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库仑定律

电荷库仑定律
电荷库仑定律

学科:物理

教学内容:电荷库仑定律

【基础知识精讲】

1.两种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同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跟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的电性相同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自然界中两种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使物质带电的过程,就是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或者是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静电感应).不管何种方式,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任何物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量(e=1.6×10-19

C)的整数倍,电子、质子的电量都等于元

电荷量1.6×10-19

库,但电性不同,前者为负,后者为正.

2.点电荷及库仑定律

电荷(或带电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如果带电体的大小比起它到带电体的距离小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叫做点电荷.真空中的两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循库仑定律:

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数学表达式如下:

F=k

2

2

1r

Q Q 式中k=9.0×109

N ·m 2

/c 2

,叫静电力常量.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 库仑定律、库仑力. 难点 库仑定律的定性演示.

例1 两个半径为R 的带电球所带电量分别为q 1和q 2,当两球心相距为r 时,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大小为( )

A.F=k

2

2

1r q q B.F >k

2

2

1r q q C.F <k

2

2

1r q q D.无法确定

解评 此题易误选为A ,其错误原因是库仑定律F =k

22

1r

q q 仅适用于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当电荷间的距离与电荷的线度相比不是很大时,便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库仑定律也适用于带电金属小球间的作用力,此时公式中r 指两球球心间的距离,相当于将带电球看成电量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但是,两个带电球必须保证均匀带电.

“误解”显然忽视了将库仑定律用于带电金属球的前提条件.题意指示球有一定大小,

又未注明r>>R ,设想球靠得较近时,由于电荷间的排斥、吸引,就会引起球上电荷的重新分布.如图所示.结果两球都不再均匀带电,库仑定律在此情况中不再适用.

正确的解答应是:静电荷只能分布在金属球的外表面上,若是同种电荷则互相排斥,电荷间的距离r 1大于R(如图 (a)所示).根据库仑定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 1<k

2

2

1r q q ;若是异种电荷则相互吸引,电荷间距离r 2小于R(如图 (b)所示),则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力F 2>k

22

1r

q q ,此题并未说明小球带何种电荷.

答案 选D.

例2 真空中两个相同的带等量异种电荷的金属小球A 和B(A 、B 均可看作点电荷),分别固定在两处,两球间静电力为F ,同一个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小球C 先和A 接触,再与B 接触,然后移开C 后,则A 、B 球间的静电力变为 F ,若再使A 、B 间距离增大一倍,则它们间的静电力又为 F.

解析 设A 、B 两球带电量分别为q 、-q ,相距为r ,那么它们之间的库仑力F =k 22

r

q ,

是引力.用球C 接触A 时,A 、C 球带电量均为2

q

(相同两物体平均分配);再用球C 接触球B 时,B 、C 球带电量均为-

4

q

(先中和后平均分配);移开C 球后,A 、B 间的库仑力为: F ′=K ·(2q )·(4q )/r 2

=228r

kq =81F ,为引力.

当A 、B 球间距离变为2r 时库力为:

F ″=2

2

)r 2(8kq =321F,为引力.

说明 在本题中,若球C 继续与A 接触又与B 接触,同学们可以发现,接触越多,A 、B

所带电量越少,最终A 、B 、C 三小球带电都趋于零.一般地,两相同的金属小球分别带电q 1、q 2,利用第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来回与它们接触无限多次后,三小球所带电量趋于相等,即

q ’1=q ’2=q ’3=

3

2

1q q +

【难题巧解点拨】

例1 在真空中有两个正的点电荷A 、B ,带电量分为Q 、q ,相距l ,(1)如A 、B 固定,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 ,使其在A 、B 的库仑力作用下而平衡,C 应放在何处,带电量如何?(2)如A 、B 不固定时,C 应处于什么位置、带电量为多少时可使三个小球由于相互间的库仑力作用而均静止?

解析 (1)由于A 、B 带同种电,则C 球只能放在A 、B 连线中间某位置,设带电量为q ’,且距离A 球的距离为x ,由力的平衡和库仑定律,得

2'x kQq =2)

1('

x kqq - 解得 x =

q

Q l Q +,电荷性质不限.

(2)由于三个小球均需平衡,所以引入的电荷C 不可能是正电荷,必为负电荷且须放在两个电荷之间的连线上.设电荷电量为-q ′,距离A 电荷距离为x ,先由C 的平衡条件,得:

2'x kQq =2)

1('

x kqq - 解得 x =

q

Q l Q +

再由A(也可选B),受力平衡得:

2l kQq =2

'x kQq 解得 q ′=

2

)

(q Q Qq +

总评 我们还可以对A 、B 电性不同时进行类似的分析,综合解析过程可得出如下经验性结论:

(1)A 、B 两电荷不固定时,C 电荷的电性、电量任意,但A 、B 同性时,C 在A 、B 之间,A 、B 异性时,C 在A 、B 连线延长线上靠近量少的电荷外侧,C 的位置由其平衡条件求得.

(2)A 、B 两电荷固定时,C 电荷的电性、电量确定.A 、B 同性时,C 与它们电性相反,且在A 、B 连线上中点与电量少的电荷之间;A 、B 异性时,C 与A 、B 中电量少的电性相反,且在A 、B 连线延长线上靠近电量少的外侧.求解时先由C 的平衡求它距A(或B)的距离,再由A(或B)的平衡求C 的电量.总之此时有如下两特点:①相邻带电体带异种电荷;②两电量较少者相距较近.

例2 如图,两个带电量分别为q 1、q 2,质量分别为m 1、m 2的小球,用等长的细绝缘线悬挂于O 点,下列情况中正确的是( )

A.若m 1=m 2、q 1≠q 2,则α1=α2

B.若m 1=m 2、q 1>q 2,则α1>α2

C.若m 1<m 2、q 1≠q 2,则α1>α2

D.若m 1≠m 2、q 1=q 2,则α1=α2

解析 本题是力学、电学综合题,因两小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故可按平衡知识去解决.若用正交分解法及力的平衡知识去解,此题较麻烦,但用力矩平衡求解则较简便.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以O 点为转轴,分别由力矩平衡:

对m 1:m 1g ·Lsin α1=F ·OP 对m 2:m 2g ·Lsin α2=F ·OP

由等量代换,解得 m 1sin α1=m 2sin α2 即

21sin sin αα=1

2m m ,立即 sin α∝m 1

.

当m 1=m 2时,α1=α2,当m 1<m 2时,α1>α2,均与q 1、q 2无关.

答案 选AC.

【命题趋势分析】

本节的考点主要有三点:点电荷的概念、电荷守恒律和库仑定律. 与点电荷的概念有关的题目主要以选择、判断及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其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多与库仑定律有联系,且多以带电体间的接触后重新分配电荷的问题出现;库仑定律的应用中往往更多地涉及到与力学知识有联系的综合运用.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 点,有一固定质点A ,在Q 点正上方的P 点用丝线悬挂一质点B ,A 、B 因带负电而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由于漏电,A 、B 电量逐渐减少,在电荷漏完之前,悬线的拉力大小(如图)( )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 此题为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以B 为研究对象,它带电量变化前后都可看做平衡态,都是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而平衡.但由于A 、B 之间库仑力的大小和方向均随θ变化而变,所以用常规方法无法判断张力变化.

用F 表示A 、B 间的库仑力,对B 进行受力分析后,不难看出当θ变化时图中带有阴影的两个三角形总是相似的.即ΔPQB 结构三角形的三条边与mg 、F 、T 组成的力的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PB T =PQ m g ,∴ T =PQ

PB ·mg PB 、PQ 均不随θ而变,所以T 不随θ变.

答案 选C.

总结 此题主要考查库仑定律,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动态平衡”类型问题的分析方法,除上述方法外,此题还可由矢量三角形法(共点平衡的三力矢量平移后组成封闭三角形)求解.

例2 如图所示,A 、B 两点电荷相距L =2m ,质量大小为m A =m B /2=10g ,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重力),开始时A 的加速度为a ,经过一时间后,B 的加速度也为a ,速率为v =3m/s ,那么这两点电荷相距 m ;此时A 的速率为 m/s.

解析 两电荷在库仑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两电荷间的库仑力服从牛顿第三定律等大反向,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得,电荷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当A 的加速度为a 时,B 的加速为

2

a

,经过一段时间后B 的加速度为a ,为初始时刻的两倍,库仑力也成为原来的2倍由F =

2

r q kq B

A 得A

B 两电荷间的距离为2m ,对AB 两电荷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动量守恒,则m A v A =m B v ∴ v A =

A

B m v

m =2×3m/s =6m/s 答:两点相距2m ,此时A 的速度为6m/s.

总结 此题主要考查库仑定律,解题的关键在于知道两电荷间的库仑力等大反向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善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解答,电场知识与力学中的两大定律(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相联系出题是高考的热点.

【同步达纲练习】

1.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带电是物体缺少电子或有多余电子的结果

B.若物体不带电,则物体内没有电荷

C.物体中总有电荷,它呈中性是因为它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数量相等

D.正负电荷中和是两种电荷都消失了

2.关于点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较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B.足够小(例如体积小于1mm3)的电荷,一定可以看作点电荷

C.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D.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尺寸的绝对值,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是否能忽略不计

3.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电量之比为1∶7,相距为r,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则它们间的库仑力可能为原来的( )

A.4/7

B.3/7

C.9/7

D.16/7

4.如图所示,两种细线挂着两个质量相同小球A、B,上、下两根细线中的拉力分别是T A、T B.现使A、B带同种电荷,此时上、下细线受力分别为T’A、T’B,则( )

A.T’A=T A,T’B>T B

B.T’A<T A,T’B>T B

C.T’A=T A,T’B<T B

D.T’A>T A,T’B<T B

5.在真空中有一个点电荷,受到距它1.0cm处的另一个点电荷的吸引,引力大小为2.7×10-5N.已知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量是3.0×10-9C,那么另一点电荷的电量是 C.

6.有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A带电量为7Q,B带电-Q,将不带电的C反复与固定的A、B接触移去后,A、B间的库仑力变为原来的倍.

7.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和B均带正电量q,质量均为m,连结小球的绝缘细线长度都是l,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细线OA的张力T OA=;细线AB的张力T AB = .

8.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固定质量相等的三个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a、b、c,三球共线.若释放a球,其初始加速度为1m/s2,方向向左;若释放c球,其初始加速度为3m/s2,方向向右;若释放b球,则b球的初始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素质优化训练】

1.如图所示,三个点电荷q1、q2、q3固定在一直线上,q2和q3的距离为q1与q2距离的2倍,每个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电荷的电量之比q1∶q2∶q3为( )

A.-9∶4∶-36

B.9∶4∶36

C.-3∶2∶-6

D.3∶2∶6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量为q的小球B,用绝缘丝线悬挂于O点,球心与O点相距l.在O点正下方有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A固定不动,A的球心到O点距离也是l.改变A球带电量,B球将在不同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当A球带电量为Q1,B球平衡时的丝线拉力为T1,如A球带电量增加一倍,B球平衡时丝线拉力为T2,则有( )

A.T2>T1

B.T2<T1

C.T2=T1

D.T2=T1=mg

3.在探索生命起源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了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该装置的烧瓶中模拟原始大气成份,充入甲烷、氨、水蒸汽、氢等气体,连续进行火花放电,最后在U 型管中检验出有氨基酸生成.

(1)火花放电为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创造了条件,其作用是( )

A.通过电场将气体电离或断开化学键

B.通过电场使气体分子加速碰撞

C.提供能量使气体分子能级增大

D.火花放电发出的光,加速化学反应

(2)U型管相当于(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陆地

D.原始生物圈

4.A 、B 、C 是三个完全相同且带有绝缘棒的金属小球,已知其中一个小球带电.如果让A 先与B 再与C 接触,再把A 、C 球放在距离R 的两位置上,测得A 、C 球之间的库仑力为F 1;接着设法让三个小球恢复初始状态,然后让C 球先后与A 、B 接触,再把A 、C 放在相距为R 的位置上,此时A 、C 间库仑力仅为F 1/4,由此可以判定原先带电的是 球.

5.如图所示,电量分别为Q 和q 的两个点电荷,放置在A 点和B 点,已知AB =BC =L ,DB =L/4,现在把一点电荷q 0依次放在C 点和D 点,为了使两个点电荷对q 0的两个电场力大小相等,q 0在C 点时,

q Q = ,在D 点时,q

Q = .

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的绝缘平面上,有甲、乙两个带电小球,已知甲的质量为m ,

两小球相距为L(L 远大于小球半径),在库仑力作用下,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开始时甲的加速度为a ,乙的加速度为4a ,经过一段时间后,乙的加速度为a ,速度为v ,那么这时两小球相距为 ,两小球电势能减少了 .

【生活实际运用】

1.在秋冬的干燥天气里,睡觉前当你脱下含晴纶的绒衣时,会看到闪“火花”,同时听到“咝咝”的声音,解释此现象并说明怎样避免或减轻此现象的产生.

2.试设计一种“静电吸尘器”.

【知识验证实验】

1.小纸人“跳舞”

像图那样在桌上放两摞书,把一块洁净的玻璃垫起来,使玻璃离开桌面2~3厘米.在宽0.5厘米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放在玻璃下面.然后用一块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擦,就可以看到小纸人翩翩起舞了.请你注意观察现象,并想想产生现象的原因,如果实验前用一根火柴把“跳舞区”烤一烤,实验效果就会更好.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跳得就不活跃或者不能起舞了.试试看,从这里你能找到一种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吗?

2.自制验电器

自己选取适当的常见材料自制一个简易验电器,并且来验证摩擦能起电.

【知识探究学习】

夏天的“雷闪电”是一种静电现象,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如不能,请查阅有关资料.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AC

2.CD

3.CD

4.A

5.1.0×10-10

6.74

7.2mg;mg+22l

kq 8.2m/s 2

;向左

【素质优化训练】

1.A

2.CD

3.(1)A (2)B

4.C

5.

14;19 6.2L, 32

5mv 2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完整版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1章第1节 课题:电荷库仑定律 课时:2课时 一、教材分析 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本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应着重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讲解物体带电的本质。 3.通过对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从而打破了物体的电中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过渡到电荷守恒定律,水到渠成,对高中学生而言很容易接受,进一步巩固守恒思想。 4.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元电荷的概念。同时教学中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5.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电学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把初中学过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复习一下。 三、教学方法分析及建议 1.在学生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媒体播放复习并巩固电荷的有关知识;先运用教材上给出的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摩擦后的塑料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猜想作用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通过实验定性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并在这个基础上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 2.讲解点电荷时,可以对照质点的概念进行讲解,要讲清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物理发展史上的重要概念及重大规律的建立都是经科学家艰辛的探索而完成的,都是对原有思维方式突破的结果,体现出了科学家的创造性。如何充分利用这宝贵的素材,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诱思”、“导思”,在本节课中,对库仑定律得出过程进行了尝试。 4.利用“思考与讨论”的问题,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 5.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进一步说明电荷守恒定律。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电现象的认识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了解元电荷的大小,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3.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4.渗透理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实验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理解抽象的电荷知识。

(文)1.1电荷库仑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一).doc

高二物理选修1-1导学案 课题:1.1电荷库仑定律(一) 设计人:包翠霞审核人:于孟娟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2009年9月5日[学习目标] 1、了解正、负电荷; 2、知道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及其实质; 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并能解答问题; 4、了解元电荷的含义。 【自主导学】 1.两种电荷: (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的性质,表明它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叫做正电荷。 ②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叫做负电荷。 (3)自由电子和离子: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往往会脱离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电的离子,简称;得到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电的离子,简称。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1)摩擦起电: 互相摩擦的物体因而发生了,一些束缚力差的电子,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电。 如: 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从而带负电,则毛皮带电;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从而带正电,则丝绸带电。 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什么电荷,为什么? A.毛皮带正电,因为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B.毛皮带负电,因为毛皮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C.毛皮带正电,因为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D.毛皮带负电,因为橡胶棒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2)感应起电: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或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远离的一端带,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选修1-1第一章/感应起电.swf。 如图所示: ①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时, A、B上的金属箔将张开。 + A B C

库仑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库仑定律 本节分析 本章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库仑定律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本节的教学内容主线有两条:知识层面上掌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方法层面上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间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及研究物理问题的其他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上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知道了使物体带电的几种方法,并且知道了在物体起电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是守恒的.同时,学生在初中也明确知道电荷之间是有相互作用的:同号电荷相互排斥,异号电荷相互吸引.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知道点电荷的概念,并知道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2)运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渗透理想化方法,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2)渗透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 ●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反思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反思 覃艳芳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本节课为高二电学部分的知识,在授课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个优点:1、利用“怒发冲冠”的静电实验,贴近学生的科学体验,因此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在讲解感应起电的本质及电荷守恒定律时,灵活运用多媒体制作,形象地展示抽象的微观物理现象,使学生在认识微观世界电荷的运动上比较容易接受; 3、在探究电荷作用力大小决定因素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发现问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以及由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4、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具有启发性。 同时,这一堂课中,我认为也存在了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以下的几点:1、开课时,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安静的坐好后再开始讲课,这样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没有能及时的“捕捉”老师的语言信息; 2、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标题及主要提纲,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本节课的主要思路及重点内容; 3、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有学生提出电荷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系时,我也没有在课堂上很好的进行解释,此外,对学生提出的“为什么手与手的摩擦不能吸引纸屑”时,解释存在错误,没有及时的引导学生,摩擦起电主要是两种材质不同的物体进行摩擦; 4、课件内容也存在一些问题,进行点电荷的教学时,点电荷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我没有在课堂上提出来,但是,课件上却打出了这个知识点,另外,例题1题目中并没有给出学生电荷间距离的大小,而课件里却代入r=1m进行计算; 5、在分析库仑定律的公式时,提问学生利用该公式能够寻找出哪些物理量的大小时,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导致出现了连续提问两个学生都无法回答的现象,应该先让学生认识除了k之外,公式中存在多少个量,则在应用时,只要知道任意的三个量,就能求解出第四个量; 6、这节课设计例题1的主要目的是,由于库仑定律的公式和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极其相似,因此有必要将它们进行对比,看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但由于时间上处理不当,也没能及时的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指向; 7、整堂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最后的一些随堂练习没能完成。 整节课完成的还比较顺利,优点以后在教学中会继续保持并创新,对于课堂中存在的不足也正确面对,加以及时的改正,平时多补充业务知识量,多研究课堂教学这门学问。

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静电力库仑定律》教案 莆田十中吴珍发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利用有关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 活动一:思考与猜想 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电荷库仑定律

电荷库仑定律 ------------------------------------------------------------------------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的规定,知道电荷以及单位; 2、定性了解两种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3、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概括出两种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2、知道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理解电荷的物理模型. 情感目标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模型的研究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点电荷,研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互相作用力问题.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真空中点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的计算及方向的判定——库仑定律. 2、真空中点电荷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遵从牛顿第三定律,是本节难点. 教法建议 一、讲述电荷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 1、在学生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动画媒体播放复习并巩固电荷的有关知识; 2、在讲述时,要讲解要简洁、准确,突出主要概念,同时,节省时间给学生自己来学习. 3、由于电荷的不可观测性,讲解时,可以多利用媒体帮助学生对电荷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和电荷物理模型的建立. 4、讲解点电荷时,可以对照质点的概念进行讲解. 二、关于库仑定律的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他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定量描述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的规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1、对于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定量规律,可以让学生先有一个定性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让同学观察讨论并总结. 2、对于库仑定律需要强调的是: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库仑定律》教学设 计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夏煜明 (一)教材分析: 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对库仑定律的讲述,教材是从学生已有认识出发,采用了一个定性实验,进而得出结论。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起电的知识,万有引力定律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这些内容学生都已学过,本节重点是做好定性实验,使学生清楚知道实验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定性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库伦定律建立的过程。 (2)库伦定律的内容及公式及适用条件,掌握库仑定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了解库伦扭秤实验。 (2)通过点电荷模型的建立,感悟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2)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其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的突破措施:定性实验探究与定量实验视频及理论探究相结合。(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毛皮,橡胶棒,气球,玻璃棒,丝绸,易拉罐,泡沫小球,铁架台。(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橡胶棒、玻璃棒摩擦起电,靠近易拉罐,会发生什么现象?

库仑定律的教学设计

库仑定律的教学设计 word文档,精心编排整理,均可修改 你的满意,我的安心

“库仑定律”的教学设计 本文案经过精细搜索而来,内容齐全 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朱蕴 一.教学设计思想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而探究性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我在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凸显“科学猜想、逻辑分析、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同时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在探究学习中,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敢于提出自己的假设和预见、敢于动手实验验证并归纳出自己的结论,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物理规律产生的艰辛过程,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科学素养。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不仅是电磁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阐明了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为整个电磁学奠定了基础。 由于学生对电荷间作用力缺少感性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先由“调皮的小球”实验入手,使学生对电荷间作用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分为二个环节进行探究:先定性探究,后定量探究。每一次探究,都遵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而使库仑定律的得出水到渠成。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建立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过程,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较好的思考、质疑、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学生已通过“电荷及守恒定律”的学习,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掌握了电荷守恒定律及基本应用;通过预习,学生迫切希望掌握有关静电的规律及应用,这些为本节探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荷间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2)理解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3)了解库仑扭秤,掌握库仑定律的文字表述及其表达式。 (4)通过电荷间作用力大小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及实验的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得出库仑定律,并体会物理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2021人教版选修《电荷库仑定律》word学案

2021人教版选修《电荷库仑定律》word学案 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一) 学习目标: (1)明白两种自然界中的电荷有两种,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2)明白电荷守恒定律 (3)了解点电荷的概念,认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认识元电荷的概念 一、知识梳理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橡胶棒(得到、失去)电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玻璃棒(得到、失去)电子。 3、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用字母C表示。 5、到目前为止,科学实验发觉的最小电荷量是__________所带的电荷量。那个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它的数值为1.60×10-19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物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它,或者是它的___________,因此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___。 6、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电荷既不能被制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系统的电荷代数和不变,这确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二、例题分析 【例1】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体积专门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 B、体积专门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 C、点电荷一定是电量专门小的电荷 D、体积专门大的带电体只要距离满足一定条件也能够看成点电荷 【例2】.关于元电荷的明白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确实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元电荷确实是质子 D.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三、练习 1、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觉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假如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哪一个()A.6.2×10-19C B.6.4×10-19C C.6.6×10-19CD.6.8×10-19C 2、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B,A带4C负电,B不带电,接触后分开,A带;B带。 若A带4C负电,B带6C正电,接触后分开,A带;B带。

高中物理12库仑定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选修3-1 1.2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掌握库仑定律,知道点电荷的概念,并理解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渗透理想化方法,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2.渗透控制度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元电荷的教学,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库仑定律和库仑力的教学. 教学难点: 关于库仑定律的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讲授[] 库仑定律教学过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提问:那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什么有关系呢? 结论、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与电量的大小、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关,电量越大,距离越近,作用力就越大;反之电量越小,距离越远,作用力就越小。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确定。 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它们带的电荷量以及距离有关,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会不会与万有引力的大小具有相似的形式呢? 早在我国东汉时期人们就掌握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定性规律,定量讨论电荷间相互作用则是两千年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库仑做了大量实验,于1785年得出了库仑定律. 二、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跟它们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库仑定律表达式: 2 2 1 r Q Q K F 3.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a: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c: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 d:库仑定律给出的虽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一带电体都可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

库仑定律优秀教案(教师版)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对库仑定律的讲述,教材是从学生已有认识出发,采用了一个定性实验,进而得出结论。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意义。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其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引入实验——库伦实验——库伦定律——对定律的解释——比较库伦定律与万有引力的区别——拓展库仑力作用下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一、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 (一)定性实验探究: 探究一: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可能与距离、电荷量、带电体的形状等。 如何做实验定性探究? (1) 你认为实验应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可能因素的关系? 学生:控制变量法。 (2) 请阅读教材,如果要比较这种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直观的显示出来? 学生:比较悬线偏角的大小 (3)实验前先思考:可用什么方法改变带电体的电荷量? 定性实验结论: 电量q一定,距离r越小,偏角越大,作用力F越大。 距离r一定,电量q增加,偏角变大,作用力F越大; 实验条件:保持实验环境的干燥和无流动的空气 (二)定量实验探究,结合物理学史,得出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带电体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及电荷量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根据我们的定性实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隐约使我们猜想,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与万有引力具有相似的形式呢?事实上,在很早以前,一些学者也是这样猜想的,卡文迪许和普利斯特等人都确信“平方反比”规律适用于电荷间的作用力。但是仅靠一些定性的实验,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 而这一猜想被库伦所证实,库仑在探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时,定量实验在当时遇到的三大困难:

库仑定律教学及反思

《库仑定律》教学案例及改进一、教学设计

问题设计授课内容双边活动 时间分配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存在怎样的规律? 在这个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 了解了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掌握了物体 带电的实质。通过静电感应现象知道电荷 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那么电荷间相互作用 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存在怎样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一、库仑定律 1.演示实验 演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 多次使球带正电,再用丝线将小球悬于铁 架台上,使较大的球靠近,小球放在不同 位置。如图所示。 现象:位置不同,偏角不同,且距离越近, 偏角越大。 结论:偏角越大,说明小球所受电力越大, 即两球距离越大,电力越大。 演示:将较大球放在同一位置,增大或减 小其所带电量。现象:带电量越大,偏角 越大。 教师演示,学生观 察 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思考并回答问 题。 3′ 5′

(2)适用条件:a .真空,通常在干燥的空气中也适用。 b .静止的点电荷 (3)应用库仑定律解题时应注意(投影出示) a .先看所给题中是否满足真空(或干燥空气)中点电荷的适用条件. b .大小:F=k 22 1r Q Q ,Q 1、Q 2仅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各物理量均取国际制单位。 c.方向: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例题1]试比较氢原子中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已知电子的质量m 1=9.1×10-31kg ,质子的质量m 2=1.67×10-27 kg ,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电子与质子间的最短距离为5.3×10-11m 。 解:电子和质子的静电力F 1和万有引力F 2分别是 F 1=k 221r Q Q ,F 2=G 2 2 1r m m 119212121101.91067.61060.1100.9??????= =-m Gm Q kQ F F [指出]从例题中看出,电子和质子的静电引力F 1是它们间万有引力F 2的2.3×1039倍.正因为如此,以后在研究带电微粒间相互作用时,经常忽略万有引力. 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都遵从二次平方反比规律,人们至今还不能说明它们的这种相似性,物理学家还在继续研究.希望大家能学有所成,以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 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之一。任一带电体均可看成由许多点电荷组成,如果

人教版物理选修1-1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同步训练D卷新版

人教版物理选修1-1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同步训练D卷新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关于点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 A . 足够小的电荷就是点电荷 B .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他尺寸的绝对值,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尺寸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 C . 点电荷并非理想化的模型 D . 一个电子,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视为点电荷 【考点】 2. (2分) (2018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如图所示,两个互相接触的导体A和B ,均放在绝缘支架上,现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导体A ,但不接触,若先将A、B分开,再将玻璃棒移去,则A、B的带电情况分别是() A . 不带电、带正电 B . 带负电、不带电 C . 带负电、带正电 D . 带正电、带负电 【考点】

3. (2分) (2020高一下·苍南月考)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 A . 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B . 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C . 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D . 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 【考点】 4. (2分) (2018高一下·宁波期中) 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 , A球带电荷量为+16Q , B球带电荷量为-8Q.现将A与B接触后分开,则A、B两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 A . -8Q ,+16Q B . +8Q ,+8Q C . -4Q ,-4Q D . +4Q ,+4Q 【考点】 5.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只有球形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B . 只有正方形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C . 两个半径是0.25米的带电金属球,在球心距离为1米时,可以看成点电荷 D . 两个半径是0.01米的带电金属球,在球心距离为1米时,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

库仑定律》教案

《静电力库仑定律》教案 莆田十中吴珍发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利用有关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 活动一:思考与猜想 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提示)我们的研究到这里是否可以结束了为什么 这只是定性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关系。 (问题3)静电力F与r,q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你觉得哪种可能更大为什么(引导学生与万有引力类比) 活动二:设计与验证

作业1电荷库仑定律

作业1 电荷库仑定律(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 .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 .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D .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2.关于库仑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 B .库仑定律是实验定律 C .库仑定律仅对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才正确 D .根据库仑定律,当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则库仑力趋近于无穷大 3.真空中有甲、乙两个点电荷相距为r ,它们间的静电引力为F .若甲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2倍,乙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 3 1,它们间的距离变为2r ,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将变为( ) A . F 83 B . F 6 1 C . F 3 8 D . F 3 2 4.如图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 移 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 A .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 B 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 .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 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 .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 端和A 端移动 D .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 端和B 端移动 5.A 、B 两点电荷间的距离恒定,当其他电荷移到A 、B 附近时,A 、B 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将( ) A .可能变大 B .可能变小 C .一定不变 D .不能确定 6.真空中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 和B ,带电荷量分别为 Q A =2×10-8C 和Q B =4×10-8C ,相互作用力为F .若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将变为( ) A . F 8 9 B .F C . F 8 9 D . F 3 2 7.有A 、B 、C 三个塑料小球,A 和B 、B 和C 、C 和A 之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 带正电,则( ) A .B 和C 两球均带负电 B .B 球带负电,C 球带正电 C .B 和C 两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 .B 和C 两球都不带电 8.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 ,开始时a 、b 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 带电,则( ) A .a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 将吸引a ,吸住后不放开 C .b 立即把a 排斥开 D .b 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 排斥开 9.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电荷量之比为1:7,相距为r ,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则 它们间的库仑力可能为原来的( ) A . 7 4 B . 7 3 C . 7 9 D . 7 16 10.真空中两个同种点电荷Q 1和Q 2,它们相距较近,使它们保持静止状态今释放Q 2,且Q 2只在Q 1的库仑力作用下运动,则在Q 2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 .速度不断变大,加速度不断变大 B .速度不断变大,加速度不断变小 C .速度不断变小,加速度不断变大 D .速度不断变小,加速度不断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25分) 11.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它们间的静电力为F .如果保持它们间的距离不变,把它们的电荷量都增大到原来的n 倍,则它们间的静电力为______;如果保持电荷量不变,将距离增大到原来的n 倍,则它们间的静电力为______;如果使每个点电荷的电荷量都增加到原来的n 倍,同时距离减少到原来的 n 1 ,则它们间的静电力为______ 12.一个带0.32μC 正电荷的液滴失去的电子数为______个 13.有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C ,其中,A 球带电荷量为7Q ,B 球带电荷量为-Q ,C 球不带电.将A 和B 固定起来,然后让C 球反复与A 球和B 球接触,最后移去C 球,则A 和B 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变为原来的______倍 三、计算题(14题12分,15题13分,共25分) 14.氢原子的半径为0.53×10-10m ,质子的质量为 1.6×10-2sbj 7kg ,电子的质量为0.91×10-30kg ,万有引力 恒量为6.7×10-11N ·m 2/kg 2,静电力常量为9.0×109N ·m 2/C 2.试求氢原子内的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比值.(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5.如图所示,一个挂在丝线下端的带正电的小球B ,静止在图示位置;若固定的带正电的小球A 电荷量为Q ,B 球的质量为m ,带电荷量q ,θ=30°,A 和B 在同一水平线上,整个装置处 于真空中,求A 、B 两球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

1.1电荷库仑定律

1.1电荷库仑定律(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正、负电荷; 2、知道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及其实质; 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并能解答问题; 4、了解元电荷的含义。 【自主导学】 1.两种电荷: (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的性质,表明它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叫做正电荷。 ②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叫做负电荷。 (3)自由电子和离子: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往往会脱离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电的离子,简称;得到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电的离子,简称。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1)摩擦起电: 互相摩擦的物体因而发生了,一些束缚力差的电子,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电。 如: 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从而带负电,则毛皮带电;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从而带正电,则丝绸带电。 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什么电荷,为什么? A.毛皮带正电,因为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B.毛皮带负电,因为毛皮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C.毛皮带正电,因为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D.毛皮带负电,因为橡胶棒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2)感应起电: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或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远离的一端带,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 ①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 A、B上的金属箔将张开。 ②感应起电有严格的操作步骤: 1.使带电体C 2.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A 3.移走C,则A带电,B

高中物理_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第二节《库仑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 ②会用文字描述库仑定律的内容与公式表达,能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③了解库仑扭秤实验和库仑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 ④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对库仑定律建立过程的探究与学习,初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程序,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②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测量变换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探究物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用实验来验证”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与思路 ③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多媒体课件、静电力演示器材、有关库仑定律建立的历史背景资料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Mini游戏:由老师演示泡沫摩擦起电,让泡沫靠近易拉罐,吸引易拉罐。再请另外两名同学再用一泡沫摩擦起电,从相反的方向靠近易拉罐,比赛看谁的力量大。 同时提出问题:泡沫为什么能吸引易拉罐? 并提出问题:取胜的技巧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分析: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即然易拉罐的两侧带有不同的电荷,为什么泡沫板对易拉罐能吸引呢? 电量越多,距离越小,吸引力越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与带电体电量、距离成怎样的定量关系呢?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吗? 本节课我们就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定量规律。 一、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猜想:通过这个实验,你认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小结:与两带电体的电荷量、距离、形状大小、电荷分布、质量等有关。 教师分析;1、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有质量,物体间存在万有引力;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 2、带电体的形状、电荷分布情况千变万化很难研究。我们为了简化问题的研究,捉住电量、距离这两个主要矛盾,我们需要建立最简单的物理模型。什么样的带电体是最简单的呢?点电荷:没有形状大小,带电荷的点 条件: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做带电的点,叫做点电荷,这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的思想。 教师引导:从力与距离的关系上,这里我们要研究的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前面我们学习的力中哪个力有相似之处? 学生分析:在这一点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万有引力相似。 教师引导: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大小怎样计算? 教师:书写公式,它们都是距离越大,力越小。我们如果再进一步猜想,电荷间相互作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电场电流 第1节 电荷库仑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电场电流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解几种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电荷守恒定律 (二)新课教学 复习初中知识: 师:根据初中自然的学习,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请举例说明。 生:用摩擦的方法。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 演示实验1: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设计人员基本信息: 作者岳阳市岳阳中学周代文 2、教学内容: (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2)模块:高中选修3—1 (3)所属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4)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会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 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通过对实验方案的制定 与操作,加深对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测量变换法等实验方法的理解。 3、情感目标:通过对库仑定律建立的回顾,以及相关物理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 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学习 电场强度的基础,本节的教学内容主线有两条,第一条是知识层面上的,掌握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库仑定律;第二条是方法层面上的,即如何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以及如何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这些都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重点:一是学生会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二是让学生 初步掌握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3、教学难点:静电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有分析归纳。 4、教材的处理:本节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库仑定律的建立和库仑定律 的简单应用,侧重点为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第二部分为加深对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对点电荷的理解,可以放在前面进行分析讨论,而不放在讲完库仑定律之后再引入点电荷。 本课的难点是定性实验是否成功。对实验装置稍作一点改进:可以在铁架台上用夹子竖直安装一个量角器,在量角器的中心钻一个小孔,在小孔中安装一个红色的长指针,并将悬挂小球的细线穿过其小孔,细线前后摆过的角度显示就比较明显。 三、学情分析: 上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荷及守恒定律,知道了使物体起电的几种方法,并且在使物体起电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是守恒的。同时,学生在初中也明确知道电荷之间是有相互作用的,遵循“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教师提出“我们今天来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何计算?”这一问题,对于这节课的引入是很容易的,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但是,这节课中对于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在必修中我们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也接触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设计,只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也会联想到库仑扭秤的设计思想与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