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飞天凌空练习

3飞天凌空练习
3飞天凌空练习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翘.首(qiáo)屏.息(bǐng)

悄.然(qiǎo) 慷慨.(kǎ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优雅瞬间轻盈 B.淩空酷似沸腾

C.由衷新秀潇酒 D.气氛羸得刹那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展览大厅的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B.虽然他挑着最重的担子,可总是那样从容不迫

....,一声不响地走在最前面。

C.五四“新文化运动”如同一声春雷,震耳欲聋

....,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D.听了哥哥的分析,他才如梦初醒

....,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解析:C项“震耳欲聋”只是指声音很大。此句含有用语言文字激励人的意思,用“振聋发聩”更恰当。)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诗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解析:B项中“十七、八”表示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5.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林跃获全运会跳水比赛男子个人全能金牌

第十三届全运会跳水比赛男子个人全能决赛8月21日在天津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结束,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比拼,北京代表队的林跃以总分1 049.85分夺得了该项目冠军,为北京代表队斩获金牌。陕西代表队的杨昊以983.65分获得亚军,上海代表队的应宏以968.75分获得第三名。

男子全能比赛每名运动员先要完成6个10米跳台动作,随后再完成6个3米跳板动作,12个动作的分数相加决定运动员的最后名次。本次男子全能比赛一共有25名运动员参加,林跃排在第11位出场。

这是林跃的第四次全运会征程,个人的第三枚全运会金牌,此前他与曹缘合作曾获得过2009年全运会男子双人十米跳台金牌,以及2013年男子个人全能冠军。

02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6.第一段中对白云、飞鸟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用“白云”“飞鸟”的“动”衬托出吕伟站在10米高台时的沉静。

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吕伟跳水时优雅的动作,流露出作者内心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8.最后一段对印度观众的描写是否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这是侧面描写,用印度观众对选手们的称赞,突出了跳水选手们高超的技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03拓展阅读

15米泳池里的梦想

新华社记者赵悦杨媛媛

一个长宽仅15米、水深只有1.5米的室内游泳池,是加沙地带最好的泳池,也是这里唯一一个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场地。七八个不到20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正在教练的指导下刻苦训练,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从被封锁的加沙地带走出去,在标准的游泳场地参加一场国际比赛,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

18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杰哈德·萨利赫就是这些追梦青年中的一个。他浓眉大眼、身材修长,是天生练游泳的好苗子,曾获得过巴勒斯坦青年自由泳比赛冠军。但由于从年少时起就经历过太多苦难,杰哈德身上鲜有年轻人的活泼气息,说话时眼神总是很忧郁。

他告诉记者:想在加沙练好游泳实在是太难了。

杰哈德训练的地点在纳玛体育俱乐部,位于加沙地带最北部的杰巴利耶地区。这里靠近以色列边界,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以色列士兵与巴武装人员交火事件时有发生,这里不仅处于以方的机枪和坦克炮火射程之内,飞机和导弹袭击也是常事。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纳玛体育俱乐部场地有限,仅包括一个类似“蘑菇池”的室内游泳场及非常简陋的附属设施,但仍属于当地最“豪华”的建筑之一,完全依靠阿拉伯其他国家的资助建成。

杰哈德的教练马尔旺说,虽然杰哈德的成绩不错,但他的技能训练只能依靠这个15米长、15米宽的游泳池,力量训练则需要租借其他地方简易健身房的一些设施,再加上没有资助,每个运动员都是自费参加训练,他们每个月能够承担的费用大约只能够满足每周12小时的训练时间。

杰哈德的家在纳玛俱乐部以北,距离边界更近一些。他家的外墙上至今仍遍布着以色列机枪射击后留下的弹孔。推开房门,杰哈德的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几张低矮的木板床和一个用木板钉成的简易衣柜是他家里仅有的家具,不大的房屋空空荡荡,说话时都有回声。灰黄的墙壁上,一幅杰哈德哥哥艾哈迈德的照片高高悬挂,特别醒目。

艾哈迈德也曾是个游泳爱好者,和弟弟相比,他就没那么幸运了。2006年,年仅18岁的艾哈迈德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永别了喜好的游泳运动。家里的兄弟并不都像杰哈德一样,都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体育爱好,杰哈德的另外一个弟弟在艾哈迈德被打死后,一气之下放弃了任何运动,参加了哈马斯的警察部队。

杰哈德说:“我不想放弃我的梦想,我就是想参加游泳比赛,不管是简陋的泳池还是以色列的封锁,都阻止不了我的梦想。尽管走出去的可能性很小,但不管怎么样,我都盼望能够走出加沙,让巴勒斯坦国旗出现在赛场上。”

目前,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分别控制着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游泳队也同样分散成两部分,加沙地带将有4名男选手的参赛名额,约旦河西岸地区有2名女选手的参赛名额。加沙地带由于封锁与外界沟通不畅,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巴民族权力机构只告诉他们选拔选手参赛,但未说明参赛的具体情况。到目前为止,加沙地带的教练和受训者都只听说比赛将在中国举行,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比赛。

记者经过查询得知,将在中国举办的有关游泳的国际赛事有今年的广州亚运会和明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但加沙地带的这些选手能否如期参赛还是个未知数。

加沙地带当前受到严密封锁,其南部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是他们能够出去的唯一通道,但这个口岸只在“特殊情况”下不定期开放,要从这里出去必须与巴民族权力机构、哈马斯和埃及方面频繁协调。

“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杰哈德说。

对于加沙人来说,也许比赛结果远远不及能够参赛重要,他们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封锁,出现在国际赛场上。这个看似近在眼前的梦想,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9.下列对这则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新闻开头先进行了一个场面的展现,整体上展现了巴勒斯坦人为追逐梦想而在艰苦条件下训练的情况,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B.安全问题是杰哈德训练的最大困难,因为“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C.对于杰哈德,本篇新闻不仅仅展现了他游泳方面的事情,还介绍了他的家庭情况,这使得新闻的信息容量更加丰富,新闻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富。

D.本篇新闻不仅展现了杰哈德等青年人的游泳梦想,还隐含着“巴勒斯坦人渴望和平、渴望走向外面世界”的梦想。

(解析:B项中“安全问题是……最大困难”不当,因为原文还写“场地有限,训练设施简陋”“经费紧张”等困难,并且文中并未说“最大困难”是什么。)

10.从新闻特写的角度谈谈作者为什么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3分) 新闻特写就是通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来做出形象化的报道(1分),本文作者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富有典型意义、增强现场感,(1分)体现了游泳训练条件的简陋,突出了巴勒斯坦人对游泳梦的追求。(1分)

11.“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这句话有什么含意?(3分)

这句话表明了加沙人冲出封锁参加比赛甚至比比赛结果更重要(1分),突出了参赛的艰难(1分),从而表明了加沙人对参加国际比赛的强烈渴望之情。(1分)

12.本文塑造了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的形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3分)

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一直坚持训练,渴望有朝一日能走出被封锁的加沙地带,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1分)作者塑造这一形象,表面上是写巴勒斯坦人对体育梦的追求,实际上表现了巴勒斯坦人对和平梦的追求,表现了人类渴望和平的主题。(2分)

04写作创新

13.课文中动静结合的手法运用得极为成功,刻画出吕伟跳水技艺的高超,请你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一段话。

【课文片段在线】①“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②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写法分析】句①动静结合,描写出吕伟身体插入碧波时的情态,“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烘托出她跳水技艺的高超;句②动静结合,现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是动,如梦初醒的观众是静,两相对照,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感,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例文】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

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典型例题】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参考答案】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空中转体三周”的速度比作“旋风”,将动作的快比作“流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运动员动作的熟练,也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与自豪之情。

【技法点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应选准答题的切入点:

1.看被赏析的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果用了修辞手法,就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为:本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特点)地写出了……(内容),突出(表达)了……(表达效果)。

2.如果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看有没有典型的、特殊的修饰词,如果有,就从词语的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为:……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如果句子既没有使用修辞手法,也没有比较典型、特殊的修饰词,还可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文或散文中的表达方式有:议论、抒情、描写、记叙。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7。

《飞天凌空》教案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与过程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 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 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 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 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 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动词的精妙。 【交流点拨】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 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 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学法指导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 等。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 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 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 震撼人心。 步骤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 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 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 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 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 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 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 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 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 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 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点拨】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 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 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 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 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 品味语言 精读课文

《“飞天”凌空》练习题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课时训练 1.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优雅.(yǎ)掠.过(lüè)翘.首(qiáo ) B.屏.息(píng)收敛.(liǎn)酷.似(kù) C.敦.煌(dūn)绷.直(bēng)缭.乱(liáo) D.悄.然(qiǎo)高潮.(cháo)沸.(fèi)腾 2.选词填空。 眼花缭乱扑朔迷离 (1)望着天空中洒下的滴滴金雨,水面上开的朵朵银花,五颜六色,我们()、目不暇接。 (2)这件案情真是(),我们都不知道是谁干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非常惊讶。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因为她的这个动作,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的高分。 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B.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C.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像轻盈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D.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阅读课文,完成5、6题。 5.课文原题为《“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说说这个标题属于哪一类。

6.本文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课时训练答案 1.B 2.(1)眼花缭乱(2)扑朔迷离 3.D 4.A 5.“飞天”凌空为主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副标题。 6.例如: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作用: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插入碧波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用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科目语文设计者卢建红学校孟庄镇初级中学 授课班级八三学生人数 45 课题《“飞天”凌空》 课型略读授课日期 一、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 课标描述: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不同题材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关注社会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关注社会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注意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新闻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无论是文体特点还是结构学生都比较陌生,所以要慢慢的引导。 四、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3.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评价方案设计 1.针对目标一,采用有讲故事进行测评; 2.针对目标二,采用采用课堂练笔进行测评; 3、针对目标三,采用启发式进行测评;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3.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 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

《“飞天”凌空》练习题

《“飞天”凌空》练习题 1.注音或写汉字。 (12分) 凌.空( )翘.首()屏.息() 一刹.那( ) 酷.似() 敦煌.() xi āo( )洒b ēng ()直眼花li áo()乱轻y ín ɡ() qi ǎo()然由zh ōn 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94754009) A .山路难走,就连向导都有些乏了,呆呆地望着山坡下的白水,屏息敛声....地坐着。 B .国庆节到了,街道两旁挂的花灯,看得我眼花缭乱....。 C .对方发了一个球过来, 女排姑娘从容不迫....地用后场高远球把球打到了她们的后场,引起她们的一阵慌乱。 D .这时一道闪电仿佛一把利剑划破长空,紧接着巨大的震耳欲聋 ....的炸雷响了起来,随 后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凌.空(l ín ɡ)屏. 息(p ín ɡ)一刹. 那(ch ā) B .翘.首(qi ào ) 敦煌.(hu áng) 酷. 似(k ù) C .潇.洒(xi āo) 绷.直(b ěn ɡ) 轻盈. (y ín ɡ) D .悄.然(qi ǎo) 澎湃.(p ài) 由衷.(zh ōn ɡ) 4.(2016·河池)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94754010) A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用词不当,“增强”换为“增加”) B .××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C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前后矛盾,去掉“能否”) D .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成份残缺: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或“使”) 5.综合性学习。(9分)(导学号:94754011) “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以扶持特色带动普及,对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中小学重点扶持,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5000多所的基础上,2020年达到2万所,2025年达到5万所,其中开展女子足球的学校占一定比例,,” ——摘自2015年3月16日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 (1)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内容。(3分) (2)益阳市某中学将举行以“足球梦,梦起航”为主题的校园足球文化节,请你为校园足球文化节设计三项活动。(3分) (3)小明是班级足球队的一员。在为期一个月的校园足球文化节里,小明参加了不下10场比赛,慢慢地,妈妈不支持小明踢足球了,说每天弄得脏兮兮的,像个野孩子,还影响了学习。假如你是小明,怎么说服妈妈支持你继续踢足球?(3分) 11.下面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4分) 摒息敛声眼花瞭乱如梦初醒从容不迫振耳欲聋惊呀不已

飞天凌空教案

3 “飞天”凌空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细读课文,揣摩新闻特写的一些常用写法。 4.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导入新课 跳水皇后郭晶晶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可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得跳水比赛金牌的女运动员是谁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 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 凌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 飞天凌空:这一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形容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 ) 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制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发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好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二、课前资料介绍 1、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首次在金牌总数上超过历届第一的日本队,其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比赛金牌的女运动员是谁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特写去一睹她为国争光的英姿。 2、什么是新闻特写 (1)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2)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 (3)属于一种新闻体裁。 三、读课文,思考: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_“飞天”凌空》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优雅(yǎ)掠过(lüè)翘首而望(qiào) B.瞬间(shùn)酷似(kù)屏息敛声(píng) C.沸腾(fèi)一刹那(chà)悄然不惊(qiāo) D.旋风(xuàn)赢得(yíng)惊讶不已(yà) 2. 下列各语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登,就向空中飞去。 B.吕伟精采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C.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D.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B.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 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C.特写表现的一般是一个特定的时空交汇点上的形象画面。 D.特写和消息一样,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4.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她轻盈的舞步、优美的姿势,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B.小明成功偷取了办公室的模拟试卷,大家表达了由衷的赞赏 C.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久久回荡在体育场的上空 D.他作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新秀,承担了大量的教科研任务 5. 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她的沉静。 B.“轻舒双臂……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这几个段落,把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 C.“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刻画了她入水时的情景。 D.课文的结尾段是正面描写,点出爱国主题。 6. 下列文学常识或作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又称消息,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 B.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抒情和描写在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 C.对偶又称“对仗”,是把两个结构不同、字数相等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D.《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3飞天凌空 【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学法指导一: 【动词的作用】 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巧)+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 学法指导二: 【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掠过(lüè)翘首(qiáo)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 慷慨(kǎi)哧地(c hī)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飞天”凌空》综合练习

“飞天”凌空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线字注音。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yǎ(),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 ()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瞬间酷似沸腾精采 B.裁叛气氛赞赏轻盈 C.集训敦煌凌空翻腾 D.由衷慷概潇洒延续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家伙明知自己罪行严重,却仍从容不迫地抹着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 B.电影《找到你》讲述了三位母亲与她们孩子的故事,眼花缭乱的故事情节让人们了解到生命的意义。 C.雷公似乎看不惯这闷人的天气,它发怒了,用震耳欲聋的吼声震颤着大地 D.40余年的排球之路、20多年的执教生涯,已经造就了郎平悄然不惊的性格。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什么地方我曾经见过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D.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

建设目标。 B.西武高铁开进十堰,武当山机场四通八达,十堰作为中部地区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日益增加。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通过对商品、场景、消费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中应用。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B.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D.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B.文章中作者很注意描写观众的反应,借以形成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同时衬托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 C.新闻特写在报道人物和事件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夸张和臆想。 D.文章最后借印度观众的话,表现出极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8.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遵循条例执法迅速 ________________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随着《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正式实施,

《“飞天”凌空》公开课教案(附板书)

《“飞天”凌空》教案 【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 重点 )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学法指导一: 【动词的作用】 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 ??技巧 ) +显示了 / 写出了??性 格( 形象 ) +表现了??心情( 品质 / 精神 / 感情 ) 学法指导二: 【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 托物言 志 ) 、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 情 景交融 ) 、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 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 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 (y ǎ) 掠过 (l üè) 翘首 (qi áo) 屏息 (b ǐng) 一刹那 (ch à) 慷慨 (k ǎi) 哧地 (ch ī) 悄然 (qi 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 《“飞天” 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 1982 年 11 月25 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 樊云芳采写。仅 540 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 新闻经典范文,30 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整体感 知 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 牌的事。 课文 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 :吕伟站在10 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 (2 - 4) :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 (5 - 8) :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 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动词的精妙。

八年级语文上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飞天”凌空同步练习 一、基础演练 1.下列加粗字音有误的一项() A前沿(yán)酷似(sì) B慷慨(kǎi)屏息(bǐng) 凌空(líng)轻盈(yíng) D悄然(qiā)旋风(xu án) 2.下列各项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酷似敦煌璧画 B.轻舒慷慨绷直 .漂浮刹那瞬间D.轻盈沸腾由衷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今夏“电荒”提前到,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D.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4.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句话新闻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新华社2011年11月1日电随着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今晨在茫茫太空紧紧相拥,中国航天人成功扣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的这次实验从牵手到相拥,交会对接历时7分12秒。它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 A.中国航天人成功扣开太空之门 B.“天宫一号”首次成功对接“神舟八号” .“神舟”与“天宫一号”今晨相拥遨游 D.“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中横线处,使上下语意连贯。(4分) 雾霾,是当今各大舆论场不可避免的热点,而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新手段为雾霾问题的解决带一道曙光。,,。,如果舍本而逐末,那么雾霾的治理效果将大打折扣。 ①现在,“科技治霾”已经成为共识,希望科技可以治理雾霾,还我们一个蓝天 ②与此同时,各个省市环保部门也在加快推进“科技治霾”的进程 ③但环境污染的主体在人,根治雾霾关键在于约束人的行为,科技只能为治理雾霾提供依据和手段

《飞天凌空》课堂实录

飞天凌空课堂实录 科目语文设计者学校 授课班级八三学生人数 45 课题《“飞天”凌空》 一、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 课标描述: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不同题材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关注社会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关注社会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注意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新闻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无论是文体特点还是结构学生都比较陌生,所以要慢慢的引导。 四、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3.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评价方案设计 1.针对目标一,采用有讲故事进行测评; 2.针对目标二,采用采用课堂练笔进行测评; 3、针对目标三,采用启发式进行测评;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3.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

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 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3《“飞天”凌空》教案

3 “飞天”凌空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学法指导一: 【动词的作用】 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巧) +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 +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 学法指导二: 【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 、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 掠过(lüa) 翘首(qiáo) 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 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来源:学+科+网]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来源:学+科+网]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飞天凌空 优质课教案

3.“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特写的内容和主旨。 3、感受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新闻特写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特写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吴敏霞的跳水片段。 同学们都知道吴敏霞成为中国奥运史上首位女性奥运“五金”冠军。可是同学们知不知道,早在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就获得了10米高台跳水赛冠军,震惊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来重温当年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进入新课 1、解题 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 凌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 飞天凌空:这一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形容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2、了解新闻特写 (1)、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2)、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属于一种新闻体裁。 (3)、新闻特写主要包括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面特写、景物特写和工作特写。(4)、新闻特写的写作特点:生动而集中地再现新闻场面或新闻人物、着力渲染和烘托气氛、强调对读者的感染力。 3、检查生字词 4、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明确: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课文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记者利用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吕伟从准备、起跳、腾空到如水的精彩瞬间。 第二部分:(5-8)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跳水动作的赞赏。 三、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总结作者描写夺冠的方法。 2、体会本新闻特写语言的生动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复习上一节所讲的内容。 二、进入新课 (一)品读课文二三四段动词的精妙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3课 “飞天”凌空》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同步练习卷(4)一、积累运用(1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沸.腾(fèi)优雅.(yǎ)掠.过(lüě) B.敦.煌(dūn)翘.首(qiào)慷慨.(kǎi) C.屏.息(bǐng)绷.直(bēng)衬.着(chèn) D.悄.然(qiǎo)刹.那(shà)瞬.间(shùn) 2.下列各项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酷似敦煌璧画B.轻舒慷慨绷直 C.漂浮刹那瞬间D.轻盈沸腾由衷 3.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3)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4)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这一连串表演,简直是气吞山河,让人眼花缭乱 ....。 B.观众用震耳欲聋 ....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表达由衷的赞赏。 C.在演讲比赛中,张丽的演讲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赢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D.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小区,楼道里贴得像牛牛皮癣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 ....。5.选择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句话() A.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B.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一样。 C.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 6.文学知识填空。 (1)《“飞天”凌空》是一篇。这篇出神入化的特写,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体现了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洋溢着满满的。 (2)本文语言清新优美,使用了和等修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飞天凌空》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在大声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新闻特写的特点,培养快速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新闻特写中的“特写”的方法及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导语 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首次在金牌总数上超过历届第一的日本队,其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比赛金牌的女运动员是谁?(吕伟)她跳水的这一过程,被记者夏浩然、樊云芳用生动的语言报道了出来。今天,我们来欣赏他们对吕伟跳水的新闻特写。 (二)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新闻的范畴,都要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消息,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新闻特写不要求报道新闻的全过程,只抓住新闻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场景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借助一些文学手法。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凌(líng)空掠(lüè)过翘(qiáo)首刹那(chà nà)瞬(shùn)间潇(xiāo)洒慷慨(kǎi )轻盈(yíng)悄(qiǎ0)然屏( bǐng)息敛(liǎn)声眼花缭(liáo)乱如梦初醒(xǐng)震(zhèn )耳欲聋 2、据意写成语。 (1)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2)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 (3)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缭乱:纷乱。 (4)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5)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四)背景资料 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

3 飞天凌空 解读

《“飞天”凌空》文本解读 一、时代背景: 本文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1982年11月19日-1982年12月4日,第九届亚运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共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在金牌总数上超过了历届亚运会第一名日本队,首次居于第一位。其中,10米高台跳水女运动员吕伟以9.5分的高分获得冠军,《光明日报》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凭借敏锐的感知能力,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动感十足、真切感人地还原了比赛场面。本篇新闻特写极具美学价值,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文题诠释: 第九届亚运会上,10米高台跳水女运动员吕伟以9.5分的高分获得冠军,她跳水时的优美动作,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那飘逸的身姿。作者以《“飞天”凌空》为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有较强的阅读期待。 三、文章主旨: 本文运用大量的动词,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夺冠的一秒七。这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从“疾如流星”到“插入碧波之中”极富层次感。充分赞扬了中国健儿为国争光奋力拼搏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由此升腾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内容解读: “5136”,这是一个传奇。中国运动员吕伟凭借当时少有的高难动作,问鼎亚运十米高台跳水,书写了“梦之队”的又一个传奇。“一秒七”,不过是“一刹那”,吕伟的动作像“旋风般”、“疾如流星”。对此,很多观众都是目不暇接,一晃而过,难辨其妙在何处的,感谢特写作者,把这套动作分解成起跳、翻腾、凌空而下和入水等,“慢速放映”,我们才得以从容欣赏、细品其味。不仅如此,作者对运动员倾注的情感,因而熔铸于笔端刻写的优美的身姿、扎实的功底、完美的技巧,让读者如同欣赏一组色彩绚丽、气韵流动的速写画,也如同观看一场慢速放映的形象活脱、声情并茂的立体电影。 特写观众的反映也颇为生动──“屏声敛息”、“眼花缭乱”、“妙!妙极了”、“跳了起来”、“沸腾”、“如梦初醒”、“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些,都强有力地衬托出了运动员跳水动作的高超和完美。 五、结构分析: 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下: 飞飞天前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天 飞天时凌空翔舞,从容不迫,自天而降对比烘托 凌 空飞天后沸腾、如梦初醒、惊讶不已侧面描写 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映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六、写作特色: 1用第三人称叙事,作者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还原新闻事实。 2落笔集中,文势有起有伏作者将这个瞬间完成的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和入水”等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形态。

第3课 飞天凌空 练习及答案

第3课“飞天”凌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凌空(líng)/棱角(líng)翘首(qiáo)/翘尾巴(qiào)B。敦煌(dūn)/谆谆教诲(chún)屏息(bǐng)/屏幕(píng) C。酷似(kù)/桎梏(gù) 悄然(qiǎo)/静悄悄(qiāo) D。由衷(zōng)/衰弱(shuāi) 转体(zhuǎn)/转动(zh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风度优雅疾如流星潇洒自如从容不迫 B。如梦初醒震耳欲聋凌空翔舞屏息敛声 C。惊讶不已自天而降一举夺魁白云飘浮 D。沉静自若眼花瞭乱悄然不惊敦煌璧画。3。下列加点词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当16岁的武亦姝夺得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时,观众席发出震耳欲聋 ....的掌声。 B.2017年的12强赛,中国亿万球迷翘首而望 ....中国男足在里皮的领导下有所为。 C。迪玛希在《我是歌手》中唱腔多变,让观众眼花缭乱 ....。 D.2016年10月17日,我屏息敛声 ....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B。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C。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D。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5。赏析标题的妙处 6。概括全文内容(不超过18字)。 7。第四段写观众还没“反应过来”和水花的“悄然不惊”有什么作用? 8。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多余,你觉得可否删去,为什么? 9。品析下面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2)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 ..碧波之中…… 10。赏析下面的句子。 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

飞天凌空 教案

3“飞天”凌空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细读课文,揣摩新闻特写的一些常用写法。 4.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导入新课 跳水皇后郭晶晶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可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得跳水比赛金牌的女运动员是谁?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 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 凌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 飞天凌空:这一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形容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优雅(yǎ)掠过(lüè)翘首(qiáo)屏息(bǐng)一刹那(chà)

慷慨(kǎi)哧地(chī)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制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发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好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二、课前资料介绍 1、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首次在金牌总数上超过历届第一的日本队,其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比赛金牌的女运动员是谁?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特写去一 睹她为国争光的英姿。 2、什么是新闻特写? (1)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2)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 (3)属于一种新闻体裁。 三、读课文,思考: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明确: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