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高二生物(理)

一、选择题:(共35题。1-20题,每题1分;其余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

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3.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没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正反馈调节

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中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是通过血液传送的

C.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范围广

D.所有动物都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直接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6.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1)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2),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B.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

C.如果图1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

D.图1和图2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7.下列描述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2003年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为1.329%

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8.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9.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以物质为载体,不断地进行循环利用

B.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强

C.利用样方法调查稻田中稗草的种群密度时,应在稻田中稗草密集的地方取样

D.森林中植物的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11.为了缓解雾霾,保护美丽的天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

C.焚烧落叶和垃圾 D.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1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的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

1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14.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15.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16.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A.四种均为真核生物 B.四种均为原核生物

C.三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 D.两种真核生物,两种原核生物

17. 在一普通的密闭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有关坐标图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 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密封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B.果醋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和醋酸菌

C.毛霉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D.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

19. 下列对腐乳实验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期发酵,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 ℃

B.豆腐块分层摆放,逐层加盐,层数加高盐量不变

C.卤汤中的酒量应控制在12%左右

D.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冲洗后要用沸水消毒,装瓶后密封,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20. 泡菜制作过程中,许多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共同抑制其他菌的生长,乳酸积累过多,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生长,以上体现出的生物关系依次是

A.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斗争

B.种内互助、种间斗争、种内斗争

C.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种内互助

D.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21.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

B.生态系统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的

2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

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23.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d B.a>b+d

C.a

24.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度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25.下图所示的食物网

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26.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27.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28.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9.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演替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群落演替

30.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

(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31.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a点时丙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

C.b点时丙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

32.图中甲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B.乙图中的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甲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

D.乙图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33.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

确的是

①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 能养活10 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2 000人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34.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 D.群落丁

35.图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所需的条件,则X最可能代表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

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6.如图表示高等动物稳态调节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发现,垂体切除导致免疫细胞增殖抑制,淋巴器官萎缩和几乎全部免疫功能的退化;而注射甲状腺激素则可逆转这些效应。应激刺激可引起

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使________的生成增加。研究表明B细胞膜表面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蛋白,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甲状腺激素还可以促使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而淋巴因子反过来又控制甲状腺激素对免疫的调节,此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调节。

(3)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脾脏内神经末梢与淋巴细胞有

突触结构,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与淋巴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从而控制着机体的免疫。而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等,在调节免疫系统自身功能的同时,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因此,机体的稳态是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37.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1)乙图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 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要让②处结构长出来的解决办法是。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

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生长。

(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

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

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

点浓度,因此根将生长。

38.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捞,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 、B 、C 、D 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9. 右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请分析回答: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它属于________微生物。

(2)制作果酒,需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制作果酒后制果醋,应将温度控制在___ ____。

(3)甲装置中,A 液体是___________,

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

(4)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这是因为_______ ___________。

40. 下左图甲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为某种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模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甲中的食物链 。

(2)若图甲表示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则还应添加的途径是 。

(3)图甲中的C 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填成分),它从D 中获取的能量最多为 。 (4)图乙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举出两个例子),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成分)。

(5) 图乙示生态系统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其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6) 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______________。 (7) 请根据下列物质交换关系补充方框中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甲 乙

高二生物答案(理)

选择题:(共35题。1-20题,每题1分;其余每题2分,共50分)

36.(9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2)抗体(浆细胞) 信息传递反馈

(3)神经递质受体神经—体液—免疫(2分)

37. (9分)(1)b或d f 去除顶芽

(2)g或k c 向右(向光)弯曲

(3)e a 向重力弯曲

38. (9分) (1)b 偏低

(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 B(两空可颠倒) 20%

(4)自我调节能力(2分)

39. (10分)(1)兼性厌氧型

(2)18-25℃ 30—35℃

(3)葡萄汁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

每隔12小时左右(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

既能及时放出(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2分)(4)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2分)40. (13分)(1)E→F→D→B 2 B

(2)化石燃料的燃烧

(3)分解者 0

(4)水稻、油菜、小麦、桑树、池塘中浮游植物等(任选其二即可) 分解者

(5)促进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对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答案合理即可)(2分)

(6)环境容纳量(K值)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