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容量实验报告

信道容量实验报告
信道容量实验报告

湖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

1.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2)学习如何将复杂的公式转化为程序;

(3)掌握C 语言数值计算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技术。

2、实验方法

硬件:pc 机

开发平台:visual c++软件

编程语言:c 语言

3、实验要求

(1)已知:信源符号个数r 、信宿符号个数s 、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 。

(2)输入:任意的一个信道转移概率矩阵。信源符号个数、信宿符号个数和每

个具体的转移概率在运行时从键盘输入。

(3)输出:最佳信源分布P*,信道容量C 。

4.算法分析

1:procedure CHANNEL CAPACITY(r,s,(ji p ))

2:initialize:信源分布i p =1/r ,相对误差门限σ,C=—∞

3:repeat

4:

5:

6: C 2211log [exp(log )]

r s ji ij r j p φ==∑∑

7:until C C σ?≤

8:output P*= ()i r p ,C

9:end procedure

21211exp(log )exp(log )s

ji ij j r s ji ij r j p p φφ===∑∑∑i p 1i ji r i ji i p p p p =∑ij

φ

5.程序调试

1、头文件引入出错

f:\visualc++\channel\cpp1.cpp(4) : 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unist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clude

纠错://#include

f:\visualc++\channel\cpp1.cpp(5) : 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values.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clude

纠错://#include

2、变量赋值错误

f:\visualc++\channel\cpp1.cpp(17) : error C2065: 'ij' : undeclared identifier

f:\visualc++\channel\cpp1.cpp(17) : error C2440: 'initializing' : cannot convert from 'int' to 'float ** ' Conversion from integral type to pointer type requires reinterpret_cast, C-style cast or function-style cast

————float **phi_ij=ij=NULL;

纠错:float **phi_ij=NULL;

3、常量定义错误

f:\visualc++\channel\cpp1.cpp(40) : error C2143: syntax error : missing ';' before 'for' ————for(i=0;i

phi_ij[i]=(float *)calloc(s,sizeof(float));

f:\visualc++\channel\cpp1.cpp(52)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

————if(fabs(validate -1.0)>DELTA)

f:\visualc++\channel\Cpp1.cpp(84)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

————if(fabs(p_j)>=DELTA)

f:\visualc++\channel\Cpp1.cpp(100)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

————if(fabs(phi_ij[i][j])>=DELTA)

f:\visualc++\channel\Cpp1.cpp(116) : error C2021: expected exponent value, not ' ' ————while(fabs(C-C_pre)/C>DELTA);

纠错:#define DELTA 0.000001;

F:\visualc++\channel\Cpp1.cpp(68) : error C2065: 'MAXFLOAT' : undeclared identifier

F:\visualc++\channel\Cpp1.cpp(68) : warning C4244: '=' : conversion from 'int' to 'float', possible loss of data

————C=-MAXFLOAT;

纠错:#define MAXFLOAT 1000000;

3、引用中文逗号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a1'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b1'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65: 'Starting' : undeclared identifier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59: syntax error : '.'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7: illegal escape sequence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a1'

f:\visualc++\channel\cpp1.cpp(60)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b1'

————fprintf(stdout,”Starting..\n”);

纠错:fprintf(stdout,"Starting..\n");

4、没有进行强制转换

F:\visualc++\channel\Cpp1.cpp(65) : warning C4244: '=' : conversion from 'double' to 'float', possible loss of data

————p_i[i]=1.0/(float)r;

纠错:p_i[i]=(float)(1.0/(float)r);

F:\visualc++\channel\Cpp1.cpp(101) : warning C4244: '+=' : conversion from 'double' to 'float', possible loss of data

————sum[i]+=p_ji[i][j]*log( phi_ij[i][j])/ log(2.0);

纠错:sum[i]+=(float)(p_ji[i][j]*log( phi_ij[i][j])/ log(2.0));

F:\visualc++\channel\Cpp1.cpp(103) : warning C4244: '=' : conversion from 'double' to 'float', possible loss of data

————sum[i]=pow(2.0,sum[i]);

纠错:sum[i]=(float)(pow(2.0,sum[i]));

F:\visualc++\channel\Cpp1.cpp(114) : warning C4244: '=' : conversion from 'double' to 'float', possible loss of data

————C= log(p_j)/ log(2.0);

纠错:C= (float)(log(p_j)/ log(2.0));

4、表达式错误

F:\visualc++\channel\Cpp1.cpp(86) : error C2065: 'phi_ji' : undeclared identifier

F:\visualc++\channel\Cpp1.cpp(86) : error C2109: subscript requires array or pointer type

F:\visualc++\channel\Cpp1.cpp(86) : error C2109: subscript requires array or pointer type ————phi_ij[i][j]=p_i[i]* phi_ji[i][j]/p_j;

纠错:phi_ij[i][j]=p_i[i]* p_ji[i][j]/p_j;

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65: 'fprint' : undeclared identifier

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a1'

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b1'

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65: 'The' : undeclared identifier

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146: syntax error : missing ')' before identifier 'iteration'

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17: illegal escape sequence

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17: illegal escape sequence

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a1'

F:\visualc++\channel\Cpp1.cpp(122) : error C2018: unknown character '0xb1'

————fprint(stdout,”The iteration number is %d.\n\n”,k);

纠错:fprintf(stdout,"The iteration number is %d.\n\n",k);

F:\visualc++\channel\Cpp1.cpp(145) : error C2143: syntax error : missing ')' before ';' ————free((p_i);

纠错:free(p_i);

5、没有返回值

F:\visualc++\channel\Cpp1.cpp(149) : warning C4508: 'main' : function should return a value; 'void' return type assumed、

纠错:return 0;

6.改进程序

/*引入头文件*/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定义常量*/

#define DELTA 0.0000001//DELTA为相对误差门限

#define MAXFLOAT 1000000;//MAXFLOAT为初始化信道容量值

int main( void)

{

/*定义全局变量*/

/*register允许直接从寄存器中读取变量,提高速率*/

register int i,j;//i、j为整型变量

register int k;//信道容量迭代计算次数

int r,s;//r为信源符号个数,s为新宿符号个数

float *p_i=NULL;//r个信源符号发生的概率

float **p_ji=NULL;//信源到新宿的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

float **phi_ij=NULL;

float C,C_pre,validate;//C为信道容量,C_pre为信道最大容量,validate为判定输入转移概率矩阵是否合法

float * sum=NULL;//信源符号所带的全部信息量

float p_j;//条件概率

/*输入信源符号和新宿符号个数*/

printf("请输入信源符号个数r、信宿符号个数s...\n");

printf("+++++注意!!!r必须大于等于s!!+++++\n");

fscanf(stdin,"%d",&r);

fscanf(stdin,"%d",&s);

/*为 p_i,p_ji 和 phi_ij 分配内存空间*/

p_i=(float *)calloc(r,sizeof(float));

p_ji=(float **)calloc(r,sizeof(float));

/*为每个p_ji分配大小为s的内存空间*/

for(i=0;i

p_ji[i]=(float *)calloc(s,sizeof(float));

phi_ij=(float **)calloc(r,sizeof(float*));

/*输入转移概率矩阵*/

for(i=0;i

/*为每个phi_ij分配大小为s的内存空间*/

phi_ij[i]=(float *)calloc(s,sizeof(float));

printf("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n");

for(i=0;i

for(j=0;j

fscanf(stdin,"%f",&p_ji[i][j]);

/*判定输入的转移概率矩阵是否正确*/

for(i=0;i

{

validate=0.0;

for(j=0;j

{

validate +=p_ji[i][j];

}

if((validate-1.0)>=0)//如果转移概率矩阵的概率和大于1,输入数据不合法

{

fprintf(stdout,"invalid input data.\n");

exit(-1);

}

}

/*显示开始计算..*/

fprintf(stdout,"Starting..\n");

/*初始化 p_i 和 phi_ij*/

for(i=0;i

{

/* p_i为等概率,即概率为1/r*/

p_i[i]=(float)(1.0/(float)r);

}

/*初始化信道容量c,迭代次数k和临时变量variable*/

C=-MAXFLOAT;

k=0;

/* 为sum分配大小为r的内存空间*/

sum=(float *)calloc(r,sizeof(float));

/*开始迭代计算*/

do

{

k++;//每进行一次迭代,迭代次数k加1

/* 计算phi_ij(k)*/

for(j=0;j

{

p_j=0.0;

for(i=0;i

p_j+=p_i[i]*p_ji[i][j];

if(fabs(p_j)>=DELTA)

for(i=0;i

phi_ij[i][j]=p_i[i]* p_ji[i][j]/p_j;

else

for(i=0;i

phi_ij[i][j]=0.0;

}

/*计算p_i(k+1)*/

p_j=0.0;

for(i=0;i

{

sum[i]=0.0;

for(j=0;j

{

/*相对误差门限为0*/

if(fabs(phi_ij[i][j])>=DELTA)

sum[i]+=(float)(p_ji[i][j]*log( phi_ij[i][j])/ log(2.0)); }

sum[i]=(float)(pow(2.0,sum[i]));

p_j+=sum[i];

}

for(i=0;i

{

p_i[i]=sum[i]/p_j;

}

C_pre=C;

C= (float)(log(2.0)/log(p_j) );

}

while(fabs(C-C_pre)/C>DELTA);

free(sum);

sum=NULL;

/*显示结果*/

fprintf(stdout,"The iteration number is %d.\n\n",k);//迭代次数

fprintf(stdout,"The capacity of the channel is %.6f bit/symbol:\n\n",C);//信道容量

fprintf(stdout,"The best input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is :\n");//最佳信源分布 for(i=0;i

fprintf(stdout,"%.6f\n",p_i[i]);

fprintf(stdout,"\n");

/* 释放指针空间*/

for(i=s-1;i>=0;i--)

{

free(phi_ij[i]);

phi_ij[i]=NULL;

}

free(phi_ij);

phi_ij=NULL;

for(i=r-1;i>=0;i--)

{

free(p_ji[i]);

p_ji[i]=NULL;

}

free(p_ji);

p_ji=NULL;

free(p_i);

p_i=NULL;

exit(0);

return 0;

}

7.实验结果

八、实验结论

信道容量是指信道能无错误传送的最大信息率。对于只有一个信源和一个信宿的单用户信道,它是一个数,单位是比特每秒或比特每符号。它代表每秒或每个信道符号能传送的最大信息量,或者说小于这个数的信息率必能在此信道中无错误地传送。

信道的输入、输出都取值于离散符号集,且都用一个随机变量来表示的信道就是离散单符号信道。由于信道中存在干扰,因此输入符号在传输中将会产生错误,这种信道干扰对传输的影响可用传递概率来描述。

信道传递概率通常称为前向概率。它是由于信道噪声引起的,所以通常用它描述信道噪声的特性。有时把p(x)称为输入符号的先验概率。而对应的把p(x|y)称为输入符号的后验(后向)概率。

平均互信息 I(X;Y) 是接收到输出符号集Y后所获得的关于输入符号集X的信息量。信源的不确定性为H(X),由于干扰的存在,接收端收到 Y后对信源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为H(X|Y),又称为信道疑义度。信宿所消除的关于信源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获得的关于信源的信息为 I(X;Y),它是平均意义上每传送一个符号流经信道的信息量。

对于固定的信道,总存在一种信源(某种输入概率分布),使信道平均传输一个符号接收端获得的信息量最大,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固定信道都有一个最大的信息传输率,这个最大的信息传输率即为信道容量,而相应的输入概率分布称为最佳输入分布。

为了评价实际信道的利用率,应具体计算已给信道的容量。这是一个求最大值的问题。由于互信息对输入符号概率而言是凸函数,其极值将为最大值,因此这也就是求极值的问题。对于离散信道,P(x)是一组数,满足非负性和归一性等条件,可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得条件极值。对于连续信道,P(x)是一函数,须用变分法求条件极值。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11.6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2级应用班的44名同学作为被试,每名被试运用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 3.1,“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程序,进行以减数法探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试验108次,本实验旨在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验证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并学习减法反应时方法。最后的结果显示,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确实存在,posner关于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理论得到验证。 关键词短时记忆减法反应时视觉编码 1引言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语音听觉编码。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之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康拉德在记忆广度实验中观察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着语音上的联系。但是这个结论因为以拼音文字的英文字母做实验材料,因而其普遍性受到了质疑。但70年代波斯纳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莫雷的实验也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的短时记忆,倾向于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数据结构 哈夫曼编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名称:文件压缩问题 班级:20132012 学号:姓名:时间:2015-6-9 一、问题描述 哈夫曼编码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对数据文件进行哈夫曼编码可大大缩短文件的传输长度,提高信道利用率及传输效率。要求采用哈夫曼编码原理,统计文本文件中字符出现的词频,以词频作为权值,对文件进行哈夫曼编码以达到压缩文件的目的,再用哈夫曼编码进行译码解压缩。 二、数据结构设计 首先定义一个结构体: struct head { unsigned char b; //记录字符 long count; //权重 int parent,lch,rch; //定义双亲,左孩子,右孩子 char bits[256]; //存放哈夫曼编码的数组 } header[512],tmp; //头部一要定设置至少512个,因为结 点最多可达256,所有结点数最多可 达511 三、算法设计 输入要压缩的文件读文件并计算字符频率根据字符的频率,利用Huffman 编码思想创建Huffman树由创建的Huffman树来决定字符对应的编码,进行文件的压缩解码压缩即根据Huffman树进行译码 设计流程图如图1.1所示。

图1.1 设计流程图 (1)压缩文件 输入一个待压缩的文本文件名称(可带路径)如:D:\lu\lu.txt 统计文本文件中各字符的个数作为权值,生成哈夫曼树;将文本文件利用哈夫曼树进行编码,生成压缩文件。压缩文件名称=文本文件名.COD 如:D:\lu\lu.COD 压缩文件内容=哈夫曼树的核心内容+编码序列 for(int i=0;i<256;i++) { header[i].count=0; //初始化权重 header[i].b=(unsigned char)i; //初始化字符 } ifstream infile(infilename,ios::in|ios::binary); while(infile.peek()!=EOF) { infile.read((char *)&temp,sizeof(unsigned char)); //读入一个字符 header[temp].count++; //统计对应结点字符权重 flength++; //统计文件长度 } infile.close(); //关闭文件 for(i=0;i<256-1;i++) //对结点进行冒泡排序,权重大的放在上面,编码时效率高 for(int j=0;j<256-1-i;j++) if(header[j].count

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5, 5, 7-13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1963933.html,/journal/ap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1963933.html,/10.12677/ap.2015.51002 The Effects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the Uppe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cores Xiao Zhang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 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940059431@https://www.360docs.net/doc/7011963933.html, Received: Dec. 11th, 2014; revised: Dec. 19th, 2014; accepted: Dec. 30th, 2014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196393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During the primary school years, students’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have made a rapi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upper grades.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are key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but it is scarcely known whether and how they affect students’ reading scores. In this study, the experimental paradigms of reading span task and Stroop color word naming task are used to in-depth analyze the effects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cores. The cluster sample of 150 upper primary students (third, fourth and fifth grad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Verb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apid language reading achievement. 2) The reading scores of students who have higher attention control capability are better than the lower ones. 3) The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the reading scores is not significant. Keywords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ttention Control Ability, Reading Score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张潇

汉明码编码实验报告

重庆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 数据通信原理开课学期:__ 2015-2016/02_ 院(部): 电子信息学院开课实验室:实训楼512 学生姓名: 舒清清梁小凤专业班级: 1491003 学号: 149100308 149100305

重庆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 称 数据通信原理实验项目名称汉明码编译实验 开课院系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日期 2016年5月7 日 学生姓名舒清清 梁小凤 学号 149100308 149100305 专业班级网络工程三班 指导教 师 余方能实验成绩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信道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掌握汉明码编译码的原理。 3、掌握汉明码检错纠错原理。 4、理解编码码距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汉明码编码过程:数字终端的信号经过串并变换后,进行分组,分组后的数据再经过汉明码编码,数据由4bit变为7bit。 三、主要仪器设备 1、主控&信号源、6号、2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汉明码】。 (1)将2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12#拨为10100000,拨码开关S22#、S32#、S42#均拨为00000000;(2)将6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16#拨为0001,即编码方式为汉明码。开关S36#拨为0000,即无错模式。按下6号模块S2系统复位键。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2号模块提供32K编码输入数据,6号模块进行汉明编译码,无差错插入模式。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用示波器观测6号模块TH5处编码输出波形。 (2)设置2号模块拨码开关S1前四位,观测编码输出并填入下表中: 五、实验记录与处理(数据、图表、计算等) 校对输入0000,编码0000000 输入0001,编码0001011 输入0010,编码0010101 输入0011,编码0011110 输入0100,编码0100110 输入0101,编码0101101 输入0110,编码0110011输入0111,编码0111000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_1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4605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Short term memory experiment report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 摘要:Miller(1956)通过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为7±2个单位。本研究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用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模式,记录被试作业的正确个数,以验证短时记忆的容量。关键词:短时记忆容量记忆广度组块 一、前言 短时记忆( short term memory, STM) 在两种记忆说或多存贮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看作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与长时记忆相比, 无论是在记忆容量、信息编码等方面, 还是在信息提取或遗忘等方面, 短时记忆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Miller通过总结大量的对线性刺激的绝对判断、速知、以及即时回忆广度的实验研究,发现被试的感觉通道容量或者回忆项目的数量,也就是记忆的容量在一个很小范围内波动,大概是7±2。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而对语言文字材料以外的其它类型材料的研究还不多见。本实验正是记忆材料方面出发,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材料特点进行探索。 二、方法

(一)被试 实验课随机分组,本组的5人、以及旁边组的5人,共10人。男生4人,女生6人。 (二)仪器 JGW-B心理实验台速视器单元,背景卡片1张,记录用纸两套; (三)材料 写有3—13位数字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写有3—13位英文字母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四)程序 1、主试接通速视器电源,将开关选择“ON”,调节A、B视场,使两个视场明度基本一致。“工作方式”A选择“定时”,B选择“定时”、选A—B顺序方式。“定时选择”A为1秒,B为5秒。然后B视场输入背景卡片1张。 3、用上述方法将4位、5位、6位数字依次进行实验,直至数字序列连续三次不能通过为止。 4、用上述程序测定英文字母的短时记忆广度。 三、结果 实验数据: 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 单因素T检验: 四、讨论 1、短时记忆的容量并不完全是处于7?2个单位中,有部分被试的数据是超出这个范围的,被试存在个体差异。

游程编码实验报告

实验二游程编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游程编码原理; 2、理解数据编码压缩和译码输出编码的实现。 二、实验要求 实现游程编码和译码的生成算法。 三、实验内容 输入一幅二值图像,先统计要压缩编码的文件中的字符字母出现的次数,按字符字母和空格出现的概率对其进行哈夫曼编码,然后读入要编码的文件,编码后存入另一个文件;接着再调出编码后的文件,并对其进行译码输出,最后存入另一个文件中。 四、实验原理 1、xx 树的定义: 假设有n 个权值,试构造一颗有n 个叶子节点的二叉树,每个叶子带权值为wi ,其中树带权路径最小的二叉树成为哈夫曼树或者最优二叉树; 2、xx 树的构造: weight为输入的频率数组,把其中的值赋给依次建立的HT Node对象中的data属性,即每一个HT Node对应一个输入的频率。然后根据data属性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序,每次从data取出两个最小和此次小的HT Node,将他们的data 相加,构造出新的HTNode作为他们的父节点,指针pare nt,leftchild,rightchild 赋相应值。在把这个新的节点插入最小堆。 按此步骤可以构造出一棵XX树。 通过已经构造出的哈夫曼树,自底向上,由频率节点开始向上寻找parent, 直到parent 为树的顶点为止。这样,根据每次向上搜索后,原节点为父节点的

左孩子还是右孩子,来记录 1 或0,这样,每个频率都会有一个01 编码与之唯一对应,并且任何编码没有前部分是同其他完整编码一样的。 五、实验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UM 1000 char dat,flag,str[NUM],b[NUM]; printf("( 请输入待编码的字符串)\n\n"); printf(" 原字符串为: "); gets(str);// 输入待编码的字符串 flag=str[0];// 记下第一个字符值作为flag 游程编码的起始值 /************************ 编码部分**********************************************/ printf("\n 游程编码为: "); for(i=0;i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摘要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本实验研究的是测试短时记忆广度。实验结果: 不同位数的刺激之间的记忆广度有显著性差异,随着位数的增加,记忆广度开始下降。 关键词记忆广度短时记忆数字 一、引言 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其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用来呈现的顺序才算正确。记忆广度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有以下性质:第一,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当延长到15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约为10%。但是超过15秒钟以后,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形式被固定好了的,即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组块。如“5”,“577”,“华东师范大学”这些数字、数字的集合和词都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组块,甚至一个谚语也可以作为一个组块,如“勤能补拙”。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如果把低层次信息组块适当地再编排为数量较少的高层次信息组块,则将使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幅度地增加。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memory span)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被试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是有个限量的。记忆广度的研究最早是由贾克布斯(Jackobs,1887)根据艾宾浩斯发明的系列回忆加以改动后创造的。

香农编码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题目信源编码实验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目录 一、香农编码 (3) 实验目的 (3) 实验要求 (3) 编码算法 (3) 调试过程 (3) 参考代码 (4) 调试验证 (7) 实验总结 (7) 二、哈夫曼编码 (8) 实验目的 (8) 实验原理 (8) 数据记录 (9) 实验心得 (10)

一、香农编码 1、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Shannon 编码算法; (2)掌握C 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过程中数值的进制转换、数值与字符串之间 的转换等技术。 2、实验要求 (1)输入:信源符号个数q 、信源的概率分布p ; (2)输出:每个信源符号对应的Shannon 编码的码字。 3、Shannon 编码算法 1:procedure SHANNON(q,{Pi }) 2: 降序排列{Pi } 3: for i=1 q do 4: F(i s ) 5:i l 2 []log 1/()i p s 6:将累加概率F(i s )(十进制小数)变换成二进制小数。 7:取小数点后i l 个二进制数字作为第i 个消息的码字。 8:end for 9:end procedure ------------------------------------------------------------------------------------------------------------------ 4、调试过程 1、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unist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values.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原因:unistd.h 和values.h 是Unix 操作系统下所使用的头文件 纠错:删去即可 2、error C2144: syntax error : missing ')' before type 'int' error C2064: term does not evaluate to a function 原因:l_i(int *)calloc(n,sizeof(int)); l_i 后缺少赋值符号使之不能通过编译 纠错:添加上赋值符号 1 1 ()i k k p s -=∑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 1.题目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2.引言 R.Conrad(1964)的一项研究给被试视觉呈现字母,随后报告字母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使用听觉编码而非视觉。而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于不同字母对(Aa和AA)判断是否同一字母的反应时不同,这否定了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只用听觉编码的观点。对于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先后问题,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视觉编码在先。 根据R.Conrad的实验,研究者们还在探讨这样一个逻辑,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本实验研究作为一个验证性研究,为存在视觉编码提供证据之外,还将探讨在不同时间间隔下反应时差的差异的内部机理。 3.方法 3.1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 3.2仪器材料:字母对AA、BB、Aa、Bb、AB、BA、Ab、Ba 3.3实验程序: 3.3.1:实验前被试阅读指导语,清楚不同判断的按键方式,尽量正确的判断,并尽快按键反应 3.3.2:第一次实验时,每对字母对随机出现6次,前12对时间间隔是0s,中间12对间隔0.5s,最后12对间隔2s。36次完毕后,被试休息30s。继续第二次实验,但这次时间间隔按0.5s-2s-0s进行;同样休息30s进行第三次实验,这次间隔按照2s-0s-5s进行。被试看到呈现的字母后,尽快正确判断字母是否相同,并尽快按相应的键。 4.结果 表a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反应时(ms) 间隔(ms) 音同形 同 音同形 异 音异 形异 0 561.59 707.00 777.95 500 519.05 681.79 734.54 2000 489.62 639.46 725.00 表b 各水平下被试平均正确率(%) 间隔 (ms) 音同形 同 音同形 异 音异 形异 0 97.86 91.88 90.38 500 98.08 92.95 89.53 2000 98.08 92.74 90.60 表a显示: 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时间水平下的反应时均值都要小;(多因素方差分析) 每种音形水平在时间间隔上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 表b显示: 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水平下的正确率均值都要大。而同一音形水平下的各个时间间隔水平上正确率均值相差不大。

正常工作记忆容量是多少

正常工作记忆容量是多少 一个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有多少,你知道吗?下面为你整理工作记忆的容量,希望能帮到你。 如果我随便说出一串杂乱的数字,比如87543331380473527593936572981,你认为你能立刻记住多少? 一些科学家认为你应该能记住大约7个数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篇题目为《神奇数字7±2》的论文开始,一些研究者就提出我们工作记忆的容量通常是5~9个“事物”,尽管也有一些科学家主张工作记忆的容量实际上更接近于4。 “事物”指的是信息的单元或成块的信息。对于前面所说的数字,你记下的可能是8、7、5、4。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的一位数字被视为一个信息单元。然而,如果你换一种分割方式,就可能会记住更多的数字:87、54、33、31,每两位数被视为一个信息单元,仅仅是信息的组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因此,当科学家说你可以在工作记忆中保存特定数量的事物时,这些事物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重要性都是千变万化的。总之,工作记忆容量虽小但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工作记忆呢?工作记忆就是可以暂时储存一些临时信息的记忆系统,大脑会决定是否值得把这些临时信息转变成可长期保存的信息,比如长期记忆。 事实证明,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记忆容量。这意味着你可以记住

多少信息取决于你接收信息的方式,例如是某人对你说了某些话,还是他对你展示了某些东西。因为这个原因,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是很重要的。每个人工作记忆的能力都不尽相同。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已被证明与智商有很强的相关性。通常情况下,工作记忆容量越大等同于智商越高。 但是,为什么有些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比其他人的大呢? 注意力和记忆是不可分割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事物上,就会让它在脑中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也使得它更容易被记住。但是,使事情变得更容易被记住只是注意力的一个方面。集中注意力同样意味着忽略外界干扰信息。往往在一点上,人们的表现差异显著。工作记忆容量小的人不能很好地排除那些影响力大的、让人分心的信息。重要的不在于你能记住多少相关信息,而是你能忽略多少干扰信息。人类大脑在锁定相关信息和排除无关信息方面有不同的进程。 记忆能力不仅仅是我们一次可以往记忆中塞进多少信息,还包括我们可以舍弃多少无关信息。下次你发现自己难以记住一串电话号码或者是一副图片的时候,要责怪的就是你那爱分心的大脑。 记忆分类: 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

卷积码实验报告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道编码课程设计报告 课设名称卷积码编译及译码仿真 学生姓名圣鑫 学号1430119232 同组人周妍智 专业班级通信1422 指导教师潘欣欲 一、实验名称 基于MAATLAB的卷积码编码及译码仿真 二、实验目的 卷积码就是一种性能优越的信道编码。它的编码器与译码器都比较容易实现,同时它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随着纠错编码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卷积码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本实验简明地介绍了卷积码的编码原理与Viterbi译码原理。并在SIMULINK模块设计中,完成了对卷积码的编码与译码以及误比特统计整个过程的模块仿真。最后,通过在仿真过程中分别改变卷积码的重要参数来加深理解卷积码的这些参数对卷积码的误码性能的影响。经过仿真与实测,并对测试结果作了分析。 三、实验原理

1、卷积码编码原理 卷积码就是一种性能优越的信道编码,它的编码器与解码器都比较易于实现,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这使得它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卷积码一般表示为(n,k,K)的形式,即将 k个信息比特编码为 n 个比特的码组,K 为编码约束长度,说明编码过程中相互约束的码段个数。卷积码编码后的 n 各码元不经与当前组的 k 个信息比特有关,还与前 K-1 个输入组的信息比特有关。编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码元有 K*n 个。R=k/n 就是编码效率。编码效率与约束长度就是衡量卷积码的两个重要参数。典型的卷积码一般选 n,k 较小,K 值可取较大(>10),但以获得简单而高性能的卷积码。 卷积码的编码描述方式有很多种:冲激响应描述法、生成矩阵描述法、多项式乘积描述法、状态图描述,树图描述,网格图描述等。 2、卷积码Viterbi译码原理 卷积码概率译码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接收码流为基础,逐个计算它与其她所 有可能出现的、连续的网格图路径的距离,选出其中可能性最大的一条作为译码估值输出。概率最大在大多数场合可解释为距离最小,这种最小距离译码体现的正就是最大似然的准则。卷积码的最大似然译码与分组码的最大似然译码在原理上就是一样的,但实现方法上略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分组码就是孤立地求解单个码组的相似度,而卷积码就是求码字序列之间的相似度。基于网格图搜索的译码就是实现最大似然判决的重要方法与途径。用格图描述时,由于路径的汇聚消除了树状图中的多余度,译码过程中只需考虑整个路径集合中那些使似然函数最大的路径。如果在某一点上发现某条路径已不可能获得最大对数似然函数,就放弃这条路径,然后在剩下的“幸存”路径中重新选择路径。这样一直进行到最后第 L 级(L 为发送序列的长度)。由于这种方法较早地丢弃了那些不可能的路径,从而减轻了译码的工作量,Viterbi 译码正就是基于这种想法。对于(n, k, K )卷积码,其网格图中共 2kL 种状态。由网格图的前 K-1 条连续支路构成的路径互不相交,即最初 2k_1 条路径各不相同,当接收到第 K 条支路时,每条路径都有 2 条支路延伸到第 K 级上,而第 K 级上的每两条支路又都汇聚在一个节点上。在Viterbi译码算法中,把汇聚在每个节点上的两条路径的对数似然函数累加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姓名关瀚文学号222012306022011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 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11.6 同组人姓名洪万里单宏宇成绩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本实验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2级应用班的44名同学作为被试,每名被试运用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 3.1,“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程序,进行以减数法探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试 验108次,本实验旨在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验证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并学习减法反 应时方法。最后的结果显示,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确实存在,posner关于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理论得到验证。 关键词短时记忆减法反应时视觉编码 1引言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语音听觉编码。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之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康拉德在记忆广度实验中观察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着语音上的联系。但是这个结论因为以拼音文字的英文字母做实验材料,因而其普遍性受到了质疑。但70年代波斯纳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莫雷的实验也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的短时记忆,倾向于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PCM编码 实验报告

实验二十三 时分复用与解复用实验 实验项目一 256K 时分复用帧信号观测 (1)帧同步码观测:用示波器连接复用输出,观测帧头的巴克码。 (2)帧内PN 序列信号观测:用示波器接复用输出,利用储存功能观测3个周期 中的第一时隙的信号。 实验项目二 256K 时分复用及解复用 (1)帧内PCM 编码信号观测:将PCM 信号输入DIN2,观测PCM 数据。以帧同 思考题:PN15序列的数据是如何分配到复用信号中的? 分析分时复用的实质,可知,在模拟传送时,一位用户的数据根据复用划分的时隙以一帧为周期,逐次将8位数据插入每个帧相同的时隙处。对于此次实验中的PN15序列,检测到帧同步信号的帧头时,便插入第一帧数据,在第二次检测到帧头时插入第二帧数据,以此类推,将信号分配到复用信号中,以达到提高信道利用率的目的。 对比观测实验出现的码元,发现为011100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串码即为帧头的观测码。

步为触发分别观测PCM编码数据和复用输出的数据。 (2)解复用帧同步信号观测:PCM对正弦波进行编译码。观测复用输出与FSOUT, 观测帧同步上跳沿与帧同步信号的时序关系。 思考题:PCM数据是如何分配到复用信号中去的? 时分多路复用以时间作为信号分割的参量,将各路输入变为变为并行数据,然后按照给端口数据所在的时隙进行帧的拼接,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帧。而在本实验中,PCM 的数据输入到DIN2,将其插入到复用信号的第2个时隙,与其它3个时隙拼接为一帧,从而实现了PCM信号分配到复用信号中。 上图分别为PCM编码输入和复用输出的波形。仔细观察可知,对比复用输入信号,复用输出有2帧的延时,且在复用输出的第0时隙为帧头的巴克码,第1时隙没有数据,第2时隙有了数据的存放,即PCM复用编码时被插在了一帧的第2时隙中,在解复用时先寻找巴克码,再按照每一帧的数据存放的相应的时隙进行解复用,之后拼接起来,便实现了PCM的数据恢复。

短时记忆容量测定

记忆广度法测短时记忆容量 郭倩 西北师范大学08级应用心理班 摘要短时记忆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本实验以四名女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采用记忆广度法测定了她们的短时记忆的广度。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短时记忆的特点,和个体短时记忆容量的差异,并发现实验采用记忆材料的差异对记忆广度有一定的影响。关键字记忆广度法;短时记忆容量;短时记忆广度。 1 引言 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当我们打电话时,从电话簿上查到所需要的电话号码后,能立即根据记忆在电话机上拨出这个号码,但事过之后,对这个号码就记不清了。这种记忆现象即属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具有意识性。在短时记忆中言语材料信息基本上以视觉形式进行编码,动作和空间形象信息基本上以视觉形式进行编码。短时记忆的内容如经复述、编码,就进入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 一般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平均值为7±2个,近年的研究表明,记忆广度和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无关联的数字、字母、单词或无意义音节,短时记忆广度7±2个,超过这一范围记忆就会发生错误。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有意义、有联系的并为人所熟悉的材料,记忆广度则可增加。可通过对信息的编码、再编码,以及适当扩大"块"的信息来增加记忆的广度。虽然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但可以通过对材料的组织加以扩大。假定有一个电话号码是“9034293311”,让一个人按顺序阅读一遍后把它记住是有困难的。但若把这个电话号码分为903(地区代号)、429(电话分局代号)和3311(用户编号)三个部分来识记,就容易多了。这因为把记忆单位由单个数字转化为数字组,使每个数字组成为一个记忆单位,这样就只有三个记忆单位,此数正居于短时忆广度的范围之内。在记忆过程中,对材料的这种加工组合,即把分散的,孤立的材料组成一个大的单位,米勒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1 引言 实验逻辑 此次实验是根据短时记忆是以听觉编码为主的原理,该原理可以得出如果字母发音不同,被试的反应时会存在差异的推论。那么该实验就是要通过同时控制字母形状和发音形成的三个实验水平a1、a2、a3(其中a1:字母形状发音都相同,a2:字母形状不同但发音相同,a3:字母形状发音都不同),实验旨在通过三个不同水平下的比较,探索视觉编码是否存在短时记忆中。 实验假设 我们假设视觉编码存在短时记忆中。若实验设计合理,实验进行正常。那么可以得到,短时记忆存在听觉编码。因此在字母形状不同发音相同、字母形状发音都不同的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会存在差异。 实验预期 被试在不同刺激条件a1、a2、a3下(a1字母形状名称均相同、a2字母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a3字母形状和名称都不同)的反应时存在差异。 2.方法 被试:五人一组,互为主被试,共85名被试。 实验材料:JGW—B型心理实验台的速示器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手键1个,练习卡片3张(DD、Dd、DG),实验卡片16张(见下表),注视点卡片1张。 实验设计: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

实验程序: 统计方法 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3 结果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 在字母形状和发音都相同、字母形状不同但发音相同和字母形状和发音都不同三种条件下的反应时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三种条件下的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N=3) 条件M(SD)min max 形状和发音都相 同(a1) 形状不同但发音 相同(a2)

形状和发音都不 同(a3)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差异 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的结果发现,不同条件下,被试反应时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差异(F(2)=,P=0);再通过多重比较结果分析发现:a1≠a2,a1≠a3,a2≠a3,见表2. 表2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差异检验的结果 4 讨论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假设得到了验证。在a2(字母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与(a3字母形状发音都不同)的条件下,被试反应时差异显着。这个结果表明,在字母形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字母发音的不同会影响到被试反应时的结果,即短时记忆存在记忆的声音编码,这一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的设计是比较合理。a1(字母形状发音都相同)与a2(字母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的条件下被试反应时差异显着,这表明,在字母发音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字母形状的不同也会影响被试反应时的结果,即短时记忆存在记忆的视觉编码。 5 结论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信息论与编码 学院名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谢振东 实验地点6C6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实验一:香农(Shannon )编码 一、实验目的 掌握通过计算机实现香农编码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对于给定的信源的概率分布,按照香农编码的方法进行计算机实现。 三、实验基本原理 给定某个信源符号的概率分布,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香农编码 1、将信源消息符号按其出现的概率大小排列 )()()(21n x p x p x p ≥≥≥ 2、确定满足下列不等式的整数码长K i ; 1)(l o g )(l o g 22+-<≤-i i i x p K x p 3、为了编成唯一可译码,计算第i 个消息的累加概率 ∑ -== 1 1 )(i k k i x p p 4、将累加概率P i 变换成二进制数。 5、取P i 二进制数的小数点后K i 位即为该消息符号的二进制码。 四、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cout<<"请输入信源符号个数:";cin>>N; cout<<"请输入各符号的概率:"<

int i,j; for(i=0;i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篇一:记忆广度实验 数字、字母、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12级心理系师范班10120330131 李敏 摘要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称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本实验通过对华师大12级10名被试的数字与字母的短时记忆实验和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测定了各个被试的不同材料记忆广度,比较个体差异、材料差异、性别差异等影响因素,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探索性别间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差异。发现数字记----------------精选公文范文---------------- 1

忆广度大于字母记忆广度,数字记忆广度同样大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记忆广度存在被试间差异和性别差异。 关键字记忆广度短时记忆字母数字空间位置 1 引言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有以下性质: 第一,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当延长到15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约为10%。但是超过15秒钟以后, ----------------精选公文范文---------------- 2

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形式被固定好了的,即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组块。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如果把低层次信息组块适当地再编排为数量较少的高层次信息组块,则将使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幅度地增加。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memory span)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被试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是有个限量的。 有研究表明,不同性质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精选公文范文----------------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