∴,解得a=,b=0,∴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1,

(2)令y=x2﹣1=0,解得x=﹣2或x=2,由图象可知当﹣2<x<2时y<0,

(3)当m=0时,|PO|2=1,|PH|2=1;

当m=2时,P点的坐标为(2,0),|PO|2=4,|PH|2=4,

当m=4时,P点的坐标为(4,3),|PO|2

=25,|PH|

2=25,

由此发现|PO|2=|PH|2,

设P点坐标为(m,n),即n=m2﹣1 |OP|=,|PH|2=n2+4n+4=n2+m2,

故对于任意实数m,|PO|2=|PH|2;

(4)由(3)知OP=PH,只要OH=OP成立,△POH为正三角形,

设P点坐标为(m,n),|OP|=,|OH|=,

|OP|=|OH|,即n2=4,解得n=±2,

当n=﹣2时,n=m2

﹣1不符合条件,

故n=2,m=±2时可使△POH为正三角形.

四、中考真题演练

1.C2.B3.C4.∠B=∠C或AE=AD5.AC=CD6.AC=DF7.AD=DC8.(-2-3),4023 9.(0,(31,-31)10.12°

11.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

又∵点F在CB的延长线上,∴AD∥CF,∴∠1=∠2.

∵点E是AB边的中点,∴AE=BE.

∵在△ADE与△BFE中,

1 2

DEA AEB

AE BE

=

?

?

∠=∠

?

?=

?

,∴△ADE≌△BFE(AAS);

(2)解:CE⊥DF.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CE.

由(1)知,△ADE≌△BFE,

∴DE=FE,即点E是DF的中点,∠1=∠2.

∵DF平分∠ADC,∴∠1=∠3,

∴∠3=∠2,∴CD=CF,∴CE⊥DF.

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复习指南 1、基本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电表量程的选择,Rp的选择) 2、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3、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总结规律,必须用准确精练的物理语言回答。 4、根据要求设计实验 实验一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电流表的使用、读数; 考查点2.实验基本操作,如拆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所有电学实验); 考查点3.电路故障分析; 考查点4.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的归纳, 即 考查点5.实验的纠错及改进。如实物图接错了 例题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小明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1、选用两个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图1所示电路中, 2、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灯泡均不亮,检查各个接线柱均连接良好,小明用一根导线连接AB两点时,两个灯泡仍不亮,连接BC两点时,L1发光,则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把电流表分别把图中A、B、C三点,测出个点的电流。 4、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下表是两次测量的记录数据. 图1 分析和论证: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S必须处于________状态。 (2)结论:串联电路中。 (3)本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例题2: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2甲是实验电路图。 图2 (1)电流表应(选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 电流表应接在图甲中的点。 (2)小刘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 (3)下表是小亮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测得的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小亮得出 I A/A I B/A I C/A 0.2 0.2 0.4 (4)实验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请指出小亮的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①;

实验探究专题练习题

专题四相关练习: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Ba2+、Cu2+、OH- B.Na+、Cl-、SO42- C.Na+、H+、CO32- D.Fe2+、Cl-、NO3- 3、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NaOH、Na2SO4、KCl B.Na2CO3、HCl、CaCl2、HNO3 C.NH4Cl、KOH、Na2SO4、BaCl2 D.KNO3、HCl、NaOH、FeCl3 4、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5、下列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选项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软水、硬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B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温度的变化 C 食盐水和醋酸加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D 棉纤维、羊毛纤维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6、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节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 C.乙→甲→丙→甲→丁D.乙→甲→丙→乙→丁 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1)写出仪器的名称:E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图A的实验室制氧气装置有两处错误,请改正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H与B组合,操作弹簧夹可以使反应停止或发生,还可以从“C至H”中选择仪器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组装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若用H2O2和O2,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E(或F)和______组合。 (4)若用图I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导入端为______(填“a”或“b”).(5)用图J所示矿泉水瓶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现象是____________,应作的对比试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炭黑及金属铜和锌。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从管道烟泥中回收金属铜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步骤①中,过滤操作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B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 (填一种)。 (2)步骤④中,所加入的金属X与Zn的活动性顺序是Zn >X, 金属X具有广泛用途,X是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初中数学探究型问题

尧旭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教师:学生时间年月日段 一授课内容:探究性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中考专题诠释 探究型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一类问题.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探究型、结论探究型、规律探究型和存在性探究型等四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由于探究型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灵活选择方法的要求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复习全面,并力求扎实牢靠;其次是要加强对解答这类试题的练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由于题型新颖、综合性强、结构独特等,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2.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 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惟一确定,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门别类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 4.类比猜想法.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并加以严密的论证. 以上所述并不能全面概括此类命题的解题策略,因而具体操作时,应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考点精析 考点一:动态探索型: 此类问题结论明确,而需探究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 例1 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为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重合. (1)证明不论E、F在BC、CD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 (2)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和△CE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20佃版《3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 夯基提能作业 1.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 ,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 规律,下列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 )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图乙中天平所测物体质量为 乙图: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 ,说明 丙图: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 ,说明 丁图: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是由于 4.(1)图甲中: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 g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mL;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是 N;温度计的示数是 C O A.在 B.在 C.在 “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D.在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 2.(1) 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o 式是 家用白炽灯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的电压为 (选填“并联”或“串联” V;白炽灯与电视机之间的连接方 n ft [■Mil]: fT^^rrT] u -屮 ? 11f n 1^14 九 3.根据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甲图:风中雨伞容易“上翻” ,是由于 r2 乙 鑑 甲

20佃版《3 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 (2)木块从图乙所示斜面上的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 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实验次数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 1 100 1.000 0.8 2 150 1.000 0.8 3 200 1.000 0.8 4 250 1.000 0.8 5.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空杯、三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物块、细线。 研究物块重空杯重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杯、水总浮力的大排开水所受对象G/N G杯/N 簧测力计的示数F7N 重G总/N 小 F 浮/N 的重力G排/N 物块1 1.25 0.35 1.1 0.5 0.15 0.15 物块2 1.15 0.35 1.0 0.5 0.15 0.15 物块3 0.45 0.35 0.3 0.5 0.15 0.15 ,: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 小。 (2)把物块1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将 (选填“上浮” “下沉”或“悬浮” io ■- J _ r=- 乙 算出第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探究性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探究性问题 一、结论开放与探究 例1、如图,在△ABC 中,作∠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D ,作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B 于E ,BC 于F ,垂足为O ,连结DF .在所作图中,寻找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明.(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例2、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 (1)请写出一个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 (2)如图,在△ABC 中,设CD,BE 相交于点O ,∠A=60°,∠DCB=∠EBC=1 2∠A .请 你写出图中一个与∠A 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 (3)在△ABC 中,如果∠A 是不等于60°的锐角,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DCB=∠EBC= 1 2 ∠A .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中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例3、如图,抛物线y =a(x +1)(x -5)与x 轴的交点为M 、N .直线y =kx +b 与x 轴交于P(-2,0),与y 轴交于C .若A 、B 两点在直线y =kx +b 上,且AO =BO =2 , AO ⊥BO .D 为线段MN 的中点,OH 为Rt △OPC 斜边上的高. (1)OH 的长度等于___________;k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 (2)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抛物线y =a(x +1)(x -5)上有一点E ,满足以D 、N 、E 为顶 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所有符合条件的抛物线的解析 A B E A B D O C

人教版-2018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题专题(含答案)

台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半年及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一、实验,探究题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 (1)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它也在振动发声,由此说明. (2)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 (3)这种思维方法叫做(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加热时间 (min) 温度(℃)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 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填“高 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4、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

探究四点共圆 阜阳开发区一初王丽 2017/5/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是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四点共圆是在学生学习了经过一个点的圆、经过两个点的圆、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个点的圆、三角形与圆的关系、圆内接四边形后,对经过任意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共圆条件的探究。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相应地,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在四点共圆条件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对特殊的四边形(矩形、等腰梯形)、有公共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个顶点组成的四边形等四边形的探究,发现一般的规律(过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做一个圆),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类比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研究,从三点共圆入手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另外,学生经历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这一思想活动的全过程,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有利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发现问题的阶段可能会受到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做一个圆的影响,去判断第四个顶点是否在这个圆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特殊的四边形出发,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问题。通过画图、观察、测量分析矩形、等腰梯形、有公共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

四个顶点共圆与四边形的边长无关,由此联想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获得猜想。另外,猜想的证明要用到反证法,学生可能不知如何入手,而且猜想的证明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过某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作一个圆的条件。 (2)通过四点共圆的条件的探究和猜想的证明,体会由特殊到一般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点共圆条件的探究。 难点: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的证明。 五、教学过程: I、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阜阳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如果给我们一天的时间参加阜阳一日游活动,你会选择哪里呢?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参观阜阳生态园。 问题1:某市公园需要经过A、B、C三个旅游景点建一个圆形快车道,如图,假如我们把A、B、C三个旅游景点抽象成点,你能设计出这个圆形轨道吗?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参观阜阳生态园入手,让学生去设计不在同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 1.课本实验探究(带※为中考的重点,带※※为中考的必考点) 考查内容考查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停表的读数;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音调和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改变频率和振幅的方法(振动物体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大蜡烛的意图(便于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透明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图纸信息的处理(测量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连接对应点观察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对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理解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是否呈现在光屏上)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低(中间放置凸透镜;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放热)熔点和凝固点 ※水的沸腾水沸腾的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 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 ※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密度的计算 天平的使用(放、移、调、称、读的要点) 量筒的使用 质量和体积测量顺序的处理(注意测量时液体的残留) 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匀速拉动物块运动(便于读数、拉力等于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控制变量法;实验加理论推导的实验思路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呈现(观察物体的凹陷程度) 液体压强的特点压强计的使用(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浮力的求解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的求解(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差) 实验的步骤(称小桶重力;空中称物重;水中称读数;称小桶和水的重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臂的读取(杠杆水平时读杠杆上的刻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理解 有用功和总功的求解(有用功——重力做的功;总功——拉力做的功)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F=(G+G 动 )/n;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匀速拉动绳子(便于读出拉力的示数)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2014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WORD)4:探究型问题

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7f9381568.html, - 1 - 2014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四:探究型问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探究型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一类问题.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探究型、结论探究型、规律探究型和存在性探究型等四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由于探究型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灵活选择方法的要求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复习全面,并力求扎实牢靠;其次是要加强对解答这类试题的练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由于题型新颖、综合性强、结构独特等,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 2.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 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惟一确定,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门别类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 4.类比猜想法.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并加以严密的论证. 以上所述并不能全面概括此类命题的解题策略,因而具体操作时,应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动态探索型: 此类问题结论明确,而需探究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 例1 (2012?自贡)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AB=4,∠BAD=120°,△AEF 为正三角形,点E 、F 分别在菱形的边BC 、CD 上滑动,且E 、F 不与B 、C 、D 重合. (1)证明不论E 、F 在BC 、CD 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 ; (2)当点E 、F 在BC 、CD 上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 和△CEF 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 考点: 菱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 (1)先求证AB=AC ,进而求证△ABC 、△ACD 为等边三角形,得∠4=60°,AC=AB 进而求证△ABE ≌△ACF ,即可求得BE=CF ; (2)根据△ABE ≌△ACF 可得S △ABE =S △ACF ,故根据S 四边形 AECF =S △AEC +S △ACF =S △AEC +S △ABE =S △ABC 即可解题; 当正三角形AEF 的边AE 与BC 垂直时,边AE 最短.△AEF 的面积会随着AE 的变化而变化,且当AE 最短时,正三角形AEF 的面积会最小,又根据S △CEF =S 四边形AECF ﹣S △AEF ,则△CEF 的面积就会最大. 解答: (1)证明:连接AC ,如下图所示,

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点评

《四点共圆的条件》课堂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四点共圆的条件》,是一节数学活动。认真感受了整个课堂后,我想从以下三个角度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想法。 一、数学思考 首先,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主力。本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层次清晰、目标明确。先后四个主要问题:“通过四边形四个顶点作圆的结果如何?”,“怎么判断这四个点共圆或不共圆?”,“如何证明你的猜想?”,“你能用所学知识判断四个点在圆上吗?”,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思考层次;而且在大问题下的小问题串的设计,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持平,这点从学生的回答方式(齐答、举手回答的数量和音量)上体现出来,尤其是老师的提问策略,例如:每次提问的候答时间,和理答方式都为学生思考提供了准确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间。 其次,在不同的环节设计了不同的思考方式。例如,集中型的思考方式,体现在问题二的讨论中。各种角度,集思广议,最后将问题转化到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点共圆;再如,发散型的思考方式,体现在问题情景的设计中。将抽象出的几何图形转化成四边形或者转化成共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时,可以为学生的多维思考提供一个新的思路,直至,共边三角形的变式问题的出现。 二、课堂参与

整堂课的课堂气氛流畅、民主。从学生角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人数;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及人员分布;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上都能感受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和谐的、勤勉的。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的语速、语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绝佳的软环境。最后从师生的互动交流来看;彼此的情感认同,情绪都是积极的。 也正是这种民主的课堂,才能使知识的生成不会只发生在表面,才会形成深层次学习的动力。 三、创新之举 创新之一:情景创设人文化、图形呈现动态化 本节课的情境导入是以修建农家乐,铺设圆形石子路为背景的。比较符合当地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比较贴近于学生们的生活,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此外,在整个课堂的推进过程中,多次运用到《几何画板》的动态呈现方式,让学生们充分感受数量关系到图形关系的这种衔接,体会到特殊到一般的转化过程,对培养学生直观意识和空间观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创新之二:课堂讨论多维度、奇思妙想创新意 在对第二大问题的讨论中,生成了多角度的结论。从定义角度;从四边形边的角度;从四边形对角线角度;从四边形角的角度。进而呈现了很多的思维过程,达到差异互补、资源共享的作用,同时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累了的基础。教师为这些有大胆猜想的学生点赞,更加鼓励了孩子们的新方法的创设。这些就

专题四 实验题

专题四实验题 类型一光学实验 1.(2015·山西)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要使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垂直__(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__漫__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向平面镜,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得数据如上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与其他同学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作反射角(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作入射角)__。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到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不合理。小明没有把纸板F折转,再次进行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__。 2.(2015·苏州)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较薄__(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像与物的大小相等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后__(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__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__。 3.(2015·安徽)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中考数学精品复习专题突破【2】开放探究型问题(含答案)

专题跟踪突破二开放探究型问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2013·贵阳)如图,M是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定点,过M点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共有( C ) A.1条B.2条 C.3条D.4条 2.(2014·荆门)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左上角阴影部分是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正方形(简称格点正方形).若再作一个格点正方形,并涂上阴影,使这两个格点正方形无重叠面积,且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格点正方形的作法共有( C ) A.2种B.3种C.4种D.5种 3.(2013·龙岩)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 =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有( B ) A.2个B.3个C.4个D.5个 4.(2014·玉林)蜂巢的构造非常美丽、科学,如图是由7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正六边形组成的网络,正六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设定AB边如图所示,则△ABC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C ) A.4个B.6个C.8个D.10个 5.(2014·资阳)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4ac -b2<0;②4a+c<2b;③3b+2c<0;④m(am+b)+b<a(m≠-1),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B ) A.4 B.3 C.2 D.1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6.(2014·温州)请举反例说明命题“对于任意实数x ,x 2+5x +5的值总是整数”是假命 题,你举的反例是x =__12 __.(写出一个x 的值即可) 7.(2014·吉林)如图,OB 是⊙O 的半径,弦AB =OB ,直径CD ⊥AB ,若点P 是线段OD 上的动点,连接PA ,则∠PAB 的度数可以是__65度(60度≤∠A ≤75度,答案不唯 一)__.(写出一个即可) ,第7题图) ,第8题图) 8.(2014·娄底)如图,要使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则应添加的条件是__∠ABC =90°或AC =BD(答案不唯一)__.(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9.(2014·赤峰)直线l 过点M(-2,0),该直线的解析式可以写为__y =x +2(答案不唯 一)__.(只写出一个即可) 10.(2013·昭通)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 =4 cm ,F 是弦BC 的中点,∠ABC =60°.若动点E 以1 cm /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在AB 上沿着A →B →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0≤t <16),连接EF ,当△BEF 是直角三角形时,t 的值为__4或7或9或12__.(填出一个正确的即可) 三、解答题(共40分) 11.(8分)(2013·云南)如图,点B 在AE 上,点D 在AC 上,AB =A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 ≌△ADE.(只能添加一个) (1)你添加的条件是__∠C =∠E(或∠ABC =∠ADE 或∠EBC =∠CDE 或AC =AE 或BE =DC)__; (2)添加条件后,请说明△ABC ≌△ADE 的理由. 解:(1)∵AB =AD ,∠A =∠A ,∴若利用“AAS ”,可以添加∠C =∠E ,若利用“ASA ”,可以添加∠ABC =∠ADE ,或∠EBC =∠CDE ,若利用“SAS ”,可以添加AC =AE ,或BE =DC ,综上所述,可以添加的条件为∠C =∠E(或∠ABC =∠ADE 或∠EBC =∠CDE 或AC =AE 或BE =DC) (2)选∠C =∠E 为条件.理由如下:在△ABC 和△ADE 中,?????∠A =∠A ,∠C =∠E , AB =AD , ∴△ABC ≌△ADE(AAS )

2018全国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实验探究题

21.(2018·贵阳)如图甲所示,是科技迷小明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弹丸;管口两端各有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靠近管口右端连接一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管右端射出。 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A:与弹丸的形状有关 B:与弹丸的直径有关 C: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 小明在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用于测量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的运动速度。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1)抽出挡板1时,弹丸受到的动力来自于其两端气体的气压差。 (2)探究猜想A时,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分别用球形与弹头形弹丸进行实验,测得弹丸速度大小随运动位置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出口速度较大的是弹头形弹丸。 (3)探究猜想B时,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弹头形弹丸重复上述实验,发现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你认为直径小的弹丸出口速度小的原因可能是直径越小,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速度减小的快。 【解答】解:(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由图乙知,弹头形弹丸的出口速度大; (3)探究猜想B即探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弹丸的直径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弹丸的质量一定,改变弹丸的直径,而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

10.(2018?湖州)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0.5 0.4 0.3 距压力传感器 高度/米 1.90 1.78 1.66 压力传感器 达到的最大示数/牛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速度的增加而 增大。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复习(四)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题型复习(四) 实验探究题 题型之一 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 1.(2017·孝感)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怀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__检验并除去CO 2- 3__。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 不能确认猜想三是否正确,理由是__引入Cl - 对实验造成干扰__。 【归纳总结】①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__引入__新的干扰物质;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__污染__。 2.(2018·益阳)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①碳酸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 【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设不合理。 (1)请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__③,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__。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解于水也不溶解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OH)2 的化学性质与 Ca(OH)2相似。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

立体几何专题突破之《探究性问题》

立体几何专题突破之《探究性问题》 考点动向 立体几何中的探究性问题既能够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意志力及探究的能力.探究是一种科学的精神,因此,也是命题的热点.一般此类立体几何问题描述的是动态的过程,结果具有不唯一性或者隐藏性,往往需要耐心尝试及等价转化,因此,对于常见的探究方法的总结和探究能力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 方法范例 例1 如图8-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是侧棱1CC 上的一点,CP m =. (1)试确定m ,使直线AP 与平面11BDD B 所 成角的正切值为 (2)在线段11A C 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 ,使得对任意的m ,1D Q 在平面1APD 上的射影垂直于 AP ,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本题的两问都充满了探究性,问题的情景具有运动变化的特点,此时,只需要确定某一个位置进行推理,其它作类似推理即可.即所谓的化动为静. 解法1 (1)连AC ,设A C B D O A P =,与面11BDD B 交于点G ,连OG .因为PC ∥面 11BDD B ,面11 BDD B 面APC OG =,故 O G P C ∥.所以122m OG PC == .又1AO DB AO BB ,⊥⊥,所以AO ⊥面11BDD B .故AGO ∠即为AP 与面11BDD B 所成 A 1 图8-1 P 1A D 1 图8-2

的角.在Rt AOG △ 中,2tan 2 AGO m ∠==,即13m =.故当1 3m =时,直线AP 与 平面11BDD B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依题意,要在11A C 上找一点Q ,使得1D Q AP ⊥.可推测11A C 的中点1O 即为所 求的Q 点.因为1111111D O AC D O AA ,⊥⊥,所以11D O ⊥面11ACC A .又AP ?面11ACC A ,故11D O AP ⊥.从而11D O 在平面1AD P 上的射影与AP 垂直. 解法2(1)建立如图8-3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110)(01)A B P m ,,,,,,,,, 11(010)(000)(111)(001)C D B D ,,,,,,,,,,,. 所以1(110)(001)(11)(110)BD BB AP m AC =--==-=-,,,,,,,,,,,. 又由100AC BD AC BB ==,知,AC 为平面11BB D D 的一个法向量.设AP 与平面11BB D D 所成的角为 θ,则 s i n c o s θθπ?? = - ?2?? 2 2 2AP AC AP AC m = = +. 2 2 2m = +,解得 13m = .故当1 3 m =时,直线AP 与平面11BDD B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若在11A C 上存在这样的点Q ,设此点的横坐标为x ,则 1(11)(10) Q x x D Q x x -=-,,,,,.依题意,对任意的m 要使1D Q 在平面1APD 上的射影垂直于AP ,等价于111 0(1)02 D Q AP AP D Q x x x ?=?-+-=?=⊥.即Q 为11A C 的中点时,满足题设要求.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模板

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 一、C、Fe、Cu、FeO、Fe 2O 3 、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4、对FeO、Fe 2O 3 、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 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常见的现象: 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CuO 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Fe 2O 3 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为黄色。 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如下: 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 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 假设 2:;假设 3:;(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