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斯洛_自我实现论_的性质

论马斯洛_自我实现论_的性质
论马斯洛_自我实现论_的性质

 2000年9月

第32卷第5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Jour 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Sep.,2000

Vol.32No.5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

论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性质X

韦 晓1, 王芙蓉2, 张 锋3

(1、2、3.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关键词] 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论;需要层次;潜能

[摘 要] 本文针对学术界对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曲解,从马斯洛萌发研究自我实现者的动机、对自我实现概念的阐释以及对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的描述三个方面讨论了“自我实现论”的性质,认为

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它强调的是个人对社会的奉献精神,而不是所谓个人主义价值观或

自私自利的代名词;自我实现论是关于人类潜能的本性及其发挥条件和规律的理论,是一种肯定人的积

极向上、进取有为精神的人格学说。文章分析了自我实现论的积极意义和局限。

[中图分类号]B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0)05-0102-04

On the nature of Maslow's self-actualization theory

WEI Xiao1, WANG Fu-rong2, Zhang Feng3

(T he Education D ep ar tment of Y unnan N or mal U nivers ity,K unming650092China)

Key words: humanistic psycholo gy;self-actualization theory;needs hierarchy;potentiality Abstract: To counter the misunderstanding to M aslow's self-actualization theory in academ y circu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ature of self-actualization theory fro m three aspects:the mo tio n of M allow's study on self-actualizer,the explanation to the co nceptio n of self-actualization,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 f the self-actualizer.Self-actualization is the full play of potentiality,it did not emphasize the individualistic mo ral value or the pro no uns of self,but the spir it of individual devo tion to the society.On the contr ar y,self-actualizatio n theo ry is a theory that emphasized the nature of hu-man potentiality,exert its conditions and r ules,theory of activ ating the spirit to be ag gr essive.

一、问题的提出

本世纪50年代的国际心理学界,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两大势力的中间突起了一种谈论“人的价值”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史称心理学的“第三势力”。40多年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文科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震动,从心理学到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再到整个行为科学,直到今天仍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和代言人,马斯洛的理论受到众说纷纭的议论。“自我实现论”作为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和精髓,尤其受到学界的曲解。沙莲香教授在其《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说:“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始终没有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也没有自我实现与社会生活条件之间的联系。他的需要模式完全以个人中心主义为立论基础,主要是要求社会满足个人,而没有个人为社会服务,结果,竟形成了这样一种个性,即一种基本从社会中获得的吸收型(或享受型)个性”[1];潘菽教授认为自我实现的问题可以放到所谓“个人实现与社会实现”的问题中进行讨论,即用“个人实现”的概念来代替自我实现,对自我实现概念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2]。其实,上述被曲解的看法在西方心理学界也不乏市场。马斯洛在

X[收稿日期]1999-10-26

[作者简介]韦 晓(1976-),女,云南文山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其著作《存在心理学探索》一书的前言中就曾转述过这种曲解:“自我(self )这个词似乎是把他人排除在外的,而且,我对它的重新定义和以经验为基础的描述,看来在强有力的语言习惯,即认为‘自我’与‘自私’、‘纯粹自主’意义相同的习惯面前,经常是无能为力的。它使人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1)似乎它含有利己的而不是利他的意思;(2)似乎它忽视了对人生的义务和贡献;(3)似乎他忽略了与别人和社会的联

系;(4)似乎它忽略了无私和超越自我;(5)似乎它强调的是能动性而不是被动性和接受性”[3]。正如马斯

洛所转述的那样,多年来,许多学者在评价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时就认为自我实现是以利已主义为基础的,它几乎成了追逐个人私利的同义词。为了准确地理解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性质以及整个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功过,我们认为有必要就这个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展开学术讨论。

二、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论的初衷

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的好奇心始于他的大学时代,当时他非常希望去了解两位他崇敬之至的老师韦特海默教授和本尼迪克特教授,前者是完形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后者则是著名文化人类学家。他们两人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品格对马斯洛的人生过程和学术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斯洛崇敬他们,更渴望了解存在于他们身上的神奇品质。这种好奇心使他开始研究究竟是什么促使这两位教育者如此卓尔不群,于是在他开始记录他们的情况时,想起了可以把两个人的人格特征加以比较,因为两人具有某些共同之处。这个发现使年轻的马斯洛十分振奋,于是试图知道这一类人物是否在其它地方也能找到。从此对自我实现者的广泛研究便开始了,先后被列为马斯洛研究对象的都是对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对美国人民和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和知名人士以及被马斯洛认为有希望成为自我实现

者的在校优秀大学生[4],而绝无一个自私自利者或只索取不奉献的庸人。可见,马斯洛开展对自我实现

者研究的初衷是非常明确的,即找出对人类、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的共同人格特征。

三、马斯洛“自我实现”概念的含义

要了解马斯洛“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概念的含义,就必须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性的假设和对人性发展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看法来具体分析。

第一,马斯洛同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一样,认为人性原初是好的,至少是中性的。如果一个人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本性,去经验事物,就会走向成熟和社会化。人之所以表现出邪恶,只是因为人的基本需要不能被满足,人性发展受到抑制而引起的。

第二,人性有其自然演化的根源。即虽然人也有动物的某些原始本能,但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又获得了许多人所独有的潜在特性。它们是一种要求发挥的潜能,是人所共有的类似本能的东西。

第三,人在现实中的各种需要就是上述潜能的表现。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或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七个层次,并且认为需要层次的发展顺序是一种超越文化影响的自然趋势,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至少得到部分满足以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成为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

第四,创造潜能的发挥是“需要的最高层次”,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马斯洛认为,物质需要的满足毕竟不能真正实现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的最高境界只能是人的价值生活或精神生活,即人的真正的自我实现状态。因此人的潜能是人的价值的基础,而人的价值就是人潜能的发挥。

第五,关于人的潜能和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马斯洛认为,潜能是一种内在的、主导的发挥趋势和力量,而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是一种促进或限制潜能发展的外在条件。

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倾向,它是“人性的一个规定性特征,没有它,人性便不成其为充分的人性。它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是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内部核心、人的

种族性的一部分、是丰满人性的一部分”[5]。这里马斯洛用“丰满人性”(full humanness)一词,指的是人

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天资或潜能。这些潜能的充分发挥就是完满人性的表现,它是在超越物质需要的直接缺乏性动机之上的精神意境。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结局,它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即人要竭尽所能地利用和发展自己的天资、能力和潜能,使自己日趋完美。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要作出成长的而不是退缩的选择,要让人的素质充分显露出来。可见,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潜能发挥的观点,是从内在价值论出发的,他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寻求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倾向和巨?103?第5期 韦 晓等: 论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性质

大潜力,这种“倾向”和“潜力”与本能有关,因而这种内在价值要求实现就是人的本性。

针对有人把“自我实现”曲解为自私自利并进而攻击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宣扬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看法,马斯洛明确地予以反驳:“对‘自我实现’术语产生的这些颠倒看法,是因为没有顾及到我仔细描述

过的那些经验事实,即自我实现的人是利他的、献身的、超越自我的、社会性的人”[3]。“自我实现者无一

例外都是献身于一项身外的事业,某种他们自身之外的东西。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某项工作,某项他们

非常珍视的事业”[5]。“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越高级,就越少自私。饥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它唯一的满足

方式就是让自己得到满足,但是,对爱以及尊重的追求却必然涉及他人,而且涉及他人的满足。已经得到足够的基本满足继而寻求友爱和尊重(而不是仅仅寻找食物和安全)的人们,倾向于发展诸如忠诚、友爱

以及公民意识等品质,并成为更好的父母、丈夫、教师、公仆等等”[4]。按照马斯洛的论述,越是生活在低

级需要层次的人,就越是一个只为自己着想的人,就越是一个自私的人,就越是一个与我们社会的道德相违背的人。相反,越是接近或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就越是不自私的人,就越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就概念的含义而言,自我实现中没有半点自私自利或者个人主义价值观或者追求个人享乐的意味。

四、马斯洛论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者的基本需要已得到适当满足,激励他们的是所谓“超越性动机”,也就是说,自我实现者尽管属于人性的最高层次,“但他们也有本能需要,只是他们在充分享受这些需要的满足

的同时,并没有成为这些需要的俘虏”[6]。因而自我实现的人是“整合的人、充分发展的人、充分成熟的

人,而不再是人性的碎片了”[5]。这样的人,被马斯洛看作是人类最好的范例。按照马斯洛的研究,自我实

现者的特征表现在15个方面,但归纳起来最主要的表现在:1知觉的明析性。自我实现者能准确、客观地知觉现实,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因而很少有自我冲突。o有创造性。自我实现者都具有独特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创造性地表现自己。?人际关系深刻。自我实现者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对他人都有一种强烈、深厚的感情,具有同人类共福祸的意识。?情绪上的安全感。自我实现者能忍受挫折和失败,经常保持愉快的体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和幸福。?注重现在。自我实现者虽然重视未来的目标和使命,但他们更为注重现在的工作,有专注于工作和献身于事业的精神。?强烈的道德感。自我实现者的道德良心来自自我的心声,而非外在力量。正是这些道德的自律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表现,并使人获得幸福感。?有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一种强烈的沉醉于事业的喜悦状态,处于这种情绪之中,人会体验到强烈的自信和力量,此时没有他们不能做的事,没有达不到的目的。à独立性和自主性。自我实现者的一切行动依赖于自己的价值和感情,他们能控制自己的命运,而不受他人的支配。从这些对自我实现者特征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自我实现者是人类中的出类拔萃之辈,即“不断发展的一小部分人”,而不是把感官享乐作为人生终极目的庸俗之辈。把自我实现曲解为自私自利,就等于不仅否定了我们社会中最优秀的人物对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而且否定了人类存在的自身价值和人格理想。

五、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性质及其得失

从以上对自我实现论的研究对象、概念的含义及自我实现者特征的讨论中,我们至少可以对“自我实现论”的性质提出以下两点看法。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我实现就是指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自我实现论就是关于人类潜能的本性及其发挥条件和规律的理论。自我实现论是一种肯定人的积极向上、进取有为精神的人格学说,“它不仅没有什么可以非难之处,而且,相对于弗洛伊德夸大无意识动机与社会价值之间矛盾冲突的悲观理

论,以及行为主义把人的意识视为副现象的机械论而言,是一个明显的进步”[7]。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断言,普通人只用了他们全部潜力的极小部分。詹姆斯的这一重要论断由于受到传统心理学的束缚在其后五、六十年间,几乎没有人给予关注,正如社会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博士说的:“近50年来,人类潜力这一课题,完全被社会科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所忽视,而没有被他们当作一个中心课题来研究”[8]。而马斯洛在提出人的动机和需要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人类具有巨大的尚未加以利用

的潜力,人的发展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的潜能实现或自我实现的问题。纵观人类在千百万年中所创造的全?104?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2卷

部文明,无论是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是加速发展的现代文明,都是人的潜能、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讲,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所强调的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制度下都是需要的。

其次,自我实现并不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词,它强调的恰恰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正如马斯洛在谈到自我实现者的特征时所提到的,自我实现者都有一个他们信仰的事业,一个他们为之献身的使命,“自我实现的人所以会做他们所做的事,似乎是为了终极价值的原故才那样做,这些终极价值似乎又是为了捍卫一些具有内在价值的原则,他们保护并热爱这价值,假如这些价值受到威胁,会惹得他们恼怒,激发

他们行动,并往往做出自我牺牲”[5]。自我实现的人是真正超越了狭隘自我的人,他们在所热爱的工作中

获得自我本质确证,是人的创造性的最终实现。自我实现者“往往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着生活,全

神贯注,忘怀一切”[5]。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安吉尔所说:“恰恰是这种自我的力量处于颠峰上的人最容易忘

记自我或超越自我,他可能是最以问题为中心的,最忘掉自我的,在其活动中最自动的人,这样的人,专

注于察看、行为、欣赏和创造,可能是最完美、最整合、最纯洁的人”[9]。连新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也认

为:“生活在自我实现层次的人既是爱人类的,又是个人特质发展得最充分人……自爱与爱他人是协作

性的,而不是对抗性的”[10]。“他们从他人的快乐中得到自私的快乐,这是无私的另一种说法”[8]。

当然,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理论,就学术意义上讲,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存在着明显的局限。首先,它夸大了人性中自然因素的作用,尽管他并不否认环境和社会对人性发展的影响,但他更重视、更强调先天内在因素的主导作用,而把合理社会和健康文化的主要功能仅仅局限于促进人固有的先天潜能普遍地自我实现。他认为自我实现的倾向作为人性内在的规定性,具有跨民族、跨文化的普遍性,是人类可以追求的共同理想人格。马斯洛甚至说:“它强调完满的人性,强调以生物学为依据的人的本性的发展,因而是适合全人种的(以经验为依据的)规范标准,而不是只对特定时代和地区的人才适用的,也就是

说,和文化的相对关系不大”[3]。这种论点其实并不新鲜,仅仅是古老的抽象的人性论的现代翻版而已。

其次,他的自我实现论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他既要求希望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应当“超越环境、不依赖

环境,坚决地反抗它、同它斗争,渺视它、或者违背它,拒绝适应它”[3]。又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应该生活在

真正人类社会的“存在王国”里,但现实社会又不尽人意,必须通过自我实现去现实地造就一个“良好社会”,只有在这样的社会里,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实现这些论证时,马斯洛明显地陷入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怪圈:要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必须先有一个能够完成自我实现的“好”社会;而要有一个有助于自我实现的“好社会”,先得有一些自我实现的先行者去创造这个“好”社会。这个怪圈的形成显然是他把人的自我实现倾向和社会现实状况对立起来的结果。第三,就方法论而言,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的描述主要是建立在对个案资料进行质的分析基础上,缺乏实证科学意义上的定量依据,而且无法得到验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主流心理学直到现在仍然宁愿将其视为一种社会思潮,而不承认它是一种科学理论。

[ 参 考 文 献 ]

[1]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 周冠生.需要的系统观与自我社会价值实现说[J ].心理学报1995(3).

[3] 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4]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 ].华夏出版社,1987.

[5] 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6] 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 ].华夏出版社,1987.

[7] 林方.评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J ].中国社会科学,1985(2).

[8] 见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9] A ngy al ,A .F oundat ions of a Science o f Per so nality ,Commo nw ealth Fo nd ,1941.

[10] Fr omm , E.Escape fro m Fr eedo m,N ew Y or k:Fa rr ar ,Str ans &Gir o ux ,1941.[责任编辑: 达 人]?105?第5期 韦 晓等: 论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性质

对马斯洛自我实现的思考

对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思考 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班别:德语B班姓名:卓琦 从古至今,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这都源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当我们满足了生理上的需要时,我们就会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正式这些需求,让我们有了奋斗的目标与动力,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多精彩的画面。 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要,而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建立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等基础之上的。 自我实现理论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其本质特征是人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马斯洛在阐述人的价值论体系时强调:人有多种需要和潜能,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们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是完满人性的表现。这一目标的实现称为自我实现。只有达到自我实现状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完全发挥出来,而只有全部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才显示人的积极品格和最高价值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因此,人的潜能是人的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是人的潜能的发挥。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是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本质特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要把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之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 自我实现,是指人类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是一个人为实

现自身价值而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要,它能使个人产生强烈的动机,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某个特定的目标,达到自己能够成为自己渴望和认可的高度。因此,自我实现的需要并非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英雄,而是要让个人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以达到自己期许的状态。 诚然,自我实现的产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然充当自我实现者的角色。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在还没有满足生理需要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追求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层次心理发展关系,这几种需求是相互依存的。 其中,生理的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类的生存就会存在危险。这些基本需要是人类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低层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动力。马斯洛指出,人的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产生激励因素,而是转向更高层次的需要,并转化为新的激励因素。 安全的需要是关于人类寻求保障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健康发展的需要,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社交的需要,也称为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朋友、同事、团体等的关怀和理解。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

人性能达的境界_马斯洛自我实现思想探究

第30卷 第4期2008年8月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Vol.30 No.4 Aug.,2008 人性能达的境界 马斯洛自我实现思想探究 李 杨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标志,也是其伦理学的核心。自我实现的根据是人的扎根于遗传基因的“似本能”的需要系统,即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得到满足,并最终使“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内在要求,而自我实现的动力则是来自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满足需要的原始冲动。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的终极目标,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高峰体验。 关键词:似本能;需求层次;自我实现;高峰体验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34(2008)04004204 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传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西方价值观中对个人价值的关注和市场经济对主体意识的强化,在促进人们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觉醒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自我实现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亚伯拉罕?马斯洛为首的一批美国心理学家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被学术界称为继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之后的“第三思潮”,马斯洛本人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标志,也是其伦理学的核心,它既是马斯洛著名的基本需要层次论的最高层次,也是其整个心理学和伦理学的最高价值目标。马斯洛的心理学和伦理学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展开的,这个中心就是人或人性。以人为中心,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最终的归宿是:人性潜能的充分实现。马斯洛的学说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人→需要(动机)→行为→价值实现或人性实现(以自我实现为顶点)。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根据是人的扎根于遗传基因的“似本能”的需要系统,即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得到满足,并最终使“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内在要求,而自我实现的动力则是来自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满足需要的原始冲动。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终极目标,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自我实现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高峰体验。 一、自我实现思想的理论前提似本能 马斯洛是在集中批判了在他之前统治心理学界的两种势不两立的理论传统的本能论和行为主义的环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似本能”这样一个概念的。马斯洛指出:“早期本能论者的一个严重错误是过分强调人与动物世界的连续性,而没有在同时强调人种与所有其他物种的深刻区别。”[1]“因而认为本能是强大的、牢固的、不可更改、不可控制、不可压抑的,”[1]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用动物的范例与人类相类比。马斯洛不同意早期本能论者将一切行为都视为生物本能驱动的观点,而是认为人的需要和行为是由生物机体和环境文化两种因素决定的,与传统的本能论相比,马斯洛力图区分出人性中的本质方面和非本质方面的特征。他更多地看到了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和人的行为的可塑性。可以这样理解“似本能”概念:它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推动个体不断获得新的、更高水平发展的内驱力。它不像本能那样指向生理性行为,而是既指向生理性行为,更指向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的社会性行为。比起传统的本能概念,似 3收稿日期:20080413 作者简介:李杨,2006级硕士研究生,从事西方伦理思想研究。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乐观的、振奋的的。他更关注人格的意识方面,把人看作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总是在不断寻找既适合自己、又是个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初始动机。 他认为把人的需要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就是说,必须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一些需要。马斯洛把这些需要排了五个层次,尽管有例外,但我们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高层次的需要。 第一,生理需求应用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第二,安全需求应用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例如:。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

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第三、社交需求应用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第四、尊重需求应用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例如: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 第五、自我实现需求应用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有何借鉴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有何借鉴意义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基本观点】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座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自我实现马斯洛

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是尝试归纳出那些对生命感到满意、能发挥潜能又具有创造力的人的共通点。自我实现是在人的较低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继续寻求的高层次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人共通点:是自我实现的人都不容易受到焦虑和恐惧的影响,对自己和他人抱有喜欢和接纳的态度,而且可以接受自己的缺点。较一般人而言,他们更真诚、更不设防卫。 中国观点: 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对自我实现的体现主要是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现世特征。这种自我实现的追求又导致了中国人的功利主义、家族主义和个人主义,解释了中国人易于满足、安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但也成就了中国人的家国为重,礼让谦逊的美德。 80、90年代的中国人自我实现过渡期——模糊、探索 在中国民国之前,甚至是60、70年代这种儒学的文化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中国人的自我实现。但是以中国改革开放为分水岭。 主要的因素: 1、经济的社会生活带给中国人中西交融的文化体验 2、较低层次需求的方式也从小农经济、集体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3、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的空缺,在新的经济步伐中没有清晰的同一的认同。 21世纪中国人的自我实现的混乱期——具体举例 包括对当今的大学生素养的质疑、追星文化、网络成瘾文化作为分析对象。 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你的自我实现程度是多少?)实际通俗的例子来说明 1. 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 比如杨丽娟全家对刘德华的疯狂,是对现实的脱离。如今的粉丝文化,一些非常疯狂的举动,以追逐偶像为人生的目标,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误区。 2. 悦纳自己、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 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并取长补短,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和世界。近几年的朱令案、复旦投毒事件还有早些年的马加爵、药家鑫都是对自己认识的一种歧途,或者是对别人的一种容忍误区,无法正确评价自我,无法接受他人的批评或者是别人的优秀,这种妄自菲薄或者是信心的不足的极端便导致了这样的惨剧。 3. 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自然。 在这方面在中国是呈现一种良性发展的趋势,网络技术的兴起和繁荣是21世纪最明显的区别,通过博客、微信、微博、论坛和各种门户网站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大家对于情绪和思想的表达。 但是这种自我实现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虚像。在网络中对于一些公共事件的舆论,比如钓鱼岛事件、城管管制问题,人们借助网络这个平台的匿名性、责任的淡化表现出来的情绪已经不只是一种自然的表达,而是一种欠缺理性的发泄。

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找到食物。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人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如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当努力用满足这类需求来激励下属时,我们是基于这种假设,即人们为报酬而工作,主要关于收入、舒适等等,所以激励时试图利用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等来激励员工。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励的人,在评估职业时,主要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本需求满足的保障。如果管理人员认为对员工来说安全需求最重要,他们就在管理中着重利用这种需要,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如果员工对安全需求非常强烈时,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就不应标新立异,并应该避免或反对冒险,而员工们将循规蹈距地完成工作。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

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社交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管理者感到下属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会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度,十分强调能为共事的人所接受,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等业务活动,并且遵从集体行为规范。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在激励员工时应特别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员,应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的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的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公布优秀员工光荣榜等手段都可以提高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

关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关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

结合自身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结合自身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摘要:马斯洛对于人性的看法非常乐观、极富人道主义味道,他对于人性有很多假设,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是好的、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能需求。而且至少是中性的,不是生来就坏的。但马斯洛也指出:人的这种天性没有动物的本能那样强而有力,而是非常娇弱的、容易受到习惯、社会风俗、文化压力或者不恰当态度的抑制,容易受到学习的影响。但是,无论在什么人身上,这种天性都很少会消失,即使这种天性被忽略了,它也会不断地努力发展。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自我实现 马斯洛强调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需要引起的,而不是由性本能引起的。他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动机理论,也叫做需要的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是有一系列具有生命意义的和满足内在的需求所驱动。动机理论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他的动机论事以他对人类基本需要的理解为基础的,这些需求使人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人是可以长期满足的:一种需求获得满足之后,另一种需求就接着要求被满足。马斯洛认为人格出现病态而最重要原因是因为基本需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 一、需要的种类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一、基本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如果缺失,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如果得到满足,紧张就会消除,兴奋就会降低,便失去了动机,它与人的本能相联系。二、心理需要也叫成长性需要,可以产生成长性动机,是一种超越了生存需要之后,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希望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它不受本能的支配,为人类所特有。满足了这种需要,人就会产生出强烈、深刻的幸福感,这就是马斯洛所描述的高峰体验。 这里的基本需要也就是生存的基本需要,当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下午早上可能没什么,但是临近中饭晚饭时,产生了饥饿感,就会对目前所做的事产生懈怠,比如在上网玩游戏或者看书,感到精神不能集中,就会逐渐失去对这些的兴趣,丧失继续的动机,产生满足我这一自身需要吃饭的动机,当我肚子填饱后,饥饿的感觉消失,便丧失了吃饭的动机,重新产生了做些什么事的动机。而成长性需要,当我独自在家解决了自身饥饿的问题后,我这些玩游戏、上网浏览论坛、看各学科的书便可归类为这一需要,这是在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后自然而然产生的需要、动机。当我通过一个下午的看书掌握了某种理论或者背完一定量的单词后,会感到自我感觉良好,满心的满足,感觉时间安排合理,生活充裕。 二、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最初将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后来,他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归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形成最终的五层次说。 <1>生理需要,是与有机体生存、繁衍有关的需要,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这点就相当于我上文提到的当我饥饿的时候所产生的需要。 <2>安全需要,指生命对于稳定、安全感、以来、秩序、法律、界限、避免痛苦和恐吓、受保护的需要等等。记得我小学年级的时候,我父母将我放在大姑家里玩几天,白天玩了好好的,晚上我就哭着闹着要回家,原来回想也不知道什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与青少年的自我教育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与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摘要]马斯洛主张的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健康的人,是研究人类的高级需要, 总结起来就是研究人类的自我实现。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来敦促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青少年自我教育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马斯洛为主要代表的一批西方心理学家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当代西方心理学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马斯洛主张的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健康的人,是研究人类的高级需要,总结起来就是研究人类的自我实现。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来敦促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一、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基本内涵 所谓自我实现,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你自己”,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马斯洛是从人类需要的角度谈人的自我实现,将自我实现看成是人成为自己本性所规定的那种人的需要或愿望。“一个人能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自我实现也许可以大致被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能等,这样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其实,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定义是各式各样的,但其坚实核心应包含两条:一是从正面说,自我实现就是将自己先天的禀赋、潜能最大限度地显现和发挥出来,“成为你自己”;二是从负面来说,自我实现就是极少出现不健康、心理疾病和能力缺陷。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其区别不过是一些人多一点而一些人少一点罢了,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马斯洛认为,要达到自我实现,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外,还需要人自身的主观努力。 概括起来,自我实现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终极目标;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自我实现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高峰体验。在理解自我实现时,我们要避免对自我实现的几种误解:自我实现就是利己而不是利他;自我实现的人就是完善的人;自我实现就是忽视自己对社会的义务和贡献;自我实现就是只强调主动性而不要接受性。 二、自我实现理论的主要特点 1.强调人性中自然因素的作用,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动力是人的价值活动的最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

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 自我实现的需求 ↑ 尊重的需求(社会承认的需求) ↑ 社交的需求(社会关系的需求) ↑ 安全的需求 ↑

生理的需求(身体基本需求) 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由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最广泛的理论。 理论内容 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 生理需求 级别最低,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时,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安全需求 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钱。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的不相信这社会,变的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收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现实生活篇

引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阐述了人们的需求层次是从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逐层递进的。其中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七个层次。在管理学中主要提及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我们与人相处,常常感觉力不从心,为什么我很真诚的对待对方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把人作一个理性的分析,人的需要即使马斯洛所陈述的七个层次。如果你的为人处事没有针对性,使很容易被别人所忽视,甚至遭到反感。 一。满足对方的生理需要。 吃饭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之一,食欲和性欲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我认为在为人处事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在对方有这方面需要的时候如果你能够满足他,那你的为人处事时成功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其需求程度,在一个人很饱的时候给他一客鲍鱼和在他很饿得时候给他各面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尽量学会抓住你的朋友的…最?需要。比如,一个大学同学来你所在的城市玩,你邀请他来你家住下,解决了他住的问题,大大节省了他的住宿成本,这件事很有可能他就记一辈子。 二。满足对方的安全需要。 女人找男朋友时,很喜欢说要找个有安全感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她的基本需要。想象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到处枪林弹雨;没有任何依靠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在对方面临安全危机的时候,他的需求程度会迅速膨胀,抓住这个机会,他会成为你的至交。 三。满足对方的归属感与爱的需要。 想家的感觉是很难受而又值得回味的。这种感觉就是归属感的需要在作怪。在一个班级里面如果大家都不理你,做任何事情都把你排挤到一边,你会是什么感觉:没有归属感,没有爱。但是这时如果有个人来和你玩,没有任何同情的意思,你会感谢他吗?答案是肯定的。 为人处事业要有创意。什么事随大流是没有用的。 四。满足对方被尊重的需要。 这点很简单,在中国是很讲究辈分的,对长辈的尊重时人之常情。如果一个儿子对老子呼来唤去,老子肯定不好受。 当你的朋友在某种场合很需要人尊重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予尊重,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恩惠。 五。满足对方认知需要。 高考的时候大家都把自己的题目藏起来,生怕其他人知道,我认为这个就是求知的需要但是求知往往是更广泛的需要,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感觉到对方的求知需求,如果你能的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特点及价值分析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特点及价值分析 一、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特点 通过对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理论根源、特征及其条件的考察, 笔者认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的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对人类发展前途的乐观主义 马斯洛对人的自我实现的研究实际上表达了他对于人“应该”怎样生活的一种看法:这是人有可能实现的建设性生活的图景。他相信, 对价值观完全可以作科学的研究,从而确立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观;他认为自己所提出的新价值体系即以自我实现为中心的价值观体系就是建立在对人性、人的潜能和需要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以优秀的人(心理健康的人)作为研究样本,是因为这些人的价值选择将是人类追求、向往的终极价值。 强调人性中自然因素的作用。马斯洛认为“人的欲望或基本需要至少在某种可以察觉的程度上是先天给定的”,“基本需要在某种可以察觉的程度上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他认为,“人最终不是被浇铸成或塑造成人的、或教育成人的。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容许或帮助他使自己的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环境并不赋予人潜能或智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胚胎形态具有这潜能,正如他有胚胎形式的胳臂和腿一样。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等,全都是胚胎形式的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的,正如他的胳臂、腿、脑、眼睛一样。”把合理社会和健康文化的主要功能仅仅局限于促进人固有的先天潜能普遍地自我实现。

2、强调人的存在的自由性 马斯洛坚决反对把人看作是一种被动的存在,反对对人的机械主义研究方法,即片面地强调环境决定作用的行为主义方法;他认为人靠内在的法则而不是外界的压力生活,健康的人有超脱周围环境的能力,人通过自觉的意识努力和行动,能够改造环境及自身。内在自由似乎比外在自由更重要。动力心理学的关键概念是:自发、释放、自然、自我认可、冲动意识、满足。 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的价值分析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既有心理学也又有价值哲学的研究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值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客体所固有不能等同于主体即人的需要,从关系范畴,是主客体关系的一种价值,既来源于客体,又取决于个体的需要和主体的实践活动。价值实践本质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1、关于自我实现的动力 马斯洛看到了人的需要在人的价值实现中的作用,并把人的自我实现动力说成是人的价值活动的最终动力。他认为“人性按着他自己的本性有指向越来越完善的存在,越来越多地实现其人性的压力。”因为“在人的内部存在着一种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或需要,这个方向一般地可以概括为自我实现,或心理的健康成长。或者可以具体地概述为,向自我实现的各个方面和一切副次方面成长,也就是说,他有一种内部的压力,指向人格的统一和自发地表现,完全的个别化和同一性,指向探索真理的、成为有创造力的、成长美好的人。”人的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自我实现的途径等等方面的内容。 (一)自我实现的概念 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马斯洛自我实现概念的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人格是指一个人长期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因此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只有少数人才能够做到这种人可以称之为自我实现者。 …… 从人格的角度上看,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只能出现在年龄大一些的人身上。 自我实现往往被视为终极状态,被视为远大的目标,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的人通常都有60岁以上。(是吗?不完全吧?) (二)自我实现者的类型与特征 马斯洛基于对自己两位导师,即为特海默尔和本尼迪克特的崇拜,发现其共有的人格模式,进而选择出48位杰出人士作研究,他发现自我实现者有两种类型以及自我实现者有15种普遍特征。 1、务实型自我实现者 这种自我实现者的主要特征是务实的和能干的,他们是入世主义者,以现实的态度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他们往往是实干家,而不是思想家。马斯洛列举了罗斯福、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等美国总统作为这一类型的代表。 2、超越型自我实现者 这种类型的自我实现者常常意识到内在的精神价值,具有丰富的超越自我的体验,他们感受到超越自我、超越人我之间的分歧,超越人与宇宙的对立,他们是出世主义者,在哲学家、宗教家与科学家和艺术家中较为常见。 经过观察与整体分析,马斯洛概括出自我实现者的15种共同的人格特征: 1、准确地认识现实 自我实现者能够采取客观的态度去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周围世界,因此他们不带任何偏见去看待现实,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更能发现事实真相。这是由于自我实现者的认识主要受成长动机所驱动,这就是存在认知(being cognition),简称B——认知,而不是受确实动机所驱动,即缺失认知(deficiency cognition),简称D——认知。当我们缺少某种东西时,我们的认知活动就定向与这种东西,而难以顾及其他事物,因而不能客观的和全面地把握周围世界。相反,自我实现者主要是受求职、自我实现等存在寻药所驱动,因而能过客观地把握现实,不受主观需要的干扰。 2、宽容和悦纳自己、他人与周围世界 自我实现者能够承认和接受任何事物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事实,他们不否认任何任何事物的消极面,并且对此有较大的宽容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也承认自己的不足,因而能悦纳自己。 3、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自我实现者坦率、自然,倾向于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行为具有自发性。他们有什么想法,就讲什么;他们有什么感情,就表达什么;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不矫揉造作,完全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实现者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问题为中心。他们一般不关注个人,而以工作、事业为重,能够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他们来说,工作不是为了金钱、名誉和权力,而是工作本身就是享受,能够实现自己的潜能。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乐观的、振奋的的。他更关注人格的意识方面,把人看作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总是在不断寻找既适合自己、又是个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初始动机。 他认为把人的需要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就是说,必须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一些需要。马斯洛把这些需要排了五个层次,尽管有例外,但我们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高层次的需要。 第一,生理需求应用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第二,安全需求应用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例如:。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第三、社交需求应用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第四、尊重需求应用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例如: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 第五、自我实现需求应用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极需要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例如:一个真心为了帮助他人而捐款的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范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百科名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目录 理论创始人简介 生平简介 主要著作 详细内容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论 生理上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 需要层次的跳跃性 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 概述 马斯洛理论的积极因素 马斯洛理论的消极因素 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举例 讨论 评价 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 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与谬误

争议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需求层次论的争议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都是错误的 理论创始人简介 生平简介 主要著作 详细内容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论 生理上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 需要层次的跳跃性 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 概述 马斯洛理论的积极因素 马斯洛理论的消极因素 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举例 讨论 评价 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 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与谬误 争议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需求层次论的争议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都是错误的 展开 编辑本段理论创始人简介 生平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

马斯洛得出的成功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得出的成功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根据他心目中成功人士的人格得出的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 马斯洛观点 全面和准确地知觉现实 (1)全面和准确地知觉现实。自我实现者对世界的知觉是客观的、全面的和准确的,因为他们在感知世界时,不会掺杂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成见,或带有自我防御,而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反映。与此相反,心理不健康者则是以自己的主观方式去知觉世界的,他们试图使世界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焦虑和担心相吻合。 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 (2)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自我实现者能够接受自然、自身及他人的不足与缺陷,而不会为这些缺陷而忧心忡忡。当然,对于可以改造或可以调整的不足与缺陷,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而对那些不可改变的不足与缺陷,他们能顺其自然,不会自己跟自己、跟他人和自然过不去。 对人自发、坦率和真实 (3)对人自发、坦率和真实。在人际交往中,自我实现者具有流露自己真实感情的倾向,他们不会装假或做作,他们的行为坦诚、自然。一般而言,他们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这就使得他们足以真实地表现自己。 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实现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献身于某种事业或使命,并能全力以赴。与常人相比,他们工作起来更刻苦、更专注。对他们来说,工作并非真正的劳苦,因为快乐恰恰寓于工作之中。

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 (5)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自我实现者以自己的价值和感情指导生活,不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和满足,他们依靠的只是自己。他们一般都喜欢安静独处.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害怕别人,也不是要有意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在减少干扰的条件下,更好地深思,更全面地比较,以便去寻求更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他们平静安详,保持冷静,安然地度过或顶住各种灾难和不幸。 具有自主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6)具有自主性,在环境和文化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自我实现者行为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内部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即B一驱动),而不是来自于因缺少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东西需要外部的补充(D一驱动),因而他们更多依赖自己而不是外部环境,能够抵制外部环境和文化的压力,独立自主地发挥思考的能力,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自我实现者能够对周围现实保持奇特而经久不衰的欣赏力,充分地体验自然和人生中的一切美好东西。他们不会因事物的重复出现而习以为常,失去敏感,相反,他们对每一个新生儿、每一次日出或黄昏,都像第一次见到时那样新鲜,那么美妙。 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 (8)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人感受到的一种强烈的、心醉神迷的狂喜或敬畏的情绪体验。当它到来时,人会感觉到无限的美好,具有极大的力量、自信和决断意向,甚至连平凡的日常活动,也可以被提升为压倒一切的、妙不可言的活动。马斯洛认为所有人都具有享受高峰体验的潜在能力,但只有自我实现者更有可能、更常得到这种体验。 对人充满爱心 (9)对人充满爱心。自我实现者所关心的不仅局限于他们的朋友、亲属,而是扩及全人类。他们把帮助穷困受苦的人视为自己的天职,具有同所有的人同甘苦、共患难的强烈意识,千方百计为他人着想。在自我实现者看来,他人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他们已经把自己从满足自身狭隘需求的牢笼中解放了出来。 具有深厚的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