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超越文本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c14442622.html,

基于文本,超越文本

作者:陈道龙

来源:《江西教育B》2015年第04期

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的《最大的麦穗》是一节精彩的课,其中一段师生的教学对话尤其值得回味。

【片段】

师:读了几遍课文后,你们基本上明白了文章所讲的道理。如果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最大的麦穗》一文,譬如“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什么独到之处,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等,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次与课文对话,你们肯定会有更多“美丽”的收获。

生:孙老师,我认为苏格拉底的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课文中写了他的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从“随手扔掉”可见他的弟子不够爱惜粮食,从而也可以说明苏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处。

师:你敢于向权威挑战,精神可嘉!掌声鼓励!

生:我认为文中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是自相矛盾的,“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所谓“最大的麦穗”,一定是有比较而产生的,“只许进,不许退”就导致弟

子们没有办法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那么,这个“最大的麦穗”是没有办法找到的,所以这种提法的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生:从中也能看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有些太听话了,不敢怀疑老师,盲目行动,最后落得两手空空。

师:这些问题我课前也没有想到。你们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有自己的见解,的确了不起。

【赏析】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提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在学生的眼中,课本是神圣的、无可挑剔的,小学生将课文看成“金科玉律”。孙老师的课堂打破了这种陈规。当第一个学生对权威苏格拉底的教学提出了质疑时,孙老师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充分肯定了这名学生的见解,并且让其他学生鼓掌表扬。正是由于受孙老师态度的影响,接着才会出现学生对课文的其他质疑。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总是利用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化的情感去推断、感受文本。当然,有几个学生的结论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他们能超越文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这是难能可贵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需要、价值观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产生带有主观色彩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往往会超越文本,充满创造的色彩。孙老师的这一教学细节告诉我们,引导阅读就是要让学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