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静之先生简介

汪静之先生简介

汪静之先生简介

生于1902年,原籍绩溪县上庄乡余村。他是“五四”时期全国142位著名作家之一。汪静之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由于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是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了有柔石、魏金枝、冯雷峰等参加的,由叶圣陶、朱自清为顾问的“晨光文学社”。1922年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雷峰等组织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1926年秋在芜湖一所中学执教,10月,经郭沫若介绍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次年任《革命军报》特刊编辑兼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劳工月刊》编辑;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文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8月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1955年调中国作协,其后,一直担任湖畔诗社社长。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的作品有《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并民表过大量文章,其中诗集《蕙的风》1922年初版,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鲁迅很赏识他的诗作,并对其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曾亲自为他修改作品,多次给他教诲和鼓励。“《蕙的风》的内容对于当时封建礼教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它的出版,无疑是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在我国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

著作:《蕙的风》,《耶稣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天亮之前》,《没有被忘却的欣慰》,《六美缘》,《涟漪讯》等

[转载]正气逢冲,越冲越发

[转载]正气逢冲,越冲越发 命理学论“干支双冲”,无论是四柱之间、大运与四柱间,或流年与大运、四柱间的双冲,一般总以不吉论。 至于是什么方面的不吉,则主要看被冲的“十神”,如冲到印,不利母亲;冲到财,不利妻子等等。如果冲到羊刃,则可能发生健康问题或意外凶灾;如果是冲到四柱魁罡(庚辰、庚戌、戊戌、壬辰),必凶无疑。。。。。。 同时,逢冲,还可以论“动”,即一般会有工作或生活环境的变动。 我的一位朋友的八字,日柱壬午,2008年戊子,流年与日柱天克地冲。在批这个流年吉凶的时候,我犹豫了很久。因为我依稀记得,在哪本命理著作中,看到过“正气逢冲,越冲越发”的规则。 实际情况是,这位朋友在2008年非但没有遇到凶事,反而从一位进单位不久的新人,一跃而成为该企业的副总经理,职务和薪酬均明显提升。证明了这项命理学规则的正确。 但我后来屡屡查阅命理书籍,也上网查询,均未查到过有关“正气逢冲”的具体论述。

恩师梁湘润先生最近出版的《八字实务精选》,解开了我的疑团。 现将主要内容与各位分享: “正气无刑,即是指子、午、寅、申有旺位之支,即置‘自坐为------正气’------互坐为‘换禄’。” “甲寅、庚申;甲申、庚寅;壬子、丙午;壬午、丙子------兼以火土同生旺之故,又加上戊午、壬子;戊子、壬午。。。。。。共计六组。” 在四柱之中,“以日、月出现之现象为最佳 ”,“年时二柱”亦可。“皆主十六至四十五岁,能有为人羡慕之成就”。 论及大运,“四柱任何一柱,是属于以上六组中之一组‘正气无刑’,大运有相对之一组出现,如丙子月柱,而有壬午大运”,“皆主------十年奇迹似的有成。” 论及流年,“四柱与大运有‘正气无刑 ’,六组之一,流年遇值另一组干支------主一年意外成就。” 梁先生在书中说:“‘正气无刑 ’------又曰冲刑得时,越冲越发。是指‘意外凶中变大吉’。”他说:“正气无刑------这

80年代那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

80年代那场关于人道主义 和异化问题的争论 卢 之 超 这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思想界展开的一场重大的理论性和现实政治性的争论。争论一方面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方面关系如何认识和推进我们正在进行的实践,应该说是严肃的和具有原则性的。但不幸的是,这场争论虎头蛇尾,留下的是更多的分歧。参加争论的两位主要人物,周扬同志和乔木同志,都是我尊敬的前辈。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我有不少时间在乔木领导下做点具体工作,同他比较熟悉。过去只是同周扬住在一个办公大院里,听过他的报告,参加过他主持的一些会,没有工作上的接触,他并不认识我;后来在理论务虚会上他是我们的组长,我的一些发言可能引起他的注意,才大概对我有个印象,以后又没有多少接触。他们两位虽然个性很不一样,但都是忠诚党的事业而且思想非常深刻的人物,都是具有矛盾性格和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而且两位都已相继离开了我们。虽然由于工作关系,我了解这一争论全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大部分情况,某种程度上说也参与了争论。但是要真正动手写这篇回忆性的叙述,仍感到十分为难。只是近来出现了不少与这场争论有关的记述和评说,叙说迥异。有些貌似亲历的叙述,实际离事实甚远。有人情况了解得很少,结论却下得十分大胆。因而不得不说明一些我所了解的情况。对于这场争论,我当然有自己的观点。这里主要不是谈理论观点,而是想根据亲见亲闻和亲身经历,从我所了解的角度,谈一些实际过程。观点可以继续争论,事实却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容不得臆想和编造。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学术性讨论,三中全会以后不久便开始了。作为对过去左倾思潮下全盘否定人道主义的种种错误观点的拨乱反正,作为对“文化大革命”中种种非人道罪行的清算,思想解放之初,重提人道主义问题是很自然的。据统计,到1983年,有关的讨论文章至少已有四五百篇,我印象中就有邢贲思的《怎样识别人道主义》、汝信的《人道主义就是修正主义吗?》和王若水的《人是马克思的出发点》等文章。还开过一些学术讨论会、出过一些文集。我在1982年2月就参

应修人诗集

【导读】应修人(1900-1933)现代诗人,浙江慈溪人。二十年代初与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组织湖畔诗社,合出新诗集《湖畔》、《春的歌集》。解放后,出版有《应修人潘漠华选集》。 小小儿的请求 不能求响雷和闪电底归去, 只愿雨儿不要来了; 不能求雨儿不来了, 只愿风儿停停吧! 再不能停停风儿呢, 就请缓和地轻吹; 请不要吹到钱塘江以南。 钱塘江以南也不妨, 但不要吹我底家乡; 还不妨吹到我家, 千万不要吹醒我底妈妈, 我微笑底睡着的妈妈! 妈妈醒了, 伊底心就会飞到我底船上来, 风浪惊痛了伊底心, 怕一夜伊也不想再睡了。 缩了又缩的这个小小的请求, 总该许我了,天呀? (沪甬航道船上) -------------------------------------------------------------------------------- 到邮局去 异样闪眼的繁的灯。 异样醉心的轻的风。 我带着那封信, 那封紧紧的封了的信。 异样闪眼的繁的灯。 异样醉心的轻的风。 手指儿近了信箱时, 再仔细看看信面字。

-------------------------------------------------------------------------------- 妹妹你是水 妹妹你是水-- 你是清溪里的水。 无愁地镇日流, 率真地长是笑, 自然地引我忘了归路了。 妹妹你是水- 你是温泉里的水。 我底心儿他尽是爱游泳, 我想捞回来, 烫得我手心痛。 妹妹你是水- 你是荷塘里的水。 借荷叶做船儿, 借荷梗做篙儿, 妹妹我要到荷花深处来! 歌笑在湖畔 应修人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那个年代,他为中国诗坛带来了惊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1922年3月的最后一天,柔和的春风轻拂柳梢,也轻拂着四个年轻诗人的脸庞,碧波荡漾的西湖似乎比往日更显明丽。西湖曾经启迪了无数诗人的灵感,曾经诞生了无数不朽的诗篇,或许西湖的水最善于倾听诗人们的心跳。那一天,应修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泛舟西湖,热烈地交谈着。那一天,湖畔诗社在美丽的西湖上悄悄酝酿成型。 汪静之回忆:诗社是应修人首先建议的,没有修人,决不会有湖畔诗社。没错,要不是当年应修人看到汪静之发表的《定情花》,那清新的文字深深吸引了他,促使他立即写信鼓励;要不是他俩在信中畅所欲言,迫切地想要见到对方;要不是他们彼此欣赏,促使他们想要表达内心,想要打破沉闷的诗坛。他们歌笑在湖畔,他们的诗也因此变得清新缠绵,一如波光粼粼的西湖水。 回到上海,应修人从4个人的诗稿里选出一部分,编了一个小册子,定名为《湖畔》,以湖畔诗社名义印了3000册,并于当年5月出版。

汪静之作品

汪静之(1902.7.20-1996.10.10),1921年起在《新潮》、《小说月报》、《诗》、《新青年》等杂志发表新诗,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创立湖畔诗社。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作: 《蕙的风》,《耶稣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天亮之前》,《没有被忘却的欣慰》,《六美缘》,《涟漪讯》等 其中出名的诗歌有: 〈蕙的风〉--汪静之是哪里吹来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伊满怀着幽怨。伊底幽香潜出园外,去招伊所爱的蝶儿。雅洁的蝶儿,熏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寂寞的国》我的心就是一个国一个吟诵着古老情怀的这样的国轻巧的筑起座座悲苦的城忧郁苦痛是起的最早的过客风来雨来燕子飞来吹来携来衔来我故国数不尽的悲哀茧一样裹的透不过气却活跃无尽的黯然的寂寞我是企盼过一道风景却不致这等凄切玲珑的剔透的泪水怎能流入这传说中的凝固的夜但这凝固的夜里亮着雕栏玉砌雕栏玉砌又反映着黯黯的颜色孤独的利刃刺入明月时清风也凄凄的哭了我的心就是一个国一个吟诵着古老情怀的这样的国轻巧的筑起座座悲苦的城幽怨在上燃起一堆恹恹的火 《我愿》《我愿》 我愿把人间的心, 一个个都聚拢来, 共总熔成一个; 像月亮般挂在清的天上, 给大家看个明明白白。 我愿把人间的心, 一个个都聚拢来, 用仁爱的日光洗洁了; 重新送还给人们, 使误解从此消散了。 《时间是一把剪刀》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锦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关于休闲的研究

关于休闲的研究 张广瑞宋瑞 一、休闲的语义源考 Parry,N&J在《文化与休闲》一文中指出英语休闲leisure一词源于古法语leisir,意指人们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而该法语又出自拉丁语hcere,意为合法的或被允许的。而A·J·Weal所编著的《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一书认为:休闲一词最早出现于希腊文学,其希腊语schole意指休闲及教育活动,反义词A一schole指劳动、奴隶状况。 在汉语中,休闲与休暇、闲暇、休憩等词相互通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一次出版的《汉语大辞典》对休、闲以及休闲作了较为详尽的解释:休闲:①犹言空闲、闲适,正如唐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一诗中所云“秋满休闲日,春徐景色和”;②指农田在一定时间内不种作物,借以修养地力,指有休闲地一词。休,一指休息,《诗经·大雅》中有“民亦劳止,疙可小休”;二指休假《后汉书》中有“臣属吏张宛长休百日”,“休,假也”(李贤注);三指停止。闲,一指休假;二指空阔宽大;三指安静;四指悠闲;五指止息。休暇的意思大致相同;一指休假,唐王勃《秋日登膝王阁序》中“十日休暇,胜友如云”即指此意;二指闲暇,清刘大魁《汪先生传》有云:“先生生而好古而穷不见用于世,则益专其心于远稽避览,终身乐而无休暇”。总而言之,从语义上讲,汉语中的休闲包含两层含义;休,停止劳作,休假,休息;闲,闲适、悠闲的状态。 二、西方学者对休闲的研究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的人们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生理学、经济学等不同角度对休闲这一人类活动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第一个对休闲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他提出的“休闲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以及“只有休闲的人才是幸福的”的思想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的传统。 近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人在拥有物质财富的同时,有可能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另一方面,社会的现代化压抑了人的丰富性,造成了人的异化,以恢复人的本真,重新思考休闲为基点,人们开始对传统信仰和现代文明进行反思。1899年,凡勃伦《有闲阶级论》的出版标志着以人们的休闲观念、休闲行为、休闲方式、休闲需求等为研究对象,探索休闲对于人的生命、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影响和意义的休闲学科在美国诞生。正如他在该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休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建制,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凡勃伦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分析工具,不断深化和丰富了对休闲的研究。1952年瑞典哲学家皮鲁尔出版了《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阐释了休闲作为文化基础的价值意义,指出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态度,它不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也不是空闲时间所决定的,更不是游手好闲的产物。皮鲁尔认为人有了休闲,就会由于心态的平和而感到生命的快乐。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美国著名学者莫德墨·阿德勒特别关注休闲与工作的关系,指出现代人忽视了休闲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他说:“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休闲”,呼吁人们要珍惜休闲。美国另一位学者莫里斯·彼瑞特比尔提出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认为人们只注意到工作的伦理,却未曾思考和如何发展休闲的伦理。他的《挑战休闲》和《以休闲为基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介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介 中国诗歌,自“三百篇”、楚辞、汉魏六朝至唐代,各种形式都很完备。在文言的范围内,几千年创造的文体已尽无遗。元明清时期,感时恨别、寄赠唱和、借景抒情、天人感应、五言七言、比兴对仗等内容和手法难出新意。特别是晚清,盛行拟古的形式主义诗风。不少诗人模仿着古人的语言和意境,无病呻吟,专讲音韵格律、卖弄生涩典故,使诗歌远离时代人生,艺术上无甚新意,严重阻碍着诗歌的发展。 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中国文学开始与西欧、日本文学接触,以梁启超、黄遵宪等为代表发起“诗界革命运动”,主张“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理论,仍没能摆脱旧诗的束缚。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的《尝试集》( 1920年3月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新诗。俞平伯的《冬夜》(1922年出版)是继《尝试集》、《女神》( 1921年8月出版)之后的第三部个人诗集。 ○代表作: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

(10)宰公要诀

(10)宰公要訣 六十日時「宰公要訣」是南宋訣法統計—三大訣法之一(林開五訣、鬼谷要訣、宰公要訣),是「子平法」十神之前之代表作。作者詳為解析。 宰公要訣-基本組合 一、月令-日時天干 二、三天干、四天干 三、天干合-互換祿 四、支神一字-六合、三合、三會、拱夾 五、干支連柱-二柱五行、天干-三柱目錄序言 甲:唐宋時代訣法 乙:明代訣法宰公要訣四聯總表

宰公要訣組合提要 甲日月時十神吉凶提要 乙日月時十神吉凶提要 丙日月時十神吉凶提要 丁日月時十神吉凶提要 戊日月時十神吉凶提要 己日月時十神吉凶提要 庚日月時十神吉凶提要 辛日月時十神吉凶提要 壬日月時十神吉凶提要 癸日月時十神吉凶提要宰公要訣

釋日時貴格 釋日時凶中貴格 釋日時凶中凶格 釋日時犯月中惡殺宰公術語註表 先貧後富、極貧、旺中有失、因財仇怨、孤、秀、文福、高富、中年吉(不久)、大凶、夭、橫發、慎女色、得妻財、?妻、自傷有疾、傷父母、三命通會吉凶全在時上消息、時柱透干成格-孤、四生、四旺 星平會海卷六子平百章 十干順位、庫沖丑未辰戌 干、庫、三刑 (一)庫透(二)另柱自柱透藏成格六十日時吉凶術詞註釋 宰公術語節表

三合、三會、六合(生祿旺庫)表 雙合雙沖 天比地沖天?地合 天合地刑互換祿 雙日祿雙日庫雙印祿雙印庫 雙刃雙官殺祿雙官殺庫 雙傷食祿雙傷食庫雙財祿 拱雙財庫雙財祿伏吟夾角洪半合五行浮動層「訣」之探原 一、訣法文化 二、神白經思迷

三、挾古名人以自重 四、呂才祿命書不懂「訣」法 五、「訣」法始於晉代 六、盲人訣法初見於秦代 七、「訣法」出於先秦神仙學宰公要訣雙軌註釋「干訣」從「數」起 三柱比訣七字訣異同論 宰公月日時三柱訣 漢代宋代明代訣法 凶-文化生態三柱二大特色 一、雙「比」訣法

江西省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C卷

江西省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C卷 一、积累运用 (共11题;共100分) 1. (8分)读拼音,写汉字。 kù zi jiào shìchuānɡ hu jiā tínɡqún z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分) (2017四上·西宁月考) 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读音。 薄雾________(bóbáo)竹竿________(gān gǎn) 灿烂________(chàn càn)霎时________(chàshà) 3. (2分)照样子,写词语。 颤颤巍巍(AABB式):________ 细声细语(ABAB式):________ 4. (6分) (2019五上·浙江期末) 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2)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 (3)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4)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5)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5. (5分)我会选 虽然……但是……只要……就……既……又……不是……而是…… ①________你向宙斯承认错误,我________一定请求他宽恕你。 ②________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________你的眼力还不够。

③魔鬼________为了报恩于渔夫,________想恩将仇报杀死他。 ④文成公主________漂亮________聪明,松赞干布就派大臣去唐朝求婚。 6. (4分)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子法。 ①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蔬舞,那流水人家……________ ②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来。________ ③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________ 7. (7.0分) (2018五下·云南期末) 按要求写句子。 ①膀大腰粗的小胖墩儿把小嘎子扳倒了。(改为“被”字句) ②十万支箭,三天肯定造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③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改为肯定句) ④我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改为感情表达得强烈的句子) ⑤树上的知了不住地叫着。(改为拟人句) ⑥你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你的体质能增强。(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8. (10分)写留言条。 例: 五月三十日(星期五)晚放学后,李小丽到她的同桌好友彭园园家,约彭园园第二天(星期六)上午到她家一起温习功课。因彭园园不在家,李小丽要给彭园园写一张留言条。 请你代李小丽写这张留言条。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复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线索; 2、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 3、具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阶段和特点 (一)内容思想 上编:第一个十年(五四文学·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中编:第二个十年(左翼文学·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下编:第三个十年(抗战和解放文学·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戴望舒艾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考核题型分析

试题按能力层次分为三种,即识记性试题、领会和简单应用性试题、综合运用性试题. 命题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题(2题,每题4分)、简答题(3题,每题8分)、论述题(2题,每题14分)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 A ) A.《新青年》 B.《新潮》 C.《小说月 报》 D.《现代评论》 2.《故事新编》是一部( A ) A.历史小说集 B.散文集 C.现代小说集 D.杂文集 3.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B ) A.郭沫若 B. 冯至 C. 徐志摩 D. 刘半农 4.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作品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作家是( D ) A.叶绍钧 B. 王统照 C. 王鲁彦 D. 许地山 5.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 C ) A.1917年1月 B.1917年2月 C.1918年5 月 D.1920年3月 6.认为诗仅仅是“个人灵感的记录”的诗人是( D ) A.冯至 B.汪静之 C.冰心 D.李金发 7.下列哪一组作品是田汉1920年代所作( B ) A.《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B.《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新儿女英雄传》 C.《火之跳舞》《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D.《新儿女英雄传》《火之跳舞》《风云儿女》

33论印绶(就是忽悠注)

三十三、论印绶 印绶喜其生身,正偏同为美格,故财与印不分偏正,同为一格而论之。印绶之格局亦不一。 就是忽悠注:《子平真诠》的理论是印绶不分偏正。而《滴天髓》的理论则“财官印绶分偏正,兼论食伤八格定”,任铁樵先生同样支持《滴天髓》理论,即正财、偏财、正印、偏印、正官、偏官、食神、伤官为八格。这里区别的地方,主要在于正财、偏财、正印、偏印。 《渊海子平》论十神之中,基本支持《滴天髓》理论,即正财、偏财、正印、偏印分论。但并没有给出100%确定答案。 《三命通会》分论正财、偏财、正印、偏印,但基本同《渊海子平》的论法。 近贤梁湘润先生则完全认可《滴天髓》所论。 我个人观点,同意正财、偏财、正印、偏印、正官、偏官、食神、伤官八格理论,但同时支持阳刃、劫财、建禄也为格。 有印而透官者,正官不独取其生印,而即可以为用,与用煞者不同。故身旺印强,不愁太过,只要官星清纯,如丙寅、戊戌、辛酉、戊子,张参政之命是也。 就是忽悠注:印绶为第一主格,正官为第一配属。只要无七杀混杂,就是贵格。 然亦有带伤食而贵者,则如朱尚书命,丙戌、戊戌、辛未、壬辰,壬为戊制,不伤官也。又如临淮侯命,乙亥、己卯、丁酉、壬寅,己为乙制,己不碍官也。

就是忽悠注:此节对前文的补充。印绶为第一主格,第一配属为正官,如果碰到食神伤官,两不相碍,同样可以论贵格。在两不相碍之中分两种,1、食伤同官被印绶分开。2食伤直被印绶克制。 有印而用伤食者,身强印旺,恐其太过,泄身以为秀气。如戊戌、乙卯、丙午、乙亥,李状元命也,若印浅身轻,而用层层伤食,则寒贫之局矣。 就是忽悠注:印绶为第一主格,第二配属是食伤,但是必须身强印旺放可用之。如果身轻印浅,食伤重,则贫困之造。其实就是“耗”的原理,前文多已介绍。 有用偏官者,偏官本非美物,藉其生印,不得已而用之。故必身重印轻,或身轻印重,有所不足,始为有性。如茅状元命,己巳、癸酉、癸未、庚申,此身轻印重也。马参政命,壬寅、戊申、壬辰、壬寅,此身重印轻也。若身印并重而用七煞,非孤则贫矣。 就是忽悠注:印绶为第一主格,配属七杀是权宜之计,实在没办法了才用之。前提是身轻印重或身重印轻,才可以论。如果身重印重,而配属七杀,孤贫之造。 有用煞而兼带伤食者,则用煞而有制,生身而有泄,不论身旺印重,皆为贵格。 就是忽悠注:印绶为第一主格,配属七杀,第一条件即看日主、印绶之强弱,只有日主、印绶有一方为弱才可以。但也有特例,即另有食神透出制杀,也可以论贵格。 有印多而用财者,印重身强,透财以抑太过,权而用之,只要根

改革以来经济学界几次重要的会议

改革以来经济学界几次重要的会议 杨白 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学界举办过无数大大小小的会议。这些会议有的为理论界发起和组织,有的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在不断地学习、研讨和激辩中,在一次又一次应对来自思想、学术、传统等各方面的挑战和冲击中,中国的经济学不断成熟和发展。经济学家也在参与国家经济政策制定和体制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的今天,回顾这些会议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79年:无锡价值规律问题会议 1978年,刚刚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工作者,热切响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出的把注意力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号召,学术界呈现出空前的生机,到处洋溢着"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的激情。 从1978年下半年起,经济学界和有关经济部门开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发挥市场作用的问题.先后举办了几十次不同规模的关于价值规律问题的会议。在此基础上.中国计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决定联合发起"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问题讨论会"。热情的人们向大会提交了2万多份学术论文和经济资料。会议于1979年4月16日至29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与会代表约400人。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讨论价值规律问题的第二次盛会(第一次是在1959年4月的上海举行的)。 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于光远原本要来主持大会,但因出国访问未能参加。同是社科院剧院长的许涤新准备来主持,却因病住院也未能赶到。所以,薛暮桥在致开幕词时说:"我代替他们来致开幕词。"在开幕词中,薛暮桥特别讲到台风。他说,作为学术讨论会,百家争鸣的学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百家承鸣,就是要坚持真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承认有什么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势压人,以枚压人的所谓"理论权威"。孙冶方也在开幕会上讲:"党和人民对我们经济学界寄予很大希望。我们要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办事,一方面要'三不主义,,另一方面也要'五不怕',这样经济学界才会生动活泼。" 大会代表共分10个小组,就3个议题进行讨论。1-6组讨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7-8组讨论扩大企业权限与价值规律的关系问题;29-10组讨论价格问题。分组讨论进行了5天,每组推举出3-4位代表到中型会上发言。中型会分3个会场举行了2天,然后再回到小组讨论,最后才进行大会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有:《南斯拉夫经济考察》(刘国光),《国民经济计划管理》(薛暮桥),《价值规律的内因论和外因论--兼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孙冶方),《日本经济考察》(孙尚情)。无锡县委副书记施广聚作了《关于社队企业问题》报告。 无锡会议是一次空前的大聚会.它拉开了经济学界深入研究改革问题的序幕。会后,大会秘书处归纳出12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它们成为未来许多年里经济学界甚至思想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主题。 1984年:莫干山中青年经济学者会议 1984年9月3-10日,由经济学周报、经济日报、世界经济导报、经济效益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浙江省社科院、浙江省经

中国现代新诗2019尔雅答案100分

。。。。。。。。。。。。。。。。。。。。。。。。。。。。。。。。。。。。。。。。。。。。。。。。。。。。。。。。。。。。。。。。。。。。。。。。。。。。。。。。。。。。。。。。。。。。。。。。。。。。。。。。。。。。。。。。。。。。。。。。。。。。。。。。。。。。。。。。。。。。。。。。。。。。。。。。。。 新诗的诞生 1 《尝试集》的作者是(B)。 A、鲁迅 B、胡适 C、徐志摩 D、闻一多 2 “我以为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这一观点出自(D)。 A、胡适 B、俞平伯 C、毛泽东 D、鲁迅 3 关于新诗,胡适的观点不包括(D)。 A、话怎么说,就怎么写 B、作诗如作文 C、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 D、按照词调曲谱的先制填词作诗 4 近代诗歌变革有两个方面,一是改用白话文,一是摆脱了过分严格的

格律形式。(正确) 5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曾创办《新青年》杂志。(正确) 6 用白话写诗是一个大变革,代表一种趋向,要表现和贴近现代生活。(正确) 新诗的发展 1 《繁星》、《春水》两本诗集的作者是(C)。 A、沈尹默 B、宗白华 C、冰心 D、周作人 2 中国第一个新诗刊物是(C)。 A、《新青年》 B、《新潮》 C、《诗》月刊 D、《现代》 3 刘半农从理论上提出了新诗方案,下列出自刘半农的文章是(B)。A、《文学改良刍议》

B、《我之文学改良观》 C、《文学革命论》 D、《文学革新申议》 4 湖畔诗社于1922年成立,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正确) 5 沈尹默是著名书法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代表作有《三弦》。(正确)新月派 1 《死水》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歌传统,集中表现了丑恶。这首诗的作者是(B)。 A、徐志摩 B、闻一多 C、朱湘 D、刘半农 2 提出理性节制感情主张的是(A)。 A、闻一多 B、徐志摩 C、胡适 D、郭沫若

甘肃省平凉市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六) 课外阅读(一)B卷

甘肃省平凉市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六)课外阅读(一)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阅读 (共4题;共72分) 1. (17分)阅读天地。 ___________ 有一年疾病(流留)行,华(huà huá)佗亲眼看到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痛不欲生。为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师学医。 华佗拜见师傅后,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候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研究用药的情况。因此,他在3年时间里就了解了不少病源、病理和用药的方法。 一天,师傅说:“你已磨练了3年,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学些医书、药典。”他带华佗来到内室,只见到处是书籍、挂图。华佗高兴(极急)了,从此便不分昼夜、如饥似(sì shì)渴地攻读起医书来。暑去寒来,又是3年。一天,华佗正在读医书,忽然有个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吧!”华佗连忙跑过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没有大病,自己会好的。”人们都责怪华佗不懂医德。 就在这时候,师傅突然(坐座)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的。”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1)在横线上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 (2)划去括号内不正确读音和字词。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责备________ 羞愧________ 餐风饮露________ (4)华佗为什么立志学医?在短文中用找出有关句子。

近看改革年代的孙冶方与薛暮桥

近看改革年代的孙冶方与薛暮桥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6997434.html,2005年05月17日13:14:24来源:中国改革本文系《中国改革》供新华网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孙冶方与薛暮桥是老一代经济学家中的"双子座",他们是兄弟俩。然而,两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有些非同寻常。一个先知先觉,受尽磨难;一个后知后觉,晚年求变。这兄弟二人所走过的道路,在老一代经济学家中颇具代表性。 经济学家的摇篮 孙冶方原名"薛萼果",孙冶方是他的笔名。无锡北郊的薛家是一户大家族,孙冶方1908年出生在玉祁镇,薛暮桥出生在稍南一点的礼社镇,比孙冶方大4岁。按辈分,两人是叔伯兄弟。 江南出状元、出文人,在新中国,更是出了不少经济学家。除了这兄弟二人外,有马寅初、费孝通、于光远、顾准、刘国光、高尚全、吴敬琏、厉以宁、茅于轼、董辅礽、陆学艺、陈锡文,等等。还有长期领导党的经济工作,最早主张引入市场调节机制的陈云同志,都是江南人。什么原因呢?吴敬琏在评价薛老时说过一句话:对二三十年代我国江浙一带发达的市场经济有切身体验。此话当真。譬如费孝通的成名作《江村经济》,薛暮桥的第一篇经济论文《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缩影》,都是对自己生活过的家乡做调查后写出的。 至于他们中的许多人能与共产主义思潮结缘,除了时代大背景外,还与一位留美博士有关。活跃在上海南京一带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以及后来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在留美博士陈翰笙的领导下,也是首先从陈博士自己的家乡无锡开始了遍及全国的农村经济调查。有共产国际背景的陈翰笙对中国社会性质有自己的看法,他不同意"托派""亚西亚生产方式"以及"江南无封建"的观点。通过同学、同乡关系,陈博士的身边聚集了一批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如薛暮桥、孙冶方、钱俊瑞、骆耕漠、吴大琨、徐雪寒、王寅生、张稼夫、姜君辰、狄超白、孙晓、冯和法、石西民、吴觉民、宦乡、千家驹等,这些人都成为日后新中国左派经济学家的骨干成员。 根据《薛暮桥回忆录》和《孙冶方传》记载,两人当初都没有想过日后要成为经济学家。薛暮桥的父亲是乐善好施的乡间士绅,但就在薛暮桥15岁时,父亲因生意衰落债务缠身而悬梁自尽。只在江苏第三师范学校上了一年级的薛暮桥不得不辍学,经亲戚引荐到杭州一个火车站当了小工,之后成为一名铁路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四·一二"事变之后,已是沪杭甬铁路工会领导人的薛暮桥在杭州坐了三年牢。 孙冶方的父亲一辈子在无锡荣氏家族的企业里做职员。孙冶方上的无锡公益工商学校是无锡一所有名的专科中学,1925年中学还没毕业就被党组织派到苏联中山大学留学。受党内宗派主义和肃反扩大化的影响,孙冶方因为一个"江浙同乡会"的莫须有罪名被给予"最后警告处分",1930年9月他几乎是被遣送回国。 正在落魄之际,两个追求真理的青年人在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所在。薛暮桥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但坐监狱时读了不少西方现代理论书籍。在陈翰笙博士指导下,他也很快掌握了做经济研究和调查的基本方法。孙冶方则在《中国农村》杂志真

现代诗:汪静之《蕙的风》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

现代诗:汪静之《蕙的风》原文欣赏及作者简介 〖蕙的风〗 汪静之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作者简介: 汪静之,男,生于1902年,安徽绩溪上庄余村人。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是“五四”时期全国著名作家之一。 汪静之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由于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是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了有柔石、魏金枝、冯雷峰等参加的,由叶圣陶、 朱自清为顾问的“晨光文学社”。 1922年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雷峰等组织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 1926年秋在芜湖一所中学执教,10月,经郭沫若介绍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次年任《革命军报》特刊编辑兼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劳工月刊》编辑;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文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8月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1955年调中国作协,其后,一直担任湖畔诗社社长。 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的作品有《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并发表过大量文章,其中诗集《蕙的风》1922年初版,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鲁迅很赏识他的诗作,并对其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曾亲自为他修改作品,多次给他教诲和鼓励。“《蕙的风》的内容对于当时封建礼教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它的出版,无疑是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在我国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还发表了当时歌颂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首新诗《天亮之前》。为“新的太阳升起”而欢欣鼓舞,尽情讴歌。

表现自己(话题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指导——表现自己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于光远先生承认自己是“二表人才”,即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他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要时时表现自己。 根据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700字。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一、话题解析(立意) (一)话题“表现自己”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1、“表现自己”才会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扬长避短; 2、“表现自己” 是相信自己的表现; 3、“表现自己” 才会体会生命的真味; 4、“表现自己”是走向成功的台阶。 (二)辩证分析“表现自己”与刻意地“炫耀自己”的区别: 1、“表现自己”就是提倡张扬个性,它是不断地完善自己、拼搏进取的表现,是挑战世界的表现;人类正是在这种张扬个性中不断发展、前进的。同时,“表现自己”就是要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炫耀自己”,就是过分地夸大自己,张扬自己,炫耀自己,终将一事无成。 2、我们要不仅敢于表现自己,还要善于表现自己。同时,要学会团队合作,发扬集体合作精神,在竞争中学会生存。 二、优秀拟题(表述有文采、规范、扣题) 1、《让精彩尽情地绽放》 2、《表现自己,取胜之道》 3、《让生命之花绽放》 4、《才华尽在展示》 5、《表现自己,让平凡变耀眼》 6、《成功需要表现自己》 7、《敢于彰显自己的光辉》8、《克服阻碍,表现自己》 9、《找准位置,表现自己》10、《我表现,我闪亮》 三、比较好的分论点 1、表现自己,需要先认识自己 2、表现自己,需要相信自己,充满勇气 3、展示自己,奋发图强的动力 4、展示自己,克服挫折的源泉 5、展示自己,应该注重表现自己的内涵 6、勇于表现自己 7、学会善于表现自己8、表现自己,是成功的秘诀 9、表现自己,适时展现自己的才能10、表现自己,要个性张扬,充满自信 11、展示自己,需要在行动上约束自己,思想上放飞自己 四、分论点拟写方式 (一)看《典范议论文写作教案》(另发) (二)强化练习:根据提供的论点、论据,进行分论点设置练习 1、横式分解(并列结构) 例1、中心论点:表现自己,取胜之道角度:是什么 分论点: 1表现自己是成功的秘诀

冯德全早教方案6:0-3岁婴幼儿家长指导手册(全五册)

冯德全早教方案6:0-3岁婴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本书是我国著名婴幼儿早教品牌——“冯德全早教方案”实验婴幼园的一套起步教材,由被誉为“中国当代早教之父”的冯德全教授主编。全书本着“生活游戏是婴幼儿学习的最好课堂”的早教理念,以及“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早教原则,按照0-1岁、1岁-岁、岁-2岁、2岁-岁、岁-3岁五个年龄段,从语言、常识、数学、音乐、美工、体育、游戏等七个方面,为年轻的父母们提供了上百项活动。其中每一项活动内容都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身心特点,既活泼有趣,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值得广大家长学习的一套教育指导手册。点此购买 作者介绍 冯德全,1935年1月生,浙江省诸暨人。湖北冯德全儿童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国家计生委优生优育协会客座教授,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武汉大学“零岁方案”总设计师,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高级顾问。长期从事儿童教育与研究工作,著有《神童之谜》《怎样培养早慧儿》《天才的摇篮》等近十种著作。其倾注大量心血设计完成的“0~6岁优教工程及实施方案”,构建了全新而实用的早教理论体系。近30年来,作者讲学足迹遍布祖国各地。达千余场次之多,听众近百万人次。由于其在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被誉为“中国当代早教之父”。 《0-3岁婴幼儿家长指导手册》一书为当代中国最大的婴幼儿早教品牌。数百万人的超大型实验,成千上万例的成功典型,百余所的实验婴幼园,数百家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30年无人可匹的普及推广! 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冯德全早教方案;哪里有出色的孩子,哪里就能看到冯德全早教方案的影子! -------------------------------------------------------------------------------- 名人推荐: 这个方案我赞成,但关键是要实施下去,走进千家万户。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程思远 如果你们这项试验可以取得好的成果,我认为它的意义决不比某一项巨大工程的意义小。 ——中共中央原顾问委员会委员于光远 我始终认为您的早教方案是一项人类重新认识自己婴幼儿期的科学工程,把人类的智力开发提前到零岁,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一次突破。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王夫棠 冯德全早教方案是我国早期教育事业中的一项突破,也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大飞跃。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战略发展研究室主任薛焕玉 冯德全教授为我们奉献了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早期教育新理念,有了这套理论,所谓的“大教育体系”才真正完整而充实。 ——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所长陈建翔 无论从理论不是实践上,冯教授的早教方案都比日本早教专家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与天才》更科学,更完整,更详细,而且更具有中国特色,因此特别适合推荐给中国的准父母和年轻父母们。 ——《哈佛女孩刘亦婷》作者、刘亦婷之母刘卫华 --------------------------------------------------------------------------------

蕙的风--汪静之

蕙的风 汪静之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作者简介: 汪静之(1902-1996),安徽绩溪人。1919年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开始写作新诗。先后在《新青年》、《新潮》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21年与冯雪峰等组织晨光社,1922年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出版《湖畔》合集。著有诗集《蕙的风》、《寂寞的国》等。 创作背景 《蕙的风》是汪静之诗集的名字,也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之一。五四运动次年,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对于汪静之一生来说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新诗的创作使其以第一个爱情诗人的身份进入到中国现代文学史。1922年8月,汪静之《蕙的风》的出版,在新文化运动中曾产生很大影响。“对于旧礼教好像投掷了一枚炸弹”,朱自清的评价说明了诗集在当时特别是年青人中产生的影响。当然,对于汪静之本人,《蕙的风》的出现还在于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与当时一位名叫慧贞姑娘之间的短暂爱情和被迫分离,成就了诗人关于《蕙的风》的灵感,而作为他者的阅读与接受,《蕙的风》在成文之后的意义则属于文学史的层次了。 作品赏析 一、爱情的旋律,反封建的时代主题 《蕙的风》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诗人对过去情感记忆的再现,但在五四昂扬的时代,却显现出反封建的进步主题。事实上,对于整个湖畔诗人来说,当时代的飓风震撼着囚禁其身心的时候,他们渴望冲破封建桎梏,渴望着自由与个性解放,强烈要求抒发真心的纯洁的爱,其中又以异性的爱情最为引人注目。《蕙的风》以情爱为网,自己的亲历自不待说,即使偶然闯入他们眼帘和感情世界富有诗意的事物,比如本文的“蕙花”,也被作者取其外形或神态的某一方面寄寓男女相爱的情境。二、风格质朴、清新、天真 从语言和意象选择上,汪静之的诗风长处在于质朴、清新,带有天真的味道。与湖畔诗人整体一致的,其作品在熔铸字、词、句上下了一番功夫,但又不流于过饰,不失自然,质朴的本色。《蕙的风》以蕙花飞动,和抒情主人公心头的情感荡漾,揭示被禁锢爱情所带来的淡淡的哀愁与甜蜜,从而交织出一幅恋爱中年青人特有的心灵图景。 三、扩展性阅读 相关作品链接: 1、贺圣谟:《论湖畔诗派》,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汪静之:《蕙的风》,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