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半月谈
半月谈

半月谈公考热点解析-专题透视2014版-试读版

半月谈公考热点解析-专题透视2014版样张

(购买请直接到淘宝天猫店搜索)

出版说明

30多年来,作为中宣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以其权威、专业、通俗的时政报道与解读,在时政报道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在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誉。特别是有关时事政策的解读,时政热点的解析,国内外大事的梳理等,为参加高考、研究生考试,特别是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很大的帮助。据市场调查,每100个公务员考生中有72个人阅读过半月谈系列刊物,走上公务员岗位的考生普遍给予半月谈极高的评价,“考公务员,看半月谈”的流行语不胫而走。作为公务员,必须了解、熟悉、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基本国情,了解、熟悉、掌握一段时期以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尤其是民生方面的大事要事以及政策措施,要做到大事要事和基本国情了然于胸。同时,还要有相当的政策水平,也就是对政策有足够的了解、理解、把握和运用的能力。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行测》常识部分,会直接涉及时事,考察考生的时政常识。同时,《申论》写作也会间较多涉及时政。《申论》给出的材料本身就是时事,而要写好申论,就得熟悉和掌握党和政府对于一些重要问题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执政理念,并且能够准确运用,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之目的。

因此,立志于成为公务员的考生,必须多了解时事政策,多分析实际问题,多掌握基本国情,通过时政学习和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政策水平,不断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半月谈多年来形成的时政优势,帮助广大公务员考生更为高效、便捷地把握时事热点,掌握政经大事,提高时政素养,半月谈杂志社决定出版这套增刊。增刊坚持“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这一宗旨,将一年来的时政热点、时事评论进行集中梳理,重点归纳,权威点评,目的就是帮助广大公务员考生能够迅速提高时政素养,成功走上公务员之路。

半月谈杂志社

2013年6月

一、

数量超过2亿的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建设和二、三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农业劳动力减少了2亿,而且减少的都是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据相关部门统计,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随着农民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还在不断下降。农民对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良种、化肥、农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仅有1/3左右“知道一些”。

务农劳动力素质的下降难以适应当前农业科技大变革、现代农业大发展的需要,培育一大批新型农民迫在眉睫。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去年底出台的《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指出,要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农民。可见,新型农民培育已经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具体实施。那么新型农民从哪里来?如何去服务他们、壮大他们?在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期专题带您一起关注。

1、现代农业凸现“人才荒”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说,现代农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主要体现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然而半月谈记者最近在山东、黑龙江、江苏等地采访发现,务农群体老化严重,文化水平、生产技能、市场应变等方面多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现代化受人才瓶颈制约明显,令人忧虑。

“年轻人过完年就外出打工了”

山东菏泽市是粮食主产区,当地不少种粮大户获得过省级农业部门的奖励。记者近日在该市走进新型农民

定陶县等地采访了解到,青壮劳力不足、留守劳力学习能力差导致该市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人才“捉襟见肘”。

定陶县农业局局长张庭吉介绍,农村留守劳力主要以“386199部队”(妇女、孩子、老人)为主,“从事粮食生产的精壮劳力最少,经济作物还能吸引少量年轻劳力”。30岁以下的年轻劳力,除非同时有副业,基本没有在家种粮的。

张庭吉说,定陶县有14.7万户农民,耕地93万亩,种粮农民年龄在50~75岁的占该县种粮农民总数的80%以上,“都是老头老太太种地,65岁以上的又占了这80%里的一半”。

菏泽市郓城县农技推广站站长朱以发对这种情况也很发愁。他说,去年冬天播种量过多,现在小麦有些旺长,我们打算给农民讲授划锄镇压、打化控药等防旺长

措施,前几天去丁里长镇乔庄村、苑楼村两个村主讲“春季麦田管理”,“结果去听课的都是老幼妇女,年轻人过完年就外出打工了”。

在另一个产粮大省黑龙江,桦川、宝清等地农业干部无奈地说,在农民看来,种田跟打工比哪个划算,是一笔算起来再容易不过的“明白账”:普通劳力150

元/天,要是懂点木瓦工之类的技术,能赚300元/天,干几个月活就赶上种地一年的收入,谁会安心种地?

桦川县创业乡一位干部介绍,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妇女、老人在家的任务多是把地种上就行,多打点粮食、少打点粮食都无所谓,在外面打工挣钱成了一些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花在种地上的心思自然就少了。

“年年讲,年年有人出问题”

留守农业的老年人多是有着几十年种地经验的“老把式”,他们成为农业主力军虽然带来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导致知识结构固化老化、学习能力差等现实问题。

黑龙江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张国民认为,在基层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中,接受培训的农民以50岁以上的“老把式”居多,即便有好的种植方法和技术,他们也很难学好。“农民多愿意接受一些实用性技术,特别是那些应用之后能够马上见效的培训内容。”

定陶县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校长李振勇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给上了岁数的人讲授新技术难度很大,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才相信,光靠嘴说他们很难理解,这也跟老一辈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有很大关系。

定陶县滨河办事处李王庄村村民侯正玉前几年种粮一直都是小麦返青期就施氮肥。“当时俺觉得早施肥挺好的,都用了好多年了,可是秋收后一算账,打的粮食却没有邻居多。”侯正玉说,后来才弄明白,氮肥施早了,小麦前期易旺长,后期易倒伏,“吃过亏,俺才弄明白‘氮肥后移’这个词是啥意思”。

近几年,黄淮一带玉米主产区灰飞虱病虫害处于上升期,常发生在小麦生长后期、玉米苗期,造成玉米“粗缩病”并最终减产,可是一些病虫害防治方法“年年讲,年年有人出问题”。李振勇说,有些“老把式”不认晚播的理儿,在小麦没有收割之前就套种玉米,认为这样生长期才足够长,结果套种期正是灰飞虱病虫害多发期,最终导致玉米减产。有不明就里的村民还会找农业部门索赔,认为咱推广的种子不好,其实完全与种子无关,只要适当晚播就能避开这种病害。

“要发展现代农业,非新型农民不行”

“年轻人都出去了,种田的人新老一代接不上,我的儿子闺女都不愿意种田了!真拿这些年轻人没办法。”一想起家里的几亩耕地“后继无人”,江苏省阜宁县东沟镇66岁的张林发就愁眉不展,“我们这些老年人,想把地种好越来越难了。”

阜宁县东沟镇62岁的返聘农技人员张必根说,镇里农技人员10年前有10个,如今只有3个,最年轻的也50岁了,队伍建设跟不上。再过几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恐怕都没人会了。农民的老化同样严重,工作越来越难开展。

江苏东海县的部分农技人员也反映,当地在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但是相关技术和肥料发放下去,未必会被真正采用——老一辈农民的种植心理和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让新技术推广举步维艰。

在黑龙江海伦市,南华村的农民王益生虽然种了100多亩大豆,但他对农业技术的了解并不多,只希望能够有好的品种和适宜的化肥使用就行。“海伦市场上有100多个大豆品种,每年种什么品种全凭自己感觉和看周围农民种的效果。”王益生说,每个品种的说明书上都介绍高产,我们没什么文化,无法分辨清楚。

菏泽市郓城县农技推广站站长朱以发认为,老一辈农民知识已严重老化,推广良种良法和新肥料经常不接受,特别是一些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只认自己的老经验、老品种,很难改变。“要发展现代农业,非新型农民不行。”朱以发说。※

2、成长中的新型农民

春耕在即,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职工张洪斌已经检修好了自己的设备——一台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的现代化大农机。张洪斌说,自己是一个有着2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从十几马力的小四轮到现在的大农机,他切身感受到了现代农业带来的改变。

张洪斌是正在成长的新型农民群体中的一员。当前,我国务农人群中传统农民仍为主体,但

新型农民也在不断涌现,有像张洪斌一样的现代农机操作手,也有种养大户、技术能手、科技示范户、合作社带头人等等,他们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军人。

稻田里走出职业经理人

60岁的农民邢恩厚已经“上班”一周了,他的身份是“水稻职业经理人”。邢恩厚是黑龙江省桦川县创业乡丰年村农民,从1983年开始种水稻。2008年,老邢第一次当上了“水稻职业经理人”,由于田间管理到位,他的身价也不断上涨,年薪从去年的1.7万元涨到今年的3万元,翻了近一番。

何为“水稻职业经理人”?邢恩厚说:“就像种粮大户的‘大管家’,凭着种水稻经验和不断学习的新技术,指挥临时工适时适量放水、施肥、用药等。”丰年村是当地有名的水稻种植专业村,自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种稻,村里像邢恩厚这样的“水稻职业经理人”有六七个。去年,邢恩厚给黑龙江垦区859农场一位种粮大户管理了16公顷水稻,亩产从上年的七八百斤提高到1000斤。由于增产明显,老邢得到不少“老板”的青睐,今年就被高薪“挖”到了黑龙江垦区的291农场。

“撒肥、放水,我都可以安排其他人干,惟独撒药得我亲自上手。必须保证撒药均匀,同时根据不同叶片颜色、生长态势适当增减药量,确保药到病除,还不能影响到健康植株。”老邢说。

丰富的田间管理经验和过硬的种植技术,是这些“水稻职业经理人”吃饭的本钱。老邢说:“咱是凭本事挣钱,在省内第四五积温带种水稻,要用浅、干、湿的放水方式,避免水深,温度低,影响水稻品质;在第二三积温带就用深、浅、干的方式放水,在碱性土地中种水稻就要注意调酸、育苗、撒肥……这些咱都在行。”

桦川县农业局副局长陈跃龙说,最近两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快,周边地区很多旱田改成了水田。由于水田管理比较复杂,一些刚改种水田的种粮大户没有把握,就聘请一些有经验、懂技术的农民帮忙管理。仅桦川县就向抚远县、同江市、友谊农场等地输出了五六十个这样的人才。

新型农民能念好“现代经”

山东省定陶县杜堂乡中远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农业部设立的蔬菜标准园,成立于2009年。目前已经有黄瓜、苦瓜等6个蔬菜品种通过无公害认证,种植面积350余亩,发展农户数从最开始的20多户增加到现在的280户。

记者近日见到了正在修建育苗棚的合作社理事长杨立。他说,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种植已经不能满足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俺这合作社就是靠着规模化才发展起来的”。

“合作社建一个棚只需要8万元,相比‘一户一棚’式的经营,节省了20%的建设资金。”杨立说,统一建棚、统一流转土地、统一采购大棚建材的“批量式建设”降低了成本。此外,从种子一直到农药、生物有机肥、薄膜,合作社社员采购比普通菜农便宜30%,仅农资一项就可为每位社员节约4000元/年。

不过杨立这个理事长为此付出的也很多。他说,合作社的几个负责人要参与土地流转、大棚建设、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没有一定的能力是干不下来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是边干边学,逐渐摸索,才把合作社做到了现在的规模”。

杨立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从寿光引进了高标准的现代化蔬菜大棚,采用全天候温度、湿度监控系统,一旦棚内温度和湿度波动超出蔬菜最佳生长范围,马上自动发送短信到菜农的手机上,菜农可以及时采取通风或保温措施,保证蔬菜在最佳环境中生长。

杜堂乡党委书记王利军介绍,近年来定陶县蔬菜产业发展很快,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专业合作社的引领,而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杨立这样的合作社带头人。“他们交际广、视野宽、学习技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都很强,是政府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的人才。”

在张洪斌工作的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新型农民的技能则更加专业。记者在农机指挥调度中心看到,工作人员随机调出了去年秋整地时的一台拖拉机的信息,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这台拖拉机的作业量和作业轨迹。“什么时候、在哪块地、耕作深度,随时可以调出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九三管理局科技局局长邹长士说,指挥调度中心配有车辆监控系统,通过GPS

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技术的应用,实时显示机车状态,对全场机车进行统一调度指挥。“这套系统不是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是操作不了的。”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委了解到,近年来,在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农机化建设,涌现出不少专业农机操作手,他们反过来又促进了作业机械化的大幅提升。目前,黑龙江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到89.8%,从种、管、收多个环节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政府助力,农民“活到老学到老”

在定陶县滨河办事处牛楼行政村,记者见到了正在地里查看苗情的李建荣。这位68岁、号称“定陶粮王”的老农告诉记者,自己种了一辈子地,最大的感触就是不懂新技术不行,真的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每次县农业局组织的讲座我都去听,虽然仍有一些技术听不太懂,像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叶面化控药喷施等,还要靠县里农技员给我指导甚至‘代劳’,但每次听讲

总有收获。”李建荣说,农民要跟上现代农业的步伐,就得不停地学习。

黑龙江省青冈县芦河镇先锋村农民史旭峰既是农民技术员,又是种粮大户。他说,现在市场上种子、化肥多种多样,各种广告宣传得又神乎其神,农民如果不经过一些指导和培训,很难分辨出好坏。

史旭峰每年冬天都会参加县农技推广中心举办的“科普之冬”培训,通过课堂上的培训,他可以了解青冈当地的土质和积温情况,从种子适应性、化肥成分等更专业的角度选择生产资料。“如今许多农民一到备耕季节就来找我帮忙。”史旭峰自豪地说。

黑龙江省肇东市五站镇东安村农民技术员韩晓艳告诉记者:“农民最看重实效,只要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地里示范效果好,他们就会主动过来‘取经’。”韩晓艳认为,政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一定要和农民的实际需要相吻合,这样农民的学习兴趣才会大、提高才会快。

不少农民已经从这样的学习中获取收益。在山东省郓城县三合西村,46岁的种粮大户张维国正在地里查看应用最新技术种植的小麦。他说:“今年麦苗苗情是近些年最好的,土壤墒情也适宜,只要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和病害,肯定是个丰收年。”※

3、如何壮大新型农民群体

南京浦口区大林村,农业大户解祥去年曾开出月薪5500元、包吃住、办保险等条件,招聘多名高效设施大棚蔬菜的管理人员。解祥要求应聘者懂技术,有高效设施农业的田间管理经验,能随时解决种植期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半年过去,只招到一名符合条件的“田管家”。记者调研发现,和解祥一样招不到实用人才的农业大户不在少数。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群体成长较慢,亟待壮大。

加强培训,让更多农民提高技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这让广大农业工作者和农民深受鼓舞。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王守聪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还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这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础。

去年底出台的《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也确定,“十二五”期间农民教育培训要覆盖全国所有乡村,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亿人次,使每个受训农民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对此,王守聪表示,应把能否满足农民实际需求,能否激发农民

学习热情,能否赢得农民喜爱,能否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的标准。黑龙江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张国民说,现在农民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新品种选择、新技术应用、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培训形式以讲课为主,虽然可以将农民集中起来,提高农民受益范围,但由于不同农民对农业培训的需求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张国民认为,农民愿意接受一些实用性技术,特别是那些应用之后能够马上见效的培训内容,因此可多采用示范带动的方式,激发农民的学习、培训兴趣。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江苏省仪征市现代农业园区内,农业部门和科研院所定点挂钩培训一批“园主”,进而向农民推广技术,形成了农民主动要求学技术的局面。黑龙江则在多地建起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多种新技术和新品种,农民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学习,也取得了不错效果。

专家指出,当前,农业科研院所条件不足,无法对农民进行大范围培训和科技推广。应重点培训种粮大户、农民技术员、合作社带头人等,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扩大培训效果。基层干部和农业大户还建议,应将农业科技培训纳入制度规范,通过一定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地方农技部门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科技培训和人才成长。

吸引人才,为新型农民拓宽来源

南京高淳县武家嘴村支部书记武继军说,武家嘴农业科技园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不过10来人,人才缺口有50~100人,这两年有十几名大学生来村里任职,其中5个人还是学农的高材生,但都难以安心扎下根来。

基层干部和农业工作者普遍反映,要将更多人才吸引到农业上来,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更多扶持,营造一个相对灵活、适当倾斜的农业人才留用机制,在相关配套措施上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环境。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资源比较紧缺,确实应该有不断提高素质的生产经营者来管理。农业部正准备和有关部门配合,引导鼓励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通过“特岗计划”等方式鼓励他们从事农业工作。

多位合作社负责人向记者建议,政府可以设立引进农业人才的专项资金,吸引学习能力强、市场经验丰富的农民工返乡务农创业,并探索以合作社为试点,参考大学生村官、支援西部大学生的政策,对支援合作社建设的农业专业人才给予“倾斜”。

山东郓城县农业局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董成江等人则认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有一套完善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应从税收优惠、融资担保、规费减免、风险保障等方面出台系统完善的政策,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务农环境,让农民创业更轻松。”董成江说。

另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基层农业工作者建议,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设施,提高农村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农业人才在乡镇地区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真正扎根于农村和农业。

提高效益,使新型农民蓬勃成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马启智认为,要想新型农民在农村不断涌现,首先应该转变观念,让农民成为人人认可的光荣职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至今没有多少人想去当农民。应该让大家特别是农村年轻人看到,从事农业是有前途的,在农村大有可为。

山东省定陶县农业局局长张庭吉说,从根本上讲,只有从事农业的收入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壮大人才。所以,应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务农的人均收益。

张庭吉认为,新型农民群体的壮大,首先需要政府在培训农民和吸引人才方面下工夫,还需要政府通过鼓励农业发展,增加务农收益,提高农民自身学习相关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陶县杜堂乡中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立反映,虽然合作社为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合作社的进一步壮大却面临瓶颈。他说,今年打算将蔬菜种植基地扩大到500亩,同时建一个采摘园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需要投入300万元,但这笔资金却让他头疼不已。记者了解到,目前这家蔬菜合作社已经投资1000多万元,但这些“投资”在银行、农信社那

里得不到认可,不被算作贷款抵押物,“因为合作社只有承包经营权并没有产权”。

张庭吉建议,应当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打破“城市居民房屋可抵押、农民房屋不能抵押”的现状。杨立建议,合作社的厂房设备、大棚也应被算作抵押物,同时在农业合作社银行贷款利率、贷款额度上给予优惠扶持,以解决合作社贷款难问题。

一些合作社负责人还建议,逐步引导商业保险为农业专业合作社设保,解决合作社发展的后顾之忧。“当初建大棚时,我问过好几家商业保险公司,都不愿为蔬菜大棚投保。”杨立说,如果投资的风险再小一点,会有更多农民愿意加入现代农业的行列,成为新型农民。※

4、培育新型农民求解“三农”两难

“三农”问题近年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不仅确立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而且连续九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

惠农的具体措施,使农业农村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面貌加快改善,“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

不过由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在逐渐缓解了一个阶段的难题之后,新一阶段的难题又开始凸现出来。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前不久发表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一文中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是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农忙季节缺人手问题越来越突出、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农业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日益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现在,我国的农民工已经超过了2亿,这2亿人从农村进入城市,离开农业从事二、三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他们自己,也从这一过程中受益颇多,最直接的就是,如今在农民的收入构成中,务工收入已经超过40%。不过,从农业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外流带来的影响则要复杂得多。一方面,2亿农民工就意味着2亿劳动力从农业这个产业流出,而且流出的劳动力是在文化、技能、视野上占优势的农民,这导致务农群体的整体素质处于不断下降之中,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务农人数的减少又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前提,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也为新型农民的发育和壮大提供了空间。于是,我们在看待“农民进城”这个问题上,显得有些左右为难。

这样的两难在当前“三农”工作中时常要面对,比如资本下乡。有人说,既然务农的劳动力成了问题,为何不鼓励城市资本、工商资本直接参与农业的生产经营,以资本的强势聚拢资源、发展生产,既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难题,又快速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单从农业发展的角度看,这不失为一计良策。但从“三农”全局

看,我们还须谨慎对待。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明确表示,我们鼓励工商资本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服务,鼓励开展农产品的加工营销,鼓励开发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没有能力开发的闲置资源,但不鼓励工商资本长时间大规模地直接参与农业经营。一些地方的实践也表明,一些工商资本下乡之后,在解决农业效率问题的同时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

此外,如何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收益,其中也有两难的意味。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时刻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而对农民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收益。政府希望农民对每一块土地都精心耕种,精心呵护,努力尝试每一种能够提高产量的技术和方法。农民则有自己行事的逻辑,不少人让土地撂荒进入城市打工,或者把能种两季粮食的田地改种一季,腾出时间投入报酬更高的行业。显然,这些行为有助于农民增收,但不利于粮食等农产品的生产。近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取消农业税、补贴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最

低收购价等等,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这个两难问题,但仍需要寻求根本的解决办法。怎么办?仿佛“三农”问题全都纠结在一起,无处着手。其实不是,培育新型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当下,农业本身正迎来发展机会。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预言,投资农业,“钱景”无限。在国内,一些IT巨头也纷纷把目光投向农业:网易CEO丁磊计划投资3亿元养猪,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决定租赁5000亩土地种大米……当然,他们所从事的农业是用现代种养技术、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包装过的农业,他们的产品是生态猪、有机米,与人们对安全食品的巨大需求直接对接,展现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不过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这种现代农业生产他们难以开展或者参与,不仅由于资金的限制,更由于他们自身能力的局限。这凸现了培育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较强的新型农民的重要性,也为解决“三农”两难问题带来启发——在现代农业大发展的契机中,新型农民完全可以获取高收益。因此,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扶持新型农民,不仅可以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避免资本下乡带来的风险,也为实现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带来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对新型农民的理解不能简单化,不能把培育新型农民简单等同于推进规模经营。在当前,应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发展带头人,特别是着力培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农机能手、动物防疫员、大学生村官等主体,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充足和丰富的人才保障。

(作者:管建涛陈刚魏圣曜高远至来源:《半月谈》2012年第6期)

二、农药滥用——来自田间的拷问

涂药黄瓜、有毒豇豆、问题猪肉……如今又出现甲醛白菜、蓝矾韭菜,各种农药、兽药、激素、保鲜剂等农用药剂的超标、违规使用,正在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之祸。对此,有一种声音解释说:不用这些化学药剂,百姓的餐桌就没有保

障。这话有一定道理,不过我们也该反思,农药(包括各种农药、兽药、激素、保鲜剂等)是否用得过多过乱?农业生产一线何以越来越依赖化学药剂?生态种植技术为什么得不到推广?科研部门为何开发不出低毒、高效的农用药剂?弄清这些问题,或许才能为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找到正道。

1、农药滥用触目惊心

半月谈记者近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力田村采访,村民文志祥与记者谈起当前农药使用的情况,让人忧心不已。

以前村里很流行打剧毒农药,多灭灵(甲胺磷)、克百威(呋喃丹)都是用得比较多的药。这些药毒到什么程度呢?人只要喝一小口就会死,以前村里有个老太太,用装过这些农药的空瓶子喝水,结果就死掉了。打过这种药的蔬菜,采摘和装运时都得戴上长长的皮手套,否则双手双臂就会起泡、脱皮甚至溃烂。

用药高峰期的时候,有村民家的鱼塘里死了1000多斤鱼,都是因为那些药瓶子到处扔,大白天,几百只瓶子在田里晃得直刺人眼。多年前我们打赤脚就能下田,现在就算穿着靴子,都怕被玻璃碴划破脚。

现在搞统防统治了,用剧毒农药的村民慢慢少了,但还是有。而且村子周围也始终有卖这些药的店。不少村民因为缺乏病虫害防治知识,就一次又一次地打药,甚至有村民一季早稻施13次药,可虫还是越打越多,最后还得靠剧毒农药。有时候村民间闲聊,听说哪个地方有“老农药”卖,就会跑去买。

文志祥说,打这些药种出来的早稻,不要说自己不吃,就连喂猪都不会用这样的早稻。“反正自己不会吃,都卖给粮贩子了。”村民李文九开玩笑说,“这种早稻都被你们(指记者)吃了吧?”

农民都知道剧毒农药不宜用,但仍有不少人“偏爱”剧毒农药,原因就在于这些农药的药效“管用”。有个村民甚至直言:“有毒的,才是高效的。”

记者采访发现,农药的滥用和违规使用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记者在江西赣东北的蔬菜种植区域采访时看到,不少菜地边上或沟渠中,白色塑料袋、褐色玻璃瓶等形形色色胡乱抛弃的农药包装随处可见。

一位蔬菜种植户向记者感叹:“杀灭一种小虫子,需要四五种农药。现在虫子吃的药像人吃的药,又杂又乱。一种药剂成分,多个品牌包装,农民眼都挑花了,还不一定找到管用的药。”

前不久,江西省在全省开展蔬菜生产用药专项检查,其中广昌、萍乡、龙南、吉州等地区的农药监管部门在这期间检查了70个乡镇,246家乡级经销店,270

家村级经销店,抽查样品315个,送检农药16个,查出种植蔬菜使用的高毒农药4种。

在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山东寿光,该市文家街道办韩家村菜农韩贵方告诉记者,近年来病虫害越来越多,很多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菜农很难分辨,就多用药。大家都觉得“有病没病,打了管用

不仅仅是蔬菜,就是大田作物,也离不开大量的农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在沂蒙山区做了调查,不论是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还是大蒜、花生等经济作物,生长期打药均不少于3遍。以下是他的粗略统计:

玉米:除草剂1次、杀虫剂拌种1次、灭杀地老虎1次、向玉米心撒药灭玉米螟2次,至少5次。

小麦:除草剂1次、杀虫剂拌种1次、除蚜虫2次、杀红蜘蛛1次、灭小绿虫1次,至少6次。

大蒜:除草剂1次、杀虫剂1次、农药灌根1次,至少3次。

土豆:除草剂1次、农药2次(蚜虫1次、地老虎1次),至少3次。

花生:除草剂1次、农药5次(浆虫1次、青虫2次、蚜虫1次、红蜘蛛1次),至少6次。

西瓜:除草剂1次、乐果灭蚜虫1次、除菌2次,至少4次。

蒋高明告诉记者,常年打药使得杂草和病虫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农民就不得不打更多的药来控制,而杂草和病虫害的抗药性就进一步增强,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前所长刘兆辉介绍,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局限,真正作用于作物上的农药仅占施用量的10%至30%,其余20%至30%进入了大气和水体,50%至60%残留于土壤中。甲胺磷、呋喃丹类的剧毒农药残留在土壤中,60年内都无法降解。

除了种植业,在禽畜养殖中滥用药剂的情况也很严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院院长王晶钰说,近年来,兽药、尤其抗生素产销量增长速度远大于禽畜养殖量增长速度。

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一位养鸡大户告诉记者,养鸡常得怪病,查不出病因,找不到有效的药方,一次治不好,就不停地换药、加大药剂量,包括抗菌药、消炎药在内的各种抗生素类药不停地在鸡群中施用,效果还是不明显。

一些生猪养殖户为降低风险,在饲料中盲目添加抗生素,为的是让猪“提高免疫力”。王晶钰说,给畜禽盲目食用抗生素可诱发耐药性,使畜禽成为庞大的耐药基因储藏库。畜禽疾病抵抗力变差,发生疫病时,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造成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药物滥用,还会导致疾病变种,乃至无药可医。

记者走访发现,在水产品养殖中,为提升幼苗存活率、减少病害发生,部分养殖户会在水产养殖中违法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药物。

一位养殖户向记者介绍,尽管国家将孔雀石绿列入禁用的兽药,但由于这一药物可帮助

提升鱼幼苗存活率,且价格便宜,在市场上容易买到,有些养殖户就在生产过程中偷偷使用。

农业药剂的滥用带来了巨大的农产品安全隐患。时不时爆出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蔬菜中毒事件让人心有余悸;更让人担心的是尚未被发现和认知的危害,如抗生素在体内的蓄积,可能导致器官病变,产生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免疫抑制等问题。

二、农民的无奈与诉说

消费者们说起农药滥用和农药残留,往往一肚子愤慨,不少人就直指农产品生产者缺德。其实,对于这种指责,大多数农民和农产品经营者也有一肚子委屈和无奈。

病急只有乱投医

湖南省株洲县排上村养殖户张子龙曾经是一名基层防疫员,从他的爷爷开始,一家三代人都在基层从事生猪防疫工作,但几年前暴发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让经验丰富的他也损失惨重。张子龙告诉记者,从2004年开始,生猪疫情越来越复杂,“高致病性蓝耳病以前在我国绝对没有,至少我做防疫员20多年,从没见过。”

株洲市攸县西洋垅村养殖户胡宗彪坦言,因害怕日益复杂的疫情,他从来不到县外寻找猪源,所有仔猪都从附近熟人那里买。“我们村以前养猪的不少,大家有时候相互交流,觉得几乎每年都会发现新病,不知道是怎么暴发的。我也是害怕了,才不敢乱买仔猪。现在村里就我一户还在养猪,其他的都亏死了。”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副教授贾杏林告诉记者,包括生猪蓝耳病、圆环病等都是由国外引种带进国内,经变异后进一步加强。“国外品种生猪最大的缺点就是抗病性低,一旦发病,伤亡十分严重。”贾杏林说,这很容易引起养殖户恐慌,导致病急乱投医、乱用药。

不仅养殖业,种植业同样如此。过去几年,江西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农民告诉记者,为保产量,一些地区的农田一周内要打三四次农药,用药频率是平常年份的数倍。如果不频繁打药,就意味着减产甚至绝收,一年的辛勤汗水就白流了。反季节生产不用猛药不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颜谢村菜农王在虎的蔬菜大棚里有一个纸箱,箱子里放着各种各样的农药包装物,记者仔细数了数,共有14种农药,包括杀虫类农药8种、杀菌类4种、杀螨类两种。

王在虎告诉记者,施用农药贯穿设施蔬菜栽培的全过程,从播种到收获,每一步都伴随着农药的施用。种子要农药拌种;休棚期直接对土壤用药,以解决土壤消毒、连作障碍、土

液),白菜就会红根。运过去之后,卖菜还要时间。当天卖不掉的话,第二天就会烂很多,损耗就大了。廊坊那边的菜贩子也要求用甲醛保鲜,喷过的白菜根部白净,菜贩喜欢收,市场也好卖。

专家表示,甲醛本身不是食品添加剂,不仅不能用于食品中,也明确规定不得用于初级农产品中。在农产品的运输环节,尤其需要警惕甲醛等药剂的使用。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农产品是大流通格局,相比过去,运输距离远、时间跨度长,这就对农产品运输提出了新课题,尤其是对蔬菜等鲜活农产品,更是增加了运输难度。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如何保鲜是蔬菜经销商、加工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

3、拷问田间科技创新

一波又一波的病虫害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困扰,也从源头上造成了农药滥用。对农药使用加强监管无疑为我们获取安全农产品增加了保障,但若不从病虫害的防治、高效低毒农药的研制等源头入手,去服务农业生产,帮助农民解难,监管工作终究事倍功半。防治水平尚有不足,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利用上,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陈万权说,国外出来一个新的作物品种,抗病背景非常清楚,而我国遗传学研究应用还不够普及,植保和育种的合作少,盲目性比较大。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王桂荣说,在植物抗病防虫方面,考虑到转基因作物也会引起新的病虫害,国外已经开始努力寻找生物的方法,为未来的转基因作物储备新型生物农药技术。比如通过研究昆虫的基因,为研发新型农药提供更明确的靶标。

“现在国外一些公司通过大范围协作,很多昆虫的基因组都已经测完了,然后通过生物信息技术和分子技术,一次性把一种昆虫的全部基因分析出来。”王桂荣说,而国内很多实验室还停留在简单基因克隆的研究水平,与国外差距越拉越大。

除基础研究外,我国在病虫害防治技术上也存在不足。

广西玉林市农业委员会植保站站长陈景成说,南方地区每年都会发生稻飞虱等病虫害,每年2月份,当地就着手预测工作。根据田间调查、历史比对、气候分析等作出预测,中短期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对防治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但目前预测工作主要还是靠传统的人工调查,缺乏先进的设备。

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蔬菜协会会长章继业告诉记者,蔬菜病虫害预报比粮食作物更加困难。当地农业局通过“农业信息平台”提前将天气预报和病虫害防治情况发到每个蔬菜基地

负责人手机上,“气象方面的预报还算有点用,但病虫害防治方面用处不是很大”。

章继业说,蔬菜病虫害防治必须因地制宜进行,而且这个“地”的范围非常小,整个黄兴镇两万多亩蔬菜,品种达几十种,每一个品种的发病周期、小气候、土壤环境都不一样,现在这种预测水平无法保证准确。

湖南省农业厅植保站站长欧高财认为,不管哪种预测,预测点所能覆盖的范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县,蔬菜种植所要求的预测精度更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建议,需要加大对整个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系统、防治系统的投入,建立从省到地、县、乡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亟待推广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坚表示,要解决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根本路径在于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

刘坚介绍说,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三方面优点:一是对人畜安全;二是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三是可循环利用。事实上,我国已经有不少生物农药企业。位于江西省吉安市的江西天人集团自2002年以来就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院校合作,以麸皮、玉米等作为培养基,通过生物技术开发农药新产品,建成了全球最大真菌杀虫剂原药生产基地。

天人集团董事长梁小文说,目前集团已研制了20多种高效生物农药,广泛用于20多个省份的农业、林业、牧业和城市绿化领域。近3年来,累计生产生物农药1万余吨,防治面积近2亿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近5000吨,有效减少了面源污染和农药残留。

不过专家表示,当前生物农药推广是个短板,一方面制剂研究相对滞后,可选择使用的生物农药种类偏少,覆盖的靶标病虫害范围偏小;另一方面推广工作跟不上,农民对生物农药的认知度比较低,习惯于使用化学农药。

江西省植保局局长舒畅说,当前市场上依然是传统化学农药走俏,生物农药“叫好不叫座”,原因一是价格偏高,生物农药的价格往往比化学农药高出一两倍,造成单次用药偏贵;二是见效较慢,化学农药用后当天就见效,生物农药往往要五六天,农民在田间劳作偏爱见效快的化学农药。舒畅说:“在国内上千亿元的农药市场中,生物农药占比不足一成。” 舒畅等专家建议,国家应在加强宣传、提高生物农药在政府农药采购中比重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支持生物农药的研发,并在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及城市园林方面优先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逐步减少使用直至取代化学农药。

广西农科院研究员李文信认为,生物农药使用较少,也有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源头没有遏制住的原因。甚至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药物,一些不法厂家还在偷偷制售。只有花大力气整顿规范农药市场,高效低毒农药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统防统治大势所趋,亟待扶持

在推广安全农业药剂的同时,我国还应进一步加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力度。在我国,千家万户小片种植,不统一施药,会导致农田害虫在小区域躲避性来回迁徙,不仅成效差,更导致一些地方不断加大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广西南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文国荣说,农村地块较为分散,农民发现自己田里出现虫害后,就会喷施农药,结果虫子就会迁移到邻近的地块里,造成病虫害的蔓延。

“我们在河南、湖南等地看到,许多地方缺乏大功效的农药和防虫抗病机具,农民就自己搞个汽油桶,后面弄根铁棍,打上几个眼,替代小喷壶。”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袁会珠说,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效果也较差。

袁会珠说,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是各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普遍趋势,我国近年来也迅速发展起了1万多个专业化防治组织,但由于研发支持力度弱,与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统防统治还有很大差距。

欧高财认为,在当前种植规模小、劳动力短缺、农民科技知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应通过“政府部门+防治组织+农户”的形式,把千家万户农民防治病虫害的责任以契约形式转移给专业防治组织,政府再对这些组织进行指导和管理。

湖南长沙双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红伟介绍,目前湖南省已组建包括股份公司、合作社、基层组织等各种类型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827个、整编机防队7248个,从业人员达到7.5万人,日服务能力280万亩。

“这一数量还远远不够。”易红伟说,整个长沙市就有水田300多万亩,目前全市同类组织中上规模的只有他所在的公司和宁乡的一家公司,总覆盖面积不到九分之一。同时,从事统防统治也存在“没有规模不挣钱,有了规模风险大”的怪圈。

易红伟建议,国家应本着“谁为农民做事,谁得补助”的原则扶持病虫害防治组织。可以支持专业化防治组织延伸业务范围、扩大服务领域,并针对病虫害损失界定难的问题,出台防治理赔办法,落实行政调解、鉴定处理机制,以促进为农服务的业务健康发展。

4、审视防治工作短板

——中国农科院专家谈病虫害防治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病虫害形势,以及农药残留超标事件,人们在责问监管缺位的同时,也想知道,一定要用这么多化学药剂吗?农业科研部门能不能研制出低毒、高效、廉价、方便的农药,一喷就灵?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最权威的蔬菜植保专家、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研究员和李宝聚研究员。

病虫害为何越来越多

“农作物有害生物包括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方面,其中蔬菜主要是病害和虫害,合称病虫害。”张友军说,每一种病害或虫害又有很多变种,比如我们常吃的100多种蔬菜中,虫害就有600多种,病害的种类也同样惊人。

张友军说,这两年闹得十分厉害的一种病叫做番茄黄化曲叶病,主要危害西红柿,得了这种病,西红柿很小的时候叶子弯曲,再长一点就枯萎,完全没有收成。2009年这种病大暴发,我国西红柿种植业因此损失了上百亿元。

“这数百种病害或虫害,其中的任何一种,如果不加防治,对蔬菜来说都是毁灭性的。”张友军说,这些年来病虫害越来越严重,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他向记者介绍了当前几个突出的表现。

一是病虫害发生期提前。比如一种很常见的害虫,叫小菜蛾,以前在北京发生高峰期一般在4月底5月初,现在3月底这个虫子就开始为害了。

二是病虫害发生量增加。很多虫害以前暴发的时候就是一两个数量高峰,现在经常有好几个高峰,而且高峰与高峰之间相互叠加。

三是新的病虫害大量出现。在大棚里,蔬菜种植的病害种类大大增加;虫害方面,现在最主要的是烟粉虱、西花蓟马、斑潜蝇等,以前国内是没有的。

四是病虫害防治越来越困难。以前种一茬蔬菜打两三次药就可以了,现在打两三次药根本就不行;有的药以前管用,现在就不好使了。

“许多人问我,说你们做病虫害研究的,搞了这么多年,怎么病虫害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张友军说,其实人们不明白,不是我们搞科研的不用心,实在是这些年来病菌、害虫生长繁殖的条件和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了。

首先是作物栽培制度的改变。以前种菜都是种在地里,现在不一样了,各种设施农业大发展,北方有温室大棚,南方有遮阳网,菜是可以种了,病菌、害虫同样也可以活。以前一些害虫过不了冬、过不了夏,现在却总也死不尽,一遇条件合适,就呈几何级数般繁殖增长,危害自然比以前大得多了。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对外交往频繁,外来生物入侵也在加剧。现在我国很多的花卉苗木,都是从欧洲进口来的。一些害虫的虫卵附着在这些植物上,检验检疫不容易发现,带到国内长成成虫就是虫害了。比如前面说到的烟粉虱、西花蓟马、斑潜蝇等害虫,就是从国外传进来的。

病虫害防治短板在哪里

面对严峻的病虫害形势,张友军说,我国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这几年政府开始重视这项工作,投入也有所增加,但确实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他说。

不过在李宝聚看来,我国还未从真正意义上重视蔬菜病虫害的诊断与控制工作。“这从病虫害的研究立项上就看得出来。”李宝聚说,科研部门在应用基础研究、生物农药研究、化学农药降解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在病虫害诊断、实用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少,获得的资金支持也少。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在蔬菜病虫害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远远低于建设各类蔬菜产品检测中心的投入。较少的研究投入,造成了严重缺少适合我国国情的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这包括病虫害早期诊断、预测技术,安全、实用的物理防治技术,以及高效的生物农药应用技术等。

“尤其在基层,严重缺乏懂得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的人员,以至于目前对于病虫害防治,农药经销商倒成了指导用药的主体。”李宝聚说,抓蔬菜的安全检测无疑是重要的,但从源头抓蔬菜的生产才是关键,关口要前移。

李宝聚指出,对于农业管理与技术推广部门来说,往往只侧重于查处违禁农药的工作,长期忽视生产过程控制,尤其忽略了告诉菜农什么病、什么虫应该用什么药来防治的技术指导工作。

张友军认为,当前在农业科研人员与农民之间出现了脱节,“农技推广服务力量太弱,我们这些搞研究的虽然与一些大的蔬菜基地有合作,但毕竟分身乏术,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还是需要一个健全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李宝聚建议,我国应建立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品种蔬菜的“病虫害安全用药工作表”。他说,虽然各地已经制定有很多病虫害控制规程,但是因为投入少,这些规程大都是人为订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

没有一劳永逸的农药

那么,病虫害防治就一定要这么麻烦吗?就不能研制出低毒、高效、廉价、方便的农药,

让农民一看就懂,一用就灵?对于这个问题,张友军说,这样的农药是有的,但不可能一劳永逸。

张友军说,有一种新型农药,叫做氯虫苯甲酰胺,这种药是根据昆虫的特点研制的,专杀害虫,对人体的毒性比食盐还低,既高效又低毒,所以这两年农民普遍使用。可是用了两年之后,这种药的效果就不太好了,这是因为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按照生物进化理论,长期使用一种药生物就会产生抗体,这很正常。”张友军说,比如以前菊酯类的药是很有效的,农民买一份来稀释1万倍,打下去害虫99%以上都要死,现在就算只稀释1000倍,害虫也才死百分之六七十,过不了多久又要暴发。

由此可见,病虫害的防治研究是动态的,需要实时追踪跟进。李宝聚认为,对于蔬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现有农药品种大部分是能够满足的,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是高效低毒以及环保的药剂。

张友军说,高效低毒农药正是当前世界农药研发的普遍趋势。他向记者出示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0年的时候,全球尚有可用农药近1000种,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只剩下了300余种。“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农药因为不符合环保等要求已被禁止使用。”他说,这也促使我国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研究开发新型农药。

对于农药的使用,两位专家一致认为,没有必要把它看作“洪水猛兽”,合理用药,科学用药,把农药残留控制在不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范围以内,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李宝聚说,根据我国蔬菜生长复杂的自然环境以及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防治蔬菜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至于希望“吃不打药的蔬菜”,无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还是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看,都是不现实的。

5、新西兰:农业科技推广的启示

曾因工作关系,我多次访问新西兰。每次去新西兰,皆有不同感受。而印象至深的是这个国家一片片充满生机的牧场和一群群悠闲自得的牛羊。新西兰牧场的绿色,有别于英国乡村油画般的深沉,显得清新而又充满活力。

徜徉在怀卡托河边的牧场,沉醉于眼前诗画般的美景,我曾不止一次思考:新西兰人为什么会把这个地处南半球大洋中的岛国农业经营得如此发达?

强而有力的农业协会和合作组织

新西兰的农业之所以发达,得益于其强而有力的行业协会或者合作社团。中国人最熟悉的应该是恒天然,这是新西兰奶农的“超级合作社”,公司跟新西兰80%以上的奶农有签约。恒天然负责收取签约奶农生产的原奶,再加工成各种奶制品,统一品牌进行全球销售。虽然新西兰每个独立奶农的规模并不大,但握指成拳,就形成了在全球规模领先的乳品企业集团,并且可以对市场、海运、税收、贸易政策施加有利于己的影响。

而在奶农的中上游,有另外两个极有影响力的合作组织——新西兰奶业协会和新西兰家畜改良公司。新西兰奶业协会主要负责农业技术研发、奶农的一对一或集中培训、奶牛养殖技术支持与服务、牧草及土壤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成果的转化与转让。新西兰家畜改良公司是养殖户间的合作组织,负责家畜基因改良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工作。

有新西兰奶业协会负责上游的技术培训和运行指导,有新西兰家畜改良公司负责畜群的遗传、基因改良和品种优化,再加上恒天然负责下游的产品生产与销售,奶农和养殖户只需专注于自己的农场即可,而不需操心农场以外的事情。

新西兰的这些农业协会和合作组织,既是松散的、自愿的,又是缴纳会费、享受分红的利益捆绑体。大部分合作组织同时也是上市企业,比如恒天然、家畜改良公司、奇异果联合会等。它们把零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规模效应来实现会员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利用集群的资金与信息优势,组织研发,并通过内部的沟通平台,最快、最有效地把最新科技成果转化给会员,实现效益与增收。

行之有效的奖惩体系

新西兰的农业产业经历多年的洗礼和变迁,形成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奖惩体系,而这套体系跟上面介绍的协会和合作组织密不可分。

有一次,我去朋友艾伦家的奶牛场做客。他家奶牛场不大,150头牛左右。恰逢恒天然的奶罐车过来泵奶,我就在一旁观看。奶泵完后,奶罐车司机立即跟艾伦核对了取奶量,并检查了车身侧面的一个小柜子,里面一屉格子里插满了小玻璃管。

我有点好奇,问艾伦:司机怎么知道从你这取了多少奶?艾伦听后,带我去了他的办公室。在电脑上,我看见一个正运行的程序,显示着密集的数据。据艾伦介绍,他这台电脑跟恒天然的数据库是连通的,每一次从他这取走的奶量都会在第一时间上传到恒天然的数据库里。而恒天然每个月会根据他这边的总产量以及原奶的品质计算出他应得的收入,再行付款。而这一切计算与操作都是由电脑自动完成的。

我有些不解:每天的取奶量好理解,但原奶的品质如何得知并记录的?艾伦继续介绍说,奶罐车取奶的时候,会自动收集奶样,取几家的奶就有几支奶样。然后这些奶样会被司机随

身带去恒天然奶粉厂的测试办公室,在那里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会上传到恒天然的数据库里。艾伦在自家电脑上也可以读到。如此一来,他家每个月的奶产量和每批次的品质和等级都一清二楚。

我又问他:如果查出来奶有质量问题,比如农药、化肥等残留物超标,会有什么后果?艾伦说:若因某家奶的质量问题,导致整车奶的报废,那这一家要负担这车奶中其他家的赔偿,并会被恒天然扣分。如果评分低过规定分数,这一家还会被恒天然取消会员资格。如果想再成为会员呢?我接着问。

艾伦回答:那就麻烦大了!要先整改,再申请恒天然来检查,检查通过后还要试运行,过一阵再申请复检,通过后还要等待审批。总之流程复杂、时间很久。更糟糕的是,这段时间产的牛奶不会有人来收、你也没处去卖,损失会很惨重!

半月谈半月评论:房价问题

半月谈半月评论:房价问题 令人担心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广东房地产销售明显过热,房价大幅攀升,大有代替上海、浙江带动新一轮房地产过热的苗头。 2、目前有三股强大的力量可能使正在进行的房地产调控夭折: 首先是金融机构有一股前新未有的投资冲动,多个数据可以反映这种冲动,即一季度房地产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大幅扩张,同比 增长48.5%,比2005年一季度快36.4个百分点,比2004年一季度 最热时期的增幅还快17.8个百分点。第二股力量是地方政府。多数 地方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经济增长速度不能放慢,也就是投资 不能慢,投资不能慢主要是房地产不能慢,因为房地产是地方财政 和多种城市经营动作的“摇钱树”。 第三股力量是投机资金的大量存在。现在许多人非常关注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但增长最快的是游资(国内和国际), 这些游资现模非常大,而且与其他几股力量结合,将会对房地产等 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 3、2000年以来,商品房及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涨幅突破了两 位数,2004年分别为14.4%和15.2%.。东部地区房价涨幅最高,而 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全国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比如上海、杭州,平均房价涨幅连续两三年超过15%以上。而且,房价上涨过 快现象呈现蔓延态势,由上海、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涨地区向中、 西部地区扩展。与此同时,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带动了二手房交易 价格上涨。 目前房地产的需求不是较变为阶段性、结构性的需求过度扩张。2005年全国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仅占销售面积的73%,东部和部分中 心城市成为突出,上海销售面积已经连续四年大于竣工面积。有些 地方拆迁规模反弹所带来的被动性住房需求上升,也加剧了供求矛盾,进一步促进房价上升。有13个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超过30%,其中6个地区超过50%,最高的达到115%。

2020年第13期半月谈评论:发展自信,也是一种力量

2020年第13期半月谈评论:发展自信,也是一种力 量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本是当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 特征。不过,随着下行压力的持续增大,令人心生警觉的是,一种急 躁焦虑情绪在潜滋暗长。 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还是硬道理。面对种种困难,保障平稳增长,我们自应有一种紧迫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转型期,还得涵养发展定力,保有发展自信,坚持发展创新。 公共领域投资,依然有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新的空间。 我们习以为常的高速增长已经风光难再,我们驾轻就熟的三驾马 车也已奔跑乏力。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出口遭遇困局,居民消费保持 平稳,不会大落大起,放眼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资,还大有潜力可挖。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等民生项目,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都还是发展“短板”。于是,我们看到中央 接连出台增大投资政策,责令相关部门提升审批效率。 新的投资政策坚持的是改革的思路,鼓励的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的供给,保障的是融合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发展。不过,一 些地方又出现传统增长思路复归,唯GDP论又在冒头;一些地方违反国 家政策限制,还在以各种变通方式延续廉价供地、税收减免、低价配 置资源制造洼地效应的传统招商引资模式;一些地方以前因为要重点保 障生态功能松绑GDP总量考核而庆幸的政府官员,又开始投身拉项目、拼工业的竞争行列,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重新列为政绩考核、上级督查 和干部考察内容。有基层干部反映:“‘唯GDP论’虽然未写进官方 文件,但它隐藏在领导讲话里,散落在各个考核文件中。” 这些地方 的政府心态变化可见一斑。

新兴产业成长,正展示中国制造升级换代的新的愿景。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革命,正在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吹响号角。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能不能成为撬动中国企业挺进高端制造业的有力支点? 令人欣喜的是,长三角正崛起机器人国际巨头生产基地,珠三角的年轻机器人群落也在异军突起,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400多家小型制造商,还有在建或已经运营的30多个机器人工业园区。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一拥而上的大跃进乱象。本土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的总裁感叹,“机器人热已经达到110度了”。很多地方,有点机器人的概念就堆到一块儿。“即使公司还处于机器人概念设计的阶段,还没有相关的产业规划和产品,但已被当地政府树为机器人龙头企业。”核心技术缺失,是中国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陷入困境挥之不去的梦魇。“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盲目投资”,是风电、光伏等多个先驱行业以前付出巨大代价的成长弯路。而机器人产业是否会重蹈覆辙?它的蓬勃声势能不能成为中国制造涵养国际竞争力的优良生态? 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成中国发展动力转换的新的引擎。 互联网的出现,为产业融合、分工深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工具和重要的集成平台。“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为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水平和变革传统行业的经济形态,催生着新的动力,展示了新的机遇。 如何充分释放这个动力,把握这个机遇?还须祛除种种浮躁现象。 一是炒作概念。我们不能以为只要自己站到了一个风口,就什么都能飞起来,以为讲了一个互联网神话,就能够找到一条经济转型升级的终南捷径。还是听一听百度CEO李彦宏的忠告吧:风口论包括猪论充满了投机思维,如果每个人都是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挺危险的。理应清醒,“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业内专家介绍,看一个项目是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关键是看原有的非互联网业务,在与互

半月谈时事政治2020:腐败陷阱

半月谈时事政治2020:腐败陷阱 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那些跌倒在事业起跑线上的年轻干部,普遍沾染了不良作风,最终掉进了腐败陷阱 提起腐败分子,不少人便会在脑海中浮现其出庭受审的“惯有”形象:头发花白,面容沧桑,行动迟缓……而近日,从不少主流媒 体报道中,人们发现,腐败分子中的“年轻面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贪官年轻化”现象成为热议话题。 年龄不大、走上关键岗位时间不长,但作风腐化堕落、涉案金额触目惊心,这是近年来曝光的“年轻贪官”的普遍特点。挪用学院 项目经费近300万元供个人挥霍,私卖出版社图书牟利数百万元之巨,搞权钱交易收受他人财物逾1600万元……个别坠入贪腐深渊的 年轻干部的所作所为,令人瞠目结舌,也催人反思:一些干部风华 正茂,既有高学历,又有较强工作能力,却为何“坏事学得这么快”呢? 照理说,在纪检监察部门反腐利剑高悬、公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的氛围中,刚获提拔任用、走上重要岗位的年轻干部心态,与信 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59岁心理”决然不同,应当掂量出 得失轻重,珍惜大好机会,为事业和人生开创一个更好的明天。然而,据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统计,2008年至2012年间,该院查获“年轻干部”为主体的职务犯罪案件10件10人,几乎均为任现职 不久或提拔不满5年;而今年前5个月,广东省纪委所查处的大要案中,不乏“70后”、“80后”的高学历官员,级别也呈上升趋势。 这说明,年纪轻和高学历不是拒腐防变的灵药,“干部年轻化”也 不意味着“腐败风险降低”。从“59岁现象”到“35岁现象”,恰 恰反映了关口前移的紧迫性,这是必须破解的反腐败斗争新课题。 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那些跌倒在事业起跑线上的年轻干部,或爱财如命,或贪图享乐,或生活糜烂,普遍沾染了不良作风,思想一步步变质,行为越来越疯狂,最终掉进了腐败陷阱。正如一

半月谈申论范文

1.社会责任的守望者 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人民的知情权因科技的进步而成倍放大。 这是一个民主的时代,人民的参与权与表达权因民主的发展备受关注。 这是一个法治的时代,人民的监督权在法治的轨道上日益发挥规范公权、镜鉴政府的作用。 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同时在保障人民享有和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还没来得及为权利的到来欢呼,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常常在真假难辨的信息中迷失了自我,在娱乐化、低俗化的新闻中痛苦挣扎。 一则“香蕉致癌”的传言,在部分媒体以讹传讹的推波助澜下,致使海南的蕉农损失惨重,消费者也陷于恐慌之中;一则“纸馅包子”的虚假新闻,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了巨大波澜。一条假新闻,对媒体人而言,也许只需敲几下键盘,却会在一瞬间造成无法估量、无法弥补的恶果。 在市场经济和现存的媒体经营管理体制下, 媒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这绝不能成为媒体忽视自身社会责任建设的理由。我们不能让经济利益腐蚀媒体的“话语权”,那是自掘坟墓!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过,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像自己一样卑劣的民众。 那么,中国媒体该担当怎样的社会责任? 前不久,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为媒体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 一个睿智且负责任的媒体,总会体察民意、顺应潮流,总会善于把握社会脉搏、研判时局走势,总会提出关键命题、做出核心引领。 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必然反映公众心声,代表公众良知,引领社会风尚,维护社会秩序,滋润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 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媒体的生存之道,也是媒体长远发展之道。 媒体应是公众的代言人和社会良知的守护者。作为社会公器,它反映民意,传达民众声音,为公众提供话语平台。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的载体",媒体绝非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国家和人民。媒体的生存依赖公众的支持。因此,不管媒体发展到哪个层次,其核心都应是民本取向,是民生情怀,是民权代言。媒体同时也是社会"良心"所在,它应该向公众传递民主、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理念。 媒体应是舆论的引导者。信息的狂轰滥炸、信息意义的消解、文化的娱乐性包装,时常让受众掉入柯勒律治(英国著名作家、思想家)所说的“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的汪洋大海,人们不知该游向何方。新闻媒体不仅应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特定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报道、解释和分析, 还应以其正确价值观影响和引导社会及公众。应该正确传递各方声音,起到公众与政府互动的桥梁作用;应该传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文化的启蒙者和传承者的功效;应该继承、扬弃、整合和创造文化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社会大众的精神操守,提升民族文化的层次和品位。 媒体的舆论引导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更是媒体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需要智慧的、合情理的舆论引导,更要合法和合乎真民意的舆论引导。 媒体也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媒体对孙志刚事件的报道,促成了我国收容制度的废除;对黑砖窑事件的揭露,促使全国范围内掀起整治非法用工风暴……这一切充分显示了舆论监督的功效。媒体监督也推动了政府的制度建设不断向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媒体监督还是反腐的利剑。抽天价烟的房产局长从网民予以曝光到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只用了短短11天,政府官员公款出国游、被停职的过错官员低调复出等问题经媒体披露后,最终在公众的关注下得以查处。 社会的发展需要媒体的参与和建构。媒体是号,为社会的发展凝聚力量;媒体是剑,为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媒体是手术刀,割除社会毒瘤、医治社会痼疾。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成为具有媒体性质的发布者,这就需要更多具有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人参与到媒体建设中来,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坚决反对以反“媒体审判”之名,行抵制舆论监督之实的行为。从法律上保障媒体行使舆论监督的正当权力,无疑将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当然媒体自身更要做好自律。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媒体未来和国家未来。 2.力戒“口惠民生” “民生”,这几年已经成了社会生活中分外响亮的“主题词”。政府出台“民生政策”之密集,媒体推出“民生话题”之深入,百姓关注“民生热点”之强烈,可谓前所未有。 如何使每一级政府的惠民之举,托起每一个百姓的幸福生活?显然,我们还有许多的结待解。走进基层,常常遇到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民生是个“筐”。看一看各地在抵抗金融危机中,接连推出的刺激内需的大手笔,看一看基层在跟进产业

【半月谈时事政治】古巴效仿中国设首个经济特区 借鉴改革开放经验

军转干考试【半月谈时事政治】古巴效仿中国设首个经济特 区借鉴改革开放经验 古巴政府近日向外国投资者介绍古巴首个经济特区——马列尔发展特区,希望借特区推动经济发展。古巴官方在特区推介会上称,已有中国车企表示要加入。习近平主席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会见中,罗德里格斯表示,古方愿借鉴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特区的成功经验。” -初创篇- 如果成功,将大大助力古巴经济发展 古巴马列尔发展特区管理办公室于11月1日正式挂牌,开始负责接洽和管理外资在古巴的投资等事宜。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会长王萍在接受北京青年报专访时表示,对于极力施展改革“平衡术”的古巴来说,“如果特区能建设成功,那么将大为助力古巴经济发展”。 大小与北京朝阳区面积相当 中国驻古巴共和国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二秘端木文珊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介绍,11月1日,马列尔发展特区管理办公室建立,这也就意味着古巴开始接受外资的投资申请。 据古巴媒体报道,马列尔发展特区距离首都哈瓦那以西50公里,是在古巴原港口城市马列尔港内建立起来的。这个占地面积为465平方公里,与北京市朝阳区面积大小相当的特区的主要目标是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扩大出口和创造就业,助力古巴“升级经济模式”。 受长期以来美国经济封锁的影响,对于古巴产品的印象,外界几乎无从谈起,即便有也停留在“古巴盛产蔗糖”的印象上。古巴人引以为傲的雪茄,大多也只能成为古巴人自己的消遣。为了改变现状,让更多的古巴国内外商品实现流通,古巴大举兴建马列尔发展特区。古巴为特区进行了密集的宣传,端木文珊说,11月3日,哈瓦那国际博览会专门设立窗口对此进行宣传。

2020年半月谈时事热点:国外孩子如

2020年半月谈时事热点:国外孩子如 xx数学xx:高中阶段是重点 在国内时,常听人说北美的中学数学都教得很浅,8年级还在学什么分数小数,而这些在国内小学5年级就学完了。但为什么一方面说美国中学数学教得很浅,另一方面在北美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又能频频在国际数学奥赛中摘金夺银呢? 带着这一困惑,半月谈记者电话采访了加拿大多伦多市奥林匹克学校校长吴竹青。有着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吴校长告诉记者,北美教育体系中有不少外界不了解的地方,有些是值得借鉴的。 首先,北美的教育体系符合儿童和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学生在8年级之前都是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的。在美国和加拿大,7至8年级是初中,9至12年级是高中,中学知识的75%至80%是在高中4年学习的。而高中4年又以后两年为主,内容占到65%至70%。这种安排,适合孩子心理和生理成长的非线性特点。 吴竹青举例说,北美中学12年级的数学课有完整的微积分课程,而国内中学高三数学课本中只有一章涉及微积分,而且只是介绍性的。另外,在数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以及多项式函数等方面,北美学生也比国内学得深。 其次,北美没有全国统一高考,高中学生也就避免了做题机器般的训练。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孩子,完全可以学习更高级别的课程。 在北美,每年都会有近百万中学生在学完中学数学课程后去修读AP微积分课程。AP是一个系列课程,共有20多门,是美国大学理事会给中学生开设的大学1至2年级的公共课程。在美国有1.5万多所中学开设了多门AP课程,学习能力较强的中学生,在中学毕业前会修读好几门AP课程。不仅如此,美国的很多社区学院都允许中学生去旁听甚至正式修读一些大学课程。考试合格后,还可以计算为大学学分。这样,对数学有兴趣的中学生可以一直往前走,甚至进入研究生阶段的课程。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 听过一个“学生追师”的故事:有位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结果 他的课讲到哪,不少学生就跟到哪,虽然往返路途很辛苦,但学生 乐在其中。梅贻琦先生有个形象比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 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于名师 课堂,实乃学生之幸。 “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历史上 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 门立雪”“子贡尊师”之类的千古佳话。民间社会中,即使没有读 过书的人,也都知道“尊师”的重要。如今社会倍加重视教育,教 师更是被寄予沉甸甸的期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 膀挑着民族的未来”。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向老师表达由衷的尊敬 和感恩,让尊师重教成为遍及社会每个角落的风尚,正是最好的教 师节礼物。 回首往昔,从普及新知到教育救国,教师总是挺立在时代最需要 的地方。徐特立坚持兴办平民教育,毛泽东视他为一生的先生;陶行知穷毕生精力钻研教育理论,改造乡村教育,探寻济世安邦的教育 之道;民族危难时刻,朱自清、闻一多等诸多学者云集西南联大,为 国家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我们的周围,亦有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 张丽莉、照顾麻风村孩子的农加贵、辞去村支书甘当“孩子王”的 韦造祥等无数好教师楷模。他们身上,闪耀着“学为人师,行为世 范”的师德典范,闪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 之心,闪耀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强国之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为大,亲师为尊”,从古至今, 师生关系都是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 为扶持。”对学生来说,恩师的悉心授业、关怀备至,可能改变一 生的命运。“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对教师而言, “三尺讲台”不仅使命光荣,“得天下英才尽育之”也充满着“高 尚的快乐”。教师哺育学生以知识和良知,用“仁而爱人”的情怀

半月评论2011第一二三期

半月谈2011年半月评论(1至3期)目录 第1期:“十二五”,我们期望 (1) 第2期:叩问土地 (3) 第3期:呵护亲情 (5)

第1期:“十二五”,我们期望 岁末年初,翻检近日报章,一条消息映入眼帘:2010年12月15日,有“高原孤岛”之称的西藏墨脱公路修通,中国最后一个县城不通公路的历史宣告终结。 这是冬天里飘来的又一缕早春的信息。随着“十二五”的来临,我们的思绪已经登上了世界最快速的高铁,可也不能忽略边疆那更古老的遥远;我们的目光已经聚焦于沿海最壮观的都市,可也不能遗忘乡野那更荒僻的山村;我们的脚步已经追赶着历史更辉煌的前景,可也不能错失当下那更真切的日常。 “十二五”.应该属于每一个百姓。我们都有朴素的梦想,都有坚韧的追求,都有一颗颗星星在生活的天幕上熠熠生辉。 百姓最看重的,是温饱,是富裕。 我们已经步入小康,正在挺进全面小康。贫穷的字眼似乎已定格在昨天。在依然寒冷的后危机时代,世界舆论持续赞颂着也间或嫉妒着中国的发展,西方奢侈品制造商真心欣赏着也更多震惊着中国的暴富,这些从东方汹涌而来的豪客,出手那么宽绰,人人那么年轻。可是,这并不应是中国形象的全部解读。走进散落凋敝的古老村落,走进遥远荒凉的西部边地,走进城市街巷的蔬菜市场,走进车水马龙的立交桥下,我们往往会发现另一个更为真切的社会。 有一则新闻读来令人唏嘘:南京一名大学毕业生工作后,因工资偏低,为攒钱交足房租,他便白天上班,夜晚上街捡拾废品,不料冻晕街头,被城管救起。拎着蛇皮口袋离开前,他嘱咐千万别让家人朋友知道,也不要公开校名,“我丢不起这个人啊!” 有一组数据读来让人清醒:2009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近4000万,农村低保对象有4700多万,城市低保对象为2300多万。还有6000多万失地农民,在紧叩就业的门路,在寻找明天的安宁,还有1.5亿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在呼唤城市公共服务,在期待社会保障权利。 贫穷,并未远去。发展,未有穷期。 百姓最期盼的,是权利,是公平。 经历了三十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今天的人们习惯了利益分层,看多了收入分化。同时,社会的权利意识已经普遍觉醒,法治观念正在蓬勃生长。面对不少地方土地的强制流转,住宅的强制拆迁,农民的强行上楼,乡村的强行入城,面对生存发展资源的垄断,社会流动通道的堵塞,还有制度性暴富机制的强化和掠夺性权贵经济的猖獗,人们越来越多地以理性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发展权,去实现参政议政的批评权、监督权。 公民精神的发育,民间组织的建设,网络微博的勃兴,社会民意的凸显,正在给百姓打开崭新的世界,人们更清晰地辨识着自己的未来,更自由地迸发着自己的声音,更真切地把握着自己的力量,更坚定地争取着自己的权益。人们已经意识到,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幸福生活,去改变人生命运,去增进公共利益。 当“十二五”走进视野,百姓真诚地期盼:在中央文件中明确规定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拆强建之后,众多乡村在“撤衬并居”“占补平衡”和“两个置换”中“被上楼”“被

2020年半月谈时事热点:国外孩子如何学数学

2020年半月谈时事热点:国外孩子如何学数学 北美:高中阶段是重点 在国内时,常听人说北美的中学数学都教得很浅,8年级还在学 什么分数小数,而这些在国内小学5年级就学完了。但为什么一方 面说美国中学数学教得很浅,另一方面在北美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 的学生又能频频在国际数学奥赛中摘金夺银呢? 带着这一困惑,半月谈记者电话采访了加拿大多伦多市奥林匹克学校校长吴竹青。有着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吴校长告诉记者,北 美教育体系中有不少外界不了解的地方,有些是值得借鉴的。 首先,北美的教育体系符合儿童和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学生在 8年级之前都是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的。在美国和加拿大,7至 8年级是初中,9至12年级是高中,中学知识的75%至80%是在高中 4年学习的。而高中4年又以后两年为主,内容占到65%至70%。这 种安排,适合孩子心理和生理成长的非线性特点。 吴竹青举例说,北美中学12年级的数学课有完整的微积分课程,而国内中学高三数学课本中只有一章涉及微积分,而且只是介绍性的。另外,在数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以及多项式函数等方面,北 美学生也比国内学得深。 其次,北美没有全国统一高考,高中学生也就避免了做题机器般的训练。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孩子,完全可以学习更高级别的课程。 在北美,每年都会有近百万中学生在学完中学数学课程后去修读AP微积分课程。AP是一个系列课程,共有20多门,是美国大学理 事会给中学生开设的大学1至2年级的公共课程。在美国有1.5万 多所中学开设了多门AP课程,学习能力较强的中学生,在中学毕业 前会修读好几门AP课程。

不仅如此,美国的很多社区学院都允许中学生去旁听甚至正式修读一些大学课程。考试合格后,还可以计算为大学学分。这样,对 数学有兴趣的中学生可以一直往前走,甚至进入研究生阶段的课程。 再有,美国和加拿大都有面向中学生的各类数学竞赛。各种竞赛中的优胜者受到美国名校的青睐,大学录取时有一定的优势。一个 孩子如果对数学有兴趣的话,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数学竞赛活 动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英国:分层授课因材施教 英国以能力教育为主,注重独立思考和分析,往往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教授不同难度的内容。数学的教学也不例外。 一般通过小班授课的方式使每名学生得到足够的关怀,尊重个人之 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授课之外,辅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参 观实习、潜能拓展等丰富的学习形式;注重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英国的数学教材种类繁多,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出版社会根据学生的差异出版不同程度的教材。大部分教材分为A、B、C几个 等级,也有用C(圆形)、T(三角形)、S(正方形)对应不同程度的学生。 在英国的学校,新生入学时和在国内一样都会被分班,这是从学校学籍管理角度划分的班级。之后,还会根据数学测试的情况把学 生分成几个等级,所以同班学生上数学课可能会在不同的班级,通 过走班制实现了分层教学。 在分层教学基础上,到了高中阶段,随着选修模块的加重,学生的差异性会进一步加大,实现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程度的数学。在低 年级时,在学校教学之外,还会有一些数学俱乐部的活动,让数学 爱好者接受更具挑战性的课程,比如“数学大师班”。 英国的课堂比较注重实践训练,属于那种务实型的“精讲多练”。老师一般在课上只讲几道例题,练习中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参加 小组讨论,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严格遵循老师教授的解题方法。 芬兰:轻松愉快学数学

2020年国考申论热点话题:半月谈解读

2020年国考申论热点话题:半月谈解读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改革如何在关键领域有新的突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方向、时间表等,并对改 革做出了系统部署。近日,半月谈记者采访了人士,请他们对《决定》中的改革亮点实行解读。 【亮点】提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新目标 【《决定》原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解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决定》 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新目标, 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和提法。过去我们说建设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的,而新目标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 现代化,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 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比较完善、比较定型的重 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亮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决定》原文】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 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解读】“从‘基础性’到‘决定性’,意味着市场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 研究所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对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新提法,不但体现 了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杨伟民说,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也 是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其未来影响将 不亚于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但作用的内涵不同。同时,只有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当前政府职责越位、缺位、不到位并存的 问题。《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可概括为5项职能、20 个字,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亮点】提出更加公平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两个“都是” 【《决定》原文】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解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人们把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形象地比喻为“东方巨人”,为什么能走得快、走得稳?就 是因为“东方巨人”有两条腿——公有制、非公有制。 杨伟民说,这次的表述表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没有老大、老二之分。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 市场准人、依法监管等各方面,《决定》都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等关键词。《决定》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 有新的内涵和定位,今后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亮点】国有资产监管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决定》原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增强国 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认为,国有资 产监管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有利于从整体上发挥国有资

半月谈时事政治2020:中国梦

半月谈时事政治2020:中国梦 楼继伟在文章中称,对于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途径,有三种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第一种理解,关注发展成果的再分配,为此特别强调 发挥政府的作用,国家要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通过大规模的 再分配来实现结果的公平。第二种理解,关注发展机会的创造,而 不仅仅关注结果,争取使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条件获得发展机会, 通过自身努力得到发展,享受发展成果。国家适当提取财政收入, 实施适当的再分配政策,主要是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让市场发挥 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第三种理解,是一种不平衡的途径,国家 大力扩大开支,实施大规模的再分配,但提取的财政收入比较少, 财政长期赤字,个人付出较少的努力,享受更多的福利,国际收支 赤字也会越来越大。 楼继伟认为,第一种途径压缩了市场的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较低,就业不足。同时,如果过多靠国家福利,而不是靠自己奋斗,人民的幸福感也并不见得很高。因此,这种模式不大可持续。 而第三种模式就像是指望天上掉馅饼,这样一种途径最后要靠通货 膨胀来平衡,其结果是低收入人群和地区会更为困难,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它们都是不归之路,唯有第二种发展途径使得就业充分,人民的幸福感强,经济增长率高,方是可持续的。但楼继伟也认识到,第二条是艰巨的改革之路,而当前中国并非没有滑向第一和第 三条歧途的可能性。 正如楼继伟正确地指出的,这里面的问题最终其实还是要归结到一对绕不开的根本性关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中,政府和市场 各自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撇开学术概念的意识形态含义,楼继伟文章所说的第一种途径实际上就是所谓“福利国家”模式,其在政治上亦可被称为社会民主 主义;第二种,也就是他认为可持续的途径,实际上就是传统的自由 主义模式(也有人不甚准确地称之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它还 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政治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文化自由主义,

半谈时事评论环境保护

半月谈时事评论:环境保护 【- 半月谈】 半月谈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们必读刊物,出国留学网( )为您整理出公务员半月谈的时事政治,方便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True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水资源的污染、室内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都直接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体环境恶化的形势得不到遏制。比如一些地方政府放任污染企业的生产,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防止环境突发事故的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土政策”干扰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的正常执法。

保护环境,构建资源友好型社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为此,政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立法机关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起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草案,要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按照法定的程序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召开立法听证会、座谈会或者在有关网站、环境报刊上公布环境立法草案,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环境保护法规及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实施之后,实施机关应当定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将评估意见报告制定机关。制定法律的机关要不断完善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根据实施情况和实施机关的评估建议及时地按照法定程序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同时也应明确规定在何种程度的污染事件发生后,采取什么等级的措施来控制和处理。 其次,建立健全环境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确定内部不同执法机构和岗位的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并建立健全环境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环境行政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机制。在治理环境污染中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半月谈申论范文

是什么催生人性之恶 因戾气暴发在商场砍人,因停车纠纷将幼童摔死,因上访不果向公交纵火……接接连连的个人暴力事件,一经报端、网络披露开来,便引发民众对公共安全的担忧情绪,也牵动起舆论对社会文明的深沉拷问。 我们应当谴责并制止,所有的暴力都是对文明进步的悖谬,所有的仇恨都是对包容和谐的颠覆。同时,我们也当追问和求解,是什么在催生人性之恶?如何从源头祛除社会戾气? 首先让人警醒的,是同样被媒体频频聚焦的行政暴力的蔓延和危害。 尽管法治政府、行政文明的建设进程正在加快,但是,人们还是不时看到身边发生的另一种乱象:有城管队执法,或围殴村民,或爆踩商户;有保安队截访,限上访者自由,向上访者施暴;有联防队治安,轻则伤人筋骨,重则夺人性命;更有那些强行征地拆迁逼人上高楼进社区的,引发了一次次平民拼命抗争,酿成了一场场群体冲突事件……当然,一些政府官员总会在第一时间出来先自划清界限:他们都是不在编的临时工。可是,百姓都很明白:这些临时聘用人员毕竟都是政府的雇员,他们的这些举动,毕竟都是履行政府职能的执法行为。而且,在矛盾冲突的善后中,

这些政府官员展现出的也多是纵容包庇,百般推脱,竭力掩盖真相,甚至以维稳之名,动用强制力量高调介入,加剧冲突。这一切,与现代政治倡扬的法治政府、行政文明,与现代领导必具的群众观念、人文关怀,相去何其遥远? 往深处延伸,我们则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流失和追寻。 让每一个人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近年来广大民众最强烈的呼声。收入不公,让弱势群体倍感生活压力的沉重,基尼系数的居高不下,已接连敲响“中等收入陷阱”的警钟。更为显眼的是财富不公。看一看网络举报的那些官场上的“房叔”“房姨”“房姐”,坐拥几十套房产的财富神话如何能轻易制造出来?再看一看许多乡村,土地被政府强行低价征占、被资本强势集中流转,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被何人侵夺?更深层的则是权利不公。在制度的缝隙中,在政策的扭曲中,权力的寻租与资本的依傍相链接,垄断更多的发展资源,占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攫取更多的发展红利。当底层民众的心中涌起一种对生存发展的无力感、对人生梦想的挫败感和对尊严体面的羞辱感,任何一点新的伤害,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那最后一根草。 公平正义既是一种理性原则和道义要求,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关系和日常的生活意义。 从系列极端事件的发生中,我们还体验了国

半月谈2017年时政小测验(1.1-2.28)

1、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 ( 6.7% )。 2、《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3、依据民法理论,物权的核心是(处分权)。 4、关于公文的传阅方式,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B). A 设阅文室供有关人员阅读 B 领导人之间自行横向传阅避免横传 C 以秘书人员为轴心进行直传 D 将文件送到有关部门组织传达 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出自(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017.02.27 1、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时强调,北京要强化首都功能,成为“四大中心”—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 3、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根据以上定义,下列陈述中不属于国家机密的要素是(B)。 A 王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一些文件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 B 法院在审判时的法定程序 C 张某所在单位的一些相关内容中有一些是不允许公开的 D 李某所在单位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不得与一定范围的人员接触 4、公元643年,玄奘从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回到长安后,创作了(《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地产、习俗等。 5、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物是(董事长)。 2017.02.24| 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74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条例总则第二条指出,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 2、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2017年19个副省级以上重点大城市各区/县要实现(100%)的小学、95%的初中划片就近入学。 3、以下属于我国刑法主刑的是(拘役)。我国刑法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4、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5、老舍的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2017.02.23 1、《“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到(2020年),食品安全抽检覆盖全部食品类别、品种,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4份。 2、《中国共产党巡视条例》是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章》)指定的。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行使国家立法权。 4、中国首台千万一次超级计算机是(“天河一号”)。 5、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017.02.22 1、《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为推动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扶贫机制,科技部联合国务院扶贫办起草《科技特派员创业扶贫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全国十万个(贫困村)“全覆盖”。 3、2月21日上午,以民主英雄(戚继光)命名的我海军某新型训练舰在旅顺正式入列服役,这也是目前我国海军吨位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专业训练舰。 4、从某电器城购买了台电视机,电器城送货上门、免费安装服务,这些服务属于(附加产品)。 5、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的意思,“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2010半月谈1上半年评论

《半月谈》2010年第1期【半月评论】 拒绝“城市二元化 城市化,在当下中国人的脑海中,有着特别丰富的想象。 它是引领现代化巨轮远航的飘扬的旗帜,它是撬动全球化大国崛起的神奇的支点,它是普通中国人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个璀璨的梦想。 在中国应对后危机时代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之际,城市化又被赋予特殊的使命。 可是,当我们激情澎湃地去鼓呼、去追赶、去推进的时候,有没有思索过、诘问过:城市化的真谛、城市化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城市化、为谁的城市化? 聆听各级政府宏大叙事中的城市化构想,投身今日中国呼啸前进的城市化浪潮,我们首先应当关注、应当警惕的,不是城市化的速度和指数,而是城市化的内质和价值。 许多地方正铺开改天换地的“新造城运动”。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县城城区化,由此引发了紧锣密鼓的“圈地运动”,更有暗潮汹涌的“圈县运动”。可是,如果脱离制造业服务业的支撑,仅仅靠爆炒房市股市做大资产泡沫就能举托新城崛起?在城市空心化的格局中,新市民生存发展、就业谋生的机会在哪里? 许多地方正热衷经济增长的“新城市拉动”。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进城打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的消费升级,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创新。可是,在城市GDP化的偏向中,百姓消费的基础是什么?城市化并非仅仅是建制的扩大、土地的圈占和人口的膨胀,城市功能的开发,公共空间的拓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福利的普及与提高,如何及时跟进? 许多地方正推进城市经营的“新地标活动”。政府一味追求“现代城市形象”:更高的楼房,更豪华的商务区,更宏大的花园广场,更具动感的都是韵律……令人目眩的种种商业地标、产业地标、文化地标,往往变成造价惊人的工程,变成财富和技术的炫耀。可是,在城市化泡沫化的幻象中,普通人的地位和尊严如何提升? 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城市化意味着什么?是一种新的发展,人的创造力量的解放和财富源泉的涌流;是一种新的生活,人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一种新的文明,人的道德精神的进步和人文价值的升华。

综合性学习:时政新闻点评

综合性学习:时事新闻点评 指导教师:陈聪玲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时事新闻点评活动,把时事新闻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发展,培养亲近、服务社会的情感。学会用教材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点评时事新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九年级上学期 活动过程:以5——6人小组为单位,每节课利用课前5分钟请小组代表发言,要求学生回去要做准备,最好要有发言稿。其次,学生发言的内容可以涉及时事背景、联系教材观点、用自己的看法或主张进行点评。学生发言以后,教师还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最后,征求同学们的建议进行评分和记录,作为学生考核的一项标准。 活动小结:思想品德课的时事点评不仅使课堂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使学生学到和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使学生养成关心世界,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身边的事的良好的习惯,;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且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健康的时事政治头脑,使学生终身受益。 几点反思 1、教师要关注时事,加强学习。 教师收集整理时事资源时,要注意"广度"与"深度"。"广度"是指时事内容涉及的面(国内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要广,"深度"是指时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点、生活环境、思想热点、成长需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对时事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工作。,如《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瞭望》、《时事》等等。 2、教师需要评析学生的时事点评。 在信息化的今天,时事资源是大量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而且是不系统的。学生收集的资料往往只凭个人兴趣,涉及面比较窄。教师要教会学生在众多的资源中精心筛选,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多角度开发,充分挖掘资源。同时,对学生的语言、点评的结构、深度、联系课本的知识点以及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进行分析和评价。 3、处理好课堂教学与时事点评的关系。 在内容上,时事点评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整体上是不矛盾的,但是具体到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不完全符合,此时,仍然要坚持时事点评,把它作为一项常规性、日常性的教学内容。在点评时间上,一般是课前5分钟左右,但由于各种原因,时间上会延长,这样就会挤占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师的预设教学内容不能完成,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点评内容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比较陌生而又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延长时间,甚至可以暂时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上一节时事课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点评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或者以前有过类似的材料,教师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保证教学时间。除此之外,养成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减少无效教学时间等都是有效的处理方式。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生命教育缺失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生命教育缺失 上个月,安徽两名95后大学生相约在南京一宾馆自杀身亡。警 方调查发现,他们相识于一个以自杀为主题的QQ群,并从群中学到 了自杀所需工具和手段。媒体记者随后卧底多个“自杀QQ群”发现,群中聚集着大量年轻人,整个群都弥漫着负能量。有人声称要轻生时,没有人进行劝解,反而有人会帮着出谋划策。 回想我们的成长历程,估计很多人都曾有过特别难熬的时光,甚至长期饱受抑郁情绪困扰或萌生过自杀念头。涉世未深的年纪,没 经历过太多大风大浪,不管是学业上遭遇瓶颈,还是谈了一场糟心 的恋爱,抑或与父母吵了一架,都有可能感到失望、沮丧、无助, 如果不能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就容易将自杀当作解脱。 尽管如此,看到两位年轻人相约自杀、看到那些以“约死”为主题的网络社群,仍不免感到震惊。更大的震惊源于一份统计报告——在中国18-34岁人群的死亡案例中,自杀已经超越车祸、疾病等 因素成为最大死因;死于自杀的青少年人数,是死于他杀人数的7倍 以上。如此沉重的现实,确实值得认真思考和讨论。 看到媒体关于“自杀群”的报道,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应该把那些群全部强行解散。可事实上,QQ群在几年前就已屏蔽“轻 生”“自杀”等关键词,但这种技术屏蔽很容易突破,所以现在仍 有很多活跃的“自杀QQ群”。退一步说,即使“自杀群”在QQ平 台上绝迹了,也难保不会在其他社交平台复萌。 不可否认,那些负能量爆棚的“自杀群”,确实可能在客观上把有自杀念头的人朝“鬼门关”推了一把。但是,网络社群说到底是 由一个个人组成的,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的根源不是那些“自杀群”,而是群里的人。如果一个人一心求死,不管有没有“自杀群”,他/她都有可能用各种方式为自己的生命草率地画上句号。 因此,真正值得反思的其实是当前生命教育严重缺失的现实。在国外,一般初中开始就会有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