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国情教育

中国历史国情教育
中国历史国情教育

一、国情教育的主要内容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等。中学历史学科大量地包含了国情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渗透国情教育的重要学科。国情教育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应当体现以下内容:

1.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史。如泽被深远的科技发明;水平卓著的天文、医学、数学、农学、工艺学;独具风格的建筑艺术;悠久美妙的文字;丰富浩繁的历代典籍;内容深邃的哲学思想;群星灿烂的文学长河;勤奋聪慧,成就传世的中华英杰。

2、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迁史。如大规模的农业耕作;高超精巧的手工业;丰富的作物品种;纷攘的内外贸易;驼铃悠长的丝绸之路;地区经济兴衰与人类、自然生态变化的关系;中外经济变化状况原因的比较分析等。

3.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演变史。如社会制作变化及原因;杰出帝王将相的贡献;历代统治者反腐倡廉及腐化状况的后果;广大人民反暴政的传统和对美好生活的想往;不断出现的社会改革的成败;政治举措和军事斗争对科技经济文化的影响等。

4.古代民族状况。如各民族渊源,民族团结的主流和强烈的凝聚力;各民族文学、史学、文字、艺术、社会风俗;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掠夺和民族战争的影响等。

国情教育更要注意中国近代史,其中包括:

1.百年屈辱史教育。如列强不断的政治军事侵略;无数不平等条约;

列强的思想文化侵略;晚清政府和新旧大小军阀对外屈膝、对内狰狞的面目;人民生活不断恶化的惨状等。

2.百年抗争史教育,中国人民大小无数次抗争;先进阶级和进步党团的演变;中国革命的曲折前进和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导的历史抉择;无数伟人、志士对社会、对人民心灵的震撼和撞击等。

3.百年经济起伏凋蔽史。如艰难的近代化起步;丧失国门带来的艰辛与屈辱;落后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晚清和国民党政权的改革开放及后果;白银外流到法币满天飞;鸦片走私到美货泛滥;经济发展中激烈的不平衡和多种经济状态并存的状况及原因;军阀混战对自然的重大破坏等。

4.百年思想文化史。如进步思潮演变;优良传统教育;社会群体心理演变;中学西学的对抗与融合;人民对皇权、民权,对新旧文化、对新旧风俗看法的迁移;共和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的深入人心与国民心态变迁;爱国进步文学、史学的发展等。

新中国历史状况是国情教育的又一重要部分。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思想的发端和实践;阶段:团体的现状;国家机构和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人民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各民族历史与现状的比较以及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加强;强大国家与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曲折发展的中外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变化;四十多年的困境和挫折;科技教育的猛烈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人口、自然生态的变化;中国与发达国家尚存在的差距等。

二、国情教育的主要原则

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严肃的任务。要想澄清误区,突出国情教育的实效,就必须探索其规律,遵守其原则。

1、客观性原则。指对国情内容真实全面的叙述。实事求是方能明辨是非,真实可信才会打动学生。讲古代中外交往应涉及天朝上国、华夷之变的心理;地大物博与中国人口激争生态恶化的状况;民族间的互补互求和差异;“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与西方科技距离加大等要全面真实。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真知灼见正是建立在对国情准确而又深刻的洞察之上。

2、适应性原则。国情教育要从小做起。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在内容和方法上应不断调整。还要针对时代、地区环境以及学期各科教材内容与历史教材及国情教育的关系,适时周密地做出计划安排,由浅入深地将国情教育恰当地与学生特点相结合;与时代、家乡、祖国相溶合,形成国情教育的全面化、系列化。

3、目的实效性原则。中学历史学科的国情教育,首先是要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以及内外状况。二是要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社会发展观、改革奋进观、历史辩证观、阶级斗争观、民族团结观等观点。三是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四是教育学生以史为鉴,树立忧患意识和强大祖国、兴我中华的奋进开拓意识,长大报效祖国建设国家。因此在国情教育中要讲求实效,突出结果。

4、思想性原则。在中学历史学科的国情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忠于祖

国和人民的思想观点,以使学生形成对爱和憎、忧患和奋进,闭关自守和改革开放、荣与耻、兴与衰等方面的正确认识。真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放眼世界、虚心学习,为国奉献的现代精神和气质。

三、国情教育的主要方法

方法是实现国情教育的内容、突出国情教育原则的桥梁,只有尊重国情教育的规律、内容、原则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化国情教育,才能全面完成国情教育的目标。

1、全面延展国情教育。指对中学历史学科中的国情教育内容、深度、广度、趣味度等方面进行延伸,从而使国情教育的内容、手段、目的等方面的功能全面发挥。如社会风俗、人口与生态环境,文化及心理积淀、迷信与科学、中外关系等方面的延伸就有助于国情教育的全面发挥。

2、联系比较有关内容。恰当的联系古今、纵横中外,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联系中找共识,在比较中找差距,如中外经济中心的兴衰原因分析,中外科技文化发展殊途的探究、中外社会群体心理等的比较,使学生能放眼世界、立足现实,正确认识国情。

3、走向社会调查采访。让学生走入生活,切身体察和了解国情,这是进行国情教育的极好手段。如调查地区人口迁移变迁、水利兴衰、民族传统风俗、宗教信仰等,对提高学生学习国情的兴趣和能力都会起到很大作用。

4、上好活动课,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国情、升华认识。摆出国情问

题,让学生调查搜集素材,然后组织讨论、辩论与演讲,使学生找准认识、辩明观点。如“生态变迁与家乡今昔”,“市场经济和我们学校”、“宗教传统与我的家”、“老爷爷回忆的思考”等主题就能起到全方位开发学生学习国情的方法和智能,实现国情教育目的的作用。

中学历史学科的国情教育另有一片天地,需要我们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广大教师不断的研讨和勤奋的实践,只有重视这一片天地的耕耘,必将全面拓展历史学科的功能,实现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的目的,让我们共同去开垦吧!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夏朝:中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庠、序、校。 商朝:最早的小学。 西周:国学、乡学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大艺小艺 特点: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因为生产力的制约,只有官府才有财力人力制作书籍。Eg:“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辩志……”是《学记》对西周考试制度的描述。 春秋:私学兴起、官学衰微。 战国:私学兴盛。稷下学宫(官家举办、私家主持) 学术自由,包容百家,待遇优厚,“不治而议论”是齐国君主给予他们的政治待遇。诞生了第一个学生行为守则《弟子职》 两汉:官私并行。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 选士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 官学有:太学、鸿都门学 太学建立的标志:为五经博士招收弟子 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董仲舒的三大建议以及汉武帝的对应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 2、兴太学以养士--------开设太学 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察举制制度化 魏晋南北朝:国子学。教育内容广博、性质多元。 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等级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隋唐: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弘文馆、崇文馆) 重振儒术、三教并重。 选士制度:科举制(605—1905年) 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与教育更加紧密,对破除门阀等级制度起到积极作用,社会流动更加合理。 宋元:书院盛行。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选士制度:科举制。 书院始于唐朝,兴盛于宋朝。特点是学术自由,自由讲学。教育教学于学术研究并重,二者相得益彰。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氛围。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提倡教学相长,采用师生论辩式的教学模式。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 明清: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 中国古代学校的三种性质类型: 1、官学:夏朝产生,西周开始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2、私学:兴于春秋,盛于战国,从此官私并行。 3、书院:兴于唐朝,正式形成于宋,衰于明清。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授课教师:王显刚 (四)教学过程: 一、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板书) 提问:上述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什么特点? 上述材料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是我国人口现状的第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我国人口现状还有如下特点: 1)农村人口多 据1992年我国人口统计,全国农村人口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8%,占世界农村人口的1/4强。 1980年、世界平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1%,发达国家占30%,发展中国家为70%。我国农村人口比例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据全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统计,1998年出生的婴儿中,城市街道一孩比率为89.3%,而乡镇一孩比率为48.4%9,农村的多孩率明显高于城市。因此,人口增长过快在农村更为突出。 2)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990年就超过了人亿,估计2000年达到1.28 1.2亿,占同年总人口的10.4%左右。204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相当于2025年所有发达国家同龄人口的总和。 3)人口分布不平衡 4)人口素质偏低材料一:1980年全国人口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只有4.6年,不足小学毕业程度。1990年7月,这一指标提高到6.6年,这说明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只有实践一年级文化程度。我国人口的文化结构仍然属于以低层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类型。 材料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正式公布的文盲半文盲达1.8亿之多。而这个数字是以自己申报为准,这并不表明其的人都已脱盲。国务院1998年颁的关于扫除文盲的工作条例,规定个人的脱盲标准是,农民需识1500个汉字(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城镇居民只需2000 个汉字,)能够看懂得浅显、通俗的报刊,能够记简单财目,能写简单应用文。按照这样的脱盲标准,有关部门在一些地区的农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男性成年中只有20.8%,女性成年中只有13.3%达到了脱盲标准。如果以这一调查结果推断全国,则结果是我国总人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投影片、课本插图、有关图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第一节中国的人口 【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人口(1996年底)?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1996年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我国人口总数为12.2亿,我国占【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 出什么结论。 【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过渡】人口大国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绍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识。 【学生活动】12.2亿人/960亿平方千米=120人/平方千米。这一数字大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0倍。 【板书】二、人口分布不均 观察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找到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总数,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立论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知道,危机感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我们更需要民族自豪感去解决问题。也许我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是什么让我们得到这么大的提升呢?是民族自豪感,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大炮加坦克,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超越美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中国国情社情简介

我国国情社情 1、我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 我国的主要地形有:山岭、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中国有四大盆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底的盆地。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为我国最长的、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我国的气象灾害最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低温冷冻、雪灾、冻雨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IV级(一般)III级(较重)II级(严重)I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2、我国的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3位。但是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世界排名第120位 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害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之后,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年占有量约为世界均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矿产资源: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我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 能源以地热、水能、太阳辐射能、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的地热资源很丰富,已经发现的温泉有2000多处。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有许多温泉和热泉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刚果(金)。青藏高原日照时间及辐射量均居全国之冠。 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各地每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80~22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能源资源特别丰富。地壳中地热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已发现的高温地热区看,绝大多数分布在板块构造的边缘地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有许多温泉和热泉,是地热资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其间涌现出数量众多的著名教育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古代的教育思想有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和墨家教育思想。 下面先说儒家教育思想。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历史上的各种哲学派别都曾对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重要。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年,他特别向往西周时代的政治秩序,崇拜西周时代制礼作乐的典范人物,仰慕西周时代盛极一时的礼制和文化,并在继承西周时代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建构起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这三个方面可以视为其三基德或三母德。在此之外,孔子还提出了孝、悌、忠、恕、恭、敬、诚、信、刚、直等德目,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进一步具体化。 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他在《孟子·公孙丑下》中集中阐述了他的四母德:“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种母德是与生俱来的,但他同时又强调,人们必须加强后天的自身修养,努力扩充四种母德,才能真正有所作为。“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可见后天修养是多么的重要。孟子将具

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五伦”,即: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其中前三者属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后两者则是家庭关系的放大或扩展。“五伦”中的每种社会角色都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这就是所谓的“五伦十教”。从孟子本人的观点来看,他对五种伦理关系中前后双方的要求是相互的,如“君不敬,则臣不忠”、“父不慈,则子不孝”等,但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其内容则逐渐被歪曲,成为前者对后者的单向约束,片面强调忠孝和恭顺。发展到后来,便形成了具有正统权威性的三纲伦理。 儒家的这种道德规范体系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伦理道德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 墨家的教育思想 墨子认为人的本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名翟,生卒年不可确考,活动于春秋与战国之际。墨子出身微贱,精于工技,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创立墨家学派。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上说下教”,门下弟子众多,声势很大。儒、墨两家并称为“显学”。 墨家私学是一个组织严格、纪律性极强的宗派集团。其领袖称为“巨子”,墨子是第一代巨子。巨子是精通墨家之义的圣贤,而且还是墨家之法的执行者。巨子以自己的品格、道德力量和领袖地位对墨家弟子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和震慑力。墨家弟子对巨子都绝对服从,并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墨家以求天下之利为核心内容的教义,使得墨家成员有着一种共同的信仰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境界,规范着墨家弟子的思想与行为。严格的自我磨炼,又使墨

初中生国情教育

初中生国情教育 青少年讲习所 冷集镇中心学校杨敏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资源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祖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从而树立起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学习的崇高志向。国情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人文精神、传统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在中小学生中积极开展国情教育,对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复兴中华营造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也是指某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中小学生的政治、历史、地理教学是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最基本国情、人口国情、资源和环境国情。 国情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情,爱我中华。一个国家民族认同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民族凝聚力的民族只能是一盘散沙。增强青少年的国情教育,我觉得首先应该增强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国情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切身体验,增进学生对国情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对祖国认同的情感。具体的内容标准有八项: 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的本质意义是使学生知国、爱国、报国,即在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培养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和报效祖国的意志品质,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现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遵循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综合观点分析、观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世界和祖国,进行爱国主义、国情国策教育;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生观。新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实事求是,更加注重“行为”教育,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的展示,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加富有时代特征。针对新教材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国情教育侧重的基本内容 1、进行中国近代、现代史教育了解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斗争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热爱党和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维护祖国尊严,树立国防意识。教育师范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从现实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从而了解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 2、渗透基本国情教育对学生进行维护政治环境稳定,热爱人民、国土、资源、文化、语言和优秀传统教育,使学生珍视本民族光荣历史和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鄙视和摒弃崇洋媚外的心理。 深入了解家乡实际,辩证分析本地优势和制约城乡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对自己的家乡充满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3、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展望未来的发展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展望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毫不动摇地沿着已经开辟出来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谢谢主席,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请让我先来给大家明晰几个概念国情:国情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按照一定目的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国情的教育活动国情教育的对象是全体民族成员 民族自豪感是以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为素材的民族情感 民族危机感深入剖析本民族走过的弯路理性分析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矛盾和不足基础上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摘要:我国古代教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同时期也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点,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隋唐时期逐步形成的科举制度,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制度。 关键词:古代教育发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惟一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古代教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延续了4000多年。早在尧、舜、禹时代,就有了教育的萌芽,到商代便出现了与今天大致相同的学校教育,由此开始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十分鲜明。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被完全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

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学术和教育活动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弟子三千,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到了汉朝,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为通过各种途径学有所成的士人提供作官的机会。“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大贵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人才选拔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持,寒门士子几无进仕之路,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而世族子弟又不屑学习,严重影响了当时的学校教育。 到了南北朝,世族势力日趋下降,寒门势力逐渐上升,察举制度又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其考试选士的方法受到士人的欢迎。统治者为了控制选士的权力,扩大统治基础,也不断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科举制度开始萌芽。 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国再次统一。隋朝统一中国后,即着手选士制度的改革,依察举之制选拔人才。公元606年,隋炀帝始臵进士科,标志着科举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完整版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 四辩稿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正方一辩稿 一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最新整理国情教育心得体会

最新整理国情教育心得体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正确认识把握国情,从实际国情出发,按照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建设我们的国家,做到科学发展。 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国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初步实现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从整体上说,我国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前进道路仍然存在很大困难,面临着一些制约和困扰我们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资源压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一方面是一个奇迹,靠的是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资源压力将长期存在我国,影响我国进一步发展。二是人口压力。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峰接踵而来,给社会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出现国家未富而人口老化的现象。三是三农压力。由于历史、地理等的原因,农村、农业和农民处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扶助三农改善三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四是环境压力。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压力,局部地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正确认识国情就要正确把握国情,按中国的实际国情建设我们的国家,当前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确定的治国方略和建设步骤,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

浅论中国古代教育的作用以及影响

浅论中国古代教育的作用以及影响 内容摘要: 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教育是中华民族文明延续与发展的基础,世代师生间的传道授业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保证。中华民族教育也在其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中,涌现出数量众多的着名教育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丰富多彩,流派众多,几乎每个时代的教育思想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古代的众多教育思想还是一脉相承的,从中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二、强调教育的必要性;三、主张德育和智育相结合。教育思想是客观教育史实、教育实际活动在思想与理论层次上的反映;教育思想又给予教育实际以指导和影响。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共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学习与研究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教育思想特征借鉴 正文: 中国古代教育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其间涌现出数量众多的着名教育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丰富多彩,流派众多,几乎每个时代的教育思想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还是一脉相承的,从中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 古人十分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如孔子把教育作为治理好国家的三大条件之一。有一次孔子到魏国去,他的学生冉有替他驾车。孔子说:“好稠密的人口!”冉有道:“人口已经众多了,再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再问:“如果已经富裕了,又该怎么半呢?”孔子继续回答:“教育他们。"孔子把“庶”(人口)、“富”(财富)“教”(教育)当成治国、立国的三个要素。人口是最基本的,没有人就谈不上治国与立国。但人既有口要消费,又有手能生产,所以第二步就要发挥人手的作用,使他们富裕起来,以满足人的消费需要。有了物质生活的基础,最后才能发展教育。把文化教育建设好了,一个国家才算治理好了。也就是说,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除了使人口增加、百姓富足之外,还要加强对人民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强盛。可见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在《为政》里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用行政命令来诱导百姓,用刑法来约束百姓,老百姓只是勉强克制自己避免犯罪,而不知犯罪是可耻的事情;用道德来教育百姓,以礼教来约束百姓,老百姓不但有廉耻,而且人心归服。这段话说明孔子认识到教育不但和政治、法律一样,是一种重要的统治手段,而且还能起到政治、法律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为教育可以感化人们,征服人心,既能使百姓守规矩,又能使百姓形成“羞耻之心”,即形成“道德信念”的力量,这样就可以使社会安定发展下去。 不仅孔子看到教育是一个社会安定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孟子也十分强调教育在社会政治中的作用,明确提出“善政”不如“善教”的教育观点。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认为,好的政治靠的是法度,是用刑罚约束百姓,使之畏惧国君,不敢违背;而好的教化靠的是德行,是用仁德去感化百姓,使之爱戴国君,由衷向善。好的政治得到的只是百姓的财物,而好的教化得到的则是百姓的人心。所以,作为统治者,应该把“善教”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因为从历朝历代来看,不论哪个国家,不论哪个国君,只有“得民心者得天下”。 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礼”和“德治”思想,强调“礼治”。他认为教育是实现“礼治”的重要手段,能起到“固国齐民”的社会作用。他说:“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教诲之,

国情教育方案

小学阶段不仅是进行基础文明教育的最佳期,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期。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爱国英雄的成长,往往从小就在心中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如苏联女英雄卓娅的爱国精神就是从小时候阅读《丹娘传略》开始起蒙的;我国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也是在少年时期就接受了母亲“精忠报国”的教育,成为民族英雄的。因此,我们只有从小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才能让下一代真正在他们生长的这块土地上扎根,成为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在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应处理好“四个关系”,这样就会使我们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处理好育集中和经常性教育的关系。为了达到目的,形成声势,在一定时期内,集中进行国情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国庆节前后)。但光集中一段时间的教育并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还要靠平时经常性的系统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二是处理好国情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关系。曾经一度时间,学校普遍狠抓行为规范的实施,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那么在加强学生国情教育的情况下,行为规范教育应处于什么位置呢?有些同志认为既然国情教育作为重点和中心,行为规范教育只能暂放一放了。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一方面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其自身规律,它要靠长期持久的训练才能实现,如果因为进行国情教育就放一放,那么可能又因为要进行新的教育又放一放,这样以来,

行为教育就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况;再说,国情教育也非一朝一夕之突击任务,而是长期持久的教育任务,这样以来,行为规范的实施不是落空了吗?另一方面,国情教育归根到底要落实于行动,而养成基础文明正是爱祖国的具体行动之一。 三是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情教育的内容是严肃的,观点必须正确、鲜明。然而,内容严肃并不等于板起面孔说教,那样,即使观点正确,学生也不容易接受。必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接触社会,参加实践,把系统的灌输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诸如办板报要图文并茂,主题班会要构思独特,设计新颖等。四是处理好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国情教育是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和集体活动进行的,这是必要的、有效的组织形式。但不应忽视个别教育,因为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不尽相同,同样的教育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所起的作用有差异。为此,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思想实际,使教育活动有的放矢,活动后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反映,并根据不同的反映进行深入研究,或家访,或个别谈话,或布置任务,或进行表扬、批评,把个别教育和整体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以来,国情教育就能做到入耳入脑,深入人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中国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利用中国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中国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申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1、进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代开始,到公元18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2、进行光荣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到近代,由于闭关自守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出路何在?百年以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再接再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过去搞革命是依靠了党的领导,现在的改革开放,同样也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光荣革命传统的 教育,特别是要向学生进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3、进行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我们要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光明前途;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奔向小康。 4、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

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真正的教育

华林耕夫 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志愿者,素食主义与环保志愿者,伏羲教育行者,未来耕心园华林文昌家塾学堂(义学)的创办者、义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古中医养生保健、原始点医学疗法及太极拳、八段锦、莲花生动功的爱好者。 加博友关注他 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真正的教育 ——徐健顺 徐健顺,满族,1969年出生于青岛。著名吟诵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调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1991年入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师从裴斐先生治唐宋文学。2003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李岩教授治朝鲜文学。2006年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师从赵敏俐教授治中国古代诗歌。其主攻方向为音乐文学、比较文学、朝鲜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讲授文学理论、中国文学史、通俗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诗文吟诵等课程,并长期在中央民族大学和首师大每周举办“徐张国学讲座”,邀请杰出国学学者主讲。著作有《名家状元八股文》、《命名——中国姓名文化的奥妙》、《声音的意义》、《徐健顺吟诵文集》、《吟诵教程》、《我爱吟诵》(合著)等。论文数十篇,发表于《东疆学刊》、《延边大学学报》、《文学前沿》等刊物。录有《徐健顺吟诵专辑》、《学唱传统吟诵》、《吟诵之美讲座》、《吟诵理论与方法》等吟诵录音与录像。 正文: 今日蒙周坚老师拨冗为余导游柏林,如数家珍,尤至派加蒙博物馆,耳闻纵横辟阖之希腊两河文明,目接宏伟曼妙之建筑雕塑陶器,直如身在远古天国,迷恋不忍,而周老师则感国内博物馆教育之羸弱,民族文化启蒙之缺失,叹息良久。于是共论中国人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中国历史,更不知其不知,而妄自菲薄,常令西人亦为之瞠目。我一辈人上不能引民族未来之路,下不能安传统断绝之状,唯可做一有为者,似考古学家,发掘真相,洗清污垢,复原神采,以奉后人。联想近日讲学,同道多询古代私塾事,因思撰文略述中国古代教育。 然而今日受教于周老师之大心得,尚不为古代史,而为做人之谦恭、不坚硬。唯知我之可能错,而有聆人之可能,而为己留一生路。 余自推广吟诵以来,姿态多锐进,做事多坚决,此为狂狷,非君子者。赵师多诲,余尚未能。五四之失,其因亦在急切。周老师长余一岁,而谓渐知天命。师友亦多有劝余慢行者。此余心慕之事也。然余读书之少,为学之利,此非能立变者。唯日三省,多反思之。今日为文,亦为急文,各位师友不可做定论看。 余不敢论今日教育何去何从,唯谈古代教育;亦不敢论古代教育,而云我所理解的古代教育。此意非定如此,而仅为余翻检旧书、拜访耆老而个人构拟者。故盼诸君指点不足、纠正偏颇,或补充见识、发表新论,共同接近传统真相,则幸甚至哉! 又,此为漫谈,不引文献考证。拜访近千耆老、翻检上万文献所得之详情,请待朱立侠君大作。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一

学生国情教育材料

孟寨中学学生国情教育材料(一) 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先给大家读一篇短文: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还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迟毓凯[背景资料]5年前,株洲老师尹健庭因“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的言论失去了工作。昨日,记者采访了已返回株洲并重执教鞭的尹健庭,他坦言,自己当时在表达方式上过于露骨,但这也不是自己的本意尹老师为自己当初的言论道了歉,恭喜一位有着不错的思想的老师又可以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有人认为,这体现了我们社会中“社会宽容”正在逐步增长,“尹健庭原来确实说过不当的言论,为人师表,这些言论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时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就应该有海纳百川,有容为大的胸怀,我们应当对这些错误表示谅解,并帮助犯错的人改正。” 其实,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尹老师到底犯没犯错,犯的究竟是什么错?无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尹老师当初的“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是一句大实话,是社会上大多数的群体所身体力行着的行为理念;这也是一句尹老师的心理话,他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向学生说了。但尹老师却因此酿成错误,为此五年多的时间不能执掌教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问题在哪里?难道老师不能向学生说实话,说自己的真心话么? 尹老师的事件所体现出的其实是教师的职业角色与生活中真诚的人际交流之间的矛盾。具体说来,在我国的教师职业角色中,老师其实是不能说实话,说自己的真心话的,要说的是符合社会规范的“标准话”。换言之,优秀的老师也必须是一个“合格或者出色的骗子”,我们不能说对某位学生的喜欢,我们只能说对着5、60人的班级一碗水端平;我们不能说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我们只能说身处的和谐社会;我们不能说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我们只能说“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不能告诉我们的真心话,只能向孩子宣传符合社会价值观的理念,“教师对学生的欺骗”也是一种必须,这其实更是对教师的一种折磨。 尹老师认了错,重新执掌了教鞭,这对他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也因此失去了一位敢说真话的教师。迟老师谈了他的意见,我们尊重他的意见,同时感觉到,一个老师(尤其是政治老师)不能仅仅教育学生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而读书,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大实话,能够挣大钱娶美女,恐怕是每个男士的梦想。还应该教育学生把个人的人生道路和我们的祖国联系起来,教育他了解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祖国,让他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承受的屈辱和苦难,让他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正在这里一次伟大的民族复兴。 国情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情,爱我中华。一个国家民族认同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凝聚力

国情教育知识

法律与国情教育知识点 1、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解决主要矛盾的途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发展战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重要保证。 6、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①通过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来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②通过各级人民代表的选举,和全国人民代表的选举。③各级人民代表,广泛采纳人民群众意见,通过各极人大实现作主的权力。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 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8、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9、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 很不平衡的小康。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1、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①培养自主探究的学 习能力;②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③敢于质疑,善于质疑;④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⑤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⑥培养动手能力,勤于实践; 12、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正确认识挫折,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采取恰 当的解决办法;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④学会自我疏导。 13、网络的正面作用: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 通、休闲娱乐等; 网络的负面作用: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症、诱惑欺诈。 14、青少年怎么样正确利用网络:①以健康的心态把 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②在网络交往中,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③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别人,提升自身的价值;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⑤遵守道德和法律。 15、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 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16、法律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二是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7、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①应自觉树立法律意 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②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8、保护未成年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 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四大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20、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密不 可分的;②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22、消费者维权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 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3、政府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①体现了 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24、我国为什么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我国的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5、在依法治国的建设中我们中学生怎么做:我们应 该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懂法;同时也应维护自身的法律权益不受侵害。 26、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 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机关;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构,其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其监督和审查。 27、农民工走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说明了什么:①我 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他们要代表广大农民工来行使管理国家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③是人大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 现。 28、农民工代表将行使哪些法定权力:①提出议案和 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意见;②参加各项选举和决定人选;③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对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罢免案;④对提交表决的议案自由地作出选择。 29、竞争与合作的关系:①竞争和合作是辩证统一 的。②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③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的。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是一潭死水。④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