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课堂有效性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课堂有效性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课堂有效性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课堂有效性探究

摘要: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进行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而如何提高衔接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将从初高中历史教学学习现状、课堂教学有效性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有效性。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74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

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在此,笔者从初高中历史教与学的现状、课堂教学有效性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有效性。

一、初高中历史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1. 初中历史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在初中教学中,历史学科属于传统的“副课”,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处于不受重视被轻视的地位,具体表现如下:

(1)中考导向有误:中考作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检测更作为初中升入高中的入学考试对于初中各科的教与学具有很强指导性,但在陕西省的中考中,历史与思想品德属于开卷考试,这就导致历史这一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教与学都处在被轻视的地位。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吴永桂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吴永桂 发表时间:2018-12-03T12:00:16.0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作者:吴永桂[导读] 吴永桂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中学 5624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73-01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基本的道理他们都明白,只是自制力较差,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予适时的引导鼓励。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很活跃,教师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精辟的观点应加以鼓励、概括升华和扩展,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尊心,这样学生也敢于发问。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尊重教师、配合教师,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并且秩序井然的课堂。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使其尽可能丰富多彩,借鉴一些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还应该注重与一些其他教学科目的结合,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可以和语文、地理进行很好地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 其次,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处进行综合评价。 三、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只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合作互动中解决问题, 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采取多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想想”“组内说说”等学习活动,在观察、思考、研讨交流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争辩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清晰的板书下来,才能记下来,可以有学生代表到黑板板书,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张扬。 五、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初步探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初步探究 ——浙江师大附中校本课程系列之一 浙江师大附中吕准能 我校为直属省教委的省级重点中学,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即将迎来五十周年校庆,她有过往日的荣耀,在新世纪迈入了快车道,学校的档次和规模迅速提高。全校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正在向全国示范性重点中学的高峰攀登。学校积极强化“科研兴校”意识,并开办了四个高师直升班和一个网络技术班作为实验项目,也正积极迎接课程改革作好前期准备。随着薪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热潮的逐步推进,我校上下正全力争创全国示范性普通中学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并关注高一新生的始业教育尤其涉足初高中教育的衔接与过渡问题。该问题的研究尚较薄弱,笔者在此借一引玉之砖,谨请方家赐教。 课题由来 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定位,主要有: 1、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学生、社区参与的过程; 2、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3、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且相辅相成; 4、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和师生共同完成的拓展型和研究型教学成果。 众所周知,中学历史教学是我国历史教育的主要方面之一,并由特定教学方式来实施,需要不断以课程改革来注入活力。但长期以来我们未能有效地解决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整体,不仅教与学之间缺乏整合,而且存在重教轻学和不同程度的学为教服务的倾向,还有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长期没有解决初高中年级或阶段的教学衔接问题,许多中学生虽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僵化的历史课堂教学。目前历史教学的新机遇与挑战主要有: 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推行:新课程的内涵包括:⑴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⑵教学不仅注重结论更注重过程;⑶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着眼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良好品德的培养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陶冶,而且努力凸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而可看作“自己的课程”,并科学把握课程资源的内涵,进而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新。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况且一系列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并将更加精益求精。 2、“大教学观”下历史教育功能的再强化:(1)人文教育功能,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历史教育的最基本功能之一,20世纪的缺憾留下了沉痛教训,人文精神的迷失后果堪虞,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依赖于科学与人文的均衡发展,故学会关心迫在眉睫;(2)公民教育功能,现代社会迫切要求具有正确的社会定位和共同体归属感,包括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也包括世界整体性的认识,最大程度提升公民素质关系到国家兴衰;(3)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人口、资源、灾患等全球关注的热点可通过历史教育总结经验教训以资借鉴。(4)国际理解教育,是面对WTO 的挑战和霸权主义及恐怖主义的挑战,适应全球化的对策之一。 3、“大历史观”下史学领域研究的新进展:首先,目前史学界在观点、方法、史料等产生了重大突破,极大拓展了研究视野,这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源头活水。例如(1)借鉴英国的“全

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摘要:21世纪初中国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对中学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对中学历史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商洛市为例,就当前初高中历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链接问题进行研究说明。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历史新课程改革给中学历史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中历史教材在教材内容、教材编排、教学方法上都与初中历史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别,如初高中课程衔接方面近些年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链接,对于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提高中学历史教育的教育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商洛市进行了考察,选取了四所具有代表性(中学)的学生,如商洛中学、镇安中学、柞水中学、山阳中学的学生,以及历史任课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初高中的学生对于历史衔接问题的认识 1.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在以上四所高中里选取了400名高一学生进行了问卷

调查,其中男学生有207人,女学生有193人。在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147名同学对历史感兴趣,253名同学对历史兴趣不大。总的来看,不喜欢历史学科的学生占多数,就各学校而言,属于商洛市重点高中的商洛中学喜欢历史学科的有59人,不喜欢历史学科的有53人,这可能与重点高中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高教学设备齐全有一定的关系,而其他三所学校则情况相反。 2.学习历史学科的目的 在学习历史学科目的来看,“考上理想的大学”为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占到调查学生的百分之60多,剩下的学生大多选择了“完成高中学业”。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商洛中学和镇安中学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选择了“考上理想大学”这一个原因,目的特别的明确,这可能与优秀的师资力量,优越的硬件设备有关。但是在山阳中学和柞水中学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完成高中学业,取得高中文凭”这一项,从这里可以看出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以后的路还是迷茫的,还没有一个详尽的规划。 3.高一年纪学生对于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了解程度 对这一问题在调查中显示:觉得“很了解”的有35人,大部分处于不了解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历史新课程改革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新课程改革,不知道哪些方面改革。因此我们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同时,重视对教师的培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西校区(原茂名市实验中学) 课题主持人:廖茂菊 课题组成员:伍尚康、吴国恒、陈欣、梁仁厚、王少帅 钟泽佳、程朝凤、周赛红、钟瑞梅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趋势 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在广东等五省区试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我们深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就会发现,低效、无效甚至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俯拾皆是,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然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教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因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和开展所谓的“研究性学习”而影响了新课改有效实施的现象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在本课题研究领域尚欠深入具体,未能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得到一套可以套用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弱,我校在本课题研究更是欠缺。本课题主要针对当时我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的实际而进行的应用性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从现有的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上,提出一些实践操作措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教师读书笔记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教师读书笔记 导语:“教育的效用,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我们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尖端人才。接下来是给大家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的教师读书笔记,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这学期,我阅读了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感触很多。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要想在历史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施有效教学,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七上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 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

浅谈高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高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高一历史课堂是否有效、实效直接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教师的历史教学 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本文主要阐述个人在教学中获得的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见解。对于高一历史课堂: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由初中生形态向高中生形态转型,包括学习观念、考试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使学生能够适应高 一阶段的学习,适应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其次,教师也要采取一些有效性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的创新意识;注重课堂导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层 教学等。这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学习,使历史课堂既达 到教书传授知识的目的,也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高一历史课堂形态转型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3-0064-01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增至9门课)、容量增加了,在高考 面前负担也加重了。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历 史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 初中阶段历史课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现行初中教材是按 照通史形式编写的,学生只有学好通史知识,知道上下五千年的基本史实,才能 掌握、理解深层次的知识。目前,初中历史已经纳入中考范围,这使得初中生的 历史水平整体得到提高。然而,初中历史课仍然是老师、家长、学生不重视的一 门学科,存在教学过程的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高一 初期,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历史课的地位,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运用历史知识, 更不能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 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重要历史 人物。因此了解这些重大的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它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 用与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历史必修课程政治模块的重要目标。必 修二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史实。经济活动和社会 生活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类的社会生产或经济活动总是与一个社会中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经济活动的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把握这 三个基本要素也就把握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人类的经济活动一 方面创造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它与政治活动、思想文 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学习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历史,要关注经济活动的三个 基本要素,感受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与人类政治 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的联系。其中的世界史部分相对于旧教材又增加了古代希腊 罗马的内容。高一阶段历史教材的知识是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又是必修学 业水平测试和选修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比重较大的部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初 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高一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为今后两学年的历史教学做准备。 二、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历史课按照要求是每周2课时,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能够充分利用45分钟,发挥个人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当 前的考试要求。如:了解、理解《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8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尽量在课堂上少讲,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老师角的轻松学生学的省心。 第二: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教参和课标做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教学几年来,感觉自己的知识好像越来越少,能给学生的也不多,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所以教师要竖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在上课的某一个发问,不是你看了几本本学科的教科书里能给你的。我们的某些奇妙的教学设计的诞生,不是你看课本所得到的,我们也绝对不可能从某个所谓名师那里学到什么对你非常管用的“教学技巧”,所有这一切都是靠你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第三:要有一种洗课的意识。课前的洗课,如同洗菜、洗衣服,去掉不需要的东西,使课堂不臃肿,提高课堂的效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等,都值得我们好好的研究和思考。 第四:要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第五,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学行为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聂幼犁教授认为:“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 教学就其效果判断,总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所以,“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主导着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有效性在实践上有一个起码的要求,就是学生是主体主动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否则无论怎样美好的教学设想在学生冷漠或厌烦的情绪中都将难以实现。兴趣需要培养。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罗锐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和探究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改善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不仅真正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更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一、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几年来,学校、教师也都在积极的探索新课程下如何实施高中历史教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高考机制还没有明确改变,教学评价体系也没能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许多教师还有顾虑,不敢贸然地按新课程要求进行授课。还有就是有些教师还不能真正领会新课程的精神,还停留在新课程的表面层次,停留在形式上。因此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这样的几种情况: (1)“目标高考”型 由于现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模式仍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与学生的主要标准,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教学成绩,为了获得好评,将目标对准高考,力求与高考的要求接轨,这种课堂仍是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一人独揽,唯恐讲不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是眉飞色舞,而学生在下面则是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甚至有的课堂就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结果是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有的只是沉闷无趣、身心疲惫。此种做法相信还普遍存在。 (2)“完成课标”型 一些历史教师机械的理解新课程,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而教学,出现了只有形式而无内容的“作秀课”、“展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有交流,有探究,但都只停留在课堂问答的层面,且问题的指向性较强,学生没有真正的思考或者说学生也没有机会去思考,因为教师只是想通过提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又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这种情况下,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且停留在教材上的知识层面,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无从谈起,课堂提问的过程也就成了变相的灌输过程。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这些低效或是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展开,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更使学生对教师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上述教学的低效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那么素质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新课程也将是一场空。因此, 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提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与方法 历史教师备好课的最终目的是上好课,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能指导个体将某一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定时间。学习动机在历史学习中是一个很有效能的动力因素,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将大大地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

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

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 ——以《美术的辉煌》为例 凤台一中:纪磊 一、理解——何为有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余文森教授在“有效课堂教学”讲座中提出了衡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三个要素,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积极),并把有效教学的标准界定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的教)、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这三个方面。笔者认为: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并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于学生素质的积淀,缔造有效的高效的有思想有灵魂的课堂教学。 二、思考、实践——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科学有效 1、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 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研究,去开发。只有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历史是一门系统的科学。作为教师只有认真通读全套教材,才能系统的分析教材,准确地把握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把握每个知识点在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在充分理解后,做出准确定位。 例如,《美术的辉煌》一课,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②理解:19世纪以来各类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③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类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②情景再现:分组讨论并请学生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③历史比较:对比各类美术流派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各类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个性。这些艺术家立足于社会现实,对艺术执著追求,对生活无限热爱,从而创作出不朽的传世之作;②通过对艺术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因为,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每一个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2、创设有效情景,实现有效合作 情景不仅应是现实的,还应该是承载历史知识的一个平台,是改变枯燥、抽象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应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青少年的眼

浅析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庆市垫江县第二中学左君【摘要】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新理念和新思想不断涌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气氛、教学互动等角度作一浅显分析,希望给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有所启发。【关键词】历史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有效性现在许多省市都在进行高中课程改革,教材编排体系、内容都有较大变化。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我们必须要有新观念、新思维,不能用以往的“注入式”教学,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完善课堂教学方法,重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历史课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更有特殊的优势,因为历史讲述的是事过境迁的事,我们无法亲身经历和体验,情景再现是历史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光靠黑板、粉笔、挂图等无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所以需要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 1.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

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手段和在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的教学系统,所有这一切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 2.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历史课堂,在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历史课堂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新姿态。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优越性,但是传统教学手段也不容忽视,而且有些需要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在黑板上演示,给学生的印象有时比在电教平台上还深刻,比如在上《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课,讲到近代中国人在衣着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时,我先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式服饰,学生兴致很高,然后再给学生演示,这比在多媒体里给学生直接展示效果要明显。又如讲“红军长征”时,在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红军长征路线图”的同时,我还让一个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述在黑板上把长征的路线一步步写出,这样学生体会更深。可见,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教师要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创造课堂教学气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气氛和工作气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民主、愉快的工作环境会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课堂气氛的作用积极的、良好的课堂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课题负责人:李春元 主要成员:李春元林进白吉王俊哲拉姆王然卓玛央宗四郎珍玛格桑曲珍 立项序列号:LZEGKT LS001 研究起止时间:2013年5月31日--2014年6月10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下初高中教材编写体例的不同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材,初中是主题式体例,高中则是模块加专题体例。初中教学需要打下非常扎实的历史基础,才能适应高中模块专题式的历史的学习。然而,本课题研究地当下的历史教学现状及初中教师的配备使初中历史教学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初中学生历史时序感的缺乏、通史知识不全给高中专题教学带来困难。 2.林芝二高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情分析 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相对独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学校对历史的教学普遍不够重视,我区甚至很多初中没有专业的历史教师。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较差,加之汉语基础较差,历史基本上没有什么基础,、因而理解知识能力有限。加之当前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本为专题史形式,给学生历史基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我校学生学习历史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2)教师教学状况分析 我校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初中上调,对初中历史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对新课改高中历史认识不足,在教学中,盲目以高中历史专题为教学的根本,忽略

了学生的课程基础实际,忽略了学生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使历史教学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给学生学习历史造成了更大的负担。另外,在课程任务较重的情况下,部分老师教学还存在着靠经验教学的情况,缺少教学理论素养,教学水平提高严重受限。 二、研究价值与预期目标 我们的研究主要是改变我校当前历史教学状况。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抱怨,不埋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研究,集全组之力寻求解决之道。通过课题研究研究,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学生迅速融入高一历史学习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有诸多不适应。本课题研究及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很快完成从初中历史的主题式通史学习、识记和感性理解为主的浅层次学习到高中历史的模块专题式学习、抽象理解为主的深层次学习的过渡。 2.提高高一教学效率 本课题研究侧重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兴趣爱好的了解,将学情研究作为本课题研究的起始点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使高一历史教学更有针对性。 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本课题组教师的学习自觉性更高,钻研业务的愿望更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构建具有林芝二高特色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虽然本课题的研究不是首创,但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特殊性。我们研究主要是立足于林芝二高学生层面,根据我校学生的基本状况,探索我校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 三、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 四、现状调查和研究

(完整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大连第71中学符玲 我校《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大连市西岗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与意义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它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基于这样的形势和背景,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为贯彻《决定》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培养等各方面规定作了定性描述,形成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诸方面的一次大力调整和彻底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其中,教学改革是整个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贯彻《纲要(试行)》精神,达成课改目标,落实课改理念,体现课程功能(课程体现课改理念)的必然途径。 2002年9月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在神州大地上铺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题旨在改变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发展,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然而,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呆读死记、题海战术、机械操练、反复练习的做法依然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浅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7136815.html, 浅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彭文涛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03期 【摘要】既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的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备课、导入、提问、评价、作业、教师合作等几个环节谈了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做法和看法,揭示了历史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通过深化历史教学研究,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28-02 从教二十多年来,感觉目前的历史教学仍存在诸多弊端,如脱离实际、机械死板背教条;学生不能用已知说明未知,一见到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的内容呢?我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看法,与同行共同商榷。 一、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如何上好每一节历史课,需要历史老师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能够找到本课程目前最好的教学资源。这包括课程标准、名师的优质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如果你找到了本课程最好的教学资源,那么自己的备课才能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其次,要舍得花足时间写出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能大致明确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掌握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选择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新课程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人”,不仅钻研教材,还要备学生这一块。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估计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出现困惑,思考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思考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讲究导入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人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

试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试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当下,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其优越性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那么,何为有效课堂?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所谓“有效”,是從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度来评价或诊断教学行为,重点关注的是课堂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发展,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效就是效果、效率、效益。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

教学效果,是相对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而言的。怎样才能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 的看法。 一、趋时更新,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 在新形势下,每一个中学历史老师都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 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

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5-07-14T14:23:05.99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作者:卢国政 [导读] 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笔者深深地思索: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理念。 卢国政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历史教学经验,从六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以期给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师;学生 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笔者深深地思索: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理念。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在课堂这一有限时间内,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运用且吃透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可以说研究透《历史课程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我们可以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即内容标准部分)的陈述,通过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内容做不同水平的划分,这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可以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二、培养兴趣,认同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点燃。每当在历史课上讲到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时,平常不听课的学生也认真地听课了,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着你,甚至还能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也让笔者意识到应依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的特点,首先得让学生听你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说,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当然,在讲到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时,也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例如讲到“靖康之耻”时,引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提问“为什么金庸把其中的主人公要取名为郭靖,杨康?”在学生激烈讨论后,得出结论“为了提醒后人不忘靖康之耻辱”。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可以引发我们对过去及现在的思考,真正能“以史为鉴”。也就是让学生重视历史科目,他们才会主动学习。 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对新课程,我们常常苦恼于资源的无处寻找。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接触课程资源,但是没有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没有明确地进行分类,使用时目的性不强,缺乏系统化……难以产生宏观效应。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先从教材入手,反复推敲、体会,根据学习目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整合、裁剪,突出重点、难点;之后以教材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充分挖掘、利用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那么,我们要充分灵活地运用人力、物力、信息、组织等有形资源和社区文化、社区认同感以及归属感等无形资源。 四、角色转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他们从不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是被动地接收,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地思维受到扼制。其实,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教师不再局限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在教师角色的转换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笔者的想法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如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可以通过教师播放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讲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加深认识。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参观走进历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演讲、表演,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师也可在学生的活动中毫不吝啬地运用赞美之词来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发现课堂中稍瞬即逝的创新闪光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学生对事件的认知深度、水平,思维得到全面释放和提升,虽然缺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述,但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 五、有效组织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检验一堂课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本课堂的学习情况。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当然,课后检测也是重要手段。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利用多媒体检测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较容易出错的地方,用幻灯片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一种是课后练习,另一种是课后测试。当然,及时地批改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形成反复记忆,并加强认知。 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人可以成为伟人。”反思将会使更多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 当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这里笔者只是谈了一些很浅显的认识。笔者希望我们所有的历史教师都能群策群力,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共同提高我们的育人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