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考试要点整理——第一章

导游基础考试要点整理——第一章
导游基础考试要点整理——第一章

第一章中国历史概述

第一节中国发展简史

(一)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遗址

(二)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文化遗址

(三)三皇五帝

+ 女娲三皇

伏羲

+ 炎帝、黄帝、尧、舜五帝

伏羲、女娲均是“人首蛇身”,结为夫妻繁衍后代,这是“龙的传人”的源头。

炎帝、黄帝部落是后来华夏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后代被称为炎黄子孙。尧舜禹的时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他们通过“禅让”的方式担任首领。

(四)思想文化

◆ 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 儒家学派在两宋时期形成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颐、程颢,南宋的朱熹是

其集大成者;

◆ 理学在明代又成为“心学”,代表人物有王阳明; ◆ 明清时期的学术思想具有民主色彩的新特征,代表人物有明末的李贽、清初的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等,

重要著作分别为《焚书》、《明夷待访录》、《日知录》、《船山遗书》。 ◆ 清代的龚自珍、魏源也是具有一定先进思想的学者;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新文化代表人

物有胡适、鲁迅。

(五)中国古代主要史学成就

(六)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丛书

(七)中国古代重要对外交往

(八)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文化遗址)

◆父系氏族时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商代酿酒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普遍推广

◆西汉出现耦耕法,还使用耧车播种

(九)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历法成就

◆我国最早的历法——夏历;

◆世界上关于日食最早的记录——见于殷墟甲骨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

——《诗经》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春秋测定冬至、夏至,战国确定二十四节气;

◆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保存于《春秋》;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家著作—战国,《甘石星经》;

◆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浑天仪;

◆唐代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元代的郭守敬编写《授时历》与现行历法相同,算出年365.2425天,与地球公转周期相

差无几

(十)中国古代主要的医学成就

(十一)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西汉《周髀算经》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东汉《九章算术》负数、分数、联列一次方程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100年。

(八)中国古代的著名建筑工程及其他建筑成就◆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开掘邗沟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建都江堰

◆春秋战国时期,韩国郑国修建郑国渠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公输班(鲁班)

◆秦代秦始皇万里长城首连秦、赵、燕长城,为万里长城之始;

◆汉武帝修筑六辅渠、白渠,开凿龙首渠,发命令“井渠”法,即今天新疆的“坎儿井”

◆隋朝南北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涿郡——余杭)

◆隋朝李春安济桥世界现存最早敞肩石拱桥;

◆唐代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墙建筑

◆北宋李诫《营造法式》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元代大都被马克·波罗称为“繁盛之都”

(十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纸,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印刷术:

(1)《金刚经》卷于唐代868年,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于北宋年间,由毕昇发明

◆火药

(1)五代十国用作火器

(2)北宋时首次用于军事

◆指南针

发明于宋代,首次用于航海

(十三)封建王朝的盛世之治

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唐贞观之治;唐开元盛世;清康雍乾盛世

(十四)重大历史事件或制度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和刑、井田制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鲁国“初税亩”标志着奴隶制开始瓦解

◆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东汉——西域都护府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了夷州

◆西晋——八王之乱

◆东晋——淝水之战(前秦王苻坚——谢石、谢玄)

◆隋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

◆北宋赵匡胤——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

◆北宋——澶渊之盟

◆明成祖——靖难之役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设立台湾府

◆清末的洋务运动“求强”、“求富”,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建立新式的海军和陆军等,来稳定封建统治。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

◆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与1898年进行变法“维新”,历时103天,“百

日维新”很快失败。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全国兴办新学。

(十五)文学作品

◆屈原是以楚辞著称的诗人

◆西汉流行赋和乐府诗。赋——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行》

◆传奇是小说的前身,在唐代极盛。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散文——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

◆元代散曲和杂剧成就最高。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清代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

◆郭沫若《屈原》

◆茅盾《子夜》、《林家铺子》

◆巴金《家》《春》《秋》

◆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曹禺《日出》《雷雨》

(十六)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

◆商代青铜器冶铸业,是手工业中工艺最高的部门。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

最大的青铜器。

◆周代手工业分工更细,号称“百工”。

◆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上的使用和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宋末元初,黄道婆改进了棉纺工具和棉纺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十七)中国古代农民起义

◆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西汉后期,王莽夺权称帝,改国号为“新”,实行“改制”,引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

“新”灭亡;

◆东汉后期,黄巾军大起义,东汉灭亡;

◆唐代末年,王仙芝、黄巢领导了农民大起义;

◆元末,红巾军大起义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攻占北京,明王朝灭亡;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起义,它建立了政权,提出了鲜

明的反封建纲领,坚持斗争14年;

◆甲午战争候,中华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十八)政权更替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后他儿子启继

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公元前17世纪,桀作为夏朝最后一个王,被商汤起兵灭亡;

◆公元前11世纪,纣王被周武王所灭,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到洛邑,历史上称为“东

周”;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全国统一;

◆公元前209年,秦朝在刘邦攻占关中候灭亡;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

◆曹丕于公元220年废黜了汉献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建都成都;229年孙权称帝,建都建邺。

◆265年,司马炎废掉魏帝,建立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晋朝,史称“东晋”;

◆420年,刘裕建立宋,到580年,南方先后经历萧道成建立的齐、萧衍建立的梁、陈霸

先建立的陈;386年,拓拔部建立北魏,后分为东魏和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

◆907年,朱温废唐朝皇帝自立,建立后梁,随后相继出现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

个朝代;

◆1127年金军攻陷东京,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即皇帝位,国号明。

◆1911年10月10日,跟同盟会有联系的文学社和共进会领导的武昌起义爆发,推动了全

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脱离清廷独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宣告结束,这也是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封建社会的。

(十九)中国古代艺术成就

◆秦始皇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

◆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传世;

◆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钱的云冈石窟以及迁都洛阳以后的龙门石窟。

◆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山水画;吴道子人称“吴带当风”,有

画圣;阎立本《步辇图》是代表作;

◆莫高窟的唐代壁画和塑像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书法卓有成就,被称为“宋

四家”;宋徽宗赵佶创“瘦金体”;米芾、米友仁创“米家山水”。

◆京剧形成于清代乾隆末年四大徽班和湖北汉调进京后,程长庚为开山祖师,谭鑫培为一

代宗师;

◆明代书法艺术有“吴门三家”(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和董其昌;绘画有“吴派”即

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清代绘画以郑板桥最为著名

◆1905年,我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问世。

第二节中国历史常识

(一)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

①谥号: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属表扬的:文、武、景、烈、昭、穆、英、成、康;

贬义:炀、厉、灵、幽;

同情:哀、怀、愍、悼;

谥号不单独使用,或为全称的组成部分,或与庙号结合。如“周贞定王”、“周威烈王”等。

②庙号: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称号。汉代后“帝”字也与谥号结合成为庙号。如“汉文帝”、“晋武帝”等。

③尊号: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有时也称“徽号“。

④全称:庙号+尊号+谥号

⑤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建元”。

⑥陵号:封建帝王陵寝的名号。

(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1、王、天子---奴隶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2、皇帝

3、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皇后(皇帝的正妻)、嫔妃(皇帝的诸妾,统称嫔妃,有美人,贵人、才人、昭仪、婕妤、贵妃、贵嫔等称号。)

4、皇太子(皇帝的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皇太孙

5、公主、驸马(皇帝的女婿:驸马,清朝称额附)

6、皇帝的姊妹:长公主;姑母:大长公主(汉代)

(三)国号名称的主要来由

1、根据原来的部族名定国名(商、周、秦)

2、根据发迹地定国名(汉)

3、根据封爵定国名(魏、晋、隋、唐)

4、根据吉祥文义定国名(元)

5、以建立者的姓氏定国名(陈)

6、以社会上的流行口号定国名(明)

7、按同音通假定国名(清)

8、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国名(蜀、吴)

(四)天干地支与年、月、日、辰的记录方法:

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生肖(十二属相),起源于战国,东汉有明确记载。

2、年:

(1)含义:庄稼收获一次;地球绕太阳公转运行一周,365.25日为一个太阳年

(2)记年方法:①干支纪年法,②帝号纪年法,如“成王三年”“平王元年”等③皇帝年号纪年法

2、月:

(1)含义:月亮绕地球与太阳一个“合朔”的周期为29.53天叫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13个月。

(2)古代纪月方法也用干支(地支):如夏历:正月为地支寅月,则二月为卯,十一月为子,腊月则为丑月,闰月不设干支,每月分上中下三旬,10天为一旬。

古代始日为朔,十五为望,末日为晦,初八或初七为上弦,二十二或二十三为下弦。

3、日:

(1)含义:一昼夜为一日

(2)纪日方法:商代就实行干支纪日法,两个月共59天,所以用干支纪日可以依次下推,如正月初一是甲子,三月初一就是亥。

4、辰:地支纪辰法,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

(五)科举制度:

1、童试:考中者称“秀才'

2、乡试:省城,“秋闱”,三年一次,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解元”

3、会试:京城,“春闱”,乡试次年,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会元”

4、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六)中国古代的避讳常识:

1、避讳:定义不直接称呼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或尊长名字相同的字,用改字或缺笔的方法回避。国讳:避君主之讳。(也叫公讳);家讳:避尊长之讳。(也叫私讳)

2、避讳的方法:①改字:如秀才——茂才;观世音——观音;玄——元;玄武门——神武门;恒山——常山;邦——国②缺笔:如世——卅;清代玄写作(无最后"、")。

(七)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1、姓:中国早期是一个氏族的号,如姬(黄帝、周族)、姜(炎帝)、子(商族)、(商族)、风(太)、嬴(少);平民和奴隶无姓。

2、氏:姓的分支

子姓——华、向、乐、鱼

姬姓——孟、季、孙、游

姜姓——申、吕、许、纪、崔、马

氏的来源:

(1)封地名——蔡、蒋、霍

(2)所居地——西门、南郭

(3)以官职为氏——司马、乐正

(4)祖先的字或谥号——孔丘的孔

战国以后,以氏为姓,氏姓混同,汉代通称为姓。

3、名与字

名:出生三月以后由父亲命名

字:男20岁成人礼、女15许嫁礼时取字。

男子的字前加伯、仲、叔、季,表排行;字后加父或甫表性别;

名与字意义上有联系,如:①相近,屈平字原、端木赐字子贡;②相反,曾点字皙;③其他联系,孔丘字仲尼。

4、号:可以自取,字数较自由。盛于唐宋及其以后。例如:陆游号“放翁”,丘处机号“长春子”,李白号“青莲居士”、陶潜号“五柳先生”、辛弃疾号“稼轩”、王安石号“半山”、黄庭坚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一)旅游的概念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里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一是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行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行者(traveler)。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如某人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一种旅行,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目的。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 旅游活动是由旅行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 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

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人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行活动。 3.暂时性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非移民性和就业性 旅游活动是人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因此,人们移居他乡的旅行活动与人们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的旅行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工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 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人们通常概括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从旅游活动类型来看,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拓展的类型可概括为“商、养、学、闲、情、奇”。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类型的旅游活动;“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类旅游活动;“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和冬令营等类型的旅游活动;“闲”是指休闲度假旅游,包括乡村休假、海滨休假、山林休假、城市休假等类型的旅游活动;“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民族泛指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或行为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狭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等。广义的民族概念认为,民族一词的含义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现代发展的民族概念主要指文化的概念,而淡化了语盲、历史、宗教的问题。比如同一个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可以有不同历史渊源;相反,不同的民族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以在后期融合成新的民族。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一、中国的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确定的民族有56个,即: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枯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汉族人口比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民族的总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8.49%,故称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一)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聚居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人居住。人口分布呈现出了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东北平原。其他少数民族虽然所占的人口比例很小,但分布的地区却很广,呈“C”字形分布在从东北、内蒙古到华北、西北、西南的广大边疆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与文字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除汉、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共有l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字分为非拼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大类。前者包括汉字、音节文字(如彝文);后者可按字母形式和来源分为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阿拉伯字母体系(老维文、老哈萨克文)、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朝鲜文字母体系、拉丁文字母体系和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二、中国的民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比如我国56个民族在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统称为中国各民族的民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华北地区 第一节北京市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 A”,错误的标注“ B”) 1 ?在地理上,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山西省环绕。() 2 .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0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人口当中,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 4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场,几乎所有北京的国内国际航班均在北 京首都国际机场停靠和起飞,其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 5 .北京远古的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蓝谋人”时期。()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北京有着()余年的建城史。 A. 6000 B.5000 C.4000 D.3000 2 .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 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 A.大亚湾 B.浅水湾 C.北京弯 D.北京岙 3 ?“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这段话 是在描绘我国的哪座城市?() A.天津 B.北京 C.重庆 D. 上海 4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 A.蓟 B.燕京 C.幽州 D.大都 5 .北京有国家级高速公路()条。 A. 12 B. 10 C, 8 D. 6 6 .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的地方 性民俗,最具特色的是()、胡同和市肆庙会。 A.弄堂 B.四合院 C.徽派建筑 D.干栏式建筑 7 .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墓葬。 A.东胡林人 B.门头沟人 C.契丹人 D.清水畔人 &北京的快板书由()演变而成。 A.相声 B.数来宝 C.绕口令 D.京剧 9 .北京是“博物馆之都”,注册博物馆多达151座,()为世界最大博物馆。 A.故宫博物 B.中国军事博物馆 C.中国革命博物馆 D.国家博物馆 10. 北京是世界第()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 A.八 B. — C.三 D.五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 .北京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和海子水库。 A .清水潭水库 B.密云水库C.十三陵水库D.官厅水库 E.怀柔水库 2 .北京的评剧,习称()。 A.京剧 B.蹦蹦戏 C.落子戏 D.北京梆子 E.京韵大鼓 3 .有北京琴书,前身是清代流行于河北安次县一带及北京郊区农村中的五音大鼓,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烹饪-导游基础知识重点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烹饪|导游基础知识重点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烹饪 1.世界三大烹饪流派的代表: 中国烹饪(东方烹饪流派的代表); 法国烹饪(西方烹饪流派的代表); 土耳其烹饪(阿拉伯烹饪流派的代表); 2.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菜系: A.四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 B.八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 C.十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北京(京),上海(沪); D.十二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北京(京),上海(沪),河南(豫),陕西(陕.秦); 3.从原料性质划分: 1)素菜:宫廷素菜,寺院素菜,民间素菜. 2)荤菜; 4.从功用划分: 普通菜和保健医疗菜; 5.从生产者主体划分: 市肆菜,食堂菜和家庭菜; 6.从时代划分: 1)仿古菜:仿宫廷菜,仿官府菜(孔府菜,谭家菜等),仿唐菜,仿宋菜,仿 2)现代菜; 7.地方菜系的分支: 1)山东菜:(分支):济南菜,胶东菜,孔府菜; 2)湖南菜:(分支):湘江流域菜(以长沙,湘潭,衡阳为中心),洞庭湖区菜(以常德,岳阳,益阳为中心),湘西山区菜(以吉首,怀化,大庸为中心); 3)四川菜:(分支):成都菜(上河帮),重庆菜(下河帮),自贡菜(小河帮);

4)江苏菜:(分支):淮扬菜(扬州,淮安),江宁菜(镇江,南京),苏锡菜(苏州,无锡),徐海菜(徐州,连云港); 5)广东菜: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 6)浙江菜:杭州菜,宁波菜,绍兴菜; 7)福建菜:福州菜,闽南菜(以厦门,泉州为中心),闽西菜(客家话区); 8)安徽菜:皖南菜,沿江菜,淮北菜; 9)北京菜; 10)上海菜; 11)西北菜:陕西菜(代表),甘肃菜,青海菜,宁夏菜,新疆菜... 12)东北菜:辽宁菜,吉林菜,黑龙工菜; 8.国大菜系选料,技法,味型特点比较. 1)山东菜:选料特点:注重以当地特产为条件选料; 技法特点:精于制汤和以汤调味.烹调法以爆,炒,扒,熘最为突出. 味型特点:味型以咸鲜为主而善于用葱香调味. 2)四川菜:选料特点:取料广泛; 技法特点:技法中以小炒,小煎,小烧,小烽糙,干烧,干煸见长. 味型特点:味型丰富,百菜百味,以麻辣,鱼香,怪味等擅长. 3)江苏菜:选料特点:取料不拘一格而物尽其用,重鲜活; 技法特点:特别讲究刀工,火工和造型,擅长炖,焖,煨,焐. 味型特点:调味重清爽鲜淡平和(徐海以咸鲜为主). 4)广东菜:选料特点:取料广博奇杂而重 技法特点:烹调方法多而善于变化,长于炒泡,清蒸,煲,尤其独擅局,屈,炊炒等.味型特点:调味香清脆鲜爽嫩滑而突出原味. 9.其他菜系味型特点比较: 浙江菜:口味重鲜嫩清脆; 福建菜:口味福州偏酸甜,闽南多香辣; 湖南菜:口味重辣酸香软脆; 安徽菜:口味以咸鲜香为主; 北京菜:口味以北方浓郁酥烂为主,兼肯南方讲求的嫩脆清鲜; 上海菜:口感以清淡为主,讲求嫩脆酥烂;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

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 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四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 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中国主要科技发明的相关知识。 掌握: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 一、远古时期 二、夏商周时期 三、秦汉时期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五代时期 六、宋辽金元时期 七、明清时期 八、近代史 一、远古时期 1.人类起源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考古发现,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110万年的蓝田人等都是早期中国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经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已经学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的墓葬遗存说明了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意识。 一、远古时期 2.母系氏族文化遗存 距今约7000~5000年,人类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彩陶文化”。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一、远古时期 3.父系氏族文化遗存 距今约5000~4000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辽宁的红山文化为代表。

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发现 原始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文化 一、远古时期 4.古代传说 有巣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和伏羲“蛇首人身”,“龙的传人”的源头。伏羲氏画八卦、刻文字。神农氏教人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炎帝、黄帝战蚩尤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指从黄帝时代开始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尧、舜、禹是继炎帝、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他们都是通过“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选的方式)担任首领的。 二、夏商周时期 1.夏朝——奴隶制确立 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奴隶社会从此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导游基础知识—全国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ofTourGuide 课程编码:课程代码:0912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2学分,52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山东景点》两个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山东17地市主要的旅游景点等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导游基础第一章及答案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日本和美国既是香港的两个最大客源市场,也是中国大陆的两个最大客源国。 ()2、波动性是旅游业的特点之一。 ()3、我国是世界旅游组织的第106个正式成员。 ()4、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5、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纳税和社会消费部分后所余下的收入。()6、度假保健型旅游者对价格不大敏感,但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较高。 ()7、从产业性质来看,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性产业。 ()8、世界旅游组织每年都为世界旅游日提供一个以上的口号。 ()9、我国的旅游组织大体上可以分为行政、行业和学术三种类型。 ()10、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官员不纳入国内游客的范围。 二、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中,是处于旅游活动的中心地位() A、旅游主体 B、旅游客体 C、旅游媒介 D、旅行社 2、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指()。 A、旅游者 B、旅游吸引地 C、旅游服务 D、旅游设施 3、()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500多人包租火车从来斯特到洛勃罗赫参加禁酒大会,于是 后人便以这次活动作为近代旅游和旅游业开端的标志。 A、1840 B、1841 C、1842 D、1843 4、世界旅游组织是目前世界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旅游组织。中国于()年加 入世界旅游组织。 A、1983 B、1984 C、1985 D、1986 5、我国入境游客的主体是()。 A、港澳台游客 B、外国人 C、海外华桥 D、外国人和海外华侨 6、旅游业正式被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在()年。 A、1978 B、1986 C、1987 D、1994 7、()开创了中国人自办旅行社的先河。 A、上海商业银行旅行部 B、上海商业银行旅行社 C、中国旅行部 D、中国旅行社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练习题.docx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旅游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所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一 种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 2、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 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半年的活动。() 3、依据地理范围作为旅游活动种类划分的标准,一般可将旅游分为国际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 () 4、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成立于1949 年,总部设在旧金山。() 二、单选题 1.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旅游活动的是()。 A. 出外度假 B. 出外打工 C. 出外经商 D. 出外开会 2.下列人们出外的活动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这反映出旅游资源具有()的特点。 3.下列人们出外的活动中,属于旅游范畴的是()。 4.旅游活动的客体指的是()。 5.对旅游者来说,旅游六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 6.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情”指的是()。 7.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养”指的是()。 8.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奇”指的是()。 9.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一直居首位的是()。 10.在我国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市场中,多年来位居前四位的国家是()。 A. 韩国、俄罗斯、美国、英国 B. 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 C.韩国、日本、美国、英国 D.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年3 月3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每年的()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月 19 日月 27 日月 19 日月 27 日

12.中国旅游日确定为那一天是因为()。 A. 徐霞客诞生于这一天 B. 徐霞客开始旅行于这一天 C. 《徐霞客游记》开篇于这一天 D. 徐霞客去世去这一天 三、多选题 1.下列地方中,属于人们的“惯常环境”的有()。 A. 居住地附近的地方 B. 第二住房所在的地方 C. 工作单位所在的地方 D.下放外地锻炼的地方 E. 到邻省学习的地方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有()。 A. 异地性 B. 差异性 C.暂时性 D.非移民性 E. 非就业性 3.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A. 旅游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高 B. 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季节性 C. 旅游活动的开展具体普及性 D.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地理集中性 E. 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能动性 4.人们实现消遣性旅游需求应具备的个人条件包括()。 A. 拥有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B. 拥有足够的旅游动机 C.受过高等教育 D.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 E. 具备相应的心里素质 5.旅游同旅行的主要区别有()。 A. 在时间上旅游发生在旅行之后 B. 在空间上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 C.在目的上旅游不得在访问地谋取报酬 D. 在出行方式上旅游的主体要乘坐交通工具 E.在目的地停留时间上旅游不得超过12 个月 6. 旅游活动中新六要素中的“养”包括的旅游类别有()。 A. 养生旅游 B. 生态旅游 C.疗养旅游 D.观光旅游 E. 体育健身旅游 7. 旅游活动中新六要素中的“学”包括的旅游类别有()。 A. 休学旅游 B. 科考旅游 C.留学旅游 . D. 宗教朝圣旅游 E. 拓展训练 8.旅游业是一个凭借()来招徕和接待游客的行业。 A. 旅游环境 B. 旅游政策 C.旅游资源 D.旅游设施 E. 旅游法规 9.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旅游市场是由()构成的。 A. 市场主体 B. 市场结构 C.市场客体 D.市场范围 E. 市场中介 10.下列旅游中介中,属于无形媒介的有()。 A. 旅游价格 B. 旅游竞争 C.旅游服务中心 D.旅游咨询台 E. 旅游信息 11.下列每题市场构成要素中,属于旅游市场中介的有()。 A. 旅游价格 B. 旅游竞争 C.旅游网站 D.旅游组织 E. 旅游信息 12.我国入境旅游中的外国人市场主要集中在()地区。 A. 大洋洲 B. 东北亚 C.东南亚 D.西欧 E. 南亚 13.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有()。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最新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辅导:黑龙江省基本概况

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辅导:黑龙江省基本概 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的省份。因境内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省会驻地哈尔滨市。哈尔滨有代表世界多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近百处,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 【地理环境】 黑龙江省的北部和东部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与俄罗斯为界,北至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东至抚远县东北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和吉林省相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 黑龙江省地形的自然特点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逶迤起伏的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整个地形特征可以概括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58%,海拔多为300—1000米。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主要由张广才岭、完达山、老爷岭等山区构成。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台地海拔高度为200一35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4%;平原海拔高度为50~20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8%。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主要湖泊 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五大连池等。山地、平原、河流、

湖泊交叉分布,是黑龙江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面积的平原——东北平原的一部分。省内点是位于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海拔1690米的大秃顶子山。 【气候特征】 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为中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标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全省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低温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易涝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地域性差异大。 全省年平均气温为一5℃~5℃,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无霜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南部和东部为140一150天。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由于冬季低温,江河湖所形成的结冰厚度一般为0.8—1.5米,因此,冬季江河湖冰面上行人、车马来往犹如坦途,载重汽车也通行无阻。漠河曾出现过-52.3aC的极端低温记录(1969年2月3日)。 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黑龙江省大气降水主要来源是夏季东南季风所带来的暖湿空气。全省年降水量多介于400~650毫米,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全省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各月,雨量丰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在中高纬度大陆气团控制下,空气干燥,降水稀少,而且全为降雪,占全年

2020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北京-重点知识归纳

北京 11.熟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本概况。 12.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3.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资源;熟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14.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15.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食特点、主要美食和风物特产。 [地理气候] 1.国家中心城市,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 2.曾用名:燕京,大都,京师,北平,顺天府 3.16个市辖区 [交通资源] 4.8条国家级高速公路:G1-7+G45 5.9条国内铁路:承包九通桂原哈+北上广 6.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全球规模最大,旅客吞吐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7.矿产资源:67种矿种,44种列入国家储量表 8.动物区系:蒙新区东部草原,长白山地,松辽平原,东洋界季风区,长江南北。所以北京的动物区系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动物区系特征。 9.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水系 10.大型水库:密云、怀柔、官厅、海子水库 历史沿革] 11.北京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北京猿人” 1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世界同一阶段,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是公认的人类发祥地之一 13.新石器时代代表性文化遗址:“东胡林人”墓葬 14.帝都历史:燕辽金元明清。其中,燕(蓟城)、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 文化艺术] 15.京味文学: 老舍——《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刘绍棠——《春草》《中秋》《地火》《蒲柳人家》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

一、常见地貌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地貌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深层侵入岩,岩性坚硬,岩体造型丰富。一般来说,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名山常有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的特点。花岗岩易发生球状风化,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或浑圆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态。 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有山东泰山、崂山,安徽黄山、九华山,陕西华山,江西三清山,浙江普陀山,福建鼓浪屿等。 (二)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在巨厚的红色沙砾岩层上,由内外营力作用形成的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特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得名。 我国的丹霞地貌景观有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安徽齐云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甘肃张掖等。 (三)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以碳酸岩为代表的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而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两种,喀斯特景观有峰林、峰丛、石林、溶洞、峡谷、天坑、天生桥、地表钙华堆积、桌山等。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以广西、云贵高原最为集中。代表性景观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贵州织金洞、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重庆金佛山、重庆奉节天坑一地缝景观,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北京石花洞等。 (四)流纹岩地貌 流纹岩地貌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火山灰等在流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纹状构造。在岩体节理和裂隙特别发育的部位,易形成奇峰异洞、峭壁幽谷等丰富奇特的造型地貌。随着观者步移景迁,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象特征。的流纹岩地貌景观有浙江雁荡山、神仙居、仙都峰,杭州西湖宝石山等。 (五)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在夹有薄层砂质页岩的石英砂岩地层中,由于地壳稳定上升,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和重力作用而发生断裂和崩塌,同时充沛的地表流水又对其进行强烈的侵蚀而形成的密度和规模很大、千姿百态的砂岩石峰。 湖南张家界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景区内有形态各异的数千座岩峰。 (六)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主要是指海岸地带受波浪、潮汐、海流以及生物等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如可分为基岩海岸、堆积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崖海岸。 的海岸地貌景观有台湾野柳、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山东成山头、河北昌黎黄金海岸等。 (七)荒漠地貌 荒漠地貌形成于环境恶劣的极端干旱地区,是荒漠地区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风力作用是塑造其形态的最主要地质营力。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归纳.doc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归纳 1、朝代大事记: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文化--河南仰韶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文 父系氏族--河南龙山文化,江苏青莲岗文化,浙江良渚(zh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 夏商:古代园林的囿(ydu)>台出现在殷商时代,最早有 文字记载的时期,甲骨文、钟鼎文,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西周:井田制,手工业的分工更细,号称“百工”,谥号,天子的称谓春秋、战国:初税亩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瓦解,都江堰,郑国渠,百家争鸣,《甘石星经》,扁鹊的“四诊法”,蹴鞠。 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量衡,统一货币,小篆,焚书坑儒,开凿灵渠,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文景之治,推恩令,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耦耕法,井渠法(坎儿井),《周髀算经》,国家级最高学府太学,司马迁《史记》, 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西汉晚期佛教的传入东汉:光武中兴,杜诗“水排”,班超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蔡伦造纸,张衡浑天仪,地动仪,《二京赋》,《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王允《论衡》,班固《汉书》,《两都赋》,东汉末年道教的产生,黄巾军大起义三国、两晋、南北朝:北魏贾思勰xiE《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北魏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南朝范缜《神灭论》,梁昭明太子萧统《昭明文选》,东晋法显《佛国记》,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代:隋“三省六部制”,赵州桥,僧人一行《大衍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三彩(红、黄、绿),《唐本草》,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陆羽《茶经》,史学家刘知几《史通》,史学家杜佑的《通典》,唐代诗歌,唐宋八大家(韩愈居首),唐代“传奇”,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鉴真东渡,玄奘《大唐西域记》,莫高窟 五代十国、宋、元: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代郭守敬的《授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旅游景观

气象、气候和天象本身就是一项旅游资源,它们有直接造景的旅游功能,如吉林雾凇、黄山云海、峨眉佛光、日食月食等。 一、气象、气候景观 (一)云雾、云海景观 云雾是大气中一种水汽凝结景象。当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浮在靠近地面的空气中称为雾。云雾在名山胜景中极为奇妙,当潮湿气流沿山坡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冷却凝结形成坡地雾,形成云雾景观,它与山景相映成趣,使群山富有生命,使游人心潮起伏。 云海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山顶俯瞰漫无边际的云,如临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我国的云海景观有黄山云海、庐山云海、峨眉云海、衡山云海。 (二)雾凇、雨凇景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雾气在低于0℃时附着在物体上面直接凝华生成的白色絮状凝结物。它集聚包裹在附着物外围,漫挂于树枝、树丛等景物上。我国雾凇出现最多的是吉林省吉林市。 P82 雨凇是在低温条件下,小雨滴附着于景物之上冻结的半透明、透明的冰层与冰块。雨凇的产生,必须是低层空气有逆温现象,小水滴从上层气温高于0℃的空气中下降至下层气温低于0℃的空气中,处于过冷却状态,过冷却水滴附着在寒冷的物体表面,立即冻结成雨凇。我国峨眉山雨凇最多,庐山雨凇被誉称“玻璃世界”。 (三)冰雪景观 冰雪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寒冷季节或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才能见到的气象景观。我国江南在冬季寒潮来临之际才可能降雪,断桥残雪是西湖胜景之一。降雪往往使大自然形成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如果配以高山、森林等自然景观,可构成奇异的冰雪风光,如东北“林海雪原”、关中“太白积雪”、长沙“江天暮雪”等。冰雪运动有“白色旅游”之称。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每年冰雪节都举办大型冰雕、冰灯、雪雕的展出活动。 (四)烟雨景观 烟雨是指像烟雾那样的细雨,在特定地理环境和人们的心境下,观赏和品味降雨过程也有无穷韵味,如诗如梦。我国雨景有江南烟雨、巴山夜雨等。江南烟雨是指江南地区春秋季降落的丝丝细雨,呈细雨霏霏、烟雾缭绕景象。“巴山夜雨”现象是指渝陕交界大巴山地的山间谷地,气温高、湿度大,谷地中湿热空气不易扩散,夜间降温后湿热的空气上升使水汽凝结而出现的细雨蒙蒙的景象。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

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 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 第一节陶瓷器 第二节四大刺绣 第三节玉雕、石雕、木雕 第四节漆器、锡器 第五节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 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 考试大纲要求: 了解:中国陶器、瓷器的发展简史。 熟悉:我国陶器、瓷器、漆器、玉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掌握:中国四大刺绣及其代表作;我国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第一节陶瓷器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陶器是以粘土为原料,制成坯胎,经800-1000℃高温烧成的器皿,胎质粗松,坯体不透明,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脆。瓷器是精选或陶洗的瓷土为原料,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而成的器皿。坯质具有半透明性,基本不吸水,质地坚硬致密,叩之有金石声。 一、陶瓷发展简史 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瓷器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中国素有“瓷国”之称。 周代是陶瓷发展的重要阶段,大量陶器应用在建筑上。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东汉时期釉陶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陶器开始向瓷器过渡。西晋时期,越窑青瓷技艺提高。 隋唐时期,陶瓷器进入一个迅猛发展阶段,唐三彩是其标志。宋代是我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时期,以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最为著名。定窑以烧制白瓷而著称,汝窑以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而著称,钧窑以神奇的“窑变”而闻名。元代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明代以后以白瓷为大宗。元明清瓷器的主流是青花瓷。 现代最著名的瓷都是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浙江龙泉、山东淄博和河北唐山也是我国瓷器的主要产地。江苏宜兴有陶都之称。 二、陶瓷名品简介 1.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东汉就开始烧制瓷器。北宋景德年间因所制瓷器底部印有“景德年制”的字样,被称为“景德瓷”,镇名亦由此而来。 景德镇瓷器集各地名窑之大成,形成“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高温颜色釉瓷为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瓷位居四大名瓷之首,享有“瓷国明珠”的美誉。 2.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釉陶器。它是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1.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惯常环境是指很近的,常去的地方。 2.旅游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3.19世纪中期,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4.内燃机的发明标志着“大众旅游”的新局面。 5.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和空闲时间。游客分为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两类。 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与其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活动的媒介,是连接旅游活动主体和客体的纽带。 6.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 7.旅游活动要素:

食:是首要。 住:是旅游的保障。是进行游览的必要条件。 行:是关键。 游:是核心。最根本的是游览。 购:是游中乐趣。 娱:游中消闲。是旅游派生物。 现代旅游具有享受型深化,娱乐性提高,教育性增强的特点。7.1、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 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7.2、旅游业的构成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 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 旅游服务,是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 7.3、旅游业的性质 文化性和经济性

2019年导游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模拟练习第三章华东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基本概况

2019 年最新全国导游考试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模拟题库 第三章华东地区各省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上海简称“沪” ,别称“申” 。() 2、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枢纽港。() 3、江苏的山水画、水印木刻版画和水彩水粉画被称为“江苏三水”。() 4、上海迪士尼是中国大陆首个、亚洲第三个、全球第六个迪士尼度假区。() 5、本帮菜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特色为浓油赤酱。() 6、江苏最高峰为五台山玉女峰,海拔625 米。() 7、南京港吞吐量居中国内河港口之首。() 8、浙江素有“二胡之乡”美誉,“江南丝竹”是最富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 9、江苏“天下第一泉”是无锡惠山泉。() 10、淮扬菜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 11、浙江省最大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 。() 12、浙江地形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 13、浙江的灯影戏被世界电影历史学家认定为电影发明的先导。() 14、浙江金华菜的最大特色是海鲜。() 15、浙江温州含山蚕花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16、九姓渔民水上婚俗以“抛新娘”的水上婚俗最为奇特。() 17、山东因居泰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 ,省会“济南” 。() 18、山东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 、”粮棉油之乡“和”水果水产之乡” 。() 19、河南诞生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皇帝。() 20、安徽分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21、安徽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22、安徽的徽商名人以胡雪岩最为著名。() 23、江西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别称“赣鄱大地” 。()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归纳个人收集整理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归纳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文化--河南仰韶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父系氏族--河南龙山文化,江苏青莲岗文化,浙江良渚(zhǔ)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 夏商: 古代园林的圃、囿(yòu)、台出现在殷商时代,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时期,甲骨文、钟鼎文,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 西周:井田制,手工业的分工更细,号称“百工”,谥号,天子的称谓 春秋、战国:初税亩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瓦解,都江堰,郑国渠,百家争鸣,《甘石星经》,扁鹊的“四诊法”,蹴鞠。 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量衡,统一货币,小篆,焚书坑儒,开凿灵渠,陈胜吴广起义 西汉:文景之治,推恩令,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耦耕法,井渠法(坎儿井),《周髀算经》,国家级最高学府太学,司马迁《史记》,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西汉晚期佛教的传入 东汉:光武中兴,杜诗“水排”,班超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蔡伦造纸,张衡浑天仪,地动仪,《二京赋》,《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王允《论衡》,班固《汉书》,《两都赋》,东汉末年道教的产生,黄巾军大起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北魏贾思勰xié《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北魏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南朝范缜《神灭论》,梁昭明太子萧统《昭明文选》,东晋法显《佛国记》,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代:隋“三省六部制”,赵州桥,僧人一行《大衍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三彩(红、黄、绿),《唐本草》,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陆羽《茶经》,史学家刘知几《史通》,史学家杜佑的《通典》,唐代诗歌,唐宋八大家(韩愈居首),唐代“传奇”,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鉴真东渡,玄奘《大唐西域记》,莫高窟 五代十国、宋、元: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李诫《营造法式》,司马光《资治通鉴》,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宋四家,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米芾、米友仁“米家山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中国的世界遗产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中国的世界遗产 一、世界遗产概况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当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一)世界遗产的由来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起源于埃及与苏丹为解决根除尼罗河水患与对努比亚遗址保护的矛盾。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动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世界遗产的分类 1.文化遗产 是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类学方面具有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 2.自然遗产 是指在审美、科学、保存形态上具有世界意义的地形或生物,以及包括景观在内的地域。 3.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是指同时部分满足《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定义的遗产项目才能成为文化与自然遗产。 4.文化景观遗产

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 当前无法替代的文化景观,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 的“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 截至2016年底,全世界共有105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三)世界遗产概况 世界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 然遗产”和“文化景观”之后又增加了一些延伸项目,如“非物质文 化遗产(见表3-5)”“世界记忆遗产”(也叫作“世界记忆工程”或 “世界记忆名录”,见表3—6)、“线性文化遗产”“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湿地遗产”等。 二、中国的世界遗产概况 我国自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7年5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 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50项。其中,文化遗产 30项,自然遗产11项,文化与自然遗产4项,文化景观5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51项)。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 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北 京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7项),苏州是中国至今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城市(2004年第28届) 三、其他 (一)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 革命意义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历史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