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庙会文化在当代的影响

浅谈庙会文化在当代的影响
浅谈庙会文化在当代的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

学院:民族研究院

专业:历史

班级: 11级历史师范

论文题目:浅谈庙会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姓名:廖锴

学号:1111512119

指导教师:宋秀芳

完成时间: 2014 年12月22日

浅谈庙会文化在当代的影响

摘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庙会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星辰。庙会文化在中国从产生到发展历经了千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庙会文化的发展对今天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着消极的一面,如何让庙会文化更好地在中国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庙会在当代的影响与发展就很有必要了。

关键词:

庙会文化积极消极影响发展

目录

引言: (4)

1.庙会文化的产生及其发展 (4)

2.庙会文化的积极作用 (4)

2.1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4)

2.2促进经济的发展,打造庙会文化核心竞争力 (5)

2.3娱乐大众,构建乡村和谐文化,促进社会的稳定 (6)

2.4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 (6)

2.5增强人民群众的交流,互通信息 (7)

3.庙会文化的负面影响 (7)

3.1庙会文化夹杂着大量的封建迷信文化 (7)

3.2庙会文化发展中出现了庸俗甚至是恶俗文化 (7)

3.3 庙会文化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畸形的消费观 (8)

3.4庙会文化的发展也使一些地方的宗社势力抬头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10)

引言:

提到庙会,也许有人没有去过,但一定听说过。伴随着庙会而产生的庙会文化,历经千年,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民众所喜爱的大众文化,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碰撞的今天,正确认识庙会文化对当代产生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此将对其在当代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对庙会文化的再发展做一思索。

1.庙会文化的产生及其发展

庙会文化是伴随着庙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据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记载“帝升天,臣僚追慕,取几杖立庙,于是曾游处皆祠,此庙之始也。”而在《左传》一书中记载“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由此可见,“庙”与“会”在早期是分开的,庙是诸侯和贵族用来祭祀的,而会则是天子的“聚会”,是处理国家大事的,是一种政治活动。在此,不妨大胆推测庙和会逐步结合,贵族们希望通过庙会活动中的神秘和超现实力量来控制现实社会力量,从庙会中寻求心灵的寄托。这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文,庙会文化自此产生。

后来的庙会则主要依托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发展起来的,早期也主要是用来祭祀的,但随着庙会的发展,娱乐、交易、交流等功能逐渐增加。汉代,庙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主要是因为佛教的传入,庙会增添了新元素。在隋唐时期,道佛二教发展兴盛,经常依托寺庙和道观举行宗教活动以此来吸引信徒。“在佛、道二教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时,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主动前往集会助兴。”[1]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庙会交易逐渐发展起来。至明代,由于手工业的发展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手工业者和手工业涌入庙会市场,使庙会的经济职能强化,从类型和影响上也大大超过前代。到了清代,由于行会的发展,逐步使庙会更加规范秩序化。一些行会充当起了组织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角色,同样也增强了庙会的贸易功能如五台山的骡马大会。到了清代以后,由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庙会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文化、经济、娱乐、经济集于一体的庙会也逐步发展起来。

庙会文化是随庙会的发展而传承延续的,由早期的以祭祀为主要内容,逐步发展成为以宗教活动和民间信仰为动因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等一系列文化的复合体。

2.庙会文化的积极作用

2.1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首先,庙会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1]雷蓓蕾:《汉族赶庙会》,《图说中国文化民俗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在一些大型庙会,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包括一些国际友人。通过庙会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既可以让来自不同地域的中国游客了解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又可以让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借助庙会这个平台,向世人展示如梨园文化、民俗文化、手工饰品文化,可以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

其次,通过庙会展示一些传统文化,可以使这些古人的智慧结晶不被历史湮没。“在庙会文化中,人们通过观察、学习、习艺、交流信息,吸允着民间文化的乳汁,并且哺育着不同的人格。宗教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绘画、民间手工艺品、体育活动、民间游艺等正是通过庙会活动不断延伸、继承和发展到今天的。”[2]

再次,通过庙会活动可以推动民俗文化的发展创新。由于多数庙会每年都要举办,为了吸引群众和游客,所有参加的各行业每年都必须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不得不说这为民俗文化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契机。如评书,曲艺等这些不可能一直沿用老的内容,必须要跟紧时代,才能不断吸引群众。

然后,庙会文化的发展必然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庙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大众的通俗文化,在庙会文化中,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道德情操、宗教情绪等方面都体现了一种共同趋向,这对于民众和社会无疑会产生一种感召力,凝聚力和约束力。“民俗本身是人类群体对于某一现象共同认可的心愿凝聚而成的群体心愿的一致,形成了民俗特有的凝聚力,这凝聚力使民俗具有向心功能。它具有对后继社会行为规范化模式和思想感召的文化力量。”[3]庙会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民俗文化,由此可见,庙会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在今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后,庙会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打造我们国家的文化核心竞争力。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当代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本民族本国的文化发展。尤其是在当下,西方国家利用便捷的网络等途径进行文化侵略,如美国大片就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念,日本的动画片等。通过发展庙会文化,特别是富有民族特色文化的庙会文化可以提高中国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可以快速地使更多的民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民族特色,以此可以增强国人的自豪感,抵御西方的文化侵略,弘扬中华文化。

2.2促进经济的发展,打造庙会文化核心竞争力

首先,庙会文化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2003中国淮阳“羲皇故都”朝祖会共接待游客三百多万人次,门票收入达三百多万元。庙会高峰日游客每天达10万余次。整个庙会期间给当地带来了60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由此可见,庙会文化在当代已经已经发展成为了集文化、经济、旅游一体的文化。传统庙会赋予其商业文化的内涵,不仅推动了庙会文化的发展,还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收入。

其次,传统庙会文化与商业文化的结合,一方面满足了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另一方面许多地方的庙会逐渐成为了有影响力的贸易市场。“各地政府往往在原有贸易的基础上,举办定期的物资交流大会,从而沟通了城乡物资交流,繁荣了市场,满足了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当时,在原有庙会基础上兴办的物资交流大会,无疑成为城乡物资交流的重要渠道”[4]如,在北京的妙峰山庙会期间,许多人家腾出居室作为旅店盈利,还制作各种工艺品、批发各种玩具、饰品、手工艺品以此来增加收入。湖南南岳的香市由于商品交易的发

[2]李太松、严世善:《当代庙会文化刍议》,《社会科学》1991年第9期

[3]陈勤建:《中国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76页、188页

[4]华智亚曹荣:《民间庙会》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3月162页163页

展,已经成为了湖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最有名的如河北的安国药王庙在雍正年间已经成为了药材的总汇地和最大药材集散地。一方面,庙会文化增加了当地的居民的收入,以及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商品的发展使许多地方的庙会成为大的贸易市场和商品集散地,促进了物资的流通。

最后,传统庙会文化商业文化的结合,可以提高庙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传统庙会文化与现代化的碰撞就不可避免地与商业文化结合,可以打造庙会文化的产业链,研究各地庙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对有生命力的特色加以培育,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相关产业的分布和配置,打造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提高庙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2.3娱乐大众,构建乡村和谐文化,促进社会的稳定

首先,庙会文化作为一种通俗的大众的文化,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增加了娱乐作用。庙会文化可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娱乐需要和情感上的宣泄。在当代这样一个快节奏、紧张、压抑的环境下,通过庙会文化可以消除身心紧张劳累的情绪。“爱美是人的天性,在庙会活动中,无论是宗教祭祀礼仪、民间戏曲、民俗文化、文娱体育活动和五光十色的商品都是一种美好的东西,可以使人赏心悦目,陶冶心情,在精神上达到愉悦。”[5]此外,一些地方庙会中,一些客串的群众利用休闲的时间,一方面娱乐自我,另一方面也是在展现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其次,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中出现了一些庸俗文化现象,如打麻将、打扑克赌博,奢侈浪费之风也被带入了朴实的农村。通过庙会活动可以将群众调动起来,不至于在闲暇时光就打麻将赌博,充分让群众在庙会活动的狂欢中,找到一个感情的宣泄口,实现自我的价值,也可以让群众在庙会文化中陶冶自我。作为通俗的大众的文化,庙会文化只要加以引导就能与新形势适应,有利于在农村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最后,庙会文化从其产生到至今就有一定的法约性,即一种约定俗成的力量。因为庙会文化是一种共同的心理、感情、信念、价值的综合体。通过这种综合体可以对乡镇起到一定的约束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民俗是一种社会的稳定力,它以特有有的整合功能,使社会某些系统平和地消除震荡和干扰,并以一种公认的稳定形式和基本一致的适应方式,给人一种社会安定感和相互亲近感。”[6]庙会文化作为一种民俗,同样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4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

庙会作为民间艺术的大舞台,汇聚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些艺术大多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可以说庙会文化就是一副活脱脱的“风俗画”。许多社会雪学家,风俗家,文艺工作者都把庙会文化作为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人们心理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庙会文化,相信那些文艺工作者们一定会通过这个源泉,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5]李太松严世善:《当代文化庙会刍议》《社会科学》1991年第9期49页

[6]陈勤建:《中国民俗学》76页

2.5增强人民群众的交流,互通信息

现在越来越多人感叹,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人也越来越冷漠。通过庙会文化。一方面可以使人愉悦,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人们闲暇之余,通过参与庙会活动,也可以扩大交往,进行广泛交流。在庙会活动中,不有由当地的居民还有来自各个地方形形色色的人。虽说当今信息传播快捷,但是通过庙会活动,可以使人们接触更多的人,更加广泛的交往和进行信息的交流。

3.庙会文化的负面影响

3.1庙会文化夹杂着大量的封建迷信文化

庙会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迷信色彩,这必然会给中国现代化带来阻碍,也会影响民众的思想和观念。“封建传统风俗作为一种不健康的民族心理素质往往为麻木不仁的国民愚昧心态提供了条件,其历史悠久而具有强大的惰性和顽强的生存能力与再生能力,使得人的现代化经历着痛苦与艰难的过程,甚至成为一种障碍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区分不了社会风俗与封建迷信的界限,许多搞迷信活动的人把民族习俗和封建迷信等同起来,散布或歪曲既然允许民间风俗自由欢庆,就是可以搞封建迷信的谣言,一些干部错误地认为,搞封建迷信也是风俗潮,不敢制止愚昧无知的迷信活动。”[7]如北京龙潭公园的春节庙会,有人大搞迷信活动,一个号称“善观其色,未卜先知”的“张半仙”到处给人看相,每人每次收不少费,而且还有庙会工作人员帮忙给维护秩序。又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福建东华山都会举行隆重的庙会活动,到东华山烧香拜佛求神的民众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求签。庙会活动中的封建迷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价值取向,不可思议的是执政党的有些干部居然参与其中,违背了无神观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些都将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相当大的阻力,也会影响执政党的威信,动摇执政党的指导思想。

3.2庙会文化发展中出现了庸俗甚至是恶俗文化

随着庙会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如麻将文化,许多地方伴随庙会活动发展起来的农家乐,出现麻将牌桌,甚至出现了赌博现象。又如,有些庙会活动中的评书带有色情色彩。有些庙会活动带有恶俗不堪的内容。笔者参与了一次农村庙会,在庙会活动有一项活动俗称“跳端公”类似于“跳大神”,在这项活动中,所谓的神职人员,蓬头垢面,赤身裸体跳舞,时而癫

[7]葛承雍:《中国传统风俗与现代化》陕西出版集团陕西出版社2002年9月103页、44页

狂时而正常,但这却引起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庙会文化出现的恶俗文化,无疑会影响群众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更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3.3 庙会文化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畸形的消费观

有庙会就有烧香拜佛,烧香拜佛就会有纸钱和香蜡,然而在这些庙会中出现的纸钱、香、蜡却昂贵的出奇,即使是那么昂贵,购买的香众却趋之若鹜,只为了盲目地拜佛拜神,保佑自己家人平安,把希望放在漫天神佛身上。“有什么样的消费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和流通,一些迷信色彩浓厚的庙会刺激着一些地方迷信品和冥品市场畸形繁荣,诱使着一批批趋利者蜂拥而上。这几年凡香火庙会兴办地,都出现了一个颇具生产的迷信品、冥品的生产和销售行业,众多的从业者都已经获得了或大或小的利惠。靠靠香裱脱贫得的有,靠做供香致富的有,靠印冥币发财的也有。”[8]这样的精神消费,我们没有理由反对,但是这样的畸形消费观,促进不了社会财富的创造。这样的香火市场会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会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但是这样的消费,这样的行业占用了多少本可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力,这无疑会阻碍现代化的进程。

3.4庙会文化的发展也使一些地方的宗社势力抬头

由于庙会活动筹措的传统,一些地方庙会都是由当地的宗族和会社组织,其大小事宜,内外事务,大到起会的朝拜庆典,细到供品的收藏馈赠,乃至功德收入的清点等,庙会上秩序的维持,都由社头或族长拍板,这样社头和族长的权威在无形之中被抬高。如“一些地方,农业生产要为庙会让路,村组规划要经社头和族长点头,甚至村干部要从乡里领回工作任务要先请示而后决定办与不办。”[9]一方面这会让一些宗社势力抬头,一方面会大大降低基层政权的作用。这必然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建设,甚至是动摇国家在基层地方的管理,更会阻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结束语

庙会文化的再发展。

庙会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与现代的文化经济相互碰撞,如何找到庙会文化与现代化的平衡,如何引导庙会文化与国家文化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相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庙会文化必须获得新的生命形式和内涵从而与中国的现代化要求一致,否则现代化必然会受到庙会文化的抗拒和对垒。笔者认为,在庙会文化与现代会的碰撞中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文化。二是经济。

在庙会文化与现代化的碰撞中,最困难的莫过于既要要保持民族特色,又要克服庙会文化中的不利因素。一方面,新的观念为庙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庙会文化富有现代气息,

[8]陶善耕:《浅论香火庙会的负效应》《河南省文化发展理论研讨文集》

[9]陶善耕:《浅论香火庙会的负效应》《河南省文化发展理论研讨文集》

一方面庙会文化的发展必然会与现代社会中的新思想,新观念相互冲突。此外,庙会文化的一些传统观念和思想也与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相互冲突。如,一些庙会文化和商业文化相互结合,使庙会文化加入了许多现代文娱活动,也是庙会文化活动具有现代的市场意识。但是,过分的强调商业文化,又会使庙会文化失去传统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庙会文化中的封建迷信因素极大地阻碍中国的现代化文化进程。因此,应该找好庙会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平衡点,既要克服庙会文化的消极影响,又要克服与现代文化结合的不利因素。

庙会文化的发展与现代商业化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同样也要找到庙会文化与现代经济的平衡点。如2012年春节庙会,过分的强调经济因素,没有充分体现庙会特色,导致游客减少,不少游客抱怨庙会没有特色,甚至称庙会为美食大排挡、烤羊肉串大会、玩具大会,使庙会的许多商贩出现了亏损。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庙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就要求庙会文化与市场经济相接轨,让庙会文化与经济都是主角,共同唱好这台戏。

此外,庙会活动的管理也很重要,政府应该在宏观上加以引导,微观上加以管理,做到保留精华、剔除糟粕。

如论如何,庙会文化都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凝聚了一定地区的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有着极大地科学和历史价值,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当然由于历史因素,庙会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和扬弃。

参考文献:

1)雷蓓蕾:《汉族赶庙会》,《图说中国文化民俗卷》[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2)陶善耕:《浅论香火庙会的负效应》[J]《河南省文化发展理论研讨文集》[C]

3)葛承雍:《中国传统风俗与现代化》[M]陕西出版集团陕西出版社 2002年9月 103页 44页

4)李太松、严世善:《当代庙会文化刍议》[J]《社会科学》[C]1991年第9期

5)陈勤建:《中国民俗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76页、188页

6)华智亚曹荣:《民间庙会》[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年3月 162页163页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现时下的文化意义(一)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现时下的文化意义(一) 摘要]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在西方人与生俱来的极端主义思维方式的引导下,经过近一百年的连续不断的推陈出新,终于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至于人们惊呼:“艺术死了!”然而,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双重包围的中国当代艺术,其在形式语言和文化意义上的不断突围和实验摸索中,却在不知觉间兼具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急先锋。 关键词]现代艺术先锋艺术文化突围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在西方人与生俱来的极端主义思维方式的引导下,经过近一百年的连续不断的推陈出新,终于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至于人们惊呼:“艺术死了!”现代主义艺术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正如有人指出的,现代艺术将大众分成懂它的和不懂它的两部分人,而懂它的人总是少数。然而,置身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双重包围的中国当代艺术,其在形式语言和文化意义上的不断突围和实验摸索中,在不知觉间兼具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急先锋。此时,以实验探索艺术语言和对当下现实做积极批判的中国现代艺术在对现实的表述和批判时表现出了应有的锐度和积极性。艺术家不仅用人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着对大自然的亲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而且竭力想要消除艺术与大众的距离。他们全心全意地想与社会合作,千方百计地迎合大众审美趣味。 中国当代艺术就此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语境,即中国的这个交织着现时与以往传统、东方和西方交织错位的文化语境。如果单纯从艺术的当下性来说,中国现时代的艺术家几乎无不处于时代的错位之中,但如果从艺术家中国性的生存处境来看,原先的错位则是正常和必然的,因为唯有从这种“错位”才从一个更深的层次提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本质和意义,那些错位的艺术家们所进行的艺术创作以及形式的追求,无不是特定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语境和民族特质所能成就的最大极限之所在。应该看到,并不是这一批批当代艺术家甘愿精神迷失和徘徊途中,而是我们的文脉传统和时代境况并没有从源流洞开永恒之泉,而每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实验探索也并没有从一开始就能抵达到艺术和社会的实质性问题。所以,现时代的中国当代艺术不是在徘徊或迷失,而是艺术家们在与繁杂交错的文化和商业环境地碰撞中,在不懈地实验和探索着! 这样一来,中国当代艺术便在另一个背景下获得了新的意义,从80年代的狂飙突进到今日的波普艺术,从写实主义到形式抽象,从表现主义到观念艺术再到行为艺术,从群体活动到个体行为,从初期现代艺术的全盘西化模仿到犯规传统的文化寻根,从反映文化和社会创痛到后来的嬉皮和玩世主义…,可以说,中国现代艺术的每一个足迹都在中国式标识中具有了探索和实验的价值,它们展示了中国现代艺术在一个当下中国这个特定的语境下所能穷尽的一切可能可为。必须指出,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几乎是从空白开始,中国艺术家缺少西方艺术家那种对西方现代艺术传统的那种熟念,因此,对于中国的现代艺术家来说,创造和批判地继承吸收是同等重要的,并且几乎是同时在发生的!基于此,中国当代艺术的每一次实验和探索都显得格外意义珍贵! 由此来看,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锋性恰恰是由于它这种独特的处境使然,他展示出的任何一个汉语世界所缺乏的当代因素都可以被视为革命性的先锋因素,特别是这种因素对中国旧有文化模式和生活法则构成批判性时,这种先锋性地位便更加巩固,不过,随着中国当代文化对诸如此类的先锋艺术汲取融合,他便需要一种更新的观念和形式来不断突破自己,以应对所处文化环境对它先锋性地位地消融。如此,新的艺术先锋便又应运而生,这样一种需求、创生(往往发胎于移植)和融纳的过程,便构成了当代中国的先锋艺术景观。中国近代现代艺术的严重缺位和对新艺术形式及观念的迫切需求,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在短短十余年间,便走过了西方现代艺术之路近百年的历程,这样的全方位多维度的文化覆盖不能不说是当代中国现代艺术的最大意义,它在每个方位和维度上都达到了当代中国文化需要与吸收所能达到的

试论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其影响

试论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其影响 摘要:随着被艺术家在手法上的广泛运用——片断、拼接、挪用等,使作品的内涵与外延混合为一种平面化的统一:抽象与具象的冲突、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的冲突、一般和特殊的冲突统统消失。这些元语言系统中的二元对立的消失,是由于能指的物质性实体(声音、物品、图像、影像),逾越了所指系统(构成语义方面的观念),反过来延展而成为内涵的意指系统,在此情况下波普的涵延化标志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有一怪异特征。 关键词:挪用、涵延化、商品性 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最早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美艺术界,是由英国艺评家劳伦斯·艾洛威发表在1958年《建筑设计》的文章《艺术与大众媒体》中提出的。它消除了传统艺术与民间艺术、或者说是艺术与生活的分界的一个新领域,为社会大量生产消费品而设计的人工制品如赛车、流行音乐、广告一类等。它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符号,利用社会环境中所存在的素材与媒介制造让人通俗易懂的作品,并通过媒介加以普及化与生活化,也有一些波普艺术家表现的是对于商品拜物教恶意的仿制、戏拟或是揶揄模仿。 这种向生活普及化的东西是现代艺术向后现代艺术转向的一个重要特征,拼贴的手法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采用,再后来,原材料越来越广泛,甚至有些作品相当巨大,而非一幅平面画作,例如1994年克里斯托的《包裹帝国国会大厦》,就是一件巨大的波普艺术作品。而涂鸦艺术更是将波普艺术所倡导的的生活化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昔日有些微不足道的涂鸦艺术品被堂而皇之的挂到了国家美术馆中,那些涂鸦青年一下子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 在早期,英国开创了波普艺术的先河,最著名的是1956年由英国的汉密尔顿创作的拼贴画《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该作利用现成的海报或杂志上的一些为大众所熟知的一些事物和人物来拼贴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所以最初的波普艺术的就是挪用的合法和涵延化以及符合大众眼光的商品化特征。 挪用一词就是指借用,但是用一种相反的说法就是非法的盗用。这种手法是取已有的素材,如艺术史、广告、媒体的现成物,再结合新图像和媒体材料,接出新的作品的方法。或者又是某位艺术家的名作被挪用人做成自己的表面特征。然而,后现代的挪用者并不是直接将其挪用再粘贴到作品当中,而是将寻得的图像再处理、再描绘与在摄制。在对其评价当中,它的这种占取似乎挑战了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所推崇的原创性。艺术家们频频向艺术史上的前辈们示好,譬如,马奈借用了拉裴尔著名的构图形式;而毕加索亦推崇着维拉斯奎兹与鲁本斯。在杜桑的《泉》之后,波普艺术就成为了挪用的先驱,安迪·沃霍尔则是教父,将这种挪用的手法向民众宣传并得到大众所接受,这就是教父的作用。 挪用与拼贴有点相似,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在艺术品生产方式所寄予的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下,就成为了表达对当代社会各种赞成或批评的观点的一种工具。其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雪莉·莱雯翻拍、挪用维斯顿的摄影,并且将蒙德里安的水彩画当做精彩的摹本。这位女性主义艺术家选择用男性艺术家的作品来让观者审视艺术脉络中的女性文化身份的位置。 在初期,许多艺术家从过去的作品中模仿绘制一样的风格,让许多人误解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复古运动,但是其实这种拟古运动只是挪用手段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后现代艺术这个大范围的特征。其实,大多数后期的艺术家们是运用现时

论影视文化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论影视文化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卜映升 530700365 建筑学院影视文化学从字面上理解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电影和电视,影视文化学是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影视文化由于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背景之上,而拥有了许多迥异于传统文化形态、品种的特殊性、复杂性与丰富性。 狭义地看,“影视”指电影、电视交叉的共性部分;广义地看,“影视”包括电影、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全部。而“影视文化”同样可以从三个系统中见出其特质和地位。 1.从大众传播系统来看: 电影、电视自诞生起,就以其广泛的覆盖性而与传统印刷媒体发生了歧变。传统印刷媒体不论是传播渠道、方式,还是接受渠道、方式,还是传播机制,都带有浓烈的个人化、个性化特色,而伴随现代科技成长起来的电影、电视,则以其科技优势而迅速在大众传播系统中成为重要角色。从印刷媒体——电子传媒,大众传播系统内部各媒体在此消彼长中成长。 从表中我们看出,电影、电视无论是与传播印刷媒体相比,还是与广播比,都在传播范围、传播能力上占有许多优势。报纸、杂志的文字传播需一定的知识基础,广播单一的声音传播难免丢失很多重要的可感知信息,而电影、电视的声像合一、声画结合,使其获得了相对“全息性”的传播能力,可以覆盖更大的传播范围。 2.从艺术系统来看: 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主要艺术形式主要由文字形态、非文字形态、综合形态三类组成,它们合成了人类的艺术创造系统。 不论是文字形态的艺术品种,还是非文字形态的艺术品种,乃至综合形态的戏剧,它们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电影与电视尽管在艺术系统中资历最浅,但却以其巨大的包容力,吸纳了以往人类艺术创造的许多因子,作为其基本元素,并创造性地整合为新的艺术品种——将文字与非文字、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借助其强大的传播优势,创造出20世纪艺术的新的成果与成就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3.从娱乐休闲系统来看: 娱乐休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娱乐休闲在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各不相同的方式与表现。仅从现代人们普遍流行的一些娱乐休闲方式的比较中,就可看出电影、电视的特质与地位。 健身作为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包括了滑冰、樊岩、器械训练、球类活动等;游艺则包括了棋、牌、跳舞、卡拉OK及书画等;旅行则包括了观光旅游、购物等。电影、电视作为人们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不论是从资金投入,还是从消费便捷程度上,都是最日常、最方便的一种。而且由于电影、电视信息量大,或想象力强、艺术魅力强,人们在娱乐休闲中还可以充分得到信息服务或艺术享受。 在当今社会中,影视无疑是一种最为广大人民所接受的大众文化,人们可以选择任何休闲的方式,而影视是一种最自然、体验最丰富的“休闲文化”。所以,影视文化对于大众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大部分优秀影视作品,都是利用各种手段来表现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是非观念,赞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大量的影片都是通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警示人们,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浅析商鞅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商鞅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 商鞅变法尽管过去两千多年了,但它的主要精神和原则对中国后世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传承至今。军功制和土地私有制历经相当长时间的实践,这些影响催生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形成了辽阔的疆域,繁衍了众多的人口,促成了勤劳、勇敢、节俭民族性格的形成,军功制度的熏陶使得中国屡屡从危难中奋起,时至今日仍有其积极意义。 标签:商鞅变法;中国文化;影响;当代价值 一、商鞅变法及其主要内容 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改分封制为县制。 2.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3.实行军功制,奖励耕战,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4.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5.实行严格的法治,轻罪用重刑。 6.实行思想控制,焚烧儒家经典。 商鞅变法实施后,取得了三大主要成果:一是全面推行县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二是破除了井田制,奖励家庭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有利于秦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大了奖励军功的广度和力度,禁止私斗,制定二十等爵制度,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公元前208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至此,实行了一个半世纪的商鞅变法法令被废除。 二、商鞅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商鞅变法法令被废除后,商鞅变法的立法精神和原则的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就

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浅析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滚滚浪潮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互动,中国一步步走向全面开放,社会生活领域潜存的生机与活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国家的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毫无疑问,这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力和契机,也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在深度和向度上创造了寥廓的空间。当代中国文化是什么一种状态,准确地讲描述它是困难的:原因在于当代中国文化在发展中呈现的形态的千姿百态、多种多样超出了理论的预设和实际的想象。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呈现于若干个层面,从里到外、由浅层到深层显示出当代文化发展的多质、原态、开放、共生的形态。 一、多样的形式:文化多元性的表层展现 我们常常惊叹于世界的变化,我们也常常惊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变化,但我们又常常容易忽略或放纵对生活变化丰富性的细微观察和深入思考。实际上,现代人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体现为多个方面,其中文化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文化作为人类生活原貌浓缩的精华,是抽象化的人类生活。体现着人类生活丰富性、多样性的文化的多样性无疑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于文化形式的多样性问题的考察,我们的视野必须放得更远一点。其实,文化形式的多样性自始就是文化发展的必备条件。我们回溯一下人类文化发展史便可以明晰,人类文化从起源阶段就是在多样性的态势下成长起来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域创造着不同的文化,尽管各民族的文明史的起点不一定相同,文化发展的水平也不一定平衡,甚至各民族都有学习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经历和过程,但是这种学习绝不是全盘的照抄、移植,而是一种有选择的吸收,其中包含着创造——在吸收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多样性不断扩大和丰富的过程。 二、多元的内容:文化多元性的中层表现 必须指出,形式的多样化仅仅是文化多元性的浅层表现,而决定文化形式多样化的是文化多元化的内容。应该说,当代中国文化呈现的多质多态、多支多流是生活在此时此世的人无论怎样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徜徉于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的丛林,不同的文化风格、多种的文化样态、丰富多彩的文化画面、文化声音、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正统文化、时尚文化、主旋律文化、另类文化、先锋派、身体写作、痞子文化、寻根文学、知青文学、侠客文化、高雅文化、平民文化、通俗文化、商业文化、文化市场化等等,林林总总。这既是流派追求、自身对生活理解的个性的多视角表达,又是对不同观念的实践、阐释。可以说,当代中国文化呈现的多元性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个崭新的局面。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是以革命文化为主体的一元文化,无产阶级革命是所有文化形式的基本基调。改革开放之后经过思想解放运动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归宿的工作格局的调整,文化事业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新得到确认,文化领域长期板结一块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变,多样化的文化实践、文化追求受到普遍重视,并开始形成气候。对于文化的这种现实走向,主流文化做出了重要的姿态,由政府主导部门发起的文化“五个一工程”明确提出打造主旋律文化,试图改变文化发展的流行格局,然而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政府倡导的主旋律文化也为文化的多样化发展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向度。不过,政府虽然调动大量的文化资源培植主旋律文化,并没有施加更多的外力人为地遏制文化的多向度发展,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仍然在蓬勃地演绎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从本质上说是由当代中国生活的多元性决定的。 三、多元的观念(价值):文化多元性的深层表现 当代中国文化何以会呈现如此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起决定作用的是当代国人多元化的观念和多元化的价值选择。文化的本质意义体现为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无论任何民族的文化,无论其呈现何种形态,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特定人群固有的价值观。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我们先从观念的

文化与传承

高三作文辅导关于作文六大主题点拨系列之一 ——文化传承 【思路】①文化是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中发展的②继承优良的传统③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④创新需要对传统有所突破⑤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⑥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⑦继承不等于盲目守旧⑧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 【名家大作】 谈文化的传承与交融 城里的月亮还是千年前的月亮,思念还是千年前的思念,只是月饼越做越贵,而中秋却越来越被遗失,化为回忆。 传统节日的没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有人这样认为。也许吧,城市里不许放烟花爆竹,城市里的方格楼房看不到月亮,城市里,传统节日我们仍需工作,传统节日与这格格不入,而详节却是量身定做,所以,过洋节吧。 但是,一个选择丢弃自己独特文化的民族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事实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传统文化。日本和韩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领先者。在日本,寿司和拉面是他们永恒的最爱,在韩国,申请中秋节的专利,放假九天,相比之下,这两个国家从政府到人民都在以极大的热情去塑造和发扬自身的文化,为什么呢? 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沉淀的精粹,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一个国家生存的前提和基础,从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汲取营养,以独特的个性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如果遗弃,也许有一天我们无法区别于日本人,也许有一天我们是黄皮肤黑眼睛的美国人? 那么,我们闭关锁国吧!有人焦急地惊呼。 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从1840年起长达一个世纪的战火,闭关锁国有极大的责任,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文化冲击与传播是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如果单纯地阻隔,这只是懦夫和愚夫的表现。 我主为我国传统的中庸之道运用于此是非常的适合对待外来文化不能走极端,对等传统文化也不能走极端。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向世界,博采众家,兼怍并充。 文化交融与发展是有基础的,无论各地文化,都是人类最本质情感的升华体现,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大体相同的。所以文化与文化之间一定有它的相同之处。无论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诗行诗,还是苏东坡的《江城子·忆梦》,都是表达爱情,无论是亚当夏娃,还是伏羲女娲,都是人类对自然崇敬的遐想,文化是可以相通相融的,关键在子可否找到契合点。 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运用小提琴改编了古曲《梁祝》,使其传唱海内外,《茉莉花》的民歌改编成钢琴曲,使更多外国人体验了田园风情,这些都是文化交融成功的典范。 文化需要继承也必须继承,文化需要交融也必须交融,文化需要发展也必须发展,要知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传统礼仪的批判与传承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应被有批判的继承,而非一票否决。 礼是文明和野蛮的分水岭,礼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礼还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左传中有言道:“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足可见礼仪在文明社会和民生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洗濯和沉淀的,那些优秀的文化价值礼仪不应被摒弃,而应被完善、继承和发扬。

浅谈波普艺术

浅谈波普艺术 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专业主题空间设计 报考环境艺术设计 姓名谭小丹 学号131107684 2014年10月20日

浅谈波普艺术 谭小丹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形象设计学部主题空间工作室 摘要:本文首先对当代艺术进行阐述,以20世纪60年代当代艺术影响力最深的派别波普为切入点,综合其影响进行剖析进而深入。希望以小见大由波普运动中不同时代、地域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进行探索为线索,客观分析在当代艺术的影响下人类生活方式的价值所向。 关键词:当代艺术;波普艺术;艺术家 引言 当代艺术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而来的,如何影响着世界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代艺术是由西方艺术界发起的,然而中西方明显的文化差异又是如何影响中国的。作为一名美术学习者,生活爱好者,对于已有的生活状态产生疑问,“究竟艺术史上什么样的传承影响了我的生活方式,这是否也是我所希望的?” 正文 若要谈到波普艺术,当然要数20世纪声名大噪的一系列运动所产生的现代艺术——即,如今我们所说的当代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始于20世纪前后,它的诞生形成了与以往三千年的西方艺术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念、思维和形式,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的写实性、唯美性、叙述性和传统的美学观点被全部推翻,艺术的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叙述性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当前艺术主流内容①。传统艺术特性的淡出,使新近艺术的表现性、象征性及心理状态呈现的淋漓尽致,而“波普艺术”更是将传统艺术中的高低之别,雅俗之分完全打破,这是从根基上动摇了

传统艺术。艺术也早已不是唯美叙述性的“架上绘画”,而是更加个人化、观念化的活动,时代中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正在经受着考验。 对于波普艺术,自己曾经肤浅的理解为潮流的、艳丽的、毫无掩饰的、奔放的...做什么东西都是很大胆的“乱来”,无根由的去呈现某件事情,旁人一探根由,自己便说“随心创造”。可波普艺术究竟是什么状态呢?科普知识后发现,它的精神核心--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加上嬉皮笑脸、放荡不羁的创作态度。然而它本质核心则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表现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1956年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的②)。它的这种强大的“包容心”震撼到我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至上,只当下。 当代艺术的确立具体来说是在1960年,美国的“反文化”运动浪潮起了推波助澜的力量,而“波普艺术”所倡导的的反对高雅与低俗的区别,把日常生活的主题、通俗的商业文化带入严肃艺术,把艺术从单一的创造转变为批量生产,这些做法基本动摇了在20世纪上半叶还没有被触及的传统艺术的核心原则,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传统艺术,才将艺术带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波普艺术的带动之下,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新艺术形式,比如观念艺术、大地艺术、人体艺术等等,艺术变得极为繁杂和多样,到现在为止,几乎已经面目全非了③。波普艺术所开拓的通俗、庸俗、大众化、游戏化、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式,虽然在现代史上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但是它在时代的冲击下所带来的利弊一直在经受着考量。当代艺术的诞生,使西方国家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流派,基于美国“反文化”浪潮的涌动,它们日益流动在人们的生活中,亦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60年代左右所发展起来的各派别,如:波普艺术、当代抽象艺术、极限艺术、观念艺术、新表现主义绘画、新写实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它们相互独立、依存又相互渗透。派别的生成无疑是基于对立派别的思考之上而形成的,或继派别的延伸,或全盘否定从而立新,或相互渗透融合达到至美... 波普艺术是当代艺术的开端,也是引导者,它的存在与发展必然有其社会基础,虽然1960年代混乱的社会状况已经过去,但1960年以来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如商业主义泛滥、媒体肆无忌惮地垄断并左右人们的生活和思维,社会生活的支离破碎

浅谈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韩丽 指导教师杨旺生 摘要:当今影视文化己经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引起充分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和挑战。正确地认识影视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影视文化自身的优势,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如何利用影视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去克服它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无论对于中国的影视文化建设,还是对于高校的价值观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影视文化;大学生;价值观 Shallowly Discusses the Movie and Television Culture to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Influence and the Countermeasure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N Li Tutor YANG Wangsheng Abstract:Now the movie and television culture oneself after becomes the modern people culture life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 To under the movie and television culture influence university student values education research is the time development the objective request which proposed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alues education, is suspends in front of us the urgent need arouses the full interest and the research question and the challenge. Correctly understood the movie and television culture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and its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alues influence, how does discuss fully displays the movie and television culture own superiority, strengthen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alues education; How overcomes it using the movie and television cultur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to giv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which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he values education brings, regardless of regarding China's movie and televis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or regarding university values education, all has the important theory value and the practi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Movie and television culture; College student;Values 影视传播是大学生易于接受和喜爱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各种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影视文化直接与大学生接触,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最易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影视文化能够为他们提供人物榜样、道德典范,促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向好的方面形成和转变。但是,因为人生经验不足,大学生有时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不能辨证地、全面地看问题,容易受到影视文化中夹杂的不良成分的迷惑,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就会受到这些不良成分消极的影响。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文化也不断地得到了丰 富和升华。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的当代文化中,我们能看到时代进步的脚步,也能感受到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悲凉。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国的发展速度在当代社会的确无人能及,就连超级强国也只能望而却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由于我们过分追求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文化发展有些许的畸形。 首先是人们思想的物欲化!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时万万不能的。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人们秉着金钱至上的原则,不断地打破着自己的原则,违背自己的信念,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这年头,教授摇唇鼓,为了赚钱;明星卖弄风骚,一系列的“门”事件发生,为了钱;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引人们关注,为了赚钱。这已经成了一个张口闭口就是钱的社会。“财产纠葛”,“拜金女”,“分手费”等专有名词不断地出现,感情成为了利用的工具。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免不了与钱扯上关系。 不仅是大人思想的物欲化,小孩子和青少年也是深受当今社会畸形文化腐蚀。由于网络的普及,缺乏辨别能力的小孩和青少年们被一股脑地灌输了不论好的,还是坏的思想,以被动的姿态过早地接受了他们不该接受的事情,青少年原本该积极向上的信念不断被荼毒,腐蚀。“非主流”“空虚”“颓废”“寂寞”等一系列的名词不断的出现,成为火爆名词。近几年来,超级女生、梦想中国等大型选秀活动造出了众多的星级人物。这在中学、大学里掀起了滔天的巨浪冲击着校园,引得不少学生试图放弃学业去参加选秀活动。“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已经渐渐被遗忘了,人们越来越渴望一夜暴富。当今的青少年亦是如此,怕吃苦,怕努力,宁愿麻木也不选奋斗,让自己沉迷于网游,网络小说、玄幻小说,韩剧中,逃避生活。 再者是思想道德的滑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整个社会充斥着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等思想,人们更是缺乏荣辱感、笃信潜规则,道德底线一再失守。如近期社会上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从苏丹红到三氯氰胺,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等关系到人民最基本吃饭的问题,再到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冷漠人心的小悦悦事件等关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 告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陆丰是粤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县城之一,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深挚的传统文化底蕴滋润着祖祖辈辈的陆丰人民,影响着陆丰文化艺术的发展。 一、文化根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镇文化站21个,村(社区)文化室326个,在建市民广场1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个(在建)、景观路1条。 (二)基层艺术团体、文艺协会和职校、各艺术门类工作室建设情况 1.专业戏剧艺术团体情形:有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和陆丰皮影戏传承维护中心各1个,两中心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6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3名,有国家三级导演1名、三级演员4名,四级演(奏)员共29名;有青年演(奏)员33名,委托专业艺校代培毕业、结业学员19名。 2.基层文艺协会、艺术工作室情况:全市有各艺术协会(研究会)16个,拥有国家级协会会员51名,省级会员143名,市级会员277名,本级会员1209名。各艺术门类工作

室约160个。 3.民营剧团情况: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66个,演员1980名。 4.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艺术类专业情况:有中等职业学校两所,开设有戏曲、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有艺术类老师33名,现在校艺术类学生293人。 (三)文化遗产项目情况 1.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陆丰皮影戏参加“中国皮影戏”申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通过,成为世界级非遗项目;正字戏、陆丰皮影戏、滚地金龙、甲子英歌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碣石麦秆画、玄武山庙会等15项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市级保护项目达29项,县级保护项目54项。有省级传承保护基地2个、市级传承保护基地8个,省级生产性示范基地1个。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市)四级保护体系。 2.文物普查情况:博物馆文物登录编号554件套、序号为649件套,单个文物总件数达3000件;玄武山管理睬馆藏的文物登记号为348件套、序号为525件套、单个文物总件数达1022件。包括了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 3.古村落保留现状:拥有国家级“四料”古村落1个,国家级古村落1个,省级古村落5个。还有一批古村落正在普查中并予以活态保护。

浅析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生活

浅析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生活 摘要:20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诞生在英国,60年代在美国发展到了高潮,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其影响却是从观念上改变了大众对艺术欣赏和承受的能力。 关键词:波普艺术;大众文化;后现代艺术 正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化。科学技术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促使了西方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为现代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内容和土壤。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创伤和随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后物对人的精神压抑的加剧,以及生态危机、自然资源危机、社会心理危机等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使得西方社会在20世纪上半叶滥殇的非理性主义思潮逐渐让位于加强对人的关注与研究的人本主义思潮。受其影响,于是现代派文学艺术开始出现了在思想主题、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文学艺术的新视点,于是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形态。 后现代艺术的形态出现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晚期现代主义艺术实践的反驳。这无疑是从达达主义开始,波普艺术在创作方法上虽然受到达达主义的影响,但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流派。 在整个英国的波普艺术圈中,英国的艺术家的作品与美国艺术家的作品相比,在体现波普艺术的特征方面显得比较逊色,这也不足为奇,因为英国波普艺术原本就是产生于对美国文化的憧憬中,波普艺

术真正的土壤是在美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艺术的根基也发生了改变:中产阶级人数的增长,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花色齐全、品种繁多的生活用品,从大汽车到厨房用具,成倍地增长,在这高消费的社会中充斥着空调、汽车、广告、电视、可口可乐瓶子等。这琳琅瞒目的物质世界,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波普艺术,当时对美国的艺术家们来说无非是一种天然的需要。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许多英国的波普艺术家,采用了许多得来自美国影片中大众崇拜的形象,连环画、或者标志牌的形象。美国的艺术家们在某种程度上观察到了这些东西,尽管美国波普艺术发展晚了一步,但当新一代的美国波普艺术家们一旦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在新主题创作中的巨大可能性,结果他们比起任何做同样事情的欧洲人显得更大胆、更热情,甚至压倒一切。 波普艺术在美国所取得的成功,除了与美国经济的繁荣,大众文化的兴盛以及高消费社会为波普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视觉资源有关之外,它还与公众和收藏家对这一流派的支持有关。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抽象表现主义虽然一度被美国政府作为宣扬美国自由文化政策的榜样推销到全世界,但是它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表现出的态度却是排斥和冷漠的。过分地远离生活实际,形式上极度简单化,纯粹追求画面的效果,在唯美的形式上已经走得很远。它不仅缺少了美国本土化、本民族精神的现实与直率的特征,而且没有表现出现代美国生活方式。虽然它使得美国艺术家摆脱欧洲文化殖民的梦想得以

浅析韩国影视文化发展及影响

浅析韩国影视文化发展及影响 摘要:1997年,“韩流”正式进入中国大陆,“韩流”——韩国音乐、电影、电视、游戏及其他与韩国有关的文化产品,在其后的十多年间,受到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以及青少年们的欢迎喜爱,这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通过研究以“韩流”核心构成韩国影视文化为重点阐述对象,以韩国文化产业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当今韩国影视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关键词:韩流影视文化 正文: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传统制造业遭受重创,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成为继日本后又一个通过实施国家战略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并且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短十多年间,韩国文化产业逐步占领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市场,从流行音乐、电影到网游、电视剧,“韩流”一度席卷亚洲。韩国政府充分利用“韩流”扩散效应,以韩剧、韩国电影、动漫、游戏为“开路先锋”,有力带动了服装、餐饮、美容、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并且不断开发衍生产品,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 在这些产业中,不得不提的是韩国的影视产业。影视产业被作为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韩国政府不仅通过强制手段来保证国产电影在上映档期上的配额,给予专门发行国产电影的发行公司和专映国产电影的影院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并规定每家影院一年内播放国产电影不得少于126天。在政府有计划的支持下,韩国影视产业硕果累累,为韩国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以下通过对韩国影视文化的起源,以及其为何风靡亚洲做简要的概述。 一,起源 韩国影视文化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韩国国产剧拍摄水平不高,电视台较少,每个月播出的电视剧10余部左右。当时的韩国,经常引进中国香港无线的电视剧;第二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借鉴了日本青春偶像剧的成功范例,在偶像剧上大做文章,并开始向亚洲其他国家出口。1997年中央电视台播放韩剧《爱情是什么》,“韩流”开始兴起;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韩剧凭借几部古装戏和家庭伦理剧,迅速风靡整个亚洲,形成“韩流”旋风。 二,韩国影视为何如此吸引广大观众

李欧梵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李欧梵: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美国) 李欧梵 内容提要:本文系作者1999年5月26日在北京大学为文科学生所作的演讲,主要介绍美国学者杰姆逊关于"后现代"文化研究的方法、观点及其对西方社会的认识价值,并借助其理论来观照分析当代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港地区)的一些文化现象,文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化是否已经进入杰姆逊所称的"后现代阶段"?作者认为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事实上并没有完成,同时试图解释"后现代"问题何以在中国引起热烈争论的原因。"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相互交融的状况,正说明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复杂性。1985年秋天,美国教授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Jameson)在北大举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演讲,这些演讲后来辑成《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又再版了这本书,"后现代",或者说"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这个名词,据我所知就是杰姆逊教授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在当时来说,此举相当大胆,因为他80年代初才开始从单篇文章中提出了他的后现代理论,而他的那本"大书"《后现代主义后期资本主义的逻辑》,就是访问北大后问世的。换言之,他第一次向世人介绍自己的后现代理论和文化理论,是在北京大学。我想这对于北大是一个相当大的荣誉。最近我又重读这本书,仍然觉得受益良多。来北大之前,我又买了一本杰姆逊教授最新出版的论文集TheCulturalTurn (Verso ,1998),译成中文名为《文化转向》,意即当代整个文化批评和文化理论的文化转向。书中收录了他写于1983年到1998年的8篇论文,1983年那篇经典性的论文《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也在其中。这本书受到美国各个学界的重视,我从前的同事,现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也是马克思主义者,PerryAnderson ,本来要为这本书作序,结果却越写越长,竟至成书,名为TheOriginsofPostmodernity (Verso ,1998),即《后现代性的来源》。以介绍杰姆逊入手,Anderson把整个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来龙去脉都展现出来。据Anderson 说,这个名词最早见于西班牙文坛,后来在1950年左右,中国革命刚刚成功时,有一位美国诗人CharlesOrson 提出了一个主张:20世纪的上半叶是现代,下半叶就是后现代;后现代的动力不是西方,而是第三世界,特别是中国的革命。这样说来,中国与西方后现代的起源可能还有一层关系。当然,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杰姆逊教授在其北大的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所谓文化上的现代和后现代,是和整个西方经济历史的发展相关的。所谓现代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名词,而现代性是较为广义的文化历史上名词。他把这个时期定在1880年左右到1930年左右;而他认为后现代阶段是从1960年前后开始的。 这是他的一种历史分期法。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有非常大的区别,因为现代性所表现的是资本主义盛期的状况,他引用了列宁的名言: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极端,就是帝国主义。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资本开始向世界发展,这种发展到了最极端之时,变成了垄断资本主义,而文学艺术表现的就是所谓"highmodernism",即高潮现代主义。可是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西方世界在文化方面有了非常大的变动。杰姆逊受一位重要的比利时学者ErnestMandel 的影响,写了一本叫做LateCapitalism(《后期资本主义》)的书,认为后期资本主义和盛期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后期资本主义逐渐地跨国化、国际化乃至现在所说的全球化,而全球性的资本主义近几年来最大的发展就是全盘的金融化,所谓金融化就是把抽象的钱在世界的各地运转。在他看来,这种抽象的金融化倾向给西方文化带来了非常大的转变,后现代的文化即所谓电动器械、电脑,以及资讯的高速流通,其中最重要的是媒体,特别是视觉媒体,已影响到所有人的生活,他认为,五六十年代电视的发明为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电视的普及使整个人类生活视觉化。彩色电视机所表现出的形象完全是虚

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的发扬和传承

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的发扬和传承 城市学院082班严春兰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它区隔出一个生活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集中地展现了各个阶段的含义,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国历史悠久,所蕴育的节日活动十分多采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个别的节日形式虽然风格迥异,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经验成果。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传统节日,即是一个名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和对传统文化情感的集中表达。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冲击。现在很多人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显得很冷淡,甚至忽略或者忘记了很多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往往被元宵、粽子、月饼等食品所代表,对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传递出的民族精神,大家却知之甚少。”王习三委员的一席话,表达了他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关注 传统节日内涵深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在特定时间的集中体现。 把传统节日作为法定节假日,显示出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利用好传统节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传递民族精神。首先,要在全社会对传统节日进行宣传,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