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医考试针灸腧穴快速记忆表格归纳

执医考试针灸腧穴快速记忆表格归纳
执医考试针灸腧穴快速记忆表格归纳

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1肺系实热证;2肘臂挛痛;3急证(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1肺系病证;2肘臂挛痛。直刺0.5~l寸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

1肺系病证;2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向上斜刺0.5-0.8寸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1肺系热性病(失音);2小儿疳积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2昏迷、癫狂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2急证(热病、昏迷)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合谷手背第1、2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1头面五官诸疾;2外感;3热病(无汗或有汗);4妇产科病(经闭、滞产)直刺0.5-1.0寸,半握拳,孕妇不宜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1上肢病证;2腹痛、腹泻;3齿痛,颊肿直刺0.8-1.2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

1上肢病证;2热病;3高血压;4癫狂;5肠胃病;5五官热性病;6皮肤外科(瘾

疹,湿疹,瘰疬)

直刺0.5-1.0寸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肉上部中央,上臂

平举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1上肢病证2瘾疹直刺0.8-1.5寸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1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2胆道蛔虫症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地仓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刺或平刺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

的凹陷中,闭口取穴

1面口病2耳部疾病直刺0.5-1.0寸,留针时不可张口

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平刺0.5-1.0寸

天枢脐中旁开2寸1胃肠病;2妇科病直刺1.0-1.5寸;孕妇不可灸

梁丘屈膝,在客前上棘与髌骨上缘连线上,髌骨上缘上

2寸

1急性胃病;2下肢病;3乳疾(乳痈、乳痛)直刺1.0-1.2寸

犊鼻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肢病向后内斜刺0.5-1.0寸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1横指处1胃肠病;2下肢痿痹;3神志病(癫狂);4外科病(乳痈肠痈)

5虚劳(保健要穴)

直刺1.0-2.0寸

保健温灸

条口在犊鼻下8寸;上巨虚穴下2寸1下肢痿痹,转筋2肩臂痛;3脘腹疼痛

直刺1.0-1.5寸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

(中指)

1头痛、眩晕2癫狂3痰饮病4肠胃病(腹胀,便秘)

5下肢痿痹

直刺1.0-1.5寸

内庭足背第2、3趾间横纹端1五官热性病2热病3肠胃病

4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公孙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1脾胃肠腑病2神志病(心烦失眠,发狂)

3冲脉病(奔豚气)

直刺0.6~1.2寸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1脾胃虚弱诸;2妇产科病;3泌尿系统病4心病(心悸、失眠、高血压)4下肢痿

痹5阴虚诸证

直刺1.0-1.5寸

孕妇禁针

地机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1妇科病2脾胃病3脾不运化水湿病(小便不利、水肿)直刺1.0-2.0寸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1脾不运化水湿病(腹胀、腹泻、小便不利、水肿)

2膝痛

直刺1.0-2.0寸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

侧头的隆起处

1妇科病

2血热性皮肤病(湿疹、瘾疹、丹毒)

直刺1.0-1.5寸

通里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1心病(心悸、怔忡)2舌强不语,暴喑

3腕臂痛

直刺0.3-0.5寸;不可深刺

留针不可屈腕

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1心与神志病

2高血压3胸胁痛

直刺0.3-0.5寸

后溪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1腰以上筋骨痛证(头项强痛、腰背痛、肘臂及手指挛痛)2耳聋、目赤直刺0.5-1.0寸

肉际处3癫狂4疟疾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

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

1局部病证(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

2气喘

直刺或斜刺0.5-1.0寸

遇阻不可强刺

听宫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张口呈凹陷处1耳聋,耳鸣,聤耳

2齿痛

直刺1.0-1.5寸

留针须张口

攒竹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1目部疾病2头痛、眉棱骨痛

3呃逆

向眉中或眼眶平刺或斜刺0.5~0.8寸。

禁灸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侧

凹陷中

1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痹证2鼻塞3癫狂痫4热病

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肺疾

2肺阴虚证(盗汗,骨蒸潮热)

斜刺0.5-0.8寸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上逆证(呕吐,呃逆,气喘)2贫血3瘾疹,皮肤瘙痒

4潮热,盗汗

斜刺0.5~0.8寸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疾斜刺0.5-0.8寸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1肾虚病证2泌尿生殖系统病

3妇科病

直刺0.5-1寸

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1腰腿痛

2胃肠病证

直刺0.8~1.2寸

次髎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第2骶后孔中1妇科病2小便不利3遗精4疝气5腰骶痛、下肢痿痹

委中腘横纹中央1腰及下肢病证2腹痛,急性吐泻3小便不利、遗尿

4丹毒。

直刺1-1.5寸,

或点刺出血

秩边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脊旁开3寸1下肢病证(腰腿痛,下肢痿痹)2大小便不利3便秘、痔疮4,阴痛直刺1.5-2.0寸

承山腓肠肌二肌腹凹陷的顶端处,委中与昆仑连线之中

1腿痛拘急,疼痛

2痔疾、便秘

直刺1-2寸

不可强刺激

昆仑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1后部筋骨痛症(后头痛,项强,腰骶痛,足踝肿痛)2癫痫

3滞产

直刺0.5-0.8寸

孕妇禁针、经期慎用

申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1头痛,眩晕;2神志病(癫狂痫,失眠)

3腰腿酸痛

直刺0.3~0.5寸

至阴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1胎位不正、滞产2头痛,目痛

3鼻塞,鼻衄

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涌泉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1急症及神志病2头痛、头晕、目眩3肺系病(咳血、咽喉肿痛、喉痹)

4大便难、小便不利4奔豚气5足心热

直刺0.5-0.8寸

常用灸法、外敷

太溪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1肾虚证2阴虚性五官病3肺部病3腰脊痛、下肢4消渴、小便频数、便秘

5月经不调

直刺0.5-0.8寸

照海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1精神神志病(失眠,癫痫)2五官热性病3妇科病(月经不调带下阴挺)

4小便频数、癃闭

直刺0.5-0.8寸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1心疾2胃腑病3中风4神志病(失眠、郁证、癫狂)

5眩晕6肘臂挛痛

直刺0.5-1寸

大陵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

1心痛、心悸、胸胁痛2神志病(癫狂痫、喜笑悲恐)3胃腑病(胃痛、呕吐)

4臂手挛痛

0.3-0.5寸

中冲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急证(昏迷、中暑、昏厥、小儿惊风)浅刺0.1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1热病2头面五官病3瘰疬4胁肋痛

5上肢痿痹不遂

直刺0.5-1寸

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1便秘2耳鸣,耳聋3暴喑4瘰疬5胁肋痛6热病直刺0.5-1寸

翳风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1耳疾(耳鸣、耳聋)2面口证(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3瘰疬直刺0.5-1.0寸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1内风所致的病证(头痛,眩晕,失眠,癫痫,中风、耳鸣)2外风所致的病证(感冒、

口眼歪斜)3颈项强痛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或平刺透风府穴

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

肩部最高处

1局部病证(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2妇产科、乳房疾病(难产、乳痈)

3瘰疬

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

不可深刺,3孕妇禁针

环跳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

上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

1腰腿病(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2风疹

直刺2-3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1肝胆犯胃病证2下肢、膝关节病证

3小儿惊风

直刺1-1.5寸

悬钟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1髓海不足证(痴呆、中风)2颈项强痛3胸胁满痛

4下肢痿痹

直刺0.5-0.8寸

行间足背,当第1、2趾间趾蹼上方纹头处1肝经风热所致头目病(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

2妇科经带病3阴中痛,疝气4泌尿系统(遗尿,癃闭,五淋)5胸胁满痛

直刺0.5~0.8寸

太冲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1肝经风热病(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2妇科经带病3肝胃病

3遗尿,癃闭4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直刺0.5-0.8寸

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1肝胃病2奔豚气

3乳痈

斜刺或平刺0.5-0.8寸

腰阳关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1妇科(月经不调、赤白带下)2男科病证(遗精、阳痿)

3腰骶痛、下肢痿痹

向上斜刺0.5-1寸,

多用灸法

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1腰脊强痛、下肢痿痹2男科(泄泻。遗精、阳萎)3妇科

4小腹冷痛、腹泻

向上斜刺0.5-1寸,

多用灸法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1外感病证(热病、疟疾、感冒)2骨蒸潮热3神志病4项强、脊痛

5风疹,痤疮

向上斜刺0.5-1寸

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1神志病2头面部病证(头风,头痛,眩晕耳鸣)

3下陷性病证

平刺0.5-0.8寸,

升阳举陷可灸法

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1头面五官病(头痛、目眩、目翳、鼻渊鼻衄)2神志病(癫狂痫、失眠、惊悸)平刺0.5-0.8寸

水沟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1急危重证2神志病3面鼻口部病4闪挫腰痛向上斜刺0.3-0.5寸

中极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1泌尿系病2男科病

3妇科病

直刺1-1.5寸

孕妇慎用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1元气虚损证2少腹痛,疝气3肠腑病4泌尿系病

5男科妇科病

直刺1-1.5寸

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1气虚病;2肠腑病3疝气4妇科病5男科病

6泌尿病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

孕妇慎用

神阙脐窝中央1元阳暴脱2肠腑病

3水肿、小便不利

脐中禁刺

多用灸法

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1脾胃病2黄疸

3癫狂、脏躁

直刺1-1.5寸

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1胸中气机不畅(咳嗽、气喘、胸闷、噎膈、呃逆)

2胸乳病(乳少、乳痈、乳癖)

平刺0.3-0.5寸

四神聪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处1寸,共4穴神志病(中风,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狂乱)

2目疾

平刺0.5-0.8寸

印堂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1神志病(痴呆,痫证,失眠,健忘)2头痛、眩晕3鼻渊、鼻衄4小儿惊风

5产后血晕、子痫

平刺0.3-0.5寸

或点刺出血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

陷处

1头痛2目疾

3面瘫

直刺或平刺0.3-0.5寸

或点刺出血

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1哮喘、咳嗽

2落枕、肩背痛

直刺0.5-0.8寸

夹脊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穴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

0.5寸,左右各17穴

1上胸部:心、上肢

2下胸部:胃肠3腰部:腰腹、下肢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1昏迷,2癫痫,3高热、咽喉肿痛

4手指麻木

直刺0.1-0.2寸,

或点刺出血

80个常用穴位

中医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与操作 1.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急性腹痛吐泻;肘臂挛痛 2. 孔最: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直刺0.5~l寸肘臂挛痛,痔疾,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3.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向上斜刺0.3-0.5寸可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痛;口眼歪斜,牙痛 4.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直刺0.2~0.5寸,禁灸。咽干,咽喉肿痛,失音。咳嗽,咳血,小儿疳积。 5. 少商: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发热,咳嗽,失音,鼻衄;昏迷,癫狂;指肿,麻木手阳明大肠经 6. 商阳: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齿痛,耳聋;热病,昏迷;手指麻木 7.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直刺0.5-1.0寸可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腹痛,便秘;上肢疼痛,不遂 8.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直刺0.8-1.2寸可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腹胀,吐泻;齿痛颊 肿9.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直刺1.0-1.5寸可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晕,癫狂;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瘰疬;瘾疹;月经不调,腹痛吐泻 10.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平举肩部前方的凹陷直刺0.8-1.5寸可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瘾疹 11.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鼻唇沟中平刺或斜刺0.3-0.5寸不鼻塞,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胆道蛔虫症足阳明胃经 12. 地仓: 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水平交界处直刺0.5寸或向颊车方向透刺1.0-2.0寸可眼睑瞤动,口角歪斜,流涎 13. 下关:闭口取穴,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前方直刺0.5-1.0寸可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眼歪斜,面痛 14. 头维: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向下或向后平刺0.5-0.8寸不可眩晕,头痛;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 15. 天枢:脐中旁开2寸直刺1.0-1.5寸可绕脐腹痛,腹胀肠鸣,痢疾,泄泻,便秘;癥瘕,痛经,月经不调 16. 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直刺1~1.2寸。 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 17. 犊鼻: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斜刺1.0-1.5寸可膝肿痛 18.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直刺1.0-2.0寸可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乳痈;疳疾,喘咳痰多,头晕,心悸气短;癫狂,失眠;膝痛,下肢痿痹,脚气,水肿 19. 条口: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8寸,犊鼻与下巨虚的连线上取穴。直刺l~1.5寸。肩周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胃痉挛,肠炎,扁桃体炎。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20.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直刺1.0-1.5寸可咳嗽,痰多,哮喘;头痛眩晕,癫狂;下肢痿痹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doc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 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穴位定位主治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 1 肺系实热证 2 肘臂挛痛 侧凹陷处 3 急证(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 1 肺系病证 孔最上, 2 肘臂挛痛。 腕横纹上 7 寸处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 , 1 肺系病证 腕横纺上 1.5 寸 2 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 鱼际第 1 掌骨中点桡侧, 1 肺系热性病(失音)赤折肉际处 2 小儿疳积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1 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0.1 寸 2 昏迷、癫狂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1 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0.1 寸 2 急证(热病、昏迷) 1 头面五官诸疾 合谷手背第 1、2 间, 2 外感 第 2 掌骨桡侧中点处 3 热病(无汗或有汗) 4 妇产科病(经闭、滞产) 操作 直刺 0.8-1.2 寸 或点刺出血 直刺 0.5 ~ l 寸 向上斜刺0.5-0.8 寸 直刺 0.5~ 0.8 寸 小儿疳积用割治法浅 刺 0.1 寸 或点刺出血 浅刺 0.1 寸 或点刺出血 直刺 0.5-1.0 寸 半握拳 孕妇不宜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 2 寸 屈肘成直角,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中点 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 间; 肩髃三角肌肉上部中央, 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 陷处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 0.5 迎香寸, 鼻唇沟中 地仓口角旁约 0.4 寸,上直对瞳孔 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下关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 凹陷中, 闭口取穴1上肢病证 2 腹痛、腹泻 3 齿痛,颊肿 1上肢病证 2热病 3 高血压 4癫狂5肠胃病 5五官热性病 6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 1上肢病证 2瘾疹 1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 2胆道蛔虫症 局部病证(口角歪斜, 流涎、三叉神经) 1面口病 2耳部疾病 直刺 0.8-1.2 寸 直刺 0.5-1.0 寸 直刺 0.8-1.5 寸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 刺 0.3-0.5 寸 刺或平刺 0.8 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直刺 0.5-1.0 寸, 留针时不可张口1

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一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侧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 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

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十五络穴歌》 手三阴经列通,手三阳经偏外支;足三阴经公蠡大,足三阳经丰光飞。任督二脉鸠尾长,脾之大络在大包。 十二经别作用:加强十二经脉外联系。 六合: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别会合成六组,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阳经经脉。 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 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脑、冲脉、膻中、胃)。髓海、脑;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经之海、冲脉; 经络生理功能:联络脏腑沟通肢窍,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抵抗外邪保卫机体。

2019年主治医师(中医针灸)相关专业知识考题+备考经验

2019年中级医师考试(中医针灸) 相关专业知识考题(回忆版)+备考经验 总体感觉:诊断学基础比较难。 下面是一些根据回忆整理的考题: 一、中诊 1.给一张咽喉的图片,判断是什么病 2.给一张图片选择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3.伏脉、结脉、洪脉 4.下面不属于现病史的内容的是(预防接种史) 5.身热不扬是指(医生初扪病者体表不觉热盛,久则感到热盛灼手的表现) 6.疾病发展的转折点战汗 7.心胸汗见于 8.头部气血亏虚疼痛性质 9.肝阳上亢疼痛性质 10.狂躁不安、胡言乱语、打人毁物多由痰火扰心所致 11.青色和黑色共同主病 12.疳积病头发多发结如穗,枯黄无泽 13.斑秃头发多突然片状脱发

14.目内眦及外眦红肿病因 15.牙龈萎缩、牙齿脱落与哪个脏腑有关 16.热极动风症状 17.气血虚舌象 18.脾肾阳虚舌象 19.郑声 20.顿咳咳后有鸡鸣样回声 21.真寒假热是阴盛格阳 22.寒邪凝滞,湿邪粘滞。 23.患者呼吸微弱、神志昏蒙、二便失禁属脱证。 24.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病证,称合病。 25.辨证:卫分证 还有很多根据症状选择证型的题。 二、西诊 1.弛张热 2.霍奇病热型 3.肝硬化症状 4.肝胆胰脾病变部位 5.二尖瓣狭窄声音 6.室间隔缺损声音

7.胸片显示条索影 8.由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变化出血的病证(过敏性紫癜) 9.肠梗阻X片表现 10.漏出液特点 11.关于黄疸说法正确的是 12.粉红色泡沫痰提示什么病 13.铁锈色痰提示什么病 14.消化道出血患者会出现什么样大便 15.中枢性呼吸困难特点(慢而深) 16.库斯莫尔呼吸特点病因 17.诊断伤寒(肥大实验) 18.诊断肝癌(甲胎蛋白) 19.深昏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可出现病理反射) 20.肺空洞叩诊音 21.胸腔积液叩诊音 22.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23.单侧瞳孔缩小见于 24.腹部揉面感见于 25.扁平胸特征 26.胸部触诊最先触

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常用针灸穴位80个

常用针灸穴位80 个 1.尺泽(ch iz e, LU 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 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 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cngzu i, LU 6) 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 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 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 寸。 3.列缺(L ieque, LU 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当肱桡肌腱与拇 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 寸。 4.鱼际(丫^ i, LU 10) 荥穴 【定位】第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 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 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dosh eng, LU 11) 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 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操作】浅刺0.1 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 engy eng, LI 1 ) 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 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 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egU, LI 4 )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 、2 掌骨间,当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 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 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 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8.手三里(Shfius el LI 10 )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 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 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 寸。

(整理)快速记忆-执医实践技能80个针灸穴位主治定位

20130419整理考研者 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穴: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手少阴心经穴通里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穴后溪天宗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穴外关支沟翳风 足少阳胆经穴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悬钟 足厥阴肝经穴行间太冲期门 督脉穴: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任脉穴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 常用针灸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联系脏腑器官:肺、胃、大肠、肺系、喉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常用针灸穴位80个

常用针灸穴位80 个 1. 尺泽(ch ize, LU 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 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 寸,或点刺出血。 2. 孑?最(Kcngzu i, LU 6) 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 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 寸。 3. 列缺(Lieque, LU 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 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 寸。 4. 鱼际(丫^ i, LU 10) 荥穴 【定位】第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

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 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 少商(Shdoshmg, LU 11) 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 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操作】浅刺0.1 寸,或点刺出血。 6. 商阳(sh m gy eng, LI 1) 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 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 寸,或点刺出血。 7. 合谷(Heg^LI 4)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 、2 掌骨间,当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 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 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8. 手三里(Shausanl LI 10)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 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腹泻;

2-1、80个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 联系脏腑器官:肺、胃、大肠、肺系、喉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穴 联系脏腑器官:大肠、肺、口、面颊、下齿、鼻。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目、鼻、齿、咽喉病,胃肠疾病,神志病,皮肤病,发热病。 6.商阳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8.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9.曲池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操作】直刺0.5~1寸。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 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 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 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腧穴的治疗规律按照传统的描述是“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经络所通”是指穴位主治会涉及到所在经脉循行的不同部位,也就是归经作用;“腧穴所在”是指其能治疗穴位所在位置附近的病症,也就是局部作用;“脏腑所属”是指穴位治疗所在经脉对应的脏腑的病症,比如肺经的穴位治疗肺系病症,也就是脏腑作用。从这几方面入手,再看一个穴位的主治,或许就不是那么纷乱无序了。 腧穴的主治规律基本可以被下面五点涵盖。这里要注意实践技能考试和笔试的区别:实践考试基

主治医师(中医针灸学)-中医针灸学(A1型题 7)

主治医师(中医针灸学)-中医针灸学(A1型题 7) 1、关于咽喉肿痛的治疗,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属风热者,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 B.属虚热者,取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C.属实热者,主取少商、尺泽、合谷、曲池 D.属虚热者,主取太溪、照海、鱼际 E.不宜用灸法 2、关于牙痛的治疗,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相结合 B.主取手足阳明经穴 C.主穴是合谷、颊车、下关 D.实火牙痛者,加行间、太溪 E.毫针刺,酌情补泻 3、关于鼻渊的治疗,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风寒化热证,以祛风散热、宣肺开窍为法 B.风寒化热证,以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 C.毫针用泻法 D.肝胆化热证,取列缺、合谷、迎香、印堂为主 E.印堂是治疗鼻渊的效穴

4、治疗耳聋,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可取足少阴肾经穴 B.可取足少阳经穴 C.不宜取手少阳经穴 D.不宜取足太阳经穴 E.可取足阳明经穴 5、关于耳聋的治疗,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主取足少阴肾经穴 B.可选用翳风、听会等近部穴位 C.可选用太溪、中渚等远部穴位 D.毫针刺或补或泻 E.属虚者,可灸患部腧穴 6、关于近视的叙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以滋补肝肾、益气明目为法 B.取近部穴位和募穴为主 C.可取睛明、攒竹、风池、光明等穴 D.毫针刺用平补平泻 E.属脾胃虚弱者,加四白、足三里

7、关于眼睑下垂的叙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因风袭、脾虚、外伤等使眼部筋脉损伤所致 B.治疗取足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C.毫针刺用补法 D.以远部取穴和近部取穴相结合 E.攒竹、丝竹空、阳白是常用穴 8、以下哪穴不常用于斑秃的治疗 A.阿是穴 B.百会 C.膈俞 D.风池 E.风市 9、关于风疹的治疗,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属外感风邪者,选用督脉、手阳明经穴为主 B.外感风邪者,取肩髃、阳溪、大椎、三阴交 C.属胃肠积热者,选用督脉、足阳明经穴为主 D.胃肠积热者,取曲池、血海、列缺、足三里 E.毫针刺用泻法 10、关于风疹的叙述,以下哪项是不当的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 凹陷处 1肺系实热证2肘臂挛痛 3急证(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直刺0.8-1.2寸 或点刺出血 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 腕横纹上7寸处 1肺系病证 2肘臂挛痛。直刺0.5~l寸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纺上1.5寸 1肺系病证 2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向上斜刺0.5-0.8寸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 赤折肉际处 1肺系热性病(失音) 2小儿疳积 直刺0.5~0.8寸 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 2昏迷、癫狂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2急证(热病、昏迷)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合谷手背第1、2间, 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1头面五官诸疾 2外感 3热病(无汗或有汗) 4妇产科病(经闭、滞产) 直刺0.5-1.0寸 半握拳 孕妇不宜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 1上肢病证 2腹痛、腹泻3齿痛,颊肿直刺0.8-1.2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 上髁连线中点 1上肢病证 2热病3高血压 4癫狂5肠胃病 5五官热性病 6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 直刺0.5-1.0寸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三角肌肉上部中央, 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陷 处 1上肢病证 2瘾疹直刺0.8-1.5寸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 鼻唇沟中 1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 2胆道蛔虫症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 刺0.3-0.5寸 地仓口角旁约0.4寸, 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 刺或平刺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下关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 陷中, 闭口取穴 1面口病 2耳部疾病 直刺0.5-1.0寸, 留针时不可张口 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4.5寸 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平刺0.5-1.0寸 天枢脐中旁开2寸1胃肠病 2妇科病 直刺1.0-1.5寸 孕妇不可灸 梁丘屈膝, 在客前上棘与髌骨上缘连 1急性胃病 2下肢病直刺1.0-1.2寸

优秀工作总结范文:针灸主治医师的个人技术总结

针灸主治医师的个人技术总结 刘慧,男,1968年10月出生,本科文化,于1989年获中医师职称,1997年12月21日获中医主治医师,2003年获得医师资格,1990年参加社区医疗工作,现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院长。 自2008年1月被聘任为保合少卫生院院长以来,紧紧围绕卫生院中医药工作重点,认真学习和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有关医药法规,不断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为宗旨,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自任职以来,始终坚持工作质量第一,服务质量第一。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医疗质量的控制把关,工作学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以医疗法规为准则,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坚决纠正和杜绝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使本人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达到了副主任医师的水平。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工作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与任务指标,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登记,认真对待处方的书写、审核、保存工作,严格遵守处方调配制度,严格把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剂量、规格等注意事项、严格规范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近三年来,诊治患者45000余人次,未出现任何差错事故,为患者

提供了快捷、准确、优良、价廉的诊疗服务。同时,积极主动地向患者宣 传中医药保键知识,提供技术指导、咨询以及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熟练掌握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医疗技术,尽可能为患者提供简单、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视患者如同亲人,施医术妙手回春”是我们行医的宗旨。同时,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项活动,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和掌握学术新动向,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中医药专业知识为患者服务 随着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师职能的转变,积极参加临床医学咨询和新中医疗法的研究工作,思想汇报专题不断吸收应用国内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和掌握中医药的新动向,及时向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资料,并与有关临床医护人员共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同时开展新医药咨询监测工作,使诊断、用药更科学、更合理,以适应患者的需要;在学术方面,能够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吸取他人之长。丰富个人知识,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先后温习了《黄帝内经》、《金贵要略》、《伤寒论》、《温病学》、《针灸甲乙经》等医学专著及文献,做读书笔记近30万字。每年还订阅一定数量的医学刊物如《临床荟萃》、《中国医药指南》等,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医学新进展、新动向,积极探索新理论,研究新方法。近几年来,利用中医药理论,结合临床经验,治疗卵巢

80个常用针灸穴位

1.尺泽(Chizé, LU 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疾;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尤其用于治疗急性咽喉肿痛及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 2.孔最(Kǒngzuì, LU 6)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l寸。 3.列缺(Lìeqūe, LU 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Yújì, LU 10)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咳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③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àoshāng, LU 11)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②高热,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ángyáng,LI 1)井穴 【定位】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égǔ,LI 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口。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 ③热病,无汗,多汗;④经闭,滞产。 【操作】直刺0.5~l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8.手三里(Shǒusānlǐ,LI 10)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9.曲池(Qūchí, LI 11)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高血压,癫狂;③腹痛,吐泻;④五官疼痛;⑤瘾疹,湿疹,瘰疬。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 侧凹陷处 1肺系实热证2肘臂挛痛 3急证(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直刺0.8-1.2寸 或点刺出血 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 上, 腕横纹上7寸处 1肺系病证 2肘臂挛痛。直刺0.5~l寸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纺上1.5寸 1肺系病证 2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向上斜刺0.5-0.8寸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 赤折肉际处 1肺系热性病(失音) 2小儿疳积 直刺0.5~0.8寸 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寸 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 2昏迷、癫狂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寸 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2急证(热病、昏迷)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合谷手背第1、2间, 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1头面五官诸疾 2外感 3热病(无汗或有汗) 4妇产科病(经闭、滞产) 直刺0.5-1.0寸 半握拳 孕妇不宜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 1上肢病证 2腹痛、腹泻3齿痛,颊肿直刺0.8-1.2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中点 1上肢病证 2热病3高血压 4癫狂5肠胃病 5五官热性病 6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 直刺0.5-1.0寸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 间; 三角肌肉上部中央, 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 陷处 1上肢病证 2瘾疹直刺0.8-1.5寸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 寸, 鼻唇沟中 1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 2胆道蛔虫症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 刺0.3-0.5寸 地仓口角旁约0.4寸, 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 刺或平刺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下关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 凹陷中, 闭口取穴 1面口病 2耳部疾病 直刺0.5-1.0寸, 留针时不可张口

常用针灸穴位80个

常用针灸穴位80个 1.尺泽(chǐzé,LU 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ǒngzuì,LU 6)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Lìeqūe,LU 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Yújì,LU 10)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àoshāng,LU 11)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āngyáng,LI 1)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égǔ,LI 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 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8.手三里(Shǒusānlǐ,LI 10)

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考试题库

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考试题库 A1/A2题型(单选题〉 撐四海"指的是: ? A.脑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 ? 血海、气海、水谷之海弋髓海 C.阴脉之海、阳脉之海、髓海、气海 ? D.阴脉之海、阳脉之海*水谷之海" E.阴脉之海“阳脉之海、水谷之海屠髓海 正确答案:B A1/A2题型〈单选题〉 对《内经》予以补充,并提出了八会穴,对五输穴按五行学说作了详细帰 ? A.《针灸甲乙经》 ◎ B. 《难经》 ? C” 《针灸资生 经》 ? D. 《十四经发挥》 E. 《针灸大成》 正确答案二B A1/A2题型(单选题)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薜之间凹陷处的腌穴是; 正确答案:C 泽泽海海池 曲尺小少曲 A.B.UDE. .-rtMJX XJT -ZTX 尸〕 CL 」s.】F 〕 5

寸 寸 寸 寸 寸 9 8 7 6 5 A.B.C.D.E. o e e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正珞答案:C A1/A2题型(单选题) 六合主要是指: e A.十二经脉中的表里经相合 e B.十二络脉中的表里络相合 e C.十二经别中的表里经别相合 O D.十二经筋中的表里经筋相合 e E.十二皮部中的表里皮部相合 正确答案^ C A1/A2题型(单选题) 足太阴脾经与足厥阴肝经在内踝上几寸前后交叉: 幷 吋 寸 寸 寸

在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的经脉是: ? A?足太阳膀胱经 ? B?足少阴肾经 ? C.足阳明胃经 ? D?足太阴脾经 ? E.足厥阴肝经 正确答案,B A1/A2题型(单选题) ”四根三结"中的"四根”指的是: ? A.四肢、头、胸、 ?B?头、胸、腹、背 ? C.四肢、头、胸.背 ◎ D.四肢末端的井穴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A1/A2题型(单选题)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弾桂侧缘的脇穴是: e A.小海 o B.少海 e c.曲泽

主治医师考试宝典(中医针灸)2

温病学 一、A1型题 1.热入心包兼有腑实与单纯阳明腑实,前者辨证的关键是 A.身热神昏B.腹痛便秘C.口渴欲饮D.舌蹇言语不利正确答案:D 2.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均能宣表化湿,但三仁汤较适用于 A.表湿偏重者B.湿邪偏重,湿中蕴热者C.湿热并重者D.外有表寒,内有湿滞者正确答案:B 3.身热,口干唇裂,腹满便秘,小便短少,舌苔焦燥,脉沉细。治宜 A.急下存阴B.滋阴攻下C.导滞通下D.通下散瘀正确答案:B 4.中医对斑的记载首见于 A.《诸病源候论·伤寒斑疮候》B.《素问·至真要大论》C.《伤寒论·太阳病篇》 D.《金匮要略·百合狐感阴阳毒病脉证》正确答案:D 5.低热,口干唇焦,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手指蠕动,心中儋儋大动,舌质干绛,脉虚大。治宜 A.滋阴透邪B.滋阴息风C.滋阴清热D.滋养肾阴正确答案:B 一、A1型题 1.温病脉浮而促,表示: A.温邪在卫,兼寒邪外束B.热郁于里,有外达之机C.温邪从肺卫转入气分 D.热盛津气已虚正确答案:B 2.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 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正确答案:D 3.证见身热、汗出、烦渴、咳嗽微喘、胸闷胸痛、痰粘不爽、舌红苔黄、脉数。宜用何法 A.宣肺化痰止咳B.清热化痰C.清热止咳D.清热宣肺正确答案:D 4.《温病条辨》中提出,湿郁三焦,见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当用正确答案:B A.一加减正气散B.二加减正气散C.三加减正气散D.四加减正气散E.五加减正气散 5.“湿热证,发痉,神昏笑妄,脉洪数有力,开泄不效者,湿热蕴结”的病位为 A.上焦B.心包C.胸膈D.阳明正确答案:B 一、A1型题 1.身热不退,入暮尤甚,神识昏蒙,时或谵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其治则应为正确答案:D A.芳香开窍,淡渗利湿B.芳香宣化,佐以开窍C.清热利湿,疏利透达D.清利湿热,豁痰开窍 2.《外感温热篇》中"浊邪害清"之中的清是指 A.清阳B.津液C.清窍D.胃气正确答案:C 3.湿温,证见神识如蒙,少腹硬_满。大便不通,苔垢腻,其治疗处方是 A.枳实导滞汤B.桃仁承气汤C.宣清导浊汤D.调胃承气汤正确答案:C 4.薛生白说"阳明之表",指的是正确答案:D A.肌肉、四肢B.皮毛、肌肉C.肌肉、口鼻D.肌肉、胸中E.四肢、皮毛 5.下列哪一项为邪热蒸腾、营气上升所致 A.口渴而不欲饮B.口渴而喜热饮C.口渴而喜凉饮D.口干而不甚渴饮正确答案:D 一、A1型题 1.暑热病邪致病 A.易先犯肺卫B.易使津气耗伤C.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D.易伤肺胃之阴正确答案:B 2.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胸闷、咳甚痰多,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正确答案:D A.麻杏石甘汤加半夏、苏子、橘红B.麻杏石甘汤加芦根、苡仁、冬瓜 C.麻杏石甘汤加银花、连翘、川贝D.麻杏石甘汤加浙贝、瓜蒌、郁金 3.下列哪项不是暑伤津气的表现 A.身热息高B.心烦溺黄C.口渴,自汗,肢倦神疲D.脘痞食少正确答案:D 4.《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其后果是 A.必神昏谵语B.必发痉厥C.必发吐衄D.必发斑疹E.必发吐泻正确答案:D 5.发于春季或冬春之交,初起以里热为主的温病是 A.春温B.大头瘟C.烂喉痧D.风温正确答案:A 一、A1型题 1."三焦"的概念首见于 A.《温病条辨》B.《外感温热篇》C.《临证指南医案》D.《黄帝内经》正确答案:D 2.大头瘟的致病因素是 A.风温时毒B.风热时毒C.风热病邪D.温热病邪正确答案:B 3.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提出."湿热病属太阴阳明者居多",但湿热有所偏重,他认为 A.邪气盛则病在阳明,邪气弱则病在太阴B.阳气旺则病在阳明,阴气盛则病在太阴 C.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D.阳气旺则病在阳明,阳气虚则病在太阴正确答案:C 4.叶天士所述"水主之气"是指 A.湿邪B.痰饮C.津液D.阴血正确答案:C 5.风温、暑温、伏暑、秋燥的命名,主要依据是 A.一定的季节性B.四时主气C.发病初起的类型D.临床特点正确答案:B 一、A1型题 1.痰热结胸,选用下列处方中哪一方剂最适宜 A.麻杏石甘汤B.小陷胸加枳实汤C.栀子豉汤D.凉膈散正确答案:B 2.温病实风的治则是 A.凉肝息风B.柔肝息风C.镇肝息风D.祛风止痉正确答案:A 3.暑温临床特点,下列说明中哪种提法欠妥正确答案:D A.发病急骤B.初起即见壮热,烦渴,汗多等气分证候C.病机传变迅速D.易化燥伤津 4.白在诊断上的意义主要是正确答案:D A.分析病理变化B.了解病邪深浅C.判断气血盛衰和预后的善恶D.辨别病邪的性质及津气的盛衰 5.口燥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干,脉沉弱,治宜 A.增液承气汤B.导赤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增液汤正确答案:D 一、A1型题 1."燥证路径无多……,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燥证则唯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其语出: A.喻嘉言B.吴鞠通C.王孟英D.汪瑟庵正确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