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南会计科目表

中国—越南会计科目表
中国—越南会计科目表

中国——越南会计科目对照表

谈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谈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 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价值观念;“以儒济世”;儒学未来 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为中心形成的,儒家的理论从个人层面的修身开始,层层扩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它不仅仅 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完整的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通过几千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制度的建立,渗透进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生活方式。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 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 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 “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 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 “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 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 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 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

越南妹子在中越边境低价服务中国男人 场面惊人!图

越南妹子在中越边境低价服务中国男人场面惊人!图 中国云南边境小城,中、越之间农副产品交易和越南妹子的皮肉生意红红火火。。。(组图)中国云南省的边境小城——河口,与越南的边境小城——老街,仅有一河(红河)之隔;是中国与越南之间,最重要的边境口岸之一。作为重要的边贸城市,这里已有一百多年的边贸史。1903年,滇(云南个旧)越(越南河内)铁路的修建,给两座边境小城的边境贸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途。图为“滇越铁路”从此入境。 如今,尽管“滇越铁路”几乎已经停止了其基本的运输功能,但边贸仍如过去,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作为国家的“一类开放口岸”,这里的边贸活动,多是自越南方面进入的。图为一大早,中、越界河——红河,它的越南一侧,越南的商贩们,早就排好了队伍,等待着口岸开放。 在越南,一个家庭的重活,多半是由妇女来承担的。因而,在此口岸,当双方的国门一开,大量的越南妇女,便或背、或担着数十公斤重的背篼和箩筐,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往前冲。。。为的是抢先过关。 从早上八点到九点半,几乎都是越南人在入境,从事以“小额边贸”为主的跨国买卖活动。越南那边入关、渡过边境

口岸的,多为新鲜水果、蔬菜等初级农副产品。最多的时候,一日入关的越南商贩,可达九千人次。图为,在口岸经营多年的越南商贩,正在交付关税。 一名越南妇女,正为通过口岸,准备她的证件,以及她使用的手机。越南的男人们,通常都在口岸做一些较重的体力活;而中国的商贩们,基本就在口岸等待着货物过关。 边境口岸,越南的男人们,在等待的过程中,围坐在购买的中国货物上,打牌小赌,消磨时间。 除了与越南之间的初级农副产品贸易外,更能体现两国之间难解难分关系的,却是一个令众多中国游客万分好奇的“边境贸易项目”——越南小姐。图为,一个“越南小姐”在街上走过。 这里的中越边贸商场的外面,时不时地就会出现打扮“出挑”的越南姑娘,每每都会引起游客们的“高度注视”。在中越“边贸互市点”附近,随处可见衣着暴露的越南女子,她们往往三、五成群,一见到有外地来客在周边逗留,就会自动上前谈价。图为,一对越南姑娘,快步穿越贸易市场,走向她们“工作”的街边门面。 她们的穿着打扮几乎一致。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会以为她们是一对双胞胎;但是,这对于她们来说,却是一种吸引游客眼球并揽客的方式。

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

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 11文管班樊慧飞1101050112 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极大地影响着越南文化。越南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漫步越南城市乡村,当地的许多传统习俗都源自中国,中华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在长期以来中越两国人民在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而且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中国与越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一、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 (一)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字的影响 现在越南虽然用拉丁字母书写,但其发音里还保存着70%汉越音词汇,从这里可以看出越南的文字与中国汉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约在东汉开始,汉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不按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 (二)、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越南的各大书店陈列着许多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典文学巨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还有许多的近年来颇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杂文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等等。 2010年越南中国图书展销会,是继2008年和2009年越南、柬埔寨中国图书展销会成功举办之后,广西新闻出版局第三次承办并组织中国出版代表团参加这项国家级书展活动,同时也是纪念中国与越南建交60周年暨中越友好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中国出版代表团达成向越南输出版权合同和意向的图书共79种,其中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当场签约输出版权的图书达61种,创历史新高。除举办中国图书展销会外,中方代表团全体成员还参加了第三届越南国际书展,与越南有关出版、发行单位洽谈图书贸易、版权贸易、合作出版等事宜。

中国与越南祖先崇拜的对比

中国与越南祖先崇拜的对比 在中国与越南都存在着一种广泛而普遍的的宗教文化——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在两个国家传统文化和社会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达的体系和牢固的根基,其触角升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宗教文化伴随着文明和社会的发展延续,经久不衰。祖先崇拜是一种尊崇祖先亡灵、并认为他们有能力对儿孙保佑赐福的信仰。宗教学理论认为,祖先崇拜是人类信仰生活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它源于原始人类自然宗教的灵魂观念和冥世观念,始于原始社会后期家庭制开始形成后,是灵魂崇拜与家族血缘观念结合的产物。 中国的祖先崇拜 1中国祖先崇拜的起源 祖先崇拜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主要宗教形式。根据文献记载,祖先崇拜至少可上溯至商代.并且绵延不断,流传至今。几千年来.这个信仰系统不仅塑造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也不断被历代的统治阶层所利用,以达到使其政治地位合法化的目的。祖先不单是可以被创造。而且也是可以被更新的,所以祖先崇拜的性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早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血缘血亲建立起一种氏族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典型的管理特点就是家长制,一个家族内的大家长或者叫族长具有极高的权威,在这种模式上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文化上独具特色的祖先崇拜,把死去的祖先神格化,而不同于希望纯粹的超越的神的崇拜。 1.中国祖先崇拜的特点 这种祖先崇拜就是在亲缘意识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最初始于原始人对同族死者的某种追思和怀念。氏族社会的演进确立了父权制,原始家庭制度趋于明朗、稳定和完善,人们逐渐有了其父亲家长或氏族中前辈长者的灵魂可以庇佑本族成员、赐福儿孙后代的观念,并开始祭拜、祈求其祖宗亡灵的宗教活动。 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有几个特点,首先,具有本族认同性和异族排斥性;其次是相信其祖先神灵具有神奇超凡的威力,会庇佑后代族人并与之沟通互感;最后超越了原始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认识局限,不再用动植物等图腾象征或生殖象征来作为其氏族部落的标志,而以其氏族祖先的名字取代,由此使古代宗教从自然崇拜上升为人文崇拜。 2. 祖先崇拜的祭祀 对祖先的敬畏主要通过祭祀表现出来。首先,祖先崇拜有着系列的神圣之物如:神龛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

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贫乐道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能鼓励我们在挫折中保持信心,乐观旷达,藐视苦难,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能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

论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_马达

第25卷第1期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社科版) Vo.l 25No .12009年2月 J ou rnal of North Ch i na Insti tute ofW ater C onservan cy and H ydroel ectric Pow er(Soci al S ci ence) Feb .2009 收稿日期: 2008-12-04 作者简介: 马 达(1965 ),男,河南淅川人,文化时报社副总编辑,副编审,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05级博士生。 论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 马 达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 摘 要: 中国与越南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先进的农业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 过积极的影响。历史上,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在越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农业文化的传播为中越两国传统友谊的构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谱写了中外科技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 关键词: 中国;越南;农业;文化;传播;影响 中图分类号: G 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4444(2009)01 0079 04 中国和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人民之间就有着传统的友好交往的历史。在公元10世纪中期之前,越南属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曾经长期 郡县其地 ,到968年,越南才正式成为独立的国家。此后,一直到19世纪中期被法国殖民者占领期间,仍长期同中国保持着 宗藩关系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越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关系十分紧密。因此,越南作为中国的周边国家,受汉文化的濡染最为深厚。 农业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两国人民的长期交往历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的构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拟就历史上先进的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及其影响作一简要论述。 一、中国文化在越南传播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之所以能够在越南得以传播,或者说越南之所以能够接受较为先进的中国农业文化,既有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因素,又有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原因。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中越山水相连,越南位于中国的南方,与中国的云南、广西接壤,两国之间有着1200多公里的边境线。既无高山大漠的横亘,也无大江大河的阻隔。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友好往来的传统,两国边民之间具有长期通婚的习俗,很多边民 跨境而居,自由来往,十分便利。 从历史原因来看,中越两国人缘相近,同根共族。据越南最著名的史书 大越史记全书 记载,越南人认为自己民族的始祖是与中国相同的 神农 的后裔。越南人把 鸿庞氏 作为自己的始祖,鸿庞氏被封为 泾阳王 ,而泾阳王是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的后代。后来,泾阳王娶洞庭君的女儿 神龙 ,生雒龙君,雒龙君娶帝米的女儿 妪姬 ,生下百男,是为百粤之祖。其后,封其君为雒王,嗣君位,建国号为 文郎国 。这些记载尽管有着传说的成分,但是至少可以给后人这样的想像空间:两国之间在很久以前有着共同的历史传说和史前记载。后来的历史史实也进一步证明,中越两国之间的确存在着相同的历史渊源。时至今日,越南老百姓的家里仍然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泾阳王等牌位,以表示自己不敢忘本。即便是到了现代,越南人仍然认为自己跟中国是一家人。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建国之日,胡志明主席即发表了著名的 致华侨兄弟书 ,其中说到: 中越原是一家人。我们中越两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通,文化共同,在历史上素称兄弟之邦。 [1](P220) 越南自古以来就跟中国具有密切的关系。从秦代、汉代到宋代之前(968年),越南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范围之内,在越南历史上被称为 郡县时期 或 北属时期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

越南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邓成艳

越南经济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的贸易关系的影响 摘要:越南是位于亚洲的中南半岛,进入21世纪以来,越南经济随着加入国际贸易这个大家庭,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经济结构不断完善,经济质量不断改善,越南与中国的许多领土接壤,中国也是越南主要贸易对象之一,因此,研究越南经济发展以及越南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红河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研究越南经济以及越南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对我将来的就业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选择了这个专题,经过查阅资料结合我个人观点,下面,我就谈谈越南经济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的贸易关系的影响。 关键字:越南经济越南的对外贸易中越经贸关系 一、越南经济的发展 过去数十年,越南处于基础差,积累少,发展跟不上时代,教育落后的困境。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越南逐步发展起来,经济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人均收入水平大大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状况有所好转。国内工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原材料 越南位于亚洲的中南半岛,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炎热的天气,使得越南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种植热带水果和农作物的优势,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得越南的农产品成为越南主要出口产品。

资本 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吸引不少外国投资者的眼光,大量的资本进入越南,社会投资踊跃使得越南的经济在大量资本的基础上获得许多发展机遇,激发了越南的许多经济发展潜力。 技术 在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的条件下,越南也逐步加入世界经济中,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属于它自己的小小作用,越南主要贸易对象有中国、美国、欧盟、东盟、日本等国家。越南主要出口产品有原油、服装纺织品、水海产品、鞋类、电子产品、木制品、大米。主要进口商品有机械设备以及零件、成品油、钢材、纺织原料、皮革、布匹。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越南从过去的农产品生产转变成工业制品,工业制成品总额增长迅速,在越南出口中的地位逐渐上升,通过对外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大量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入越南市场,越南利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路子得到了很大的消费市场,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通过引进先进技术,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使得越南的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使得本国的发展得到了更好的基础。 经济的革新 越南在农业、工业和商品流通领域都进行了一些变革,主要有在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在工业领域进行一定程度的向企业放权,在商品流通领域建立自由市场。越南的企业革新由原来的国有企业为主导转变成为不否定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主张部分国营单位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学习资料

如何看待 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影响在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相互激荡的局面,以仁爱、孝悌、忠信、和

平、谦恭、中庸、因循、团聚、勤俭、自强等为美德的统治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思想,民间道义,和祖祖辈辈沉淀的文化素质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呢?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砥柱,我们的所作所为关乎国家的命运。 首先要做到包容,而非排外。应以开放,宽容的文化态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充分地吸收外来文化不仅不会使我国原有的文化传统中断,而且会大大促进自身文化传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中华文化是一种具有巨大包容性的文化体系,包容性正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华文化不该排斥其他的文化,而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外国文化服务于中华传统文化。例如西方的许多节日,感恩节,情人节,圣诞节等,之所以同学们接受,是他们可以补充或强化很多我国原有节日给我们的欢乐和满足。我们也看到,中国更重视自己的中秋节,七夕节,和除夕夜了。在物质精神同样受重视的今天,外来文化的冲击也许正对传统文化起到补充的作用。 另外,要保护传统文化。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形态,但不可改变的是文化的精髓。面对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可以看到国家和大众中不乏保护传统文化的声音,当人们用怀疑的眼光看80后时,看到的是天安门前挺拔的受检身姿,“道,德”是我们传承的文化,是随着血液继承下来的做事准则,相信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传

越南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越南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北外2012级越南语系许阳莎 一.政治方面:总体较为客观,在国家主权问题上有偏差。 在越南媒体眼中,中国既是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老大哥”、同伴,又是北方的“威胁”。本论文从近几年发生在中国或中越关系上的大事着手,主要从中共十八大、以及2008北京奥运考察政治方面越南媒体对中国的客观的积极的评价,从南海之争考察越南媒体对中国的负面评价。 2012年11月7日,中共十八大召开,越南国内对此十分关注。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1月8日向大会发去贺电。越南国内各大媒体也对中共十八大进行了报道,对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给予了很大关注。有些媒体侧重报道中国取得的成就,援引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称,1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国家总体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很大提高。 越南共产党中央宣传教育部副部长范文灵说,中共十八大意义非凡,将带领中国发展走进新的局面。他祝愿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引领中国党和人民的事业进一步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多辉煌成就”。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从2008年5月4日到2008年8月24日,越南主流媒体《人民报网》对中国举办的奥运会的报道共发表了70篇。其中,在中国政府在有关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级相关情况、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而表现与成绩、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及越南政府和人民对中国北京奥运会的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比如,2008年5月4日越南《人民报网》在国际版显著位置刊载文章《中国政府下决心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出中国政府已经做好了所有关于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并高度评价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一次在一个世界上最发达、综合国力不断强盛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举行。这是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骄傲,同时也是整个亚洲国家包括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内的骄傲。 由此可以看到,越南《人民报网》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都是出于肯定积极和客观事实的立场,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很全面,相关言论客观、公正。 但是,在领土之争方面,越南媒体对中国的评价却是负面居多。越南不满意中国媒体对中越南海争端的报道。越南数家最知名的报纸在2011年6月24日发表社论,猛烈抨击中国媒体的立场。越南《青年报》载文写道,“中国媒体歪曲信息,威胁越南人民”。《西贡解放报》撰文写道,“中国的宣传歪曲事实真相,恐吓越南人民”。带有明显敌对的感情色彩,不够客观、公正。然而,越南《人民报网》仍然采取了较为公正客观的态度。关于越南政府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所表达的立场,越南《人民报网》强调在‘同志加兄弟’精神基础上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两国间历史遗留问题”。 由此可见,虽然越南媒体存在不客观的对中国的负面评价,但是积极肯定、客观公正的报道方式深刻影响越南主流媒体对中国报道的态度和立场。 二.经济方面 在越南媒体眼中,一方面中国经济腾飞对越南有示范作用、中国经济对越南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中国产品的质量又有负面评价。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越南英语新闻网站“越南网”28日报道称,目前在越南市场上销售的中国商品因“质量差”,逐渐开始遭到当地消费者的抵制,在当今越南民众的脑海中,中国商品就是“低质量、不安全商品”的“代名词”。报道称,越南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抵制显示出单靠低价格不会赢得人心。一名河内市民2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越南人一开始使用的摩托车大都产自中国,后来发现中国摩托车不及日本的耐用,且经常出故障,日产摩托车随后占据主流。

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东南亚钱币的影响

概述中国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有着光辉灿烂的篇章,是世界钱币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曾经对世界各地发生过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三韩、高句丽、新罗、百济、朝鲜、日本、琉球、爪哇、安南、占城、暹逻、万象(老挝)、缅甸、真腊(今柬埔寨地区)各国产生的影响最大。另外,中国钱币曾经在天竺、印度、波斯、泥婆罗(今尼泊尔)、大秦(东罗马)、苏门答腊、婆罗洲、吕宋(今菲律宾境内)、鲜兰(今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印度群岛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曾经扮演过世界货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此外,考古学家曾经在中亚细亚各国,两河流域、波斯湾地区、尼罗河口至索马里、东非沿岸、马达加斯加迄南非各国,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秘鲁、圭亚那、智利、加勒比海区域以及西印度群岛等地,均发现过中国古代钱币的影踪。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环、贝四大货币体系,一直到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货币制度(包括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铸造成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逐渐发展到西汉武帝的“五铢”钱;及至唐代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造“开元通宝”钱,以“通宝”名称取代了以往的“两铢”式货币,这三次重大的货币制度改革,都是与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帝国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秦汉时期,中国的方孔圆钱就开始流出国外,但是,当时的数量较少,影响不大。唐代初期,中国钱币流向境外的数量增大,中国钱币在国际上逐渐被认可,在各国流通使用,这与当时中国的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不但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还拥有丝绸、陶瓷、茶叶等特产,而且还有着准国际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国家。秦始皇统一制造“半两”钱以后,虽然历代屡有兴衰,钱币也时有改进,但是基本形状大致不变。这种重量划一、大小适中、外型美观、携带方便的圆形方孔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用到清朝末年,其使用寿命长达2000余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以中国为核心,向周邻各国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各地不断辐射,从而形式了以方孔圆形为主要特征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其特征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钱币形制: 中国早期钱币如刀、布、环、贝等的形制,形状独特,各有千秋。

中国文化对越南古建筑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越南古建筑的影响 摘要: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最初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移居当地的华人,另一种是通过政治途径—密切的民族渊源和宗藩关系。在古代的很长时间内,越南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中国的文化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化及建筑艺术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在越南顺化的阮朝宫殿及民居建筑的分析了解越南古建筑如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文化越南古建筑影响 中国的建筑技术传入越南的历史很久远,深刻影响着越南建筑作为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供了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空间环境。 I.越南阮朝仿效北京城营建顺化城 越南自古以来深受中国的影响,越南文化无论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越南历来有向中国学习筑城技术的传统。陈英宗兴隆七年(公元1299年),越南使臣邓汝霖到北京时,曾密画宫苑图本,以资建城时借鉴。《大南实录》记载了在嘉隆年间(1802-1820年),阮朝多次派遣使节团到北京求封,同时学习北京城的规划建筑的经验。随着中越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南的建筑艺术更多的吸收了中国的建筑思想并得到高度发展。阮朝都城顺化的营建,几乎完全是根据中国的都城建筑理念为指导,并以中国清朝首都京师(今北京市)为蓝本。

(一)三重方形结构顺化城建筑如北京城一样,也是由三重方形城,墙包围,由外到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紫禁城。最外是京城,如除去东北角后又建起 的镇平台的话,顺化京城呈比较规则的正方形,据现在城墙遗址实测得到的数据,顺化京城外城墙周长约为 10447 米,每边约为 2600 米,墙高 6 米,厚20 米。京城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宽约 23 米,深 4 米。每座城门高约 16 米,京城之内有百官办公的六部区,有国子监、枢密院、都察院、习贤院、史馆等机构,一如北京城。京城之内为皇城,类似北京的故宫,也呈方形,南北城墙约为570米,东西城墙约为640米。午门上有五凤楼,前有三座金水桥皇城内有太和殿、太庙、世庙、奉先殿等建筑。太和殿是皇家举行盛大朝拜仪式的地方。殿基高两米,花石地面。殿前为清化砌成的两级石台。皇 帝临朝议事之时,文武百官三品以上站于上一级,三品以下站于下一级。 太庙、世庙、奉先殿等建筑为祭祀祖先的场所。 皇城之内是紫禁城,位于太和殿之后,嘉隆帝时名为宫城,明命帝时改 名为紫禁城。皇城和紫禁城又合称大内。这里是皇朝的行政和政治生活中心,同时也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因此,这里的建设规划严格遵守儒教的哲理和政 治观念,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内有100多座大大小小的建筑物, 形成了一个既多样化,但又对称、融洽的建筑群体。大内又分许多部分,均 由高出人头的堵墙分隔开。分别是:从午门到太和殿之间是朝廷举行隆重典礼的地方;延寿宫和长寿宫分别是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居住的地方。紫禁城是 皇帝及其一家生活的地方。它的四周是一堵 3.5 米高的砖墙,将其与外部世 界隔离开。这里拥有京城最巍峨壮丽的宫殿。勤政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后面有文明殿、武显殿、东阁殿、左雩殿和右雩殿等分列两边。接着是皇帝

简述中国与越南的关系

简述中国与越南的关系 越南,全称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亚洲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紧邻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历史上,越南中北部长期为中国领土,公元前257年,蜀国末代王子蜀泮率领其族民,辗转到达现在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并自称为安阳王。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越南北部和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归属于象郡管理。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在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越南北部交趾地区虽然屡有反抗,但是大体上一直受到中国古代政权各朝代的直接管辖。968年,丁部领(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国号大瞿越(丁朝),两年后(970年)又自称皇帝与使用年号太平,定都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市),算是越南正式脱离中国而自主之始。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支持下灭西山朝,建立阮朝,之后接受中国清朝嘉庆帝的更改册封为越南国王,正式建立新国号为越南,这也是越南名称的由来。 抗战初期,越南政府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制止法国侵略,采取了以和求进的策略,与法国进行谈判。1946年3月6日,越法双方签订了“初步协定”;9月14 日,又签订了“临时协定”,从而出现了近一年的缓和局面。但是,1946年12月19日下午,法军开始向河内发动总攻击。至此,法国已完全撕毁了和平协定,对越南发动了全面战争。经过4年的战争,法军始终无法消灭在深山中的越南游击队,1949年9月,在中国的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时候,胡志明主席派人来中国同中共中央直接联系,并请求援助。后来,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南下的胜利进军,中越边境的交通线终于建立起来了。1950年1月14日,胡志明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庄严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是越南全体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越南民主共和国准备与任何愿意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及领土的基础上与之合作的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以谋共同保卫世界的和平与民主。”1月15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

农业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内容

农业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在农业社会里形成的,无不带有农业文化的特征。在最近几年的文化讨论中,人们似乎忽视了这个问题,在种种的文化热中,农业文化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是同农业文化的地位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的。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柢,是认识、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缺少对农业文化的认识,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困难的。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已浸染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其精华部分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任何一个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中国人,不可避免的要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追求,高度哲理化的政治之道,以伦理为本位的政治规范,重视治术与策论的政治经验积累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人文主义倾向。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凝聚力。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首倡的“大一统”思想,在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过程中,始终起到特殊作用。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相对于中国近、现代文化而言的,主要是指辛亥革命以前的二千多年中,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 经济形态是一切文化产生的根源,中国传统行为文化正是封建农业经济形态下的必然产物。儒家、道家、墨家所倡导的行为文化尽管种类繁多,却无一不受到农业经济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正是由于农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才产生了中国特有的行为文

中国游客亲历惊呼:越南美女真多可惜养不起(第1页)

中国游客亲历惊呼:越南美女真多可惜养不起(第1页) 中国游客亲历惊呼:越南美女真多可惜养不起来源:东方财富网|2015-07-23 01:45:00 导读: 越南女人追求金钱是第一位,她们想嫁国外改变她们自身的生活环境。越南女人如果感觉男人不好,她们就想逃跑出去,不管是她们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个样,不会给对方说什么活,就是让对方找不到人;对于花钱来说,挣钱之后基本上都想花完,之后再上班再挣钱,存钱的想法基本为0,这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难容忍的事。 本人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乡下之处呆了一个月左右,所见如下:1、越南女人追求金钱是第一位,她们想嫁国外改 变她们自身的生活环境。 2、越南女人如果感觉男人不好,她们就想逃跑出去, 不管是她们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个样,不会给对方说什么活,就是让对方找不到人; 3、对于花钱来说,挣钱之后基本上都想花完,之后再 上班再挣钱,存钱的想法基本为0,这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难容忍的事;

4、越南女人对于婚姻来说,很厌终老,特别是对于贫困的人来讲,更是不可能一起生活。嫁于国外的60%以上的基本上会逃离原来的伴,又回到她们原来的国内,再继续找人。 5、南越胡志明附近的人家,不是太贫困,因这里的气候原因,有大量的水果和河流,可以打鱼为生,所以吃鱼天天有,很正常的事,自己买点青菜之类就可以了,这都非常便宜。吃的可能比国内有些地方还好,一餐饭有四到五个菜左右。 6、以目前的越南水平来说,吃饭是没有问题,但存钱基本上不可能,大城市消费很高工资相对低,1500元人民币来说,基本上是高工资,个别是例外; 7、越南女人非常听父母的话,把所有的钱都给家里,这是她们的共性,所以找越南老婆的人如果没有给她们钱,基本上都会跑路,莫明奇妙的消失; 8、越南女人生活在南方的,所生的女孩基本上都非常漂亮可爱。

中国古今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今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摘要: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其历史也是积厚流光。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的文化,对世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亚洲一些国家,对其文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关键字:中国,文化,世界,影响 第一章绪论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基础,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刻的内涵,对世界的影响也相当大。中国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但是它确实是世界上现存的,并且会长期延续的最古老的亚洲文明。 第二章中国文化对亚洲的影响 第一节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在古代,日本文明的形成仅仅是从中国的文化中吸取和融会的。并且日本的文化是在在吸取中国文化所形成的一个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的实在唐朝时期。在那期间,日本多次派出了遣唐使、留学生以及僧人来中国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对中国汉字的草书与楷书偏旁的研究,日本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 在当时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的就是鉴真东渡。他为了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一共呆了10年,始终不渝地传布着唐代的文明,讲授着梵学的理论,从而增进了日本的梵学、医学、雕刻和建筑程度的进步。 日本的民族衣饰,也是在中国唐代服饰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中提到:“[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朝廷命贤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汉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为。本邦之文物千岁不易之定式也。”[1]在唐以前,日本的和服色彩比较单一,在唐朝文化的影响下,色彩变得鲜艳。 第二节中国文化对古朝鲜的影响 中朝两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自古以来就相互交流,形成了文化基础,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比中国人少,所以朝鲜文化的发展在古代是比较先进的。 早在汉武帝时期,武帝以其“未尝入见”[2]攻打卫氏朝鲜,由于魏氏集团内部分裂,最终汉军胜利。武帝在其统领的地区设了四郡,此四郡与三韩族共同于

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院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姓名:于冬 学号:080524007

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摘要:浅要分析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日本、朝鲜、亚洲其它国家、欧洲、美洲及非洲国家)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文化;佛教;儒学;丝绸之路;日本;朝鲜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分析一下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对亚洲的影响 1、对日本的影响。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中日两国有文化记载的文化交流,也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日本,远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大陆移民进入,也把汉字带到那里。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实行了“常用汉字表”,规定1945个常用汉字作为“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致上的标准”。 佛教自公元538年正式传入日本,50年后发生了崇佛与排佛的论争。在崇佛派取胜之后,天皇大兴佛教之诏,推动并加速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日本书记》说:西晋时王仁到日本教太子菟道稚郎子读书,带去《论语》十卷,相传是儒学传入日本之始。隋唐时期日本到中国的留学生主要学习经学。日本人模仿唐代教育制度,也把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日本学校里设有大经、中经和小经。

另外,中国建筑对日本建筑也有影响,主要表现在都城建设上,在唐的影响下日本开始营建永久性首都,藤原京、奈良、京都、东京等城市的共同格局都是仿照当时唐代长安的条坊制建立起来的。 2、对古朝鲜的影响。中国与古朝鲜之间的政治联系和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末初期。 汉字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传入朝鲜半岛,大约公元后三世纪开始流行。从汉字传入开始,慢慢很多汉语词汇取代了本身的纯韩词汇。现在韩语多于一半的词汇是由中文借过去的,汉语词汇共占日常韩语词汇的五至六成,而韩国人的姓名差不多全是中文来的。 新儒学在高丽时代(918-1392)末期开始引起注意,最终发展成为在朝鲜王朝时代(1392-1910)占主要地位的哲学思想。据说它是在同中国元代的文化交流期间传入韩国的。新兴中产阶级欢迎新儒学的道德原则,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他们在儒学思想的指引下大力发展农业,促进商业,最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为儒教一派的实学形成了。在实学的影响下韩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受益之大是空前的。 早在先秦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了高句丽,接着,又由高句丽传入新罗。随着佛教在新罗逐渐兴盛,到中国留学的新罗僧也日益增多。他们之中,有些人终身留在中国,长期从事佛经的翻译或注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学成归国,成为新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的鼻祖。中国禅宗极盛时期在唐朝,那时,有不少新罗僧人来唐学习禅法。首先将中国禅宗引入朝鲜的是新罗僧人法朝。还有两位在中国佛教宗派的传布中影响较大的新罗僧人,一为义湘,其为新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格的影响(精)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格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具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和道德传统的中国,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现代人的思想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怎样培养具有现代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做人,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向内心的,注重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开篇也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自己健康人格的塑造,道德操守的养成是每一个人应该倾其毕生精力以完成的。现代人在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切记不能忽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德才兼备”应是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 我们应当汲取的儒家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 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 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发展与积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传统文化对科技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封建性、专制性、宗法性和保守性也制约着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创新。另一方面,它又对科技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本文从解析传统文化入手,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及阻碍因素,指出了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挑战。科学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呼唤着新的科学、新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产生和发展起着有益的导向作用,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势必在未来的时代取得成功。 关键词:传统文化科技制约推动影响

1.概述 1.1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人民创造的一切。传统,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世代相传相继。所谓“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而广义的文化是指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形成较稳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精神的表现,称为民族魂或民族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世代相传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等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创造的文化的综合,它代表和反映了我们祖先的心灵和智慧。由于它具有被社会所接受的认同性和稳定性,它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又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 1.2科学技术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学技术一词,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科学技术不是孤立和封闭的,它与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技术对文化有重大作用和影响,而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化创造出来以后,最终还要用于满足人的各种活动的需要以及发展人自身的需要,其中包括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活动即科学技术活动的需要。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文化作为重要环境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整个民族的骄傲,对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及贡献。在整个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传承中,我们应该适合自然发展的规律,灵活运用古代文化思想的精髓。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仅仅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的古代社会的文化。无论在任何时代,这种传统文化都受到了历史条件的局限性,所以它不可能得到文化上充分的发展和创造,古代社会人类创造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封建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因素是制约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2.传统文化对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 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思想是巨大的、第一精神力量,科学还是一种文化,科学文化理所当然属于先进文化。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那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