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说课

咏华山说课
咏华山说课

《咏华山》第二课时说课及教后反思

霞浦第三小学林芳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全文4个小节,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引出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所配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1、学生有什么

(1)、对课文的内容大致是明白的。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生缺什么

(1)、缺对华山雄伟高大的实际体验。

(2)、文包诗体裁文章的学习方法指导。

目标表述: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到华山的高大,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学会诗文对照的学习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

重难点表述:

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感受到华山的高大。

2、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主要设计理念: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在朗读中提升语文素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设计中重点抓住“啊!华山真高哇!”这一句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以诵传情,在朗读中体悟诗句所蕴含的意思和意境,让抽象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流动的画面,从而达到品味文字,深入情境,体验情感的目标。由于这是一篇新型体裁的文章,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朗读中也注重指导学生诗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另外在学习中学会积累和应用一些词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出示下列词语)

华山古时候小孩儿艰难远远近近吟诵山腰间称赞寇准情不自禁

1、小朋友,在上节课我们交了很多新词朋友,还认识他们吗?和他们打个

招呼吧!

2、指名分行读(相机纠正错误)。

3、编词窜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为后面更好朗读课文做铺垫。)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看着高高的华山,(简笔画)你爬上去会有什么感受?(出示词语:艰难地指导朗读)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2、介绍华山高度:2200多米,相当于350多层楼房高。

(设计意图:对华山的高进行初步感受,并积累词语“艰难”。)

3、现在,我们跟随七岁的寇准和他的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来到山顶,我们看到什么样的景色呢?仔细朗读课文第二小节,找一找文中描写的词句。

4、(媒体出示相关语句)交流理解感悟朗读。

(1)“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指名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简笔画)

?你能把你感觉到的华山的高读出来吗?抓住“除了、远远近近、都”这些词指导朗读。

?老师引:所以我们这样赞叹华山——板书:(啊!华山真高哇!)学生朗读。

(2)“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指名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简笔画)

?你能把你感觉到的华山的高读出来吗?抓住“显得那么近、山腰间”这些词指导朗读。

?老师引:我们怎能不这样赞叹华山呢?——(生接读:啊!华山真高哇!)

过渡:是啊!华山真高哇!所以我们是艰难地爬山山顶。出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指名读。

②再次理解“艰难”,朗读好句子。

?老师引:难怪我们这样赞叹华山呢?——(生接读:啊!华山真高哇!)

5、虽然爬上山顶艰难,但是我们欣赏到了十分壮丽的景色,那就是(学生接读课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看着看着,我们都忍不住这样赞叹道——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设计意图:围绕文章的中心,借助简笔画,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各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进行体会,逐层深入,层层推进,一唱三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意境和内涵,也为后面学习古诗做好扎实有效的铺垫。)

6、同学们刚才的称赞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情不自禁”(板书并读词)。说说自己情不自禁的经历进一步体悟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词的方法,培养应用的能力。)

7、站在华山山顶,我们情不自禁称赞——接读:啊!华山真高哇!寇准也情不自禁吟诵起来:(出示古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自由读诗,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吟诵”的意思。

(2)说说从诗中读懂些什么,理解“举头、回首、与齐”等词的意思。(3)指导诗文对照,理解意思。

8、站在高高的华山山顶,我们情不自禁赞叹,引导读:啊!华山真高哇!寇准情不自禁吟诵: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我们都在——(读课题),在“咏”华山的什么呢?“咏”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一词来解释。(称赞)

9、让我们吟诵寇准的诗再来“咏一咏”华山吧。

(设计意图:熟悉并理解古诗,同时在吟诵过程中体会“吟诵”一词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感,将读书指导渗透其中。经过前面的学习,学习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是很难,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这种文包诗的方法。指导学生找找诗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学习既简单又有效。)

三:学习课文三、四小节

1、听着寇准情不自禁吟诵的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好诗!好诗!)

2、分角色表演,鼓励发挥想象先生和寇准的动作、语气。

(设计意图:增添学习乐趣,调节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习课文内容。)

3、体会寇准的聪慧。

(1)问:寇准当时多大呢?

(2)出示下列句子进行比较:

★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七岁。

★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

(3)你想对寇准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教学生在对比中品析语言文字,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触摸到人物品质。)

四:学习生字

1、记识“与齐”。

2、配乐齐读课文。

3、在音乐声中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遵循语文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规律,在优美的音乐中加深体会,想象意境。

板书设计:

25 咏华山

(简笔画)

教学反思:

教完课文后,学生的反映很好,他们说好像真的去了华山,课堂上学的很快乐。其他教师的评价也不错,对教材钻研得很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注重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自己也感觉良好,首先把握住教材,围绕课文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哇!”组织教学,借助简笔画,通过指导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感悟,让学生一步一步走近华山,走进华山。其次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各方面能力,例如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感悟,培养和提高朗读能力;联系生活理解“情不自禁”的意思;再次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但自己课后想一想,仍觉得有些地方的处理有待完善,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时,对这一小节的整体回归不到位,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不但会注意整篇文章的整体回归,也会关注到一个重点段落和中心段落的整体回归。课堂永远达不到完美的境界,但是追求完美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完美,我会踏实地追求,刻苦地追求,快乐地追求!

咏华山

咏华山 坊小丁 教材解读: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已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明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读不写。认识2个偏旁。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教学准备: 《山高水流》古筝磁带、图片、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本课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欣赏感悟;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配乐范读,进入情境;朗读交流,感悟课文;背诵表演,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 2、出示华山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畅所欲言,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咏华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谈话、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巧设关卡,学习字词句。 想去华山细细游览吗?你们还必须闯过三关: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认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用具: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教学过程: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

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课前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教学后记: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反思: 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书本上,老师介绍的热门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

咏华山25。

25.咏华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山的雄伟壮丽。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鼓励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登过山吗?都登过什么山呢?今天,老师要带 领大家去认识一座大山,它也是我国的一座名山.看看大屏幕,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多媒体出示华山图片,板书:华山,强调"华"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初识华山 1.听故事,标自然段序号.(关于华山呀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想听吗?汇报有几个自然段) 2.读故事,勾画生字并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也可向别人请教,力争把课 文读正确.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多媒体出示) a.指名读正音 b.小老师教读 C.男女赛读 d.全班齐读 4.再读课文.要读流利,同时思考: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去登华山? 5.指名汇报,师小结:课文讲了古时候七岁的小寇准和先生去登华山 的事。(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感受华山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小孩和先生登华山时有什么感受?现在我们 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a.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余生思考:他们是怎样登上山顶的?) a.指名回答并找出相关语句。(多媒体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 爬上山顶。”理解”艰难“多媒体出示登华山路的图片,初识华山的咼并指导朗读。 b.师:他们登上山顶时发现华山真()啊!(板书"高",多媒体出示: 啊!华山真高哇!(齐读)师:你从哪些句子看出华山真高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朗读)图片 1>.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啊!华山真高哇!) (图片)2.>太阳显得那么近,(啊!华山真高哇!)3>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啊!华山真高哇!) 2.齐读相关段落(多媒体出示) 3.联系课文理解古诗大意。华山真是太咼了,有资料显示华山咼2100多米,足有几百个我们这样的6层教学楼高呢! 4.学习古诗.(华山高大险峻,这登山的小孩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了 解"情不自禁吟诵"大意)他看着眼前的华山,不由自主地吟诵起 来:a.出示古诗,师朗诵b生自由朗诵并思考古诗的大意c指名回 答,尽量用前面课文中的句子;d.指名试着边读边加上动作。全班一起来加上动作读诗。e.背诵古诗。

咏华山第二课时听课记录附评课稿

《咏华山》第二课时听课记录附评课稿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生齐答)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4、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 个字) 【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二、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华山图)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啊! 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1)(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 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 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播放华山的录像,师配解说语) 再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的这句话。(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理解华山的高。)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指导背诵。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 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 教学目标: ⒈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⒉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复习。 ⒈认读词语。 ⒉听配乐朗诵。 三、读讲课文,品味华山的高。 ⒈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多媒体出示图一,指导看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图意,课文是怎样写的? 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⑶了解叙事方法。 ⑷练说:你能用“什么时间,谁跟谁去干什么”说句话吗? ⑸齐读第一自然段。

⒉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两节课文。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②设疑: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③指导朗读. ④此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相机出示句二、句三:啊!华山真高哇!竞读齐读 ⑤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相机出示句四、句五。 a指名读句子。 b质疑问难。(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理解) c设疑:从这两句话,你品味出华山的什么特点? d齐读句子。 ⑥谈话:相机出示句六。点拨:“不由自主” ⑦学习古诗: a指名读。 b小组学习: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寻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寻一寻,并用“”划出。(师巡视) c指名读句子,点评。 d质疑问难: e诗文分组对照对应朗读。

f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义。 g竞读古诗。(评价)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点评),表演读。 ②延伸:这首诗好在哪?这孩子是谁?当时几岁? ⒊齐读第四自然段。相机进行思想教育 三、课中休息。 四、齐读全文。看板书、总结课文。 五、课中巩固 ⒈竞背古诗。 ⒉课外延伸: ⑴多媒体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⑵收集相关华山的资料。 ⒊指导书写生字:沿、顶、除 附板书: 22咏华山 白云低 红日近 高除了都 艰难地爬登

最新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

高中生物教案电子版下载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幻灯片。 教学程序:地球从诞生至今大约有46亿年了。在这46亿年中,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也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使地球上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生物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习生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一、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体都具有以下特征: 物质:蛋白质、核酸; 1 、共同的物质基础 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实质: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2、新陈代谢自我 更新过程 分解自身物质→排除废物;放能; 定义: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3、应激性实例: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注:应激性:生物对刺激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可见,反射是应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对各种 刺激发生的反应的应激性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植物的 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生理功能也是一种适应。生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 特征,通过遗传传给后代,并非生物接受刺激后才产生的。这是与应激性不 同的。应激性、反射属于生物的适应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适应具应激性。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 第一节动物的卵(四年级) 1、观察动物的卵有什么特点? 2、颜色不同、形状不同,都有小点点 3、为什么动物妈妈都要产卵呢? 4、他们都要生宝宝 5、观看视频——各种动物产卵的过程。很美丽!青蛙、蝴蝶、小鱼、小鸡(从蛋里面出来的)、鳄鱼(从蛋里出来的) 6、鸡蛋也是卵的一种。 7、回忆:鸡蛋由那几个部分组成?蛋黄、蛋清、蛋白、蛋壳 8、仔细探究一番——从外部到内部 9、实验提示:用手电筒和放大镜仔细观察——外形、蛋壳内壁、打开的鸡蛋 10、老师演示照鸡蛋的方法,照蛋壳的方法。 11、材料员领取实验器材 12、请大家讲观察工具放在桌上,一起记录表,咱们要交流成果了。(没有展示台?) 13、最外面是蛋壳,蛋壳里面有一层膜,系带、在内面有蛋白(蛋清),蛋白的内层有蛋黄,气室在鸡蛋的大头部位,蛋壳表面有许多小孔,熟鸡蛋的中间部位颜色深一点。(我发现有的孩子的放大镜使用方法不对),生鸡蛋蛋黄周围有像棉花一样的东西

14、我只顾贴上鸡蛋的结构,忘记了贴上部位的名称,请同学们帮忙贴上去。(第三次掌声了。) 15、发放补充资料 16、你按照从外部到内部的顺序汇报你的观察结果吗? 17、蛋壳那么薄,能起什么保护作用呢?用手捏一下。 18、膜防止细菌侵入,气室内有空气,给小鸡呼吸,鸡蛋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孔,蛋白为坯胎的发育提供了养料与水分,蛋黄为坯胎提供营养,系带起稳定作用。 19、为什么鸡蛋没有一个变成小鸡呢? 20、要有适当的温度,受精卵才可能变成小鸡。 21、鸡蛋的形成——小鸡的形成视频 22、谈感受:好不容易来到世上的小鸡,鸡妈妈真辛苦! 23、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不容易,要爱惜生命,爱惜自己。艰辛、奇妙(第四次掌声) 24、鱼、鸭子、虾子、螃蟹 25、科学概念——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第二节课(六年级)《减少丢弃,重新使用》 1、主题:减少丢弃,重新使用 2、要求:积极思考,举手发言,有小礼物 3、看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如果长此下去,不会有第一幅画的美景 4、生活中的垃圾越来越多,这该怎么处理?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与诗不同的节奏和韵味,背诵古诗。 3.能诗文对照,了解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会写生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9、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

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 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指导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写生字(3个) 2.写笔顺。 真与间 3、读背古诗 六、板书 9、咏华山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9、《咏华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咏华山古诗加拼音范文.doc

【主持词大全】 《咏华山》一课叙述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华山的雄伟壮丽,下而是关于一年级咏华山课文内容的内容,欢迎阅读! 咏华山课文原文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 拓展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山的髙与雄伟壮丽。 2、学习文中的古诗,图文结合读懂诗意,练习背诵。 3、随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文中小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你们平时都爬过哪些山?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 2、激趣华山是座怎样的山?(板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登上山顶看一看。

二、细读品悟 1、谙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是座怎样的山? 交流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高) 2、小朋友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来读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华山很高? 3、交流 a啊!华山真高哇! (1) 教师板画山(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行不行?(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呢?(板画高山)画这样高行吧! (2) 哇!真没想到华山这样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课文中连用两个什么标点?(在原句中标出)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b除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 华山周围有许多山,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帮老师在华山周用画些山?(谙4—5名学生上 台画〉 (2) 小朋友画得真好!(边画边说)请看,这么多的山,有的离华山远,有的离华山近,这就是课文中说的远远近近的山。(在原句中加点) (3) 师边画蓝天边述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比华山高,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呀?华山真是太高!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自由练读,指划读,评价, 齐读。) (4)小朋友读得真好,听你们这样读,让人不由得想说引&&啊!华山&& c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儿童诗

《识字1》(诵读)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枝头上: 春天的风微微吹动, 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田野里: 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苗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梦想飞飞飞 《识字2》(欣赏) 每个人, 都有一个梦想。 那是一个闪光的梦想, 那是一个引人奋勇前进的梦想。 每个人 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我们存在是为了一个梦想, 我们存在是为了一个希望。 大树梦想伸向蓝天, 小草梦想遍布大地, 小兔梦想和平家园, 燕子梦想纯净空气。 世间万物 都有它的梦想。 我们都为了一个梦想去奋斗!我们都为了一个梦想去拼搏! 带着梦想飞飞飞, 世界就在我手上, 带着梦想飞飞飞, 是世界就会为你我喝彩! 只要相信, 我们放飞梦想!

《识字3》(诵读) 小河很喜欢唱歌, 一边走,一边唱, 碰到了大石头, 歌声更加嘹亮。 从山上唱到海边, 一会儿也不休息, 他喜欢在高低不平的路上,张开喉咙大声唱。 他说: “平坦的道路, 唱不出好听的歌。” 面对这大千世界 《识字4》(欣赏) 面对这大千世界, 驰骋你的想象; 让蚯蚓像农夫耕耘, 让甲虫像宝石闪光。 送去你好奇专注的目光,你会看到明天的模样。热爱生活,爱得深沉, 心灵便张开了翅膀。 春天是这样来的 《1、春笋》(诵读) 叮咚叮咚, 小溪试了试清脆的嗓子,啊,春天是唱着歌来的! 呼啦呼啦, 柳枝弯弯柔软的腰,啊,春天是跳着舞来的! 毕剥毕剥, 春笋在泥土里快乐地拔节,

啊,春天是放着鞭炮来的! 小雨点 《2、雨点》(诵读) 小雨点 是雨妈妈的孩子。 她染红花朵, 她浸绿树枝。 她在家家窗台上, 弹奏轻快的曲子。 小雨点 是一个好孩子。 小池塘 《3、小池塘》(欣赏) 好像它也有年龄, 但它却默默不讲话, 如果扔一个小石头, 它就回答, 画着圆圆的圈儿, 把自己的年龄告诉大家。 春天来到枝头上 《4、春到梅花山》(诵读) 风跑得只喘气, 向大家报给好消息,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花朵站在枝头上, 看不见春天, 就踮起脚尖急着找, 春天,在哪里,在哪里? 花, 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早晨的阳光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育资料】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教学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壮雄壮。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解放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辛?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异程度。解放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a.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指导朗读。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的内容,具体内容: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一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以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构建模型,体验科学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情感态度方面 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并安排了两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细胞膜结构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

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此外,还应重点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会运用该模型解释相应的生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是对问题探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相关问题的好奇与有趣水平,目的性不十分明确。所以教师的思维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节课利用科学史实验资料,设计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基于资料和问题的课堂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按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达到一定深度,使学生顺利由感性认 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难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引入新课 2.讲述膜的磷脂排布 3.演示电镜照片 4.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构建模型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 ——小篮球:行进间运球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根据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创设不同的练习环境,创编多种练习方法,让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既学会了行进间运球,又培养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整节课从学生的发展出发,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取水平二小篮球教学中行进间运球的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提高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强,采用情境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教学中,教师让他们积极模仿、主动练习、开动脑筋,从而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 3.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通过自主练习等途径,让学生学会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并能复述出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3.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严格要求自己,较熟练地掌握行进间运球动作,通过学练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4.学生勤于动脑,互教互学,互评互帮,团结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准备: 一块篮球场、三十个篮球、八个标志物。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向前运球时,上体稍前倾,目视前方,手按拍球的后上方,后腿蹬地使球前进,球落在身体的同侧前方,球的反弹高度在腰胸之间。 2.手脚的协调配合,跑动步法与球弹起的节奏一致。 六、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开始部分为一个简单的慢跑游戏,再结合小篮球进行准备活动,以便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在行进间篮球运球的学习中,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再让他们畅所欲言,找出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再通过学生先尝试,然后小组展示,通过“开火车”的练习方法,体现“小群体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让学生感受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又通过游戏“运球接力”的比赛让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交流,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对自己、对他人进行评价,同时教师通过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动作方法,而且在各方面都有了全面的体验。 八、教学过程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2003年6月2日第十六周星期二第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自由读,指名读。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2003年6月2日第十六周星期二第二节一、复习生字引入 形式:开火车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 五、小结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教案基因详解

第四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学校:*****高中学科:生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部分内容。中心法则是生物学的核心规律,“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是对三者关系的总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解释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⑵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⑴锻炼学生根据实验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⑵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中心法则的修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的确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心法则的理解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在初中生物课以及前三章的学习中,阐述的都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学生对蛋白质在其中的作用并不很明确。教材中的几个实例也都是着眼与此,与前面的遗传因子等遥相呼应,是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者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1、教师讲述、举例、演示、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探索相结合。 2、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提出疑惑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训练与提高、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㈡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问〗水中的叶比空气中的叶要狭小细长一些,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应是一样的。为什么叶片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而叶片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

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 引导学生阅读P69资料分析,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根据提供的实验证据,分析最初的中心法则的不足,并作出适当的修改;鼓励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最后阐述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提示〗1.没有。实验证据指出了原有的中心法则所没有包含的遗传信息的可能传递途径,是对原有中心法则的补充而非否定。 2.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从RNA流向RNA的结论是确信无疑的,而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的途径是有可能存在的。 3.尝试归纳中心法则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如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9-70, 〖问〗1、如何用中心法则来解释豌豆的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与人的白化病的形成有何相似之处?两个例子中的蛋白质都属于哪一类物质?并尝试用基因、蛋白质、性状画出概念图。 2、囊性纤维病的形成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也是酶吗?能否再举一个相似的例子?(可提示这种蛋白质叫做结构蛋白)也用概念图画出三者的关系。 3、对比两个概念图,进行归纳。 学生思考问题,小组内交流,教师要适时与学生互动,及时发现、解决学生产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一类是类似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另一类是类似囊性纤维病、镰刀型贫血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以上分析综合如下图。由此可见,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探究活动三: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影响因素 教师可演示果蝇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而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的,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等资料,对人身高的研究资料,并组织学生讨论影响人身高的因素还有那些;学生阅读P70的细胞质基因的资料,来丰富对基因控制性状的认识;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一个基因能决定一种性状,但有的性状受多对基因的控制(如人的身高)。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 (2)基因控制性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第二课时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山的高与雄伟壮丽。 2、学习文中的古诗,图文结合读懂诗意,练习背诵。 3、随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文中小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你们平时都爬过哪些山?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 2、激趣:华山是座怎样的山?(板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登上山顶看一看。 二、细读品悟: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是座怎样的山? 交流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高) 2、小朋友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来读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华山很高? 3、交流: A:啊!华山真高哇! (1)教师板画山(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行不行?(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呢?(板画高山)画这样高行了吧! (2)哇!真没想到华山这样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课文中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在原句中标出)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B: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华山周围有许多山,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帮老师在华山周围画些山?(请4-5名学生上台画)

(2)小朋友画得真好!(边画边说)请看,这么多的山,有的离华山远,有的离华山近,这就是课文中说的远远近近的山。(在原句中加点)(3) 师边画蓝天边述: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比华山高,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呀?华山真是太高了!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4)小朋友读得真好,听你们这样读,让人不由得想说:引啊!华山 C: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 我们继续来画画(师画太阳,故意画远),老师把太阳画在这,对吗?为什么?(在原句中那么近加点)平时我们看太阳,总觉得离我们很远很远,现在为什么显得那么近?谁能把这个词读好 (2)读词:山腰间。山腰间是哪?谁上来在山腰间添上白云?(指名上台画)(3)平时白云都飘在哪?现在怎么只飘到了山腰间?(华山高) (4)指导朗读:华山太高了!太阳看起来离我们那么近,白云只飘到山腰间。这句话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指名读,齐读)(5)引读:啊!华山 4、请小朋友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除了感受到华山的高,还感受到什么?(华山景色美) 5、这么美的景色,只有站在华山顶上才能看见。让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华山的美。 6、小朋友读得真好!你能看着黑板上的画来介绍介绍华山吗?小朋友先准备一下,呆会我们来比一比,谁介绍的华山高,谁介绍的华山美。(指名上台介绍) 7、你们介绍得真好。华山的美景吸引了许多游人。看,一个小孩和他的先生也爬上了华山,他们是怎样爬上山顶的? 板画山路:小朋友看,这就是华山的山路。爬这样的山,容易吗?怎么不容易?(华山高、险) (出示词语:艰难)这么难就是艰难。谁能把这个词读好?(指名读,齐读)

《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6 执教教师:高月 听课、评课教师:吴琼恬 一、 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2、(出示)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 ,那年 。(生齐答)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4、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加“华山”2个字)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

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二、细读课文。 、(出示华山图)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1)(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播放华山的录像,师配解说语) 再指导朗读出示的这句话。(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理解华山的高。)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

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指导背诵。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三、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出示诗句。 (1)指名读。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咏华山》-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咏华山》-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中的《咏华山》。课文写的是宋代寇准7岁时随先生登上华山,即兴吟诵了一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在学生熟读、理解了课文之后,教师问学生:“读了课文,与寇准比起来,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的回答很热烈,但中心意思都是大同小异:寇准7岁便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我们都8岁了却写不出来,我们真不如寇准呀!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认为写诗高不可攀的无奈和我不如人的自卑。 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我们已经习惯了以一些优秀人物为榜样来激励学生。因此,在遇到写古今中外小神童之类的课文时,教师总不忘让学生与小神童们比一比,试图通过比较使学生有所触动,从而激发起他们刻苦用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用意是好的,但结果却不能让人满意,因为比来比去,学生只会认为自己不行,心中免不了是灰溜溜的。偶尔为之,问题不大。要是长期这样,那就是在制造自卑者了。 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两扇大门,一扇叫“自卑”,一扇叫“自信”。走进了自卑的大门,总认为自己不能的人,一辈子唯唯诺诺,一事无成;而走进了自信的大门,时时感觉到“我能行”的人,就能够抬起头来大胆往前走,有勇气去迎接风雨,敢于在困难中微笑。国外就有一些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数百名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大致相同的少年。当这些被调查的对象步入显示成果的年龄时,彼此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成了事业上的佼佼者,有的却没有什么作为。最终的结果显示,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可见,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那么,决定学生是走进自卑,还是走进自信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关键因素是他们对自我形象的认识。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形象往往是通过与同龄伙伴的比较,并在他人的评价中再经过自我分析、判断,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让学生学会比较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一味地与强于自己的人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这样只能是越比越灰心,越比越泄气,以致越来越自卑。相反,如果以自己的长处比优秀者的短处,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处处不如优秀者,在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当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心中便会充满自信,便会产生内在动力,便会把握住成功的基点。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只有促进学生消除自卑,增强自信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而学生产生自卑的根源,就这节课来看,是因为教师提问的引导方式有误所致。其实,教师如果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这样来问:“寇准登上华山,即兴吟诵了一首诗。请你想象,现在你也登上了华山,你会怎样做呢?”如此一来,就不单单是引导学生与寇准比做诗了,而是引导学生向寇准学习,并适时发挥自己的特长。也许,有同学会像寇准一样也吟诵一首诗;也许,有同学会大笔一挥,绘就一幅美丽的图画;也许,有同学会高歌一曲,表达心中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0多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收获: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掌握实验步骤,规范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三)教师精心引领,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并给予全班表彰。 (四)把握教材要求,反复考查实验 教师要深钻大纲和教材,明确考试重难点和学情。通过反复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和国培专家团理论引领,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和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