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解说词全文作者陈汉元

第一回源远流长

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呀,这也是长江!

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那么,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

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它从西到东,流淌在中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一点。

在从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

从长度来讲,除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以外,长江就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长江的支流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许多叫法。起初,就叫江;后来叫大江。如今的规范叫法是这样的:从源头到楚玛尔河口,叫沱沱河;从楚玛尔河口到玉树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从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宾,叫金沙江;从宜宾直到入海口,叫长江;

长江的干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从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从湖口到崇明岛东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

长江拥有700多条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7条主要支流的年流水量都分别超过了黄河。

长江接纳了这么多的支流,还把我国四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串联了起来。犹如长藤接瓜,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长江每年把1万立方米的水注入浩无边际的大海,这可是相当于20条黄河的水量啊。

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多达2亿6千万千瓦,它占全国水能蕴藏量40%;

在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曰本的水能蕴藏量的总和刚刚赶上长江。可是现在长江水能的蕴

藏量却只利用了3%。如果翻两番,那也只有12%,假如能达到90%,到那个时候,我国电力能源的供应情况将会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呀!

长江江面宽阔,它的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量的80%以上。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它可以顶替40条铁路呢。而目前,还只是两条铁路的作用。

长江源远流长,水面辽阔,它是淡水鱼生儿育女、长大成才的好水乡。噢,长江淡水鱼产量可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呢。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流域,尤其是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有着许多森林,是我国第二个大林区。如果大家都珍惜大自然的这个布局,而且不断的培育林木,那么,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地流淌。

长江流域沃野千里,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它拥有4亿多亩耕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棉花产量嘛占全国的33%以上。

长江流域居住着3亿多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从广义上讲,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同饮一江水”啊!

长江流域矿藏、物产丰富,交通运输方便,粮食产量又高,所以,使长江流域出现了许许多多工业基础雄厚的大、中城市。哦,您知道吗?长江流域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啊。长江和黄河一起,共同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共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长江还将为我们的中华大地的发展贡献无穷无尽的能量。

在人们以往的概念中,长江流域的文明史远比黄河流域年轻,所以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1965年在云南省金沙江畔元谋县的一次发现,对这个说法提出了异议。

专家们鉴定:在那里找到的两颗猿人牙齿化石,比黄河流域发现的猿人化石提前了一百万年。就是说这个鉴定如果是确凿无疑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说黄河与长江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了战国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和文化都已经相当发达。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7千多件文物就是一个很有利的证明。这套编钟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都是青铜铸造的,每个钟上都刻着音乐的铭文,一共2800字,可以说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音乐理论专著。

长期以来,我们祖先在长江广袤而连绵的两岸修养生息、艰难创业,把长江流域变成了肥美富庶的鱼米之乡。是的,长江给我们的中华民族不知带来了多少福利,我们可以借一句老话来评价:长江可真是功德无量啊!

但是,长江也和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他既有赫赫功绩也存在着缺点以至于错误。从我国唐代到解放前夕的1300多年间,长江就曾经240多次发难,平均每隔五年就要发一次水灾。

不过,长江的差错永远湮没不了长江的功绩。何况,长江的灾害也已经随着东流的江水而成为历史了。

最近30多年来,沿着长江的干流和支流,人们已经筑起了3万3千多公里长的防洪大堤坝。最近30多年来,人们已经在长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规模宏伟的桥梁。最近30多年来,人们还在长江南北兴建了4万多个小型水库,5百多个中型、大型水库,蓄水灌溉、养鱼、放光。

在今后的岁月里,经过我们世世代代的不懈努力,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再也不会是灾难,而永远是温暖,永远是力量!

长江已经奔腾呼啸了几千万年,几千万年是何等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啊!正是这有着悠久而漫长历史的长江,与古老的黄河一起,共同孕育了我们文明的祖国。

长江,从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出千峡、纳万川,汇集成波涛滚滚的大江,横贯中华大地,万千姿态、雄伟壮观。

您滔滔东去的江水,浇灌着神州华夏;甘甜纯美的乳汁,养育着炎黄子孙。赫赫功绩,无比辉煌!

在您的两岸,有着数不尽的绮丽风光,江山如画!在您的两岸,有讲不完的历史陈迹,传说神话!

古往今来,有多少著名的诗人,为您的魅力,巡游名胜、昂首歌唱啊!数千年间,有多少杰出的文豪,为您的风姿,写出了优美的篇章!

长江,您硕大无比,既使是在遥远的太空,也能清晰地见到您雄伟矫健、跳跃奔腾、永往直前的身影。

啊!长江,您是东方的巨龙,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您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第二回巨川之源

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歌德巴赫猜想,全世界的数学家们都曾劳心焦思、绞尽脑汁。素不知,为了长江的源头,几千年来,我国不知道有多少人历尽千辛万苦,甚至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我国有一部地理著作,名叫《禹贡》,在这本书里有着“岷山导江”的说法,这儿所说的“岷山”不是四川的岷山,而是指甘肃省天水县境内的一座山。作者认为,长江就发源在这儿。这个考证跟实际情况可差之千里啊。因为这个地方,实际上只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发源地。

到了明代初年,有一位名叫宗泐的和尚,他从西域取经归来的时候,途经昆仑山麓,于是认为昆仑山就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山北之水是黄河的源头,山南之水就是长江的正源。到了明代末年,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历尽艰辛,到达金沙江畔。他在《霞客游记》这本书里指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源。

很可惜,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这位伟大学者的考察范围只限于四川和云南,而示能深入青海,他连通天河都没有见到。

到了1720年,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经派使臣考察长江之源。这位使臣到达青藏高原以后,面对密如鱼网的众多河流,不知所以,只有望洋兴叹。他在奏章里写到:“江源如帚,分散甚阔”。

这就是说,那里的河流多得就像扫帚一样,千头万绪,真不知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解放后,有关部门分多次组织力量,对长江源头地区进行测绘。到1974年,终于在地形图上比较准确地标明了这个地区山脉和水系的情况。

可是,长江的正源到底是哪一条河?仍然没有得到最后的确认。

1976年夏天和1978年夏天,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又先后两次组织大规模的江源科学考察,对这个地区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调查研究。

我们中央电视台和其它几家新闻单位参加了这些科学考察活动,并且还拍摄了许多珍贵的镜头。

通过这些考察,人们终于找到了长江源头的准确民在地。它在青藏高原的腹部,西面是乌兰乌拉山,东面是巴颜喀拉山,北面是昆仑山,南面是唐古拉山。这是一块由西向东倾斜的高平原,长500公里,宽4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

在这块辽阔的高原上,存在着几十条现代峡谷冰川,这些冰川和周围的雪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长年的日照,这些冰雪无声无息地在消融着,掉下一滴一滴的水珠。

在这个高原上,还有无数的泉眼,日夜不停地向地面冒出涓涓的泉水。

啊,这消融的雪水、冰水,加上泉水,就是汇合成大小不等、纵横交错的水流。无所谓河,也无所谓溪,从而级成了长江源头的水系。

对于一些到这作做客的人来说,这儿永远是冬天,在最冷的时候,温度在摄氏-42℃,年平均平均也只有-4℃。

当武汉、南京的人们热得跳入长江畅游的时候,而在这里工作的人们,谁也没有那股勇气脱去鸭绒服,或者皮大衣。

俗话说“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从这个含义上来讲,这儿永远是六月的天,永远是小孩的脸,真的是说变就变了。

假如在这里进行气象实况转播的话,那只有请体育节目播音员张之、宋世雄担当现场报道员,速度才能跟得上。

著名文学家韩愈写过一首题为《初春小雨》的诗,诗里面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头两句的意思是说:时直初春,毛毛细雨湿润着大地,远远望去,好像已经是朦朦的一抹淡绿,而到近处一看呢,哦,远不是那么一回事啦!假如,韩愈也能参加我们的江源考察的话,那么,此情此景给他的灵感可能会完全相反了。因为这里是“冰天雪地足下酥,百花近看遥却无”。

为了避免狂风的催残,同时也免得大量蒸发水份,所以这里的植物是茎短叶小。然而,在同一天地里生活的动物们却与植物不一样。它们多半都长得又高又大,而且特别能跑。

就拿黄色的藏羚羊来说吧,它们一旦发起疯来,呵,那奔跑的时速可以达到90公里呀。

在这样一个冰雪世界里,这些动物为什么能够生存而且还有这样大的能耐呢?据生物学家们分析,因为这儿的植物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纤维,这样,就为众多的动物提供了足够的生存能源。

在江源地区,还有不少湖泊,可以为白鸟水禽提供一个听不到噪音,受不到干扰的宁静的极乐世界。许许多多的候鸟,在这里恋爱,在这里成亲,在这里发展成为一个又一个大家庭。到了深秋季节,它们就带着在这里出世的儿女,到遥远的南方去旅行。

哦!这儿是鸟的天地,鸟的世界,鸟在这里主宰着一切!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楚玛尔河、当曲以及沱沱河的实际情形。

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山的东麓,在江源地区众多河流里,它的流域面积最广。它流经许多湖泊和沙丘,最后,在曲麻莱县的西边汇入通天河。

当曲,在藏语里是“沼泽河”的意思,它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东麓。当曲,人们又称它为“泉河”,因为在它流经的地方,有着数不清的泉眼。这些大眼、小眼,无休无止地喷涌着清清的泉水。在江源地区的所有河流中,当曲的水量名列第一。

但是要说长度的话,那么沱沱河就是江源河流的冠军了。沱沱河发源在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这儿有一个雪山群,它们怀抱着两条巨大的冰川,这两条冰川分别躺在姜根迪如雪山的南侧和北侧。哦,注意,南边这条冰川的源头就是万里长江真正的起跑线。如果说,楚玛尔河是长江的北源,当曲是长江的南源,那么,最长的沱沱河就是长江的正源了。

正是这普普通通的水滴,敲响了长江宏伟乐章的第一个音符。

正是这平平常常的水滴,留下了长江万里行程的第一个脚印。

水珠啊,小小的水珠,一滴、两滴、三滴,无穷颗水珠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跳跃,一路跳跃,一路结伴,越结越多,终于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世界长河!

在世界著名的河流当中,唯有长江的正源是如此波澜壮阔的冰川河。

这是沱沱河上的公路桥,全长2273米,修建于1963年,它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沱沱河跟当曲汇合之后,流入通天河。通天河在青海省玉树县境内,流程有800多公里。这里阳光充足,河谷宽阔,沼泽密布,青草遍地,真是天高高、云淡淡,“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好地方啊。

通天河,藏族同胞叫它为“珠曲”,意思是通天河的水是奶牛的水,多么美好的名字啊。正是这滔滔东去的奶牛之水,滋润着中华大地;正是这奔腾不息的奶牛之水养育着千古风流!第三回金沙的江

假如长江是一条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细忽宽的漫长的跑道,那么,金沙江所跑的路更是陡坡挨着陡坡,拐弯接着拐弯啊。哦,它不是从高到低往下滑,而是猛地跳下来,突然地冲下去。也许,正因为征途如此艰险,所以使金沙江显得格外刚毅顽强、豪放潇洒。可以说,他是一位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运动员啊。

金沙江不但浪漫而且英俊,所以古人称它为“丽水神川”。

明代宋应星写过一部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书里边写着“金沙江……回环五百里,出金者数载。”这样看来,这条“神川丽水”曾经出产金沙,所以才被人叫做金沙江。

金沙江已经暴跳了千万年,但是它也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一样,具有粗中有细、钢里怀柔的性格。

你看,它来到石鼓这个地方之后,就像京剧里的诸葛亮一样,迈着四方步,心平气和,温文而雅。

是啊,传说当年诸葛亮和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都是选择这个地方作为渡口南征北战的。

金沙江在石鼓这一带养精蓄锐之后,又发起性子,像脱了缰绳的红鬃马势不可挡。哦,简直像超级宇宙体操健将连续不断地做着直体前滚翻。

金沙江咆哮奔腾了35公里,闯到了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这里就是举世罕见的峡谷之一,名叫虎跳峡。

我们在前面说过,长江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细忽宽。这一段呢,就是最细不过的江面了,统共啊不到100米。两岸陡壁耸立,直插云天,江面最窄的地方相距只有30米啊。传说,

有人曾经看到过一只猛虎从这里一跳过江,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虎跳峡。其实啊,如果没有百米长的跑道,老虎的本事再大,也难跳过30米江疆,除非呀,它有翅膀,连跳带滑翔。虎跳峡的南边儿是玉龙雪山,古人敬称它为“擎天玉柱”。不知道在从前的什么朝代,能工巧匠们在这儿的悬崖陡壁上刻下了“玉壁金川”四个大字。顾名思议,这是我们的祖先对金沙江和玉龙雪山的赞美,也是我们的祖先对大好江山永世长存的祝愿吧。

玉龙雪山高达6000米,它和金沙江一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假如您从山脚拾级而上,直登山顶,那么,您会随着自己的不断上升,不但能够感受到春夏秋冬的变化,而且可以饱享眼福,看到春华秋实、冰雪百花。

山下是河谷地带,长年沐浴在南来的暖流之中,四季如春,处处飘香。登高而上,这里是适于于在温带气候中生长的松杉树林,茫茫苍苍。到了半山腰,

不见了松杉树,却迎来了盛开的杜鹃花。探到海拔5000米,真是高处不胜寒啊!

冰天雪地疑无花!不!这里有无数的雪莲正在发育,正在开放。啊,雪莲啊,您无愧是冰雪中的莲花!

无怪乎人们说,从玉龙山顶到山下,包含着寒带、温带、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呵,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啊。

在玉龙雪山的南侧,离金沙江不远的地方,座落着一座古城,名叫“丽江”。这是聚集着纳西族的同胞。金沙江和玉龙山都有自己的个性。哦,生活在玉壁金川附近的纳西族妇女她们的服饰也同样独具一格。别的不说,您看看她们的披肩,上面绣着七个圆圈,这是她们披星戴月、辛勤劳动的象征。据说这种披肩的用途很多,比如早晚能够御寒,遇雨可以防湿,背东西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垫肩。当然了,披上这样美丽的披肩,无疑会给丽江的妇女们增添不少的姿色。

金沙江流域宽广,在它的两岸休养生息的,除纳西族以外,还有藏族,彝族、苗族等十多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同胞。

金沙江流域,有着非常森林资源,尤其在云南的北部、四川的西部,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所以被人们称为“森林的王国”。这里交通很不方便,哦,好在有着这条勤劳勇敢的金沙江啊,能够毫无代价地把大量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向远方。

大家知道,金沙江的性子虎暴,所以呀,有时候也会把不少木头摔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的。如果说金沙江勤劳勇敢,那么,我们又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形容这些长年在惊涛骇浪里搏斗的英雄豪杰啊!

在金沙江流域的地下,还蕴藏着各种各样的矿藏,尤其在四川和云南交界的渡口一带,不但

拥有十分丰富的矾、钛、磁铁矿,而且还有很多煤碳、石灰石、白云石和粘土,这就使渡口成了冶炼高级合金钢的得天独厚的地方。经过十七、八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十大钢厂之一的樊枝花钢铁公司就在这个原先是荒草萋萋的渡口红火热闹地发展起来了。

我们在《话说长江》的第一回里已经提到,长江的落差高达5000米,而金沙江的落差就有3300米。呵,几乎每流一公里就要下降一米多啊。金沙江的江面又是如此狭窄,而水流量却是这样巨大,因此,金沙江的许多河段都可以建造大型的水电站。

金沙江急急忙忙、气喘嘘嘘地跑完了2308公里的路,终于在四川的宜宾与岷江会师,一道汇入浩浩荡荡的长江。

金沙江,现在人们虽然再也看不到沙里淘金的场面,但是不论从怎样的含义上说,金沙江永远是金沙的江。

第四回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的边缘,是由巫山、大娄山、大凉山、邛莱山、岷山、米仓山兜圈子组结起来的。由于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所以,自古以来,人们要出入就十分艰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千古魂销蜀道难,畏途巉岩不可攀”的诗句,就是古人对四川交通的写照。

古时候,人们出入四川盆地,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长江,一条是栈道。出入四川盆地的这段长江,又叫川江。川江险滩密布、暗礁林立,而且水流很急。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我们的古人冒着生命危险,架着一叶扁舟在川江上穿行的时候,是何等地艰难!没有一点勇气,没有一点胆量,是不行的。

栈道是古人在悬崖陡壁上开凿出来、架设起来的路。人们先在峭壁上凿出了千千万万个洞,再把木桩打进石洞,然后在桩子上铺上木头,这才铺出来一条勉强供人行走的路。其实啊,这样的栈道,与其说是一条路,莫如说它是一座无与伦比的桥。只不过,这长而又长的桥,一头是插在岩石里,另一头是悬在半空中的。

这条栈道传麻痹大意是诸葛亮下令修建的。它从陕西省的勉县开始,越过大巴山,横渡嘉陵江,经过剑阁进入四川,最后到达梓橦,全长770公里。

以天下雄关著称的剑门关就是修建在这条栈道上。古书《三国志》和《水经》对剑门关的险要形式都有记述,说它是历代兵家的必争、必守之地。但是描述最生动的要数李白了。他在《蜀道难》一诗里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今天我们已经找不到完整的栈道,但是这些深深的石孔,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想象和理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实情和意境。

多少仁人志士和千万四川人民,多么希望能够建成一条铁路,以便沟通“天府之国”和外界

的联系。可是,直到1949年,四川境内还是一寸铁路也没有啊!至于公路呢,也是了了无几。从成都到重庆的铁路,是在1950年开始铺设的。而后,又陆续建成了通向陕西、云南、贵州的铁路。通向西藏、青海的公路,使四川终于成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我们在前面说过了,四川盆地的周围都是山,所以,它的气候独具特色,冬季温暖,春天来得早,夏天比较热,秋天很凉爽,霜冻的时间非常短,雨水很充足。当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能只靠老天爷的恩赐,只要不人为地乱折腾,那么,这个风调雨顺的好环境是有可能让这个盆地年年五谷丰登的。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这样优美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们不知道诗人写的是什么地方的小景。不过,这儿的景物就像这诗写得那样,呈现着自然界活跃的生命和美丽的灵魂。如果说,春天首先是从水面上飘过来的话,那么,在四川盆地里,似乎是一年到都是美好的春天啊!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美的化身,春也是开始的象征。虽然同在长江流域,但是四川盆地的春耕、春播、春种要比下游的江苏一带提前了一个多月。每年二月,这里就开始了忙碌的耕耘。

良好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更有勤劳的人民,使四川盆地成了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在四川盆地的五谷中,水稻占一半以上,它的年产量在全国各省中首屈一指。

到了夏天,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啊,简直是一片金黄色的世界。这儿油菜籽儿的产量,也是全国的冠军啊。

四川,也是我国的四大蚕区之一。蚕茧总产量在全国各省中名列第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的本意虽然不是写蚕,但是它真切地揭示了春蚕的奉献精神。唐代诗人王建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这诗的后两句是说:虽然妇妇们向来喜欢戴花,但是到了洗蚕茧的季节,大家都无心打扮,而让院子里的花儿自开自放。有些城里人可能要问,她们在做什么呢?哦,她们正在为春蚕吐丝做茧编制蚕筛。

在四川盆地里,比较辽阔的平地,只有成都平原那么一块。其余52%的地方都是丘陵地,所以,生活在这个盆地里的多数人家,都是“愚公之居”,就是说是开门见山的。不过,这些山都不高,一般都只有几百米。千百年来,人们就是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无穷的山包上开创着步步高升的生活天地。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成都平原。这儿嘛,才是四川盆地真正的盆底。

提到四川盆地,人们常常用“天府之国”来概括它的富庶。所谓“天府”,当然不是指神话

里的天堂。汉代刘向在他著的《战国策》里是这样说的:“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谓天府。”这样的描述对于成都平原来说是十分恰当、当之无愧的。成都平原之所以能成为“天府之国”的核心,是和都江堰分不开的。都江堰是2200多年前建成的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不知道更了多少朝,换了多少代,但是,都江堰经久不废。今天仍然造福于民,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威力。

都江堰工程是由鱼咀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组成。鱼咀分水堤坝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呢是正流,用来排泄洪水;内江呢,引水灌溉农田。在正常的情况下,内江进水60%,碰到洪水到来的时候,这个比例就自然地颠倒了过来。飞沙雁溢洪道,是排泄洪水、泥沙和调节水量的,在汉季,它把岷江的水拦住,全部流入内江。在大雨季节,它又把内江容纳不了的水溢出,自动流入外江。宝瓶引水口,是内江的咽喉,它是把玉垒山凿开缺口而成。都江堰的水都是通过这个口子流向各个灌溉渠的。

都江堰虽然建于2200年之前,但是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任何专家也不能否认它的高度科学性。那个时候,人们用来跟大自然搏斗的工具还非常落后,很难想象,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什么方法,又会出了多大的代价,把这个纯粹由岩石构成的山垒劈成了两半?这个引水的宝瓶口,大小深浅也很有学问,大了、小了、深了、浅了,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这个名副其实的宝瓶口,竟是如此精确!这又是谁算出来的?怎么算出来的呢?

都江堰工程的三个组成部分,部署得这样合理得当,它的数据从何而来?它的总工程师又是谁呢?还有,当时,究竟有多少人参加了施工?里面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呢?这一切,现在都难以考证了,而留给后人的,只是福利和自豪。

史书记载,这个伟大工程的领导人,是当时的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德,特地修建了这座二王庙。

经过近二、三十年的艰苦努力,都江堰工程的受益范围已经从平原扩展到干旱的丘陵地带,它的灌溉面积嘛,也从过去的300万亩增加到了800万亩。

关于四川盆地,我们在这一回里只介绍一个大概的情形。

第五回岷江秀色

大家都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但是岷江每年的水量多达896亿产方米,比黄河多出一倍还不止呢!岷江的水是通过都江堰的内江滋润着川西平原和丘陵的。如果把岷江的内江灌溉水系绘制成图的话,那么,它就像尼龙丝网兜一样。金堂县西部是这个网兜兜底的一个节扣,岷江的内外江又在这儿汇拢了。

岷江陆续接纳了大渡河和青衣江,一直流到宜宾,汇入浩浩荡荡的长江。岷江上游水流很急,

从江源到都江堰,虽然只有300多公里的路程,但是,它的落差竟然有2000多米。岷江发源于四川省和甘肃省交界的岷山脚下。在这万山丛中有一个名叫九寨沟的地方。有人把它比作天上的池,有人称它是童话里的世界。

呵,现在我们就在蓝天之下,雪山之中,沿着这条黑白分明的高山公路,去拍摄富有神秘色彩的风光。

其实,九寨沟也不是什么世外桃源。据说,从前在这条山沟里有九个村寨,所以,人们就把这儿叫做九寨沟。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藏族同胞,亦和祖国其它的家村一样,们们既用耕牛也用拖拉机耕耘土地。我们中国的老传统,历来是男耕女织,这里的妇女也同样善于纺织。哎,这?

当然了,操作方法各有特色。

噢!

在这宁静的山沟里,孩子们也从心底发出了承前启后,创造未来的声音。

春天的汗水凝结着秋天的果实,秋天的硕果又在人们的心中绽放着喜悦的花朵。九寨沟的藏族同胞用传统的方式庆贺自己的收获。

是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受噪音的干扰,也体验不到大城市的喧闹所造成的烦恼。可是在某个领域里,他们早就享受了自动化的乐趣了。这水磨?呵,不错,水磨嘛,并不是九寨沟的独创,可是你注意到没有,转动着的磨盘不在上面而在底下。这难道不是非常神妙的创造吗?

来到这里,人们能够更多地,而且是多层次地领悟到古朴清新的价值,还有,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

九寨沟有许多高山湖泊,当地人把它们叫做“海子”。它们静静地、静静地躺在深山老林之中,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污染。

您如果有机会在这些高山湖畔漫步,可能会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发出轻轻的呐喊。哟!这湖底的颜色怎么会变呢?没错,您往前移动着步子,它就会随着变个图案,换个色调。据分析,这些高山湖的湖底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在石灰岩的表面有许多种类的水藻和有色矿物质,加上湖底岩石层次高高低低,色彩各个有别,所以,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就呈现着独特的大自然的美。有人赞叹说,这里的风光具有欧洲色彩,其实,任何形容词都很难确切地概括这里的景色。因为,岷山脚下的九寨沟就是岷山脚下的九寨沟嘛!

在九寨沟的湖畔,人们体会到了朴实的艳丽。在九寨的丛林,人们又能感受到宁静的热闹。在这里,朴实和艳丽、宁静与热闹是那样地和谐,是如此地得当。

九寨沟的瀑布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但是,它也独具风格。它不是飞下来的,不是跳下来的,而是从一层层高度不等的台阶上一级一级滑下来的。哎呀,它像一部演不完的彩色宽银幕音乐片,生华并茂地放映着一组又一组山水交响乐。卧龙自然保护区是熊猫的故乡,地处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汶川县境内,离成都市130多公里,面积20万公顷。

早在几百万年前,熊猫曾经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南部和临近的南亚地区。化石证明,他们本来是食肉动物,后来呢,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它们能够吃到的动物越来越少,从而逐步养成以竹子为主食的习性。那么,再到后来,由于几次冰川的袭击,加上人类农业活动的发展,熊猫的生活天地越来越小,最后嘛,不得不退缩到现在这样一块不大的地方。

这个高山峡谷地带,不太冷也不太热,处处有竹子,人烟又稀少,于是就成了熊猫得以生存的乐土。如今,在整个地球上,熊猫只剩下这么几块小小的根据地了。

现在不仅是中国人,而且是整个人类都已经意识到,如果不严加保护,哎呀,那么,过不了多少岁月,人类所能见到的熊猫就只有标本和化石了。为了保护熊猫这种全球稀有的珍贵动物,我国已经在熊猫的故乡——卧龙,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熊猫将作为活的化石得到保护,获得发展。我们希望,我们也相信可爱的熊猫将永远戴着深色的墨镜向人们招手,向人们致敬!

第六回成都漫步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川西平原称作“天府之国”,成都就在“天府之国”的中部。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远在公元前316年,它的名字就叫成都了。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成都最热的天也不过37℃左右,最冷的时节也不低于-5℃,真是气候温和,雨量充足。

中国的茶叶在世界上是有名气的,成都人喜欢喝茶,而成都茶馆的数量之多,恐怕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在这里,茶馆是居民休息的好地方,茶馆也是人们交换信息、互通情况、切磋技艺以至进行学术探讨的重要场所。也许是从小养成的条件反射吧,有的人还专找茶馆的一席之地,闹中取静,做个好梦,睡个好觉。宋代文豪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我们能不能说“茶翁这意不在茶”呢?这也说不大清楚,反正,茶是这里居民的必须品,不可缺少!

“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是人们比喻那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捅娄子,或者喜欢挑毛病、揭短处的人。但是,这位老师傅他现在的任务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浪费,就不可能提高效率。呃,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这样漂亮。射程多远,范围多广,全凭手腕

工夫。不射则已,一射准保无误,而且不溅水花,真不愧是高明的射流技术。

茶馆也是俱乐部,人们既在这里品茶,也在这里听书。由于在三国鼎足的时候,成都是蜀国的首都,所以在四川的评书中常常要涉及到刘备、曹操、孙权,总也少不了川蜀、北魏和东吴。其实,不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诸葛亮的影响远在刘备之上。诸葛亮生前是“武乡候”,死后又被封为“忠武候”,所以为他建立的这个纪念堂就叫武候祠了。但是纪念刘备的汉昭列庙也在里面,这种群臣合用一个大寺庙的建筑,在其它地方是很少见的。人们凭借想象,在庙里塑造了这么多的人物,好像刘备正在召集文武百官开会,共商国家统一大业。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民间,他是聪明智慧的象征。他夙志未成,遗恨长眠。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这首诗里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来到成都,在浣花溪畔建造了一座草堂。据记载,当时的草堂很小1949年以后,草堂进行了修复扩建,真正成为人们瞻仰“诗圣”的地方。“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杜甫这些诗句,喻意深刻,爱憎分明,他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但他的那颗赤子之心,却永远激励着后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在杜甫之后,唐代女诗人薛涛在成都渡过了她的一生。这眼泉井就是以薛涛的名字命名的,它已经成为后人凭吊诗人薛涛的古迹。传说薛涛的故居就在这终年遮日的竹林深处。这里也就是著名的望江楼公园。据说世界上有250多种竹子,望江楼公园就有130个品种。薛涛是竹子的知音,她曾经写过优美的诗篇赞颂竹子高尚的性情。是啊,竹子活着的时候,能够虚心自立,碎宛不雕,而且奇姿净节。竹子与土地告别之后,还不顾粉身碎骨,或变为农人手中搓土的簸箕,或化作美化器皿的薄薄青衣。称誉中外的成都竹丝瓷胎,就是景德镇瓷器穿上的一件用竹丝编织的外衣。景德镇的瓷器是瓷器中的佼佼者,它穿的衣服当然也不是什么材料都能凑和的,只有熊猫故乡的慈竹才能变作纤细如发丝,柔软如绸缎的料子,做成景德镇瓷器的嫁衣裳。远在19世纪末叶,成都竹丝瓷胎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荣获奖章。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适宜种桑养蚕,因此,成都的丝织业十分发达。锦,就是用蚕丝织成的一种彩色织物。成都生产的锦就叫做蜀锦,成都因此也就有了“锦城”的雅称。蜀锦源源流长,早在三国的时候,它就成了蜀国对东吴、北魏贸易的主要商品。这台织锦机是清代制造的,它的结构相当复杂,好比大型电子琴的组合器,它虽然显得有点苍老,但是所有的关节都还灵活,至今还能工作,只不过能够驾驭它的技术员已经为数不多了。它曾经织出了许多

图案繁多、色彩鲜艳、对比性强的蜀锦。原先,蜀锦是分散的手工业,如今,在成都浣花溪畔,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成都蜀锦厂。

和蜀锦齐名的是蜀绣,它与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共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蜀绣是一种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它的体裁广泛,色彩雅秀,质感很强,神态自然。

朋友们关于成都我们就简单介绍到这儿,下一回,大家将能够欣赏到秀丽的峨眉山风景,以及著名的乐山大佛。

第七回峨眉凌云

这是岷江,这是大渡河,峨眉山座落在岷江和大渡河汇合处的西边,凌云山在乐山县境内,著名的乐山大佛就在凌云山。

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天下秀的峨眉山吧。

古时候,人们用“峨眉”二字形容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现在你看到的山峰,像不像“峨眉”呢?峨眉山啊就是由此而得名的。峨眉山是由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组成的,它的主峰高达3099米,高出附近的地面2500米,所以李白说“峨眉高出西极天”。

得天独厚的气候,使峨眉山获得了“植物王国”的雅称。单说杜鹃花吧,就有二十三种之多呢!文静多姿的峨眉山,有小桥,有流水,没有多少人家,但是在丛林里,在溪流边,你可以听到山蛙在击鼓,你可以看见猴子在传花。

这里虽然没有多少人家,可是,却有许许多多出家人居住的地方,早在公元2世纪的东汉,这座山上就出现了寺庙。到了明、清,也就是差不多五六百年前吧,峨眉山就成为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了。来到峨眉的人不一定信仰宗教,但是这里众多庙宇的不同建筑风格,一定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数报国寺和万年寺了。

报国寺是公16世纪明代万历年间兴建的,当时用紫铜铸造的这座华严塔,高6米,共分14级,它铸有4700多尊佛像,并且刻着《华严经》的全部经文,真不愧是我国古代艺术的一个杰出的作品。

山半腰的万年寺,是在1500年前修建的,原先有七重殿,1945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四重,现在只剩下三重殿了。这件艺术珍品名叫普贤像,它是宋代艺术家的杰作,高达七米三五,是用125000千斤青铜制造的,坐在大象上的这位菩萨,是男是女,人们闹不清楚,但是整整过去了一千年,这菩萨似乎还在均匀地呼吸着呢!这只大象不但眼睛有神,而且皮肤还有皱纹。一千年过去了,它好像还在冉冉前进!有的书上说这件125000斤重的艺术品是整体浇铸出来的;有的书上讲,它是在成都分部铸造,然后搬到山上焊接而成的。暂且不说哪一种说法更科学吧,值得我们深思的倒是这样一些问题:它是怎么冶炼的?它是怎么铸造的?

它是怎么焊接的?它又是怎么运用立体几何的?这可是一千年以前我们祖先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啊!峨眉山庙宇建筑如此宏伟,名胜古迹又如此之多,难怪李白深有感慨地赞叹说:“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这是峨眉山主峰上的一块小平地,400多年前,这里建造了一座名叫“华藏寺”地寺院,铜瓦在日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所以后人就把这里叫做“金顶”。唉,可惜呀,在1890年以及后来的十年动乱期间,这里遭了几场大火,于是人们再也看不到金顶的光辉璀璨。但是,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个地方,虽然见不到金色的屋顶,可你依旧能够看到一个宁静的、透明的、水晶一般的世界。峨眉山,不知是山高呢还是云低,这里总云飞飞,雾漫漫,“山中本无雨,不觉湿衣衫”。雾消天蓝,极目眺望,那就是康定境内的贡嘎大雪山。苏东坡有这样一首诗,我们猜测他大概就是在这个高处得到灵感的吧,“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春风日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冻如蚁。”哦,这个“冻如蚁”的“蚁”就是蚂蚁的蚁。

黎明已经来到大地,在厚厚的丝棉被下,群山尚在梦乡沉睡,唯有这早起的巨人,目睹这雪白的丝棉怎么样在一刹那间被染成了暖调的色彩!

在雨过天晴,风和日丽的时节,你如果站在舍身崖上,就有可能饱享眼福,看到在平地上看不到的正圆形的彩红,有趣儿的是,你自己的身影也在这个光环之中,这种彩红在别的地方是很稀罕的,所以古人把它叫做“佛光”和“宝光”。

峨眉山的云彩变幻多端,巍峨的峨眉山,此时此刻,竟然成了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或是汪汪大洋中一艘轮船。不错,云是海,海是云,这是名副其实的云海呀!然而,还是在峨眉山,这厚厚的云层不禁使人联想到似乎这是辽阔的松辽平原。哦,春天已经来临,伸翻过的大地积雪尚未消融。

从峨眉山东去40多公里,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就在这里汇合了。这里古代叫嘉州,现在叫乐山,这里有山,这里有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山光水色的世界。在乐山市隔江相望,对面就是凌云山。山里呢有一座在佛,这大佛就是一座山。四川多雨,乐山又在山脚汇合的地带。从前,这里常常发生洪水泛滥,那个时候人们无法对付大自然的严重灾害,于是唐代玄宗年间,有一位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在凌云山,凿刻这座在佛祈求以此镇住水患。

人们可以设想,在这样大面积的山崖上,不要说画一幅人像,就是写一个合乎比例的简单的人字,也得精确计算,唉,牛劲费大了!可是,我们的祖先竟然能把一座山,雕造成这样一个合乎比例的人像!要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而且要有丰富的想象,它是建筑,它是雕塑,它是科技,它是艺术,它体现着科技和艺术高度结合的力量。哦,

为了免遭山洪的冲击,建设这座大佛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想得非常周密,把佛像开凿在凌云山的当中,而且让佛身成为一个斜面,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佛像的身背后,搞了一套完整的,完全符合科学原理的排水体系。如果没有如此完善的总体设计,这座大佛怎么能够稳坐钓鱼台,任凭风吹、日晒、雨淋、水冲而长达一千年呢!只要我们爱护祖宗的伟绩,那么,它还将稳坐一千年、一万年!

这项伟大的工程是从公元713年破石动工的,不待峻工,它的设计师可能已经不在人间。可是子子孙孙,按照先辈绘制的蓝图,终于花了90个年头,为中华民族写下了这样雄伟的艺术。这尊坐式的佛像高度是71米,单说头部的长度就有14.7米。你看,这位游客像不像一只蚂蚁在巨人身边缓缓而行呢。据说,它打算认真地数一下台级的总数,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数得出来。有人统计,这尊乐山大佛比山西云岗大佛高3倍,比阿富汗的大佛也要高出18米。

古人说,峨眉天下秀,凌云天下奇。这奇嘛,大概和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分不开的吧。下一集将为您介绍从宜宾到重庆的风土人情和山城景色。

第八回从宜宾到重庆

金沙江流到宜宾与岷江汇合了,于是宜宾也就成了长江中游的出发点。在这一回里,大家将能看到从宜宾到重庆的一些风光。

喏,这就是宜宾,宜宾这个城市的名字,有些什么讲究,我们不太清楚。呃,大概由于三江在这儿相遇,水上交通很方便,特别适宜宾客光顾吧。是的,宜宾不太出名,然而宜宾出产的五粮液,可是中国的八大名酒之一呀!说起来并不奇怪,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嘛。譬如一部故事影片,扮演主角的演员嘛,人们都能够说得出来,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故事片的编剧是何许人。长江流出宜宾,继续向东流淌。在宜宾以东的这条河名叫南广河,它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如果说长江是人体的主动脉的话,那么,这南广河充其量也只是一根小小的毛细血管了。是啊,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如此安逸的情怀。在南广河上,我们见到了这样庞大的建筑,与其说这是车水的工具,莫如说它是很有学问的艺术。谁也说不清楚它是哪位能工巧匠设计的,谁也说不清楚它已经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它提上来的水已经浇灌了多少农田。呃,因为没有人为这些数据做过记录。它不用燃料,只需要水流的冲击。如果把它比做巨人,那么它真是够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了。

南广河的上游是四川省的珙县,在县城以南50多公里有一个名叫麻塘坝的地方,这儿的山并不高,但是悬崖峭壁处处可见。呃,地球上的悬崖峭壁有的是啊,然而在峭壁上悬挂着那么多的棺材,不能不说是稀罕的事啊。人们把这些棺材叫做“僰人悬棺”。所谓僰人据说是

我国古时候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把棺材埋进土里边,而偏偏要高高悬挂在空中。哎呀,这就讲不清楚了。这些悬棺都是用质地坚硬的整木雕造而成的,悬棺的安置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在峭壁上凿孔,把木桩打进孔内,然后把棺材横放在木桩上;第二是把棺材安放在半露天的天然岩洞里;三是人工地凿出一个大洞,把棺材的一半插入洞内,另一半留在外头。这些悬棺多半离地表25米到50米,有的竟然高达100米以上啊。

僰人作为一个民族是再也找不到了,可是长江继续向东流,它在泸州接纳了从北面流来的沱江,从泸州东行200多公里,长江又在重庆接纳了也是由北面流过来的嘉陵江。除长江之外,嘉陵江就是四川境内流程最长,流域最广的一条江了。是啊,难怪古人也曾经把嘉陵江误认为是长江的上游。

有趣的是,凡是两江汇合的地方,总有比较繁华的城市。譬如金沙江与岷江汇合于宜宾,沱江与长江汇合于泸州,而嘉陵江与长江呢又汇合于重庆,当然喽宜宾和泸州的繁华都比不上拥有六万多人口的重庆。

重庆三面是水,只有西面同陆地相连,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半岛。重庆是一座古城,早在3000年前它就是巴国的首府,古名叫“巴”,隋朝改名为“渝州”,北宋更名为“恭州”,到了公元1199年,南宋有个叫赵惇的人,他先是在这里当“恭王”,接着又当上了皇帝,真是喜庆双重,所以就把“恭州”改名叫“重庆”,一直沿续到今天。

哎,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那么朝天门就是这个舌头的舌尖了。在朝天门的两则有许多码头,这就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

重庆并不高,但是人们又称他山城,这可是有些说头的。哎,你看这重庆,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可以说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市区的最高地面海拔是280米,市区的最低地面却只有海拔160米。同在一座城,地面的相对高度竟然相差120米,这在我国以至于在世界上都是不多见的,因此重庆被称作为山城,这是理所当然的。

重庆的房屋建筑虽然各式各样,可是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人们可以从这当中清楚地看到重的变迁。呃,这些房子的梁和柱是木头,而墙壁呢却是竹片和泥巴组成。它们谈不上是文物,现在还在使用着。但是,当然它们渐渐被淘汰,会越来越少的。砖瓦结构的房屋很多,多数是近几十年内出现的,虽然平平淡淡,不过,哦,还是相当坚实牢固的。呃,如果把楼房比作竹笋的话,那么,这些鲜嫩的竹笋已经在层层梯田上东一排西一排地长了出来。相比之下,那些用竹片做墙的旧房子就像是落在竹笋边上的竹叶。嗯,毫无疑问,在这层层梯田上,落叶早晚会被竹笋所代替。

重庆的主要街道在山城的脊背上弯弯曲曲地延伸着。呵,假如在我国的东北有这样一座山城,那么在漫长的冬季,这山城的主要马路恐怕就是相当理想的滑雪比赛的跑道了。居民们可以坐在家门口,喝着清茶,吃着汤圆看比赛啦。呵呵,那该是多么的有滋又有味啊。在北京的一些大学生,有的住校学生上课也得骑自行车。但是在重庆呢,既便在热闹的街区,你也难得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呃,这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十次百次,一年两年十年,像这样骑车上坡,呵呵,那就不仅仅全靠体力喽。有人风趣地说,在重庆啊,有时候是人骑车,有时候呢是车骑人。呵呵,但是坡路毕竟不会辜负背车人啊。

重庆的台级特别多,它们好像是数不尽的钢琴的琴键。是啊,山城的居民们不分男女老少,从黎明到午夜,就这样共同演奏着生活的交响乐,就这样弹出了时代的高强音。是的,不论在自然界里还是在社会生活当中,哪里有长矛,哪里就会有坚盾,矛越锋利,盾也就越加坚硬。在这座山城里呀,本来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的地方,如今啊坐上缆车,说话就到了。假如你要到嘉陵江对岸去办事,现在不必乘山板在风浪里颠簸了,喏,你可以乘坐这架空索道车,像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飞过去。

哦,说到雾么,这重庆还有雾城的雅称呢。雾会使人产生扑朔迷离之感,雾像轻纱,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氛。这轻轻的雾使这山城显得格外温柔可亲。这里除了八月分之外,好像一年到头总是这样雾气腾腾,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次雾。到了冬季呀,这山城的居民就有四分之三的时间过着雾中来雾中去的生活。重庆三面是水,空气显度很大,这时雾多雾浓的主要成因。四川是一个典型的盆地,是周围高,当中低,到了夜间,周围的空气冷却变重了,促使盆地中部低地的空气也随着变冷,这湿漉漉的重庆正好地处盆地中部偏南,所以嘛,雾多雾浓就是必然的了。

雾给人民生活、交通运输的确是带来了许多不便,造成了相当的危害。但是这雾却为甘橘的生长准备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可以相信,不远的将来重庆在山城和雾都的别名之外,还可以再加上一个“甘橘之乡”的桂冠了。

白天的重庆喧闹,夜晚的重庆热烈,这闪烁的亮光倒底是江上的渔火,还是天上的星星,一盏一点,盏盏点点。哦,这是自由诗,这是写意画,这是交响乐,这就是山城、雾城,是重庆的夜。

第九回大足石刻

提到石刻,您可能会想到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这些石刻早已经驰名中外,现在您所看到的,却是很少为人们了解的四川省大足县的摩岩(摩崖)石刻。大足石刻犹如埋在深山中的宝石,虽然很少为世人所知,但并不影响其内在的价

值。

大足石刻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以佛教造像为主的宗教艺术。它始建于晚唐,历经五代,终成于两宋,前后历时三百余年。大足县地处四川省的东部稍稍偏南,位于长江北岸,重庆西北100多公里的地方。全县的石刻造像多达5万余尊,分布于40多处,其中以北山、宝顶山两处的摩岩造像最集中,内容最丰富。

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县城两公里。在北山佛湾的第一号窟里,雕刻着北山石刻的发起者韦君靖的立像。旁边的石碑上铭记着北山佛湾的造像经过。唐朝末期的“安史之乱”,使得中国的西北陷于混乱之中,以伏元俊为首的佛像雕刻家,由刀光剑影的西北逃到了交通闭塞、天高皇帝远的大足县。雕刻家们的到来,使得宁静的山湾充满了叮叮当当的雕凿声。于是,一个又一个性格不同,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的摩岩造像从冰冷的、毫无生命的岩石中脱颖而出。

北山的摩岩造像近万躯,佛湾长达里许,形若新月,龛窟如蜂房共编为二百九十号,多为观音、地藏和阿弥陀佛,另外还有部分唐宋时期历史人物的造像。

佛湾可分南北两区,南区多为晚唐和五代作品,北区多为两宋时期作品。晚唐作品人物形象端庄丰满,服饰简朴,气质浑厚,其手法大刀阔斧、朴实刚健,颇似画家写意。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五代,战乱的局势迫使雕刻家们放慢了铁的画笔,为数不多的五代作品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佛湾中部是宋代作品集中的地段,也是北山石刻精华所在。宋代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味,无论人体还是服饰都经过加工变形,使作品既像而又非像,显得生动有趣。

第136号心神车窟的全部造像,不仅体态端庄优美,服饰富丽堂皇,而且人物的风格各异。面目清秀,气质文雅的普贤趺坐在温顺的象背上,她温柔贤静而又典雅大方,体现了东方女性的妩媚。文殊手握经卷高坐于凶猛的青狮背上,他凝神沉思,略带自负神情,俨然一副博学多闻、能言善辩的学者风度,显得法力无边,能为世人救苦救难。

在第125号石窟内,有一尊观音的雕像。她身材苗条,面带微笑,双手拿着一串佛珠,好像是在数着珠的多少,又好像是在遐想着自己的未来,人称媚态观音。一般的菩萨造像大都正襟危坐,法相庄严,而这尊观音菩萨却像一个秀丽活泼,天真可爱的乡村少女。雕刻家们冲破了宗教的规范,使艺术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177号地藏变相,则采用了大刀阔斧的表现手法,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的痕迹,成为北山石刻风格独物的艺术珍品。

与北山石刻遥相对应的是宝顶山石刻。宝顶山的摩岩造像是宋代一个名叫赵智凤的和尚发

起,并得到朝庭官员的帮助,前后经历七十余年营造起来的一处规模宏大的密宗道场,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宝顶的石刻造像共计一万多尊,以大佛湾为中心,四周五里都有统一的布局。大佛湾是个马蹄形的山湾,长500余米,岩面高二三十米,全部造像都刻在东、南、北三面的崖壁上或者石窟中,共计三十一幅大型雕像。上至天堂极乐世界,下有地府阎王小鬼,真是无所不包,应有尽有。从南岩中部进入大佛湾,迎面而来的是九个狰狞强悍的护法神雕像,令人望而生畏。接着便是形象的体现因果报应教义的六道轮回图。怒目裂口,须眉倒竖的转轮王,手持巨轮使善男信女们深信人生命运全在转轮之中。父母恩重经变的十一组雕像,目的在教人行孝。这一幅幅无声的画面把父母养子的辛苦经过一一刻画出来,既真实又生动。长辈们从石刻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身影,感到一丝颀慰。晚辈们则从石刻中看到了自己所承受的恩泽,颇有负疚之感。如何当好父母?如何当好儿女?这对现在的人们也并不是没有教义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图,则把释迦描绘成行孝的典型。一些外道嘲笑释迦,二十九岁抛弃父母出家乃是不孝之人。释迦把他出家前曾割自己身上的肉供饥饿中的父母食用,剜自己的眼睛,抽自己的骨髓为父亲治病,父亲死后又亲抬棺柩等行孝之事讲给弟子听。释迦这些行孝之事都通过雕像和碑文图文并茂地表现出来。我们不必去考察上述事情的可靠程度,也不需要生搬硬套地去模仿,但尊敬老人,赡养父母,却是每个人天经地义应尽的职责。

佛教在我国流传千年之后到了宋代,接受了大量的儒家思想,教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强调“孝”就是突出的标志。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的十九幅主要经变相故事,每一幅之中又分为几组或几十组雕像,连续不断的表述一个或几个不同内容的佛经故事,并配着刻有经文、颂词等文字说明,宛如一幅图文并茂的古代连环画。这种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群中是十分少见的。地狱变图则把佛经虚构的十八层地狱中的几十种酷刑一一加以形象体现,诱人以天堂之乐,吓人以地狱之苦。在当时,一方面,艺术为宗教服务尽了最大的力量;另一方面,宗教也保护和发展了这些雕刻艺术。

雕刻家们利用这块岩石和山崖上的自然流水,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反映释迦降生时九条苍龙为佛沐浴的“九龙浴太子图”。在“九龙浴太子图”的一旁,则是一组反映释迦涅槃的雕像,涅槃通俗的说法就是“死”。这尊卧佛高5米半,长31米。为了表现佛的伟大,将佛刻成半身,头顶北崖,下身插入南崖,上有石岩遮盖,好像释迦安详地长眠于半掩的帐幔之中。释迦是佛教的最高代表,他圆寂之时,道教的最高代表玉皇大帝亲来为他吊唁,王母娘娘带着仙女在天上迎接,这也反映了在宋代佛教的势力在不断增加,道教的影响在不断减少。

在卧佛崖底的水池中有一双两米来长的特大脚印,传说这时佛升天时留下的足迹,大足的县

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教学目标: 1、学会“府、驾”等10个生字,联系上下 文理解“当之无愧、扑朔迷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 读课文,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 3、感受重庆的特有风貌,感悟建设者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重庆“山 城雾都”的特点及其来由。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介绍清 楚和有条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自读感悟,想象情境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同学们,这是一首歌的歌词,你们知道它唱的是什么吗?这就是《长江之歌》,上 世纪80年代,以它为主题曲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创下了中国纪录片 的高峰。长江和长江两岸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和人文,每个人都可和着《长江之歌》,循着《话说长江》去领悟它的神奇和博大。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话说长江》的解说词节选。板书课题。读题。(“话说”两个字提示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轻松、舒缓一些。) 2、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一段节选向我们介绍了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 要的港口――重庆市,你们预习了课文,也查找了相关资料,对重庆有了怎样的了解呢?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地图,了解重庆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2、检查容易读错的字词:隋朝、渝州、恭州、赵敦、舢板、颠簸、扑朔迷离、湿漉漉。 3、前面四个词语虽然不好读,但对于 我们了解重庆的历史特别有帮助。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勾画下来,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词语。 4、学生交流重要词语,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添加词语,调整板书如下:3000年前隋朝北宋公元1190年南宋赵敦巴――渝州――恭州――――――重庆 5、指名朗读第一段,朗读时注意以上词语。 6、不看课本,对照板书说说重庆的历史和名称由来。 7、齐读第1自 然段。 三、看图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重庆地形图,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引导其他学生看地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齐读第2自然

《话说长江》解说词

《话说长江》解说词全文之一——五2009-04-28 12:48第一回源远流长 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呀,这也是长江! 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那么,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它从西到东,流淌在中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一点。 在从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 从长度来讲,除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以外,长江就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长江的支流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许多叫法。起初,就叫江;后来叫大江。如今的规范叫法是这样的:从源头到楚玛尔河口,叫沱沱河;从楚玛尔河口到玉树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从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宾,叫金沙江;从宜宾直到入海口,叫长江;长江的干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从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从湖口到崇明岛东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长江拥有700多条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7条主要支流的年流水量都分别超过了黄河。 长江接纳了这么多的支流,还把我国四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串联了起来。犹如长藤接瓜,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长江每年把1万立方米的水注入浩无边际的大海,这可是相当于20条黄河的水量啊。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多达2亿6千万千瓦,它占全国水能蕴藏量40%;在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曰本的水能蕴藏量的总和刚刚赶上长江。可是现在长江水能的蕴藏量却只利用了3%。如果翻两番,那也只有12%,假如能达到90%,到那个时候,我国电力能源的供应情况将会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呀! 长江江面宽阔,它的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量的80%以上。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它可以顶替40条铁路呢。而目前,还只是两条铁路的作用。 长江源远流长,水面辽阔,它是淡水鱼生儿育女、长大成才的好水乡。噢,长江淡水鱼产量可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呢。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流域,尤其是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有着许多森林,是我国第二个大林区。如果大家都珍惜大自然的这个布局,而且不断的培育林木,那么,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地流淌。 长江流域沃野千里,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它拥有4亿多亩耕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棉花产量嘛占全国的33%以上。 长江流域居住着3亿多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从广义上讲,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同饮一江水”啊! 长江流域矿藏、物产丰富,交通运输方便,粮食产量又高,所以,使长江流域出现了许许多多工业基础雄厚的大、中城市。哦,您知道吗?长江流域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啊。长江和黄河一起,共同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共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长江

话说长江纪录片观后感

话说长江纪录片观后感 《话说长江》这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全国观众的反应以及它被赋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纪录片本身传达出的信息,因为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整理了话说长江的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话说长江纪录片观后感1983年8月7日,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话说长江》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这事儿还得从另一部纪录片《丝绸之路》说起。 1978年,日本NHK找到中央电视台,希望能拍一部关于丝绸之路的电视片,当时日方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主要考虑到丝绸之路有很多地方属于军事要地,不能让日方随便拍摄,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很多禁区的拍摄问题就可以解决。在合作过程中,中国电视人发现,原来纪录片还可以用同期声。过去中国拍纪录片,由于没有足够的录音设备,并且前期录音很麻烦,所以都是后期配音,这就让纪录片变得很不真实。《丝绸之路》开了中国纪录片同期声的先河,这对中国搞纪录片的人刺激很大。 《丝绸之路》在1980年播出,当时中国还没有系列纪录片的概念,一方面每集的片长参差不齐,有时候18分钟,有时候38分钟,更大的问题是,当年中国电视在节目播出

时间上一直是没有正点的列车,节目时间表仅仅是一个大致参照,而《丝绸之路》有时候在周一晚上20点钟播出,下周可能在周四晚上22点钟播出,观众赶上就看,赶不上就不看,严重影响了观众收视。 《话说长江》首播于1983年,当时陈汉元是总编室主任,他吸取了《丝绸之路》播出时的教训,《话说长江》做到了按时播放,并且创造了40%的收视率,这样,电视台尝到了甜头,从此,中国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开始有了保证。 因为有了《丝绸之路》的合作基础,日方又找到中央电视台,当时有一个叫佐田雅人的日本人,他从小就生活在中国武汉,对长江一直有感情。就这样,佐田雅人再次将NHK 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在一起,资金大部分是日方出的。就这样,有了《话说长江》。 当时跟日方商定的结果是,整个片子拍完由日方制作完一整部纪录片,然后中方翻译过来在中国播出。但是等了将近一年,日方并没有把长江的纪录片制作出来。最后,中央电视台决定将素材要回来,自己制作。 如果不是日方把全部素材提供给中央电视台,电视台按原来的打算顶多制作一个两三集的纪录片,为什么呢?因为在当时,拍摄成本很高,很多片子都是用胶片拍摄,能节省尽量节省。当时时政片使用比例接近1∶1,耗片比最高的是体育比赛,几乎是8∶1,而外国人拍纪录片耗片比几乎都是

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的比较

《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关于庐山的比较 《话说长江》是1983年,中国和日本合拍的一部描写长江和长江两岸人民生活的一部记录片。这是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的看到国家地理。《话再说长江》是20年前《话说长江》的续篇,用高清摄像机再次记录了长江。相隔20年,两部纪录片有许多不同之处,但相同的是我们的文化渊源。 一、技术上 两部片子在画质上的区别一眼就能分辨,限于技术,《话说长江》的画面显得很粗糙。虽然有宏大场面的拍摄,但是相对于《再说长江》来说,就缺少了震撼。但可以肯定的是,《话说长江》在当时技术限制的情况下,依然拍出了庐山的“秀”,尤其是航拍的采用,具有重大意义。 《再说长江》的画面是高清的,精致的,特效的运用也多了,尤其是在片头的设计上,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壮观之感。 二、形式上 《话说长江》之庐山独秀的开篇是由庐山的秀丽风景切入的,然后介绍了庐山的由来。采用男女两位主持人的解说,解说词测贯穿始终,且解说词口语化,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在播出形式上采用了章回体。在对庐山进行了总体的介绍之后,便对庐山的各个景点以及历史文化、旅游、教育等进行了一一介绍,并将古诗词贯穿其中。 《再说长江》的开篇是现代庐山人的生活画面,之后介绍庐山周围的地理,介绍庐山的由来。之后对庐山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简单概括,也就是将《话说长江》中的全部内容进行了概括。 对内容的介绍依然采用了解说的形式。在片子中有画面模拟,有《话说长江》的画面,有历史资料的引用,这是《话说长江》中没有的。 三、内容上 两部片子的不同在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庐山独秀,重点在“秀”,整集内容都是围绕庐山的秀丽风光展开的;庐山说“庐”,重点在庐,庐,即房屋,院落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一集主要讲庐山上的建筑以及由这些建筑引申出来的人文,

电视节目“再说长江”解析

浅析电视专题片《再说长江—灯火石头城》提到《再说长江》,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由得想到20年之前中日合拍的创造了当时中国电视收视记录的大型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至如今它优美的主旋律仍然可以被很多人哼唱出来。可以说《话说长江》是中国电视专题片的一个里程碑。 20年之后再次上阵,与之前不同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实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沿江各个城市宣传意识的增强进而是无处不在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改革开放即将进行三十年的时刻,无论是城市的面孔还是人民的生活,与2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变迁”成了《再说长江》的主线和中心。正如《再说长江》总制片人刘文所说,“《再说长江》策划时明确的主旨就是以长江沿岸风光地貌,风土人情的变化来反映中国20 年的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巨变。20年前的《话说长江》是部风光片,散文化的解说,让没走出过家门的老百姓看到了祖国各地人们的生活状态,20年长江沿途很多地方都是旅游胜地了,早已不再神秘,所以这次我们以人为本,以纯纪实手法讲故事,用对比来展现长江的变化、中国的变化”。然而,在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之中,有些骨子里的东西是随着社会乃至时代的变迁而恒久不变却愈发坚韧的,这些东西又同样被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儿女一代代悄无声息的继承着。所以“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看到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不变,20年巨变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血脉相承的不变。”刘文又说。本文所要着重解析的“灯火石头城”,就是在向人们展示一个变迁中的南京,同

时,也是继承中的南京。 “灯火石头城”讲述一个拥有着2400年厚重历史的古城——南京。然而,南京的“古”,有名扬千古的人——勾践、孙权;有尽人皆知的事——郑和下西洋、签订《南京条约》。如何在这连篇累牍的历史之中找到一个主线,一个见证者,一个贯穿物将这一集的“灯火石头城”讲述的浑然天成成了讲故事之前的重要决策。制作者找到了它——城墙。南京现存地表的城墙是明城墙,这座已经屹立了几百年的高大建筑见证了朝代更迭,人世沧桑,它虽无言,但是当人们看到它时,脑海中浮现的那些场景便是这座城墙最好的表达。正如片中解说词一样“南京的明城墙蕴含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以城墙为主线,以南京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日渐明显的变迁以及对厚重历史的继承,创作者开始了对这个城市的观察、思考和深入的解读。片中无处不在的真实个体:灯彩艺人王忠民、明城垣史专家杨国庆、书法家常志成、司机张福荣、拆迁户李传宏、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都或多或少的与城墙有着联系和沟通,就连跨江大桥电气工程师李浩也是地地道道在城墙下长大的南京孩子。这一个个立体的现代的人,或许已经适应了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适应了不闻鸡犬但见车水马龙的环境,他们身上甚至还有小提琴、驾驶技术、轮滑、电气工程、城市小市民等等一张张现代的标签,但是他们又同时依恋着城墙、扎着彩灯、写下苍

《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25集风光文化记录片 解说:陈铎虹云 中央电视台风光文化记录片的最大手笔!里面很多镜头已成绝镜,空前绝后,以前没有人拍过这些镜头,而现在这些壮丽的景色也已经不复存在。绝对值得珍藏。 1983年播出的这部记录片不知道还由多少人记得,里面的主题曲《长江之歌》是中途向全国公开征集的,也很好听。 目录 第一回源远流长 第二回巨川之源 第三回金沙的江 第四回四川盆地 第五回岷江秀色 第六回成都漫步 第七回峨眉凌云 第八回从宜宾到重庆 第九回大足石刻 第十回川江两岸 第十一回壮丽的三峡 第十二回长江第一坝 第十三回荆江览古 第十四回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第十五回从武赤壁到文赤壁 第十六回庐山独秀 第十七回瓷都景德镇 第十八回佛教圣地九华山 第十九回飞红滴翠记黄山 第二十回古城南京 第二十一回历史名城扬州漫话 第二十二回镇江三山 第二十三回太湖平原 第二十四回黄浦江畔 第二十五回走向大海 片子当初在中央台播出的时候,我在上小学,当时是每集不落看全了的,今天的记忆中最鲜明的,倒还不是长江风光本身,而是男主持人陈铎的一头白发萧然,不疾不徐地侃侃而谈,那份从容淡定的风度,兼有诗人和学者的气质,简直儒雅得无以复加。那时候特别崇拜。另一个鲜明的印象,是那首主题歌,旋律舒缓而博大,很配得上长江这个主题。 关于长江的风光,我以为最好的游览方式,是坐江轮,而且是3天以上的真正长途客轮。因为家里亲戚的机缘,我小时候在上海和武汉、重庆之间曾来回过多次,那还是在看“话说长江”之前了,只是可惜从没有再进一步沿江上溯到重庆以上。小孩子的记忆和感想能有多少,只是模模糊糊地留下一个坐江轮很好玩的印象,尤其喜欢下到最低一

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的界分

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界分 贾秀清 电视的纪录片与专题片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是我在工作中遇到频率最高的问题之一。提问者既有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也有很多在一线从事电视节目创作的记者、编导、摄像和相关节目的管理人员。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不成问题,似乎没有学术的深度,也似乎上升不到需要研究一番的高度,但当你被真的很认真地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这不仅是一个问题,并且是一个关系到电视节目创作原则、创作规律、创作类型构成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才能体会到事情远远不像问题表面所透露出来的信息那么简单:回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要在两者之间画一条清晰地易于分辨的线是困难的。 在实践者那里,往往电视纪录片就是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就是电视专题片,一切来自约定俗成、经验使然,虽不易说清但大家似乎心中自有界分:电视纪录片就是那种注重生活原生态的纪实片,电视专题片就是比较传统的倚重解说表达、带有宣教腔的那种类型。但假如沿着这个思路再细说下去就有点剪不断理还乱了:电视纪录片追求客观真实/电视专题片难道就不是吗?电视纪录片的题材来自客观现实/电视专题片的难道就不是吗?电视纪录片追求纪实性、排斥导拍摆拍/难道电视专题片追求纪实性、排斥导拍摆拍就不行吗?电视纪录片可以尽量不用解说或少用解说/难道解说“惜墨如金”的电视专题片佳构还少吗?比如形象电视专题片《美在广西》等。要么,也许两者的区别可 能在于一些创作元素的调度方式不同吧:电视纪录片讲究使用长镜头、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视角应该调整为人眼的平视角度、电视纪录片可以不使用音乐、电视纪录片的解说总是唠家常似的低八度……,没错,电视纪录片的确可以这样做,但反过来将这些做法放在电视专题片那边就行不通吗?不然,你发现实际情况并没有太大出入,任何一种创作手法并不独属于两者之中的任何一方。如此这般在具体的创作细节上寻找两者的界限显然是有局限性的,毕竟具体的创作细节是一个变数,它所具备的个性成分是不能替代普遍规律的。其结果,就是使我们的很多创作因为类型定位不清而显得不伦不类,无法做到创作中情致的始终如一。

话说长江

第一部以“真切”为标准的纪录片 “我们是运气不错,让我们赶上了,换别人也会有反响,因为那时候的大环境比较好。‘文革’一结束,老看样板戏,说教的节目一结束,大家憋坏了,空气那么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整个社会活跃起来,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增加,等于一个人又饿又渴,饥寒交迫还干渴,突然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春风甘露,整个社会背景给《话说长江》提供了机会。” 主笔◎王小峰 1976年,中国结束了长达10年的动乱,国家的政治、经济全面回到了正常轨道,人民也面临精神重建。70年代末期,中国宣布改革开放,从“文革”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开始憧憬着未来,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人在80年代不仅心里充满重塑国家的愿望,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人性的自由。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阐述了80年代的主要任务,其中一条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目标,在当时就是中国未来美好的蓝图。在过去十几年间人性世界坍塌得太多,当人们慢慢走向未来,发现内心充满了迷惘,一方面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另一方面,在这种憧憬中找不到新的方向,世界变化之快,让人应接不暇。 于是就有了“人生观大讨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这是发表在1980年5月《中国青年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这封看似平常的来信,在当时的中国青年当中激起波澜,因为当年每个中国人可能都面临“潘晓”这样的人生疑问。 因此,在那个阶段,任何体现国家强大的事件都可能变成全民性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在这一点,体育最为明显:198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世乒赛全部冠军;中国足球队在北京战胜科威特队后大学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女排精神”激励了一代人。直到中国在亚运会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和在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每一次胜利对中国人来说都那么重要,因为这里面不仅包含着强盛的意义,还有一种被世界认可的愿望。那时候的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是希望国家富强。 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这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全国观众的反应以及它被赋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纪录片本身传达出的信息,因为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从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性角度来讲,《话说长江》是中国纪录片历史上的里程碑,但在当时,人们真正感动的不仅仅是它的艺术感染力,更多是从中读出了一种爱国情怀。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氛围和心态,《话说长江》不会被赋予太多爱国主义层面的意义。在《话说长江》之后,中央电视台又拍摄了《话说运河》、《黄河》、《望长城》,都没有达到《话说长江》的社会效果,这是因为,《话说长江》第一次让中国人通过电视感受到了江山的壮丽与秀美,人们把对祖国河山的情感全部倾注在这部纪录片上。后来的类似手法拍摄的纪录片虽然在制作水准上有很多突破,但无法让观众找到那种第一次的新鲜感。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当时中央电视台为《话说长江》的主题曲向全国征集歌词,13天就收到了5000多封信。 《话说长江》引起的巨大反响,跟当时电视在中国的普及有关。1978年,中国还是一个电视机年产量20万台的国家,80年代是中国电视机突飞猛进普及的10年,到了1983年,

城市文化与影像表达——以《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中的南京为例

2OO8.4 城市文化与影像表达 ——以《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中的南京为例 在中国的城市文化版图中,南京所具有的鲜明个性和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对这个城市的各种文字解读也不计其数。孙中山先生早在其《建国方略》中就曾赞誉过南京的地理优势,他说:“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当然,在图像时代,对于南京的图像或影像表现也层出不穷。而这其中,我以为给我印象最深、也最有影响力的,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这是两部跨越20多年时空摄制完成的大型电视记录片。无论“话说”还是“再说”,它们都具有某种内容上的姊妹性和风格上的史诗性,它们通过影像所呈现的内涵可谓极其丰厚,从大江之源写到黄浦江畔,地理、历史、文化、人生几乎无所不及、无奇不有。但我最感兴趣的却是其中有关长江流域各个城市的讲述,特别是有关南京这个长江下游著名都市的影像表达。 如果对这两部“说长江”的影片加以细致考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在传达理念上的差异,这就是《话说长江》重在展示“风景长江”,而《再说长江》则重在表现“人文长江”。此诚如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所言:“《话说长江》中更多的是注重了历史和人文景观,在那个巨变刚刚开始的年代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而在《再说长江》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人。也就是说,长江的变化首先是长江两岸人的变化。”①这样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对城市文化表达的差异。在此,我关心的是,两部记录片叙述了南京这个都市怎样的文化个性?它们在表现南京都市文化上又有着怎样的异同? 在《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中,“古都”是南京影像表达的核心概念,但前者与后者的叙述重心不同。《话说长江》对南京的表达,侧重在对其“古都”历史的一般 ■王晖 性介绍,作品充分利用镜头这一影视特有的形象化的表现方式,将能够标示南京拥有2400年悠久历史的历朝历代的代表性景观或建筑作出重点展示和解说,譬如石头城、六朝石雕、南唐舍利塔、明代城墙、城门、明故宫遗址、明孝陵、鼓楼、大钟亭、无梁殿、天王府遗存——西花园石舫、总统府、中山陵、梅园新村、雨花台、渡江胜利纪念碑等,让受众以点带面地感受南京曾经作为中国政治中心、-—长江流域唯一的十朝都会的厚重的历史遗存。以此呼应该片第20回的标题——“古城南京”中“古城”的深刻内涵。有意味的是,影片并未止于上述的历史景观或建筑的介绍,它又在结尾荡开一层,以“六代豪华,天国春秋,都化作了长江的滔滔流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语句,将视角拉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影片拍摄时的南京,用特写镜头描述了画家钱松岔、书法家林散之、科学家韦钰和运动员孙晋芳等当代南京名人的音容笑貌。意在表现“古都”的新生和历史的传承,以及“今胜昔”的进化观念。应该说,尽管《话说长江》的拍摄时间已经处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开端期,但对南京城市文化的表达,其强调的仍然是古都演变中的政治、军事等元素,这无疑是以宏大的政治叙事和精英叙事为主体的传统历史叙事观的影像体现。 相隔20余年,《再说长江》仍然延续了《话说长江》对南京作为“古城”、“古都”的文化影像定位,“灯火石头城”是该片中南京专集的标题,其中的“石头城”正是南京迄今尚存的最古老的城墙,此题一出,“古都”之意便呼之欲出、不言自明。然而,与《话说长江》的叙事有所不同的是,《再说长江》并未重复其对南京历史遗迹的介绍,而是一方面“查漏补缺”——即补叙《话说长江》中未能重点展开或新建重建的能够代表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或景观,譬如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电视纪录片分析

电视纪录片分析《再说长江》——审美的诗意栖居 美学境界的追求,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也是纪录片发展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作为集合了多种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的电视艺术形态,电视纪录片已经在多个层面上拓展和延伸了其美学范畴。我国近几年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多种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更加体现出此点。《再说长江》、《大国崛起》、《新丝绸之路》等就是最好的代表。 作为一种艺术,美学上的价值一直是纪录片追求的目标。不管是崇尚“真实就是力量”的纪实美学,还是信奉唯美的超现实主义美学,都体现了纪录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里,我们仅以《再说长江》为例,从音响和画面等角度切入,对其美学价值的内外在表现做一分析。正是在整合了传统的人文理念和先进的电视技术之后,《再说长江》才将审美的意境得以延伸、拓展,从而在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上使观众体验了千变万化的审美感受。 音响——拓展审美空间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生动地描述了声音世界:“在空气中总是不乏轻微地运动,这种运动为我们的听觉给自然界添上新的生命;树叶萧飒作声——这种微风几乎使人觉察不出,树木好像活了起来,……于是大自然变得气象万千,生动活泼,到处都是轻快的嚅嚅之声,到处都是活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番描述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音响当中的一个侧面,而在《再说长江》中为我们勾勒的是更为宏大更为震撼的“活动着的声音”,是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完美结合的统一体。 一、传承经典营造历史归依感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长江之歌》,一首大气磅礴的赞歌,一首浓浓深情的颂歌,正是这首歌使人们催生出无限的奋斗豪情,正是这首歌使神州书写出绚丽的诗篇。经过20年的积淀,经过20年的升华,《长江之歌》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因而《再说长江》的主题曲仍然沿用这首歌,从创作的角度看,这是它与《话说长江》的延续性承接,这不仅为观众营造出回归历史、情感归依的意境,也是在声音元素上渲染、突出长江源源不断的生命本质,是在表现手法上将有形的线谱形式转化为无形的鼓舞形态,从而成功地实现了20 年艺术的承接,影像的延续。 从观众的感知层面来分析,《长江之歌》再次拉近了观众与长江的距离,仿佛长江就在你我心中流淌,奔腾不息的江水与跃动的音符一起演绎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一起将观众的接受心理、审美需求转化为对长江的深深眷恋、对祖国的热情歌颂。这样在无形中唤起观众的亲近心理,在20年前《话说长江》影像的回忆中对20年后的长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二、编织旋律制造多项和谐感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情感,运用不同旋律的音乐配合镜头的节奏,契合观众的审美心理。在《再说长江》第20集《江湖武汉》中,追溯久远、神秘的历史时,运用稳健、有力的音响加以烘托,从而达到对历史的再梳理。在介绍汉口形成的一段中,交响乐沉稳、厚重,寓意着500年前汉水从秦岭走来,带着对长江的皈依感走来,脚步和缓而奔放。在介绍1954年武汉人民战胜大洪水,1956年毛泽东畅游长江,兴然题写“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时,伴着《长江之歌》交响乐的明快、雅致,为观众展现了武汉人民战胜自然灾害,建设崭新大武汉,乃至全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豪情壮志。 在《再说长江》第30集《时速上海》中,轻快、跃动的旋律勾勒出上海充满青春、激情的都市风貌,南京路、人民广场、新天地是上海时代变迁的标志,在这几部分的介绍中,音响运用集中体现出上海发展的高起点、高速度和高效率;起伏有致、自然流畅的钢琴曲,将“精彩上海”的绚丽华采、“超越3号”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实验开发和商运磁悬浮列车的高速行驶演绎成上海发展交响曲中最为高

话说长江解说词

话说长江解说词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8-9-20 09:37 | 提问者:plchuan 文章,或者解说词,不要视频和朗诵。 最佳答案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它从西到东,流淌在中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一点。 在从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 从长度来讲,除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长江就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长江的支流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许多叫法。起初,就叫江;后来叫大江。如今的规范叫法是这样的:从源头到楚玛尔河口,叫沱沱河;从楚玛尔河口到玉树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从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宾,叫金沙江;从宜宾直到入海口,叫长江;长江的干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从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从湖口到崇明岛东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长江拥有700多条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7条主要支流的年流水量都分别超过了黄河。 长江接纳了这么多的支流,还把我国四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串联了起来。犹如长藤接瓜,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长江每年把1万立方米的水注入浩无边际的大海,这可是相当于20条黄河的水量啊。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多达2亿6千万千瓦,它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40%;在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曰本的水能蕴藏量的总和刚刚赶上长江。可是现在长江水能的蕴藏量却只利用了3%。如果翻两番,那也只有12%,假如能达到90%,到那个时候,我国电力能源的供应情况将会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呀! 长江江面宽阔,它的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量的80%以上。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它可以顶替40条铁路呢。而目前,还只是两条铁路的作用。 长江源远流长,水面辽阔,它是淡水鱼生儿育女、长大成才的好水乡。噢,长江淡水鱼产量可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呢。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流域,尤其是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有着许多森林,是我国第二个大林区。如果大家都珍惜大自然的这个布局,而且不断的培育林木,那么,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地流淌。 长江流域沃野千里,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它拥有4亿多亩耕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棉花产量嘛占全国的33%以上。 长江流域居住着3亿多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从广义上讲,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同饮一江水”啊! 长江流域矿藏、物产丰富,交通运输方便,粮食产量又高,所以,使长江流域出现了许许多多工业基础雄厚的大、中城市。哦,您知道吗?长江流域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

分析《话说长江》

分析《话说长江》 摘要:《话说长江》这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全国观众的反应以及它被赋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纪录片本身传达出的信息,因为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 关键字:《话说长江》、《长江之歌》、拍摄方法 1、《话说长江》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第一部系列专题片,它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播出的时候,《话说长江》在创作上首次推出了纪录片主持人形式,这种创新的形式,陈铎和虹云,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长时间思想、眼界的禁锢,使得当时的人们对于世界和知识都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渴望,对于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电视还是一个新鲜的物事,从电视上亲眼看到从冰川上滴落的一滴水,是如何汇聚成万千支流的辫状水系,亲眼看到同一条长江水,是如何孕育出长达6000多公里沿岸迥异的风土人情,亲眼看到和自己同根同源的中国人究竟如何生活。这一切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已经足够震撼。25集《话说长江》曾在央视创下了40%的收视纪录,是央视上世纪80年代最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体现了中国纪录片的最高水准,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纪录片收视率最高的一部。2、《话说长江》主题歌和同期声。 很多观众都认为,红遍大江南北的《长江之歌》是《话说长江》的主题歌。其实《话说长江》播出时,还没有《长江之歌》。后来,央视向全国征集歌词,为原来的主题曲配上了歌词,才有了《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首唱者季小琴。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通过对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话说长江》,几乎全部都是同期声,拍成都的茶馆,里面热闹的声音、倒水的声音、小孩打呼噜的声音、说书的讲《三国演义》的声音,都录下来了,这样子才生动、生活化。 3、《话说长江》的拍摄方法。 《话说长江》采用挑、等、抢的拍摄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人和事;在结构上采取分章回连续播出方式;在演播形式上,主持人陈铎、虹云直接讲解与电视画面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了节目主持人对节目的贯穿作用。这一系列的创新使《话说长江》在中国电视史上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话说长江》多次运用远景画面呈现的视野开阔,包容的景物范围大,画面容量也大。因此,适用于提供景物和事件的空间位置关系、环境、规模和气势等。电视专题节目《话说

话说长江打一成语的答案

话说长江打一成语的答案 口若悬河 [释义]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语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正音] 若;不能读作“kǔ”。 [辨形] 若;不能写作“苦”;河;不能写作“何”。 [近义] 夸夸其谈侃侃而谈能言善辩 [反义] 沉默寡言噤若寒蝉闭口无言 [用法] 含褒义。多用来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辩。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但是,又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廷中做了黄门侍郎的官。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且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侯。

纪录片《话说长江》解说词

《话说长江》解说词 《话说长江》解说词第一回 -------------------------------------------------------------------------------- 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处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 高原了。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的奔向太平洋。 长江已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但是他依旧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想初生的牛犊一样 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那么,长江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究竟如何呢? 我们准备从长江的源头开始,顺流而下,逐段介绍长江的千姿百态以及长江流域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历史 文化和古往今来的变迁发展。在这第一回里,我们打算对长江的总体形象和长江的身世做一个粗略的介绍,是 大家对长江有一个大概印象。 我们更热切地希望朋友们看完了这套节目后,能够激起一腔美化中华大地的热血——有如长江之水,惊涛拍岸 !那么有多好啊。。。。。。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它由西到东,流淌在祖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在 以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 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从长度来讲,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

,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 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长江接纳了7百多条支流。它们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 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是黄河流域面积的两倍半。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很多叫法。起初,就叫江;后来叫大江。 如今的规范叫法是这样的: 从源头到楚玛尔河口,叫沱沱河; 从楚玛尔河口到玉树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 从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宾,叫金沙江; 从宜宾直到入海口,叫长江; 长江的干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 从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 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 从湖口到崇明岛东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 长江拥有700多条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7条主要支流的年流水量都分别 超过了黄河。 长江还把我国四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串联了起来,犹如长藤接瓜,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 长江每年把1万立方米的水注入浩无边际的大海,这相当于20条黄河的水量。 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多达2亿6千万千瓦,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40%;在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曰本的水能蕴藏量

【话说长江】全版 解说词

【话说长江】解说词

话说长江解说词目录 第一回源远流长 第二回巨川之源 第三回金沙的江 第四回四川盆地 第五回岷江秀色 第六回成都漫步 第七回峨眉凌云 第八回从宜宾到重庆 第九回大足石刻 第十回川江两岸 第十一回壮丽的三峡 第十二回长江第一坝 第十三回荆江览古 第十四回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第十五回从武赤壁到文赤壁 第十六回庐山独秀 第十七回瓷都景德镇 第十八回佛教圣地九华山 第十九回飞红滴翠记黄山 第二十回古城南京 第二十一回历史名城扬州漫话 第二十二回镇江三山 第二十三回太湖平原 第二十四回黄浦江畔 第二十五回走向大海

第一回:源远流长 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它从西到东,流淌在中国大地的中部,稍稍偏南一点。 在从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 从长度来讲,除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长江就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长江的支流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许多叫法。起初,就叫江;后来叫大江。如今的规范叫法是这样的:从源头到楚玛尔河口,叫沱沱河;从楚玛尔河口到玉树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从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宾,叫金沙江;从宜宾直到入海口,叫长江;长江的干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从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从湖口到崇明岛东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长江拥有700多条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7条主要支流的年流水量都分别超过了黄河。 长江接纳了这么多的支流,还把我国四大淡水湖中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串联了起来。犹如长藤接瓜,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长江每年把1万立方米的水注入浩无边际的大海,这可是相当于20条黄河的水量啊。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多达2亿6千万千瓦,它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40%;在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曰本的水能蕴藏量的总和刚刚赶上长江。可是现在长江水能的蕴藏量却只利用了3%。如果翻两番,那也只有12%,假如能达到90%,到那个时候,我国电力能源的供应情况将会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呀!

话说长江2观后感

话说长江2观后感 长江蕴含着千古历史,神秘莫测,内涵丰富,爱探索的科学家们不避艰险,去探寻千古长江的秘密。整理了话说长江2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话说长江2观后感今天,我看了《话说长江》纪录片的第二集。这一集讲的是长江的源头从何而来。 我万万都没想到,那规模宏大的长江,居然是由一滴滴冰川的水汇聚成的! 长江的起源地直到现代才被揭晓,古代人的科级不够发达,不能对长江进行全面的侦测观察,所以,古人所判断的长江的起源地几乎通通是错的! 长江真正的起源地,其实是西藏高原,在这里,有常年不化的冰雪,应为太阳的照射,冰川开始融化成水,这一滴一滴的雪水汇聚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小河,水还在一滴一滴的流淌,小河在不断的扩大,就像这样一直向前蔓延,不知经历了多少春秋,一条宏伟的长江就这样诞生了。 没想到这一滴水的力量是这么的强,可以汇成这么一条长江,不得不说,这真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冰雪水还在不停地流淌,长江也就会永不枯竭枯竭,保持着宏伟壮观的模样,永不会停歇。 话说长江2观后感今天我看了巨川之源、金沙的江、四川盆地这三集。

长江的源头是古人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在青藏高原的附近,是由一滴一滴的小水珠汇成了今天祖国的一大奇观,这象征着我们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意志,长江是由一滴一滴小水珠汇成了千里长万里深的巨川,是多么的艰辛,这简直是一万分之一的奇观。谁也不可能想到,那小小的冰柱,小小的水滴却形成了如此伟大的奇观。 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境内,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它在西藏的江达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交界处,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它包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它位于长江上游。 长江一路奔流,万里浪击,海风大起,巨浪千里,直捣云霄。科学家们撑着小木舟,乘风破浪,浪惊风起,何不畏惧?为了进一步的探索长江,科学家们,地哲学家们千辛万苦,愿意付出生命代价探索长江。长江是那么的神奇,神秘,引人探求。想六月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一会风平浪静,一会波涛汹涌,有时犹如平静,有时巨浪滔天。谁也无法预料长江的水波。 古人李白在于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的时候,曾写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朝的韦承庆在送别弟弟时也吟诗一首: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