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海战俾斯麦号德系战列舰实力分

雷霆海战俾斯麦号德系战列舰实力分

雷霆海战俾斯麦号德系战列舰实力分析在即将到来的雷霆海战首部资料片当中,将会为玩家们带来一条强大的德系战列舰路线,而其中俾斯麦号就是非常著名的战列舰之一。那么在游戏当中这艘战舰的实力又如何呢?

雷霆海战俾斯麦

雷霆海战俾斯麦战列舰:

相信了解二战历史的玩家都非常清楚,德系的海军是实力强大的,而他们的战列舰更是大炮巨舰的代表,厚重的装甲和大口径的火炮,是任何敌舰巨大的威胁,俾斯麦号就是一战扬名的战列舰。

虽然这艘战舰只进行了一次出征,但是却让它一战成名,强大的实力让英军不惜代价将其

围歼。而雷霆海战中,俾斯麦号战列舰拥有强大的生命值和出色的防御力,有比同级其它系列战列舰更好的生存能力,防雷装甲、穿透抵抗和火灾抵抗更是尤为突出。这样的一艘坚甲厚盾的

战舰,绝对是舰队的中坚力量!

wudikongzi 整理

1

俾斯麦号的最后九天1

本书所叙述的,是一个发挥精湛的专业技能、孤注一掷、拼死搏击的故事,也是一个在海洋这张蓝色的赌桌上以人们的生命为赌注进行的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故事。这里,描述了海军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追击战;描述了一系列动人心魄的战斗。战斗中,胜利者和失败者都同样赢得了很大的荣誉。神奇的好运气,抵消了那些无法预料的厄运。追击战持续了六天,这是冷酷无情、穷追猛打的六天,是波涛汹涌、云幕低垂的六天。六天里,在这出悲剧发生的地方,甚至从未闪耀过一丝阳光,只有怒吼的狂风、溅着飞沫的巨浪和刺骨的严寒始终伴随着这出悲剧中的角色。 上述一切,是在世界史上出现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下发生的。当时,英国处境十分孤立,几乎被邪恶而强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敌人包围着。它缺少朋友,形单影只,然而毫不畏惧,始终警惕地保卫着自己,尽管当时世界上的各种报纸,正以大字标题连篇累牍地报道昨天发生的种种灾难,预测着明天可能到来的不幸。 “英国的最后盟国被征服,希腊遭蹂躏。”这是报纸的一则大字标题;“克里特遭到猛烈的进攻。”这是报纸的另一则标题,诸如此类的大字标题一时间铺天盖地而来:“捷克斯洛伐克沦亡”,“英国在北非全线败退”,“隆美尔在挺进”,“希特 “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取得巨大成功”, “‘沙恩霍斯特’勒下一步将入侵西班牙吗?”, 号和‘格奈森诺’号正在布雷斯特伺机而动”,“闪击战再次动摇了英国”,……。日报上刊载的一幅幅连载地图,不断地显示出标志着被纳粹征服的黑色污渍是怎样越过一国边界,又扩展到另一国边界的。 在此时刻,当大不列颠的资源已近枯竭,求生的意志正经受最大考验的时候,德国准备对它的生命线实施再一次打击。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译者注:“俾斯麦”号,是当时法西斯德国建造的战列舰。排水量约45,000吨,装有8门381毫米主炮,12门150毫米火炮,16门105毫米双管高射炮,另有轻型高射炮28门。编制人数:2,000余人。]在波罗的海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训练之后,正在格丁尼亚港作出海准备。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最有威力的战列舰,它给盟国带来严重的威胁。今天,它正在加装补给品,力图使它的所有补给品舱和弹药舱达到饱和状态。它往冷藏库里装鲜肉,往食品库里装面粉和蔬菜,往油舱里加燃油,往水柜里加淡水。当然,最要紧的是往弹药舱里装炮弹。一辆喘着粗气的蒸汽机车挂着一长列敞篷车箱停在舷侧,车上装满了巨大的十五英寸炮弹。舰上的起重机正摇摇晃晃地把一枚枚重达七百五十公斤、威力巨大的炮弹吊向空中,然后再徐徐降下,穿过一层层甲板,装进水线下深处的弹药舱。 这时,一支新的小分队沿着码头开了过来,前来加强“俾斯麦”号的舰员队伍。这是一支年青的军官分队。他们确实非常年青,几乎还是些孩子。他们是刚刚获得晋升的军官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新身份和新军装感到骄傲。队伍显得活

关于俾斯麦号

俾斯麦号 刜2017级4班郭晓楠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舰,超越了英国皇家海军旗舰,战列巡洋舰胡德号,成为当时世界上吨位最高战舰。同级两艘:俾斯麦号(Bismarck)、提尔皮茨号(Tirpitz)。 俾斯麦号以普鲁士王国首相和德意志帝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1898年)命名,人称“铁血宰相”。 提尔皮茨号以德意志帝国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49年-1930年)命名,人称“德国海军之父”。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前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该舰始建于1931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迚的战列 舰之一。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德语: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 日[1] ),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71—1890年),人称“铁血宰相”(德语:Eiserner Kanzler;“铁”指武器,“血”指战争)、“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収动了普奥战争幵取得胜利[2] 。1870年又迚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年 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1] 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力图运用联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霸权。1890年3 月被德皇威廉二世解职。俾斯麦下台时被封为劳恩堡公爵。此后他长住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1898年病逝[1] 。 俾斯麦是保守派,维护专制主义;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险。俾斯麦在外交上纵横捭阖,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甲午海战中日海军实力对比

甲午海战中日海军实力对比!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 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 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 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 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 时而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 队已多年未置新舰,部份应进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 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北洋水师世界第九、亚洲第一”。 这句话从小就听到几乎人人这么说,这句话的真实性究竟如何,仔细探究之,原来,这是句不完整的话,却以讹传讹如此之久,使 人提到北洋水师就嘲笑当年浴血奋战将士们的无能。 让我们回首当时的情况,仅从武器角度,负责任的来看看当时 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究竟谁的实力更强。 一、吨位 甲午海战爆发前,中国海军由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支舰 队组成,共拥有大小舰船78艘,鱼雷艇24艘,总吨位83,900吨。 日本海军编成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甲午海战时合编为联合舰队),共拥有舰船31艘,鱼雷艇24艘,总吨位61,373吨。 论吨位和舰艇数量,当时的中国海军强于日本,位居当时世界 第9位,日本位居第11位。但从主战舰艇的质量来说,日本则明显 优于中国。 请注意,首先这句话中指出,当时从吨位上看,位居世界第9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崛起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崛起 班级:2011汉语言文学2班姓名:李嘉恒 一.经济 十九世级中期的德国仍以务农为主,1852年期间约50%人从事农业生产。早在1834年德意志地区已组成关税同盟,以消除各邦之间的关税,促进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加上普法战争后得到大量赔款,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进行工业革命,经济突飞猛进,乡村人民涌入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力,成为工业生产的劳动者,1882年德国工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40%,鲁尔地区更成为德国的工业中心。1873年俾斯麦创立帝国铁路局,负责国家的铁路事务,迅速扩建帝国铁路网,1865年铁路总长度只有14,690公里,1875年已达27,960公里,减低了产品运费和运输时间。德国的钢产量亦大为提升,由1870年的140万吨,去到1913年已超过1,000万吨,煤产量增加3倍。在经济高速发展达到顶峰时,1873年的大萧条使德国经济发展减缓,德国在1879年改行保护关税政策,以保护国内工农业,而德国经济要直到1895年至1913年才恢复,此时期德国出现了新的工业,如化学、电子业。然而俾斯麦的保护关税政策到了19世纪末已失去成效,不但使国内物价高涨,而且招且外国的报复性攻击,使德国工业产品外销不理想,在卡普里维时期才调整此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后,德国是以速战速决方式击败法俄两国,可是战事持续,由于德国没有作打长期战争的准备,1915年粮食出现短缺,主要是英国封锁所造成,许多粮食无法入口至德国,在6月政府实施面包配额管制。1916年至1917年情况更严重,面包严重短缺,城里出现抢粮、抢店、示威的情况,许多农家不再带作物去市集,以免被抢去,约70万人在大战期间活活饿死,战后营养不良现象普遍,许多年轻人因营养不足而被认为无法胜任工作。不单粮食出现短缺,军需也一样,所有弹药在1914年10月用尽,工厂人手不足,唯有靠女性填补,1918年妇女在工厂就业人数高达230万,较1913年的160万高出许多。话虽如此,军需工人的工资比较低、工时长、加上战争期间原有福利都被取消,使工人深深不满,促使1918年的示威、罢工事件,最后甚至加入革命行列。 在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地区分成了39个独立的邦国。这些邦国包括王国、大公国、公国、亲王国、自由汉萨城市和帝国直辖领。普鲁士是众多构成帝国的邦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领土占全个帝国的六成。 这些邦国中的其中数个在神圣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得到了独立主权。其余的邦国都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得到独立主权。这些邦国的领土可能并不是一块连续的领土,可能会分成数个部分分布在德意志地区各地。这种现象是因为透过家族分支瓜分领地,或者是透过征购而获得的。 二.政治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称帝,帝国建立。4月16日,召开制宪会议,通过

德意志帝国海军舰船名单

大型水面战斗舰艇 俾斯麦级大型战列舰2艘;(全部战沉)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2艘;(一艘战沉,一艘重创后报废并作为封锁船沉没) 德意志级袖珍战舰3艘;(一艘39年被迫自沉,两艘45年在空袭中被击毁)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5艘,完成3艘,LUTZOW卖给苏联参加了二战(半完成状态),赛德利兹改装航母完成百分之95后战争结束。服役3艘中,一艘40年战沉在挪威,一艘45年在空袭中被击毁,欧根亲王号于战后的美国原子弹试验中被摧毁。 埃姆登级轻巡洋舰1艘,45年空袭中被摧毁。 K级轻巡洋舰3艘,2艘战沉于40年的挪威,1艘战争末期被重创后自沉。 纽伦堡级轻巡洋舰1艘,战后赔偿给苏联。 莱比锡级轻巡洋舰1艘,战后于46年作为军火销毁船故意沉没。 NIOBE号轻巡洋舰,一战德国海军的老船,在二战德国海军里服役很短。原是南斯拉夫海军训练舰,被意大利俘获后成为轻巡洋舰,43年被德军俘获,由德国、克罗地亚海军人员共同驾驶。43年底搁浅,次日被英国鱼雷快艇击毁。 齐柏林级2艘,首舰齐柏林号,完工百分之85,安装有火炮。45年自沉,战后苏联打捞到列宁格勒作为靶舰击沉。另外一艘没有名字,完成百分之60后在船台解体。 赛德利兹号,原同名重巡洋舰,完成百分之95。 中型战斗舰艇 Z级22艘; 改良Z级18艘; 俘获自荷兰的ZH1; 俘获自希腊的ZG3; 战后这些驱逐舰有15艘幸存,被赔偿给了苏联、英国和美国 鱼雷艇(雷击舰) 1923级6艘;

1924级6艘; 1935级9艘; 1937级12艘; 1939级舰队鱼雷艇15艘; T107级4艘(一战后残余的德国鱼雷艇,排水量700T) T152级5艘(同上) T196号(同上,排水量500T) 缴获自挪威的4艘700T、2艘200T、12艘100T鱼雷艇; 缴获自荷兰的TFA9号鱼雷回收艇; 缴获自丹麦的6艘200-300T鱼雷艇; 缴获自法国的3艘900T鱼雷艇; 缴获自意大利海军的33艘鱼雷艇(包括8艘前驱逐舰); 1939级扫雷舰69艘; 1940级扫雷舰131艘; 1941级扫雷舰17艘; 1916级扫雷舰约30艘; 缴获自波兰的扫雷舰2艘; 缴获自丹麦的扫雷舰2艘; 其它杂牌扫雷舰若乾艘; 还缴获了一些自沉的扫雷舰,没有服役 路易斯皇后号,2000T,原德国小型客轮,39年改装成布雷舰,装备水雷200枚; 坦能堡号,4000T,前德国客轮,39年改装成布雷舰,40年和另外两艘德国布雷舰(一艘是汉斯施塔特·但泽号,还有一艘好像是PRESSUE)集体触雷沉没;

关于俾斯麦级战列舰鱼雷防御能力的我的看法

《关于俾斯麦级战列舰鱼雷防御能力的我的看法》 《关于俾斯麦级战列舰鱼雷防御能力的我的看法》 一、整体上舰体构造强度高,水密结构好 说俾斯麦级战列舰的抗沉性好?我想大多数人是同意的;那么防雷能力与抗沉性有区别吗?应该有,但区别应该并不大。鱼雷是用来破坏船体结构,让船进水翻覆、沉没的。因此船的防雷能力是整体上而言,不仅仅只是位于舰体两侧的防雷结构。继承德舰的一贯传统,俾斯麦隔舱众多、船壳坚硬、舰体构造强度高、制造工艺好,加上损管系统完善、人员工作周密,抵御水下爆破的先天素质应该很好。 让我们看看推论与实际是否一致。 X艇在提尔皮茨号的下方不足三十英尺的水底安放了四枚4000磅的巨型水雷,爆炸把提舰抛离了水面。提尔彼茨号因此损失了一些内部设备,但整体上它的舰体结构依然基本完好,还可以航行,也没有进多少水。沉入海底的俾斯麦号(注1)被命中了8条鱼雷,数百发炮弹,卡梅隆考察队在舰体残骸上共发现了211个弹痕,这还不包含已经消失了的上层建筑大部分,英国人认为其中14寸和16寸的炮弹各命中40枚左右,这似乎是一艘军舰在一次战斗中所承受的最大打击记录,而俾斯麦依然保持了完整的舰体外观,似乎也比其它任何一艘战斗沉没的军舰都完整。 我们假定一切基本正常,上帝没有作弊,结论就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舰体装甲很难击穿,水密结构相当优秀,舰体构造强度很高。 二、防雷结构的实际强度超过了设计要求 俾斯麦的防雷结构是“船壳—空气舱—重油舱—45mm内装甲”的传统布置,最大深度5.5米,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点,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防御要求也不高,仅仅为抵御250kg的TNT装药。而与此同时,意大利的维内托级采用了独特的普列赛圆通式防雷结构;法国的黎塞留级布设了深达6.5米左右的防雷隔舱,还在船壳后面填充了厚厚的发泡橡胶;美国的衣阿华级和日本的大和级则采用了与主装甲带连为一体的上厚下薄的防雷弹性钢板(注2);英国的乔治五世级也强调了自己的设计特点是增强防雷能力,增加抗沉性。各国设计要求都在抵御400kgTNT鱼雷以上,而德国人的防御无论在设计上还是设计要求上都显得十分平庸保守,从理论上讲各国的军舰防雷结构强度都应该远远优于保守的德国军舰。 让我们看看推论与实际是否一致。 1940年7月,西非达喀尔,“黎塞留”号被击中了一枚箭鱼的机载鱼雷,进行了一般规模的损管,控制了进水,没进船坞就直接参加了9月份的达喀尔港保卫战。 1941年3月,马塔潘角,“维内托”号战列舰被击中了一枚箭鱼的机载鱼雷,舰体骨架断裂,舰舷大量进水!该舰的舰尾干舷一度只有1.7m高,另一舷大量反向注水,才纠正了倾斜,蹒跚回到本土。

世界各国部分战列舰炮塔重量

38cm/52 SK C/34 -装备“俾斯麦”级 口径 380mm(14.96吋) 身管 19.63m(772.8吋)-52倍口径 重量 111吨 射速 2.6~3发每分 弹丸重量(穿甲弹) 800kg(1764磅) 药室寿命 108发 身管寿命 180-210发 射程 36520m(39589码)-仰角30度,穿甲弹54900m(60000码)-仰角52度,减装高爆弹 配套双联装炮塔 重量 1052吨 高低射角 -5.5°/+30°(用减装弹时可高达+55°)水平射角 -150°/+150° 高低转速6°秒 水平转速5°秒 装弹高低角+2.5° 16"/50 1937年式-装备“苏联”级 口径 406mm(16吋) 身管 20.72m(815.75吋)-50倍口径 重量 136.69吨 射速 2~2.6发每分 弹丸重量(穿甲弹) 1108kg(2443磅) 药室寿命 110~130发 身管寿命 300发 射程 45600m(49869码)-仰角45度,穿甲弹 配套三联装炮塔 重量 2327吨 高低射角 -2°/+45° 水平射角 -150°/+150° 高低转速 6.2°秒 水平转速 4.5°秒 装弹高低角 +6 16"/50 Mark 7 -装备“衣阿华”级 口径 406mm(16吋) 身管 20.726m(800吋)-50倍口径 重量 108.5吨 射速 2发每分 弹丸重量(穿甲弹) 1225kg(2700磅) 药室寿命 >300发 身管寿命 350发

射程 38720m(42347码)-仰角45度,穿甲弹 配套三联装炮塔 重量 1730吨 高低射角 -5°/+45° 水平射角 -150°/+150° 高低转速12°秒 水平转速4°秒 装弹高低角+5° 38cm/45 1935年式-装备“黎赛留”级 口径 380mm(14.96吋) 身管 17.882m(704吋)-45倍口径 重量 94.13吨 射速 1.2~2.2发每分 弹丸重量(穿甲弹) 884kg(1949磅) 药室寿命 100发 身管寿命 200发 射程 41700m(45600码)-仰角35度,穿甲弹 配套四联装炮塔 重量 2476吨 高低射角 -5°/+35° 水平射角 -150~156°/+150~156°(视炮塔位置而定)高低转速 5.5°秒 水平转速5°秒 装弹高低角任意 15"/50 1934年式-装备“维内托”级 口径 381mm(15吋) 身管 20.72m(778.8吋)-50倍口径 重量 111.6吨 射速 1.3发每分 弹丸重量(穿甲弹) 885kg(1951磅) 药室寿命 110~130发 身管寿命 250发 射程 42800m(46807 码)-仰角36度,穿甲弹 配套三联装炮塔 重量 1595吨 高低射角 -5°/+36° 水平射角 -130°/+130° 高低转速6°秒 水平转速6°秒

二战世界各国海军所有舰艇名单

二战世界各国海军所有舰艇编号及名称 德意志第三帝国 一、航空母舰: 1)“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 二、战列舰: 1)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 2)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3)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 三、巡洋舰: 1)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欧根亲王”号2)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卡尔斯鲁厄号、科隆号 3)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莱比锡”号、“纽伦堡”号 4)辅助巡洋舰:“亚特兰蒂斯”号、“奥利安”号、“科罗内尔”号、“汉萨”号 四、驱逐舰: Z级驱逐舰 1)1934年级驱逐舰· Z-1莱伯勒希特·麻司、Z-2乔治·蒂勒、Z-3马克斯·舒尔茨、Z-4里夏德·拜茨恩、Z-5保罗·雅各比、 Z-6 西奥多·里德尔、Z-7 赫尔曼·舍曼、Z-8 布鲁诺·海纳曼、Z-9 沃尔夫冈·岑克尔、Z-10 汉斯·洛迪、 Z-11 伯恩德·冯·阿尼姆、Z-12 埃里希·吉泽、Z-13 埃里希·克勒纳、 Z-14 弗里德里希·伊恩、Z-15 埃里希·斯坦布林克、Z-16 弗里德里希·埃科尔特。 2)1936年级驱逐舰 Z-17 迪特尔·冯·勒德尔、Z-18 汉斯·吕德曼、Z-19 赫尔曼·库纳、Z-20 卡尔·加尔斯特、Z-21 威廉·海德坎姆、Z-22 安东·施米特。 1936A型驱逐舰Z-23——Z-30 : Z-24、Z-28 1936A改型驱逐舰(增产型)Z-31——Z-39 : Z-31 1936B型驱逐舰Z-35——Z-43,Z-44、Z-45停止建造。 五、潜艇: ⅠA型潜艇U-25、U-26 ⅡA型潜艇U-1——U-6 ⅡB型潜艇U-7——U24、U-120、U-121 ⅡC型潜艇U-56——U-63 ⅠⅩ(ⅠⅩA)型潜艇U-37——U-44 ⅤⅡD型潜艇U-213——U-218 ⅤⅡF型潜艇U-1059——U-1062

[被忘却的战列舰]德国“兴登堡”级

[被忘却的战列舰]德国“兴登堡”级 施征 对于战列舰迷来说,纳粹德国海军的战列舰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当属战斗力绝对一流的“俾斯麦”级。可又有几个人知道,与没有完工的“兴登堡”级战列舰相比,“俾斯麦”级就属小儿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有着《凡尔赛和约》的严格约束,德国根本没有任何资格建造万吨级的水面战舰。而当战争魔王阿道夫·希特勒掌权后,德国人便开始秘密建造大吨位战舰,首先便是新型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与“格耐森瑙”,这两舰的设计一开始就打算违反一万吨的上限。 在希特勒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后,德国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德军舰船吨位居然可以达英军的35%。1938年9月,德国海军以宿敌英国为假想敌,订立了一个“六年造舰计划”,并经过了希特勒核准。这就是极其神秘的“Z计划”。当时希特勒非常乐观地认为,在1946年以前,应该不至于和英国开战。在这段“和平”时期内,德国将动用一切工业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新型舰艇建造工作。只要“Z计划”一完成,必可击垮已老朽不堪的英国舰队,进而登陆占领英国,把势力推展到大西洋上。其预定舰队规模如下。 1-56000吨级战舰6艘(“兴登堡”级) 2-42000吨级战舰2艘(“俾斯麦”级) 3-32000吨级巡洋战舰2艘(“沙恩霍斯特”级改装15寸主炮) 4-新型P级袖珍战舰3艘,用以取代原先3艘“德意志”级袖珍战舰 5-航空母舰2艘(“齐柏林”级) 6-重巡洋舰5艘(“希佩尔”级) 7-轻巡洋舰44艘 8-驱逐舰68艘 9-鱼雷艇90艘 lO-U艇249艘 在整个“Z计划”中,“兴登堡”级大型战列舰是重中之重,德军海军特别是水面舰艇部队寄予厚望,希望凭借着“兴登堡”级一举击败英国庞大的战列舰队,实现数百年来德军海军的宿愿。而且让人吃惊的是,其中的许多项目早在30年代初便开始实行,所谓《凡尔赛和约》根本没有多大的约束力。 一波三折的设计与建造过程 设计对于“兴登堡”级这样头等重要的项目,德国海军建造局却是裹足不前。原因很简单,由于从一战结束后近二十年,德军海军没有设计过新的战列舰,设计队伍都已失散,因此德军建造局一开始连3万吨的水面舰艇都不敢设计。但迫于海军高层的巨大压力,德军海军建造局早在1932年便开始对建造5万吨级的战列舰进行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器、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1935年,“兴登堡”级开始正式设计,最初计划建造4艘,代号为H、J、K、L,后来希特勒听从了海军水面舰艇将军们的“强烈建议”,增加了两艘,即M、N。最初这两艘标准排水量定在80000吨,装480毫米主炮,但第二年,希特勒却下令增加到100000吨,装800毫米主炮!这很有些海上“鼠”式坦克的味道。 设计之初,德国海军对“兴登堡”级做了女口下设计要求。排水量为50000吨,水线长260米,宽36米,满载吃水10.7米,最高航速27节,续航力13000海里/19节+20%战斗备用。防护方面,能在2万~3万米的距离上抗403毫米的炮弹,舰舷可以经受一条250

世界各国部分战列舰炮塔重量

38cm/52 SK C/34-装备“俾斯麦”级口径380mm(14.96吋) 身管19.63m(772.8吋)-52倍口径 重量111吨 射速2.6~3发每分 弹丸重量(穿甲弹)800kg(1764磅) 药室寿命108发 身管寿命180-210发 射程36520m(39589码)-仰角30度,穿甲弹 54900m(600码)-仰角52度,减装高爆弹 配套双联装炮塔 重量1052吨 高低射角-5.5°/+30°(用减装弹时可高达+55°) 水平射角-150°/+150° 高低转速6°秒 水平转速5°秒 装弹高低角+2.5° 16"/50 1937年式-装备“苏联”级 口径406mm(16吋) 身管20.72m(815.75吋)-50倍口径 重量136.69吨

射速2~2.6发每分 弹丸重量(穿甲弹)1108kg(2443磅) 药室寿命110~130发 身管寿命300发 射程45600m(49869码)-仰角45度,穿甲弹配套xx装炮塔 重量2327吨 高低射角-2°/+45° 水平射角-150°/+150° 高低转速6.2°秒 水平转速4.5°秒 装弹高低角+6 16"/50 Mark 7-装备“衣阿华”级 口径406mm(16吋) 身管20.726m(800吋)-50倍口径 重量108.5吨 射速2发每分 弹丸重量(穿甲弹)1225kg(2700磅) 药室寿命>300发 身管寿命350发 射程38720m(42347码)-仰角45度,穿甲弹

配套xx装炮塔 重量1730吨 高低射角-5°/+45° 水平射角-150°/+150° 高低转速12°秒 水平转速4°秒 装弹高低角+5° 38cm/45 1935年式-装备“黎赛留”级 口径380mm(14.96吋) 身管17.882m(704吋)-45倍口径 重量94.13吨 射速1.2~2.2发每分 弹丸重量(穿甲弹)884kg(1949磅) 药室寿命100发 身管寿命200发 射程41700m(45600码)-仰角35度,穿甲弹 配套xx装炮塔 重量2476吨 高低射角-5°/+35° 水平射角-150~156°/+150~156°(视炮塔位置而定)高低转速5.5°秒

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

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中弱日强 2014-07-24 16:45:36 [来源:中国网] [作者:迟云飞] [责编:蒋俊] 字体:【大中小】 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军力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国情中劣日优,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权动摇;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由于军力和国情因素,导致日胜中败。 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不乏以极少胜极多、以极弱胜极强的战例,但更多的是战争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的较量。1938年,当抗日战争爆发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断言,这场战争中国不会速胜,也不会灭亡,而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华民族。后来的战争进程证明毛泽东的判断完全正确。毛泽东据以分析的,有双方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有中日两国国情的对比,有国际关系的影响等等,总之是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毛泽东就是从这些条件的对比,得出持久战的结论,他的分析方法,对我们研究甲午战争是很好的启示。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首先是军力的竞赛。军队是战争的基本工具,我们不能不首先比较双方的军事实力。 1893年,日本陆军有7个师团,将近7万人。甲午战争中,日本动员了预备役,总共动员的兵力为24万人,另有伕役15万多。派到中国和朝鲜作战的兵力是17万多。 中国军队名目复杂,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但总数应有100余万。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有作战能力的只占军队总数的1/3。日本参谋本部曾估计中国军队的有效实力是35万人。甲午战后的1898年,兵部和户部曾统计各省练军防军为36万人。就数量而言,中国军队显然占优势,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单由数量决定,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军队的战斗力。装备、编制、训练、官兵素质和教育程度、士气、战略战术等方面影响更大。 装备方面,大体上是日军优于中军,但并不是象许多人想像的那样相差悬殊。一方面,日军的装备还远远比不上西方列强;另一方面,中国在30年的洋务新政中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进。中国陆军武器装备的最大弱点是武器的种类、规格过于混杂,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他方面,中国军队确实较日军相差甚远。甲午战争时,日本军事制度、组织都已近代化,但是中国军队却沿用原湘军的营制,兵种单一,这种编制适合于双方都没有多少新武器的湘军对太平军的作战,但用在对外战争上,指挥不灵、配合不好的弱点就充分暴露出来,与日军的师团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军队没有严密的指挥系统,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官,战斗部署只凭最高指挥官一拍脑袋。诸军平时各驻一地,互不隶属,缺乏训练,也从未配合进行军事演习。日本人事后总结:“清军指挥错乱,其龃龉冲突百出,而内部相摩擦,结局减弱对敌之战斗力几何,未可知也。” 中日军人教育水平相差悬殊。日本陆军高级军官有一半或进过本国军事学校、或到西欧学过军事、或到欧洲考察过军事。而中国陆军高级将领没有一个进过新军事学校,他们大多是行伍出身的旧式武夫。中国武备学堂虽也培养出一些学生,却没有给他们指挥军队之权。日本教育普及率很高,因此日本士兵的教育程度也比中国士兵高得多。近代的战争不仅需要新的武器,更需要近代的战略战术,需要懂得近代战争的规律,而近代战争的知识要有知识的人并且要专门研究才能掌握。清军战术上策略上屡屡失误,决非偶然,是因为中国军官不懂近代战争,其受教育的水平太低。 我们再看海军。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总吨位41200吨;另外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只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可对日军造成较大威胁。海军的编制、军官教育程度比陆军较为近代化,与日本差别不大,但与日本相比,尚有几个不可忽视的弱点。 其一,是海军首脑部门的缺陷。虽然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奕闇、奕劻、李鸿章、善庆、曾纪泽都另有要职,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海军衙门几乎等于空设。不仅如此,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担任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专门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也难以与陆军协同作战。 其二,海军不统一。北洋海军实力虽已逊于日本,但若加上南洋和广东的几艘能胜任海上作战的舰只,实力便可与日本海军接近。但海军未形成统一指挥,互不统属,结果力量分散。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试图调南洋舰来加强力量,但没有成功。威海海军投降时,还发生了降将牛昶昞要求返还原属广东的广丙舰的笑话。 其三,正是由于首脑部门的缺陷,使中国海军缺乏明确、周密的计划与战略,缺乏争夺制海权意识。事实上采用的是守势战略消极防御战略。日本则在开战前就按海军胜利、僵持和失败三种情况制定陆海军作战战略,明确争夺制海权。因此中国海军处处被动。 人、武器、组织制度是军队战斗力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只偏重武器的更新、偏重军事技术,而忽视了制度和人的改变,这成为清军的基本弱点。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海军力量对比如下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海军力量对比如下; 清朝海军由“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水师、广东水师”4支力量组成。共拥有战员1.5万人以上,大小军舰78艘,鱼雷艇30艘,总吨位83900吨。 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72000吨;战员2万人左右。编制为“本队;第一、二、三游击队;鱼雷艇队;港务”等战斗序列。日海军的鱼雷艇中有10艘是日本国自造的。 比较中日两国海军的装备实力:从数量上看中方占明显优势。从质量上看,日方主力战舰的舰龄稍短于中方、航速稍快于中方、中小口径炮火速射能力强且数量多于中方;中方主力战舰的大口径火炮多于日方、装甲防护性能优于日方。双方的主要战舰作战性能差别不是严重的“代差”。总的看清朝海军的装备实力不是劣势。 1891年英国【武备报】评选清朝海军装备实力为世界第8,日本为世界第16名。 1875至1894年清朝从英国,德国等国购买先进舰、艇52艘。其中包括世界少有的一流7000吨铁甲战列舰2艘;又,装甲巡洋舰4艘,防护巡洋舰1艘,快速巡洋舰4艘;炮舰13艘;鱼雷艇28艘。 截止战前的1894年,清朝海军已达78艘军舰、30艘鱼雷艇、600多门舰炮、近70具鱼雷发射器、总计8.4万吨排水量。仍然超过日海军的32艘军舰、24艘鱼雷艇、387门舰炮、近100具鱼雷发射器、7.2万吨排水量的总体装备实力。20:20:47 近代史系董运华 2014/7/22 20:20:47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陆军力量对比如下: 甲午战前,清朝陆军一百余万人,且是近代化的先进枪炮装备。大炮至少在1000门以上。枪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优于日军。 甲午战前,日本陆军22万人。装备的主要是国产的青铜炮和村田式单发枪(只有少量部队装备了村田式连发枪),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日军的枪炮性能远不如清军的西式单、连发枪和后膛钢炮。 当时美国认定清朝陆军排名世界前三。 清朝军队使用的火炮主要是先进的德国克虏伯钢炮,其中包括部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管退式快炮。既有固定式的要塞重炮,更有大量的野战炮。除了大量外购先进大炮外,清朝军工企业还能仿造部分先进型号的外国火炮(如格鲁森式线膛后装架退钢炮等),又完全可以批量自产质量较好的中国近代火炮。 日本陆军使用的火炮最初主要是较小口径的老式德国克虏伯炮。1881年大阪兵工厂仿造意大利等国2种青铜架退式火炮成功。其中包括70毫米野炮,最大射程5000米;70毫米山炮,最大射程3000米;不久又制成90毫米的臼炮。1887年后,陆续装备全军部队,日陆军野炮总量不过300门。这些老式青铜炮性能当然不及清朝陆军新式钢炮。 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管退式快炮。既有固定式的要塞重炮,更有大量的野战炮。除了大量外购先进大炮外,清朝军工企业还能仿造部分先进型号的外国火炮(如格鲁森式线膛后装架退钢炮等),又完全可以批量自产质量较好的中国近代火炮。

战舰少女R大炮选择 大炮火力命中防空详解

战舰少女R大炮选择大炮火力命中防空详解战舰少女R大炮怎么选?小编为大家带来战舰少女R大炮搭配攻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战舰少女R火力命中防空有什么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炮装备: 口径即是正义,火力即是真理,防空不过浮云,命中全靠信仰! 如上说明了,口径越大的火炮越厉害,火力是我们对于大口径(11寸以上)火炮第一追求指标,防空并不重要,命中有比没有好。 在追寻根粗更大更多联装的火炮时诸位萌新会经历下面几个过程: 有啥用啥——此时只要是11寸以上火炮就可以啦,不行的话就只能拿8寸炮凑合咯。 初级(环保大军)——随着玩的时间更久了,开始积累不少绿色品质的11寸以上火炮了,这一档次的火炮里,极力推荐大英帝国祖传15寸主炮17火力1命中,以极高的性价比压迫众生。 中级(蓝蓝路)——蓝色的战列舰主炮自然是来自纳尔逊级的16寸23火力主炮咯,诸位萌新要记得咯别拆下炮就把船给吃掉了,还有用的。 高级(史诗!)——当蓝色品质的战列舰主炮已经满足不了你的时候,开始邪恶的纳尔逊农场养殖吧,每艘改造的纳尔逊级会附送一门26火力的英吹神炮,可以用一辈子哦。 至于其他史诗品质的火炮,凑合用吧,它们也就只能和蓝蓝路的23火力做做比较。 欧提装备(金色稀有)—— 我们是骄傲的白皮猪,才不屑与进行肮脏的养殖金色主炮目前稳定来源是通过研发获取,使用210钢130弹的公式有机会获得目前性价比极高的金色火炮--MK6舰炮,妹控6,阿妹你看掌握核心科技,另外你高贵的血统还会让你在造船时额外获赠诸如四联装380,MK6等等哦。 附注:因为91式穿甲弹彻甲乳的研发公式是90钢90弹30铝所以使用210钢130弹30铝就可以同时研发炮弹和大口径主炮了。

“超级战列舰”的最后九个昼夜(二)

“超级战列舰”的最后九个昼夜(二) 2020年08月30日09:08:35 来源:燃烧的岛群 0人参与0评论作战目的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战力量与计划的有效配合,在英德两国海军力量对比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情况下,在雷德尔海上破交作战的“棋局”中,作战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就显得是那样的举足轻重。 二、一波三折的作战计划 一 力量对比 ▲“俾斯麦”号战列舰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

▲预先展开于海上的U-556号艇(VIIC型) 在1941年5月“莱茵演习”开始前,大西洋上英德两国海军力量对比是毫无悬念的:

纳粹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预先展开于海上的7艘U艇和8艘油船,特遣舰队指挥官吕特晏斯上将。 ▲“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 ▲“胡德”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英国皇家海军:“英王乔治五世”、“威尔士亲王”、“罗德尼”、“拉米雷斯”、“复仇”号战列舰;“胡德”、“反击”、“声望”号战列巡洋舰,“胜利”、“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以及三十余艘巡洋舰、驱逐舰,本土舰队指挥官托维上将。 毋庸置疑,实力对比的天平上皇家海军占有着绝对优势,但是在广袤且海况恶劣的大西洋上,面对着规模有限,但机动、火力、防护均占有明显优势的对手,现在就断言胜负,显然是为时过早。而对于德国海军来说,作战计划的周密细致,尤其是实现隐蔽和突然性就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目标。 二 计划决策

▲纳粹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 根据雷德尔和德国海军参谋部的最初设想,“莱茵演习”将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大规模进攻行动”(《雷德尔回忆录》),是此前不久吕特晏斯指挥“沙恩霍斯特”、“格莱森瑙”号成功完成的“柏林行动”的升级版。计划以“战列舰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建设比较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建设比较:起点相同结局迥然 胡彪黄宁 2014年10月11日13:05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同是源于外族侵略、为抵御外侮而建立起来的近代中日两国海军,犹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两位选手,沿着看似相同的路线竞跑,初期领先的清政府却在最后关键时刻止步不前,结果输得一塌糊涂。甲午一役日胜清败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仅从海军建设方面的建设目标、人才培养使用和装备建设发展三个角度,探讨中日海军建设之不同,以期为当前我国海军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日海军建设目标比较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原本倚之为屏障的海洋如同毫不设防的洞开大门,任凭西方列强来去自如,“无人,无兵,无船”的清廷有海无防,形势危急。尤其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更让清政府朝野震动,感到“以一小国之不驯,而备御已苦无策”。为“纾目前当务之急,裕国家久远之图”,防止“一朝猝发,弭救无凭”的局面发生,清政府不得不面对严峻形势,筹划海防问题,由此开始了现代海军建设的步伐。此时的清政府虽然对海军的战略性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却极为浮浅,整个朝野上下都是从舰炮的角度看海军,把海军当成海上炮兵。这说到底还是守疆护土的陆军意识,根本谈不上海军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建设海军,根本目的当然只为守,就连李鸿章、梅启照等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也不例外。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在《上奏筹议海防折》中引用查布国《防海新论》说,“若将本国所有兵船径往,守住敌各海口,不容其船出入,由为防守本国海岸之上策。其次莫如自守……只保护紧要数处,即可固守。”把自己的舰船开到别人家门口,想到的也只是个守!7年后,他又在《议复梅启照条陈折》中再次明确指出了创建北洋水师的防御性目的:“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梅启照也在奏折中多次指出,筹建水师则“海疆便有藩篱”。 四面环海的日本,是天然的海洋国家,曾经在中国进行过数百年的海盗掠夺,与西方的海盗文化有着极其相似的基因,因此向西方那样发展外向型、进攻型海军以图谋对外扩张侵略是其必然选择。日本现代海军从诞生第一天起,就将“海外雄飞”当作最终目标。早在幕府末期日本思想家和教育家吉田松阴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封立诸侯,乘隙夺取勘察加、鄂霍次克海,晓谕琉球......北割满洲之地,南收台、吕宋诸岛,以示渐进之势。”幕府军舰奉行胜海舟也提出海军建成以后“进而攻敌国,终成东海一大强国,与西洋各夷争天下之要冲”。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安抚万民之亲笔诏书》明确提出,今后将要“拓万里之波涛,扬国威于四方”,主管海军的军务官也指出“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莫属,当今应大兴海军”。

甲午海战中日军力对比

黄晓峰:马幼垣谈甲午海战中日军力对比 发布时间:2013-05-27 14:06 作者:黄晓峰字号:大中小点击: 3144次 “定远”级舰的舰面俯视图 “定远”舰模型

“镇远”舰舷边近距离照片 马幼垣教授是《水浒》研究的知名学者,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执教中国文学二十多年。他的业余爱好是中国近代海军史,最近在大陆出版了《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一书。此书以细密的考证和详实的史料,对我们习见的中日甲午海战的一些看法痛加驳斥。 马幼垣先生指出,北洋水师中的两位管带(舰长)刘步蟾和林泰曾其实是真放洋、假留学,主帅丁汝昌更是骑兵转行且并未悉心求进,而日方司令伊东祐亨在战役中的指挥几乎无懈可击。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海军在黄海之役还未致一仗而全军覆没可算是奇迹”。那么,在他眼中甲午海战的中日军力对比,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甲午海战在世界海军作战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马幼垣: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海军经历空前大革新——机动力取代风力、舰壳由木质演为铁制、后装炮淘汰前装炮、来复线炮代替滑膛炮,各款速射炮、机关枪和炮、鱼雷以及鱼雷舰艇竞相争取承认和销路。种种前所未有的观念和工具涌现。若非从实际使用去求理解,单凭发明者、厂方、掮客之言必会导致虚浮失实的评价。究竟此等价格高昂的新玩意,功能是否确如所料?不待实战的考验是无法知道的。 中日海军较劲黄海之前,谈得上够影响力,值得后人研究分析的世界性海战只有1866年7月20日意大利和奥地利之间的利萨(Lissa)海战。双方所用的硬件设备还是旧多新少,说明不了刚登场的诸多新玩意的价值。虽则如此,各款新器械还是急速发展下去。差不多三十年过去了,详究实效的要求就越来越殷切。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战争是首次有机会细查这几十年的发展。因此那场拼杀刚过,欧美筹海人士便争相发表评论。 除了新器械的功能得到考察外,还有东亚新局面需要理解。晚至甲午前夕,中日两国虽尚未被欧美视为平起平坐的海军大国,但两国海军在战前十多年间的发展,早已不时引起国际瞩目,而且战前西方的一般看法多以为中国海军较日本海军强(“定远”、“镇远”两铁甲舰的特受注意是一大原因),岂料中国海军竟逢战必败,终至威海熸师,全军覆没。甲午战事的结果更促成日本明目张胆地推行其大陆扩展计划。这新局的出现自然是西方非留意不可的。

我的世界打造俾斯麦号战舰图文教程

我的世界-打造俾斯麦号战舰图?教程 在《我的世界》?玩家可以随意打造属于??的艺术品,这?给?家推荐??分享的打造俾斯麦号战舰图?教程,告诉你超级战舰是如何建成的! 作品展?: 如图所?,本?通过参考200多张实际或者模型的图?,建造出了1:1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船舷(右)

平?俯视图 侧?俯视图

右前?俯视图 正?图

?线侧视图 船舷(左) 俾斯麦号的基本参数: 舰长(?):250.5 舰宽(?):36.0 吃?(?):标准9.3、满载10.7 排?量(吨):标准41700、满载50405 动?:12x?格纳式?压重油锅炉、3x布洛姆·福斯式蒸汽涡轮机最?功率150170马?3轴三车螺旋桨推进

航速(节):30.8 续航?:9280海?/16节、8525海?/19节、6640海?/24节 编制舰员:2092?(103名军官) 武装:4x双联装380毫?/52倍径S K-C/34主炮6x双联装150毫 ?/55倍径S K-C/28副炮8x双联装105毫?/65倍径S K-C/33/37?射炮8x 双联装37毫?/83倍径S K-C/30对空机炮2x四联装20毫?/65倍径M G C/38对空机炮12x单装20毫?/65倍径F l a k30对空机炮 舰载机:4x阿拉多A r196?上侦察机 装甲:侧舷装甲145-320m m、甲板50-120m m、防雷装甲45m m?尾横向隔墙100-320m m、主炮塔130-360m m副炮塔40-100m m、主炮座340m m、司令塔350m m装甲总重量17450吨 存档分享 存档地址:点击下载 %{p a g e-b r e a k|作品展?|p a g e-b r e a k}% 图?教程 俾斯麦号设计图纸 以下是设计图内容: 整体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