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碱调节Aurora-A表达逆转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的研究

苦参碱调节Aurora-A表达逆转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的研究
苦参碱调节Aurora-A表达逆转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的研究

1、项目名称:苦参碱调节Aurora-A表达逆转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的研究

2、研究前景分析

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欧美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位,在我国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的第9位。据报道胰腺癌在初次确诊后,1年内死亡率达80%,3年内为95%。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6 mon,局部晚期6-10 mon。存活率的提高主要源于手术切除率和外科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仍是目前惟一有希望治愈胰腺癌的措施,但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手段,只有10%~20%的病人就诊时适宜手术切除,总的切除率为14%。手术切除者,总的5年存活率为18%,淋巴结阴性的病人为32%,切缘和淋巴结均为阴性的病人可达到40%。70%~80%的病人由于肿瘤无法切除,必须通过非手术治疗来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1]。即使是肿瘤切除的病人,既往的随机对照研究也证明远期效果不理想,患者大多死于肝转移和局部复发。所以在手术同时配合辅助化疗,以期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但胰腺癌的化疗效果仍不是很理想,作为胰腺癌的首选药物的而吉西他滨,其化疗有效率仅为25%[2]。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MDR 是指抗某种细胞毒物药的耐药特征,可对许多结构上无关或作用机制上不同的其他细胞毒药物产生交叉抗药性,可由肿瘤细胞的MDR基因过表达或扩增所引起,但是其机制却不明确。

吉西他滨在胰腺癌的化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吉西他滨是一种属于新型抗嘧啶核苷酸代谢化疗药物,属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即S期)的肿瘤细胞,是胰腺癌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3]。有报道指出,腹腔内吉西他滨灌注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全身毒性反应[4]。尽管吉西他滨单药方案已经成为胰腺癌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但其疗效还不能令临床医生满意,尤其是对无手术指征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中位生存期的延长较传统的5-FU/LV也仅数月。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机制,寻找逆转耐药的关键靶位,对提高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知的多药耐药机制包括MDR基因及其编码的P-糖蛋白过表达、拓扑异构酶Ⅱ的

改变、谷胱甘肽及其相关酶的改变、蛋白酶C改变、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增加[5]等。不管何种机制,细胞凋亡障碍或减少是引发耐药的重要因素。p53作为促凋亡基因已被肯定,p53基因缺失或其产物P53蛋白功能抑制是引起细胞凋亡减弱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P53蛋白可能与肿瘤的化疗敏感性相关。P53蛋白在上游基因如Mus81等的调控下活性增强,从而介导细胞细胞凋亡,表现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6],而在抑制了P53的活性后,肿瘤细胞表现出对化疗药物的耐药。Cascalló等[7]研究发现在人胰腺癌移植瘤模型中,依次摄入吉西他滨和p53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其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用吉西他滨和p53,且两者联用时的化疗增敏作用与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相关(如增加肿瘤组织内纤维化和凋亡水平)。提出人胰腺癌体内移植模型中,恢复p53的抑瘤作用使吉西他滨化疗增敏的分子途径得以建立。Dong等[8]研究发现p53突变非独立的胰腺癌预后因素,但可以显著增加胰腺癌某些化疗药物的化疗敏感性。上述研究提示P53蛋白差异表达与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有关。而Aurora-A 是p53的结合蛋白,p53通过位于Aurora-A N末端的Aurora-box直接与Aurora-A结合,抑制Aurora-A激酶的活性,抑制Aurora-A引起的中心体扩增,抑制Aurora-A转化NIH3T3细胞的能力。而Aurora-A可对p53 315位丝氨酸磷酸化,导致它通过泛素化途径降解。而无活性Aurora-A的情况下p53不能被降解[9]。提示Aurora-A通过调节p53活性参与细胞凋亡及耐药[10]。研究表明Aurora-A在胰腺癌中高表达,有可能作为胰腺癌的增殖性标记,与胰腺癌的预后相关。Dr V on Hoff的实验室经过进一步研究甚至已将其作为诊治胰腺癌的分子靶点。吉西他滨高耐药的胰腺癌预示着较差的预后,可能与Aurora-A正相关[11]。因此进一步研究意为黎明女神的Aurora-A与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性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大的特点相比,中草药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对中草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草药。苦参是一味传统中药,含有多种生物碱。现代医学表明,苦参类生物碱不仅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近来研究表明还具有逆转肿瘤对化疗药物耐药的作用。丁艳芳[12]等研究了苦参碱逆转人白血病K562/ADM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了苦参碱能部分逆转K562/ADM

细胞对ADM的耐药性,提高K562/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进而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初步证明了苦参碱既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又是一种耐药逆转剂。该研究反应了苦参碱对白血病K562/ADM细胞对阿霉素耐药的逆转现象,但缺乏对逆转机制的深入研究。陈雁鸿[13]等将苦参碱分别与长春新碱、阿霉素、平阳霉素、顺铂及环磷酰胺六种常用的化疗药物联合作于于喉癌KBV200耐药细胞株,通过测定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表达判断苦参碱对耐药的逆转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苦参碱分别与长春新碱和阿霉素联合作用后可使KBV200耐药细胞株P-gp的表达水平下降,从而逆转其耐药性。其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碱具有逆转部分化疗药物耐药性的现象,并表明其逆转作用与下调P-gp表达有关,但上述研究均未涉及苦参碱对耐药菌株Aurora-A表达的影响,也无苦参碱逆转耐药与调节Aurora-A有关的结论。然而以往的研究表明[14],苦参碱可明显上调p53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53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苦参碱具有调节P53蛋白表达的作用,Aurora-A可调控P53蛋白的活性,而P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相关,因此,苦参碱可能通过调节Aurora-A的表达来调控P53蛋白表达逆转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证实。

构建相应动物及细胞模型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重要的部分,建立具有明确特征的肿瘤模型是研究和揭示肿瘤分子机制的关键平台[15-17]。目前国内外对于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系建立多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式。国外Togawa等[18] 通过体外吉西他滨阶梯浓度培养法建立了一个对吉西他滨耐药的胰腺癌细胞系,并通过该模型研究发现此细胞系同时也对5-FU 有耐药性,提示针对吉西他滨与5-FU 的耐药性通路可能有所重叠,或许与肿瘤的多药耐药有关。国内要洁等[19]通过亦逐步增加培养基中吉西他滨的浓度,在人胰腺癌细胞系SW1990中建立了对吉西他滨耐药的细胞系SW1990-GEM。并且研究表明SW1990和SW1990-GEM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有显著性差异;SW1990-GEM,耐药性能明显、稳定,对5-FU、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甲氨蝶呤、紫杉醇、泰素帝、长春新碱和依托泊苷产生交叉耐药,对顺铂、阿糖胞苷无交叉耐药。这些动物模型、细胞系的构建为胰腺癌及化疗耐药性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平台。但这些模型不能真实反映临床上胰腺癌耐药多通过体内药物诱导逐步产生的实际

现象,构建更符合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发生发展过程的模型有助于获得更科学的实验结果。体外细胞株培养,构建胰腺癌动物模型,并运用体内化疗筛选出高耐药的瘤体并进行细胞

分离培养,反复循环筛选,最终获得的高耐药的细胞株及动物模型。该方法筛选的耐药细

胞株及构建的耐药模型更能模拟临床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的过程,区别于细胞株化疗药物

单纯体外阶梯浓度诱导获得耐药细胞株,在体内环境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研究将以此

为实验平台,检测苦参碱对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及动物模型中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Cameron JL,Riall TS,Caleman J,et al. One Thousand Consecut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ies[J]. Ann Surg,2010,244 1): 10-15.

2. Loehrer PJ Sr, Feng Y, Cardenes H, et al.Gemcitabine Alone Versus Gemcitabine Plus 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An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Trial.J Clin Oncol. 2011 Oct

3. [Epub ahead of print]

3. Vervenne W,Bennouna J,Humblet Y,et al.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 (P)controlled,multicenter phase III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ding bevacizumab(B)to erlotinib (E)and gemcitabine(G)in patients(pts)with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 J Clin Oncol2008;26:4507-4509.

4. Taieb J,Lecomte T,Aparicio T,et al. A new regimen combining 5-fluorouracil,folinic acid and irinotecan,for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results of an Association des Gastro-Enterologues Oncologues (Gastroenterologist Oncologist Association)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Ann Oncol, 2007;18: 498-503.

5. Bradbury P,Middleton A, Mark R. DNA repair pathways in drug resistence in melanoma. Anticancer Drugs, 2004,15(5):421-42

6.

6. Kim JH, Kim MA, Lee HS,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otein expressions in primary and

metastatic gastric carcinomas. Hum Pathol. 2009 ;40(3):314-322.

7. CascallóM, CalbóJ, CapellàG. et al. Enhancement of gemcitabine-induced apoptosis by restoration of p53 function in human pancreatic tumors. Oncology. 2005;68(2-3):179-89

8. Dong,-M; Nio,-Y; Yamasawa,-K. et al. p53 alteration is not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indicator, but affects the efficacy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J-Surg-Oncol. 2003 Feb; 82(2): 111-20.

9.Jayasree S Nair, Alan L Ho, Gary K Schwartz. The induction of polyploidy or apoptosis by the Aurora A kinase inhibitor MK8745 is p53-dependent. Cell Cycle. 2012 February 15; 11(4): 807–817.

10. Madhu Kollareddy, Daniella Zheleva, Petr Dzubak, et al. Aurora kinase inhibitors: Progress towards the clinic. Invest New Drugs. 2012; 30(6): 2411–2432.

11. Myke R. Green, Joseph E. Woolery, Daruka Mahadevan. Update on Aurora Kinase Targeted Therapeutics in Oncology. Expert Opin Drug Discov. 2011 March; 6(3): 291–307.

12.丁艳芳,谢霞. 苦参碱逆转人白血病K562/ADM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的研究.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6(4): 256.

13.陈鸿雁, 王驰, 舒艳等. 苦参碱与2种抗肿瘤药联用对KBV2000耐药细胞株P糖蛋白表达的研究. 重庆医学. 2006, 35(14):1279-1280.

14.Jiang H, Hou C, Zhang S,et al. Matrine upregulates the cell cycle protein E2F-1 and triggers apoptosis via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in K562 cells. Eur J Pharmacol. 2007; 559(2-3):98-108. 15. LaConti JJ, Shivapurkar N, Preet A,et a1.Tissue and serum microRNAs in the Kras(G12D) transgenic animal model and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PLoS One. 2011;6(6):e20687. 16. Huynh AS, Abrahams DF, Torres MS,,et a1.Development of an orthotopic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xenograft model using ultrasound guided injection of cells..PLoS One. 2011;6(5):e20330.

17 Fujiwara Y, Furukawa K, Shimada Y, et al. Combination paclitaxel and 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activation improves therapeutic o utcome for model mice with peritoneal dissemina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Pancreas. 2011;40(4):600-607.

18.Togawa A; Iho H; Kimura F. et a1. Establishment of gemcitabine-resistant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and effect of brefeldin-a on the resistant cell line. Pancreas. 2003 Oct; 27(3): 220-224.

19.要洁, 林晨, 冯奉仪等. 人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耐药特性的检测.实用肿瘤杂志.2005,20(3).-199-203。

3、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胰腺癌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差异性决定了胰腺癌患者术后及中晚期胰腺癌的预后。其敏感性是影响生存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运用ELISA及免疫组化技术,以构建的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胰腺癌吉西他滨高、低耐药模型为平台,测定Aurora-A在不同耐药表型动物模型血清和瘤体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苦参碱处理高耐药动物模型后Aurora-A在血清和瘤体组织中的表达及肿瘤恶性特征的变化验证其作用,为苦参碱对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耐药逆转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

本课题主要有以下内容:

1)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接种于裸小鼠皮下,再行瘤块移植于胰腺尾部的方法建立裸鼠

胰腺癌模型。(此部分已经完成)。

2)通过循环筛选的方法构建具有相同遗传背景不同耐药表型的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模型。

3)ELISA分析两组血清中Aurora-A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两组瘤体组织中Aurora-A

的水平。

4)高耐药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分别予苦参碱、吉西他滨交替腹腔灌注和生理盐水、吉西他

滨交替腹腔灌注处理,检测模型血清和流体组织中Aurora-A表达,并分析相应模型的化疗效果,包括瘤体大小、周围侵犯、淋巴结、肝脏、腹膜等转移情况。

研究目标:通过体外细胞株培养-体内化疗药物诱导反复循环筛选的方法构建低耐药、高耐药表型的裸鼠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模型,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Aurora-A的表达水平,

从而验证Aurora-A与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苦参碱处理高耐药模型,Aurora-A 表达和肿瘤恶性特征的变化验证苦参碱可通过调节Aurora-A表达逆转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

拟解决的问题:

1.建立一种区别于体外化疗药物阶梯浓度诱导耐药的新的、更科学的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

模型,更符合临床耐药性产生的过程。

2.分析Aurora-A在两组模型的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及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3.分析Aurora-A在两组模型瘤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4.通过苦参碱处理后,高耐药模型Aurora-A的表达和瘤体大小、周围侵犯、淋巴结、肝

脏、腹膜等转移情况变化,明确苦参碱对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耐药的逆转作用。

5.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

1. 胰腺癌模型组的构建:取100只裸鼠,将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悬液皮下接种,瘤体成瘤后取1mm3大小的瘤块被膜下植入胰尾近脾门,缝合腹腔。

2. 化学治疗模型的构建:胰腺癌裸鼠胰腺原位移植后7天开始,健择240mg/kg,每周1次腹腔注射,共4次,第35天处死。

3. 重复筛选:取瘤体最大、淋巴转移及周围侵犯瘤最严重的瘤体组织制成细胞悬液按以上步骤复种于胰尾部,重复2轮筛选。

4.实验分组:取瘤体最小、淋巴转移及周围侵犯最轻的原发灶肿瘤细胞和第2轮筛选后的原发灶肿瘤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按瘤块移植、吉西他滨腹腔化疗方法,建立胰腺癌吉西他滨低耐药模型和高耐药模型。分别抽取血清,提取瘤体组织,记录瘤体重量、淋巴、腹膜、肝转移及周围侵犯情况。

4. ELISA方法测定两组血清中Aurora-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两组瘤体组织中Aurora-A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两组Aurora-A表达差异,验证Aurora-A与胰腺癌吉西

他滨耐药关系。

5. 将高耐药模型随机分两组,一组予0.5mg/mL 苦参碱溶液和240mg/kg 健择交替腹腔灌注,另一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和240mg/kg 健择交替腹腔灌注,均每周1次,35天处死。ELISA 方法测定两组血清中Aurora-A 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两组瘤体组织中Aurora-A 的表达情况。记录相应的瘤体重量、淋巴、腹膜、肝转移及周围侵犯情况。

7. 统计分析两组血清、瘤体组织中Aurora-A 的表达差异及瘤体重量、淋巴、腹膜、肝转移及周围侵犯情况差异,得出实验结论。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一:

可行性分析:

1. 已掌握胰腺癌动物模型及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模型的建立和改良,模型稳定性满意。实验设计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2. 前期免疫组化分析初步获得Aurora-A在胰腺癌耐药与非耐药模型中的差异表达,Aurora-A与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关系初步明确。

3. 理论上可行,苦参碱能通过调节Aurora-A进而调控p53基因及P53蛋白表达,诱导细

胞分化或凋亡,而P53蛋白表达被认为与肿瘤的化疗敏感性关系密切,苦参碱具有逆转肿瘤化疗耐药的作用。因此,苦参碱可通过调节Aurora-A表达逆转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的假设具有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可行性强。

4. 依托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室及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具备完成ELISA和免

疫组化等实验的设备和经验。

6.研究结果

课题的顺利实施将建立一种新的、更科学的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模型,为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平台;验证Aurora-A表达与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Aurora-A介导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研究机制提供方向;验证苦参碱通过调

节Aurora-A表达发挥对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的逆转作用,为临床应用苦参碱联合吉西他滨提高胰腺癌化疗效果提供实验依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篇,SCI收录1篇。。

7.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6.1已开展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

1.完成了胰腺癌动物模型及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模型的建立和改良,模型稳定性满意(见图1,2)。

图1 胰腺癌动物模型,箭头为胰腺癌瘤体图2 胰腺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2.SELDI-TOF-MS质谱技术分析了高、低耐药组血清蛋白表达差异,筛选出核质比4295 m/z,3708 m/z,9475 m/z的三个蛋白质峰具有显著差异。以下为质谱分析结果:

表高耐药组和低耐药组三个蛋白质峰比较

蛋白质峰(m/z)低耐药组高耐药组P值

4295 3708 9475 2007.81±429.54

353.02±193.97

494.19±142.59

3131.75±640.32

715.39±335.03

4255.49±4491.25

0.0000034995

0.0000740640

0.0000007948

图3-5为质谱分析波谱结果:

图 3 m/z 4295

图4 m/z 3708

图5 m/z 9475

3.运用免疫组化检测Aurora-A在高低耐药组的表达情况,发现Aurora-A在高耐药模型瘤体组织中阳性率为10%(2/20),在低耐药即敏感模型中达90% (18/20),提示Aurora-A与

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有关(图6)。

图6 胰腺癌吉西他滨低耐药模型Aurora-A阳性表达免疫组化图(Giemsa 染色;

左图×100,右图×400)

6.2 已取得的相关科研业绩。

1)近三年获得的科研项目

2)近三年来获得科技奖励情况

3)近三年已发表的主要论文

2020胰腺癌临床研究回顾与展望(完整版)

2020胰腺癌临床研究回顾与展望(完整版) 摘要 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近20年来,我国胰腺外科发展迅速,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学术水平和地位不断提升。胰腺癌治疗模式已从传统“surgery first”过渡至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腹腔镜及机器人胰腺手术日益普及,但仍须开展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进行肿瘤学评价;手术切除范围、切缘标准日趋规范;新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预后。从经验性治疗到个体化施治、从极限性手术到极致性手术、从解剖学切除到生物学治愈,是胰腺癌外科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胰腺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其肿瘤致死率目前列第四位,预测10年后其肿瘤致死率在美国将升至第二位,在欧盟国家升至第三位,主要原因是目前位居前列的肺癌、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均有了显著提高,而胰腺癌仍进展缓慢[1]。近20年来,外科治疗胰腺癌从技术层面进步巨大,手术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有了极大提高,围手术期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腹腔镜技术发展迅速,几乎所有的开腹手术术式均可通过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微创理念与技术日益普及。然而,上述技术的进步并未带来病人预后的显著改善。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回顾30年间手术切除的1147例胰腺导管腺癌病人的

预后资料,以每10年为1个时间段统计,发现30年来胰腺癌病人的预后无显著改善[2];美国威斯康星(Wisconsin)大学医院回顾过去20年间216例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病人的临床资料,仍以每10年为1个时间段进行预后比较,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国内虽然缺乏来自大中心、大样本量的预后资料,但实际情况应与国外近似。胰腺癌的诊治仍极具挑战性,改善胰腺癌病人的远期预后任重道远。本文评述近20年来胰腺癌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我国胰腺癌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展迅速 近20年来,我国胰腺外科发展迅速,成就斐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及权威性的学术团体,在赵玉沛院士带领下,注重学科建设与文化传承,保持与国际接轨,外科技术方面与世界同步,胰腺癌联合扩大淋巴结清扫、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等术式普遍开展,在部分领域如腹腔镜及机器人胰腺外科领域具国际领先地位。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结果,针对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胰腺内分泌肿瘤、胰腺术后并发症等分别制定或更新了诊治指南,对于规范我国胰腺常见疾患的临床诊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年来,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胰腺疾病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章的数量逐年攀升,在国际知名学术会议上,国内学者的参与度及学术主持、报告的频次显著提高,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通过检索Pubmed、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及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统计在国际英文期刊发表的源自我国胰腺相关

靶向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好吗

胰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少患者发现胰腺癌时病情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相对比较困难,但是患者也不要丧失信心,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胰腺癌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如靶向治疗是近些年新兴方法,那么靶向治疗胰腺癌效果好吗? 在临床上,很多胰腺癌在发现病情的时候都是中晚期,此时癌细胞多已经出现了转移和扩散,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此时手术只能是姑息性的手术切除,易复发,而放化疗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抑制癌细胞,缩小肿瘤,控制病情,但是大家都知道,放化疗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效果打打折扣,因此不少患者会选择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意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专家介绍,靶向治疗的原理非常振奋人心,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疗效也会非常好吧,但是现实与之相反,在目前所开发的靶向药物中,有些效果还可以,有些是没有效果的,多数药物效果有限。且靶向药物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耐药性等情况出现,建议还是根据情况使用。 对于胰腺癌的治疗,除了西医,中医药其实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病情严重的患者更适合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癌症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患者整体入手,对待每一位患者辩证施治,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帮助了不少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如临床上,以安全,无毒副作用,费用低,无痛苦,疗效显著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 该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患者资料:刘祥洲男51岁信阳固始县人胰腺癌结肠转移 2012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确诊胰腺癌结肠转移,随后在当地县医院进行治疗,由于其恶性肿瘤黏连性较广,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因此建议其做化疗,但是患者对化疗恐惧,曾出现多次昏迷。因此患者家属多方打听后,决定使用中医中药进行保守治疗。 2012年7月27日患者女儿代诊,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进行求治,袁希福院长根据患者病例单以及患者检查报告以及女儿阐述,采用三联平衡疗法为其开取中药进行治疗。 患者服药4天病情好转,能少量进食症状减缓。 8月6日患者女儿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复诊为父亲拿药回家治疗,袁希福嘱其服中药以巩固治疗。 患病后,刘祥洲一直坚持服用中药进行治疗。如今5年多过去了,刘祥洲的身体依然非常好,而且病情稳定! 以上就是胰腺癌靶向治疗的介绍,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靶向治疗也要根据情况看自己是否适合,且靶向治疗副作用较大,建议患者不要盲目使用。

多西他赛、吉西他滨治疗铂类耐药的晚期鼻咽癌疗效观察

多西他赛、吉西他滨治疗铂类耐药的晚期鼻咽癌疗效观察 作者:袁泉, 游延涛, 李刚, 李伟卓 作者单位:543002,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化疗二区 刊名: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英文刊名:MODERN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A 年,卷(期):2007,9(6)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9条) 1.李高峰;庄英帜IP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04)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 1993 3.谷铣之;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 1993 4.余更生;吕华珠;林秀欣异环磷酰胺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对铂类耐药的复发和/或转移性鼻咽癌[期刊论文]-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6(04) 5.余更生;林大任;李明毅长春瑞滨联合亚叶酸、氟尿嘧啶治疗铂类耐药的复发或转移的鼻咽癌[期刊论文]-中国癌症杂志 2004(04) 6.古模发;黎建军;徐国良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鼻咽癌肝转移瘤的初步观察[期刊论文]-广东医学 2005(11) 7.Hejna M;Komek GV;RadererM Treatment of patient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using docetaxel all gem citabine plus granuloe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外文期刊] 2002(03) 8.洪茜;彭培建;邓敦婵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铂类方案失败的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现代肿瘤医学 2006(10) 9.徐瑞华;姜文奇;邹青峰THP-ADM联合VDS治疗铂类耐药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肿瘤临床 2000(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廖颖曦.李高峰.梁武.李有强.苏文利三种不同的诱导化疗方案综合治疗鼻咽癌临床研究[会议论文]-2007 2.张鸿彬.郑玲.谷焰.王晓毓长春瑞滨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发鼻咽癌[期刊论文]-西部医学2007,19(6) 3.赵迎喜.钟文盖诺加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62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重庆医学2007,36(18) 4.张成祥.柏会明.仇红艳.孙小兵.吴少兵化疗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 5.陈卓明.苏贞栋.黄羽.陈燕红.CHEN Zhuo-ming.SU Zhen-dong.HUANG Yu.CHEN Yan-hong鼻咽癌肺转移2种化疗方案疗效比较[期刊论文]-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 6.吴新光.陆小军.雷风.刘玉猛.叶奕菁.何伟基.周锡刚艾素联合方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17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2004,20(8) 7.陈争明.范静平.许益飞.韩小江.施晓琼.朱元奉.CHEN Zhengming.FAN Jingping.XU Yifei.HAN Xiaojiang.SHI Xiaoqiong.ZHU Yuanfeng中晚期鼻咽癌的DOXF方案辅助化疗与DFP方案辅助化疗比较[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0,18(3) 8.潘素明.陈志仁.彭少华DF和BPT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比较[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13(12) 9.程朝辉.张瑞刚.庄广侠.田浩FP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评价[期刊论文]-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 10.彭玉龙.庞伟.陈荣辉.邓惠君.Peng Yu-Long.Pang Wei.Chen Rong-hui.Deng Hui-Juan艾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

胰腺癌诊断

胰腺癌实验室检查, ①CA19-9检测:血清正常含量<27U/ml,它是迄今为止报道的胰腺癌特异性 最高的标志物,对于手术与否,肿瘤有无复发有指导作用。 ②CA242检测:血清正常含量<30U/ml,是诊断胰腺癌特异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特别是在与良性阻塞性黄疸鉴别方面优于CA19-9,而敏感性与CA19-9并无显著性差别。 ③胰腺癌胚抗原和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对胰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67%,可作为特异的标志物。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的病因、组织病理分级和早期癌转移的标志。 ⑤粪便癌基因K-ras和抑癌基因p53的DNA突变检测:有可能早期发现胰腺癌。胰腺癌的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及蛋白的异常现象非常突出。在K一ras、p53、pl6中有两种以上基因异常的占18%?47%,而慢性胰腺炎没有这种现象。 ⑥乳铁蛋白:用内窥镜取得的纯胰液中的乳铁蛋白作放射免疫测定,以125I标记乳铁蛋白。正常胰腺者其平均值为83μgL,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者分别为105μg/L和2240μg/L,这是一种值得继续摸索的方法。 ⑦胰瘤胎抗原(POA):用定量的火箭免疫电泳方法测定病人血清中PO A浓度,正常值为0~4单位%,40~60%胰腺癌的POA值可超过14单位%。与CEA一样,它的临床应用价值也缺乏特异性。 ⑧核糖核酸酶(RNase):按其组织来源可分为胰腺型和肝脾型,分别简称为RNaseC和RNaseU,其底物各有专一性。实验证明,RNaseC在胰腺和血中的含量比其他组织器官高100倍以上,而血清中的RNaseC主要来自胰腺组织。正常人的临界值为250μ/ml,在胰腺癌的诊断中,核糖核酸酶测定法以其90%的敏感性和90%的特异性已激起临床工作者⑨血清免疫反应性弹性硬蛋白酶在胰腺癌肿阻塞近端胰管时可见升高,肿瘤切除后降至正常范 围,故对监视复发有用。

厄洛替尼对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

厄洛替尼对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在治疗胰腺癌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来检测分析厄洛替尼的50%生长抑制剂量(GI50)及其对胰腺癌细胞株的生长因子活动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分析来观察ErbB受体家族中的4个成员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应用软琼脂实验来检测细胞集落的形成。结果厄洛替尼抑制胰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的GI50浓度范围从0.1μM到大于2.5μM。厄洛替尼能完全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GF )诱导的细胞增殖。结论厄洛替尼是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依赖途径来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这表明,厄洛替尼为治疗胰腺癌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方法。 许多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配体在胰腺癌中是高表达的,它们影响肿瘤的生长分化、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体外和体内的实验研究表明,EGFR的活化参与调控在细胞转化和肿瘤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几个细胞功能,包括增殖与分化,转移,诱导血管生成及抗化疗与放疗[1]。基于这些资料,显示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能是治疗人类癌症的一个新靶点。厄洛替尼是一种Ⅰ型人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在细胞内通过与三磷酸腺苷竞争结合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胞内区催化部分,抑制磷酸化反应,从而阻止下游的细胞信号转导。体外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其对肺癌、大肠癌细胞的生长起着抑制作用。EGFR属于ErbB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这个受体家族包括四个成员,胰腺癌细胞常常过表达EGFR,ErbB-2,ErbB-3,ErbB-4。人胰腺癌细胞的体外实验显示EGF,TGF-α,HB-EGF和双调蛋白显著增强了这些细胞的增殖[2-3]。因此,胰腺癌细胞中ErbB受体家族的过表达提示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机制在胰腺癌细胞生长的致病机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EGFR及其配体EGF/TGF-α的同存与肿瘤的侵袭加强、肿瘤切除后更短的生存时间[2]以及与肿瘤的预后相关[3]。 厄洛替尼是一个选择性的小分子EGFR-TKI,能阻断涉及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的信号通路。实验已经证明厄洛替尼不仅仅减少细胞增殖而且诱导细胞周期进入停滞期,加速细胞凋亡,有抗血管生成作用[4]。我们从实验中已经得出了浓度依赖的厄洛替尼在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过程中有不同的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的值与EGFR的表达具有部分一致性,这预示着厄洛替尼通过靶向EGFR发挥其抑制作用。但是,表达较低水平EGFR的Mia-PaCa-2cells半数致死量的值达到了1.75μM,它有可能作用于除了EGFR外的其他靶点。厄洛替尼与化疗联合具有协同效应,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中观察到相对较高的临床反应频率,这可能是由于厄洛替尼阻断了EGFR,ErbB-2ErbB-3信号通路。因此,我们推论厄洛替尼在胰腺癌中主要通过EGFR通路发挥效应,但也不能排除其他靶点和信号通路的可能性。我们的实验表明低浓度的厄洛替尼弱化了胰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效能。因为非锚定依赖性生长和细胞侵袭是肿瘤细胞升高生物毒性的标志,厄洛替尼能阻断这两个行为提示其可能是一个抑制肿瘤扩散和转化的很好的药物。 综上所述,虽然与病人血浆中厄洛替尼的水平比起来,在胰腺癌细胞中的半数致死量值相对较高,但低浓度的厄洛替尼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系细胞的侵袭和克隆形成。考虑到胰腺癌糟糕的预后和高发的EGF家族受体和配体过表达,厄洛替尼凭借其显著的动力学机制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新试剂。祥加用户名交流!

胰腺癌护理措施

胰腺癌护理措施 临床特征 1、腹痛常为首发症状,也是胰体、胰尾癌最常见的症状。腹痛部位在中上腹,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癌肿晚期可表现为顽固性腰背部疼痛,提示癌肿已侵犯后腹壁及腹腔神经丛。 2、黄疸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最突出的症状,一般呈进行性加重,伴皮肤瘙痒,尿呈浓茶色,大便可呈陶土色。 3、消瘦乏力由于癌肿本身引起的体质消耗、食欲不振、胰腺功能不足以及严重而持久的腹痛影响睡眠和休息,病员可迅速出现体重下降,消瘦乏力等全身恶液质征象。 4、消化道症状由于胆汁和胰液排出受阻,使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病人常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和腹泻。 5、伴有胆道梗阻者,血清胆红素(主要为直接胆红素)可显著增高,碱性磷酸酶升高,部分病人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试验呈糖尿病曲线。 6、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示胰管狭窄、管壁僵硬、扩张、中断、移位。 7、经皮肝胆管造影(PTC)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胰管充盈缺损、中断、移位、管壁僵硬。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①评估病人焦虑程度及造成其焦虑、恐惧的原因;鼓励病人说出不安的想法和感受。②及时向病人列举同类手术后康复的病例,鼓励同类手术病人间互相访视;同时加强与家属及其社会支持系统的沟通和联系,尽量帮助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③教会病人减轻焦虑的方法。 (2)饮食护理:①了解病人喜欢的饮食和饮食习惯,与营养师制定病人食谱。②记录进食量,并观察进食后消化情况,根据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 (3)对于有摄入障碍的病人,按医嘱合理安排补液,补充营养物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 (4)按医嘱输注白蛋白、氨基酸、新鲜血、血小板等,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凝血机制障碍等。 (5)监测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图等。 (6)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浴1~2次,擦浴后涂止痒剂;出现瘙痒时,可用手拍打,切忌用手抓;瘙痒部位尽量不用肥皂等清洁剂清洁;瘙痒难忍影响睡眠者,按医嘱予以镇静催眠药物。 2、术后护理 (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管和香烟引流条内渗出物的量和性状,警惕术后胆瘘、胰瘘和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2)行胰体和胰尾切除者,要注意置于胰腺断面处的引流管内有无清亮、无色的水样胰液渗出。疑有胰瘘时,应立即将引流管接持续负压吸引,并涂擦氧化锌软膏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耐药转移性乳腺癌68例临床研究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耐药转移性乳腺癌68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3月本院入院治疗的6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研究,所有患者在经过紫杉醇、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均无效果,改用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 g/m2,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2 g/m2,分两次服用,3周为1个治疗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观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6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占17.6%,部分缓解22例,占32.4%,稳定18例,占26.5%,进展16例,占23.5%,总有效率为50.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肝功能损伤和手足综合征,均可以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耐药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of gemcitabine and capecitabine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ethods Sixty eight cases of patients from June 2008 to March 2010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were enroll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failed with antracyclines and/or taxanes. Gemcitabine was injected at first and eighth day(1 g/m2), and capecitabine was oral dose with 2 g/m2 through day 1 to day 14, three weeks were a treatment cycle, and two cycles were needed, clinical effect and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Of 68 patients, 12 cases of CR(17.6%), 22 cases of PR(32.4%), 18 cases of SD(26.5%) and 16 cases of PD(23.5%),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50.0%. The main side effects were diarrhea, liver damage and hand-foot syndrome, and they were tolerated. Conclusion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of gemcitabine and capecitabine shows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with tolerated side effect, it wa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Gemcitabine; Capecitabine; Resistance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見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1],晚期乳腺癌的平均生存期仅为20~30个月,虽然手术可以治疗乳腺癌,但药物治疗仍旧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含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是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临床发现有20%~30%的乳腺癌患者对其耐药,进而采用二线治疗药物,包括了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顺铂以及长春花碱等药物[2-3]。笔者对2008年6月~2010年3月本院入院治疗的68例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3月本院入院治疗的68例乳腺癌患者,年龄47~72岁,

为什么胰腺癌晚期出现头昏

胰腺癌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一旦罹患胰腺癌,不能及时治疗,病情将会不断加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发展到了晚期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消瘦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头昏的情况,那么为什么胰腺癌晚期会出现头昏呢? 胰腺癌晚期出现头昏的原因:癌症是种消耗性疾病,对于胰腺癌患者也不例外,后期往往都会营养不良,一来是营养吸收障碍,二来肿瘤消耗比较大。营养不良、贫血的话就会头晕眼花。除了这一症状,晚期胰腺癌癌细胞会出现各种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建议晚期患者合理搭配饮食,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有助于后期的治疗。 胰腺癌发展到了晚期,病情已经比较严重,此时更应该积极的治疗,临床上,对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多采用放化疗来治疗。然而实践表明,放化疗虽然可以暂时性控制病情发展,对癌细胞有直接杀伤的作用,但无奈放化疗识别性很差,会误伤人体正常的免疫细胞,破坏人体的造血系统和免疫功能,对于胰腺癌晚期病人并不是人人适用。 因此,胰腺癌晚期选择科学合理的疗法,成为病人能否早日减轻痛苦,实现康复的前提。临床上,胰腺癌晚期患者普遍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严重下降,中医药治疗晚期胰腺癌以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具有药性温和、无刺激、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天然绿色中草药,从病人整体入手,通过对机体内环境“扶正祛邪”“培元固本”“减毒排毒”,达到最终阴阳平衡,来实现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疗效。随着中医在临床运用,逐渐表现出显著效果,中医治疗逐渐成为晚期病人普遍的选择。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药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既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天然中草药,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胰腺癌晚期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但是我们也要积极治疗,选择恰当的治疗手段,做好护理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胰腺癌的药物治疗目前仍以吉西他滨为主,但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极差,故其有效治疗亟待新型药物的研发。90%以上的胰腺癌RAS基因(以KRAS为主)存在突变和过度活化,RAS的过度表达与突变将导致持续的细胞增殖,为肿瘤发生的关键步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配体的过度表达对肿瘤包括胰腺癌的细胞生存、增殖、血管生成、细胞迁移、细胞的入侵及转移等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胰腺癌的进展、局部浸润及转移均有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因此,针对RAS、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或其配体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已成为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重点。 第八届全国胰腺癌大会(全国胰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会议)上,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倪泉兴教授在主题演讲中,针对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也做了精彩的分析。除对ABX(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对比吉西他滨治疗专业性胰腺癌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进行了播报外,对曲拓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局限性或转移性首次接受化疗胰腺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B/IIIA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同时,倪教授指出,对于在研小分子RAS抑制剂安卓健(Antroquinonol)联合吉西他滨治疗Ras突变的进展期胰腺癌的EAP 临床研究也即将启动。研发人员预示,安卓健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

滨单药治疗相比,将有可能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3-6个月以上。 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完成的1项Ⅲ期随机双盲临床研究(NCIC PA.3)结果显示,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期均优于仅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者,分别为24 % vs 17 %与6.4个月vs 5.9个月,且差异有显著性。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适应证。然而,厄洛替尼作为二线药物用于经吉西他滨治疗失败的胰腺癌,尚未获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目前已完成的其他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尚未能证实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针对EGFR及其配体的单克隆抗体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虽然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了抗新生血管药物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作用,但其疗效未获Ⅲ期随机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旨在研究吉西他滨与厄洛替尼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疗效的AVITA研究,也未能证实该组合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axitinib与舒尼替尼等药物在晚期胰腺癌的应用目前亦仍有待临床研究结果的证实。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回顾性生存分析及吉西他滨耐药相关microRNAs的实验研究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回顾性生存分析及吉西他滨 耐药相关microRNAs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回顾性生存分析,评估影响胰腺癌介入治疗后生存期的因素,探索有效的胰腺癌介入治疗方案。资料与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159例胰腺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病史资料,并对影响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期的因素和治疗模式进行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159例患者总随访中位生存期(MST)为10.32个月,总的介入治疗后MST 为8.11个月。总1年累积生存率27.0%,2年累积生存率11.0%,3年累积生存率2.0%,5年累积生存率为0.6%。 根据临床反应率(CBR)评估判定介入治疗后能缓解症状的介入次数平均值为2.6次。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胰腺癌介入治疗后MST的主要因素有:初次介入治疗前CA199值,第一次介入术后CA199的变化,初次介入前KPS评分,初次介入前症状,介入治疗前肝功能分级,介入治疗前有无手术史,介入治疗次数。 而年龄,性别,初次介入前血红蛋白值,肿瘤分期(Ⅱ-Ⅲ期与Ⅳ期),初次介入时CEA的值,初次介入前后CEA的变化,治疗药物(是否含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治疗方案(TAI和TACE),术前是否存在糖尿病,肿瘤部位(是否为胰头部),病理是否为导管腺癌,均显示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介入治疗后生存期有影响的独立因素是:开始介入治疗时肝功能分级,初治时KPS评分,有无原发灶手术切除史。 结论:介入治疗包括TAI和TACE对于胰腺癌患者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延长中位生存期方面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介入治疗后生存期与患者的体力状态,存在症状和有无早期手术治疗有关。早诊早治和降低胰腺癌对化疗的耐药性研究成为我

胰腺癌晚期扩散了靶向治疗有效果吗

胰腺癌这种恶性肿瘤疾病,不仅发病快而且治愈难,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病情到了晚期,多会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一旦扩散往往意味着病情加重,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较大,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靶向治疗是常用的方法,那胰腺癌晚期扩散了靶向治疗有效果吗? 目前在胰腺癌的治疗中,靶向药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与化疗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胰腺癌晚期患者通过靶向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不过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靶向治疗,一般来讲,患者在吃靶向药之前是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的,如果盲目用药,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延误病情。 袁希福老中医表示:“靶向药物的原理不同于传统化疗药好坏细胞都杀,而是找到致癌突变基因后进行‘精确攻击’,这就像打鸟一样,你想打鸟,首先得知道鸟的位置,瞄准鸟。假如你连树上有没有鸟都不知道,想着先凭运气盲打两枪试试,真把鸟打下来的概率自然是非常低的!不做基因检测,不知道有没有基因突变就吃靶向药说白了也就是盲吃!用药的时候药物副作用、耐药性,都是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没有经过基因检测就吃靶向药,万一没有靶点,药在身体内怎么可能不影响病人身体呢?”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靶向治疗所需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患者在选择靶向治疗时,一定要考虑身体状况、病情以及经济情况,切勿盲目选择。如果不能靶向治疗,也不要轻易的放弃,中医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治疗胰腺癌应用广泛,副作用小,像年老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使用,而且在治疗时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将抗癌与调理并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缓解临床症状,同时还注重调节患者机体,恢复气血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善长调节患者紊乱的机体内环境,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补充患者的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由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委员、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创办的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帮助众多肿瘤患者通过中医中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部分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自2004年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会上,来自全国二十个省、九十多个地区的数百位抗癌明星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历和经验。这些经历和经验不仅增强了肿瘤患者抗癌、治癌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从事中医治癌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临床案例,更为中医治疗肿瘤积累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部分参考案例: 路雨(化名),女,胰腺肉瘤,河南新乡人 2017年初,路雨因进食不畅、皮肤黄染,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肉瘤。由于病情危重,女儿立刻安排她在市中心医院做了手术切除。可谁也没想到,2017年4月26日复查显示:肝尾叶见大小约1.3x1.1cm异常信号,考虑转移。医生建议化疗,可路雨自手术过后身体便变得很差,高烧不止,体重仅80多斤,家人怕老人身体耐受不住。后经人介绍,于2017年5月1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

胰腺癌是世界上一项令人头痛的科学难关

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姓名:陈龙学号:201411122311461 摘要胰腺癌是世界上一项令人头痛的科学难关,由于复杂的解剖和病理特点以及早期症状不显著,患者往往就诊时已到晚期导致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就目前而言尚无有效措施将其根治,虽然经过了很多年的研究,可是其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却是逐年的提升。胰腺癌已然成为了全球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从当前的治疗手段看来早期的手术切除仍然最有效的措施,但是随着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抗胰腺癌新药的开发应用和多学科联合治疗,胰腺癌的研究治疗相比于以往已取得了很大进步,胰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得到了明显提高。本文就从胰腺癌最新的的研究进展角度作一篇综述。 关键词:胰腺癌;治疗 现状据美国癌症协会报道,2013美国约有45220人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其中38460人死亡,5年存活率低于5%[1],在我国近十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 ~7 位,基本上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到了胰腺癌晚期,治疗效果极差,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 ~5个月,1年生存率<10%[2]。 危险因素 (1)吸烟:研究证实吸烟者的危险性与其吸烟程度成正比。(2)饮食结构:高蛋白饮食如肉类、高热卡饮食如高碳水化合物都是与胰腺癌发病有关因素。动物实验证明高脂肪饮食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关。饮食结构中高纤维、水果和新鲜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较少。(3)环境因素:与胰腺癌有关的职业是与化学物质和金属接触的工作。如β-萘胺和苯。(4)遗传因素:近亲中有恶性胰腺肿瘤者的患病危险性较高[3]。(5)糖尿病:糖尿病人患胰腺癌的危险性比其他人高4倍,但也有许多研究不支持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间的相关性[4]。临床医师发现在胰腺癌确认前数月往往有糖尿病发作,提醒对无糖尿病家庭史的中年病人要考虑早期胰腺癌的可能性。(6)慢性胰腺炎:也是胰腺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尤其是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需要注意的是,胰腺炎发作可能是胰腺癌的首发症状。 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最根本方式,也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胰腺肿瘤多位于胰头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仍是标准术式。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由于手术范围扩大,术后并发症有增加趋势,且不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时间,在日本胰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可达36. 1%[2]。在我国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处于胰腺癌晚期,手术切除率一般在10%左右,手术治疗的首选地位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学术界就手术切除范围仍然有争议。 1. 1 根治性术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胰腺肿瘤浸润周围血管已不完全是手术禁忌,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被细分为可能切除与不可切除两类。对于可能切除的胰腺癌,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5]。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胰腺癌

胰腺癌 来源:日期:2011-06-02 一、概述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主要指胰外分泌腺癌,是胰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身各种癌肿的1%~4%。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8%~10%。发病年龄为40~7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原发性胰腺癌可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胰头癌最常见,约占70%左右,胰体次之,胰尾部更次之,有的头体尾部均有,属于弥漫性病变或多中心性病变。胰腺癌多来自胰腺管上皮,少数发生于腺泡细胞。由于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故其生长迅速,浸润性强,早期可发生转移。在我国,胰腺癌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年轻的胰腺癌病人也较10年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吸烟、饮酒、饮食、环境、内分泌以及遗传有关。①研究证实,吸烟者的危险性与其吸烟程度成正比。对戒烟10年到15年的人,其危险性与终生不吸烟者相近。吸雪茄、卷烟、烟斗和咀嚼烟草者在危险性方面无差异。②有人认为,胰腺癌的发生与大量饮葡萄酒或啤酒有关,但无定论。③有研究认为,高脂肪饮食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关。其他如肉类和高热卡饮食,特别是高碳水化合物,奶制品和海洋食物也是有关因素。而饮食结构中高纤维、水果和新鲜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较少。虽然饮用咖啡因酒精类饮料被认为是正在增长的危险因素,但是也有很多研究不支持这种观点。④与胰腺癌有关的职业是与化学物质和金属接触的工作,有研究者认为,在与β-萘胺和苯有关的工厂中工作的男性有患胰腺癌的高危险性。⑤有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糖尿病人患胰腺癌的危险性比其他人高4倍。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胰腺癌确认前数月往往有糖尿病发作,这一发现可能提醒医生们对无糖尿病家庭史的中年病人要考虑早期胰腺癌的可能性。⑥胰腺癌的遗传因素尚未被明确证实,但也有家庭发病的报告。近期的研究认为近亲中有恶性胰腺肿瘤者的患病危险性较高。 二、临床表现 1.体重减轻:体重减轻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症状,通常是渐进性的,在确认胰腺癌数月前即开始发生。 2.腹痛:65%~80%的病人有腹痛,常于夜间更为严重。平卧位和坐位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常常模糊不清,难以言明,这种情况往往延误诊断。 3.黄疸:这是第三位最常见的症状,许多病人出现较晚。黄疸通常是进行性加重的,但也有呈自然波动状态的。对邻近总胆管的小的胰腺癌的病人,黄疸可为唯一的临床表现。因此,对这种难以解释的黄疸应仔细评估。往往这类肿瘤较易于切除。黄疸常伴有上臂、小腿和腹部的烦人的瘙痒,特别在夜间加重。瘙痒与皮肤胆盐潴留有关。因为皮肤中胆盐水平与瘙痒程度的关系比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更加密切。还有另外的说法,即胆盐促进了周围细胞中蛋白酶的释放,而这些蛋白酶可以引起瘙痒,然而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主诉瘙痒。偶尔可能见到瘙痒出现在临床上黄疸发生之前。尽管无痛性黄疸仍被错误宣布为胰腺癌病人的特有症状,但实际上有这种表现的病人仅是一种例外。 4.其他症状:胰腺癌的非特异性体征和症状包括厌食,上行性胆管炎,以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便秘、腹泻、吸收不良、胃胀气或肠胀气)。糖尿病可伴随发作。由于胃、幽门或十二指肠直接受到侵害,或是由于胃功能的紊乱,可并发胃排空障碍的症状。通常与肺癌相关的转移性的血栓性静脉炎(Trousseau体征)也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体征。中年人可出现忧郁症、疑虑病和癔病,一般认为是由胰腺癌引起。在胰腺癌病人中偶尔也可见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这种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半数以上其精神症状比重比生理体征和症状的出现早6个月。正是由于有许多非特异性的和模糊的体征和症状,所以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三、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有时可超过342μmol/L,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

2021年胰腺癌的化疗策略及耐药机制(全文)

2021年胰腺癌的化疗策略及耐药机制(全文)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针对胰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MDT综合管理模式。近年来,化疗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化疗耐药却成为临床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据报道,部分化疗的有效率只有20%~30%,这也一定程度增加胰腺癌的治疗难度。 目前胰腺癌的化疗模式 近年来,胰腺癌在化疗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胰腺癌指南2018年首次发布1,至今已更新两版。10年前的NCCN指南中,仅强调了术后辅助化疗。经过10年的探索,目前指南中呈现出较为成熟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并强调MDT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在胰腺癌的分类上,胰腺癌的亚型分类也更加详细,并引进了分子亚型作为重要评估手段。 胰腺癌的分子亚型研究

胰腺癌的化疗策略 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 ①吉西他滨 吉西他滨(dFdC)是核苷胞嘧啶核苷(嘧啶)类似物,可掺入复制性DNA中,从而抑制DNA合成。进入体内后,脱氧胞苷激酶(dCK)将吉西他滨的磷酸激活,吉西他滨因此转变为吉西他滨二磷酸(dFdCDP)和三磷酸(dFdCTP),这些活性药物代谢产物对DNA 合成具有多种抑制作用。然而尽管吉西他滨和其他治疗药物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中有效,但吉西他滨的耐药性严重限制了其使用。吉西他滨的转运、活化和代谢受多种酶的调控,因而耐药性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调控。目前对于胰腺癌化疗研究较多的是吉西他滨2,涉及到吉西他滨的代谢过程几乎都可以产生耐药,例如核苷转运蛋白(NT)、核苷酶、肿瘤的微环境,上皮-间质转化以及miRNA的调控。

吉西他滨代谢机制模式图 吉西他滨耐药机制模式图 ②5-氟尿嘧啶(5-FU) 5-FU是一种S期特异性尿嘧啶类似物,也称为嘧啶类似物,通过掺入DNA或RNA或同时掺入DNA、RNA,导致5-FU在细胞中累积,导致细胞毒性增加,最终导致细胞死亡。5-FU在细胞内转化为氟脱氧尿苷单磷酸(FdUMP),然后与胸苷酸合酶(TS)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了脱氧胸苷单磷酸(dTMP)的产生,也可以转化为5-氟尿苷5'-三磷酸酯(FUTP),然后将其掺入到RNA聚合酶转录的RNA中,从而干扰mRNA的合成。然而,由于5-FU在细胞内的低稳定性,大多数5-FU易于被肝脏中的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分解为二氢氟尿

苦参碱调节Aurora-A表达逆转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的研究

1、项目名称:苦参碱调节Aurora-A表达逆转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的研究 2、研究前景分析 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欧美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位,在我国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的第9位。据报道胰腺癌在初次确诊后,1年内死亡率达80%,3年内为95%。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6 mon,局部晚期6-10 mon。存活率的提高主要源于手术切除率和外科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仍是目前惟一有希望治愈胰腺癌的措施,但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手段,只有10%~20%的病人就诊时适宜手术切除,总的切除率为14%。手术切除者,总的5年存活率为18%,淋巴结阴性的病人为32%,切缘和淋巴结均为阴性的病人可达到40%。70%~80%的病人由于肿瘤无法切除,必须通过非手术治疗来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1]。即使是肿瘤切除的病人,既往的随机对照研究也证明远期效果不理想,患者大多死于肝转移和局部复发。所以在手术同时配合辅助化疗,以期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但胰腺癌的化疗效果仍不是很理想,作为胰腺癌的首选药物的而吉西他滨,其化疗有效率仅为25%[2]。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MDR 是指抗某种细胞毒物药的耐药特征,可对许多结构上无关或作用机制上不同的其他细胞毒药物产生交叉抗药性,可由肿瘤细胞的MDR基因过表达或扩增所引起,但是其机制却不明确。 吉西他滨在胰腺癌的化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吉西他滨是一种属于新型抗嘧啶核苷酸代谢化疗药物,属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即S期)的肿瘤细胞,是胰腺癌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3]。有报道指出,腹腔内吉西他滨灌注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全身毒性反应[4]。尽管吉西他滨单药方案已经成为胰腺癌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但其疗效还不能令临床医生满意,尤其是对无手术指征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中位生存期的延长较传统的5-FU/LV也仅数月。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机制,寻找逆转耐药的关键靶位,对提高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知的多药耐药机制包括MDR基因及其编码的P-糖蛋白过表达、拓扑异构酶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