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大理乳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专业:工商管理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当前中国乳业发展的特征表现

2.1 牛奶消费的市场

2.2 外资企业以新的形式进入中国奶业

2.3 蒙牛、伊利垄断市场

2.3.1 “三鹿”奶粉事件

2.3.2 消费者对乳业不放心

第三章大理乳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3.1 自然经济状况及乳产业发展定位

3.2 大理乳业生产现状

3.3 存在的问题

3.4 实施乳业产业化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3.5针对大理乳业问题的对策

第四章案例分析——“来思尔”乳业为例第五章总论

参考文献

摘要

奶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普遍重视和支持奶业发展;中国奶业是极具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很有可能成为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优势行业,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优化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

本文首先围绕大理奶业发展情况,分析总结了大理奶业发展模式的特点和经验;其次围绕中国奶业的发展,就中国奶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提出了大理奶业发展的现状,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我们所得出的政策,结论。

关键词:发展现状大理奶业对策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十几年来,全球性的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腾飞为世界奶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三产奶国,其奶业的发展更让许多国家无法企及。

我国乳业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乳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经过60多年的发展,乳业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就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了当地主导型产业。

但在我国奶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组织模式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小规模散养户仍是生鲜乳生产的主体,专用饲草饲料缺乏,饲养方式粗放,高产奶牛比例不高,单产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奶农组织化程度低,乳制品企业单方面决定生鲜乳价格,奶农利益难以保证等。

目前,我国的奶业发展除了以上的问题外,还面临比较严峻的外部形势,一方面,“三鹿奶粉”发生事件后,严重的打击了奶农的生产热情;另一方面,我国奶业生产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消费者对奶制品的安全心存怀疑,进而纷纷选择国外品牌的奶制品。我国的奶业发展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发展奶业、增强乳制品的人均消费量、改善我国人民营养状况、提高民族素质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食品战略,而目前很多问题,特别是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奶业发展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奶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大理乳业的不足之处,还有发展趋势,使之得到更好的改进。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将主要从奶业发展现状入手,这种分析大理乳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期望从中得到好的对策,让大理乳业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创造更好的成绩。

1.2.2研究意义

1、奶业作为畜牧业生产的一个部门,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奶业的兴衰将直接导致本行业、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本文从改善我国奶业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对奶业的合理布局,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合理配置进行研究。

2、世界奶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奶业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奶业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大理奶业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合理的发展政策。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奶类总产量持续增长。但作为一个产业,中国的奶业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我国奶业的发展处在低水平的滞后状态。通过分析大理乳业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其可以更好的发展。

第二章当前中国乳业发展的特征表现

2.1 牛奶消费的市场

我国的牛奶消费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非市场化的牧区牧民的自产自销;第二种是市场化的消费者消费形式,目前我国所产的大部分牛奶是通过市场渠道和方式销掉的。我国的牛奶消费由打破凭票限量供应到现在的完全市场化敞开供应,这段历程整整行走了近半个世纪。今天的牛奶消费市场虽已基本形成,但城乡消费很不均衡,且存较大的反差。牛奶消费的主战场仍然在城市,这是业内几乎一致的看法。但一些乳品企业或经销商在做中国牛奶消费市场分析时都会得出这样的一个评价,他们认为目前城市的牛奶消费已达到了饱和状态。是否真的已达到饱和?从一些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他们对城市居民饮奶需求和有效支出比例的情况来看,城市的牛奶消费仍存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另一方面,现已进入了一个老年人社会的时代,在这庞大老年人队伍群体中,由于长期缺奶、断奶等因素,他们当中存在许多可培养的饮奶者;我们再看看,我国每年生产增长出来的约20%这一部分牛奶,也基本上是全被城市居民所喝掉的,每年增长的这部分牛奶从未见乳品企业的牛奶将它倒掉。显然,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城市的牛奶消费远未达到饱和状态”。至于个别地区某个时期出现了杀牛、倒奶,那只是一种区域性、阶段性的个别现象。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产品加工能力不匹配或所在乳品加工企业处在不正常的生产状况,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目前的农村牛奶消费市场

基本上是一块处女地,还有待开发。农村的牛奶消费水平只有城市的5%至10%左右,农村牛奶消费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是受制于经济水平和购买力。农村的牛奶市场要发展起来仍需时日,但它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2.2 外资企业以新的形式进入中国奶业

在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世纪末,国外乳业巨头已有十余家例如卡夫、柏玛拉特等以直接投资办厂的形式进入到中国奶业市场,但结果是因水土不复而撤退。近一、二年来,一些跨国品牌外资奶企又发起第二次冲击波再次登陆中国奶业市场。目前止,新西兰的恒天然已联盟三鹿,法国达能与蒙牛又结缘,台湾统一与完达山已完婚。上述外资企业吸取了第一轮进入中国市场失败的教训,在形式上已有改变,他们不再取用单兵直入单兵作战的旧套路,而大多选择了合作加盟的方式。他们选择的合作加盟对象是有条件的,更多的是看上了中国的那些大型龙头企业,甚至是这些企业已经上了市或正准备上市。资本和技术是这些洋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大本钱,出资最高额已达七、八个亿元。这些外资奶企的界入和加盟,一方面将更快加速中国奶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亦将使得这一行业的竞争趋向更加激烈

2.3 蒙牛、伊利垄断市场

来自内蒙古伊利和蒙牛这两大被称为中国乳业草原双雄,在他们的身上人们发现了他们具有成吉思汗当年横跨中原征服欧亚那种气概和霸气。2006年伊利的营销业绩为163.39亿元,蒙牛为162.464亿,两者相差仅为 0.926亿,他们齐齐稳坐中国奶业第一阵营称雄;2007年蒙牛、伊利的销售业绩将会齐齐突破200亿元大关,双雄霸主地位牢不可破。相比之下,在第三阵营逗留过并曾经坐过中国奶业老大第一把交椅的上海光明乳业,近两年来已被他们远远抛在后面,2006年的销售业绩只有71亿元。新希望、三鹿等这些后起之秀的业绩与上海光明接近,但想进入第一阵营还尚缺足够的实力。北京三元早几年就成了伊利、蒙牛的手下败将,它只能老老实实地在第三阵营中打滚司机突变。伊利、蒙牛双雄至目前止已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大比例的市场份额归揽它们的怀中,呈“垄断”态势。有人认为,现在的奶业资源分配和市场格局是很不合理的,这不利于中国奶业走出低层次的无序的竞争,也不利于中国奶业真正步入良性竞争和有序可持续发展。

2.3.1 “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

名。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2.3.2 消费者对乳业不放心

最近几年来,在奶业这一行业暴露出来的“丑闻”接二连三地发生。其主要原因,是一些乳品企业把主要的经营精力放在市场份额的抢夺上,而对奶源质量、产品质量的重视有所疏忽。阜阳大头娃奶粉事件、山东人造假牛奶事件和被央视暴光的陕西人造假牛奶事件等一次次的牛奶危机事件,已使消费者的神经一次又一次地绷紧。据某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已有71%的被调查者开始对乳制品企业的诚信及产品质量保证表示出不信任或怀疑。然而,在此时此刻,我们的许多企业还在天天喊“放心奶放心饮”。我们的牛奶是否真的100%能让消费者放心饮用?依我看,这不见得。例如有一些已取得了全国消委会推荐和认为是信得过的企业,甚至是已拿到了国家免检产品的殊荣,往往正是这些被“捧出来”的殊荣企业,他们的奶源质量、产品质量却无法让人感到放心,产品质量问题投诉率就非常高。甚至,为了获取高额暴利,这些企业还不惜欺骗消费者,往牛奶随乱添加一些有争议的添加剂,之后紧跟着就来个卖高价钱。

第三章大理乳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3.1 自然经济状况及奶产业发展定位

(1)大理州自然环境概况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结合部,北纬24°40′—26°42′、东经98°52′—101°03′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州国土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怒江、李仙江分布其间,年平均降雨量843毫米,一般坝区降雨在700毫米左右,全州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250小时,年日照分率为41%至62%,太阳辐射总量为118—155千卡/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5℃(5℃-25℃),无霜期,西北部210天,东南部305天,属亚热带、暖温带,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

我州是滇西交通枢纽、贸易及经济文化中心,全州辖12个县(市)114个乡镇,2002年末总人口330.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91万人,国土面积29 459平方公里,全州土地面积4 258万亩,人均13.6亩,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80%以上。现有耕地295.73万亩,人均0.93亩。其中田151.43万亩,地144.3万亩;园地面积20余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5%,林地约占60%,牧地占20%,耕地占11.2%,其它用地占8.8%。粮食总产131.47万吨;工农业总产值158.59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4.24亿元,财政总收入24.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5元,农业总收入中畜牧业产值27.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全州畜牧业人均纯收入2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

的15.8%,实现了畜牧业在大农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近期目标。全州2003年末大牲畜存栏103.63万头(匹、只),其中:牛存栏79.39万头。全州肉类总产28.12万吨,禽蛋产量1.72万吨;肉猪出栏243.06万头;羊年出栏87.84万只。

全州中有9个国家扶贫重点县,2个省级扶贫重点县,贫困的面较大。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 768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

(2)奶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发展奶业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农业部《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意见》把奶业发展放在突出发展的位置,并指出:“突出奶业发展,一是要加快奶业基地建设,增加良种奶牛数量,提高整体产奶水平;二是发展奶业产业化,加快乳品加工业的调整。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优质奶制品,增加液态奶生产;三是突出奶类宣传,引导城乡居民增加奶产品的消费,在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广学生加餐奶。”充分说明了发展奶牛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大理州已确定奶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骨干产业,奶牛业是大理州的传统产业,是本州畜牧业的重点。特别是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绿色经济强省和畜牧业大省的发展战略要求,大理州政府对奶牛业发展十分重视,讲奶牛业列入全州十大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人民群众饲养奶牛的热情高涨,奶牛养殖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云南省主要的奶牛基地。2003年,全州存栏奶牛总量位居全省各地州之首。

奶牛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奶牛养殖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产业化发展水平低、良种化程度低、饲养管理水平低、疾病防治服务跟不上、龙头企业带动有待加强和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农民养奶牛的收入和规模,并已经成为制约大理州养牛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快大理州奶牛基地建设,并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奶牛饲养综合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养奶牛服务难的问题,通过做强做大龙头加工企业,创建中国优质绿色乳品品牌,将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奶牛业的产业化发展,并带动和辐射滇西地区乃至全省养牛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2 大理乳业生产现状

(1)奶源基地快速发展。2006年末全州奶产量22.04万吨,占全省奶类总产的60%,比2002年的8.16万吨增长1.7倍,平均年递增22%;全州人均占有鲜奶64公斤,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奶牛存栏10.18万头,占全省存栏总数的69%,比2002年的6.4万头增长69%,

平均年递增10%。全州奶牛养殖户达3.8万户,奶农交奶及出出售鲜奶收入3.8亿元,出售奶牛收入1.3亿元,户均奶牛养殖收入1.34万元。

(2)乳制品加工业迅猛发展。2006年末全州9家乳制品加工企业日加工处理鲜奶能力达1150吨,比2002年的350吨增长2.3倍,占全省的70%。其中蝶泉乳业有限公司、大理东亚乳业有限公司、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等3家州内重点乳品加工企业均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机构,其产品均评为云南省消费者喜爱产品。其中蝶泉奶粉和利乐砖纯牛奶,欧亚利乐砖和利乐枕纯牛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6,全州乳品加工企业收购鲜奶16万吨,支付鲜奶收购款2.6亿元,生产各类乳制品10.6万吨,乳品工业产值6.4亿元,利税5200万元,上缴税收3133万元,创汇735万美元。

(3)乳牛养殖水平显著提高。在良种方面,100%实行冻精改良,并引进了2108头澳洲良种母牛,提升了该州奶牛良种化水平。在饲养管理方面,80%以上养殖户实行了改圈改槽、良田种草、饲料青贮、计划免疫等综合配套措施。在转变养殖方式方面,全州已建成2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55个,其中存栏100—199头的8个,存栏200—499头的2个,存栏500头以上的1个,改变了该州2002以前没有规模奶牛养殖场的状况。在挤奶方面,全州共建成机械化挤奶站13个,还配备双联手推移动挤奶机96台,机械化挤奶正逐步得到推广,奶源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

(4)乳业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全州建立了奶牛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全州奶牛的计算机管理。全州建立了200多个奶牛冻精改良站点,基本形成了奶牛冻改网络。全州45个奶牛重点发展乡镇都建立了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站,经常为奶农提供奶牛养殖技术培训,并保证对奶牛疫病的及时防治。全州建立了74个鲜奶收购站,450个鲜奶收购点,形成了鲜奶收购网络,方便了奶农交售鲜奶。奶业发展重点县市大都成立了奶业办公室及奶业协会,在协调奶农与加工企业的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3 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理州整个奶牛业而言,虽然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但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层次上,从整个产业链上讲,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奶源严重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奶制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目前大理州两家现代化奶制品加工企业的产品销售势头良好,产品供不应求。

奶源不足不仅制约了企业规模的继续扩大,而且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生产能力的要求,造成生产能力的闲置,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竞争力。东亚公司的加工能力为150吨/日,但每天收购鲜奶不足50吨。从全州看,奶源缺口也很大。今后一段时期,尽快解决奶源供应将是这些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

(2)品种、技术、规模水平低一是良种化程度低。目前良种奶牛比重小,个体小,在生长速度慢。大理州存栏奶牛年平均产奶不足3吨,低于全国平均单产水平。二是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绝大多数农户仍然延续传统的饲养方法,造成奶牛生长发育慢、产量低。主要问题之一是饲料搭配不合理,粗饲料质量低劣,造成产量低、品质差;之二是管理跟不上,传统的厩舍不卫生、牛易生病,粗放喂养浪费饲料,影响农户的生活环境;三是农户饲养知识缺乏,奶牛疾病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

(3)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乡镇畜牧站服务半径有限,防范监测疫病的能力不足,疾病防治体系不健全,牲畜死亡率控制有一定差距。

(4)规模化养殖水平低目前仍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户均饲养奶牛不到2头,大大低于全国平均7.4头的水平。由于每户的鲜奶量少而分散,现有的收购站点难以全面覆盖及时收购,造成部份鲜奶变质影响奶价。

3.4 实施乳业产业化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大理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奶牛饲养规模,人民群众的养奶牛积极性空前高涨,奶牛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个人建设的相关配套服务也具有一定的基础。

(1)良好的饲草饲料基础条件大理州自然草场面积达1 784.3万亩,可利用面积l 626.9万亩。通过近20年的人工牧草种植,特别是近两年开始的良田种草、青贮玉米种植试验、示范推广,已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州大面积种植的牧草品种青贮玉米组合方式,从种植方法、草地管理、牧草利用等方面解决了饲草不足的问题。

2003年,全州在奶牛饲养区重点推广良田种草,种植面积7.6万亩,亩产鲜草15吨以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种植青贮玉米1万亩,青贮饲料也得到有效推广。丰富的饲料资源,加上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大理州绿色乳业的发展提供了饲养基础。

(2)区域规模优势的牛源基础初具规模的良种和改良奶牛存栏,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种源基础。据统计部门提供资料,全州奶牛存栏8.27万头,其中能繁母牛5.74万头,占存栏数的69%。目前,全州外引纯种优质奶牛势头强劲,截至今年3月上旬,新引进澳大利亚纯种奶牛1 740头,今年内可达5000头,为提高全州奶牛良种化程度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较强的加工龙头企业州内有两家现代化的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和10家小型乳品加工企业,为全州奶源加工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2008年,随着新希望集团日处理鲜奶1000吨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和东亚乳业有限公司投资的二期日处理鲜奶500吨生产线投产,届时全州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将达1600吨,年加工鲜奶能力将达50万吨以上,与目前年仅11万吨的产奶量相比,巨大的奶源缺口,为大理州奶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迫切要求奶牛养殖规模的

快速发展。

(4)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保障大理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奶牛业,把奶牛业发展作为广大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和首选项目。2002年4月和9月,州人民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大理州乳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全州奶牛产业化发展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每年拨出专项资金l 000多万元扶持奶牛产业化建设,重点抓了8个优质奶源基地县、30个高产奶牛示范村建设,通过种、料、管、防、训等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奶牛的群体质量和个体产量,为产业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和资金扶持。

(5)高素质科技服务支撑大理州具有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和服务体系。洱源县、大理市一带养殖奶牛的历史比较的悠久,以洱源传统的地方良种邓川牛为基础,从1954年便开始引入荷斯坦公牛进行两种牛的杂交改良,经过40多年的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和普及,已经建立了38个奶牛改良站点,在饲养区内,对先进科技推广和使用的群众认可程度比较高。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产业化建设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撑、示范效应和服务保障。全州已建成冻精改良站点185个,基本形成了奶牛改良网络,州、县、乡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建全,为奶牛科技推广和服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6)具备了大理风花雪月自然风景牧场效应为打造知名绿色生态乳品品种奠定了自然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大理是闻名天下的风景名胜城市,优美的自然景观,神秘的人文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都为当今人类追求天然绿色乳品积淀了宝贵的无形财富。

3.5针对大理乳业问题的对策

(1)将奶牛的养殖形成一定的规模,现在奶牛的养殖还是散养,这样就很难统一的控制牛奶的质量,还有每个农户家的卫生情况等,但是统一的养殖有需要大量的草地来作为奶牛的生活地点,现在大理正在不断的种植规模性的草地,尽早的讲奶牛养殖变成统一的,专业化的养殖。

(2)因为现在牛奶的需求量太大,就造成奶源不足的问题,就需要引进好的奶牛,原来大理最老的奶牛产出的牛奶好,但是产量低,现在经过不断的改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别的地区,大理的产奶量还是比较低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杂交品种,得出最好的奶牛。

(3)因为奶牛的养殖分布在各个县份上,有些县份的医疗设施跟不上,就导致有的奶牛患病得不到好的治疗,而死亡。所以各个地方要加强自己的医疗条件,要做好养殖的防护工作,让奶牛有更好的生产环境。

(4)针对目前相当比例的农户饲养方式落后,饲养成本高,转化率低的实际情况,政府应扩大科技入户项目规模,推广先进养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实施青贮补贴、种草补贴等政策,鼓励农民发展青贮饲料和饲草种植,加大优质牧草的种植和饲喂,提高饲料转化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或养殖小区推广奶牛标准化饲养管理建设示范工作,引导奶牛标准化饲养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案例分析——“来思尔”乳业为例

1.1 “来思尔”乳业的公司简介

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海拔2000米风景秀丽的大理苍山脚下,洱海之滨,最初源于“大理农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验室”,1993年大理农校教师杨子彪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针对大理地区丰富和优质的牛奶资源,综合教学实习,成功的开发出凝固型酸牛奶,于1995年组建了“大理来思尔乳品厂”,并注册了“来思尔”商标,凭借先进的经营观念、规范的企业运作和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来思尔逐渐从一天加工几十斤的小作坊发展成机械化乳制品生产企业。2001年,为适应新的经济体制,企业改制为“大理羊苴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更名为“大理来思尔乳业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6月,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来思尔乳业强强联手,共同组建“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通过优势资源整合,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西南知名乳制品品牌。

牛乳被誉为营养价值最接近于完善的食物,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增加乳制品消费给予高度重视,加以引导和鼓励。在我国,乳制品逐渐成为人民生活必需食品。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工业发展迅速,奶牛存栏、奶类产量、乳制品产量成倍增长,乳制品消费稳步提高,成为仅次于印度、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牛奶生产国。

1.2 “来思尔”乳业发展的优势

1、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乳业是大理州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具备产业化开发基础的畜牧重点产业之一。大理州乳业在全省乳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快奶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大理州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国民体质和民族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财税能力和需要。

2、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大理州洱源等地群众素有奶牛饲养习惯,积累了丰富的奶牛饲养管理经验,非常有利于奶牛业的发展。大理州奶牛存栏数位占全省大头,且全省现存栏奶牛的80%左右均由大理州提供种源,具备了奶牛产业化开发所要求的牛源基础。近几年,随着国内乳品市场消费的迅速增加,农户养牛积极性再度高涨,奶牛生产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具备产业化开发的科技支撑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