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时提升训练

2016_2017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时提升训练
2016_2017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时提升训练

第二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相应括号里写T,错误的写F。)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T)

2.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F)

提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F)

提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4.规律有好坏之分。(F)

提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无好坏之分。

5.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F)

提示: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不能被创造或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

均不正确。)

6.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

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

解析本题属于识记类题目,B项是对运动概念的准确表述,故应选之。

答案 B

7.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解析材料中名言强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故选B。A、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

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解析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是典型的不可知论。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9.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运动与静止概念的把握,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B、C、D三项说法都错误,故应选A。

答案 A

10.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王夫之的观点说明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与其观点是相符的,选D;A、B、C三项本身观点错误。

答案 D

1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以下属于规律的是( )

A.水往低处流

B.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C.新陈代谢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解析A、D两项都属于现象的联系,“水往低处流”是万有引力规律作用的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遗传规律的结果。B项属于计划、规则,不具有客观性。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2.专家认为,养殖业过度依靠生长素、激素,就像运动员依靠兴奋剂,但后者损害的仅仅是

体育公平和个体健康,前者危害的却是整个社会。这告诉我们( )

A.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制约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解析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排除B;C不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但不能被改造,排除D。此题主要强调违背规律从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故答案为A。

答案 A

13.下图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解析纪念馆的意义就在于保持旧居原貌,所以漫画中拆除“旧居”改建“纪念馆”的做法是错误的,这启发我们办事情要尊重规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14.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③要尊重自

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④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规律,②说法错误,故该题选C。

答案 C

15.“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

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 )

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

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解析“树上结西瓜”表明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故选D。A、B、C三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三、综合题

16.材料一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毕尔生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黑格尔

材料二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材料三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

请运用运动的哲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答案①材料一中毕尔生和黑格尔的观点否认了运动的承担者是物质,认为意识是运动的承担者,因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②材料二中赫拉克利特坚持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而克拉底鲁只承认

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③材料三中恩格斯科学地表述了物质与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

17.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邀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运用规律客观性的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解析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考查对规律客观性原理的应用。首先分析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然后分析人类遵循和利用客观规律,要做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答案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上述材料中由于人的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②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选择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实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就是尊重自然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表现。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测试题

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存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李某驾车外出,路遇浅滩,虽然看到因下雨水没路面,仍盲目听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指令”继续前进,结果车辆被水淹没。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使客观符合主观 C.不能相信现代科学技术 D.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 3.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受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②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③物质具有可知性④物质是有生有灭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大力发扬“五千精神”(即“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千条万绪”抓根本),是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在2010年央视春晚中,不论是《五十元钱》里的某品牌食用油广告,还是《捐钱》里的网络广告、酒类广告,或者是歌舞表演中的相机广告、魔术表演中的果汁广告都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眼球。然而对于春晚中插播广告的现象,社会各界的评价褒贬不一。据此回答第5~6题。 5.上述材料反映出()。 A.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 B.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 C.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6.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有不同的认识 6.人们之所以会对春晚插播广告一事褒贬不一,是因为()。 ①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②人们的知识结构不同③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④正确的认识不是唯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对于一位领导者而言,要想做出一流的业绩,取得非凡的成就,无疑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但相比其他各项能力来说,决策力则是重中之重。决策,是团队管理的起始点,也是团队兴衰存亡的支撑点,更是影响领导者业绩和团队命运的关键点。决策者要提高决策力,关键要做到()。 A.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从人们的愿望和需要出发 C.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8.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面总结2010年的经济T作,阐述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对2011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①主动创造性②目的性③计划性④自觉选择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典型高考题

唯物论重要观点和原理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题目中情景一般是处理环境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般用于某种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航天精神) (3)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从辩证法角度:客观实际是联系、变化发展、具体的,多方面的(全面的),做到具体、历史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1、物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认识论重要观点和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实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社会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3)社会实践提高人类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真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3、真理的条件性原理。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真理的具体性原理。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三维教学目标识记:世界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实践及其特点理解:意识的本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重点难点简单应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综合应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法教具教法:知识点的识记与运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特色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解析】1.世界的物质性(识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识记):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简单应用):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同时人们还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理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简单应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综合应用):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反

(原创精品)2019届高考政治哲学生活必考知识点练习:(5)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二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二 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中国产品能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不苟且、不将就、不敷衍,精耕细作、精琢细磨,体现专业、注重品质的精神。 材料强调了意识( ) ①具有主动创造性、直接现实性 ②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 ③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科学家深信人的意识功能与脑波密切相关。一些科学家通过模拟脑波的电信号特征,开发出了可以用脑波控制的轮椅,想去哪里用意念操控就可以办到。 这一科学进展表明( ) ①意识活动是人脑的功能和存在方式 ②意识活动借助物质手段能转化为实践活动 ③科技的发展赋予了意识新的特性 ④科技创新搭建了意识与人脑之间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3、2018年2月,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它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 材料主要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真理具有相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4、“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因素。面对生活压力,有人积极倡导这样的励志正能量: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倡导“正能量”是因为它( ) ①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②具有选择性,能在特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精神 ③具有能动性,能够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并给人以信心 ④具有反作用,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5、2018年1月16日,中石化西北油田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慧眼”对变电站进行巡检。过去人工巡检一次花费5小时,后期极易疲劳,质量明显下降。“慧眼”充满电可连续工作8小时,一天可巡视3次,巡视频率是人工的21倍,一旦发现故障,“慧眼”的后台数据中心将立即报警,使故障发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幅提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与人类相比,机器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机器人的使用能提高工作效率,人类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③机器人能够超越人类思维,在某些方面可以取代人的劳动 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6、知人论世是我们进行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告诉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材料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B.意识是沟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现存在的反映 答案:D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原理及方法论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重点知识再现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1、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暂时的和可以消失的。 联系: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运动和静止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1)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7、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8、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同时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综合测试题 1.(天津一中2013届高三)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浙江省委提出了“腾笼换鸟”思路,即下决心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鸟”。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 B.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实际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物质与意识是一致的 2.探月卫星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我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即绕月探测;二期工程为“落”,即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为“回”,即实现月球样品采样后自动返回。这告诉我们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B .②③C.①④D .③④ 3.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 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 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从 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从唯物论角度讲,体现了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坚持联系的观点 C.坚持发展的观点 D .实践决定认识 5.(2013 ?新课标1卷?21题)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 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涵的哲理主要有()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7.(2011 ?大纲全国卷)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单元综合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1.物质是具体事物的总和。 提示: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精神、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提示: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并不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二者不能混淆。 4.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提示: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5.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提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有可能是对现实客观对象的虚幻、歪曲的反映。 6.判断: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提示: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 7.判断: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提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意识出发。从意识出发实际上是从主观出发。 8.判断: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是静止不变的实际。(×) 提示:一切从实陆出发,就要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科学理论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提示: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科学理论是被实践所验证的正确理论,属于认识范畴。 10.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11.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提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

【范文】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 一、@§本单兀的地位 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怎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本单元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人手,通过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本单元最基本的知识目标。 从能力目标来说,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反对上帝或

神灵创世说,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牢固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总之,本单元探讨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因此,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同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正确看待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围绕上述问题,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第四课和第五课主要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六课主要讲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综合探究主要讲党的思想路线。 基本结构是:物质——意识——实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什么是运动?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客观性的表现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普遍性的表现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是什么?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与规律的关系是什么?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人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意识的作用的表现有哪些?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梳理

辨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主要原理 一、辨证唯物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人们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中必须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4.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属于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一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原理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

单元综合检测(十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宁德5月适应性练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句句直戳心扉,掀动了多少人的感慨。材料体现了( ) A.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 B.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 2.(2015·湖北三校联考)不论家长还是老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说明( ) ①换位思考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必要条件②认识和改造世界应遵循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③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④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A.①②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2015·重庆名校联盟三诊)“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诗中描写的“愁情”与所处的“环境”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愁情”对“环境”起决定作用 B.“愁情”是“环境”的载体 C.“愁情”是“环境”的主观映象 D.“愁情”是“环境”的复制 4.(2015·北京压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表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它们相互依赖 B.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D.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5.(2015·顺义二模)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 A.天气可以影响人的心情 B.下雨可能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 C.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D.人可以主动创造好心情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梳理上课讲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梳 理

辨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主要原理 一、辨证唯物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人们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中必须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4.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属于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一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原理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6.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探索世界 与追求真理 教案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之辩证唯物论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物质、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意识的能动性; 2.通过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复习,让学生明确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通过辩证唯物论的复习,培育学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念,来解决生活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意识的能动性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检测早自习读背情况 二)、自主学习 1、内容:辩证唯物论部分P68(5~10) 2、时间:5分钟 3、要求:根据P67的目标定位,朗读辩证唯物论部分P68(5~10),找出重点,标出关键词 三)、重点突破 1、世界本原物质方式运动规律 1)世界的物质性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唯一特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就在于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它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 【对点练习1】 1、(13年学考)哲学上的物质是指: A.万事万物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 B.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C.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现象D.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 2、(2011江苏)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对点练习2】 (2012年学考)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揭示了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哲学第二单元问答题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考答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命题点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 [2014·福建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 材料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正确总结。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化了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强大思想武器。 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试题难度不大,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两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对应分析。 2. [2015·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扞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二、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

可以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消沉。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①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分割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六、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

2015届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答案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3*24=72) ()1.在大学风靡一时的“慕课”今年走进了上海中小学,所谓慕课(M00C ),通俗地说,就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这种新型的课程模式优点在于 ①立足于联系的普遍性,将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②充分发挥了网络的特殊性,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③发挥了新科技的优越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④体现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据报载,北京市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对此,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①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②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反映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如将漫画中影子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主观映象与客观事实 的关系,那么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是主观的,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B.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是无法实现统一的 C.思维活动规律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 D.意识是主观映象,而非反映对象的客观状况 ()4.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 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 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该专家之所以成功割回羊草是因为 ①正确处理了“羊吃草”与“割羊草”的必然联系②发挥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正确把握了“羊吃草”与“割羊草”的本质联系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下列诗句蕴涵的寓意与右图漫画相同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C.砍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在瑞典中部一座山上发现了一株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树,虽然它看 上去很年轻,但经碳-14年代测定法测试,发现其根系至少有9500年历史,而 且还在生长。科学家称,这棵树之所以能存活得如此之久,主要是因为其拥有 无性繁殖特性。这表明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右漫画的哲学寓意可以用来说明 A.谦虚使人进步,人越谦虚进步越快 B.自信有助于成功,人越自信越能成功 C.人生目标定位准确,理想之路越走越宽 D.人的生活环境选择恰当,成功之路一帆风顺 ()8.“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爱因斯坦当时也指出引力波现象将极其微弱,他认为人类也许无法实际探测到它。幸运的是,100年之后,北京时间2014年3月18日,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来自宇宙大爆炸的引力波证据。这说明科学实验 ①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②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能够检验认识正确与否④目的是为了认识宇宙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唐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诵读唐诗,不仅可以让我们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而且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